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8-8849
  • 国内刊号:13-1283/R
  • 影响因子:1.77
  • 创刊:1992
  • 周期:旬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167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河北省科技期刊版面设计奖(第六届)
  • 中医学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22期文献
  • 肛瘘切除缝合改道引流术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切除缝合改道引流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肛瘘切除缝合改道引流术与单纯肛瘘切除术,治疗后比较2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大小、术后肛门功能受损情况.结果 2组在术后肛门功能受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大小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肛瘘切除缝合改道引流术能明显缩小术后创面,缩短术后创面愈合时间.

    作者:陈映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中药治疗直径0.5cm以下胆囊结石115例

    胆囊结石主要为胆固醇性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年女性,尤以经产妇和服用避孕药者常见[1].其成因十分复杂,目前认为其基本因素是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易于沉淀析出和结晶而形成结石.此外,胆囊收缩力减低,胆囊内胆汁淤滞也有利于结石形成.胆囊结石的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和部位以及有无阻塞和炎症等.约50%的胆囊结石患者终身无症状,即所谓隐性结石.较大的胆囊结石可引起中上腹或右上腹闷胀不适、嗳气和厌食油腻食物等消化不良症状.较小的结石每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平卧后阻塞胆囊管而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给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笔者采用中药治疗直径0.5 cm以下胆囊结石患者11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宗国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35例

    目的 探讨胫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5例胫骨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 35例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均能很好愈合,无一例骨折不愈合.结论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能明显提高胫骨骨折愈合率.

    作者:农增波;赵利敏;赵茂盛;农玮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耳穴压丸配合体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62例

    梨状肌综合征是梨状肌损伤及坐骨神经穿过梨状肌时的变异造成坐骨神经在该处受压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征象[1],在临床腰腿痛患者中为常见病症之一.笔者自2005年起以耳穴压丸与体针配合治疗本病62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24例;年龄大52岁,小21岁,平均42岁;单侧发病59例,双侧3例;病程短7d,长3a,平均1.3a.

    作者:樊建林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结石性急性胆囊炎132例临床分析

    急性胆囊炎是常见的疾病,我院2006-2009年收治132例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现将其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32例中男48例,女84例.年龄32~78岁,平均52.5岁.既往有类似发作史64例,肥胖60例,消瘦50例.1 2 临床表现 有明确的进食油腻饮食后起病43例.夜间起病80例,69例为上半夜起病,11例为下半夜起病;白天起病52例.轻度腹痛或腹胀60例,中重度腹痛72例.右上腹痛80例,中上腹痛28例,腹胀24例.伴放射痛57例,伴恶心、呕吐46例.

    作者:吴许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经验交流腹部手术后肠外瘘26例保守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肠外瘘保守治疗方法并评价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腹部手术后肠外瘘的保守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26例患者治愈12例,好转8例,死亡4例,2例自动出院.除外自动出院的2例,治愈率50%,好转率33%,总有效率83%.结论 腹部手术后肠外瘘早期正确的保守治疗可以避免再次手术打击,减少创伤,有助于瘘及感染的控制,降低病死率,部分瘘可治愈,对不能治愈的瘘可行后期确定性手术.

    作者:叶勇;于荣国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伴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坏死性筋膜炎(NF)是一种由多种细菌感染(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主要发于皮肤、皮下组织和筋膜, 肌肉组织不受感染的疾病.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凶险,局部组织广泛坏死,且极易扩展;如不早期诊断而延误治疗,毒素被大量吸收,可导致毒血症、败血症、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多种危象.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的发病率极低,是极为少见的一种坏死性软组织感染.任何年龄都可发病,

    作者:李志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经皮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护理配合

    随着社会老龄化,骨质疏松患者增加,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多合并内科疾病.为解决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及合并疾病的恶化,目前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以便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减少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我院2007年10月-2010年10月采用经皮加压钢板PCCP内固定治疗5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作者:徐爱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膝关节关节镜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关节镜是近年来新开展的发展迅速的技术,用于治疗关节内各种炎症,如骨关节炎滑膜炎、创伤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以及滑软骨病、骨赘、游离体、滑膜皱襞、关节紊乱症、半月板损伤、关节囊粘连、各种关节内骨折及各种不明原因的关节痛等.关节镜手术因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的特点,成为膝关节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我院骨三科2010年1-10月共实施关节镜手术149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马莹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依据病理分期指导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患者护理的意义

    目的 探讨依据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方法.方法 对31例ALI患者依据ALI的病理分期(创伤早期、创伤中期和创伤后期)分时段分别采取有所侧重的呼吸循环功能监护及康复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全组病例均治愈出院,住院期间共发生肺部并发症5例(肺不张1例,肺感染3例,肺栓塞1例),发生率16%,无其他并发症.住院21~43d,平均29d.结论 依据ALI病理分期指导护理方案,较传统护理方法能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降低早期病死率,对提高ALI的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清华;钟晓丽;刘清杰;徐宗云;肖凤霞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保守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主动脉夹层护理过程中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救治水平.方法 对1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保守治疗过程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并做好相应出院指导.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9例患者好转出院,1例死亡.结论 主动脉夹层保守治疗期间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患者对主动脉夹层的认知水平,缓解疼痛,严密监测血压和重要器官的功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马卉;吴小琴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措施,改进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术前针对患者不同的生理状态和心理状态,进行生理调节和心理疏导,提供相关信息;术前调整生理功能;术后加强病情的观察,使患者早日康复和出院的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康复出院,无护理并发症.结论 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及患者平安康复出院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门静脉高压症围手术期护理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特点,采取个体差异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和自信心,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沈晓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肺泡灌洗术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护理体会

    支气管内膜结核是肺结核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在临床上10%~40%活动性肺结核伴有气管内膜结核[1].由于支气管局部可发生肉芽组织增生、溃疡、干酪样坏死、管腔狭窄等病理改变,故尽管使用强有力的全身抗结核治疗,此病也很难治愈.随着支气管镜的广泛应用,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提高.我院2009年6月-2010年5月对10例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患者行支气管局部灌洗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邴金玲;肖青锋;唐丹丹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手足口病患儿及家属心理支持的体会

    目的 探讨心理支持对手足口病患儿及其家属的影响.方法 对34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支持,有助于手足口病患儿的康复.结论 心理支持护理能有效降低手足口病患儿及家属紧张及恐惧情绪,使其心理、生理应激反应减弱.

    作者:黄秀丽;洪柿;吕黎松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颈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807例进行体检的公务员进行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血脂、血糖及血尿酸等指标的测定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颈动脉硬化组合并肥胖、中心性肥胖、高尿酸血症、高血压、高血脂症、糖代谢异常及代谢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腰围、血糖、血尿酸的检测结果均高于颈动脉正常组;而且随年龄增加,颈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增加.结论 颈动脉硬化与各代谢指标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可指导临床工作.

    作者:成丽岚;肖丽敏;马恩红;王建栋;倪素娜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TNF-α、sTNFR-1、sTNFR-2和VEGF水平变化对不同程度老年慢性左心衰竭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sTNFR-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对不同程度老年慢性左心衰竭的影响.方法 测定不同程度老年慢性左心衰竭患者TNF-α、sTNFR-1、sTNFR-2和VEGF的水平.结果 TNF-α、sTNFR-1、sTNFR-2和VEGF水平明显增高,且NYHA分级Ⅳ级组明显高于NYHA分级Ⅰ级组.结论 TNF-α、sTNFR-1、sTNFR-2和VEGF水平的变化可能预测老年慢性左心衰竭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

    作者:郭燕;李侠;张枫林;周华兰;杨海晨;韩雪花;胡有东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龙生蛭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及对hs-CRP的影响

    目的 观察步长龙生蛭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8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脱水降颅压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点滴,1次/d.治疗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步长龙生蛭胶囊,5粒/次,3次/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d检测2组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hs-CRP水平和C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步长龙生蛭胶囊能够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清hs-CRP 浓度及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小英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肾阳虚证免疫功能相关基因筛选及其表达分析

    目的 以基因芯片技术从基因表达角度分析肾阳虚证与免疫功能的关联性.方法 筛选出符合中医肾阳虚证诊断标准的患者4例,健康对照4例,提取mRNA,经标记、杂交、清洗、芯片扫描、图像的采集与数据分析等过程,获得基因表达数据,通过SAM芯片数据分析软件筛选肾阳虚证显著表达基因.结果 筛选到70条显著表达基因,其中与免疫相关的有18条.结论 肾阳虚证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基因的异常表达是肾阳虚证发生的分子基础之一.

    作者:谭从娥;王米渠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FOLF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并探讨中药辅助化疗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将结直肠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用FOLFOX方案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参芪扶正注射液,2组疗程均5d.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含量较健康人明显升高;化疗后CD4+CD25+ Treg细胞含量2组均降低;化疗后IL-12及TNF-α试验组升高,对照组降低;IL-10试验组降低,对照组反而升高.试验组较对照组化疗毒副作用明显减轻.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化疗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作者:张燕;夏之岷;谭延伟;杨希堂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糖尿病肾病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前景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体内代谢紊乱加剧,常伴随多种慢性并发症,可导致眼、肾、血管、神经等组织器官发生病变.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病程25a以上患者中DN的累积患病率为25%~40%[1].WHO于2004年预计,2030年糖尿病患者将达3.7亿,其中约1/3将发展为DN[2].DN始于糖尿病发病之初,在血糖超过正常标准后就应该采取预防措施[3].DN早期,积极的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DN的治疗可以分为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盼盼;黄静;陈新;李学刚;晋亚楠;李平;冯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现状

    机械通气系指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近年来运用机械通气的原因仍然是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位居前列,其他常见的原因还包括心肺复苏、昏迷、神经肌肉疾病、重症哮喘、急性肺水肿、外科手术后等.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重症患者的通气状况,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纠正缺氧,减少呼吸的消耗.但是持续机械通气易发生反复的肺部感染,可能加重患者的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了解临床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现行的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更好地预防肺部感染,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云萍;马继红;张晓华;庄艳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盐酸氨溴索临床研究进展

    盐酸氨溴索为溴己新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是一种新的黏痰溶解药,德国勃林格殷格翰于1979年推出.黏液高分泌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可加重呼吸道气流阻塞,加速肺功能下降,气道潴留的黏液亦成为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导致气道內感染的发生及加重,而感染及后续炎性产物又进一步引起黏液高分泌,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增加疾病的住院率及病死率.气道黏液的黏弹性主要由其中的黏蛋白所决定,盐酸氨溴索能分解其中的多糖部分,并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体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黏液排出,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有显著促进作用,可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起到显著排痰、改善呼吸状况的作用.氨溴索能增加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许多抗生素对肺组织的穿透性,提高抗生素在感染部位的浓度.现就国内外相关的临床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作者:闫辉;张敬晶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Langendorff法、冠脉结扎法及ISO诱导心肌缺血模型的比较

    目前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多采用Langendorff体外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冠脉左前降支结扎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心肌缺血模型.也有少量文献报道采用垂体后叶素诱导心肌缺血模型.本文从模型制作的原理方法要点、发病机制、观察指标及应用展望多个方面对常用的3种心肌缺血模型加以比较.

    作者:吴广均;张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颅内巨大脂肪瘤1例的CT、MRI诊断

    目的 探讨颅内巨大脂肪瘤的CT、MRI及临床表现.方法 通过1例半球间裂巨大脂肪瘤的CT、MRI表现分析其特征性征象.结果 1例半球间裂巨大脂肪瘤为外伤偶然发现,无临床症状,CT表现为脂肪样密度,边缘见弧线状钙化,中央见分支状血管影;MRI呈短T1稍长T2信号,STIR呈低信号,中央见留空血管,增强强化,MRA为大脑前动脉分支.结论 颅内脂肪瘤具有特征性的CT、MRI表现,结合CT和MRI可确诊.

    作者:胡智斌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穿刺定位术在乳腺可疑钙化灶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穿刺定位术在无体征的乳腺可疑钙化病灶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例FFDM有可疑钙化病灶而无任何临床体征的患者,进行FFDM穿刺定位并用金属导丝标记,术中根据导丝位置切除病灶,离体标本再次摄片与术前片比对,并送快速冰冻活检,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标本常规做石蜡切片病检.结果 本组病例中,11例良性,1例恶性,恶性病例实施了改良根治手术.术中快速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病检报告一致,离体标本摄片与术前片对比证实均准确完整地切除了病灶,对乳腺可疑钙化病灶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FFDM穿刺定位技术操作简单、定位准确,解决了乳腺可疑钙化病灶精确定位的难题,避免了无法准确切检病灶出现漏诊的情况.

    作者:张晓东;任亚萍;段诗敏;李江云;弯雪燕;王惠珍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煤工尘肺130例CT征象分析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煤工尘肺的CT表现及其与X射线胸片比较在煤工尘肺检查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130例煤工尘肺患者的CT或HRCT的表现及X线胸片表现并进行比较.结果 煤工尘肺Ⅰ期70例,Ⅱ期38例,Ⅲ期22例.130例胸部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小阴影(直径<10mm),胸部X线发现117例小阴影.大阴影(直径>10mm)CT显示22例,X线胸片显示19例.并发症CT显示130例,其中肺气肿79例,气胸6例,肺炎37例,肺结核10例,肺癌5例;X线胸片显示73例,其中肺气肿37例,气胸6例,肺炎28例,肺结核6例,肺癌2例.结论 CT检出粟粒状高密度小阴影的范围与程度、肺纤维化、胸膜改变及弥漫性或局限性肺气肿明显优于X线胸片,CT较易发现与煤工尘肺合并的炎症、结核及肿瘤,因此CT诊断可作为X线胸片的必要补充.

    作者:王成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高频超声诊断体表软组织内异物的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体表软组织内异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手术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分析高频超声与X线检查诊断体表软组织内异物的准确性.结果 高频超声诊断软组织内金属与非金属异物的准确性分别为97%,90%,X线诊断软组织内金属与非金属异物的准确性分别为100%,36%.高频超声检查诊断体表软组织内金属异物与X线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诊断非金属异物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是临床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作者:杨柳;陈彩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乳腺钼靶摄影和超声诊断乳腺癌7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影像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对70 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乳腺钼靶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每项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方法及影像综合诊断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 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钼靶片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0%,82%,二者结合的诊断正确率为100%.结论 影像综合检查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确诊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动作电位特征变化

    目的 通过观察背根神经节细胞的动作电位特征在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变化,探讨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痛觉过敏的发生机制.方法 运用全细胞电流钳技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觉过敏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进行电生理记录,与正常大鼠比较静息电位水平、动作电位峰值、基强度、动作电位爆发阈值、动作电位时程变化.结果 糖尿病神经痛大鼠与正常大鼠静息电位水平和动作电位峰值无显著性差异;糖尿病神经痛大鼠大、中、小直径神经元动作电位爆发阈值下降,动作电位时程变宽,中、小直径神经元基强度降低.结论 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初级感觉神经元背根神经节细胞的兴奋性增强,这可能是引起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痛觉过敏原因之一.

    作者:罗超;刘忠武;孙晓东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葛根素注射液抗心肌缺血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的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 通过葛根素注射液对小鼠常压耐缺氧试验、葛根素注射液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试验、葛根素注射液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大鼠离体动脉环收缩试验,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抗心肌缺血的活性.结果 小鼠常压耐缺氧试验显示,葛根素注射液各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抗ADP诱导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试验显示,葛根素注射液对ADP诱导的家兔体外血小板聚集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溶媒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抗NE诱导大鼠离体动脉环收缩试验显示,葛根素注射液各浓度均可舒张完整内皮组NE诱导大鼠动脉环,且高浓度组对完整内皮组舒张作用较强.结论 葛根素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作者:陈吉萍;张峥;王宏涛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肾虚型老年痴呆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讨通过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复合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建立肾虚型老年痴呆动物模型的方法,为抗痴呆中药新药的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 分别给予动物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复合侧脑室注射Aβ25-35,通过体质量变化、跑步力竭时间、免疫学指标、血清皮质酮水平变化评价是否造成动物肾虚,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脑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是否造成痴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氢化可的松组动物出现体质量增长缓慢,自主活动减少,水迷宫上台潜伏期稍有延长,跑步力竭时间缩短,胸腺和脾指数降低,脾细胞刺激指数降低,血清皮质酮值降低;脑室注射Aβ的动物水迷宫上台潜伏期延长,但不出现前述的一系列肾虚表现;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复合侧脑室注射Aβ 6μg的动物既出现肾虚的表现又出现学习记忆障碍;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复合侧脑室注射Aβ 3μg也造成动物的肾虚表现,但并未造成严重的学习记忆障碍.结论 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造成动物肾虚表现,侧脑室注射Aβ25-35 6μg可造成动物学习记忆障碍,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复合侧脑室注射Aβ25-35 6μg的动物既有肾虚证的表现也有学习记忆障碍,认为造成了肾虚型老年痴呆模型.

    作者:宋彩梅;王红梅;刘新民;蔡大勇;王立为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肾脏疾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测定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测定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患者禁食12 h后,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KHC3法测定405例肾脏疾病患者和12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肾脏疾病组TBil、DBil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结论 监测肾脏疾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于肾脏疾病患者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新民;崔征;李安均;田卫东;宋明辉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标本放置时间对尿有形成分分析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放置时间对尿液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 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即刻、1h、2h、3h、4h、5h各时间点尿液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的数量,并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时间点尿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与即刻测定结果比较尿红细胞计数随放置时间延长呈趋势性降低,并在4h后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细胞和上皮细胞计数5h内结果稳定,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红细胞5h内形态未发生显著变化,大红细胞在3h后出现皱缩、异形红细胞增多等形态的改变.结论 为确保尿液常规检验结果,尤其是尿红细胞形态的准确可靠,标本必须新鲜,并尽可能在4h内完成检验.

    作者:郭燕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贫血对PT和APTT检测的影响

    目的 探讨贫血患者对PT、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检测96例贫血患者PT和APTT.严格按照血液与抗凝剂9:1的比例抗凝作为第一管,再根据患者HCT结果依公式(抗凝剂量(mL)=(100-患者红细胞比容)×0 00185×血量(mL))求出校准采血量,按校准采血量进行采集血样后作为第二管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在HCT>0 25时,2次检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HCT≤0.25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应严格掌握采血量.

    作者:史占林;刘新记;付红芹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D-二聚体在孕妇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30例正常非孕育龄妇女(对照组)、60例正常孕妇(早、中、晚孕各20例)及30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D-二聚体水平随孕周上升而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 01);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 01).结论 正常妊娠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妊高征患者尤为明显.由于正常孕妇处于相对高凝及继发性纤溶增强状态,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更倾向于血栓形成和DIC发生.因此,动态检测孕妇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妊高征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彭海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肺合剂中黄芩苷含量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肺合剂.方法 色谱柱为DM C18(5μm,250mm×4.6mm)流动相为乙腈-0.25%磷酸(24:76),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7 nm.结果 黄芩苷的进样量在0.0807~0 403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0.95%.结论 本法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本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刘海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药物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消瘀贴中大黄素含量

    目的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测定消瘀贴中大黄素含量测定的标准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条件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大黄素含量和峰面积对应的标准曲线为y=2139681.17x+32779.65,相关系数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8%(RSD=1.81%).结论 本方法精密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血样处理方法简便,符合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可以作为大黄素含量测定的方法.

    作者:朱春城;彭力平;陈本超;何群;温清波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环糊精包合挥发油在祛风通络贴中的应用

    目的 考察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在祛风通络贴中的稳定性和对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筛选出饱和水溶液法的佳制备方法,并用薄层层析方法证明包合物的形成;用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的方法测试包合物在工艺中的稳定性,并测定挥发油包合物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 佳包合条件: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的比例是6:1,包合温度40℃,搅拌时间60min.通过检测,制剂中挥发油的含量比不包合的样品提高了100%以上.透皮吸收很快.结论 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应用于贴剂可有效地保护挥发油,并不影响其透皮吸收.

    作者:索建政;郄春鹏;严文利;董莹;战嘉怡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咳喘固本丸的质量控制

    咳喘固本丸是我院精心研制并应用多年的纯中药制剂,由黄芪、白术、蛤蚧、淫羊藿、杏仁等几十味中药组成,具有补肾纳气、健脾益肺、止咳平喘等功效,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病缓解期见上述证候者,效果较好.为有效地控制其内在质量,笔者对该制剂的质量控制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翟德银 刊期: 2011年第2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芷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并比较不同产地白芷饮片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Diamonsil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65:35),检测波长247 nm,流速1.0mL/min.结果 欧前胡素在5~5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RSD为1.22%;异欧前胡素在3~3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2%,RSD为1.45%.不同产地的白芷饮片中欧前胡素含量为0.056%~0.143%,异欧前胡素含量为0.031%~0.072%,两者之和为0.087%~0.214%.结论 不同产地白芷饮片中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含量存在差异.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白芷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连国;王欣;孟宪杰;张悫 刊期: 2011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