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设计一套基于网络数据库的高压氧治疗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传统的高压氧治疗信息管理出现的重复操作过多、检录信息量过大、誊写易出错等问题.方法:应用网络数据库建立信息存储单元,设计系统软硬件架构,开发出医护终端、自助服务终端、手持智能终端、预约App应用程序等信息处理单元.结果:实现了患者信息的快速打印、识别,服务器响应迅速,计费模块准确无误,自助服务终端人机交互高效,预约功能反映良好.结论:该系统优化了高压氧就诊流程,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取得了良好的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敦晓;李琳;王海东;胡慧军;孟祥恩;潘树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改进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模块,实现对医疗设备不良事件上报及完成医疗设备考核、医学计量证书管理等工作.方法:在原有的器材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结合Microsoft Visual Studi0 2010开发工具,使用eq_measunng和eq_measuring_detailed 2种表结构,设计和实现质量控制管理模块4项功能.结果:实现了不良事件、考核、报废、证书管理功能,并且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在用设备的质量情况,方便了管理.结论:该模块性能稳定,使用简单,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骊;李向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来管理医疗设备维修的各项工作,保障医疗设备临床使用质量与安全.方法:使用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模式搭建系统框架,采用PowerBuilder语言进行编程,利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存储与查询工作,设计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结果:通过2a的临床应用,该系统运行稳定,临床科室每次医疗设备故障均能在网上报修,并可随时查询每次维修的详细记录,且可以很轻松地对这些维修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论:该系统达到了信息化管理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要求,提升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
作者:崔锐;李保君;陈绵康;夏冠群;张元江;鲍俊成;周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医用耗材信息化管理的手段,确保医疗耗材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多维度数据分析方法对医用耗材数据进行整合处理,为医院决策部门提供依据;建立预警机制下的医用耗材使用监控及审批制度,对阳光采购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并基于病种管理的手术耗材临床使用路径来对大数据进行再造,优化改进信息化自动采集路径.结果:医用耗材从采购到使用实现了全方位监控,为医用耗材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数据支持.结论:医用耗材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精细化管理,为临床项目开展提供了数据保障,为医院转型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作者:耿益民;朱江华;黄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构建肺功能检查室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门诊、病房、体检机构及社区医院肺功能数据的共享.方法: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工具和企业级的SQL Server数据库,连接肺功能仪、蓝牙自动身高体重仪、扫码枪、补录系统、交换机和医院信息系统,实现肺功能仪与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结果:该系统的应用优化了就医流程,提高了诊疗效率.结论:该系统规范了肺功能检查的流程和质量控制,实现了门诊、病房患者信息的共享,方便了科研数据采集,适应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莉芬;常晓红;韩志海;舒六一;刘方;逯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为了满足智慧医院的新需求,保障医院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建设一个先进、专业、实用的数据中心.方法:结合医院的基础设施和实际应用,对医院数据中心的整体架构进行改造.充分利用虚拟化技术、容灾技术、云计算技术、存储技术,实现基于虚拟化的同城异地“双活”数据中心.结果:实现了医院业务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业务数据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形成了一套将存储和容灾、应用和备份、内网和外网完美融合的医院“双活”数据中心建设模式.结论:“双活”数据中心的成功实施为智慧医院的整体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马如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设计并实现锥束X线激发光学断层成像(cone beam X-ray luminescence CT,CB-XLCT)/CT双模同步成像控制系统,为CB-XLCT小动物活体成像研究提供软件控制平台.方法:基于实验室现有的CB-XLCT/CT系统,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平台,使用多线程编程技术和动态链接库,搭建软件控制平台,实现双模数据的同步采集.通过设计仿体实验,联合CT稀疏角度重建算法,对系统成像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仿体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同步成像控制比非同步成像采集时间缩短79%,且成像质量完全可以满足实际需求.结论:CB-XLCT/CT同步成像控制系统有利于CB-XLCT在体研究的开展.
作者:李亚飞;高鹏;戎军艳;刘文磊;刘天帅;卢虹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高原单兵急救盒,用于官兵急性高原反应的救治.方法:根据军事预防医学相关理论和部队进驻高原的卫生防护、治疗实践经验,以盒体结构设计和内装药材筛选为重点,研制新型高原单兵急救盒.将2 100例官兵分为对照组(1 000例)和观察组(l 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流程处置,观察组先自主使用新型高原单兵急救盒后再按常规救治流程处置,观察并比较2组急性高原反应发病情况和救治效果.结果:该急救盒的应用明显缩短了急救时间,提高了急救反应速度,急性高原反应的救治效果明显提高.进入高原1周后,观察组头痛、胃肠症状、疲劳、头晕4个症状评分分别为(1.5±0.5)、(1.7±0.4)、(1.3±0.6)、(1.6±0.7)分,对照组症状评分分别为(2.3±0.6)、(2.4±0.5)、(2.2±0.5)、(2.4±0.6)分;1个月后,观察组治愈率99.2%,平均治愈时间为(8.1±3.3)d,对照组治愈率91.2%,平均治愈时间为(15.2±6.4)d.观察组病情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急救盒使用方便、轻便易携,治疗急性高原反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刘伟;王展儒;曹洪亮;李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帐篷涂层隔热效果,改善帐篷系统“日照超温”效应.方法:实验用帐篷样品为多腔室气柱支撑一体式结构,密闭空间由双层篷体构成.帐篷内部设置4个测量点,包括帐篷过滤器通风口处、帐篷内顶灯处(2个)及缓冲间门帘上部.测试时,将帐篷展开放置在夏季室外常温环境条件下,测试记录时间从上午8:00至下午17:00,用智能温度记录仪实时记录涂层帐篷与非涂层帐篷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比较帐篷内4处温度记录仪测量的温度差异,在无明显差别(P>0.05)的情况下,根据数值趋势,采用方差分析对相关度进行分析.结果:涂层帐篷平均温度低于无涂层帐篷,涂层帐篷内温度降低效应明显,平均温度低,温度变化范围小,且中午和下午时间段涂层帐篷内温度低于环境温度,说明在阳光照射强度大的高温时间段,涂层帐篷有较好的降温效果.结论:帐篷系统应用隔热涂层可以明显改善太阳曝晒导致的帐篷“日照超温”现象,阻止热量向帐篷内部的传递,降低帐篷内部温度,提高应急防控帐篷或野战救护所热区环境适应性.
作者:田丰;胡名玺;倪爱娟;舒展;刘长军;杨健;刘圣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进行拉索式血管分流装置治疗四肢血管离断并缺损伤的体内试验.方法:建立四肢血管离断并缺损伤动物模型,用拉索式血管分流装置和硅胶管连接缺损血管两端,检测通血及血栓发生情况,并与常规缝线结扎合并硅胶管连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拉索式血管分流装置固定的血管具有与传统缝线结扎合并硅胶管分流装置相同的通血效果,但操作时间短,和常规缝线结扎合并硅胶管连接方法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拉索式血管分流装置对离断并缺损的四肢血管可简单有效地恢复供血,可为后送至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血管移植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王鑫;黎立;李强;徐斌;买买提·克里木;何云;许刚;陆海波;彭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身高体重电子测量仪,提高检查效率.方法:该仪器基于超声波测距的原理测量身高,采用精密平衡梁式压力传感器测量体质量,由体重秤与身高测量仪2个部分组成.体重秤包括体重秤基体、称重踏板、容置腔(内有驱动电动机、垫巾槽、垫巾辊、回收辊).身高测量仪包括主体、连接体、多功能拓展台、超声波测量装置、控制按钮、数码语音播报显示屏.结果:新型身高体重电子测量仪缩短了检查者的检查时间,避免了检查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隐患,减轻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结论:该仪器设计合理、人性化,测量方便、准确,可推广使用.
作者:何冬梅;郑万芳;郑晓艳;王瑜;颜玉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为了减少呼吸运动对肝双模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图像序列的影响,提高肝CEUS定量分析的准确性,提出有效的肝CEUS序列中呼吸运动校正策略.方法:采用18例兔肝VX2肿瘤的CEUS图像序列建立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呼吸运动模型,利用数据比例较大的主成分合成出呼吸运动曲线,然后挑选与参照图像相近相位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校正后图像序列的平均结构相似度和平均互相关系数均明显增加(P<0.001),分别为0.57±0.11和0.78±0.11.校正后图像序列的偏差值均值下降到29.9±7.02,约为原值的1/3.采用阈值设定还可进一步提高挑选的图像序列质量.结论:该校正方法已在兔肝CEUS病例中初步验证了其有效性,且操作简单,有助于提高肝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率.
作者:曾俊杰;张冀;张艳容;陈娟;肖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建立基于Proteus的野战X线车机架运动控制仿真电路,并进行仿真分析.方法:参照电路原理框图,选择Proteus软件中相应的元器件模型,构建仿真电路,编写并调试单片机控制程序,动态模拟电动机运转,分析不同参数条件下的仿真结果,验证仿真电路的有效性,实现机架运动控制仿真.结果:该研究实现了按键控制下的直流电动机正反转,在解决X线车机架运动故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结论:Proteus软件适用于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的系统仿真,构建稳定的虚拟电路实验室.装备保障人员可通过电路仿真,分析电路模型,模拟故障现象,判断故障部位,提高维修保障效能.
作者:尹晓峰;史海莲;张伟;张康;张谷敏;尹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强生全自动血型配血仪补液系统的改进设计,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方法:对补液系统进行漏斗式引流设计,在仪器配置的柜门上设置2个聚乙烯(polyethylene,PE)漏斗,高度为14.6 cm,受纳口径为15 cm,顶端有硬纸板制成的防护盖,容量约为700 ml.2个漏斗各连接一根直径为21 mm的大口径冲洗管路作为引流管,末端分别插入需要补充液体的0.9%生理盐水和蒸馏水容量瓶中.结果:改进后补液速度明显提升,避免了因液体溅洒造成的物表污染,提高了工作时的舒适度与效率.结论:改进后的补液系统集可隐藏、无污染、成本低、使用便捷于一身,具有一定的参考利用价值.
作者:李学慧;任兴旺;迟桂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制一种方便超声探头进行体内异物定位的辅助装置.方法:该辅助装置由支撑板、定位针管及弹力橡胶套构成.支撑板为具有弧度的矩形板状结构;定位针管与支撑板一体成型,固定于支撑板的外侧中部,用于容纳定位针;弹力橡胶套为中空橡胶圆套,扩张后套置于支撑板及定位针管外.结果:使用该辅助装置进行体内异物定位,穿刺时简捷、迅速、平稳,方便了超声探头的体内异物定位,提高了定位的准确度和成功率.结论:该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易于生产、造价低廉、使用方便,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焦留宏;杨阳;孙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伴发脑梗死的原因及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血液病患者脑梗死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4月至2015年11月期间36例血液病脑梗死患者资料,分析受累血管、病变分布及MRI信号的特点.结果:36例血液病脑梗死患者中,12例患者为单一动脉受累,24例为多支动脉受累;31例为脑内多发梗死灶,单发梗死灶仅5例.病灶在T2WI中呈长或稍长T2信号,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中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或梗死灶边缘出现脑回样强化.结论:MRI诊断血液病脑梗死与CT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对病变的发现、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需要与血液病脑内早期感染及脑实质浸润等鉴别.血液病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尤其脑梗死临床症状,首选MRI检查.
作者:张洪涛;盛复庚;邢旭东;李妹;乔鹏岗;周娟;李功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320排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及术中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某院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小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320排CT检查,并在诊断结束后,对其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结果:50例颅内小动脉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6.00%,共有48例患者确诊为颅内小动脉瘤,仅有2例患者出现漏诊情况,无误诊情况出现,该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基本一致(P>0.05);CT诊断结果表明,49例患者的颅内小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瘤颈高度及其相邻结构的关系均得到清晰显示,仅有1例患者因颅内小动脉瘤入口过窄、腔内部分血栓导致未显影.结论:320排CT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临床确诊率较高,且具有非创伤、快捷方便的优点,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准确的影像依据,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林怀雄;刘昌华;林建坤;彭晋;陈思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HHFNC)氧疗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6月收治的37例进行氧疗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面罩(face mask,FM)组(n=18)和HHFNC组(n=19).分别监测治疗前、治疗1h、治疗5h血气分析数值变化.结果:2组治疗1h、治疗5h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h、治疗5h组间数据比较,HHFNC组pa(O2)均显著高于FM组(P<0.05).结论:HHFNC氧疗对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既能有效纠正缺氧,又能提供很好的舒适度.
作者:赵林;黄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7例甲状腺实性结节患者,术前均进行高频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检查,术后根据结节病理性质区分良、恶性质,并分别对比3种检查的良、恶性结节图像特征.同时,将87例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选择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分级数据进行综合诊断,观察组采取3种方式联合数据进行检诊,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组诊断敏感性.结果:高频超声中的等回声、极低回声、不规则周边声晕,结节的边界清晰、纵横比>1、微钙化均表现出了良、恶性结节间的显著差异(x2=4.603、17.394、5.833、14.832、10.107、27.392,P均<0.05).良性结节85%是超声弹性成像的I~Ⅱ级,恶性结节的81.82%是Ⅲ~Ⅳ级,良、恶比较差异显著(x2=53.42,P=0.00);在超声造影中良性结节多为环形增强(x2=39.16,P<0.01),恶性结节多表现出不均匀增强(x2=40.28,P<0.01),且造影后结节范围显著增大(t=2.19,P<0.05).观察组敏感性8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38%(x2=4.537,P=0.033).结论:甲状腺实性结节的高频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图像均表现出了良、恶性结节的特征差别,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结节性质的判断.
作者:商宁;杜辉;郭丽盛;李军;史娜;张素燕;赵斗贵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有效解决医院高值耗材从采购、入出库到使用、计费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在“军卫一号”高值耗材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条码技术制定高值耗材管理制度,探求高值耗材的佳管理模式.结果:逐步实现了高值耗材统一管理、全程监控、使用安全、计费方便准确的目标.结论:条码技术的运用减少了高值耗材库存,减轻了医院资金周转压力,实现了临床科室高值耗材安全使用及计价零误差,方便财务核算,可以作为高值耗材管理的有效模式.
作者:王荣荣;陆艳玲;廖欢心;彭辽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医用耗材的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对品种引进、耗材命名、二级库管理、计价管理、资质管理、物流运送、监管力度及专业水平8个方面的深入分析,指出医用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通过改进后的实施方案发现,提高医用耗材的论证管理、库房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及人员管理能有效推进医用耗材的管理水平.结论:优化医用耗材管理方法,加强质量控制管理策略,可以促进医用耗材管理逐步规范化.
作者:黄姗剑;骆婷;张琴;瞿发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降低眼科手术器械耗损率方面的作用.方法:成立Qcc小组,组织Qcc知识培训,以“降低眼科手术器械耗损率”为选题,实行活动计划拟定、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等活动.结果:实施Qcc活动后,眼科手术器械的耗损率由9.80%降低到5.20%(P<0.05),改善幅度为46.94%,目标达标率为94.66%,效果维持期目标达标率仍在90%以上,圈员8项能力亦得到提高.结论:QCC活动的开展,优化了器械管理流程,降低了眼科手术器械的耗损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手术器械的使用率,提升了医生与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邓丽;林小兰;黄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阐述了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临床表现及临床分型,分析了静脉血栓栓塞症及肺动脉血栓栓塞症诱因、危险因素,论述了PE早期诊断的意义及方法,介绍了PE的几种诊断技术和急性PE的治疗方法,对PE诊断及治疗在医学领域的新进展进行了展望,指出多排CT、MRI在基层医院的普及,影像检查技术的日趋规范,以及治疗手段的多样化、规范化,为PE的诊断治疗带来了巨大改变.
作者:都日娜;耿园园;李培秀;焦亚斌;杨奋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0 引言飞利浦Brilliance 16排CT已在国内很多医院安装并投入使用,具有运行速度快、扫描层薄、球管热容量大、运行噪声小等特点[1].由于CT是由多个硬件部件和软件系统组成,一旦出现故障,需要排除的故障点很多.我院有1台该型CT于2010年在妇幼分院装机,投入使用6a以来工作稳定,运行状况良好.在此将该CT在维护和保养过程中发生的2例重大硬件故障的分析与排除过程进行介绍,供同行参考.
作者:羊月祺;张晖;金奇;杨春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0 引言GE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机具有高速、精准及低消耗的特征,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较多[1].现将我院上述机型CT机出现的2例故障检修过程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作者:何进;游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0 引言腔镜于1806年发明,时至今日已有了质的飞跃.根据用途、结构、外形的不同,可将腔镜分为软镜、硬镜、电子镜3类.腹腔镜技术已在各大医院得到普及,为众多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所欢迎.但是,随之而来的腹腔镜维护修理任务对医院设备维修工作者而言就成了新挑战.
作者:田野;陈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0 引言手术器械多为重复使用,每次手术过程中其表面都可能沾染大量的有机物(血剂、黏液、分泌物等).若这些器械特别是染有传染病患者血液的器械术后的清洁和灭菌不严格,当再次使用时,极易造成感染.有效进行清洗是保证复用性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质量的前提条件[1].
作者:马萍;赵玛丽;曹登秀;马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丰富环境刺激对小鼠脑认知储备的影响,以改进大脑年龄估值差(brain age gap estimation,BrainAGE)敏感度较低的问题.方法:采用21只清洁级健康成年C57BL/6J雄性小鼠(15月龄),并基于标准环境组、丰富环境组一、丰富环境组二的磁共振显微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microcopy,MRM),运用尺度子配置模型(scaled subprofile model,SSM)对组间能反映认知储备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丰富环境组和标准环境组的平均BrainAGE在刺激开始后始终存在显著差异.验证了基于BrainAGE预测认知储备的一些假设,经优化后的BrainAGE预测模型可以解释丰富环境刺激时间中58.9%的差异.结论:改善后的BrainAGE测量模型对测量认知储备的余度具有敏感性,可以较好地预测认知储备的余度.
作者:田苗;林岚;王婧璇;吴水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介绍了预测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罹患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风险对于延缓AD发病的重要意义,简述了广泛用于AD相关疾病研究的ADNI(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数据库,回顾了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在MCI分类中的运用.用深度学习算法可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特征,为解决MCI的转化预测与分类识别提供了新的思路.从有监督和无监督2个方面重点阐述了目前深度学习的方法运用于以结构性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MRI)为主的神经影像数据在MCI 的分类与转换预测的研究现状,后分析与讨论了深度学习算法在该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张柏雯;林岚;吴水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阐述了认知储备的代理指标与定量策略,讨论了认知储备与脑老化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的一些研究结果,得出应用认知储备能够更好地解释不同个体在增龄性脑衰退或AD病理条件下大脑物理性损伤与功能性损伤不完全吻合的现象,指出认知储备的假说虽然已经被大量应用在流行病学、神经影像学等医学研究中,但尚缺乏统一的量化指标.展望了未来对于认知储备的研究应集中在如何制定出既涵盖多种因素又能跟踪动态发展的代理指标中,以及更广泛地运用于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
作者:林岚;张柏雯;王婧璇;高宏建;吴水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医疗设备采购工作中招标参数重要性,提高招标参数编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方法:对医疗设备采购的全过程进行介绍,重点分析医疗设备招标采购工作中招标参数的重要性和存在问题;对制定招标参数需考虑的要素、技巧、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招标参数直接关系中标结果,决定着所采购设备的质量层次以及是否能满足使用单位的诊疗需要.结论:制定科学严谨的招标参数,既可以保证医疗设备质量,又可以有效保护医疗单位的权益.
作者:李雪源;卢娟;葛雅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烘干装载架用于干燥湿化瓶及内芯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回收后的600套氧气湿化瓶及内芯清洗消毒,随机分为烘干架组(实验组)300套,篮筐组(对照组)300套.实验组的湿化瓶及内芯倒置于装载架上,放入电热恒温干燥柜(45℃)中烘干3h;对照组的湿化瓶紧靠着倒置于塑料篮筐中,内芯倒立插入湿化瓶间的空隙,置于电热恒温干燥柜(45℃)中烘干3h.分10次进行,每次30套.结果:实验组的干燥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x2=79.675,P<0.005),说明实验组的干燥效果好.实验组的侧翻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7%(x2=58.14,P<0.005),说明实验组的侧翻率低.结论:氧气湿化瓶烘干装载架固定及干燥湿化瓶的效果好,可保障消毒质量,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张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远程影像诊断新模式,探索国内远程影像诊断发展方向.方法:综合国外远程影像发展情况和国内远程影像的实际情况,对国家医疗发展规划进行研究;分析现有远程影像诊断情况,总结其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进行针对性处理.结果:远程影像诊断在进行“互联网+”改造升级后,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分级诊疗、方便患者就医的目标,提升了医生工作效率、医院自身运营效率等.结论:远程影像诊断的新模式既解决了现有远程影像诊断所存在的问题,又实现了医疗上多方面的共赢,为国家医改和医疗业务转型探索出一条新路.
作者:苏玉成;张亚娜;禹汛;蒋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医院高值医用耗材在医保管理中的规范化管理实践.方法:介绍高值医用耗材在医用耗材中的界定,分析医疗机构高值医用耗材在现行医保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准入与采购管理、高值医用耗材审批、组织医保政策培训、建立高值医用耗材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论述规范医保管理中的高值医用耗材管理.结果:通过科学规范化管理,医院人均医用耗材增长幅度减缓,住院医用耗材总量得到控制,国产化率有所提高.结论:各大医疗机构应以信息平台为支撑,以管理规定与制度为依据,以完善的审批流程为关键环节,以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为手段,去除高值医用耗材不合理增长因素,保障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作者:叶红梅;王红仙;温静;余红;郑军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跨区基地化训练中野战医疗所信息化保障模式,以提高野战医疗所信息化水平.方法:介绍医院自行开发的野战医疗所信息系统的功能构建及其“一套系统、两类终端”的工作模式,分析该信息系统在医院野战医疗所跨区基地化轮训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实现了野战医疗所信息系统的各项功能,但仍需要进一步优化伤员信息录入流程、精细物资管理、提高操作终端配置标准.结论:医院野战医疗所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有效提升野战医疗所的救治效率,提高野战医疗所的信息化水平.
作者:苏澎;罗茂华;胡占生;陈伟;肖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基于“精准对接、精准服务”理念从“供给侧”视角探讨医疗器械人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方法:采用查阅文献、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医疗器械行业人才建设的现状、需求进行分析.结果:当前面向医疗器械产业的高级经营管理和研发人才以及各种技能人才较为缺乏,应从良好的政策环境、行业企业转变观念、高校加强医疗器械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相应对策.结论:解决医疗器械行业人才瓶颈问题,必须建立一个大纵深、大宽度、多维立体的人才培养、开发、使用体系,在全行业乃至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
作者:周双林;毛伟;徐霞;马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为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和就业率,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设计.方法:通过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考核方案和实践教学方法,采取导师制定向培养和校企联合培养方式进行培养方案设计.结果:通过该方案培养出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强、专业技术过硬的特点.结论: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才能培养出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
作者:李永生;董祥梅;朱险锋;于广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测定HARSHAW-3500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的性能指标,全面评价其检测的可靠性.方法:参照JJG 593-2006《个人与环境监测用X、γ辐射热释光剂量测量装置检定规程》、GBZ 207-2016《外照射个人剂量系统性能检验规范》、GBZ 128-2016《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T 10264-2014《个人和环境监测用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测定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的批均匀性、重复性、线性、入射角响应、稳定性、能量响应与刻度因子、量值检验、残余剂量、探测限等指标,从而综合评定HARSHAW-3500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的性能.结果:各项性能指标检测结果均满足国家及行业标准规定的指标限值.结论:HARSHAW-3500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符合辐射剂量测量要求.对热释光剂量测量系统性能指标的全面评价分析,有助于综合性能的改进和检测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琳杰;赵进沛;李秀芹;侯金兵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验证200F掌型经络检测仪检测性能的稳定性.方法:受检者除去与身体接触的金属物件,平坐放松,将双手掌安放在掌型检测单元上,医师输入受检者个人信息建立档案后开始检测,依次检测手指上的十二经络反射区的电阻,分别采集同一天不同时刻的经络检测信息和不同日期的经络检测信息.结果:每个人的各条经络检测值走势虽都有波动,但相关经络的走势图在整个时间趋势变化中均保持彼此之间相对稳定的差值,即在任何时刻检测的结果都能反映全身各条经络的客观比值,十二经络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保持相对稳定.结论:200F掌型经络检测仪的检测结果与时间无关,基本上不随时刻与日期的改变而改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作者:郑志杰;董树永;骈巍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基于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标准对MRI设备的图像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几何精度进行测量.方法:采用ACR体模,对Siemens Skyra 3.0T、Siemens Trio 3.0T与GE Excite HD 1.5T 3台MRI设备的图像SNR及几何精度进行检测.图像SNR测量在第7层或8~11层进行,几何精度的测量在第5层和矢状位定位像进行.结果:Siemens Skyra 3.0T、Siemens Trio 3.0T与GE Excite HD l.5T MRI设备所测的图像SNR分别为589.98、438.50、277.12;几何精度分别为-1.93%(X方向)、-3.20%(y方向)、0.68%(Z方向),-0.87%(X方向)、-2.33%(y方向)、1.49%(Z方向),0.20%(X方向)、-1.53%(Y,方向)、1.69%(Z方向).结论:对MRI设备的关键参数SNR和几何精度进行质控检测,有利于保证优质的图像,有效保障设备良好运行.
作者:付丽媛;梁永刚;倪萍;林迪逵;熊晖;刘冰川;陈建新;钟群;肖慧;许尚文;陈自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对现行高频电刀质量检测技术规范进行探讨,排除功率检测时检测人员的安全隐患,准确测量不同种类高频电刀的漏电流.方法:采用FLUCK QA-ESⅡ高频电刀分析仪对高频电刀的功率和漏电流进行检测.功率检测时,采用专用连接线连接高频电刀中性电极输出口与高频电刀检测仪功率输入口,取代常规中性电极板与夹子线连接的方法.漏电流检测时,对单极加载手术电极、单极加载中性电极、单极空载手术电极、单极空载中性电极4种连接方式下以地为基准和高频绝缘的2种高频电刀的漏电流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记录每项漏电流大值.结果:功率检测时,改进后的连接方法和常规连接方法的检测值一致,且在实际操作中并未产生电火花.漏电流检测时,测量以地为基准的高频电刀时,空载下的漏电流为不合格数据;测量高频绝缘的高频电刀时,空载情况下的漏电流平均值更低,加载情况下的漏电流更接近临界值.结论:改进后的高频电刀功率检测方法对检测人员更加安全.对于以地为基准的高频电刀,测量加载情况下的漏电流,对于高频绝缘的高频电刀,测量空载情况下的漏电流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高频电刀的实际使用状态.
作者:王佳庆;魏永昌;王贝贝;沈子立;李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SYSMEX HISCL5000全自动高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以下简称“HISCL5000化学分析仪”)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性能.方法:用HISCL5000化学分析仪分别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分析其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检测范围、一致率、生物参考区间、检出限等指标,并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EP系列文件的要求,评价其验证结果.结果:HISCL5000化学分析仪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时,批内精密度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为0.60%~4.17%,批间精密度CV为0.04%~5.35%;线性验证中,r2值为0.980 5~0.998 7,a值为0.970 9~1.022 6;携带污染率为0.00%;与其他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00%~100.00%;生物参考区间和检出限验证均合格.结论:HISCL5000化学分析仪可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可用于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
作者:郑齐锶;戴蕾;陶月;宁明哲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