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邻居小张的奶奶因为心绞痛发作被紧急送到了医院就诊,经检查,医生告诉家属是因为寒冷天气的刺激,造成血管急剧收缩和痉挛而导致的,医生还说近一阵子,有很多像小张奶奶这样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前往医院就诊.这到底是为什呢?
作者:萧晓 刊期: 2017年第11期
11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这一天标志着正式进入冬季,气温开始明显下降,非常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冠心病,因此专家提醒,在温度急剧下降的时节应该做好防寒保暖措施,已经患有心血管类疾病的人群更应该提高警惕,别让心脏“着凉”,防止冠心病发生或加重.
作者:张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每年冬季,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都是一个难熬的季节.这是因为冬季天气寒冷,使糖友们户外运动量下降和时令鲜蔬等低糖食物的选择减少,从而导致冬季血糖比春秋两季高.若血糖无法有效控制,诸如心脑血管、足、眼、肾等组织器官的糖尿病并发症就会接踵而至.那么,冬季糖尿病人要小心哪些糖尿病并发症呢?
作者:邹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前,国际医学界面临着斑块病变、急性心梗无再流、慢性心衰伴早搏等诸多心血管病变难题.近期,刚刚通过结题验收的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研究”结果证实,通络中药可以解决这些难题.
作者:支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日前,国家科技部发布了2016年国家973计划结题项目验收结果.其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基于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研究”,经过五年大量的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形成了指导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论学说.
作者:沈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每年的11月25日为心血管养护日,呼吁大家重视心血管健康,尽早养护心血管,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显示,目前全国共有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人,冠心病患者1100万人,且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如此庞大的数据再一次警醒我们,应尽早重视心血管健康问题.报告还指出,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了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那么到底是哪些危险因素在阻碍我们的心血管健康呢?
作者:戴一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不是都去医院查过了吗,我没事,就是有点儿受风才头疼……”在儿女老伴的陪伴下,赵大爷嘟嘟哝哝地走进省医院急诊科.原来,赵大爷昨天晚上在家附近的小广场散步,突然觉得有些头痛,自己以为是受风感冒,便回家吃了几片感冒药后睡下了,早起时仍然觉得头痛.
作者:张隽乂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以呼吸困难、乏力、体液潴留为主要临床症状,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当选为21世纪危险的难治性心血管疾病.目前正值冬季,是心力衰竭容易发生的季节,合理得当的家庭护理有助于防止病情的发生、发展和反复,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11月26日,第三个全国心力衰竭日到来之际,呼吁患者及家属一定做好家庭护理工作,让患者平安过冬.
作者:崔晓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镇上这几天开了家不要钱的“神医诊所”.每天,都有十几位大叔大妈们去“诊所”接受治疗.这治疗的法子倒也奇妙得紧,大家只需坐在一排放着薄垫子的铁椅子上,看“神医”启动一台不知什么用的机器,有人便觉得自己身上出现一种麻酥酥的感觉.“神医”说这是脉冲电疗,只要坚持每天接受这种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都能治好,而且门诊现在搞活动,分文不取!
作者:杨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发病人数持续增加.目前,心脑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01%,城市为42.61%,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使广大患者了解、掌握心脑血管病的防治知识,特举办“以岭杯”心脑血管健康科普知识有奖竞赛.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我们身体的任何一个组织器官都离不开血液的滋养,而血管则是运送血液的通道,尤其是微血管是将血液真正运送到各组织器官的重要环节,是血液与组织器官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973计划项目“基于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研究”发现,微血管在吸烟、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因素影响下,会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始动因素.可见,微血管对人体健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窦颖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对于妇科病,有些人认为可以吃点对症的中成药,不行的话就去看中医,有些人则更相信西医.对于卵巢肿瘤、子宫肌瘤患者来说,往往更多选择西医手术治疗.实际上,如果病症较稳定,肿瘤较小且生长缓慢,可采取中医保守治疗,以避免手术之痛.从事妇科临床工作30余年的北京东城中医医院妇科专家刘昭阳主任为我们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更适合保守中医治疗的妇科病.
作者:彭小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会遇到骨质疏松的问题.今天,请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骨科脊髓外科主任医师为大家讲讲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预防及治疗.什么是骨质疏松健康的骨头看起来很质密,就像蜂巢一样.但是骨质疏松之后,骨密度就会降低.
作者:邹海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风湿病学是一门年轻的临床医学学科,由于起步较晚,人们对风湿病的认识较少,易出现种种误区.风湿免疫科大夫出诊时常常会被患者问到这样的问题“风湿科是看什么病的”、“我没有关节红肿热痛,怎么会是风湿病”、“我关节疼、怕冷,怎么不是(类)风湿”.那么到底什么是风湿病呢?
作者:常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天要发生19万例意外伤害事件,是1至34岁年龄段人群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救治非常重要.急救知识并不复杂,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练习,都可以学会,一旦遇到意外伤害,就可以用这些知识帮助别人.
作者:朱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满腹黄金”让人有苦说不出.光进不出、多进少出,对身体健康影响甚大,可诱发或加重痔疮、肛裂等疾病..只“进粗”不喝水便秘更严重大便六成是水分,其他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细菌、胆色素和电解质.多吃蔬果、高纤食物,多喝水,粪便变软才好排便.因为,膳食纤维是肠内粪团的主要成分,它能增加粪团中的水分,让粪团体积扩大,刺激肠道蠕动,使排便通畅.
作者:叶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胆囊结石,有的人可能觉得没有太多症状,或者有的时候有一点症状,不太厉害,就想拖一拖,吃点药就能扛过去了.但是慢性炎症都有癌变趋势,所以应该高度警惕.那么,胆囊炎除了疼痛以外,还有哪些症状?
作者:邹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俗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要是连着口角也一起舞蹈会变成什么样呢?如果你以为他在和你抛媚眼,还是劝你醒醒吧.今天想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个疾病,面抽,其学名是面肌痉挛!那么为什么说它烦人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作者:胡嫒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腿部肌肉突然间的无意识收缩很常见,虽然它通常无害,但却会造成极度的痛苦.医学专家总结了导致腿部抽筋的一些常见原因及避免方法.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体验过腿部抽筋的不舒服感觉.它可能在任何时候发作,无论你是夜间躺在床上,还是在跑步机上运动.那种剧烈的疼痛足以让人感觉身体极度虚弱.如果腿部抽筋的症状持续存在,就会殃及锻炼和睡觉.
作者:王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提起“阿司匹林”,很多人都知道,心脑血管病人更是熟悉,因为它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但专家提醒,正确服用阿司匹林有注意事项,即需要空腹吃,并且服药要连续,不要吃吃停停,以免影响疗效.
作者:陈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蚯蚓腿”的医学名称叫静脉曲张,在各种血管疾病中,下肢静脉曲张所占比例高达90%以上.下肢静脉曲张从外观上来看,多表现为扭扭曲曲像蚯蚓一样的青筋突起,有时还会出现小腿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等.看似不痛不痒没问题,实际上静脉曲张有很多危害.
作者:赵克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的高发疾病.在我国,帕金森患者已达250万,每年新增病例10万人.提到帕金森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抖”,专业术语叫做“震颤”.有不少病人就是因为手不自主地抖动来到门诊看病.
作者:高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68岁的张大叔,患心肌梗塞已有13年了.13年间,反复出现心绞痛,一发作就服用硝酸甘油,可是症状并没有缓解,反而胸痛症状一天天逐渐加重.更可怕的是,经常在半夜胸部猛烈一阵疼痛,疼得死去活来,多次被送往医院急救,为心脏提供血液的冠状动脉共有3根,在13年时间里,张大叔被放了7个支架.
作者:莫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如何确定高血压有人随意测了一下血压,就认为得了高血压,对不对?不对,测量血压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一定要在安静状态下来测血压,不要在吃饭的时候测,也不能在洗澡的时候测,憋尿的时候也不能测.你在半个小时之内如果喝酒或饮用刺激性的饮料,这时候测血压也都不准确.每天要在固定的时间,在固定的体位和部位,不能今天坐着量,明天站着量,也不能今天左胳膊,明天换右胳膊,而且要去校正血压计,一般是间隔两天测一次血压,才能使我们对血压有正确的判断.
作者:罗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都用白开水送服各种药物,但有时也会为了图个方便,顺手用牛奶、茶水甚至碳酸饮料就把药给吃了.那么,让专家一说究竟吧.用饮品服用口服药对不对,为什么?火箭军总医院药学部主任童卫杭逐条为大家指点迷津.
作者:莫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钙是决定骨骼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骨骼中的钙随年龄增长,缓慢但不可逆转地流失,或早或晚,大多数人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骨骼健康问题,以中老年人更为明显.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补钙的重要性.但不少人对于补钙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作者:鱼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儿童稚嫩的小脚在成长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伤害.在儿童期,孩子的足部骨骼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任何不适宜的压力或外伤很容易造成脚部的畸形,比如发生扁平足、内八字、拇外翻等问题.
作者:马春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如花似玉的漂亮小姑娘,原来“笔管条直”的身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忽然莫名其妙地逐渐扭曲了.近年来,一种不明缘由、多见于青春期女孩的脊柱侧弯疾病有逐渐增多趋势.
作者:陈亚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营养改善,人们的身高总体上是一代高过一代,大约是每10年增高1厘米的趋势.而当前的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使得家长对孩子的身高愈加重视,矮小遂成为儿童就诊的一个常见原因.
作者:李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疱疹性咽峡炎发病急,病情重,孩子受罪,家长心疼.尤其是没有经验的新手爸妈,经常慌乱不堪.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较强,传播快,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一般病程4日至6日后自愈,偶有重者可延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但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作者:李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白露之后,人们的舌相不再是舌红起刺有火,也不是舌上布满厚腻苔有湿,大部分人的舌偏淡,微微有薄苔.薄苔说明体内暑湿羁留,湿邪尚未清除彻底;舌淡说明气虚,脾阳不足,在这个季节见到这样的舌说明该“秋冬滋补”了.同时在这个季节,儿科门诊及老年门诊,秋季腹泻常常爆表!
作者:吴义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研究表明,中年阶段的体重上升并不仅仅是由于代谢水平下降所导致的.相反,它要归结为一个简单而又多变的事实:那就是上了年纪之后,我们会变得越来越懒,不爱运动.尽管这一说法可能听上去令人沮丧,但它也有好的一面,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做出多种改变来延缓体重上升的趋势.然而,在此之前,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些有关新陈代谢的基础知识.
作者:陈雷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养痈为患,也作养痈遗患、养痈成患,意指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近日,皮肤科的一位患者就切身体会到了这一成语的含义.半月前,患者腹部生了一颗小“痘”,有微痛和痒等症状,因为位置偏,没大感觉,患者选择放任自流;但5天后,这颗不起眼的“痘”扩大了“疆域”,并且痛痒的症状愈加明显,患者到药店买了皮肤消炎药外敷;一个星期后,这颗“痘”建起了自己的“城堡”,周边发硬、结痂,后又流脓,至此,患者赶紧来到了医院皮肤科处理,原来这不是“痘”,而是“疖”.
作者:陈伟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尽管动机是良好的,但每天运动超过两个小时对身体造成的伤害要大于益处.这是因为对身体施加的强烈生理压力会引发肠漏综合征.这种病是指肠道内壁的力量虚弱,造成细菌和毒素进入血液.有毒废物的渗漏是多发性硬化症和慢性疲劳的主要原因,并对很多其他疾病的发病也起到了影响作用.
作者:王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的一种病症.它包括惊悸和怔忡,它是中医学的病名.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比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颤、心功能不全、早搏以及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官能症等都可能引起心悸.心悸的发作有阵发与持续之别,阵发者,可每日数次或数日1次,发作症重,过后如常人.持续发作者,则终日心悸,难以自持.中医认为,心悸多由心血不足、心虚胆怯、阴虚火旺或瘀血阻络而引起.根据不同类型选用适当的穴位调理,有独特的疗效.
作者:梁兆松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梁,通“粱”,指粱食;丘是丘陵,山丘,梁丘简单理解就是积聚粱谷的地方.秋天到了,粮食都成熟了.将棵棵稻穗割下来,通过机器的加工,成堆成堆的米堆积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尖尖的小山头,那就是农民开心的时候了.我们说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是消化水谷的地方,这水谷中的谷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这堆积成山的粮食.五谷为养,粮食是人体基本的营养来源.
作者:李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晚上怎么保养脸部皮肤1.首先,要做好肌肤的清理问题,可以用温水来清洗脸部,这是基本的护肤工作.2.用卸妆乳液或卸妆水卸除皮肤上的污垢,并用化妆水做二次清洁.含有天然萃取成分的化妆水可在肌肤表面形成隐形保护膜,阻隔外来刺激、降低敏感现象.
作者:陈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若非生在唐朝,脸蛋再美,杨玉环也难成贵妃.在以瘦为美的今天,现代医学还口诛笔伐,把肥胖推上了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痛风、糖尿病,甚至于癌症的被告席.减肥二字,也成了大家挂在口头的时尚.
作者:陈罡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很多女性因为前一天吃了太重口味的食物,或是喝了过多水,而造成隔天起床脸部、双眼水肿,相信让很多女人困扰不已.其实要如何避免水肿爬上身呢?如果水肿了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善呢?
作者:王晓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大家去体检,有的人会被检出蛋白尿的问题,被要求进一步去医院检查肾脏.那蛋白尿和肾脏病有什么关系?肾脏的位置西医讲的肾脏,就是老百姓俗称的腰子.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花生、瓜子、松子、榛子、开心果……是许多人茶余饭后的健康零食.经常吃坚果可以补脑益智,还可以增强心脑血管的健康.但是,吃了下面6种情况下的坚果可能会危害健康.
作者:林光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俗话说,“一日吃三枣,一辈子不显老”.红枣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高.中医认为,枣能补中益气、养血生津.实验证明,每天给肝功能差的人喝大枣水,持续1周能增加人体血清蛋白,从而达到保肝排毒的功效.
作者:黄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近几年,硒悄悄进入了普通大众的视线,百度百科称其为迄今为止发现的重要的抗衰老元素,另有抗癌之王、明亮使者、心脏守护神等美誉.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硒真是个好东西,但是对于谁需要补?怎么补?何时补?大家似乎还有点晕头转向.为了不继续摸石头过河,下面我们就说说补硒之路上,如何且行且“斟硒”.
作者:高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人的压力来自哪里每个人可能都会觉得自己有压力,只不过大小不同.从心理学来讲,人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社会环境.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压力,包括工作、学习、竞争、道德冲突等方方面面,甚至交通拥堵也会给人带来压力.
作者:闫少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经常生气和易怒的人,确实会影响健康.而如果短时间大怒,会加重已经存在和控制比较好的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及精神系统的疾病,不仅仅是伤害自己,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作者:杨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增高,公众对“肿瘤君”的关注已经不分季节和“纪念日”,但是对于喜欢设陷阱的“肿瘤君”的认识,公众还需要理清自己的思绪.肿瘤和癌症是一回事
作者:杨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随着人群健康观念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常规体检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可以明显提高寿命,美国已经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作者:陈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近,朋友圈养生达人们又开始推荐神奇的麦苗汁,据说喝了以后“三个月内治好三高,因为碱性极强,能够中和体质.还能重建人体,活化细胞,并且杀死癌细胞,治愈癌症……”这疗效仿佛赶超靶向治疗.那么问题来了,麦苗汁真的这么玄乎吗?
作者:亢涵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癌症固然可怕,但是可怕的还是癌症来后的疼痛,那种痛苦可以用生不如死来形容.那么,得了癌症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呢?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止痛法:分散注意力
作者:张文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有个读者写来信件说,自从上次体检查出来身体有点小毛病之后,整个人状态都不好,没心思工作了,他所在的那座城市大大小小的医院都检查遍了,检查结果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大问题,自己平时注意一下就行了.可是,他还是不放心.
作者:赵继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第十八节 左右穿梭一、调身操作要点1.左脚向左前方落步,脚跟着地,脚尖外撇,上体左转.左掌心翻转向下,眼看左手.(图1)2.两手在左肋前上下相抱,左手心向下右手翻转向上,眼看左手.(图2)
作者:魏玉龙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