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672-7185
  • 国内刊号:21-1502/R
  • 影响因子:0.22
  • 创刊:1994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222
  • 全年订价:25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6期文献
  •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六)

    1.鉴别急性坏死型胰腺炎与水肿型胰腺炎有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是A.血清淀粉酶B.血清脂肪酶C.尿淀粉酶D.血清正铁白蛋白E.血清胆红素答案:D解析:腹腔内有出血性疾病时,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血红素,经脂肪酸和弹力蛋白酶作用,变为正铁血红素,与白蛋白结合成正铁白蛋白。正铁白蛋白在重症胰腺炎起病72h内常为阳性,此点有助于判断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和预后。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维生素D的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维生素D的变化规律。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3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及维生素D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小板5min大聚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维生素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维生素D均发生显著变化,可作为预防及治疗观测脑卒中的重要因素。

    作者:叶荣;陈新军;刘亚萍;宋文炜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老年住院患者120例病案分析

    目的讨论研究老年患者住院疾病的发生及相关情况和疾病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患者,对其年龄、性别、疾病原因及死亡构成等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心血管及循环系统疾病患者所占比例高;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再次是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骨骼疾病。所有死亡患者中,恶性肿瘤导致死亡率高,其次为各类心血管疾病;脑出血及呼吸系统疾病占死亡率较高。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其住院病案分析有利于加强疾病控制并促进老年患者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的落实,促进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周淑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解读

    2014年7月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将文件解读如下。1制订《指导意见》的必要性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决定整合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对全面做好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部署。中央多次强调,在机构改革和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工作中,计划生育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必须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这是实现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推进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客观要求;是稳妥扎实有序落实单独两孩政策、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根本保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15号文件精神,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做好机构改革和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坚持以人为本、重心下移、资源整合、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快推进计划生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高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妊娠合并妇科肿瘤的临床处理对策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妇科肿瘤的临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收治的60例妊娠合并妇科肿瘤病患的临床资料和处理治疗方式。结果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上,相对于孕期B超检查与盆腔检查,术中检查的诊断率更高;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病理诊断上,相对于术中检查而言,通过孕期B超检查与盆腔检查所获诊断率更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均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在妊娠合并妇科肿瘤的临床处理中,首先应该进行合理且科学的诊断,基于不同肿瘤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来予以处理,以此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顿琪玥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Stat3信号通路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Stat3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浆中与酪氨酸磷酸化信号通道相偶联、激活后能够转入核内并与DNA相结合的蛋白,具有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双重功能,与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增强肿瘤免疫逃逸能力密切相关。有效阻断Stat3信号通路,将为肿瘤的临床治疗开辟新的途径。文章结合文献综述Stat3信号通路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硕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人性化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性化护理的优越性,为更好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入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给予常规治疗和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都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治疗,配合治疗,总有效率达92%。结论常规正确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针对性的人性化的护理,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灵香;殷淑君;仝杰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血必净对老年阑尾围脓肿患者血清TNF-α和IL-6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老年阑尾围脓肿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256例老年阑尾围脓肿患者,分为血必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头孢哌酮/舒巴坦2.0g,2次/d静脉滴注;血必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血必净,100mL加入生理盐水100mL,2次/d静脉滴入。监测治疗后72h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表达的变化、手术组SP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NF-a和IL-6表达。结果血必净组血清TNF-α和IL-6含量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血必净组TNF-a和IL-6阳性表达显著减弱(P<0.05)。结论血必净可显著减低老年阑尾围脓肿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的表达。

    作者:赵金铭;赵启忠;刘志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艾滋病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68例AIDS合并PCP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并发呼吸衰竭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8例AIDS合并PCP患者中,有42例发生呼吸衰竭,发病率6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血红蛋白水平、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MOS-HIV生理健康总分、HAART、治疗的依从性、合并细菌性肺炎是AIDS合并PCP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IDS合并PCP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几率高,且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临床应当针对性地对这些高危因素进行护理干预,降低呼衰的发病率。

    作者:邵彩红;董芳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AMI-CDF)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将50例AMI-CD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rhBN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治疗1周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得到迅速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注射rhBNP血流动力学改善和临床效果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凌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自拟胃炎方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自拟胃炎方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标准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自拟胃炎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候积分和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胃炎方比常规的西医标准方案治疗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运用。

    作者:王凤霞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腹痛的16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因、腹痛部位及治疗前后的疼痛分级。结果164例内科急性腹痛患儿均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无误诊及漏诊发生。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疼痛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病因较为复杂,应根据其病史、发病特点、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积极寻找病因,尽快做出诊断,从而有效地治疗。

    作者:张慧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8月-2012年9月收治的104例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口服强的松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尿蛋白转阴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高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焦显科;王宏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症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接受不孕不育症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输卵管通液治疗,对两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完全通畅率90.0%,对照组完全通畅率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症,不仅效果明显,还可提高妊娠概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木子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探讨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术后疼痛程度。结果患者术后总有效率92.39%;再次手术后VSA评分明显低于首次手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理想,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相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引起甲状腺疾病的易感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经干扰素治疗后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诊治的52例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后发生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易感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使用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引起的甲状腺疾病,与慢性病毒肝炎的类型、患者性别及干扰素治疗疗程均有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慢性病型肝炎、干扰素长疗程治疗及女性均是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后引发甲状腺疾病的易感因素。结论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患者会使其甲状腺功能发生异常,尤其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定期监测病情的变化,并定期复查,防止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诱发甲状腺疾病并发症。

    作者:丁丽敏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Inversin的生理功能及在几种生物过程中的作用

    Inversin是由NPHP2编码的10种NPH(一种常染色体异性肾脏疾病)蛋白中的一种。Inversin参与多种生物过程,是 Wnt经典与非经典通路的转换开关,调节胞浆内β-catenin的降解,阻止了Dvl介导的TCF依赖的转录因子的激活。 Inversin连续激活的经典通路与肾脏囊性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对抑制Wnt通路对肾脏的形成十分重要。Inversin参与细胞周期的在细胞周期调节,在细胞周期中呈现出动态表达的特点。文章结合文献综述Inversin信号通路与组织发生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贾梦薇;张勇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2例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定,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谷草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确切,可快速清除病毒,且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宏建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神经生长因子在哮喘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神经营养素是一个复杂的分子家族,目前研究较为透彻的是神经生长因子(NGF)。除了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外,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其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研究者设计了许多实验来证明NGF在炎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本文对此类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张帅;孙晋民;蔡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效果对比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全麻(GA)组37例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GA组患者气腹后HR、SBP、DB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患者苏醒时间短,但发生呼吸抑制的风险更大,全麻则更为安全,应作为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首选。

    作者:奚可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超声造影鉴别良性与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不同性质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造影特点,明确该诊断技术在鉴别良恶性结节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7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分别在术前使用超声造影技术对目标结节进行观察,记录增强随时间变化特点及增强强度达峰时结节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开始出现灌注的时间、达峰时间均晚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内部主要表现为不均匀的强化,边缘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强化,并且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强化程度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在超声造影下具有多种差异,临床医师应重视超声造影对于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作用。

    作者:王玉林;巴颖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经桡动脉行PCI术并发症的护理预防措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传统的途径是经股动脉入路。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改进,临床上越来越多地采用经桡动脉途径,但手术的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将从护理方面总结近几年经桡动脉行PCI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作者:程淑侠;曹丽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手术效果。方法选择8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手术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组32例生存,对照组30例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切口种植、切口疝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较快、手术并发症少和远期疗效佳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宽;米俊辉;刘学军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儿童紫癜性肾炎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小血管炎性疾病,常常引起多脏器受累,其中尤其影响儿童疾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并发症为肾脏受累。同时紫癜性肾炎也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但其发病机制与过敏性紫癜一样,仍未研究清楚。近年来关于其发病机制,学者们提出了多种学说,包括:感染、免疫、遗传因素等。其中对于免疫机制的研究中,不少人提出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的发病均与Th2/Th1平衡失调有关,而且也有很多人开始研究各种细胞因子与紫癜性肾炎发病的关系,试图从中寻找预防和治疗紫癜性肾炎的新方法。本文就该方面简要综述。

    作者:王瑶;罗钢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精索封闭治疗50例急性附睾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用精索封闭治疗急性附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50例急性附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复方新诺明片,2片/d,2次/d,口服,首次加倍;链霉素0.5g,2次/d,肌内注射;青霉素钠640万U,1次/d,静脉滴注,治疗时间≤2周。观察组给予阿米卡星(0.2g)、2%利多卡因10mL、地塞米松(5mg)三种药物混合配制成8mL药液进行精索封闭,1次/d,病情较重时2次/d,5d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间隔4~6d。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疼痛缓解时间、痊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索封闭治疗急性附睾炎疗效显著,疗程短,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谢淼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在左右心室起源的阵发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心电图与心脏超声诊断左、右心室起源的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准确性。方法选择118例经临床终明确诊断的左、右心室起源的阵发性心动过速病例,比较心电图与心脏超声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符合情况。结果心电图和心脏B超在左室起源阵发性心动过速诊断中,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右室起源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双侧心室起源阵发性心动过速诊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与心脏超声是诊断左、右心室起源的阵发性心动过速常用的检查方法,在鉴别心室病变起源性质时,两者各有优势和不足之处。然而,相对于具体部位的诊断,心电图更敏感;对于存在形态改变的患者,建议两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诊断的准确率会更高。

    作者:李润香;李学成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阴式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估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58例不孕症妇女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进项检测分析,比较在不同子宫内膜类型及内膜和内膜下血流不同灌注情况的受孕率。结果258例不孕症患者中,共217例完成研究。A型、B型及C型三种子宫内膜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型、B型及C型三种子宫内膜受孕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114,P=0.000;χ2=54.505,P=0.000);B型与C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3.034,P=0.082)。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Ⅰ型、Ⅱ型及Ⅲ型受孕率分别为20.0%、35.4%及14.6%,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03,P=0.011);两两比较,Ⅱ型与Ⅰ型及Ⅲ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95,P=0.030;χ2=6.833,P=0.009);Ⅰ型与Ⅲ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1,P=0.450)。结论阴式彩色多普勒超声通过分析子宫内膜类型及内膜和内膜下血液灌注情况,可较好的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

    作者:赵蕊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2011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149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68例和观察组8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联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血液灌流。结果观察组戊乙奎醚化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住院总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确切,具有加快患者康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等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急性胰腺炎56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选取56例急性胰腺炎病例,对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查体、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等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主要诱因为胆道疾病、酗酒、过量进食、胰腺癌、高脂血症等。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主要体征为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黄疸、Grey-Turner征及Cullen征。辅助检查常可见血白细胞、血尿淀粉酶及血脂肪酶升高,血钙降低;影像学诊断主要依据腹部超声及CT检查结果。本组56例全部接受手术治疗,治愈53例、死亡3例;住院期间主要用药包括抗生素、生长抑素和胰酶抑制剂。结论胰腺炎是常见病症之一,病理复杂,患者病程差异性大,应尽早治疗;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快采取手术治疗,大限度确保手术效果。

    作者:王和金;李紫阳;邵全印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肺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在电视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肺癌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观察组在电视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56.3±22)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32.4±23)mL;观察组住院时间为(4.9±1.6)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5±1.4)d;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电视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安全、有效,极大程度地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伟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在门诊耳鼻喉科内镜检查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门诊耳鼻喉科内镜检查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共522例(对照组)耳鼻喉科内镜检查患者的不良心理原因的调查、分析后,从2012年6月在门诊耳鼻喉科实施了优质护理。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的522例(优护组)耳鼻喉科内镜检查患者的不良心理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对照,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医护人员满意度和医护人员自身满意度。结果门诊耳鼻喉科内镜检查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好转,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医护人员自身满意度提高,两组比较,优护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对医院服务需求不断提高,随着优质护理的开展,护理内涵的提升,医院应重视患者就诊时优质服务,以提高患者就诊检查时的满意度,对门诊耳鼻喉科诊疗、检查、护理工作意义重大。

    作者:裘运桃;罗丽琴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昏迷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目的探讨昏迷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2013年收治的25例昏迷患者采取有效的翻身拍背及体位引流,使用雾化吸入降低痰液的黏稠性,促进痰液排出;排痰困难的行气管切开术。观察不同病情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本组25例患者排痰效果明显,治疗有效率为92%。结论昏迷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感染的机会。

    作者:于晓芬;姜丽军;王华丽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两种器械根管预备术后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机用Protaper镍钛挫和G钻+K挫两种器械根管预备术后反应。方法选取慢性根尖周炎的磨牙77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及冠向下技术进行根管预备;对照组采用G钻+手用不锈钢K型锉,采用逐步后退技术进行根管预备,观察术后1周内反应。结果机用Protaper镍钛挫术后反应发生率为13.51%,对照组为39.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用Protaper镍钛挫根管预备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反应发生。

    作者:孙文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早期康复指导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指导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按照入院顺序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以来收治的192例脑血管病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9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给予早期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后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指导能够促进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金英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CTOP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CTOP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9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15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61例)与对照组(5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CTOP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CHOP方案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心脏毒性、脱发、贫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OP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相当,但是前者的安全性较高,是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理想选择。

    作者:何玉卓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西比灵加复方丹参片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西比灵加复方丹参片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偏头痛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西比灵加复方丹参片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消炎痛、谷维素、颅痛定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比灵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并且在联合使用复方丹参片时,两种药物有协同作用,可提高偏头痛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邱湘林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在手术室中运用舒适护理的理念分析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1.0分,康复优良率为98.4%,远高于对照组的73.7分和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理念融入手术室常规护理模式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恢复速度和质量,减少患者及家属负面情绪,保证治疗过程顺利,减少医患矛盾。

    作者:叶慧仪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儿科护理中沟通技巧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在儿科护理当中应用沟通技巧的心得体会。方法选择158例儿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入有效的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纠纷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当中,应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儿护理差错的发生,更容易得到患儿家长的认可。

    作者:车翠微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特色简介

    媒体优势·刊物内容精优本刊创刊于1994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医科大学主办。所有的稿件由专家审定把关,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保证了本刊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栏目设置贴近读者,以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为读者提供工作、生活资讯,被广大读者誉为“案头知己,远道良师”。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专业分组结合层级管理在ICU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ICU护士培训管理模式,培养ICU护士的核心能力,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将40名ICU护士分为7个专业小组,结合层级管理进行培训,评价培训效果。结果实施专业分组结合层级管理后,提高护士的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各项评估指标显著改善。结论专业分组结合层级管理极大培养了ICU护士的核心能力,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张海燕;吴杏菊;林日霞;袁伟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门诊高危患者就诊过程中的护理风险管理

    近几年来,我国医疗水平和公众健康知识水平有了一定发展与提高,公众的法律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有所增强,而医疗护理风险也有所增加。由于门诊患者流量很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护士肩负很多责任,承担很多工作,工作的繁琐性会引发很多纠纷,急诊疾病存在复杂性风险、危急性风险以及不能预见性的风险,加强门诊高危患者就诊过程中的护理风险管理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丽梅;黄绍晶;蒋丹蓉 刊期: 2014年第16期

  • 通知

    本刊尚存有部分2014年剩余杂志,全新无损。如有需要购买的读者,请致电:024-23268576,联系人:乔老师。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