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宁;杜辉;郭丽盛;李军;史娜;张素燕;赵斗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对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7例甲状腺实性结节患者,术前均进行高频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检查,术后根据结节病理性质区分良、恶性质,并分别对比3种检查的良、恶性结节图像特征.同时,将87例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选择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分级数据进行综合诊断,观察组采取3种方式联合数据进行检诊,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组诊断敏感性.结果:高频超声中的等回声、极低回声、不规则周边声晕,结节的边界清晰、纵横比>1、微钙化均表现出了良、恶性结节间的显著差异(x2=4.603、17.394、5.833、14.832、10.107、27.392,P均<0.05).良性结节85%是超声弹性成像的I~Ⅱ级,恶性结节的81.82%是Ⅲ~Ⅳ级,良、恶比较差异显著(x2=53.42,P=0.00);在超声造影中良性结节多为环形增强(x2=39.16,P<0.01),恶性结节多表现出不均匀增强(x2=40.28,P<0.01),且造影后结节范围显著增大(t=2.19,P<0.05).观察组敏感性8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38%(x2=4.537,P=0.033).结论:甲状腺实性结节的高频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图像均表现出了良、恶性结节的特征差别,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对结节性质的判断.
作者:商宁;杜辉;郭丽盛;李军;史娜;张素燕;赵斗贵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为了减少呼吸运动对肝双模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图像序列的影响,提高肝CEUS定量分析的准确性,提出有效的肝CEUS序列中呼吸运动校正策略.方法:采用18例兔肝VX2肿瘤的CEUS图像序列建立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呼吸运动模型,利用数据比例较大的主成分合成出呼吸运动曲线,然后挑选与参照图像相近相位的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校正后图像序列的平均结构相似度和平均互相关系数均明显增加(P<0.001),分别为0.57±0.11和0.78±0.11.校正后图像序列的偏差值均值下降到29.9±7.02,约为原值的1/3.采用阈值设定还可进一步提高挑选的图像序列质量.结论:该校正方法已在兔肝CEUS病例中初步验证了其有效性,且操作简单,有助于提高肝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率.
作者:曾俊杰;张冀;张艳容;陈娟;肖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来管理医疗设备维修的各项工作,保障医疗设备临床使用质量与安全.方法:使用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C/S)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模式搭建系统框架,采用PowerBuilder语言进行编程,利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存储与查询工作,设计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结果:通过2a的临床应用,该系统运行稳定,临床科室每次医疗设备故障均能在网上报修,并可随时查询每次维修的详细记录,且可以很轻松地对这些维修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论:该系统达到了信息化管理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要求,提升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
作者:崔锐;李保君;陈绵康;夏冠群;张元江;鲍俊成;周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高原单兵急救盒,用于官兵急性高原反应的救治.方法:根据军事预防医学相关理论和部队进驻高原的卫生防护、治疗实践经验,以盒体结构设计和内装药材筛选为重点,研制新型高原单兵急救盒.将2 100例官兵分为对照组(1 000例)和观察组(l 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流程处置,观察组先自主使用新型高原单兵急救盒后再按常规救治流程处置,观察并比较2组急性高原反应发病情况和救治效果.结果:该急救盒的应用明显缩短了急救时间,提高了急救反应速度,急性高原反应的救治效果明显提高.进入高原1周后,观察组头痛、胃肠症状、疲劳、头晕4个症状评分分别为(1.5±0.5)、(1.7±0.4)、(1.3±0.6)、(1.6±0.7)分,对照组症状评分分别为(2.3±0.6)、(2.4±0.5)、(2.2±0.5)、(2.4±0.6)分;1个月后,观察组治愈率99.2%,平均治愈时间为(8.1±3.3)d,对照组治愈率91.2%,平均治愈时间为(15.2±6.4)d.观察组病情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急救盒使用方便、轻便易携,治疗急性高原反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刘伟;王展儒;曹洪亮;李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为提高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和就业率,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设计.方法:通过调整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考核方案和实践教学方法,采取导师制定向培养和校企联合培养方式进行培养方案设计.结果:通过该方案培养出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强、专业技术过硬的特点.结论: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才能培养出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
作者:李永生;董祥梅;朱险锋;于广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医疗设备采购工作中招标参数重要性,提高招标参数编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方法:对医疗设备采购的全过程进行介绍,重点分析医疗设备招标采购工作中招标参数的重要性和存在问题;对制定招标参数需考虑的要素、技巧、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研究和探讨.结果:招标参数直接关系中标结果,决定着所采购设备的质量层次以及是否能满足使用单位的诊疗需要.结论:制定科学严谨的招标参数,既可以保证医疗设备质量,又可以有效保护医疗单位的权益.
作者:李雪源;卢娟;葛雅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伴发脑梗死的原因及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血液病患者脑梗死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4月至2015年11月期间36例血液病脑梗死患者资料,分析受累血管、病变分布及MRI信号的特点.结果:36例血液病脑梗死患者中,12例患者为单一动脉受累,24例为多支动脉受累;31例为脑内多发梗死灶,单发梗死灶仅5例.病灶在T2WI中呈长或稍长T2信号,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中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或梗死灶边缘出现脑回样强化.结论:MRI诊断血液病脑梗死与CT比较具有明显优势,对病变的发现、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需要与血液病脑内早期感染及脑实质浸润等鉴别.血液病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尤其脑梗死临床症状,首选MRI检查.
作者:张洪涛;盛复庚;邢旭东;李妹;乔鹏岗;周娟;李功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远程影像诊断新模式,探索国内远程影像诊断发展方向.方法:综合国外远程影像发展情况和国内远程影像的实际情况,对国家医疗发展规划进行研究;分析现有远程影像诊断情况,总结其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进行针对性处理.结果:远程影像诊断在进行“互联网+”改造升级后,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分级诊疗、方便患者就医的目标,提升了医生工作效率、医院自身运营效率等.结论:远程影像诊断的新模式既解决了现有远程影像诊断所存在的问题,又实现了医疗上多方面的共赢,为国家医改和医疗业务转型探索出一条新路.
作者:苏玉成;张亚娜;禹汛;蒋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0 引言手术器械多为重复使用,每次手术过程中其表面都可能沾染大量的有机物(血剂、黏液、分泌物等).若这些器械特别是染有传染病患者血液的器械术后的清洁和灭菌不严格,当再次使用时,极易造成感染.有效进行清洗是保证复用性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质量的前提条件[1].
作者:马萍;赵玛丽;曹登秀;马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验证200F掌型经络检测仪检测性能的稳定性.方法:受检者除去与身体接触的金属物件,平坐放松,将双手掌安放在掌型检测单元上,医师输入受检者个人信息建立档案后开始检测,依次检测手指上的十二经络反射区的电阻,分别采集同一天不同时刻的经络检测信息和不同日期的经络检测信息.结果:每个人的各条经络检测值走势虽都有波动,但相关经络的走势图在整个时间趋势变化中均保持彼此之间相对稳定的差值,即在任何时刻检测的结果都能反映全身各条经络的客观比值,十二经络之间的关系基本上保持相对稳定.结论:200F掌型经络检测仪的检测结果与时间无关,基本上不随时刻与日期的改变而改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作者:郑志杰;董树永;骈巍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在降低眼科手术器械耗损率方面的作用.方法:成立Qcc小组,组织Qcc知识培训,以“降低眼科手术器械耗损率”为选题,实行活动计划拟定、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等活动.结果:实施Qcc活动后,眼科手术器械的耗损率由9.80%降低到5.20%(P<0.05),改善幅度为46.94%,目标达标率为94.66%,效果维持期目标达标率仍在90%以上,圈员8项能力亦得到提高.结论:QCC活动的开展,优化了器械管理流程,降低了眼科手术器械的耗损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手术器械的使用率,提升了医生与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邓丽;林小兰;黄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制一种方便超声探头进行体内异物定位的辅助装置.方法:该辅助装置由支撑板、定位针管及弹力橡胶套构成.支撑板为具有弧度的矩形板状结构;定位针管与支撑板一体成型,固定于支撑板的外侧中部,用于容纳定位针;弹力橡胶套为中空橡胶圆套,扩张后套置于支撑板及定位针管外.结果:使用该辅助装置进行体内异物定位,穿刺时简捷、迅速、平稳,方便了超声探头的体内异物定位,提高了定位的准确度和成功率.结论:该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易于生产、造价低廉、使用方便,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焦留宏;杨阳;孙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改进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模块,实现对医疗设备不良事件上报及完成医疗设备考核、医学计量证书管理等工作.方法:在原有的器材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结合Microsoft Visual Studi0 2010开发工具,使用eq_measunng和eq_measuring_detailed 2种表结构,设计和实现质量控制管理模块4项功能.结果:实现了不良事件、考核、报废、证书管理功能,并且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及时掌握在用设备的质量情况,方便了管理.结论:该模块性能稳定,使用简单,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及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骊;李向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0 引言飞利浦Brilliance 16排CT已在国内很多医院安装并投入使用,具有运行速度快、扫描层薄、球管热容量大、运行噪声小等特点[1].由于CT是由多个硬件部件和软件系统组成,一旦出现故障,需要排除的故障点很多.我院有1台该型CT于2010年在妇幼分院装机,投入使用6a以来工作稳定,运行状况良好.在此将该CT在维护和保养过程中发生的2例重大硬件故障的分析与排除过程进行介绍,供同行参考.
作者:羊月祺;张晖;金奇;杨春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医用耗材信息化管理的手段,确保医疗耗材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多维度数据分析方法对医用耗材数据进行整合处理,为医院决策部门提供依据;建立预警机制下的医用耗材使用监控及审批制度,对阳光采购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并基于病种管理的手术耗材临床使用路径来对大数据进行再造,优化改进信息化自动采集路径.结果:医用耗材从采购到使用实现了全方位监控,为医用耗材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数据支持.结论:医用耗材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精细化管理,为临床项目开展提供了数据保障,为医院转型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作者:耿益民;朱江华;黄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为了满足智慧医院的新需求,保障医院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建设一个先进、专业、实用的数据中心.方法:结合医院的基础设施和实际应用,对医院数据中心的整体架构进行改造.充分利用虚拟化技术、容灾技术、云计算技术、存储技术,实现基于虚拟化的同城异地“双活”数据中心.结果:实现了医院业务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业务数据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形成了一套将存储和容灾、应用和备份、内网和外网完美融合的医院“双活”数据中心建设模式.结论:“双活”数据中心的成功实施为智慧医院的整体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马如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强生全自动血型配血仪补液系统的改进设计,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方法:对补液系统进行漏斗式引流设计,在仪器配置的柜门上设置2个聚乙烯(polyethylene,PE)漏斗,高度为14.6 cm,受纳口径为15 cm,顶端有硬纸板制成的防护盖,容量约为700 ml.2个漏斗各连接一根直径为21 mm的大口径冲洗管路作为引流管,末端分别插入需要补充液体的0.9%生理盐水和蒸馏水容量瓶中.结果:改进后补液速度明显提升,避免了因液体溅洒造成的物表污染,提高了工作时的舒适度与效率.结论:改进后的补液系统集可隐藏、无污染、成本低、使用便捷于一身,具有一定的参考利用价值.
作者:李学慧;任兴旺;迟桂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有效解决医院高值耗材从采购、入出库到使用、计费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在“军卫一号”高值耗材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条码技术制定高值耗材管理制度,探求高值耗材的佳管理模式.结果:逐步实现了高值耗材统一管理、全程监控、使用安全、计费方便准确的目标.结论:条码技术的运用减少了高值耗材库存,减轻了医院资金周转压力,实现了临床科室高值耗材安全使用及计价零误差,方便财务核算,可以作为高值耗材管理的有效模式.
作者:王荣荣;陆艳玲;廖欢心;彭辽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0 引言腔镜于1806年发明,时至今日已有了质的飞跃.根据用途、结构、外形的不同,可将腔镜分为软镜、硬镜、电子镜3类.腹腔镜技术已在各大医院得到普及,为众多医疗工作者和患者所欢迎.但是,随之而来的腹腔镜维护修理任务对医院设备维修工作者而言就成了新挑战.
作者:田野;陈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设计一套基于网络数据库的高压氧治疗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传统的高压氧治疗信息管理出现的重复操作过多、检录信息量过大、誊写易出错等问题.方法:应用网络数据库建立信息存储单元,设计系统软硬件架构,开发出医护终端、自助服务终端、手持智能终端、预约App应用程序等信息处理单元.结果:实现了患者信息的快速打印、识别,服务器响应迅速,计费模块准确无误,自助服务终端人机交互高效,预约功能反映良好.结论:该系统优化了高压氧就诊流程,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并取得了良好的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敦晓;李琳;王海东;胡慧军;孟祥恩;潘树义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