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慕名到绍兴游玩,买了鲁迅先生的著作,也买了当地特产——霉干菜.绍兴有“三乌”——乌篷船、乌毡帽、乌干菜(即霉干菜).乌篷船时常出现在鲁迅小说里,桨声起处,水花溅起,似正往赵庄看戏去.乌毡帽常见,像是道具,缺了它,闰土就不是闰土,阿Q也不成为阿Q.鲁迅也写过吃,写过茴香豆、臭豆腐,可就是没有乌干菜.大约是因为乌干菜做起来比较麻烦,且好佐以猪肉,穷人不大吃得起.
作者:徐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唐王山,位于山东省邹城市东南.传说唐王李世民征战,曾途经此地,故而得名,因此还有接驾山、护驾山的别称.唐王山中有一峡谷,积水成潭,山中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今年春天起,我开始观察和记录唐王山上的野果和树木,并拍照存档.采摘完榆钱后,我把重点放在了楮树的果实上.彼时进山,草木繁茂,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香甜气味,举目望去,全是绿色的藤蔓和树木,郁郁葱葱,生机无限.
作者:程广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昨晚在朋友家小聚,大家高兴都喝了几杯,醺醺然走出朋友家门,便见月色清莹布满院落.天幕下,出奇明亮的皎洁月光中散发出一股熟软的甜味儿,似香瓜又像新酿的蜜,弥漫在秋风和夜露中,由澄淡转为浓媚,脂粉香里间杂着一丝凉辣的薄荷味.
作者: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在我老家屋后,有两棵橙树,每年树上都会挂满果实.橙是野生的,橙肉很酸,母亲把它们挑到集市上卖,人们只买橙皮熬糖,没人要橙肉.母亲只好把橙皮剥下来贱卖,然后再从小店买上一大碗亮晶晶的橙皮糖,拿回家给我们吃.外婆和我都特别喜欢吃酸甜醇香的橙皮糖.母亲说:“娘,您那么喜欢吃,要不,我们自己来做.反正这两棵大橙树结出的酸橙,也卖不了多少钱.”外婆一听,自是欢喜地应允.
作者:陈罡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很多地方小吃的名号都缘于地名,“大柳面”也不例外.山东德州宁津县城往北十公里有个大柳镇,此面就是镇上的张家面铺所创.巧的是,这面的颜色颇似初夏嫩黄的柳叶,“地利”加上“色合”,“大柳面”名副其实.宁津有三宝:“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去保店”,三样美食分属三个县城,在鲁北乃至冀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凡外地人到了宁津的地面上,大柳面绝对是必尝的美味.上世纪70年代,张家面铺第六代传人张耀林曾和其他面馆师傅拼手艺:准备一条板凳,在这条板凳上擀面条,将面皮擀开,折起来再擀,如此反复多次,面皮擀好后,厚薄均匀,切时寸面十刀,粗细均匀,切成面条后,搭在预先拴好的铁丝上.面条在铁丝上来回摆动不停,但却柔韧有力,一丝不断.2007年,大柳面被评为“山东省名小吃”.2008年,文刚大酒店的大柳面制作工艺被评为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柳面第七代传人张文刚被评为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作者:刘世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我的老家是有“三邦五邑”之称的滕州,“糊饾”是家乡饭桌上常见的食物.家乡话“糊饾”(也有叫汤的)就是稀饭,这两个字说出来尾音重,后顿感强,很有乡土味道.糊饾多由棒子(玉米)面、白面做糊饾面,掺以小米、大米、绿豆等,一起熬煮.旧时贫穷,据说年轻女子到男方家相亲,会掀起米缸察看做糊饾的米、面,是否充足,以此来判定这家人的生活是否殷实.倘若不充足,这亲事,十有八九成不了.形容穷苦人家,说是常喝“四眼糊饾”,就是指做饭时下到锅里的糊饾面子少,烧成的糊饾清汤寡水如镜子般光亮照人,甚至能从碗里看见喝粥人的双眼,碗里碗外加在一起,正好“四眼”.
作者:张光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辽东地区流行—句俗语:“吃顿咸鱼大饼,胜过金榜题名!”辽东地区濒临海湾,海岸线较长,盛产各种海水鱼,且此地内陆河湖众多,淡水鱼类资源十分丰富,这就为制作咸鱼提供了品类众多的天然食材.过去,辽东人出海打鱼,经常在海上吃住,带其它饭食均不方便,只有咸鱼饼子省事、方便,且能补充体力.同时,人们打上来的海鱼一时吃不完,为防止变臭、腐烂,便把鱼收拾干净、晒干、腌好,待缺少蔬菜的秋冬季节吃.时至今日,咸鱼资源已被广泛开发起来,成为当地一道体面的特色美食.
作者:钱国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四季常青,姿态优美,生命力极其顽强;竹子有节且青翠挺拔,寓意蓬勃向上、节节高升;竹子宁折不弯,中通外直,世人皆赞其“未出土时已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竹子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因虚怀若谷、正直清高、清秀俊逸的品格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
作者:程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分享冰箱初起源于西班牙的一座小城,随后在美国、比利时等多地出现.有社会责任感的商家和普通百姓,会将富余的、在保质期内的食品,如水果、蔬菜、牛奶、面包等放入社区的“分享冰箱”中,免费提供给经济困难的人群.只要有人需要,就可以随时免费拿取.
作者:刘国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俗话说:“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我国,具有明显差异的地理环境影响着人们不同的饮食偏好,进而形成了东西南北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如今,虽然交通发展,人口流动加大,各地饮食出现了大融合趋向,但总的原则依旧没有发生变化.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反映出人们的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
作者:杨传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如果家中有个挑食的孩子,父母自然是操碎了心.若是遇到个挑食的宠物,主人也一样会感到非常困扰.看着平日里乖巧可爱的宠物在精心准备的“口粮”面前挑挑拣拣,不好好吃饭,难免让人挠头.其实,宠物的挑食行为很可能与主人有关.比如,很多主人无法拒绝爱宠可怜巴巴的眼神和握爪乞求的姿态,经常将人们餐桌上的食物和超市购买的零食点心喂给它们.这种做法不仅会诱发宠物挑食、偏食,还可能导致宠物患上肥胖、脂肪肝、糖尿病、肾病等疾病.提醒各位宠物家长:千万别因为溺爱而给宠物太多“好吃的”,我们眼中的美味佳肴,不仅对它们的健康有害,有时还可能带来致命的危险!
作者:钰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助听器是帮助听力障碍者改善听力,提高言语交流能力的一种扩音装置.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微电子技术发展,助听器的受益者越来越多.助听器作为高科技电子产品,具有元件结构精细、内部集成度高、整机体积细小的特点,日常使用中必须注意保养,才能保证其良好的助听效果并延长使用寿命.助听器的日常保养,关键要做好以下三点:
作者:陈日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茶叶是很多朋友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家中来客或是三五好友相聚,都少不了茶叶的身影.喝过茶叶之后,许多人会将茶叶渣直接倒入垃圾桶.其实,茶叶渣可绝不是垃圾,善用的话,能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
作者:王桂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零食是指正常三餐外的食物.宝宝在正餐以外吃的奶制品、水果蔬菜、粗杂粮、糕点都可算作零食.在很多妈妈心中,零食是不健康食物的代名词,宝宝挑食、营养不良、肥胖、生病,统统是零食的错.但您可能不知道,正确吃零食能够帮助宝宝长得好、长得壮.
作者:千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作者:张小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信号.据调查,我国已有1.86亿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甚至有近10%的儿童血脂高于正常水平.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习惯改变关系密切.不少人认为,吃素肯定可以降血脂.这是真的吗?营养专家提醒,素食确实有利于改善血脂异常症状,但只靠吃素,并不一定能降血脂.
作者:吕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慢练”是太极拳有别于其他拳术的鲜明特征,可谓独树一帜.练习太极拳要缓慢柔和,如微风卷舒,似春风指面.起架走势,抑扬顿挫;扬指投足,如临深渊;方圆相生,奇正相随;进退转换,左右逢源;古朴高雅,棉里裹铁;博大圆润,藏巧于拙.一幅幅松静自然的画面,均需以“慢”为主笔.那么,太极拳为什么要“慢练”呢?
作者:蒯海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如果您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如今咱们身边跑步健身的人越来越多.街道旁、公园里随处可见跑者的身影.他们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也因健硕的步伐和惊人的毅力,得到路人的赞许.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跑步健身或多或少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跑步的时候,踝关节或者膝关节要传导相当于体重两倍半的力量,如果这种力量反复折磨关节,可能会造成关节疼痛或关节炎.还有,跑步方式错误可能给心脏带来额外负担.运动时由于血液重新分配,有可能导致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引起心肌相对性局部缺血.
作者:周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果果1岁3个月了,是个活泼可爱的男孩,一笑便露出两颗刚刚萌出的门牙.一天,果果妈妈发现儿子的门牙上有几个小黑点,赶忙带孩子去了儿童医院.口腔科医生告诉她:“小黑点是龋齿,罪魁祸首是你每晚给孩子喝的那杯果汁.”原来,果果妈妈一直认为多吃水果有利于孩子健康.果果满半岁后,晚上临睡前她都会给儿子喝1杯果汁,从未间断.
作者:段梅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小时候很喜欢吃爆米花.老师傅制作的时候往往会在其中添加一种“神秘材料”,爆出来的玉米花不仅特别甜,整个空气都会随着砰的一声响,弥漫开香甜诱人的味道.长大后我才知道,那个“神秘材料”原来是糖精,其甜度是蔗糖的上百倍,只需一点点,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在那个物质生活稍显匮乏的年代,它给我们这些孩子增加了不少的乐趣.但在今天,那些被打上“人工”“合成”“不健康”烙印的各种食物“精”——食品添加剂,则被不少消费者列入了饮食的“黑名单”.那么,食物里那些“精”,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否真的会产生危害,我们应该如何客观地看待这些食品添加剂呢?
作者:王福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秋季天气干燥,容易损耗人体的津液和肺液,令人口鼻干燥、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等.如若稍不注意,人体就会被秋燥侵袭,伤肺伤阴,引发多种疾病.因此,秋季养生,防燥润肺是关键.古谚说,药补不如食补,秋季养生要从调理饮食开始,选择适宜秋季防燥润肺的饮食尤为重要.多吃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能防治秋燥伤肺伤津.秋天喝粥,能和胃健脾、养阴清燥,同时还能帮助消化,预防感冒.因此,喝粥是秋季饮食调养的佳选择.防燥润肺粥制作简单,味道可口,功效颇佳,现介绍几款滋阴润肺粥,供大家参考选用.
作者:张宝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自古,我国南方地区的居民就有用糯米酿造成醪糟、米酒的习俗.糯米能消寒、固肾气,但性黏腻,多吃容易消化不良.尤其是脾胃不好的人,更不能吃太多糯米饭、粽子、汤圆、糍粑等.但是通过发酵将糯米酿造成醪糟、糯米酒,既可消除其“黏性”,使其容易被消化吸收,起到生津止渴、健脾和胃的作用;又能在发酵过程中产生许多营养物质,比如氨基酸、B族维生素、有机酸、多糖等,尤其是赖氨酸、维生素B12的含量会大幅增加.谷类所含蛋白质中缺乏赖氨酸;而维生素B12一般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
作者:周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每到荷花开放的季节,我都要去赏赏花.慢步在垂柳环绕的湖边,看着碧绿荷叶映衬下艳而不俗的荷花,不禁让我想起迦陵学舍的主人叶嘉莹先生.她漂泊海外,晚年回到南开校园,写下了很多咏荷诗.“一任流年似水东,莲华凋处孕莲蓬.天池若有人相待,何惧扶摇九万风.”,便是出自她的手笔.
作者:李红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自古以来,都是女人在厨房忙进忙出,但真正的大厨却往往是男人.男人操练起菜刀甚至不需要什么菜谱,食材、刀工、调料和火候都装在他们脑子里.薄如蝉翼的鱼片,细如牛毛的土豆丝,滑嫩的文思豆腐,连而不断、间隙比例绝佳的蓑衣黄瓜,烹饪过程均酣畅淋漓,不着痕迹得好吃又好看,如西门吹雪仗剑行侠,轻飘飘一剑封喉.为家常的醋熘白菜、番茄炒蛋、蒸肉圆,甚至是只有两三撮葱花的阳春素面,一经大厨点石成金,就足以令食客流口水了.他们斜叼着烟卷,穿一件满是油渍的旧汗衫,看上去丝毫不符合“食品安全”的餐饮标准,单手端起硕大的炒锅翻腕颠转,漫不经心却又熟练镇定.一家之主的“大男人”,就这样在灶台前挥斥方道,颇有统帅千军万马,令敌人“樯橹间灰飞烟灭”的即视感.
作者:林岩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康媛宝贝餐桌适合月龄:12月+食材:熟米饭100克,胡萝卜30克,碗豆15克,玉米粒15克,橄榄油5克,盐少许做法1.将胡萝卜切成丁.2.将胡萝卜丁、碗豆、玉米粒一起放入开水中焯烫2分钟.3.将焯熟的食材放入锅中,加入橄榄油,放入米饭一起煸炒30秒,加入盐少许调味.4.将煸炒好的米饭装入保鲜袋中,用力挤压成团.
作者:康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做法倒盒装牛奶,瓶口朝下时,牛奶堵住了瓶口,空气进不来,牛奶就容易一股儿一股儿地往外溅,就和人呛水差不多.所以,一定要将瓶口朝上,让空气可以轻松并且持续进入瓶内,这样就不会往外溅了.
作者:文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文怡拿手菜原料:琵琶腿600克,红黄椒各100克,小葱头20克,蒜10克,姜10克调料:黄豆酱50克,海鲜酱40克,甜面酱20克,花生酱10克,料酒1匙(5毫升),盐1/2茶匙(3克)做法1.琵琶腿剁成4厘米左右大小的块,红黄椒切小块,蒜和姜切成末,小葱头切碎.鸡腿清洗干净后,加入盐、料酒,腌20分钟.2.将腌好的鸡腿放入锅中煎成金黄色,盛出.3.锅中倒入略多的油,油温微热时放入蒜末、葱蓉、姜末炒香,放入黄豆酱、海鲜酱、甜面酱,不停地翻炒约2分钟,放入花生酱炒匀,放入煎好的鸡块,加入和鸡肉齐平的水,大火煮开后,转中火,煮20分钟左右.
作者:文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相敬如宾”是代表夫妻恩爱、家庭幸福的一种美好境界,意思是夫妻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互相敬重、爱护,建立动态平衡且和谐的关系.“相敬如宾”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宾.”强调夫妻之间应像对待客人一样相处.这一点对于其他家庭成员也适用,我的一位心理专业老师就曾说过,家庭和睦的秘诀是亲人之间能够多些耐心和宽容,给对方一个舒适的“保留区”.
作者:韩昀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相较于白色的冬天,嫩绿的春天,深绿的夏天,秋天的色彩更为斑斓多彩.九月,万物皆有灵性,知道冬天将要来临,都在抓紧这短暂的时光,释放后的美丽.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升后,旅游成了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咱们这些“年轻的老人”(世界卫生组织将60~74岁老人称为“年轻的老人”或者“老年前期”)退休之后,生活负担较小,有钱、有闲而且身体也比较健康,虽然对旅游心向往之,但迟迟不能成行,大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顾虑:
作者:杨玉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人讲究“百善孝为先”,但如何“行孝”,恐怕并非人人清楚.很多年轻人在外辛苦打拼,每月给父母金额不小的“红包”,认为这样就能让父母吃好穿好,安享晚年.可往往直到父母生病入院,被医生诊断为“营养不良”,儿女才疑惑地发现:“原来手头有钱,并不能保证父母吃得营养健康啊?”反思当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但为何老年人营养不良的发病率如此之高呢?有哪些原因影响着老年人的营养状况?对营养不良的老年人来说,又该如何科学安排饮食,真正做到“吃好”?
作者:王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谷类食物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传统膳食的基础食物,包括小麦面粉、大米、玉米、高粱等及其制品,如米饭、馒头、烙饼、玉米面饼、面包、饼干等.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人们摄入的谷类食物在逐渐减少.中国营养学会在2016年推出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建议:日常饮食以谷类(主食)为主,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有益.一般成年人每日应摄入250~400克谷类食物,并做到粗细搭配.具体来讲,就是在食用白米白面的同时,适当吃些小米、薏米等杂粮,绿豆、芸豆等豆类,以及加工精度低些的米面,可有效避免肥胖的发生.我们就来对比一下“仅吃细粮”和“粗细搭配”两种不同的主食吃法,所提供的能量、营养元素之间的差别.
作者:杨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问:我和男朋友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他才告诉我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很吃惊,也很焦虑,既担心他的身体健康,又担心乙肝疾病是否会传染和遗传.想问问您,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乙肝患者吗?会遗传给下—代吗?作为家属应该如何预防呢?答:这位朋友您好,我很理解您的心情,相信这个问题也困扰着很多朋友.1.严格意义上说,乙肝病毒携带者并不是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几乎没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基本正常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问:编辑同志,我患有高血压,听说吃黄花菜能治疗高血压,请问这是真的吗?答: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忘忧草,在中药书中多被称为萱草.研究表明,黄花菜能降低人体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清除动脉内的沉积物,对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脑动脉阻塞等症状有一定的辅助治疗功效,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所以,高血压患者可以适当吃些黄花菜.但值得注意的是,食物不能替代药物,切忌不遵医嘱私自停药.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白露 2017年9月7日《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说,“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白露三侯:初候,鸿雁来;二侯,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由于白天气温相对较高,夜晚气温下降时,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凝结在地面或近地物上,形成水珠,因而称为“白露”.白露时节秋高气爽,人们已经能明显感觉到秋意了.北方地区降雨明显减少,气侯干燥,昼夜温差非常大,有些地区还可能出现霜冻;而南方地区则常出现多日秋雨连绵的现象.早晚天气较凉,出门要注意添加衣服,夜晚睡觉时应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室内应经常通风,以保持空气清新.空气干燥的时侯,可以使用加湿器或放盆水以增加室内湿度.
作者:战雅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金秋九月,饭馆里应景的菜,就要数用大盆大碗或是蒸笼作为盛具的“五谷丰登”了——将各种应季食材隔水蒸熟,配点白糖端上餐桌,满是热乎乎的甜香.营养师之间常常开玩笑说,《西游记》里的妖精吃得健康了.每次抓到唐僧,都一定要“蒸”来吃,原汁原味,有益身心.玩笑归玩笑,但蒸菜确实有很好的养生功效——烹饪温度始终保持在100 ℃以下,食物的分子结构破坏较少,能够大程度地保留营养,也不产生有害成分.
作者:陈培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说起对于法国高端葡萄酒的印象,您脑海中可能会出现环境清幽、古朴瑰丽的城堡,蓝天下一望无垠的葡萄田,以及成排、高大的橡木酒桶.古时候,欧洲人不会制瓷,也没有玻璃酒瓶和软木塞,故用大木桶来储运葡萄酒.但到了现代,玻璃制瓶工艺已十分发达,储酒效果也很好,但做起来费时、搬起来费力的橡木桶依然未被完全取代,而且知名酒庄一定会使用法国橡木桶陈酿葡萄酒.本期酉年说酒,咱们就说说这其中的原由.
作者:杨静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清宫膳食中多坚果.女真族各部落在白山黑水之间世代繁衍.密林深处资源丰富,随手可以采撷到松子、榛子等果实,他们靠山吃山,形成了喜食坚果的习惯.据记载,清代时吉林将军会定期向宫廷贡奉当地特产的坚果,供帝王后妃们享用.乾隆时期,山东省也向清宫进贡松子.
作者:久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说到秋收,哪怕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城市的人,也会从心中油然而生一份喜悦,这大概是源自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在后辈精神DNA上的深深的烙印.甲骨文中的“秋”字有好几个版本,初是只长须长足的蟋蟀.在上下结构的版本里,变为:上面是蟋蟀,下面是火盆.
作者:黄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带火了大江南北不少美食,其中不乏山珍海味,但更多的篇幅则是用来介绍带有血脉亲情和浓厚地域文化特色的质朴家常味道.大约正因其执著于描绘“平凡中精致、琐碎里珍惜”的气质,才让这档节目一经推出就备受推崇吧.人们在节目中看到了自己的父母亲人,也嗅到了久违的家乡味道.我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就是如此——当年窝在广州一家酒店的房间里,无意间看到憨厚又勤劳的陕北手艺人黄老汉,几十年如一日制作糜子面黄馍馍时,瞬间,那种乡愁便和着黄馍馍的香甜一起涌上心间.
作者:念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在没有冰箱、冷藏室、冷冻室等高科技存在的农耕年代,人们在经过了忙碌的秋收后,便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延长保质期,来将剩余的食物储藏起来,以便度过食物贫乏的冬天和来年初春.经过不断实践,充满智慧的人们发现,通过烟熏、腌制、腌渍等方法加工食物,不仅可以实现“保质”的目标,还可以赋予其有别于鲜食更加醇厚的独特风味.
作者:李玉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又是一年秋季来到,手捧一杯清茶,我坐在阳台放眼望去,窗外高楼林立,不远处的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在这一时刻,我的思绪回到了三十多年前,鲁西北平原上那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村庄……麦子在两个月前已经收割完了,晒干脱粒后放置到自家的粮囤里.等家里需要白面了,就打开囤下面的一个口,放出一袋麦子,拿到村西头的张家去磨.他家有台磨面机,十里八村都去那磨面.得带上一个空口袋,因为回来的时候,要用一个口袋装白面,另一个口袋装麸子.麸子不好吃,一般家庭会用来喂牲口.
作者:于展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秋天各种蔬果竞相成熟,丰富着你我的味蕾.不过,很多味道鲜美又营养颇丰的食材,咱们去菜市场买来虽然容易,但是收获的过程却充满了艰辛.“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生长在泥水中的莲藕和菱角,或者是深埋在土地里的地瓜和芋头,都是需要付出极大的辛苦才能采收到的“宝贝疙瘩”.
作者:范琳琳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