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辨证施护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对36例失眠症辨证分型,采用针刺法、灸法并实施辨证施护.[结果]痊愈44.4%,显效33.3%,有效13.9%,无效8.3%,总有效率91.7%.[结论]针灸结合辨证施护治疗失眠效果显著.
作者:王玉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针灸取翳风(双侧),风池(双侧),廉泉针刺并配合吞咽功能训练.[结果]临床治愈18例,占42.8%;显效16例,占38.1%;有效6例,占14.3%;无效2例,占4.8%,总有效率为95.2%.[结论]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是提高西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一个理想有效途径,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郭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对临床3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运用针灸配合中西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痊愈10例;显效15例;好转3例;无效2例.[结论]早期治疗,及时的以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可缩短病程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作者:黄靖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105例的临床疗效.[方法]治宜平肝潜阳,熄风止痛,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针刺治疗.[结果]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35例与中药治疗35例、针灸治疗35例.其有效率分别为97.1%和91.4%、94.3%.[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比单独服用中药治疗或单纯针刺治疗效果更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雯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对住院的3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有关的器官功能训练、摄食训练、电针等综合康复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治疗20天,30例经过综合康复,显效7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饮水试验评分与吞咽障碍评分相同.[结论]电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闻霞;王金春;魏颖鸿;杨继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针灸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将8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每天给予推拿按摩、静点东莨菪碱及功能训练(包括Bobath法、上田法);针灸组(46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头针、体针治疗.经90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发育商值的变化,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客观评价两组疗效,应用马若飞标准评定.[结果]针灸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能促进脑电活动和神经递质的分泌,代偿已变性或坏死的脑细胞功能,改善脑细胞代谢,对脑组织的修复及功能的可塑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终证明推拿按摩、西药、功能训练结合针灸是治疗小儿脑瘫的佳方法之一.
作者:赵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泌尿系结石系膀胱气化不利,水道失畅,湿热蕴结下焦,煎熬水液杂质,瘀久而成.自拟方有清热利湿,化石通淋,化瘀止痛之效,针刺可加强输尿管蠕动,推动结石下移,针刺配合药物,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丁美萍;陈杰;刘淑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灸与中西药的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给予针药结合治疗,对照组19例单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1周后通便效果观察比较,3周后瘫痪疗效比较.[结论]临床症状减轻,合并症较少,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荣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针灸中药配合辅助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应用龙胆泻肝汤配合针刺神门、三阴交等穴位及辅助疗法治疗失眠40例,对照组40例应用安定片、谷维素等治疗.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针灸中药配合辅助治疗失眠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安全性良好.
作者:李兵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从针刺疗法、穴位注射、针药结合、特殊针法(电针疗法、鼻针、穴位埋线、浮针、梅花针、子午流注针法)、温针灸、综合疗法综述胃脘痛的临床研究.指出:针灸治疗胃脘痛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开展远期疗效的观察、随访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应重视样本选取的科学性,统一疗效判定标准.
作者:潘立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眼针疗法是著名老中医彭静山倡导的一种针法,能调整脏腑经络气血的阴阳平衡,配合体针重在刺激瘫痪机体,使经络疏通,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较好的恢复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崔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面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单纯西医抗炎、消肿、营养神经类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辅以针灸疗法.[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47%(χ2=8.913,P<0.05).[结论]西药联合针灸治疗面瘫较单纯应用西药治疗面瘫疗效显著.
作者:孙悦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病人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于世家教授在治疗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早期DN的治疗更是有其独到的见解和经验,现从其对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认识,依证施治,遣方用药,随证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作以总结.
作者:王亚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冠心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心肾两脏,而肾之虚损是引起心损的根本原因.肾虚是冠心病发病的病机核心.王骧腾运用益肾疏肝法,以脉通宁冲剂配养心安胶囊治疗冠心病,疏肝理气,活血通脉,以治其标;合之标本兼治,切中病机,效果显著.
作者:张继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证属新产伤血,阴虚阳越.治宜养血滋阴,固表止汗.方用圣愈汤加减;伤湿自汗,治宜通阳利尿、除湿止汗.方用五苓散加减;阴虚火旺盗汗,治宜养阴清热而以清热为主,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减.
作者:安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中药,促进黄褐斑吸收,同时设对照组,单纯用外用药治疗进行观察比较,治疗1个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中药治疗黄褐斑有独特的临床效果.
作者:庞旭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试图从血管介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角度出发,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证探讨其实质,并分析痰瘀证与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间的相关性.[方法]将9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分为痰瘀证组(30例)及非痰瘀证组(66例).分别检测Hcy、Hs-CRP在痰瘀证及非痰瘀证组中的数值,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证与血管介质的关系.检测痰瘀证组、非痰瘀证组间TC、TG、HDL-C及LDL-C的数值变化.[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证组Hcy、Hs-CRP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 (P<0.05、P<0.01);痰瘀证组TC数值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TG、HDL-C及LDL-C在两组间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研究显示:Hcy、Hs-CRP等血管介质介导的免疫炎症活动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证的形成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冠心病心衰痰瘀证划分的重要参考依据;而高血脂有可能成为痰瘀证形成的物质基础和诊断的客观指标.
作者:刘珊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白细胞减少症,涉及心、肝、脾、肾诸脏,责之于脾、肾两脏.自拟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益精填髓为主,有补益脾、肾之功.治疗60例,治愈4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
作者:杨宗儒;刘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以桂枝汤加减治疗四肢麻木、胃不消化、盗汗、风疹等四则.指出:桂枝汤有表散风寒、行血合营之功.
作者:单宏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特发性水肿,其本在胃,其标在肺,其制在脾.治宜首当疏利,冀其肝得疏,气得行,血得活,脾得运,肿得消.以肝论治,使肝气舒,脾气旺,用疏肝解郁,健脾利湿为基本治法.治疗53例,痊愈42例,好转11例.
作者:冯俊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黑布药膏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外伤愈合后10~30天,具有可比性的增生性瘢痕患者40例(瘢痕共计50处).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黑布药膏外敷治疗;对照组外用康瑞保凝胶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3个月疗效比较P值>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黑布药膏治疗外伤后增生性瘢痕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王双勋;高晶;刘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综合疗效,并比较两组药物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丹参注射液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更显著的疗效,且无毒副作用.
作者:王英博;臧力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气虚(阳虚)血瘀、水饮内停证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强心汤,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中医症候、治疗及心功能水平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症状、中医症候、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强心汤,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安全有效,且未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齐泽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冠心病心绞痛其病位在心,属本虚标实.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银丹心脑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1例,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1例.对照组29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张丽;张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NP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肿瘤30例,并设立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在卡式评分及体质量、肿瘤变化及中医临床症候方面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骨髓抑制的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提高化疗的效果,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任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亚硒酸钠与丹参注射液伍用的抗凝血作用研究.[方法]采用体外血浆法测定药物对凝血作用的影响;采用玻片法测定药物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剪尾法测定药物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亚硒酸钠与丹参注射液伍用明显延长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P<0.05);非常显著地减少大鼠血小板计数,延长小鼠出血时间(P<0.01).[结论]亚硒酸钠与丹参注射液伍用有抗凝血作用.
作者:张未玮;刘文艳;戴力明;韩健;王学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采用生理盐水100mL,思密达6g,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八味锡类散1g,云南白药0.5g配成灌肠液,每晚临睡前,以直肠滴入法灌入.选择细小导管以80滴/min速度滴入,保留2~4 h,疗程15天.[结果] 75例患者,显效47例,占62.7%,有效24例,占32%,稳定4例,占5.3%,总有效率达94.7%.[结论]应用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鹿立改;刘红栓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心悸分为气虚血瘀、肝肾阴虚、肝郁血虚、心肺两虚四型.施护予半卧床休息,注重气候变化,保护呼吸道通畅.
作者:祖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周围小动脉阻力增高,同时伴有不同程度代谢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世界范围内的疾病.虽然中医学与代谢组学在不同时代背景产生和发展,但两者具有诸多相同之处.两者均强调整体观,且具有相似的思维模式.代谢组学技术与中医证的研究相结合,可把证的研究再次推向了科学发展的前沿,成为中医现代化重要的研究方向和有效突破口之一.
作者:宁澄;陈晓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选取近5年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方法,包括如何选穴、如何针刺、其他针灸方法以及结合治疗法,通过概述近来运用频繁、疗效肯定、操作方便、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案,找到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减少偏头痛导致的药物滥用,以及为下一步临床提供更好的参考.
作者:李建武;蔡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从五个方面,即: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中成药与西药治疗相结合、中药局部治疗与西药联合治疗、应用现代医学理论指导中医组方用药、针灸与埋线疗法等论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指出:中西医结合可以在保持原有单纯西药疗效的基础上,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减少西药副作用.
作者:沈丽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肺间质纤维化是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喘息、气短、干咳、喘憋为临床表现,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低氧血症、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为特点的肺间质性疾病.由于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欠缺,肺间质纤维化已经成为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中富挑战性的疾病.近年来中医药对该病的研究也渐成热点,通过对肺间质纤维化中医病名、病机以及治疗的阐述,为进一步探讨该病发病机理及提高临床疗效开拓思路.
作者:黄珉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关键是虚损所致,以脾胃虚弱、气血亏损为本,血瘀肠络、湿热留滞为标.愈溃汤内服灌肠治疗,攻补兼施,内外合治,使药物直达病所,治疗90例,治愈58例,显效29例,无效4例.
作者:孟保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从病因(六淫邪气、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作了探讨.指出:湿热内阻、脾胃虚弱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瘀血内阻、积滞不通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与肾关系密切.其标在脾,本在肾.肝脾气亏虚为发病之本,湿热邪毒为致病之标.
作者:田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行气活血通腑汤治疗慢性肠黏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行气活血通腑汤治疗疗效分析.[结果]治愈19例(82.61%),有效3例(13.04%),无效1例(4.35%),总有效率95.65%.[结论]行气活血通腑汤治疗慢性肠黏连性肠梗阻疗效满意.
作者:熊友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胃失和降、肺气上逆、肺胃不和,治宜降逆和胃、宣肺止咳化痰.自拟降逆止咳颗粒,治疗30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颜小波;韩迪;张碧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二妙散加味合云南白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加味二妙散合云南白药保留灌肠治疗疗效分析.[结果]治愈率85%,1年内复发率3.7%,未出现并发症和毒副作用.[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又减轻了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好的方法.
作者:樊庆义;吕增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总结72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经验,探讨预后影响因素及中医药干预时机.[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常规中西医结合保肝、退黄、支持、对症等治疗,部分病例应用人工肝及抗病毒治疗,总结本病的总体及不同分期疗效情况,分析疗效与并发症、生化指标相关性.[结果]72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总有效率33.7%,其中,早期有效率94.6%;中期有效率65.5%;晚期有效率仅为12.1%;预后与年龄、住院治疗时间、并发症及反映肝细胞损伤坏死程度的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胆碱酯酶、总胆固醇等有关.[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有效率较低,目前仍缺乏特效治疗手段,对并发症及病情分期两个环节采取中药有效干预,辅以积极的血制品支持治疗,可能会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立福;李筠;张晓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利肝和胃疏肝汤对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50例均用利肝和胃疏肝汤治疗,每日1剂,日服2~3次.[结果]50例中,治愈41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利肝和胃疏肝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确切疗效.
作者:高希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淡盐水汤、温开水送服六味地黄丸治疗肾虚的疗效差异,以求应用合适的药引.[方法]将45例肾虚服用六味地黄丸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肾虚的治愈好转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淡盐水汤作为药引,引导它药直达肾腑,使六味地黄丸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作者:陈海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牵引能拉大椎间隙,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恢复因肌肉痉挛所致的小关节紊乱,调节力学平衡,又利于突出物回纳.踩跷法、探、点、弹拨等手法能舒筋通络,行气止痛,理筋整复,解除肌肉痉挛,使损伤组织恢复及炎症的吸收.指出:单一方法难以奏效,多种治疗手段才能有效地缓解症状.
作者:车旭东;安照华;周家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寰枢椎半脱位导致左侧椎动脉受压,引起脑基底动脉供血严重不足,致脑缺血、脑乏氧.针灸可缓解肌肉痉挛紧张而引起再脱位和疏通经络,手法复位在于牵引的方向和力度,颈部旋转角度要到位,复位后应立即行针灸治疗.
作者:梁旭;王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在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的基础上,以补充钙剂为基础,加用骨化三醇(罗钙全),必要时加用鲑鱼降钙素(Miacacic;密钙息),三者联合使用不失为高龄老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佳选择.
作者:关雪峰;侯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冠心病的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的升高会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壁内皮损伤及血脂异常等病理变化,从而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FIB通过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冠心病(CHD)相关,成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可诱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同时FIB也是冠心病严重并发症的预测因子.
作者:阮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从发病机制、中医病机(肾虚血瘀、脾胃虚弱、气虚血瘀)等论述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研究进展.指出:糖尿病合并神经血管病变加重了骨营养障碍.血管病变、血黏度增高,是造成骨质疏松发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
作者:张营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痰瘀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形成(痰饮与糖尿病、瘀血与糖尿病、痰瘀互结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形成)、糖尿病并发症从痰瘀论治(祛痰活血、益气养阴同治为法,勿忘病位、论治面面俱到).指出:痰瘀贯穿于糖尿病病程始末,与糖尿病并发症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米娇;李敬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丹红活血化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拟丹红活血化瘀汤常规水煎服用,每日3次,21天为1个疗程.[结果]182例中,显效162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7.25%.[结论]丹红活血化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陈庆通;洪志豪;陈素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提高调剂质量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调剂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四审核,即:审核药名,审核用量、用法、审核辨证用药的适应性,审核配伍组方的适宜性.指出:调剂人员要不断提高中药理论知识及审核、评估处理能力,以促进处方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作者:翟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根据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的中医分型,探讨CFS中医证候的诊断规律.[方法]收集泸州地区3个医院的441例CFS患者四诊信息,并根据专家诊断的中医证型,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建立了判别分析函数.[结果]筛选出耳鸣、肌肉或关节痛、烦躁易怒等17项对CFS证候诊断有影响(P<0.05)的症状,建立了中医诊断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判别函数.经验证,一致性好(Kappa值为0.904),判断正确率达到93.7%.[结论]所建立的判别函数能够提高CFS中医辫证分型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可帮助指导慢性疲劳综合征专家辅助诊断系统的建立,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康明祥;贾红;袁婉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从定义及流行病学、Ms的诊断标准、发病机理(中医痰瘀论、西医认识、胰岛素抵抗、肥胖、血脂紊乱、炎症反应、高血压)、治疗(控制体重及减肥、严格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脂、降低血压、抗血小板治疗、科学的生活方式)等方面论述代谢综合征在防治过程中发挥其潜在的优势.
作者:王华;王旭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从文献记载、病因病机、分型与治疗(分型治疗、辨证分期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治法(熏洗、敷药、针灸)、研究与展望(面临的问题、发展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综述了糖尿病足病变中医研究的概况.指出:有必要筛选统一而有效的方案,多单位联合,制定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科研课题.
作者:姜鹤;王清路;李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化瘀中药治疗,对照组单服西药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62%,对照组78.94%.[结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丁立峰;田玉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春泽汤合泻白散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春泽汤合泻白散加减治疗,对照组应用贝那普利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分别为90.33% ,56.67 %,两组有效率比效有统计学意义(p <0.5).[结论]利水消肿、修复肾脏损伤等作用.
作者:杨山;魏锦慧;张英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