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在临床上虽然比较少见 ,但预后较差 ,对患者危害极大 ,及时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重大.滋养细胞疾病分为2 种:一种为良性滋养细胞疾病 ,即葡萄胎;另一种为恶性滋养细胞疾病 , 包括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绒癌).在其诊断中 ,主要包括创伤性及非创伤性技术;创伤性的产前诊断方法主要有羊膜腔穿刺法及胎儿绒毛取样法 ,这2 种方法都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一定的危害 ,甚至流产.基层医院由于设备及技术的局限性 ,其应用也受到限制 ,而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基层医院的推广运用 ,尤其采用阴道多普勒超声诊断滋养细胞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 ,现对我院收治的28 例滋养细胞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 , 旨在提高基层超声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杨冰芬;干小琴;李子萍;王利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颅内脂肪瘤很少见 ,由于CT 的广泛应用 ,检出率明显增加 ,并能准确地确定脂肪瘤的部位、大小及形态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2 例颅内脂肪瘤患者 ,旨在探讨其CT 征象及鉴别诊断.
作者:宋涛;王海燕;史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年来肺癌患病率明显增加 , 而脑转移瘤主要来源于肺癌 ,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因此 ,对肺癌的早期定性诊断极为重要.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从2008 年3 月至2010 年2 月本研究共对26例不典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行常规肺部及脑部CT 扫描 ,其中男性18 例 ,女性8 例 ,年龄28~78 岁 ,平均(46±8)岁 ,8 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 ,12 例经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6 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病理证实.其临床表现特点:45%患者以颅脑症状为首发病状 ,有高颅压、精神障碍、神经定位体征脑膜炎表现 ,30%患者有肺部症状 ,咳嗽、咳血、胸痛 ,25%无任何临床症状 ,查体时肺部疾病 ,既而发现脑转移瘤.
作者:尉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咽旁间隙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咽旁间隙肿瘤的复杂性 ,也自然成为影像学诊断的难点部位之一[1].发生咽旁间隙肿瘤常见是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 ,其次为神经鞘瘤[2].从CT上详细了解肿瘤的部位、范围、大小、肿瘤边缘以及周围组织结构关系 ,对临床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经临床病理证实9 例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6 例神经鞘瘤 , 对其CT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以提高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和神经鞘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
作者:黄伟康;唐西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胸、腰椎正侧位检查是胸腰部外伤基本、有效的检查方法 ,大部分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可通过数字化X 线摄影(DR)明确诊断 ,但对于伴有退行性变的中老年伤者之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仍有一定困难[2];特别是急性外伤时 ,对胸、腰椎需明确诊断是否存在轻度压缩性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对照分析30 例椎体外伤性轻度压缩性骨折的DR、CT 征象 ,旨在提高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与鉴别水平.
作者:吴花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胆囊癌是常见的胆管系统肿瘤 , 约占消化系统肿瘤的3%~5%[1].近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胆囊癌发病率呈递增趋势 ,尤以陕西、河南两省较高[2].胆囊癌的发生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高峰年龄在60 岁以上 ,女性高于男性.胆囊癌起病隐匿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 ,常与胆囊结石、胆囊炎症状相似 ,所以大部分患者发现胆囊癌时已是右上腹肿块、黄疸等典型进展期表现.国内早期报告胆囊癌在术前能作出诊断的不足30%[3].一般认为Nevin Ⅰ或Ⅱ期的病例属于早期胆囊癌 ,厚壁型和腔内结节型属胆囊癌的早期表现 ,发展到晚期均可表现为肿块型[4].目前随着外科腹腔镜技术的普及 ,使得胆囊切除术广泛开展 ,越来越多的胆囊癌在手术中被意外发现 ,通过回顾性分析 ,积累了一些早期胆囊癌CT 诊断经验.
作者:蒋炜;郁明姬;赵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乳腺恶性肿瘤中约98%为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 ,我国乳腺癌发病率较欧美国家低 ,但近年来在大城市中的发病率正呈逐渐上升趋势 ,已成为女性首位或第二位常见的恶性肿瘤[1] , 钼靶X 线检查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其诊断正确率>90% ,是目前诊断乳腺疾病 ,特别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检查方法[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69 例钼靶X 线表现 ,以提高对乳腺癌的正确诊断.
作者:温培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肺血栓栓塞症(PTE)占肺栓塞的绝大部分 ,临床上通常肺栓塞即指PTE.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漏诊、误诊发生率高 ,未经抗凝治疗的肺栓塞病死率高达30%~50% ,经抗凝治疗后病死率降至2.5%[1].因此 ,早期正确诊断PTE 对改善患者的预后 ,提高患者生存率有重要意义.核素通气/灌注显像无创、简便、安全、灵敏度高的检查.可以作为PTE 的过筛检查.但是特异性较低.本研究回顾分析近年来本院可疑肺栓塞患者的资料 , 探讨核素肺显像阳性的患者行增强CT肺动脉造影重要性.
作者:唐彩华;贾晓娟;姜萍;莫冰;李慧;许泽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枢神经细胞瘤又称为中央神经细胞瘤 , 为罕见的良性小神经元细胞性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为Ⅰ级(脑室内神经细胞瘤 ,CNC) 及Ⅱ级(脑室外神经细胞瘤 ,EVN).CNC好发于透明隔或侧脑室内前2/3 处近Monro 孔区 , 常以一侧脑室为主向双侧侧脑室生长.以头痛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 ,预后较好.EVN 较之更罕见 ,在形态学特征及影像表现等方面变化较大 ,预后较差.本研究旨在提高对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认知力.
作者:王宁;孟祥飞;高长青;刘兆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胎儿泌尿系统异常发病率较高 , 严重者直接关系到围生儿的生存与预后 , 掌握不同阶段肾脏发育特征的动态观察 ,及早诊断胎儿泌尿系统异常 , 对指导优生优育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蒋玉莲;邹旭彤;周宁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交通、工矿、高空坠落等事故也随着增多 ,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发生也逐年增加 ,病死率高.早期正确诊断对临床的治疗、抢救患者的生命起着关键性作用.本研究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院2010-2012 年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CT及临床资料 ,旨在提高螺旋CT 对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覃峰;梁世伟;邓小强;唐国睿;曹湘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食管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 , 传统的检查方法是胸部透视或食管吞服棉钡.对于不透X 线的小异物、透X 线的异物 ,往往不能明确诊断 ,而且难以显示及准确诊断由其引起的并发症.而利用多层螺旋CT(MSCT)可直接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是否穿透食管壁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指导临床治疗[1].
作者:汤富强;唐少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多数输尿管结石来源于肾脏 ,原发性的较少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特异性高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其诊断率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较容易漏诊[1].我院2012 年3 月至2013 年4 月诊治输尿管结石178 例 ,其中超声检查漏诊14 例 ,漏诊率7.87%(为第1 次检查资料) ,现对14 例输尿管结石漏诊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海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体位是患者休息和适应医疗需要采取的一种姿势.合适的体位对治疗疾病、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减少疲劳均有良好的作用.通常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后6 h 内患者采用传统的去枕平卧位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患者未清醒时呕吐引起的吸入性肺炎[1].但患者从手术间麻醉后已经拔气管导管送复苏室 ,生命体征平稳 ,部分患者已经清醒 ,去枕平卧位给部分患者造成了不适 ,文献[2]提出在患者头颈下垫一软枕 ,可以缓解肩颈肌肉的紧张度 ,使之舒适.2012 年1 月至5 月 ,我科对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后的患者 ,采用头颈下垫薄枕的改良卧位 ,并与传统的术后体位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慕瑶;罗永丽;陈旭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是指胃内容物、胆汁反流至食管导致的临床症候群.临床常表现为烧灼、反酸、吞咽困难、夜间呛咳、恶心、嗳气、腹胀等 ,严重时可出现食管的炎症、糜烂、溃疡、出血、狭窄等 ,甚至诱发食管癌.现结合我院2009-2012年收治的40 例患者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杨素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近30 年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显著、创伤小、疗程短、安全系数大、病死率低 ,受到了广大临床医生的青睐 ,是当前公认的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1].加强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临床护理与观察 ,预防性采取护理措施十分必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并发急性心肌缺血治疗的重要方法 ,并且挽救了许多心脏梗死死亡患者的生命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能在活体显示其解剖结构的唯一方法 ,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都基于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还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评价和估计 ,适应证随着技术和经验而扩大.
作者:刘晋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 , 越来越多的人对肿瘤需要综合治疗已达成共识.根据患者肿瘤部位、大小、性质、早晚期、病理分期等具体情况 ,选择既控制肿瘤又顾及生活质量的、适合于患者个体化的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生物靶向治疗和中西医结合等佳的综合治疗方案.呼吸衰竭是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 ,特别是晚期癌症临终前的主要的危机表现.我科于2012 年5 月至2013 年5 月收治5 位肿瘤晚期重症患者 ,在抢救过程中进行了气管插管 ,现介绍其临床护理观察如下.
作者:付小静;薛建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前 , 静脉留置针已替代头皮针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 ,为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保护血管并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 , 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对需连续输液3 d 以上的患儿采用静脉留置针.2012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对210 例患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 ,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其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宋现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靶向微创综合治疗是提高肿瘤疗效的主要途径 ,也是维持患者生命并能有效提高生命质量的方法之一.体腔热灌注治疗方法 ,是根据肿瘤热疗原理将加热的治疗液体循环灌注于胸腔或腹腔 ,在一定时间内 ,使液体温度保持在41~45 ℃的范围 ,通过温热对癌细胞有效杀伤并遏制癌性积液和体腔内转移癌的方法.同时采用体外高频照射部位50~90 min ,对癌细胞产生直接的细胞毒效应 ,在43 ℃以上高温时对癌细胞有显著杀伤作用 ,加温可使热灌注的药物所产生的细胞毒性增强 ,使肿瘤局部血流量增多 ,从而使瘤体内的药物摄取增加 , 达到增敏增效的作用.我科2011 年11 月至2012 年11月对36 例实施体腔热灌注并结合体外高频热疗的肿瘤患者实施了微创治疗.并采用了相应的护理干预 ,提高了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的痛苦 ,现将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作者:贾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乙型肝炎病毒e 抗原(HBeAg)为一种可溶性蛋白抗原 ,是乙型肝炎(HBV) 活动性复制和有传染性的重要标志 ,HBeAg 检测对于乙型肝炎的诊断、机体免疫状态的评价及病程的转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广泛应用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存在不同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差异 ,且结果仅可提示抗原是否存在.微粒子酶免法(MEIA)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可半定量地检测HBeAg , MEIA 法特异性强和敏感高 ,更客观地反映其存在情况[1].本研究对720 份血清HBeAg 在半定量检测同时进行了定性检测 , 根据MEIA 半定量结果及3种ELISA 定性试剂检测结果比较 ,可以得到ELISA 定性检出低值血清HBeAg 的符合率.
作者:黄峰;林定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血清肌酐的浓度取决于肌肉中肌酐的产量和尿中肌酐的排泄量.肌酐的产生和排泄较稳定 ,能反映和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和残余肾功能(RRF) ,故测定血清肌酐浓度较血清尿素浓度能准确地反映肾小球功能 ,因而血清肌酐测定是临床常规检测肾功能指标之一.准确测定血清肌酐的含量对临床肾脏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肌酐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的校准方法主要是单点定标 ,本研究主要就单点定标和多点定标对肌酐的测定进行比较 ,报告如下.
作者:余倩;杨军;廖发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性小儿急性传染病 ,主要由肠道病毒71 型(human entero virus ,EV71) ,以及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es ,CoxA)组4、5、9、10、16 型和B 组2、5 型、艾柯病毒及其他肠道病毒等20 多种病毒引起 ,其中以EV71 和CoxA16 为常见.该病多发于儿童 ,特别是3岁以下婴幼儿为多见.可引起皮肤黏膜皮疹、疱疹或溃疡 ,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和无菌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 ,病死率较高 ,因此早期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尤为重要[1].本研究通过对85例早期患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白细胞联合检测 ,为早期手足口病患儿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赖书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以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 ,国家对临床护理工作越来越重视 ,护理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适应当今全方位感官教育 ,国内各级各类护理院校都充分加强并重视基础护理的实训教学 ,但基于临床疾病的不可随时观摩特点 ,教师需要进行角色改变 ,在护理专业课的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实训设备、视频等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以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理论知识.<内科护理学>作为各级各类护理院校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 ,根据<以能力为本位 ,以岗位为标准>的职业教育原则 ,<内科护理学>教学要求贴合临床护理岗位的需求 ,重点培养护理学生的专业技能.结合建构主义学说分析 ,情境、协商、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基本要素中 ,协商和会话贯穿始终 ,为实现有意义学习的终目标 ,必须创建对学生所学内容有帮助的意义建构.
作者:李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又称为B 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 tococcus ,GBS) ,通常可定植在人体肠道和女性的泌尿生殖道内 ,健康人群携带率可高达30%.目前普遍认为GBS 是围生期严重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对孕妇可导致胎膜早破、晚期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绒膜羊膜炎、产后子宫内膜炎、败血症等可造成母婴不良后果.母婴垂直传播也可导致新生儿的脑膜炎和菌血症 , 病死率高达20%~50%[1].此外 ,GBS 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 , 也可引起男性尿道炎症及前列腺炎.因此 , 对本院2005-2011 年临床分离到的GBS 数据进行分析 , 以了解其耐药变化情况 ,可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杨玮;詹碧翠;楼正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前 , 结核病仍然是一种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 , 应积极提高人群的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晓率 ,从而提高患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 , 终达到控制结核病的目的.因此 ,加强全民的健康促进 ,提高全民结核病信息知晓率 ,是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的重要措施之一[1].<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 年)>中明确规定 ,到2015 年全民结核病防治信息知晓率达到85%的工作指标[2].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调查是评价结核病健康促进效果中基本和基础的内容[3].为了解不同人群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情况 ,评价健康促进策略对临汾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影响提供基线资料 , 临汾市于2012 年5 月进行了一次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基线调查 ,了解不同人群的结核病知识知晓水平 ,为今后临汾市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改进意见和方向.
作者:贺霞;翟国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其侵入性诊疗措施较多 ,是易感人群和感染因素集中的场所 ,属于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通过开展对ICU 住院患者的目标性监测 ,可掌握ICU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采取有效预防和降低ICU 医院感染发生的对策 ,达到降低感染率、提升综合效益的目标.
作者:侯剑;弓瑜洁;李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Rh 血型系统是继ABO 血型发现后临床意义大的血型系统 ,其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仅次于ABO 血型系统.目前已发现Rh 系统有50多个抗原 ,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抗原主要有D、C、c、E、e 等5 种抗原.由于RhD 阴性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较低且导致临床上出现输血困难的情况时有发生 ,临床输血Rh 血型不合可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 ,因此为更好地保障RhD 阴性血液的正常供应 , 进一步完善RhD 稀有血型献血者档案库 ,积极壮大稀有血型队伍 ,现就我市507 名RhD 阴性无偿献血者血型抗原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虎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 , 不发生法律和法律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或死亡[1] ,从根本上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 ,防范事故的发生 ,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确保患者享用安全、健康、高效的医疗护理环境.安全是人的基本需要 ,同时也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在新的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中 ,已把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保障医疗安全工作列为了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 ,其中应急安全管理考核已将护理安全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评审内容 ,新形势下护理管理者必须认真查找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排除隐患 ,防患于未然 ,这是护理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 ,护理安全的终目标就是患者安全 ,因此 ,如何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分析 ,有效提高护理安全管理防范对策 ,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护理纠纷 ,是护理管理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作者:郭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现在多数实验室已经开展了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 ,都注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问题 ,而对分析前质量控制不够重视 ,致使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症状不符 ,临床医生总是抱怨检验人员.其实 ,在标本的检验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不在检验人员的控制之中 ,比如:标本的采集、药物、饮食、运动、标本放置时间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检验结果.
作者:张素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的过程中 ,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1].当机体发生肿瘤时 ,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的某些肿瘤标志物就可能会相应的升高.通过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可以在肿瘤普查中早期发现肿瘤患者 ,帮助观察抗肿瘤治疗疗效以及判断预后.当然 ,多数肿瘤标志物不仅存在于恶性肿瘤中 ,也存在于良性肿瘤、胚胎组织、甚至正常组织中[2].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甲胎蛋白(AFP)在我国作为肝癌高发区普查和肝癌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 但AFP 不仅在肝癌患者中会增高 ,慢性肝病、肝硬化等良性肝病患者中的AFP 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因此 ,某些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比较差 ,也就是假阳性和假阴性率比较高.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 ,只有结合持续观察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才能作为判断依据.如果体检发现某个或某几个肿瘤标志物持续升高 ,那么应提高警惕 ,需要进一步进行CT、B 超等方法检查 ,特别是要通过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作者:黄健林;张震宇;赵双玉;刘建文;刘金华;邱辉强;简庆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食管胃结合部是指以贲门口为中心的2.5 cm 半径的圆形区域[1] ,包括下端的前庭和贲门及胃小弯侧近贲门处和紧邻贲门的胃底部.其解剖特点、检查方法及X 线表现方面都有其独特性 , 本文就其解剖特点及正常X 线特点进行分析 ,以提高对该部位的进一步认识.
作者:张典智;阎青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患者女 ,49 岁 ,间断性左上腹疼痛9 个月 ,发病以来无放射痛 ,无畏寒、发热、黄疸、呕吐、腹胀、腹泻、黑便等.手术记录: 于肝胃韧带处可见一约10 cm×10 cm 大小的包块 ,呈囊性 ,张力高 ,边界清楚 ,与周围组织粘连.病理检查:小网膜囊区:海绵状淋巴管瘤(图1~4).
作者:高宝军;戴捷;于(山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患者男 ,47 岁 , 因发现颈部肿块3 年于2011 年11 月19日入院.患者十余年前外院体检发现血液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值增高 ,随后7 年间曾2 次复查 ,均显示CEA 增高 ,但未发现明确病变.3 年前患者于当地医院体检 ,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左叶肿块 ,当时未引起重视 ,未行治疗.近日患者于当地医院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示:甲状腺左叶低回声包块伴淋巴结肿大 ,考虑为甲状腺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甲状腺左叶Ⅱ度肿大 ,甲状腺左叶中上极可及一肿块突起 ,大小约3 cm×3 cm×2 cm.查血CEA 163.17 滋g/L ,降钙素188.00 ng/L ,降钙素原0.826 ng/mL.术后病理诊断: 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thyroid carcionma ,MTC)伴左颈部淋巴结转移.
作者:高福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例1 女 ,59 岁 ,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 d 入院.2 d 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中腹部痛 ,伴恶心 ,腹痛位于脐周 ,后渐移至右下腹 ,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2.40×109/L ,中性粒细胞0.79 ,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B 超示:急性阑尾炎.入院专科检查:腹软 ,右下腹麦氏点可及压痛 ,反跳痛可疑 ,未及异常包块 ,肝、脾肋下未及 ,墨菲征阴性.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在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下行阑尾切除术 , 术中见腹腔内约200 mL黄白色脓液 , 右下腹回盲部有约3 cm×4 cm 包裹样团块 ,见阑尾包裹于侧后腹膜内 ,打开侧后腹膜 ,见阑尾大小为:头端明显膨大 ,大直径约2.5 cm ,长约8 cm ,充血水肿明显 ,伴有脓苔覆盖 ,所黏附系膜亦充血水肿 ,阑尾周围局部组织致密质脆.切开阑尾管腔几乎闭塞、管壁增厚、质韧.病理诊断:阑尾黏液腺癌.病理分期:pT3NxMx.
作者:马平;高福平;陈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患者男 ,57 岁 ,因排尿不畅3 个月 ,加剧3 d 伴血尿 ,来我院就诊 , 追问病史 , 患者8 月前因术后长期留置导尿管5个月余 ,拔管后排尿不畅.查体患者神志清 ,一般情况好 ,尿常规:红细胞20~30/高倍视野.超声表现:膀胱充盈好 ,腔内可见一枚略呈条状强回声带 ,大小约5 mm×2 mm ,两端不光整 ,后方伴声影 ,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移动过程中其头端似分叉样.超声提示:膀胱内弧形强回声:异物可能(图1).行膀胱后尿道X 线片 ,提示阴性.第2 天行膀胱镜检查 ,膀胱内见一枚弧形蛋壳样结石 ,长度约20 mm.予以钬激光碎石 ,膀胱冲洗.
作者:龚会凌;金敏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通过总结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 探讨有效的管理方法 , 尽量避免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收集我院2012 年1 月至2013 年6 月各临床科室上报护理部的不良事件共68 例 , 组织各科室护士长每季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成因分析 ,年终进行总结.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护士责任心不强、护士经验不足、护士长的监管力度不大等因素有关[1].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教育 ,强化制度的培训和落实 ,重视业务培训 ,完善工作制度 ,规范操作流程和临床带教工作 ,充分发挥护理管理者的职能和各级护理质量控制组织的作用 ,可以不断提升护理质量 ,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马在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红蛋白与血液中葡糖糖缓慢、连续的非酶促不可逆反应的产物 ,不受暂时性血糖的影响.因此 ,HbA1c 对高血糖 ,特别是血糖波动较大的糖尿病患者诊断价值较高 ,是长期控制血糖水平的指标 ,血液中HbA1c含量 ,可以反映过去8~12 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能准确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糖代谢水平与病情控制程度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已推荐其作为诊断标准之一[1].
作者:赵锐;黄新成;吴丽琴;樊斌;盛以芸 刊期: 2014年第02期
C 反应蛋白(CRP) 是一种急性时相的敏感的炎症标志物 ,在1930 年由Tillet和FraJlciS 发现.近年来用一种高灵敏方法能准确的检测到血清低浓度的CRP ,提高了检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是检测低水平炎症状态的灵敏指标 , 称为高敏感或超敏感CRP(hs-CRP).近年来大量的文献证明hs-CRP在心血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着重就此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辉;王静;胡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病理标本数量的不断增长 ,石蜡的消耗量日益增大 ,大量的废旧石蜡也随之产生.病理科在每天切片前都要对包埋好的蜡块进行修整 , 去掉包埋盒和小标本四周多余的石蜡;切片时为了暴露组织块的大切面也需要对蜡块进行修整 ,在这一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带组织的废旧石蜡.以前 ,这些废旧石蜡是当做医疗垃圾统一进行焚烧 ,这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 ,而且在焚烧的过程中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我院在实际工作中找到了一种很好的回收方法 ,实现了部分废旧石蜡再次利用 ,现报告如下.
作者:禹乐;郭以河;林明珠;戴太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膀胱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 术后定期膀胱镜检查和膀胱内灌注是当前早期发现和预防复发的较好手段.膀胱灌注是将药物(化学治疗药或免疫抑制剂)经尿道注入膀胱 ,用于表浅膀胱癌的治疗和膀胱癌术后预防癌肿复发的一种有效方法[1].但因其反复多次的经尿道插入导尿管 ,容易引起膀胱刺激症状、血尿、排尿困难、发热、尿道口松弛等不良反应 ,加上反复插管所带来的痛苦 ,使患者对灌注疗法产生恐惧心理.为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笔者临床中做法如下.
作者:王玉红;王艳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手足口病(hand ,food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 主要病原有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和肠道病毒71(EV71) ,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夏季多见.以发热、手、足部皮疹、口腔疱疹、食欲不振、口腔疼痛、流涎等为主要表现;少数表现为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等;极少数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1].本研究回顾调查分析了阳曲县新农合2008 年1 月至2012 年12月因手足口病住院治疗的37 例患儿的临床资料 , 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良好的制片质量是病理科重要的基础工作 , 是保障病理诊断准确无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病理技术工作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工作环节 ,各个环节是相互关联的有机组合 ,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都可能导致病理制片的质量问题[1].自2012年5 月始我院应用与南京大学联合研制的JD 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病理制片工作 ,改变过去病理制片模式 ,有效加强了病理制片质量控制管理 ,取得了良好效果.病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无疑提高了病理技术工作的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 ,同时对病理科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2].
作者:周建云;何松陶;玉刘玉山;陆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检验分析中质量控制指由实验室接收标本开始 ,包括方法的选择和评价、仪器与试剂的管理、环境及实验用水、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评等 ,直至分析过程结束 ,是临床检验质量保证过程中实验室工作人员可以控制的部分 ,也是实验室质量保证的难点 , 需要实验室工作人员提高自我素质 ,通力合作 ,为临床提供正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作者:刘慧玲;彭秀娟;张颖;杨自力;杨星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腹膜假性黏液瘤又名腹膜胶质瘤 , 是一种以黏液外分泌性细胞在腹膜或网膜种植而导致腹腔内大量胶冻状黏液腹腔积液特征的疾病.其发病率较低、临床症状不典型 ,术前确诊率低 ,但通过对病史的整体把握并非绝对无法诊断.现将我院的1 例误诊病例介绍如下 ,望同行引以为戒.
作者:杨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医院药学的快速发展 , 传统的人工调配处方的方法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对药房工作的要求 ,而自动化设备作为药房的硬件投入 ,是实现规范化药品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1] ,可以大大减少用药差错的发生 ,有效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我院2012 年初引进深圳瑞驰盒剂发药系统 , 运行1 年来该系统已非常成熟 ,现报告如下.
作者:郎秀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根据山西省卫生厅关于<山西省卫生系统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方案> ,2009 年2 月至8 月 ,我所开展了餐饮服务单位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 ,出动卫生监督人员460 余人次 , 检查市直餐饮服务单位230家 ,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多项管理措施 ,有效地规范了餐饮服务单位使用食品添加剂行为 ,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保障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
作者:董献民;郝春桂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