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性气胸为食管贲门癌术后严重并发症,观察抢救不及时可致患者死亡.我院2000年3月~2001年3月共治疗食管贲门癌患者587例,发现张力性气胸17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赵锐瑾;周丽华;姜曙娟 刊期: 2004年第19期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由于主动脉瘤内膜断裂,血液流入管壁夹层,容易造成大血管的破裂而死亡.依据其病变范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分为Ⅲ型[1],其中Ⅰ型因侵及主动脉升、弓、降部,需行Bentall加全弓置换术,以人工血管取代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由于手术复杂,并发症多,死亡率极高.本院于2003年下半年为2例患者成功施行了主动脉全弓置换加Bentall术,现将手术配合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程金梅;刘新宇;石秀杰;王艳 刊期: 2004年第19期
临床上,由事故导致的脊柱创伤合并胸外伤的患者常见.由于病情的特点,患者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几率很高,因此,给予患者肺部早期的综合预防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999年7月~2003年3月,我科收治22例脊柱创伤合并胸外伤患者,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明珠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是目前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其镇痛效果好,但也有发生并发症的报道,如恶心、呕吐、尿潴留、嗜睡、血压下降等.对于并发症的护理报道较多,但针对血压下降的预防护理报道少.本文对骨科手术后使用镇痛泵的病人,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预防发生低血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金萍;文新华;褚华秀 刊期: 2004年第19期
随着影像学以及手术技术的进步,保肢术越来越常用.由于骨盆的解剖比较复杂,手术切除肿瘤的风险较大,重建骨盆稳定性和髋关节功能的方法不成熟,手术后的并发症较多.因此,骨盆恶性肿瘤的护理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本文对1995~2002年实施过保肢手术的15例髋臼周围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英;汪四花;张丹群 刊期: 2004年第19期
为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既达到吸净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又不引起病情变化较为理想的有效吸痰效果,现将2000年7月~2003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3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成A、B 2组(在吸痰时间、压力、吸痰管大小、湿化液及其滴速均相同的条件下),分别采用使病人轻度咳嗽、剧烈咳嗽的方法进行吸痰,对血压(IBP)、动脉血气、痰量、听诊肺部情况变化进行对照观察.
作者:林伟芬;韦柳青;李丽菊;石萍;韦春开 刊期: 2004年第19期
冠心病介入诊治术主要有经股动脉和桡动脉2种穿刺途径.经股动脉穿刺主要缺陷是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高,需砂袋压迫和术侧下肢制动较长时间,带给患者诸多不适和不便[1,2].经桡动脉途径虽可减少上述问题,但需桡动脉条件较好者才能采用,不适宜情况较多[3].为此,2003年7月,我院开展了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时置入Angio-seal封堵器技术,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刘庚;郭秀琴;德爱军;刘艳丽 刊期: 2004年第19期
便秘是指个体排便习惯改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和(或)排出干硬粪质[1].它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还是诱发直肠癌、结肠癌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临床上常采用的护理措施为开塞露肛注和大量不保留灌肠,二者效果欠理想.为提高其疗效,减轻病人痛苦,我科自2000年以来尝试使用改良开塞露肛注治疗便秘,效果颇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蓉梅;冯先琼;杨蓉;罗珊霞;陈静 刊期: 2004年第19期
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主要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利用肠黏膜直接吸收药物,达到治疗效果,而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肠腔环境、病变部位及灌后的体位,将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为了探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理想的方法,我们对传统的灌肠方法进行了改良,保留灌肠之前先行清洁灌肠,然后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后的体位.2003年1月~2004年1月治疗78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提高,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艳娟;高华;周荃芝;刘志桂;赵春青 刊期: 2004年第19期
氧气吸入疗法(以下简称氧疗)是临床上应用为广泛的医疗护理技术之一,任何原因引起的人体组织缺氧均需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症状.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各项医疗记录资料均被要求作为有效的法律证据予以保存,氧疗作为急救和治疗的主要措施,尤其应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病人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自我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规范医疗收费势在必行.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氧疗记录卡,既可以记录病人的用氧和护士的巡视情况,又可以快速查明输氧费用,现将设计与应用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樊俭;王裕珍 刊期: 2004年第19期
静脉化疗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四大手段之一,2001年11月~2004年1月,我科对收治的34例恶性肿瘤行表阿霉素静脉化疗的病人,实施循证护理,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清雪 刊期: 2004年第19期
血气分析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可以了解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酸碱度及血氧饱和度(SaO2),可协助临床诊断,是重要的治疗、抢救依据.临床上常用的采血部位有桡动脉、肱动脉和股动脉.对不适于采上述部位动脉血的患者,我科首选足背动脉穿刺.2003年1月~2004年2月,我科共采血7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华;王慧 刊期: 2004年第19期
手术是一项需要主刀医生、助手、麻醉师以及手术室护士之间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的复杂工作,不论哪一个人出了失误,都可能影响手术的成功,以至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甚至是死亡[1].1996年1月~2001年12月,我们统计各种手术9 486例次中发生手术室护理缺陷6例,并对此6例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为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吸取教训,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制订了防范措施,2年多来未发生护理缺陷,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04年第19期
2001年1月始,我科加大了手术室护士继续教育的力度,采取多种学习方法,多方位、多途径开展继续教育,收到了显著的成效,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作者:冯爱素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癌痛是肿瘤病人的常见症状,癌痛护理是肿瘤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控制疼痛,对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配合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在临床中的实施,提高癌痛的护理质量,根据止痛药剂量的个体滴定,止痛用药剂量调整的要求,以疼痛评估数字分级法(NRS)为基础,设计疼痛曲线表,通过临床应用,可直观、准确地为医生提供病人的疼痛信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程明芝;李双兰;张秀凡 刊期: 2004年第19期
2001~2003年,我院应用一种一次性侧孔针头用于加药,并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凡使用一次性侧孔针加药的溶液不溶性微粒明显减少,降低了不溶性微粒造成的药液污染,现介绍如下.
作者:高长英;张秀俊;宋智贤 刊期: 2004年第19期
肌内注射(IM)在护理技术操作中是一项为基本的操作,每位护生掌握好肌内注射的方法是必须的.历年来在基护教学中使用的定位法为十字法和联线法[1](下称传统法),但传统法定位对初学者来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为了让护生能快速准确地得到注射部位,笔者2001年9月~2003年7月对176名护生进行研究,得出一种新的定位法--扇形法来进行臀大肌肌内注射定位,现报告如下.
作者:涂丽霞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球麻痹即延髓麻痹,它是指脑干病变可损及舌咽迷走神经的核及脑干内纤维,双侧延髓病变引起的舌咽、迷走神经为主的后组颅神经麻痹称为球麻痹[1].其临床特点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不清,声音嘶哑等,以往遇到此类病人,护士用常规胃管置入法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且反复置入,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反复插管还会导致病人鼻咽部黏膜的损伤、水肿等[2].我院2000年3月~2003年9月开始对球麻痹病人采取区别于常规胃管置入法的球麻痹胃管置入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月玲;李辉;陈月 刊期: 2004年第19期
昏迷危重患者鼻咽部痰液坠入气道,严重影响通气功能而加重肺部感染.有效协助患者排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痛苦,对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极为重要[1].而反复多次的吸痰易损伤气道黏膜,增加病人痛苦,且负压吸痰每1~2 h 1次,护士的工作量较大.这类病人也常常需留置胃管鼻饲以供给营养.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科近几年对昏迷或吞咽困难合并肺部感染留置胃管患者采用在胃管旁留置小管协助吸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洪蝶玟;李素琳;黄月英;陈宝吟;李庆波;庄小媛;蔡志雄 刊期: 2004年第19期
股动脉穿刺术是血管介入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而穿刺点的有效压迫又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手段之一[1].我国自开展血管内治疗后,股动脉穿刺点常规用绷带加压包扎或砂袋压迫[2].以多大的压力,既能达到止血目的,又能减轻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明确而有效的界定范围,现就研究目的介绍如下.
作者:先升萍;贺葵;李霞 刊期: 2004年第19期
心肌顿抑是一种可逆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1],指再灌注心肌恢复血流后,其机械功能障碍却需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才能完全恢复的现象;心肌顿抑具有可逆性.我科发生1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后出现急性左心衰、血压不升,考虑为心肌顿抑,经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和精心护理,康复出院,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包淑媚;金小娟 刊期: 2004年第19期
先天性脊柱侧凸是指无任何先天性脊柱异常或伴有神经肌肉或骨骼疾病出现的脊柱侧凸及旋转畸形[1].畸形严重时,导致躯干失去平衡,躯干塌陷,可影响心肺及其他重要胸腹腔脏器的功能[2,3].2004年4月,我院骨科收治1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芃 刊期: 2004年第19期
亚低温治疗作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手段之一起自80年代中后期.大量的动物实验及多个小样本、单中心试验的结果肯定了它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因而逐渐被各国神经外科医生所认识并使用.但是自2001年以来对这种治疗方法有效性的争论逐渐增多.现将国内外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研究进展及相关监护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王军;常红 刊期: 2004年第19期
ICU患者精神障碍是指在ICU存在及发生的意识、情感及行为异常.包括通常所说的ICU综合征、ICU谵妄、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等.精神障碍的出现,既可能是疾病本身的临床表现,也可能是疾病发展变化的先兆征状,同时可导致延迟康复,其他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以及住院天数的延长和治疗费用的增加[1].为预防及减少ICU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生,故对其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护理对策.
作者:陈斌;王玉莲;黄雪梅;毛芙蓉;王小平;岳涛 刊期: 2004年第19期
职业倦怠(burnout)又称过度疲劳综合征(burnout syndrome),是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关于职业倦怠有临床和社会心理学两方面的观点:费登伯格的临床观点是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马勒诗和佩斯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观点则认为是情绪耗竭、性格解体、缺乏个人成就感、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1].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不同职业群体的职业倦怠现象进行了研究,有结果表明,工作应激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2],职业倦怠在护理人员的身上表现的更加明显[3].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就护士职业倦怠原因的形成和相应对策作一阐述.
作者:丁莉萍;叶志霞;王汉琴 刊期: 2004年第19期
随着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的飞速发展,眼科手术已经经历了从传统手术到显微手术的飞跃,显微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特点.现代护理学追求的是以人为本的护理新理念,为了减少玻璃体切割手术病人的术后不适,提高病人术后的活动便利,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术后需双眼加压的包扎方法,对100例单眼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用不同的包扎方法做了跟踪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烨红;吴祎玮;黄茵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肿缺损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行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肿术后缺损的病人做好心理护理,严格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采取合适的体位,严密观察移植皮瓣的情况以尽早发现血管危象,做好呼吸道、口腔及饮食护理.结果本组11例移植皮瓣全部成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对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肿缺损的病人采取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病人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谭雁红;朱宝丝 刊期: 2004年第19期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病人的疾病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近年来,我国护理教育者将PBL引入护理教育领域,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临床课教学、临床带教、教学查房等方面进行了试验性探索,取得了许多成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蓉;孟秀;张瑞丽;茹淑玲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现代护理工作的职责与功能远远超过了传统领域,如何充分挖掘护理人员的智慧和潜力,实现护理水平的大跨越,是一个摆在全体护理队伍面前的重要课题,而中医护理专家建设则是这一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张爱莲;张秀英 刊期: 2004年第19期
为使肢端输液针尖固定良好,免受衣被碰压,同时给患者创造一个自我护理的条件,我们研制了一种透明的围裙式输液护罩,经临床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制作要点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恽菊香;胡维英 刊期: 2004年第19期
长期卧床病人或由于疾病的限制不能或禁止翻身的病人,其基础生活护理一直都是护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为此,我们自行设计了一种简易床架(见图1),将其应用于此类病人,通过近3年的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金英花;朱文娟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经口腔明视气管内插管术是临床危重病人常用的抢救手段之一,其插管应用的气管导管与牙垫之间的固定,尤为重要.如何保证安全有效的气道畅通,不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病人将插管拔除或插管脱落,包括医疗操作脱管),经过对2001年10月~2004年2月收治的120例经口腔气管内插管的病人随机抽样,对其中的60例改进了固定方法,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修红;宋文;郭鹏菊;薛丽 刊期: 2004年第19期
2003年1月至今,笔者采用了已经废弃的盛抗生素玻璃小瓶,用于在临床中折断安瓿的方法,不仅简便易行,且收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现介绍如下.材料与制作取用过的盛抗生素带盖玻璃小瓶数个,玻璃小瓶内容积为13ml或25ml均可,去盖,用生理盐水将其内残留药液反复冲洗干净后,倒置晾干,用治疗巾包好,送供应室消毒,以备用.
作者:陈艳玲;陈智玲 刊期: 2004年第19期
2000年10月至今,我科采用一次性空针针头护帽制作的连接头替代玻璃连接头用于各管道连接,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1)材料.取用一次性空针针头时留取针头护帽,放入备用容器.(2)方法.将针头护帽密闭端用剪刀剪去后即成一个两端一大一小的类似玻璃连接头的连接头,环氧乙烷消毒后备用.运用时方法同玻璃连接头.
作者:欧少君 刊期: 2004年第19期
临床护理操作中,我们在抽吸某些药液如破伤风抗毒素、鱼腥草注射液等时易产生泡沫,造成药液的浪费以及注射剂量的减少.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摸索,总结了一些经验方法,有效地防止了在抽吸药液时泡沫的产生,大大地提高了注射剂量的准确性,保证了治疗效果,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作者:冷兰群 刊期: 2004年第19期
非接触眼压(NCT)是利用气体脉冲力将恒定的面积3~6 mm直径压平,由光电压压平检测系统测定压平此面积所需的时间,经计标计调节,汇总各系统的反应,并处理数据得出眼压值.该仪器自动程度高,不与角膜直接接触,可避免角膜擦伤、交叉感染等不良后果,而且操作简便、省时,因此得到临床广泛应用.但由于刚开始操作时,因为焦距不易对准,常常浪费较多的时间,或操作失败,现将临床实践中总结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蒋丽萍 刊期: 2004年第19期
按传统方法戴无菌手套,突出、难克服的问题是:戴第2只手套时,手套外面(无菌面)内卷造成无菌手套污染.笔者通过不断的观察、尝试、实践,根据物理力学知识找出了造成该问题的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良了无菌手套的戴法,在教学实践中收到极佳效果.
作者:沈慧;李活青 刊期: 2004年第19期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在骨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对病人起到减轻痛苦、促进健康、减少残疾、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临床资料健康教育对象为2002~2003年住院病人428人,其中男306人,女122人,干部16人,工人264人,农民102人,学生46人,年龄7~60岁,初中以上文化302人,初中以下121人,文盲5人.
作者:周敏兰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精神药物所致药源性肺水肿是指服用精神药物引起的肺血管外液体量过度增多而造成气体交换面积减少,肺换气量下降,使病人缺氧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1].有关精神药物引起的肺水肿护理的报道较少,为了探讨本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护理对策,作者对本院2001年5月~2003年5月住院患者中发生药源性肺水肿的28例及所用精神药物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燕;田素英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的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90年代后期在我国开始使用.近年来,很多医院已陆续应用于经周围静脉输液困难的病人.其技术特点是用高生物相容性的、很细的导管由肘前静脉插入至上腔静脉[1].PICC具有操作方法简单、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无严重并发症等诸多优点,其作用可替代中心静脉而无中心静脉置管的诸多并发症.本文就PICC的适应证、操作方法、置管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综述如下.
作者:黄红健;彭南海;柏屏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笔者于2000~2002年被派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手术室进修学习,收获颇多,现就常见的手术室职业危险因素并结合新加坡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加以简单介绍,以供借鉴.
作者:谷迪丹 刊期: 2004年第19期
目的研究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癌症患者的影响,探讨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社区癌症患者家庭护理干预模式的运作机制.方法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将自愿加入的社区癌症患者按随机抽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各120例,对实验组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对照组为传统家庭疗养,不施加干预.结果实验组在生活质量、社会支持水平、心理功能、自护能力、遵医行为等方面有明显提高和改善(P<0.01),而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可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结论城市社区癌症患者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切实可行,能有效推进癌症人群的社区护理服务.
作者:高铭云;谭海梅;陈秀强;何伟民;余金花 刊期: 2004年第19期
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手术结束后的初几小时内较易出现麻醉并发症.尤其是婴幼儿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对镇静药、麻醉性镇痛药的耐受性及药物的分布、降解都与成人有很大的差距.共收治0~3岁婴幼儿唇裂、腭裂121例,均在静脉全麻下行唇裂、腭裂修复术,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岚 刊期: 2004年第19期
鼻饲管是当前医院对植物人患者、脑昏迷患者等喂送流食的主要医用工具,使用十分广泛.但是现实医疗中使用的鼻饲管只是一根光滑的胶管,从鼻腔插入患者胃内后,没有固定装置,极易发生滑出、滑入,且经常发生昏迷的脑病患者无知觉地将插好的鼻饲管从胃内或鼻腔内拔出,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负担和压力,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病人反复插管的痛苦.针对临床中已有鼻饲管结构设计上存在的技术缺陷和在使用中发生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鼻饲管固定带,当鼻饲管插入到位后,可用固定带将鼻饲管固定定位,以提高治疗效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杨红艳;孙秀英;孙丽波 刊期: 2004年第19期
如何客观公正、妥善合理地处理好患者投诉,缓解护患矛盾,一直是护理管理者所关注的问题.多年来,在处理护理投诉过程中,我院护理部严把受理接待、查实整改、信息反馈、事前预防4个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梅 刊期: 2004年第19期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人们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渐成常识,精神病人住院后,由于病情发作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可出现自杀、伤人、猝死等意外事件,因而可引发精神病院与住院病人的法律纠纷,国内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患关系,同时也给医院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思索[1].护理纠纷的发生给医院及当事人都会造成消极的影响,深入探讨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对于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熊应菊;熊启艳 刊期: 200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