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辽宁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辽宁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省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0-1719
  • 国内刊号:21-1128/R
  • 影响因子:0.81
  • 创刊:1958
  • 周期:月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87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医学
辽宁中医杂志   2002年6期文献
  • 老年性白内障的足部反射区皮肤电阻检测

    足部反射区是根据穴位全息律,将人体脏腑的信息缩小、投影,反射到足部,是以局部反映整体的一种理论。这就是说人体各器官、组织与足部各部位相匹配。其足部所匹配的部位称为足部反射区。既往文献记载,老年性白内障无眼外部特征。笔者首先报道老年性白内障的足部反射区眼区出现瘀……

    作者:王皓;段亚东;李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熏洗药治疗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下肢骨折病人由于不同方法外固定和手术内固定较长时间,易造成局部经络气血不畅,瘀血阻滞不行,肿胀迟迟不能消退,往往给膝关节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早期功能锻炼,可减轻上述症状,如配合外用中药熏洗,可明显缩短下肢骨折后期患者肿胀消退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时间。

    作者:苏继承;张广智;李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综合疗法治疗银屑病性红皮病56例

    笔者1997年9月—2001年12月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银屑病性红皮病56例,并设西药对照组20例作对照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自住院部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56例,西药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男39例,女17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54.3±18.2)岁;病程1年~12年,平均(7.2±3.8)年。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4~68岁,……

    作者:张永熙;关新生;李忻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慢性便秘98例

    笔者自1997年5月—1999年12月采用中药治疗慢性便秘9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8例中,男42例,女56例;年龄小32岁,大71岁,平均50岁;病程一般在5~10年。诊断,①首先要排除解剖性、器质性及结肠外病因所致的便秘。②一般情况通过问诊了解排便次数.粪便是否干硬,是否羊粪状,是否条状,有无……

    作者:庞景国;孙玉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二妙散加味治疗慢性湿疹83例

    笔者自1998年3月—1999年5月,以二妙散加味治疗慢性湿疹8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33例病人全部来自本院门诊皮肤科,其中男68例,女65例;年龄20~67岁,以25~55岁多见;病程短3个月,长15年。临床主要症状:皮损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表现……

    作者:沈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麻子仁丸在Ⅱ型糖尿病便秘中的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为此糖尿病工作者必须寻求可靠的治疗方法和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才能改变病程和预后。糖尿病的病因错综复杂,以肺脾肾三脏为主,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或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阴虚血瘀、肺肾阴虚、肝肾阴虚、肝失疏泄等。笔者在多年……

    作者:骆洪武;李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银翘汤加减治疗流行性腮腺炎28例

    1 临床资料 本组轻、中型门诊流行性腮腺炎患儿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6~10岁;病程1~2天。对照组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及病程均同于治疗组。 2 治疗方法 银翘汤加减,药用:连翘9g,金银花15g,麦冬、细生地各12g,竹叶、生甘草各5g,板蓝根30g,蒲公英20g,夏枯草10g。每日1剂,水煎,分数次口服。对照组按常规剂量予病……

    作者:王吉英;付蕴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子宫肌瘤67例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属中医癥瘕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摘除。笔者从1997年—2001年,对在门诊及妇女病普查中发现的早期子宫肌瘤67例均依活血化痰,散结消癥治疗原则,采用中药治疗,取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解郁汤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30例

    我院1998年1月—2000年12月以解郁汤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按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8~45岁,平均(28.6±5.6)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3.2±1.6)年。对照组30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8~45岁,平均(29.2±5.4)岁;……

    作者:吕雅琴;王彩路;都弘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辨证论治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3例

    以自拟复方卷柏汤为主,辨证论治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3例。辨证分型为血热伤络、阴亏火旺、气不摄血。结果,显效率81.8%(27/33),有效率15.2%(5/33),无效率3%(1/33)。证明中医药治疗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满意的疗效。避免了西药治疗的副反应。

    作者:董茂芝;李惠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大豆磷脂对脑梗死患者血脂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大豆磷脂对脑梗死患者血脂的治疗作用。方法:70例发病48h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在21~35分,血清TC>6.5mmol/L,TC>1.6mmol/L的脑梗死患者分成2组:基础组35例,脑梗死常规治疗;大豆磷脂组35例,基础组药物加大豆磷脂10g,1日3次口服治疗。入院治疗28天后出院,2组停止其它药物治疗,但大豆磷脂组继续服用大豆磷脂30天。结果:脑梗死治疗28天,基础组、大豆磷脂组在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积分、TC、TG值方面与基础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豆磷脂对急性期脑梗死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并能降低伴发高脂血症的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

    作者:孟冬娅;胡晓芳;郭大文;于笑难;杨关林;李娜;王耀山;石富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配推拿治疗老年冻结肩73例

    我院自1996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配合推拿疗法治疗老年冻结肩73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73例中,男28例,女45例;年龄65~78岁;病程短3个月,长5年半,多数2~3年。且有了1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其中高血压37例,冠心病21例(2例有陈旧性心梗病史),糖尿病3例,脑血管病后遗症者9例,心律……

    作者:白广成;孙玉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通脉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观察通脉胶囊治疗风痰血瘀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0例,治疗组在静点胞二磷胆碱基础上,口服通脉胶囊,每日3次,每次5粒;对照组亦予静点胞二磷胆碱,同时口服安慰剂。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0.65,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或P<0.01),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较治疗前亦明显下降(P<0.01)。结论:通脉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艳菊;池明宇;姜秋颖;刘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二陈汤在妇科肿瘤手术后的应用

    目的:观察二陈汤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12例),对肿瘤病灶、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和实验室检查等进行了治疗和对比。结果:在获得相同肿瘤疗效的情况下,治疗组的症侯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二陈汤在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蒋小曼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代赭止嗽散加味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代赭止嗽散加味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00例,予代赭止嗽散加味。对照组43例,服用头孢拉定胶囊及伤风止咳糖浆。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0%,总有效率92%,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18.60%、51.2%(P<0.01)。结论:代赭止嗽散加味对急性支气管炎有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秦芝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参附注射液配合圣通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

    1临床资料本组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0……

    作者:官颖;官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脾气虚大鼠脾肝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脾气虚脾肝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变化,以揭示脾气虚与脾肝组织PKC活性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塑造大白鼠脾气虚证模型,采用底物磷酸化法检测模型脾肝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结果:脾气虚证大鼠模型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明显降低(P<0.001),而脾组织细胞浆中PKC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脾气虚证大鼠模型肝组织细胞膜PKC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肝组织细胞浆中PKC活性明显升高(P<0.01)。健脾益气中药有提高脾组织细胞膜中PKC活性的趋势,但作用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而该中药能够降低脾组织细胞浆中PKC活性(0.01<P<0.05);健脾益气中药能够明显降低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PKC活性(P<0.001)。结论:脾组织细胞膜、肝组织细胞膜和细胞浆中PKC活性变化与脾气虚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健脾益气中药可以调节脾气虚大鼠脾、肝组织中PKC活性。

    作者:易杰;李德新;林庶如;夏淑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保肾片诱导人肾脏系膜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对慢性肾衰治疗有效的中药复方保肾片对人肾脏系膜细胞是否具有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以健康志愿者服用保肾片,取含药人血清加入系膜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中,应用倒置显微镜、光镜、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研究保肾片对系膜细胞的诱导凋亡现象。结果:含中药保肾片的血清组,与正常人血清对照组相比,能诱导系膜细胞发生凋亡。结论:保肾片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作用机理之一与诱导系膜细胞发生凋亡有关。

    作者:刘丽;王钢;朱晓雷;邹燕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保神开郁冲剂对大鼠脑脊液中前列腺素含量的影响

    通过检测大鼠脑脊液(CSF)中前列腺素(PG)的含量,探讨保神开郁冲剂治疗失眠的机理。前列腺素D2(PGD2)是迄今报道的有效力的内源性睡眠促进物质,前列腺素E2(PGE2)及F2α(PGF2α)具协同作用,合成PGD2的酶PGD合酶(PGDS)是调节睡眠的关键的酶。实验采用大鼠侧脑室长期埋置导管法,分别于实验前、运用保神开郁冲剂及阳性对照药预防给药后及用PGDS的桔抗剂无水硒酸钠(Na2SeO3)造模后采集大鼠CSF,用酶免(IRA)法检测PGD2、PGE2及PGF2α的含量。结果:保神开郁冲剂组能提高PGD2、PGE2及PGF2α的含量,并能逆转Na2SeO3所致的因PGD2合成降低所造成的失眠,与其它阳性药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从而推测保神开郁冲剂是通过提高PGD2的含量而作用于睡眠—觉醒机制。

    作者:张华;臧佩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国古代官制文化对《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影响

    整理并论述了中国古代官制文化对《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影响,并对其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溯源和分析。说明了中国古代官制源于传统文化,而官制文化又作为文化背景对中医学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为《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背景资料。

    作者:林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糖尿病肾病理论与临床初探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弥漫性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的特异性肾损害。临床表现为水肿、蛋白尿、高血压,进一步发展可至氮质血症、尿毒症。糖尿病肾病成为当今世界医学研究的难点、热点,尚无理想的药物,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优势。 1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张宗礼;司福全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吕仁和六对论治再发性尿路感染的经验

    吾师朱良春教授治疗妇科肿瘤亦有独到之处,其一是善用张锡纯“理冲汤”加减治疗各型子宫肌瘤,其二是善用张锡纯之“理冲汤(丸)”合二为一加减治疗卵巢囊肿,其三是自拟“外治妇瘤散”配合内服汤丸,以内外合治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颇有效验。其用药特色乃遵“味腥气秽,善走奇经”之说,仿《内经》“四乌贼骨一芦茹丸”用雀卵、鲍鱼之意,在自拟“外治妇瘤散”中用辛烈、臭秽、窜透之力极强之“阿魏”,配合内服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的穿山甲直达病所,宣通脏腑,贯彻经络,散结除症。其组方用药通中寓涩,补中寓攻。治肌瘤力避化瘀动血之品。经行崩冲者慎用桃红、水蛭、地鳖虫之属。喜取“反者并用,其功益烈”之旨,处方中常加海藻、甘草同用,以激其溃坚,速其消瘤。朱师在广泛使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探索创新,总结提高,是后学之楷模。……

    作者:邢儒伶;吕仁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朱良春治疗妇科肿瘤的经验和特色选析——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30)

    吾师朱良春教授治疗妇科肿瘤亦有独到之处,其一是善用张锡纯“理冲汤”加减治疗各型子宫肌瘤,其二是善用张锡纯之“理冲汤(丸)”合二为一加减治疗卵巢囊肿,其三是自拟“外治妇瘤散”配合内服汤丸,以内外合治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颇有效验。其用药特色乃遵“味腥气秽,善走奇经”之说,仿《内经》“四乌贼骨一芦茹丸”用雀卵、鲍鱼之意,在自拟“外治妇瘤散”中用辛烈、臭秽、窜透之力极强之“阿魏”,配合内服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的穿山甲直达病所,宣通脏腑,贯彻经络,散结除症。其组方用药通中寓涩,补中寓攻。治肌瘤力避化瘀动血之品。经行崩冲者慎用桃红、水蛭、地鳖虫之属。喜取“反者并用,其功益烈”之旨,处方中常加海藻、甘草同用,以激其溃坚,速其消瘤。朱师在广泛使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探索创新,总结提高,是后学之楷模。

    作者: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健肾片治疗IgA肾病脾虚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肾片治疗IgA肾病(IgAN)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健肾片治疗IgA肾病40例,与32例肾炎四味片对照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健肾片能有效降低患者尿红细胞计数,降低患者蛋白尿,改善临床症状,临床总有效率85%。结论:健肾片具有较好的治疗IgA肾病脾虚湿热证的临床疗效,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易岚;孙伟;曾安平;王钢;孔薇;邹燕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乳香香附柴胡挥发油的包结研究

    联合应用均匀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采用β-环糊精包结挥发油,优选出佳包结条件为:挥发油(ml)与环糊精(g)量比为1:6,45℃包结60min。

    作者:刘长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醋酸型胃溃疡大鼠PGE2变化及不同针刺手法的调节效应

    目的:探讨慢性胃溃疡时胃粘膜组织和血浆前列腺素E2的变化及不同针刺手法的调节效应。方法:①采用改良“醋酸浸渍法”造成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②按照GUTH等方法改进评定溃疡指数;③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及胃窦粘膜组织PGE2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血浆PGE2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热补组溃疡指数和血浆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1),捻补组溃疡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浆PGE2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补针法降低血浆PGF2和溃疡指数较捻补针法显著(P<0.05),各组动物胃窦粘膜组织PGE2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窦粘膜PGE2在大鼠胃溃疡发病中意义不大,针刺对其无明显调节作用;而血浆PGE2含量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反映胃粘膜损伤程度,针刺可降低血浆PGE2使其趋于恢复正常,热补针法降低血浆PGF2的作用明显优于捻转补法。

    作者:郭永明;梁宪如;郑俊江;郑魁山;吴学飞;刘喆;邱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眼针疗法的研究与应用

    眼针疗法是以祖国医学经络原理为基础,根据眼球结膜上血管的形色变化,判定疾病的性质与部位,然后辨证针刺眼周特定区穴,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是著名中医老前辈彭静山教授在总结60余年行医生涯之针灸秘验基础上,经过10余年潜心研究《内经》和《证治准绳》等典籍中有关眼与五脏六腑、十四经脉关系的基础理论和后汉名医华佗……

    作者:符秋鸰;田维柱;裴景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0例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危害妇女健康较难治的疾病之一。祖国医学将功血归属于崩漏范畴。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功血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患者,经过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排除全身出血性疾病及生殖器官明显的器质……

    作者:孟安琪;鲁立宪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自1999年6月—2001年6月,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56例,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的40例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96例病人均以1993年全国哮喘会议制定的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

    作者:乔世举;李可畏;伊艳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椎间盘炎4例

    腰椎间盘炎,是腰椎间盘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文献屡见报道。我院自1990年—1998年底共发生4例,经及时诊断和中西医结合的积极治疗,疗效满意,经随访无症状复发,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1990年—1998年底,我院共行腰椎间盘摘除术158例,术后发生椎间盘炎4例,占2.53%。……

    作者:陈坚炜;叶优胜;张小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膀胱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小36岁,大72岁,平均58岁;病程短5年,长15年,平均9年。对照组20例,其年龄、性别等与治疗组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按WHO标准诊断为Ⅱ型糖尿病,并符合糖尿病神经源膀胱诊断。全部病例排除尿路梗阻、尿路感染、脊髓肿瘤、创伤致膀胱神经病变。……

    作者:温紫茜;郭连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治久泻3法

    俗云:“暴泻易治,久泻难瘳”,久泻以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溏或水样,或有粘液,肠鸣腹痛但无里急后重为特征。病位在脾胃与大、小肠。湿盛为标,脾虚为本,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临床与肺气不宜、肝气郁结和肾阳不足亦有密切关系。依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治本除健脾外,又有宣肺、疏肝和温肾之不同。兹就笔者临床经验,举例如下。……

    作者:宋昱颖;张雅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镇肝熄风汤临床验案举隅

    镇肝熄风汤,源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由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杭芍、玄参、天门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组成。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此为治标之主药;龙骨、牡蛎、龟板、芍药以镇肝熄风;赭石以降胃降逆;玄参、天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镇制肝木;生麦芽、茵陈、川楝子调和诸药,顺肝木之性,共奏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笔者以本方治疗中风先兆、中风、眩晕、呃逆等病证,均获满意疗效,现举隅如下。……

    作者:海丽;聂恒浩;池明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

    笔者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20例,疗效满意,兹报道如下。 治以激素加环磷酰胺加中药;激素加环磷酰胺加中药加抗凝剂;中药加对症治疗或支持治疗。肺(脾)肾气虚型,治以益气养阴利水,予玉屏风散加减:黄芪、白术、防风、桑叶、菊花、薄荷、连翘、通草、泽泻、茯苓皮等;睥肾阳虚型,治以温阳补肾,活血化瘀为主,予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附子、肉……

    作者:滕燕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分型辨治偏头痛

    笔者以中医药治疗偏头痛6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原发性偏头痛,即风热型,予清空汤,药用:羌活、防风、柴胡各5g,黄芩10g,川芎5g,炙甘草6g,薄荷3g,川连5g。症状性偏头痛,即血虚型,予逍遥散加味,药用:炒白芍、当归、炒白术各6g,炙甘草3g,茯苓6g,柴胡5g,薄荷2g,田七、川芎各5g。连服3剂,停药2日,未愈者再服3剂。以上法……

    作者:官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房室传导阻滞

    基本方药组成:生麻黄、制附子各10g,细辛5g,桂枝15g,黄芪30~100g,当归、白芍各15g,大枣7枚,生姜20g。偏气阴不足酌加太子参、麦冬各30g,或西洋参10~20g;阴虚阳亢加麦冬、玉竹、生牡蛎各30g;心肾阳虚为主,重用制附子15g,细辛9g,桂枝20g;兼水肿加葶苈子10g,车前子30g;痰瘀阻滞者加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川芎、当归各15g;气……

    作者:王晓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心安胶囊中金丝桃苷的含量

    心安胶囊为山楂叶提取物制成的胶囊,本题将心安胶囊工艺改为水提并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处理提取物,并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山楂叶中金丝桃苷进行含量测定作为控制山楂叶的质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 仪器与测定条件:仪器:日本岛津LC-10A VP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条件:天津凯德ODS色谱柱,流速1.0ml/min,流动相甲醇-磷酸0.5mol·L-1(45:55),对照品……

    作者:高岩红;刘志贤;洪兴琴;曾亚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针刺加艾灸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

    取患侧阳白、鱼腰、攒竹、太阳、丝竹空、睛明、四白、颧髎、迎香、下关、地仓、颊车、人中、翳风、牵正(经外奇穴)、合谷(健侧)、足三里、三阴交、太冲。患侧阳白透鱼腰、太阳透丝竹空、颧髎透地仓、地仓透颊车,缓慢运针,平补平泻,配穴足三里、三阴交,用补法,太冲用泻法。留针30min,起针后,于患侧面部,用点燃的艾条施灸,每穴3~5min,每日1次,……

    作者:丁丽;姜立言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白芍配甘草治疗习惯性便秘

    笔者以白芍配甘草水煎服治疗习惯性便秘,每获良效。 药用:生白芍40g,生甘草15g。水煎服,每日1剂,一般3剂显效,7剂1疗程。 案1 孙某,男,38岁,2001年9月25日就诊。患习惯性便秘已5年,每3~5天才能解1次大便,每次解便都用开塞露。平日服果导片及四消丸,停药后又如常。常饮蜂蜜,也无济于事。笔者予上方3天显效,大便正常,每日1次,服……

    作者:于清军;王淑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当归油β-环糊精包结工艺研究

    挥发油包结方法中研磨法、搅拌法,包结时间较长,对温度、搅拌速度均有要求,影响包结工艺的因素较多。水饱合溶液法采用超声波包结,影响因素少,时间短、方便、简捷。 实验材料,当归油由本实验室CO2超临界提取所得;β-环糊精(β-CD):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责任有限公司;超声波清洗机:浙江象山县石浦海天电子仪器厂。方法,称取β-环糊精一定量,加入定量蒸馏水,水浴使β-环糊精溶解,与一定……

    作者:田军;孟宪生;沙明;潘玖玖;梁爱葵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小柴胡加左金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自90年代以来,笔者以小柴胡加左金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经129例30天治疗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治以小柴胡加左金汤,药用:柴胡、姜半夏各15g,党参30g,灸甘草10g,黄芩15g,生姜9g,大枣4枚,黄连12g,吴茱萸2s。每剂文火水煎取汁250ml,早晚各服125ml,饭后40min或饭前40min热服,忌食生冷硬及刺激性食物。结果,治愈:胃脘痛及其它症状消失,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等检……

    作者:赵万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婴幼儿腹泻

    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均双),用1寸毫针快速进针,每穴小幅度提插捻转5s左右,迅速出针。为避免针感后遗症。出针后从足三里向下沿足阳明胃经稍加按摩。治疗36例,结果1次治愈9例,2次治愈18例,3次治愈6例,治愈率91.6%;显效3例,总有效率100%。 体会 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是胃经、大肠经和小肠经的3个下合穴,分别主治本腑腑证。足三里是保健要穴,……

    作者:冯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局部点刺为主治疗神经性皮炎

    先以三棱针在皮损部位行多点点刺,挤血数滴,后选皮损严重部位围刺,同时可针刺膈俞、膻中、足三里、曲池,用平补平泻法,治疗35例,结果显效:无瘙痒,皮肤表面光滑,半年内无复发20例;有效:症状减轻,复发期延长12例;无效:局部皮肤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91.4%。 体会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

    作者:孙书彦;罗国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胸痹

    笔者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胸痹4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本组病例临床表现,胸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呼吸不畅,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年龄在50岁以上,仅限于气阴两虚兼心血瘀阻之证者;心绞痛每周发作2次以上,疼痛每次持续3min以上者。 治疗予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川芎10g,生地20g,当归、赤芍各15g.桃仁20g,红花15g,枳壳、桔梗、柴胡、牛膝、……

    作者:张晓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肾病治疗仪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我院1999年应用WLSY-8000型肾病治疗仪(北京伟力),配合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4例。所有患者常规予以低蛋白(<0.68/d·ks-1),高热量饮食,利尿、降压、纠正酸碱失衡,应用肾毒性小的抗生素抗感染。选穴位共8个,涌泉(左为公共穴)、关元、水道(右)、肾俞(双)、膀胱俞(右)、足三里(右)、阴陵泉(右)、三阴交(右),根据个体差异选择电刺……

    作者:顾静;曲妮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三黄栓剂制备与HPLC含量测定方法

    中药三黄(黄芩、黄柏、黄连),在临床上有着重要和广泛的应用。凡热症、实症均可应用。对肺炎、肺心病,尤其对痔疮、妇科阴道炎、宫颈糜烂有显著而独特疗效。但临床常以其散剂(干粉)汤剂、洗剂等型应用。使用不便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笔者针对以上情况,在遵从传统组方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工艺,将3味中药按处方量投料,经水提醇沉处理后,减压浓缩其药液,并……

    作者:刘超;孙长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扁平疣

    中药取本科经验方,药用:木贼50、香附、大青叶、板蓝根各50g,薏苡仁30g。加水1000ml,文火煎至300~400ml,以药液涂搽患处,每次5min,每日3~4次,连用4周。西药:左旋咪唑50mg,每日3次口服.连服3天,停11天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疗效;同时给予P-转移因子口服液10ml,每日3次口服。治疗53例,年龄16~45岁,病程1个月~3年。……

    作者:王岩;于勇;杨次颖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笔者于1999年8月—2000年8月期间,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中药外敷配合TDP照射治疗,结果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药用:生川乌、细辛各30g,牛膝、杜仲、狗脊、独活、川芎、乳香、没药、千年健各60g,此为1疗程剂量。将上述诸药混合烘干,研末备用,治疗前先嘱病人取相应的舒适体位,暴露患部皮肤,每次取药末20~30g,用40%酒精(内溶冰片……

    作者:张文;李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加味清胃汤治疗糜烂性胃炎

    笔者以加味清胃汤治疗糜烂性胃炎87例,疗效满意。 药用:当归10g,生地15g,黄连10g,升麻6g,丹皮9g,乌贼骨、鸡内金各15g,白及10g。疼痛较重加延胡索15g,郁金10g;胀甚去升麻加乌药、陈皮各10g;恶心甚去升麻加代赭石20g,连翘15g;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g。武火急煎,分2次口服。每次250ml。连服7天为1个疗程,做纤维胃镜检查。……

    作者:王秀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辨证施护

    近年来,笔者对老年人习惯性便秘进行了中医的辨证护理,取效良好,总结如下。 1 热秘 此型多是由于肠道内有燥热之邪,消灼津液而致便秘。多表现为大便干燥,排出困难,面红身热,口干溲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护理:泻下药不能长时间使用。汤药宜冷服,于清晨空腹服用效果更佳。饮食以清淡为宜,如水果、香蕉、西瓜、蔬菜、面……

    作者:朱媛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浅谈望诊与皮肤病的辨证施护

    皮肤病多发于人体表面,以患部的皮肤损害具诊断价值,故望诊在皮肤病辨证施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1 望皮损颜色 皮疹的色泽可判断疾病的性质,其颜色的变化可表明疾病的转归。 1.1 红色主风热 血热 热毒 皮疹色红,说明疾病初发或病情较急,多为实证。红色皮损稀疏为热轻,……

    作者:董雅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84例

    假性球麻痹亦称假性延髓麻痹,是脑血管病重要并发症之一。临床以吞咽障碍、构音障碍、语言障碍、情感障碍为主要特征,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难点。笔者运用针刺治疗本病84例,取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4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采用神经系统检查方法诊断确诊为假性球麻痹。其中男48例,女……

    作者:张若燕;冉茂东;郭蕴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

    应用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胃轻瘫60例,治疗前后用B超探测胃率。结果:耳穴贴压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91.7%。

    作者:蔡敬宙;潘锦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功能保健灸对血脂血糖影响的临床观察

    资料表明,血脂(血糖)代谢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研究对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办法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一直将“谢氏功能保健灸”用于中风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探明其作用机理,对48例血脂代谢异常(附45例空腹血糖升高)的患者进行了观察治疗,结果全部获效,总有效率为97.9%。提示本法对异常血脂、血糖具有调节和治疗作用。

    作者:邓柏颖;谢感共;罗本华;罗敏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针刺小鼠足三里穴组织化学实验观察

    采用针刺补泄手法作用于小鼠足三里穴,取针刺部位骨骼肌及胃组织,酶组织化学显示G6PDH,AT-Pase。定量分析,观察针刺后能量代谢酶的变化。结果:行补法后组织酶活性增高,泻法降低,与正常组比较P<0.05。提示:针刺补泻手法与机体能量代谢有关。

    作者:关景芳;王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

    目的:对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疗法进行总结,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牵引、手法、功能锻炼结合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1~5年,优良率90.6%。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可以通过以中医为主的非手术疗法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学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候之所始 道之所生——中医理论产生的基础

    明朝开国之初,太祖朱元璋召见二位老者,帝问他们事何业?一老者答:“业医”。帝问:“卿为医,可知蜜有苦而胆有甜乎?”答曰:“蜂酿黄连花则蜜苦,猴食果多则胆甜。”帝曰:“是能格物者。”擢升为太医院使。因为“能格物”就混了个太医院院长的官儿,太运气了。但朱皇帝择医的标准却是有道理的。因为岐黄之道就是从各种事物现象中推理、归纳而总结出来的,所谓格物致知是也。善能格物者,必然致知、……

    作者:张存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脉象图诊断冠心病判别指标的筛选

    目的,为了探讨寸口脉脉象图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SAS统计软件包对冠心病的24项指标进行逐步判别分析。结果,筛选出有显著意义的4种指标:实足年龄、收缩压、脉率和脉图形态,并建立判别冠心病的数学模型。结论,上述4项指标对冠心病的概率诊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

    作者:杨天权;张曼韵;陈丽英;孙瑾;张镜人;萧明第;何清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常见症状的计量诊病(12)

    786.中性粒细胞低:14.20奶麻=13; 787.嗜酸粒细胞低:1.6时行感冒=22;1.15湿温=12;1.17温毒发斑=10;6.17蛔厥=14; 788.嗜酸粒细胞多:1.27肺虫病=12;1.29囊虫病=12;1.32黄胖病=12;1.31丝虫病=12;1.33蛔虫病=12;1.35鞭虫病=12;1.36肝虫病=12;1.37.1急性益虫病=12;4.3哮病=10;7.1风水=10;14.11奶癣=22;18.5筋痹=28;……

    作者:朱文锋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