学术投稿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 国际刊号:1673-7210
  • 国内刊号:11-5539/R
  • 影响因子:1.75
  • 创刊:2004
  • 周期:旬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372
  • 全年订价:98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2016年24期文献
  • IMRT、VMAT模式照射离体人肺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目的 观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模式照射离体人肺癌细胞的生物效应,研究IMRT、VMAT模式放疗照射的作用机制,为制订合理的临床放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人肺鳞癌细胞SK-MES-1、人肺小细胞癌细胞NCI-H446,分别进行体外琼脂悬浮克隆培养法建立肿瘤模型.分别使用9个不同的照射剂量点进行急速照射研究,照射3 min后计算细胞存活分数,采用GraphPadPrism软件处理数据,根据线性二次方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再把呈指数生长期的SK-MES-1、NCI-H446分别分成四个组:①VMAT模式照射组(直线型加速器能量为6 MV 6 min照射);IMRT模式15 min照射组;IMRT模式30 min照射组;IMRT模式45 min照射组.每组照射总量为8Gy,1次/d,2 Gy/次,4d内完成.后,采用克隆分析法计算细胞的存活分数,对比IMRT模式和VMAT模式的放射特点及生物效应.结果 ①急速照射完成后,分析得到SK-MES-1、NCI-H446细胞的放射生物学参数.SK-MES-1细胞各参数详细数值分别为(D0、Dq、N值、α值、β值、“β值):0.87 Gy、0.48 Gy、3.6、0.17 Gy-1、0.091Gy-2、1.87 Gy;NCI-H446细胞以上各参数数值分别为0.61 Gy、0.35 Gy、4.0、0.98Gy-1、0.089 Gy-2、11.01Gy.②总量为8Gy的4d照射中,SK-MES-1细胞各照射组(VMAT模式照射组和IMRT模式15、30、45 min照射组)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25%、8.95%、9.63%、11.32%,IMRT模式照射下的细胞存活率较VMAT模式明显增加.NCI-H446细胞以上各组照射后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0.192%、0.205%、0.208%、0.209%,差异不明显.结论 人肺鳞癌细胞SK-MES-1的细胞放射敏感性(D0、N值)相对人肺小细胞癌细胞NCI-H446更低,亚致死性损伤修复能力(Dq值和α/β值)相对NCI-H446细胞更强,剂量率改变对其放射生物效应影响明显,IMRT模式单次剂量输出时间延长导致SK-MES-1细胞生存率增加,NCI-H446细胞增加不明显.

    作者:董俊林;赵静;朱定清;王思阳;龚五星;李小亮;张振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神经节苷脂和神经生长因子在大鼠不同严重程度脑损伤治疗中的协同作用

    目的 观察神经节苷脂(GMl)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患有不同严重程度脑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以探讨GM1与NGF可能存在的协同作用以及两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方法 140只10周健康的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A组、模型B组、模型C组,使用电子颅脑损伤仪(eCCI)制备模型A/B/C,打击深度均为3 mm,打击速度分别为3、4、5 m/s.其中模型A/B/C组再分以空白组、GM1治疗组、NGF治疗组和GM1+NGF治疗组.给药后分别在24、48、72 h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结果 损伤发生后第24小时各组S100B和NSE含量均达到高点,随后呈下降趋势;同一模型不同治疗组内,GM1+NGF治疗组下降趋势显著(P<0.05);不同模型间,中度脑损伤模型的GM1+NGF治疗组下降为显著(P<0.05).结论 GM1和NGF联合使用治疗比单独使用GM1或者NGF效果要好,两者存在协同作用;而且GM1和NGF联合使用治疗对于中度脑损伤情况效果佳.

    作者:刘晓斌;李民;侯明山;蔺鹏桢;缪星宇;杨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武当山区不同采收期宽叶重楼地上部分总黄酮的累积规律

    目的 以武当山区野生转家种宽叶重楼为样本,测定宽叶重楼不同采收期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研究总黄酮累积规律.方法 根据黄酮与Al3+络合形成稳定络合荧光物质的特点,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荧光光度法测定宽叶重楼地上部分的黄酮含量.结果 宽叶重楼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在4月上旬高,随后呈降低趋势,到6月下旬种子开始发育时含量升高,然后再下降,到7月下旬低.4月上旬、下旬,5、6、7、9月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11%、0.76%、0.47%、0.70%、0.19%、0.53%.结论 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考虑到植株生长发育的实际因素,宽叶重楼地上部分可在6月中下旬采收.

    作者:杨金霞;张慧;叶方;黄良永;孙良学;雷攀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miR-140-5p调控FGF9在拇外翻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miR-140-5p调控FGF9在拇外翻中的作用,从基因层面阐明拇外翻的发病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拇外翻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5年于抚顺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拇外翻患者(10例)和非拇外翻患者(5例)的第一跖骨内侧骨组织及表面软组织样本,运用Western blot以及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织中miR-140-5p和FGF9的表达,并对其表达差异进行分析.利用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对骨保护素(OPG)和骨钙素(OCN)进行Western blot分析,验证miR-140-5p和FGF9的调控关系和对成骨细胞成骨能力的影响.结果 拇外翻患者第一跖趾关节与非拇外翻患者比较,miR-140-5p表达显著下降(P=0.0065),FGF9表达明显增高(P=0.0055).上调miR-140-5p后FGF9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050),而下调miR-140-5p后FGF9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035).与未转染组比较上调miR-140-5p后OPG(P=0.0045)和OCN蛋白(P=0.0037)表达明显增强,而下调miR-140-5p后OPG(P=0.0047)和OCN蛋白(P=0.0049)表达减弱.结论 本研究初步证明了miR-140-5p与FGF9在拇外翻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为拇外翻的病因以及诊治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罗纯猛;金日龙;杜健;李力;马健;佟智慧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两种非整合载体重编程人脐带血CD34+细胞形成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

    目的 探索两种非整合载体重编程人脐血来源的CD34+细胞形成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s)的方法.方法 利用细胞核转染仪分别将两组非整合质粒转入短暂培养后的脐带血CD34+细胞中,使其进行重编程形成iPSCs,14 d后两种方法均可观察到2×106个脐带血CD34+细胞中约有900个类似ES细胞特征的克隆出现,并对产生的iPSCs进行体内外多能性鉴定及细胞核型检测.结果 两种方法重编程效率基本相同,重编程形成的hiPSCs多能性基因OCT4、SOX2、NANOG的表达量与hES细胞系H1比较接近(P>0.05),而与CD34+细胞差别较大(P<0.05),且具有体内分化成三胚层的全能性.结论 两种非整合质粒重编程人脐带血来源的CD34+细胞形成iPSCs的方法,效率基本相同,均无外源基因插入,为建立相对安全的iPSCs提供了有效途径,为临床科研、药物筛选和再生医学研究等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作者:张权娥;史文婷;陶红;何正梅;丁邦和;王春玲;于亮;李玉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miR-342-3p抑制SM22α启动子的转录活性

    目的 探究miR-342-3p是否通过作用于SM22α启动子,从转录水平调控SM22α的表达.方法 通过软件RNAhybrid分析发现,大鼠SM22α启动子中存在一个miR-342-3p的识别位点.将miR-342-3p mimics与报告基因载体pGL3-SM22α-Promoter共转染293A细胞,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来分析miR-342-3p对SM22α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将miR-342-3p mimics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M22αmRNA和蛋白质水平,分析miR-342-3p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中SM22α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miR-control相比,miR-342-3p能够使SM22α启动子转录活性降低(0.54±0.0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control相比,miR-342-3p能够使血管平滑肌细胞中SM22α mRNA水平降低(0.45±0.04)倍,SM22α蛋白质水平下降(0.4l±0.0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342-3p通过抑制SM22α启动子活性,从转录水平降低SM22α的表达,为miRNA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研究提供了新角度.

    作者:尚丹;李美红;许馨;曹山虎;孙绍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化瘀祛湿方对早期膝骨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COX-2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化瘀祛湿方对早期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滑膜成纤维细胞(FLS)中COX-2 mRNA表达的影响,阐释化瘀祛湿方对早期KOA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切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将成年健康新西兰雄性大耳白兔16只造成KOA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补肾活血组(B组)、化瘀祛湿组(C组)、塞来昔布组(D组),造模成功后6周,连续喂药7d后处死实验兔,静脉穿刺采血,离心后取血清备用.将收集的早期KOA患者滑膜组织,经分离、纯化培养后,使用四代FLS用于实验,依次分别加入含A、B、C、D组药物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重复离心后,应用RT-PCR检测四组含药血清干预后早期KOA患者FLS中COX-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早期KOA患者FLS经不同含药血清干预后均能检测到COX-2 mRNA,A组的COX-2 mRNA表达水平高,与B、C、D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COX-2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瘀祛湿方可有效抑制早期KOA患者FLS中COX-2 mRNA的表达,在治疗早期KOA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袁长深;梅其杰;秦凯;段戡;曾明珠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l(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影响.方法 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肺损伤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PAI-1、t-PA、抗凝血酶原Ⅲ(AT-Ⅲ)、动脉血氧分压(PO2)及氧合指数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PAI-1、t-PA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AT-Ⅲ水平显著升高(P<0.05),动脉PO2及氧合指数显著上升(P<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肺损伤患者血清PAI-1、t-PA水平,提高血清AT-Ⅲ水平、动脉血PO2及氧合指数,改善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志聪;王斌;华锋;崔恩海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为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就诊的口服阿司匹林1个月以上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80例.对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把花生四烯酸(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50%及以上定义为AR,50%以下定义为阿司匹林敏感(AS).统计了AR发生率,对AR患者(30例)与阿司匹林敏感(AS)患者(350例)的年龄、性别、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R发生率为7.89%;AR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6.67%,显著高于AS患者的30.00%(P< 0.05).AR患者中女性比例为53.33%,显著高于AS患者的31.14%(P< 0.05);AR患者空腹血糖、P选择素分别为(6.45±1.54)mmol/L、(25.24±16.25)%,均显著高于AS患者的[(5.85±1.28)mmol/L、(18.78±1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性别为女性(OR=5.094,95%CI:2.080~12.475)、空腹血糖(OR =3.850,95%CI:2.313~6.408)、P选择素(OR=2.812,95% CI:1.747~4.528)为AR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EG检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AR发生率不高,其发生与患者性别、空腹血糖、P选择素有关.

    作者:靳玫;马世江;沈长波;王文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百色市人民医院于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接受诊治的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于PCI术前给予硝酸甘油,观察组在硝酸甘油基础上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0水平,血浆MMP-9和BNP水平及左室功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术后3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3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d血浆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3d血浆MMP-9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房收末内径(LA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前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甘油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黄梦照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吡格列酮对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PIO)对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的ACS患者7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在PCI术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PIO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可溶性CXC趋化因子配体(sCXCL)-16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单核细胞TLR-4受体表达,Real-time PCR检测单个核细胞TLR-4 mRNA表达.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血清MMP-9、sCXCL-16、sCD40L与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CD14-核细胞表面TLR-4受体以及单个核细胞TLR-4 mRNA表达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O能够通过干预单个核细胞TLR-4表达降低非糖尿病ACS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炎性反应,可能与其抑制支架后再狭窄有关.

    作者:张卫萍;李晶瑾;梁潇;邓杨阳;郜姗姗;袁祖贻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吸入薰衣草精油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吸入不同浓度薰衣草精油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从2013年1月~2015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选取受试者,随机分为5组,分为100%、1%、1‰薰衣草精油组,葡萄籽油组,空白组,前4组睡前吸入上述物质,每天10 min,连续一周,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探讨其对失眠的疗效和筛选出适宜浓度.结果 吸入薰衣草精油一周后,PSG结果显示其可缩短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及睡眠维持率、增加(S3+S4)及非快速动眼睡眠百分比,降低血压.其中1%浓度薰衣草精油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葡萄籽油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嗅觉途径吸入薰衣草精油可安全而有效地改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失眠情况,其中1%浓度的效果更佳,葡萄籽油无改善睡眠作用.

    作者:杨莹;位凯;吕达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精乌胶囊治疗系统性硬化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并探讨精乌胶囊治疗系统性硬化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5年1 1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为系统性硬化失眠患者68例,采用完全随机对照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精乌胶囊+阿普唑仑;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连续14 d.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7、14 d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多导睡眠监测仪(PSG)、血沉、C反应蛋白的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7、14 d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14 d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7、14 d两组患者PSG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14 d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无明显变化,血常规及肝肾功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精乌胶囊治疗系统性硬化失眠患者可改善其睡眠质量,有效缩短睡眠潜伏期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且对系统性硬化其他症状无不良影响.

    作者:吕婷婷;胡晓辉;张岩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分型

    目的 分析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超声诊断特点,总结其声像学特征,提高此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6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44例PCM的临床资料,统计病变数目同时总结记录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彩色多普勒显示Ⅰ型:乳晕处可见导管扩张,l例(占2.2%);Ⅱ型:囊、实性肿块回声,16例(占36.5%),往往与乳头及乳晕处导管相连;Ⅲ型:稍高或不均匀回声肿块回声,14例(占31.8%),部分可见导管与乳晕区或乳头区相连;Ⅳ型:可见部分或者完全液化脓肿样回声,13例(占29.5%).结论 PCM超声图像特点有其病程、病理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发现病灶,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李亮;修俊青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围术期全肠外营养处方的制订

    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风险高,肠外营养对于加快患者康复起到重要作用.肠外营养处方的制订是围术期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临床中应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特点和术后应激状态设计围术期肠外营养处方,调整各营养组分的比例,以保证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夏雨;金岚;李建设;杨盈赤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2002年和2012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和治疗情况比较分析

    目的 分析2002年和2012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和治疗率的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2002年和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分别从城乡和性别的角度分析高血压患病率和治疗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2年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比2002年增长了6.4%.其中,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26.2%,增长了6.0%;女性高血压患病率为24.1%,增长了6.1%.城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6.8%,增长了7.5%;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3.5%,增长了4.9%.2012年成年居民高血压治疗率为41.1%,比2002年增长了16.4%.其中,男性高血压治疗率为37.4%,增长了15.8%;女性高血压治疗率为44.2%,增长了16.5%.城市居民高血压治疗率为47.9%,增长了12.8%;农村居民高血压治疗率为33.4%,增长了16.0%.结论 与2002年相比,2012年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和治疗率呈现增长趋势.农村居民高血压治疗率虽有较大增幅,但治疗率仍较低.

    作者:水克冬;祁华金;陆昀;费秀霞;沈振海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不同恶性肿瘤化疗后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单中心、非随机、自身对照、前瞻性研究,选取120例自2014年10月~2016年1月入院,化疗致血小板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人院后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不采用药物改善的治疗周期为对照组,同一患者在下一周期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后给予rh IL-11 50 μg/(kg·d)皮下注射为试验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试验组中不同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数据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 Knskal-WaillisH检验分析(Hc=0.95,v=3,P>0.05)提示不同肿瘤的组间构成无差异.试验组中肺癌血小板恢复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及其他恶性肿瘤(P<0.05),试验组用药11d后血小板上升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感冒样症状、乏力、心悸、恶心呕吐、皮疹、头痛等.结论 rhIL-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临床不良反应可耐受,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作者:何晓琴;徐细明;甘园园;余佳俊;周宇杰;梁慧玲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基于Donabedian质量理论的院内POCT血糖检测质量管理

    近年来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即时检验(POCT)作为检验领域新出现的检验手段,因其快速方便的特点,正广泛应用于临床及患者家中.临床POCT检验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POCT检验的质量管理正日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有助于提升临床POCT检验的准确性.本文基于Donabedian质量理论分析归纳影响院内POCT血糖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并根据院内POCT血糖检测存在的问题,从结构、过程及结果角度提出改善院内POCT血糖检测质量的对策与建议,为建立科学严谨的院内POCT血糖检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参考借鉴.

    作者:李炬成;李文源;艾育华;刘永军;蔡旺;何琪茵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早期康复活动对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活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情况.方法 分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康复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为常规康复组50例和早期康复活动组100例.观察两组呼吸衰竭患者康复前后呼吸频率、心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1s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情况,观察两组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天数、总住院天数及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呼吸衰竭患者 康复前呼吸频率、心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FEV1、FEV1/FVC、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常规康复组和早期康复活动组呼吸频率、心率、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康复前,氧分压、FEV1、FEV1/FVC、FEV1%均高于康复前,早期康复活动组患者康复后呼吸频率、心率、二氧化碳分压均低于常规康复组,氧分压、FEV1、FEV1/FVC、FEV1%均高于常规康复组,早期康复活动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天数、总住院天数均低于常规康复组,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活动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可以改善患者血氧分压和肺功能,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娟;郑小妹;吴楠;屈倩倩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应用数码互动显微系统的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探析

    结合中药鉴定学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探讨如何应用数码互动显微系统改革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从更新与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方法方面研究数码互动显微系统在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及方式,解决传统中药鉴定学实践教学的不足,以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作者:于丹;谢海龙;孙慧峰;李滨;吴军凯;吴修红;杨书彬;都晓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聊城市居民空腹血糖及糖尿病知识水平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聊城市居民空腹血糖及糖尿病知识水平情况,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聊城市常住居民3400人,检测空腹血糖,采集数据,了解该市居民空腹血糖水平.采用问卷调查聊城市居民糖尿病知识水平情况.结果 聊城市居民空腹血糖受损的患病率为6.00%,糖尿病的患病率为l1.41%,聊城市五个区、城市与农村、男性与女性的空腹血糖受损率及糖尿病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及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60岁及以上发病率较高.调查问卷中血糖监测、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面,城市优于农村,男性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糖尿病相关症状了解方面,城市优于农村(P<0.05)),男性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聊城市糖尿病患病率及空腹血糖受损率较高,城市与农村、男性与女性患病率差异不大,但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水平仍比较低,尤为农村及女性为甚.

    作者:桑丽丽;赵丽;王海彦;付绪栋;胥庆华;吴冬洁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那格列奈的研究进展

    那格列奈为口服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具有起效快、作用短的特点,可模拟生理性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避免高胰岛素血症引起的低血糖倾向,同时胃肠道不良反应轻,对体重几无影响.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对那格列奈作用机制、药动及药效学、临床疗效、影响个体药动药效学差异的遗传因素(药物基因组学)、改善其水溶性差、作用时效短等不足的新剂型研发等方面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更加合理、安全地使用那格列奈提供借鉴.

    作者:朱余兵;陶宜富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并发症研究进展

    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术后主要的并发症,Nd∶YAG激光是目前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快速有效的方法,已在眼科临床中得到推广应用及研究.然而,Nd∶YAG激光治疗所带来的各种术中及术后眼部并发症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如术中角膜内皮细胞损害、虹膜出血、人工晶体损伤、玻璃体前界膜破裂等,术后高眼压、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等,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视力.因此,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后发性白内障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颖;胡艳红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内皮祖细胞对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及再内皮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但支架内再狭窄严重影响了其长期疗效.研究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主要与内皮损伤、再内皮化延迟有关.快速完全的再内皮化是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方法.而内皮祖细胞在受损内皮再修复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通过促进内皮祖细胞动员、移植内皮祖细胞或者捕获循环中的内皮祖细胞等方式,促进其增殖、迁移、分化及归巢,可以加速受损血管的再内皮化,这为有效防止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

    作者:孙文博;王贺;司春婴;解金红;陈玉善;柴爽爽;关怀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熊去氧胆酸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治疗中的进展

    本文回顾了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简述了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的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于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的主要处理方法.提出了随着熊去氧胆酸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的广泛应用及越来越多应答不佳患者的出现,替代治疗或联合治疗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作者:樊雪强;王彩生;刘金涛;萨茹拉;孙婧;包双宝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在宫颈鳞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与宫颈鳞癌同期放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3月~2014年8月在湖北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92例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bFGF基线水平以及同期放化疗后3个月的血清bFGF水平,分析bFGF水平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患者血清bFGF基线水平为(103.36±34.32)μg/L,血清bFGF的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0.05);bFGF水平与疗效相关,完全缓解者放化疗前后bFGF水平均明显低低于部分缓解及进展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分层分析结果示,血清bFGF高水平患者较低水平患者,其临床分期较晚、淋巴结转移及1年进展或死亡者较多、较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bFGF水平对宫颈癌同期放化疗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方绳权;陈海燕;高敏;孙淑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脐血脂联素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脐血脂联素(APN)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巨大儿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我院同期正常孕妇分娩的新生儿5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新生儿的脐血APN、胰岛素和VCAM-1水平,记录巨大儿、窒息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脐血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1.954,P<0.05);观察组新生儿脐血V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1.410,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及血清胆红素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316,P< 0.05).观察组新生儿巨大儿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脐血VCAM-1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巨大儿体重呈正相关(r=0.191,P<0.05),新生儿脐血APN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巨大儿体重呈显著负相关(r=-0.617,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巨大儿、新生儿窒息以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不良结局的风险显著增加,新生儿脐血VCAM-1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巨大儿体重呈正相关,新生儿脐血APN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巨大儿体重呈显著负相关.

    作者:杨蓉;古丽夏西·莫合衣提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效果

    目的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紫癜性肾炎患儿症状、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紫癜性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环磷酰胺冲击联合泼尼松治疗的3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泼尼松治疗的49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尿、尿蛋白、关节痛等症状消失时间[(34.15±10.03)、(16.20±6.12)、(5.10±0.03)d]均少于对照组[(78.85±11.70)、(27.68±9.60)、(7.80±2.6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A(IgA)、IgG与IgM水平和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泼尼松治疗能够改善紫癜性肾炎患儿的患者临床症状和免疫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田建梅;刘晓伟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对产妇血液流变学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娩方式及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对产妇血液流变学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行剖宫产的95例孕妇作为剖宫产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自然分娩的80例孕妇作为自然分娩组.比较两组产妇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沉方程K值)和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差异;比较剖宫产组不同切口愈合分级和术后疼痛程度产妇的血液流变学和细胞因子的差异.结果 产前两组产妇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细胞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剖宫产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自然分娩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产妇产后各细胞因子均高于自然分娩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术后切口愈合分级为甲级者66例(69.47%),乙级者18例(18.95%),丙级者11例(11.58%),不同切口愈合分级产妇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各细胞因子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指标随着切口愈合情况的降低而升高.剖宫产组发生术后疼痛17例,发生率为17.89%,剖宫产术后疼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各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未发生术后疼痛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剖宫产孕妇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细胞因子均高于自然分娩者,且随切口愈合情况的降低和术后疼痛的发生而升高.

    作者:茹仙古丽·乌斯曼;赵莉;董武;阮红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HPLC法研究金黄膏的稳定性及其质控标准

    目的 探讨HPLC法测定金黄膏中小檗碱和巴马丁含量、稳定性与质控标准.方法 通过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一种金黄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柱为:Apollo C18(250 mmx4.6 mm,5μm),流动液相为乙腈-0.1%磷酸(二元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6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测定样品的精确度、准确度、稳定性、重现性及专属性特性.结果 将金黄膏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并且根据色谱检测方式判断,盐酸小檗碱为2.04%,巴马丁为1.95%,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盐酸小檗碱RSD为1.51%,巴马丁RSD为2.03%.巴马丁平均回收率为98.8%,RSD为1.85%,盐酸小檗碱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为2.5%.由此说明,盐酸小檗碱和巴马丁在两种不同的药物成分在24 h内稳定性相对较好,且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结论 HPLC测定法分析金黄膏中小檗碱和巴马丁含量及稳定性与质控标准效果理想,该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能够为制订质控标准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富宁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研究及OSTA指数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降低的危险因素,并评价亚洲入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4年4月~2015年12月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并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149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ALOKA超声波干式骨密度仪器监测149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右足后跟的骨密度T值,以T值<-2.5为骨质疏松、T值<-1为低骨量.将OSTA指数与骨密度T值相比较,来评价其在骨质疏松和低骨量中的筛查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对149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低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并评估其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T值<-2.5时,OSTA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619(95%CI:0.426~0.811);T值<-1时,OSTA指数AUC为0.531(95%CI:0.422~0.641).Logistic回归共筛选出3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BMI、高脂血症、泌乳素升高(P<0.05),其OR值分别为0.819、2.810、4.381.综合预测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9.3%和64.3%.结论 OSTA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骨质疏松症和低骨量的筛查价值较低.BMI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骨密度减少的保护因素,而高脂血症和泌乳素升高都是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

    作者:袁菁;邹凯;刘晓伟;易峰;赵幸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阿仑磷酸钠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

    目的 比较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联合应用阿仑磷酸钠及阿法骨化醇与单纯使用阿法骨化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大学附属南京江宁医院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治疗组术后口服阿仑磷酸钠1次/周,每次70 mg,阿法骨化醇1次/d,每次0.5 μg.对照组术后口服阿法骨化醇1次/d,每次0.5 μg.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测量健侧腕部骨密度(BMD)、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采用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年内获得骨折愈合.术后6个月、1年、2年,治疗组患者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1年、2年治疗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肩Ne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治疗者Nee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阿仑磷酸钠及阿法骨化醇不影响肱骨近端骨折愈合进程,并且能有效提升骨密度,改善术后肩关节功能.

    作者:朱超;刘伟;王华;金刘琴;於青;刘新晖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2月于泰山医学院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在PVP术后给予仙灵骨葆胶囊+钙片,连续使用6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PVP术后单纯口服钙片.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时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骨密度(BMD)、不良反应情况等指标.结果 两组中术后VSA评分、ODI评分、BMD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术后第1、3、6个月,VSA评分、ODI评分及BMD值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结合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取得了良好效果,能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骨质疏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永贤;宋世江;乔培柳;林雪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单、双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单齿状突螺钉与双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齿状突Ⅱ型骨折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1例.研究组给予双齿状突螺钉固定,对照组给予单齿状突螺钉固定,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情况;术后l周,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屈伸功能角度、侧屈角度、轴向旋转功能角度;术后1年随访,进行X线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周,研究组屈伸功能角度、侧屈角度、轴向旋转功能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随访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颈部旋转活动范围均正常或近正常;所有患者齿状突螺钉位置良好,固定稳定,患者咽部无异物感,无螺钉松动断裂现象.对照组螺钉无折断,松动、脱出或骨质内豁出等共计3例,无骨折再移位,无相应神经症状出现或加重.结论 双齿状突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Ⅱ型骨折效果较好,骨折愈合率高,能较好地保持颈部旋转的活动度,患者无颈部活动受限体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爱彬;张勇;王叶武;朱庭标;张金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椎旁肌间隙人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7月~2015年6月江苏省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人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Wihse肌间隙人路联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剥离椎旁肌后入路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d、1周、2周、6个月时腰背部疼痛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下地前和末次随访时X线片上椎体高度;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及内固定松动、断裂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地前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下地前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旁肌肌间隙人路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作者:柳海铭;张沿洲;张圣兵;胡牮;刘政;王根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复杂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复杂肘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义乌市中心医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62例复杂肘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延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对康复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术后12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术后12个月运动功能、疼痛、日常活动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P<0.01);观察组术后12个月肘关节伸屈活动度优良率为93.55%,相对于对照组的64.52%有明显上升(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7%,相对于对照组的67.74%有明显上升(P<0.01).结论 对复杂肘关节骨折术后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吴丽梅;陈红卫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中国心脏康复之路——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冯雪教授

    中国心脏大会(CHC2016)于2016年8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在本次大会期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特邀国内外相关领域著名专家,共同举办了“心脏康复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与此同时,本次大会还发布了我国首部《中西医结合I期心脏康复专家共识》.此外,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脏康复研究中心也在此次大会上宣布成立.

    作者:刘志学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微型种植支抗和口外支抗用于上颌前突畸形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微型种植支抗与口外支抗矫治上颌前突畸形的疗效.方法 从2011年3月~2013年2月于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患者中筛选出符合纳入条件的矫治结束的48例受试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微型种植支抗组(n=24)受试者应用微型种植支抗来加强支抗力度,口外支抗组(n=24)受试者应用头帽口外弓来加强支抗力度.测量其头颅侧位片,统计上颌中切牙内收量和压低量的变化值,上颌第一磨牙伸长与近中移动量,上颌中切牙倾斜度的变化值,(牙合)平面、下颌平面以及前颅底平面的位置变化.结果 口外支抗组(牙合)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SN-OP)、前颅底平面的相对倾斜度(U1-SN)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种植支抗组上颌突度(SNA)、SN-OP、U1-SN、上齿槽座点A至Nv的垂直距离(A-Nv)及上颌中切牙相的突度(U1-NP)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种植支抗组矫治后的SNA、U1-SN、A-Nv、U1-NP明显好于口外支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微型种植支抗组比口外支抗组切牙内收更多,且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移动更少.结论 微型种植体比传统口外支抗在上颌前突的治疗中,前者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前突面型,有助于上颌前突的矫治.

    作者:魏威;龚仁国;肖海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离心式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长期预后分析

    目的 比较离心式全视网膜光凝(CPRP)与分次模式完成全视网膜光凝(MSPRP)治疗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长期预后情况.方法 采用病例系列研究,选择2013年8月~2014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治疗的NPDR患者114例(114只眼),随机分为CPRP组(58例58只眼)和MSPRP组(56例56只眼),随访18个月.观察两组视力预后、激光能量密度、视网膜微动脉瘤消退、硬性渗出和棉絮斑消失、视网膜微血管异常、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等情况.结果 随访观察显示,CPRP组有效控制43只眼,稳定14只眼;MSPRP组有效控制41只眼,稳定14只眼;两组各有1例新增的NP区和视网膜血管微动脉瘤,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2%及98.2%.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黄斑水肿或加重,未出现新生血管及无明显无灌注区存在.两组患眼治疗前CMT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8个月,两组CM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离心式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良好.

    作者:田蓓;张茉莉;朱晓青;魏文斌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西安三甲医院门诊干眼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及分析西安市第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干眼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4月期间于我院眼科普通门诊就诊的460例干眼症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阶段的4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然后以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标准对两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的评分结果,同时对观察组中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严重程度、角结膜疾病史、睑板腺功能情况及疾病类型患者的OSDI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的OSDI评分结果差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严重程度、角结膜疾病史、睑板腺功能情况及疾病类型患者的OSDI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严重程度、角结膜疾病史、睑板腺功能情况及疾病类型均与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均P< 0.05).结论 我院门诊干眼症患者生存质量相对较差,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严重程度、角结膜疾病史、睑板腺功能情况及疾病类型均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应给予上述因素以充分的重视及干预.

    作者:龚珂;吕伯昌;王欣荣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干一科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受试者6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性别、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空腹胰岛素、血脂、血清25-羟维生素D3、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HbA1c、25-羟维生素D3、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性别、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TC、TG、LDL-C、HDL-C等变量均无相关性(P>0.05),与空腹血糖、HbA1c、空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明显负相关(r=-0.354、-0.378、-0.390、-0.318,均P<0.05).结论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降低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可能与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降低导致胰岛素抵抗升高有关,提示提高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可作为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辅助方法.

    作者:文芳梅;严建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系膜增生性肾炎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证型特点及中医诊治优化方案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系膜增生性肾炎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对比中医诊治优化方案对系膜增生性肾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就诊的符合慢性肾脏病(CKD)3期且经肾活检确诊的患者,根据病理类型分为系膜增生性肾炎组(肾炎组)48例、特发性膜性肾病组(肾病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经基础治疗和中医辨证治疗2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项生物学指标及中医证候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脂均稳定,肾炎组尿相差镜检红细胞、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尿素氮(BUN)、尿酸(UA)、白蛋白(ALB)稳定;肾病组尿相差镜检红细胞、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和ALB明显改善(P<0.05);证候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CKD3期患者经中医辨证诊治收到满意的疗效,为构建中医个体化诊疗模式提供了临床依据.

    作者:任桐;杨洪涛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