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面饴铬是陕西的著名面食小吃.饴饹古时称“河漏”.元人王桢所著《农书》里写道:“北方山后,诸郡多种,磨而为面或作汤饼,谓之河漏.”荞面饴铬的制作过程比较简单,包括调面、压制、煮面、制作臊子汤等.调面,是指将荞面与小麦面按3∶2的比例调合在一起.和面需要用青石水——选一块鸡蛋大小的青石用猛火烧红,然后再用其激烫凉水.舀一小碗青石水慢慢注入荞面粉盆中,边揉面边加水,直到面团不粘手、外部光滑、柔韧有力、拉而不断为止.
作者:徐艳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来到绍兴,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少人家的院子里都摆放着三口缸,便饶有兴趣地问当地的朋友小吴:“这三口缸是做什么用的?”小吴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卖起关子让我猜猜看.我只好试着用自己的理解来回答:“一个用来盛水,一个是用来腌菜,至于后一个,估计是酒缸.”听完我的回答,小吴笑道:“答对了三分之二,绍兴人家的三口缸指的是臭缸、酱缸和醉缸.”
作者:张帮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食物的味道不能单纯地用好吃与否来衡量.有些食物往往是有些人爱吃,有些人讨厌,还有人会逐渐从厌变成爱,并且欲罢不能——老北京的豆汁儿,即是如此.汪曾祺先生说:“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好似那豆汁不是小吃,而是老北京的名片.有个笑话,说清朝时,朝阳门外营房的旗人聚在街头痛哭流涕,路人间之,哭者言:“豆汁儿房都关了张,岂不要了性命?”
作者:米丽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云片糕的外形和名字都是颇有些诗意的.香港女作家李碧华曾经这样写云片糕:“怎么说呢?其实我并不喜欢吃云片糕.但我喜欢它的名儿.材料是米和糖磨成的细面,后来压成薄而硬的一片,再一层一层又一层地叠上去.即使层层叠叠地老天荒,味道却是一样的,令人厌闷——但对人生如此.只好寻些变化.王府井东安市场有专卖云片糕的摊子,竟如一幅幅美丽的图案,用红绿丝、干果、芝麻、糖霜、山楂、豆沙、枣泥、豌豆泥……作画.
作者:王吴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花儿能吃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没多少人吃过倭瓜花.倭瓜花可食是有来历的.据说,清朝皇室敦敏和敦诚兄弟就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一起吃过.当时正值春天,敦敏兄弟拜访曹雪芹,但酒在侧,却无菜.曹雪芹抬眼一望,园中瓜花茂盛,于是采瓜花就酒,友人相谈,不亦乐乎.我小时候,家里也吃瓜花.那时爸爸下了班会带着我到小菜园转悠找食材.青黄不接的时候,茄子、豆角刚刚开花,土豆还不见踪迹,只有倭瓜架上瓜花盛开,一片金黄.
作者:陈柏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记忆中,小时候的冬天天寒地冻,餐桌上常见的蔬菜只有萝卜、白菜.好在此时香菜长得正旺,能帮人们调节口味.香菜大多都是种植在秋季,收获在隆冬.每到秋天,母亲就会在菜园里拾掇出一块空地,细细地撒上香菜种子.别看香菜没有树高,却会散发花香,那香味十分清雅、不浓烈、不招摇.香菜刚发芽时,一簇簇匍匐在大地上,郁郁葱葱.待到花开,洁白如云的花轻盈地铺满在绿意横生的叶面上,煞是好看.香菜大的特点就是香.它快成熟的时候,人们距离很远就能闻得到那股香味.
作者:张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山楂是这样一种果子:你想吃它时,犹如百爪挠心,口中唾液不断翻涌;但等吃到了,也许只需一两个就会酸倒了牙,不敢再动.小时候,家里没什么水果,只有山楂能经常吃到.家乡的山上有很多山楂树,算不上珍贵,无人看管.秋天一到,山楂果在树上刚露出红晕,我们这些娃娃就开始去摘来吃.到山上割柴火、打猪草,只要碰到山楂就会摘来尝鲜.
作者:张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不久前,一种以蠕虫为原料的馅饼在瑞士的超市上架了.瑞士第二大零售业巨头Coop集团宣布还将上架其他以昆虫为食材的食品.根据该国政府新修改的《食品安全法》,瑞士允许售卖昆虫食材.瑞士也因此成为欧洲第一个官方允许销售可食用昆虫制品的国家.联合国粮农组织曾公布过一份《可食用昆虫:未来食物之选及其养殖安全》的报告,报告的重点内容是“鼓励人类吃虫养虫”.报告指出,世界上有1 900余种昆虫可以食用.
作者:段梅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随着冬季的到来,人们的运动量减少,出汗也少了很多.其实,出汗能将人体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保持身体“洁净”,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所以,即使天气寒冷,您也应适当地出出汗.中医学认为,正常汗液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出汗能够帮助人体抗御“外邪”侵袭.如中医采用“发汗法”治疗感冒,通过发汗促使人体对抗并排出外邪.其二,出汗可以调节阴阳,疏通气血.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有“阳加于阴,谓之汗”的记载,而气属阳,血属阴,所以出汗也可以起到调节阴阳,促进人体气血运行的作用.
作者:王延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有客偏从陋世来,仙姿雅意费疑猜.粉红玉女通神韵,岂教风尘染两腮.仙客来是冬春季节的名贵盆花,它的花语是优美、内向、喜迎宾客.仙客来株形健美、高度适中,花形别致、色彩鲜艳,散发出浓郁甜蜜的香味.因其开花期恰逢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因此仙客来在花卉市场上大受欢迎,常被人们摆放在花架与案头,成为早春点缀居室、美化室内的花仙子.
作者:程文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作为父母,担心的就是家中小宝贝的健康问题.一旦孩子生病需要吃药打针,父母的内心会十分难过,一方面心疼孩子受罪,另一方面则担心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因此,一种“无副作用,可治疗多种小儿常见病”的治疗手段一小儿推拿,受到了家长们的追捧.然而,凡事都要辩证地看待——自家孩子的病情是否适用推拿治疗,推拿师是否具有资质等,都值得我们注意.家长们应事先做好功课,才能帮助孩子缩短病程,快速痊愈.
作者:吕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人抱怨:“我都已经在努力控制饮食了,怎么体重秤上的数字还是居高不下?”其实,现代人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充饥,更多的是满足口腹之欲,甚至是精神层面的需求.比如您加班很晚,特别累的时候,就想吃芝士蛋糕,可能并不是因为“饿了”,而只是为了“奖励自己”.当享受美食成为一种习惯,人们往往会被以下三大隐藏的诱惑所吸引,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的能量,导致体重增加.
作者:李玉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吃点红枣吧,或者用红枣泡水喝,都能补血.”相信这是很多贫血患者曾经接受过的建议.但是,吃红枣能补血,这一出处不详的养生观念是否科学呢?人为什么会贫血?所谓贫血,是指血液内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血红蛋白是一种以铁元素为关键原料的大分子蛋白质.如果人体内缺乏铁元素,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浓度下降.血红蛋白浓度不足首先会导致血液运输氧气不足,使全身各种细胞的代谢能力下降,之后人体便会出现疲乏无力、免疫力低下、体力不足、头晕、面色苍白、畏寒怕冷等各种贫血症状.
作者:黄燕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冷向南飞,天热北归”是候鸟的生活习性.每到冬季,很多生活在北方的老年人会像候鸟一样去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南方省份“猫冬”,享受南方的温暖阳光.人们把老年人的这种生活方式形象地称为候鸟式养老.这种养老方式虽然时尚新潮,体现了如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我们应从正反两方面客观看待.应知,候鸟式养老并非适合每位老年人.
作者:孙清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张三丰太极拳论》一书的注解曾写到,张三丰创立太极拳的初衷为:乃是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拳术大师王宗岳也曾说:“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可见,养生、健身是太极拳重要的作用.太极拳是以练意、练气为主的内家拳,通过演练拳法套路、调整呼吸和神意内敛等技法,来涵养人的精、气、神,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作者:蒯海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玉米不仅香嫩可口,也是有益健康的杂粮.鲜玉米有很多种吃法,例如煮玉米、烤玉米、炒松仁玉米等等,它既可当主食又可入菜,是很多人喜欢的食材.深冬季节,路边常出现卖玉米的摊贩,焦黄的玉米香气四溢,令人垂涎.这些玉米颜色好看,香味浓郁,口感又非常甜.多数人吃到这种味道好、颜值高的煮玉米时,都会感慨“为啥自己在家里煮不出这样香甜可口的玉米呢?”殊不知,这些玉米,在煮制时被加了“料”.
作者:李广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近,市场上正热售一款进口食品——鳕鱼肠.商家宣传称,鳕鱼肠是一种含有足量鳕鱼肉,高蛋白、低脂肪,口感细腻,弹性十足,筋道爽滑,老少皆宜,甚至可以专门作为婴幼儿辅食的健康食品.商家的宣传语以及包装上的图片极其诱人,并且消费者购买后食用起来非常方便.因此,许多家长趋之若鹜,纷纷买来给孩子当零食吃.那么,鳕鱼肠营养真的丰富吗?鳕鱼肠究竟是色、香、味俱全,还是“图片仅供参考”呢?用鳕鱼肠作为婴幼儿辅食真的好吗?
作者:李广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在众多的食材里,有不少名字里带有“冬”字的,例如冬菇、冬笋和冬瓜.您知道这“三冬”有什么特点吗?冬季怎样食用这“三冬”才能更养生呢?下面为大家一一介绍.冬菇很多人误以为冬菇就是香菇.其实,冬菇只是香菇的一种.香菇还包括花菇和香蕈.冬菇自身特有的菌类香味,以及肉质弹牙的口感,让它成为我们冬季餐桌上的王牌配菜.无论用它包馅、做菜还是泡茶,那股特殊的清香都会让您心旷神怡.
作者:范琳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市场上常见的萝卜有胡萝卜、白萝卜、青萝卜、水萝卜等,每种萝卜有其佳的吃法.胡萝卜、水萝卜好炖汤.胡萝卜含有多种胡萝卜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中医认为,胡萝卜可以补中气、健胃消食、安五脏、润皮肤.考虑到胡萝卜素要与油脂同时吃,才能转变为维生素A被人体吸收,所以冬季食用胡萝卜的佳方式是切块炖肉,或与土豆丁、芹菜段、紫苏叶末一起煲汤.水萝卜具有消食、顺气等功效,利于解酒.冬季,人们多喜欢在室内聚餐,无酒不成席,酒喝多了,必会伤及胃肝.这时,若是有碗水萝卜汤就可以解酒消食了.在骨头汤中,添入水萝卜片、猪肝片、粉丝、老醋、鸡精、香油、香菜等,可助解酒.
作者:钱国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喝热粥来暖身养胃.在配粥的小菜里有一种奇特的菜,它的形状类似宝塔,因而得名“宝塔菜”.宝塔菜口感脆甜,深受大众喜爱,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六必居”八宝酱菜中就有它的身影.宝塔菜也被叫做螺丝菜、地环儿、地灵、地牯(g ǔ)牛、土虫草等,它属于唇形科水苏属植物,适应力很强.我国大江南北均有分布.宝塔菜是药食两用的良好食材,能帮助我们搭建身体的健康宝塔.从宝塔菜里提取出来的水苏糖,具有调节肠胃功能、增强免疫、促进微量元素吸收等作用.
作者:李红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羊”字加“大”字即为“美”,而“羡”字也是由“羊”字演化而来.“羡”字的下半部分“次”,在甲骨文中意为人们流着口水的样子.“羡”字的本义是人们对美味羊肉的垂涎.中华民族素有冬季食羊肉进补的养生习俗,尤其到了冬至时节,有“冬至到,羊肉俏”的说法.数九寒天,一家人围坐在一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肉火锅周围,该是多么的惬意美好、令人生羡!
作者:臧全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们日常所吃的大部分主食,无论是水稻还是小麦,无论是薯类还是豆类,大多属于草本植物.通俗地说就是:它们生长在土里,播种或采摘都需要人类弯腰进行.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南美洲人民餐盘里的主食,却是长在大树上的,那就是面包果.面包果虽然跟水果一样长在树上,但它的淀粉含量却很高,具有很强的饱腹功能,而且烤熟后的口感也像极了面包,所以被人们当成主食食用.
作者:王木木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很多食材一经发芽就会生成有毒物质,不能吃了.比如,发了芽的土豆不能吃,因为会产生有毒的龙葵素;发了芽的花生容易产生致癌的黄曲霉素;人若是吃了发芽的红薯,有可能引起急性中毒.讲到这里,您是不是觉得这食物发芽之后都会变坏,不堪食用?其实不然,有一种食物,发了芽所含的营养反而会大大提升.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大麦.
作者:杨传芝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眼下,做饭这件事儿说起来很“简单”.便捷的网络资讯为我们提供了随手可得、丰富多样的食谱.从澳门的葡式蛋挞到库尔勒的炒拉条子,从哈尔滨的锅包肉到西双版纳的菠萝糯米饭,只要您动动手指,不仅能知晓食材用量,调料配比,制作步骤,甚至能够足不出户将原料“一键买齐”——网络供应商深知都市人的消费习惯,会按照食谱所列将全部用材打包出售,次日送达.不过,至于您按照方子能不能做出自己满意的或是想象中的味道,那可就因人而异了.
作者:李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原料:猪肉馅150克,粉丝80克,雪菜100克,香葱1根,姜2小片调料:生抽1汤匙(15毫升),糖1/4茶匙(1克),料酒1茶匙(5毫升)1.准备食材 2.炒熟肉末3.炒熟雪菜 4.加入粉丝做法1.雪菜在流水下冲洗3遍,攥干水分,切碎.粉丝放入开水中泡软,香葱切葱花,姜切末.2.锅中倒入稍微多一点的油,油温热时加入肉馅,倒入料酒,大火炒至肉末发白变熟时盛出.3.利用锅中剩余的油炒香姜末、葱花,接着放入雪菜,中火炒至雪菜成熟.4.放入泡软的粉丝,倒入生抽、糖、炒好的肉末,翻炒均匀即可.
作者:文怡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适合月龄:6个月+食材:土豆50克、红薯50克、配方奶40毫升、奶酪30克、黄油5克1.制备食材2.制成薯蓉3.烤箱烤制做法1.制备食材:土豆、红薯洗净去皮,奶酪切碎,黄油切小块.2.将土豆、红薯蒸熟,压成泥.趁热加入黄油、配方奶,搅拌均匀,制成薯蓉放在蒸杯中,表面撒上奶酪碎.3.放入烤箱中层,上下火均200℃,烤10~15分钟至奶酪融化成金黄色即可.
作者:康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原料:牛仔骨600克,胡萝卜60克,洋葱60克,芹菜50克,姜3片调料:海鲜酱15克,番茄酱10克,甜面酱10克,黄酱20克,冰糖6克1.牛仔骨去血水 2.煎牛仔骨3.小火炒酱 4.加入配菜做法1.牛仔骨提前浸泡去血水,30分钟后取出,用厨房纸擦干水分.胡萝卜、洋葱切滚刀块,芹菜切段.2.平底锅中加入一点油,将牛仔骨放入锅内,小火煎至两面金黄色后盛出.3.平底锅中倒入油,油温热时放入姜片,小火煸香后,放入海鲜酱、番茄酱、甜面酱、黄酱,慢慢炒出酱香味,然后放入煎好的牛仔骨,倒入没过牛仔骨半指高的水,放入冰糖,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 ~ 40分钟.4.出锅前1 5分钟,加入胡萝卜块;出锅前8分钟加入洋葱、芹菜煮熟.翻炒均匀,大火收汁即可出锅.
作者:文怡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您吃过虫草花么?它是一种颜色呈金黄色或橙色,比金针菇粗一些的菌类.它的价格亲民,口感很不错,可以用来煲汤、拌凉菜.其性质平和,不寒不燥,具有滋补肝肾的功效.如果您没吃过,可以尝尝看.在购买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方法1.颜色:颜色金黄色或橙色、有光泽的质量比较好,颜色发暗的质量较差.2.味道:闻起来有菌类香味的比较好,有霉味、酸味、刺鼻味道的别买.3.外形:外形完整,身材适中的比较好,过粗或过细的尽量不选.4.汤色:质量上乘的虫草花浸泡完后,汤色呈金黄色,清亮透明.
作者:文怡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父亲去世了,留下继母.这是有点复杂的关系,继母跟父亲生活在一起有五六年的光阴,当初即便在我们的极力劝说下,也因为当年老人家嫌麻烦,并没有履行法律上的关系确认程序.父亲去世后,我们仍定期去看她,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她没有额外的要求,我们觉得这样相安无事很好.可麻烦事儿来了,父亲去世一年半,继母得了老年痴呆.自打生病,继母怀里就多了个铁壳的饼干匣子,日夜抱着.
作者:小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为善乐,能忍自安.”他前半生的经历跌宕起伏,却从未停止学术研究,笔耕不辍,80多岁的时候还陆续出版了多本学术著作.后人将先生的人生智慧结集成书,取名《人生十讲》,其中第七讲就是“忍”.而先生也曾经多次写过有关“忍”的散文.观其一生,“忍”已经成为大师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作者:杨玉慧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中国人一生都在为家庭和儿女奉献,很少考虑自己,老来终于能够享受天伦之乐,却有很多人因为患上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与幸福失之交臂.老年痴呆症可能由于神经系统病变、脑血管病变、感染、外伤、肿瘤或营养代谢障碍引发.该病的症状非常复杂,常涉及广泛的智能减退——如短期记忆退化、语言功能减退、判断力和思维能力丧失、情感和行为障碍等——终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
作者:王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大雪 2017年12月7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大雪三候:初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大雪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冬季,气温明显下降,北方地区已经是银装素裹,而南方地区也进入低温时期.日常起居宜早睡晚起,注意保暖,避免受寒,但也不应穿得过多,以免上火.外出时,要戴好帽子、围巾、手套,避免冻伤.室内取暖时,温度不宜过高.居室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作者:战雅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酥锅是地地道道的山东菜.一锅菜汇集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地里长的各色食材,码放得实实在在、满满当当,特别丰盛,能突显阖家团圆的热闹气氛.我小时候,逢年过节,期待就是吃酥锅.满满一砂锅的美味,在白菜的遮掩下呼之欲出.用筷子揭开白菜叶,一股浓香瞬间弥漫在饭桌上空,引得我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恨不得马上大快朵颐.
作者:陈培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结缘马奶酒,始于这次草原之行.我从小就喜欢大草原的广袤与自由,但一直没机会去.今年秋天,我终于带着家人完成了梦想中的旅行——驱车六个多小时,来到了乌兰布统大草原.抵达目的地后,一下车,就看到了盛装打扮的蒙古族姑娘,她们唱着悠扬、爽朗的歌,胳膊上托起长长的洁白的哈达,双手捧着斟满美酒的银碗,笑盈盈地迎接我们.顿时,大家旅途的疲惫感就消散了.歌声、笑声与美酒,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和草原之间的距离.
作者:杨静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菜品的制作,简单来说就是熟制食物,需要用不同的温度,不同的传热介质,来改变食物的性质和风味.而火候掌握得适宜与否,则直接影响到食物的色、香、味.再说通俗点,这菜好吃不好吃,全仰仗厨师对于烹饪火候的把握.一般来说,火候是指食物在烹饪的时候,火力的强弱和烹饪时间的长短.有的菜需要急火快炒,有的菜则需要小火慢炖.不同的烹饪方式,不同的食材,抑或同一食材的不同部位,再或相同食材不同的体积大小,使用的火候都不尽相同.
作者:何稚龄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要想厨艺好,做出来的饭全家都爱吃,那您就需要一口称心如意的好锅.总结起来,选锅要挑热效率高,保温效果好,可以节约水、火与时间的.如今的市场上,除了平底锅、中式炒锅、不锈钢蒸锅之外,还有很多远道而来的新面孔.这些颜值高、售价不菲的锅子,到底好用吗?能用来做中餐吗?应该怎么选呢?雪平锅雪平锅来自日本,又叫“行平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因锅身漂亮,有雪花般凹凸的加工图案,泛有纯银质地的光泽,被称为“雪平”锅.雪平锅和西式的单柄小奶锅很像,材质有铝合金、不锈钢、纯铜等,价格因材质不同相差较多——从一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作者:Luerr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们从初单一的烤,逐步发展成为包括蒸、炖、煮、焖、烧、熘、烩、炝、爆、汆等花样繁多、口味各异的烹饪技法.而无论用哪种方式将食材由生变熟,将草木、禽兽变为秀色可餐的佳肴,都离不开水与火二者的互相配合.正所谓:香不离火,鲜不离水——前者,是动物脂肪、植物油脂经加热后,到达熔点产生的独有香气,给人类带来的嗅觉享受;后者,则是指饱含水分的鲜鱼、活羊、水发出来的豆芽、雨后新生的蘑菇、乃至用水煮出的骨头汤,其中富含的水溶性氨基酸,所带来的令人沉迷不能自拔的味觉体验.
作者:黄璐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