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容易引起多发骨折及多种严重的并发症,有证据表明有一部分中年人也出现了骨质疏松症,其治疗周期长,后遗症多,为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尽早检测和发现骨质疏松症是防患于未然的有效措施.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医学界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我们采用16层螺旋CT测量腰椎1~3椎体松质骨骨密度(BMD),为骨质疏松症及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判断依据.
作者:邵奎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本组对我院自2002~2006年60例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抢救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年龄为18~52岁,平均年龄为35岁.60例中出血部位分别为输卵管伞端18例、壶腹部12例、子宫角6例、4例为二次宫外孕、15例输卵管结扎术后、5例为不孕症.
作者:史淑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肝脏损伤患者53例,现将其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男41例,女12例,年龄8~62岁,平均年龄30.2岁.来诊时间伤后0.5~12小时,平均5.5小时.
作者:郑新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方法,因其能在短的时间内使病人恢复正常的甲状腺功能,并能提供组织病理学检查,适于药物治疗失败的儿童,年轻女性及伴有结节或重度突眼的甲亢病人,但手术的危险性相对较大,并发症多,并未能广泛被患者所接受.据报道,甲亢术后复发与甲状腺血供无关,而与残留甲状腺腺体多少有关.自2001年以来,我们在传统手术基础上进行改进,应用保留上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亢,即对保留的腺体有量的标准可循,又减少了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我单位于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对区内各医院及社区门诊的消毒卫生状况作了改进措施前后的对比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晓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肋骨转移瘤常见,诊断主要依靠X线平片或CR检查,但漏诊时有发生.近年来,CT横断或斜行扫描也应用到诊断上.但由于肋骨数多而形态不规则,CT检查存在计数不准,范围局限等缺陷.SCT及MSCT的2D及3D重建在骨骼疾病的诊断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针对肋骨转移瘤诊断方面报道较少[1,2].本文意在探讨肋骨转移瘤的多种影像学检查效用,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赵广文;牛玉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4年8月至2006年1月间,应用唇交叉瓣转移术修复下唇肿瘤切除后缺损12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患者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2月~1.5年.病变部位:正中部3例,正中偏左5例,正中偏右4例.缺损范围:约全下唇宽度1/2,其中3例缺损过中线.主要症状:初期无痛性缓慢生长,后期生长加速,菜花样居多,个别肿物表面破溃出现疼痛,有异味.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
作者:边原;王稚英;冯芝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本文总结2005年2月~12月我科收治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54例,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54~89岁,平均68岁;治愈47例,死亡6例,转院1例.住院天数为21~50天,出院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0%.
作者:刘玉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瓦斯爆炸烧伤在矿区比较多见,每年都有多次成批瓦斯爆炸烧伤病人被收治,现将2000~2005年收治的35例瓦斯爆炸烧伤病人总结如下.
作者:李亚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3年以来,我院应用GSS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31例,经随访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18~65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3例,车祸伤21例,重物压砸伤12例.完全截瘫2例,不完全截瘫19例,无神经损害10例.骨折节段:T115例、T1211例、L111例、L2 2例、L31例、L41例.骨折类型按Denis三柱理论分类:爆裂骨折23例、屈曲压缩骨折5例、骨折脱位型3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手术距受伤时间2 h~8 d,平均2~3 d.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
作者:王浩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慢性上颌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采用上颌窦穿刺术进行治疗,但是一次往往不能见效,多次冲洗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我科2004年9月至2005年3月采取下鼻道置管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安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年来,国外一些制造商开始研究一些新的根管桩,并逐渐应用于临床,纤维桩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我科自2005年以来引进美国BISCO公司生产的半透明石英纤维桩应用于临床制备桩核后进行全冠修复,对其修复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莉;丛镭;刘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43岁,女性,偶然发现双侧乳腺晕外上方对称性包块.左侧1.5cm×2.0cm,右侧1.0cm×1.5cm.两个月后包块明显增大,有胀痛感.于1999年2月4日就诊于某院.经B超检查为双侧乳腺内实质性肿块,有分叶,左侧3.0cm×3.0cm,右侧3.5cm ×3.5cm.肝脾及腹腔均未见淋巴结.行双侧乳腺内肿块活检,病理为弥漫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B系来源.于1999年3月12日经北京某院行CHOP方案(CTX+VCR+ADM+PDD)化疗,21天一周期,连续2周期.双侧乳腺内肿块缩小.于1999年4月21日患者右侧外展神经麻痹.血常规:血细胞22.4×109/L,红细胞2.57×10 12/L,血红蛋白82g/L,血小板31×109/L.
作者:王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国内外许多研究[1]报道了拔牙与非拔牙正畸治疗后,保持尖牙与磨牙区一定宽度与稳定性有关.本研究选取安氏Ⅰ类病例通过拔牙、非拔牙、非拔牙扩弓方法进行矫治,探讨其牙弓宽度的变化.
作者:袁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是一种新改良疝手术.自1989年美国Rutkow医生首次实施这种手术至今,己在其他国家广泛开展.1998年起在国内逐步推广,我院自2001~2005年采用局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外疝76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超声显像技术的发展,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2003~2005年以来,经B超诊断的3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做回顾分析,并结合临床及手术病理情况作如下总结.1 资料与方法36例患者,均系住院病人,全部病例均经B超诊断,住院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经病理证实.其中男性11例,占30%,女性25例,占70%,年龄在24~61岁之间,平均年龄47.1岁.病史长者19年,短者半年,8例无任何症状,仅在体检中发现.
作者:李晓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小儿麻醉需要更加完善的镇痛和镇静,以力求麻醉的平稳.作者采用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米俊萍;秦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X线胸片因其简便,价廉,易于复查,便于早期动态观察,而成为诊断首选方法.但老年人的肺结核病影像表现变化复杂,至误诊和漏诊率在30%以上.为提高对老年肺结核的认识,收集我院1995年1月至2003年1月间110例老年肺结核胸部平片,根据临床特点为老年新染肺结核和老年继发肺结核,分析不同类型结核病的X线表现特征,以期进一步提高X线诊断临床符合率.
作者:马利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手术后患者常利用芬太尼进行经静脉途径自控镇痛(PCIA)治疗,但在达到良好镇痛镇静的同时,也会出现恶心呕吐(PONV)的不良反应.恩丹西酮是一种新型强效止吐剂,但有抑制胃肠蠕动的副作用.本研究拟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的恩丹西酮对芬太尼PCIA患者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王道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1.1 患者女,50岁,因胰头癌,梗阻性黄胆在全麻下行胰十二指肠分流术.麻醉方法:力月西4mg,芬太尼0.2mg,异丙酚80mg,卡肌宁50mg,快速诱导后,一次性插入内径为7.0mm气管导管,气囊充气4ml后无漏气,连接麻醉机正压通气.术中间断给予芬太尼和卡肌宁,持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手术历时4小时10分钟,术毕麻醉清醒时出现声嘶,喉鸣,说话费力,先后给予地塞米松10mg,甲强龙40mg静脉注射,30分钟后重复注射1次,2小时后喉鸣有所缓解,但声嘶无明显改善.术后继续给予抗炎,雾化吸入等治疗,症状仍无明显好转,并出现饮水呛咳的症状,于术后第3天经纤维喉镜检查见:双侧杓状软骨位置不对称,右侧杓状软骨向前移位,右侧声带活动度差,双声带闭合不佳,声带无充血.诊断为右侧环杓关节脱位.经两次复位后症状明显改善,继续抗炎和雾化吸入治疗,5天后患者声音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纤维喉镜检查双侧杓状软骨及声带正常.
作者:秦丽萍;米俊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国糖尿病治疗指南强调达到严格的血糖控制目标,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传统的单药治疗手段,如磺脲类(SUs)药和二甲双胍通常都无法持久稳定控制血糖[1].尽管诸多研究已证实,磺脲类药物在达到大标示剂量一半时量-效曲线就出现平台期[2],但是在大多数的临床实践中仍持续广泛选择大剂量的单药治疗.需要新的治疗手段来实现并持久稳定良好的血糖控制.此外,积极的早期开始联合治疗目前已日益受到推崇,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阶梯式治疗策略.
作者:宋冰;武红梅;周红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孕妇1980例,其中前置胎盘16例,占0.81%,前置胎盘产前出现阴道流血者13例,占81.25%,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盘7例,部分性前置胎盘4例,边缘性前置胎盘2例.孕周<32周5例,32~36周6例,>36周2例.阴道流血少于月经量4例,等于月经量6例,超月经量3例.
作者:徐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我科5年来应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210病例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锦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自1999年5月至2005年3月住院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210例,其中男132例,女78例,平均年龄42岁,均符合以下条件:(1)病例原始记载完备;(2)鼻窦冠状位CT扫描均诊断为慢性鼻窦炎;(3)术后病理均诊断为鼻息肉.
作者:张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在治疗原发病及抗心衰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房颤46例,效果满意,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俊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我国流行已久,危害严重[1].2005年3月1日~5月23日经锦州市疾控中心确诊板石沟乡锡匠沟村新发7例布病病人,此疫情引起市卫生局和市疾控中心高度重视,于5月24日~26日到该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范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CT脑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日益受到重视,而多层螺旋CT的问世,特别是近年出现的16层螺旋CT,使CTA在临床中的应用更为安全和简便.我院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探讨其诊断价值.
作者:陈雷鸣;王志铭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颞颌关节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其用来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的优越性也越显见,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所以逐渐为临床医患所接受.我科在近5年时间里用这种方法治疗了一部分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多发的阴道炎症,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多见于妊娠妇女.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应用保妇康栓治疗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6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翠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我科于2003~2005年收治10例耳带状疱疹病人,现将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0例耳带状疱疹病人,男6例,女4例,年龄37~80岁,平均年龄60.4岁.临床表现:10例中左侧6例、右侧4例;临床首发症状耳痛或伴头痛者7例、伴眩晕征和症状2例,伴面部麻木1例.随后出现耳面部带状疱疹、面瘫、听力下降、耳鸣等体征.
作者:谷长宏;贾忠涛;李仙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椎间融合器(Cage)的出现及椎间界面融合技术的发展,为临床治疗各类腰椎疾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概念和可选择的手术方式,我院自1998年11月至2005年8月,运用腰椎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疾病共2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刚;王一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病情严重者出现呼吸肌麻痹,如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到位,则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害病人的健康.因此,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有效护理,是格林-巴利综合征抢救成功的关键.现将我科自2003年2月至2005年11月对造成呼吸肌麻痹,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45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素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汉族,白血病,脾大,压痛(+).以牙龈出血2个月,加重伴皮肤出血点1周入院.化验检查:WBC28.9×109/L,RBC3.04×1O12/L,Hb77g/L,PLT14×109/L.为纠正出血倾向,申请输注血小板,但因血型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为AB型,该患半年前曾入院检测血型为AB型,故来我站协助进一步鉴定.
作者:范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作者对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49例确诊为麻疹的患者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完全符合《传染病学》(第六版)关于麻疹的诊断标准.发病年龄分布在5个月~35岁之间,高发年龄为18~30岁(59例,占39.60%),其次为9个月~6岁(47例,占31.54%);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份(66例,占44.30%),单月发病数高为5月,共26例;出现并发症38例(25.50%).
作者:陈兴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我科自1988年12月以来,采用皮片移植及皮瓣移植等方法修复放射性溃疡12例,随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39~71岁.受伤原因:因肿瘤行放射治疗11例,瘢痕疙瘩切除术后行深部X线照射致伤1例.损伤面积为3cm×3cm~14cm×18cm,溃疡表面有脓苔,边缘不规整,外周组织均明显发生变性、坚硬,其中1例深达骨质,伴剧痛.损伤部位:胸部5例,颈部2例,腋窝1例,骶尾部2例,下肢2例.12例患者均曾保守治疗,创面长期不愈.
作者:张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5例,男40例,女15例,年龄小5岁,大74岁,0~20岁8例,21~40岁29例,41~60岁15例,大于60岁3例.受伤原因:车肇事31例,自行车上跌下7例,坠落伤13例,钝器伤2例,1例原因不详.意识状态:原发持续昏迷47例,8例有中间清醒期.神经体征: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12例,单侧阳性6例,双侧阴性37例.
作者:曹洪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考试焦虑是学生中常见的一种症状.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考试焦虑来访者34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34例来访者,2002年4月至2006年6月在我院心理门诊筛查已排除其它疾病.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大于65分,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15.5±2.1)岁,症状为:考场上惶恐不安、大脑空白、胡乱答卷.头痛、呼吸急、心跳快、多汗、发抖、严重者回避或逃离考场.
作者:张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大蒜素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传代培养人食管癌细胞,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测定Eca-109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 大蒜素对细胞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结论 一定浓度的大蒜素能抑制食管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赵建;王中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在原发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比较单发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1990年1月~2004年12月对125例单发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患者实施单纯放疗及手术切除加放疗,全脑照射30~40 Gy/2~3周后,再缩野局部追加15~20 Gy/1.5~2周.立体定向放疗应用γ-刀治疗.结果 手术切除加放疗的中位生存期10.5个月和一年生存率64.5%显著优于单放组的6.3个月和14.9%(P<0.05).单纯的立体定向放疗中位生存期9.6个月和一年生存率61.8%显著优于单纯的全脑照射组的6.3个月和14.9%(P<0.05).但这组资料分析结果不能表明手术和立体定向放疗那一种更好.结论 单发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采用手术加放疗比单纯放疗效果好.单纯的立体定向放疗优于单纯的全脑照射.立体定向放疗和传统的外科手术切除的结果相同.
作者:马明;赵建;王中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桑黄多糖对肿瘤S180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方法 用MTT比色法检测用有无桑黄多糖的培养基培养的肿瘤细胞S180的增殖活性,用流氏细胞仪检测其作用机制是否与凋亡有关及用药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桑黄多糖能直接抑制S180增殖,流式细胞计量术分析显示,桑黄多糖主要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使瘤细胞增殖周期停滞于G2/M期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结论 桑黄多糖能直接诱导肿瘤细胞S180凋亡发挥直接抑制肿瘤作用.
作者:吴卫卫;张佩;李淑华;佟伟;赵和永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增殖活性中的价值,为良、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61例人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和29例正常腮腺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VEGF在正常腮腺组织与良性腮腺多形性腺瘤二组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间比较VEGF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原发的良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组中阳性表达率和在复发的良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组中阳性表达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说明VEGF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恶性程度和病理分级有关.
作者:杨重恒;赵宝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小鼠不同发育阶段肾小体细胞增殖的规律并探讨其作用.方法 选择不同胚龄和生后日龄小鼠肾脏做常规光、电镜标本,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不同发育阶段肾小体内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 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Ⅰ和Ⅱ期肾小体内几乎所有细胞呈PCNA强阳性反应,Ⅲ、Ⅳ期肾小体内PCNA阳性细胞数逐渐减少,在Ⅴ期肾小体内PCNA阳性细胞少见.电镜观察所见:早期肾小体(Ⅰ、Ⅱ)所有细胞核分裂相机率均高,Ⅲ期肾小体中的内皮细胞、足细胞核分裂相机率高,Ⅳ期肾小体中只见到内皮细胞核分裂相.结论 研究结果说明细胞增殖在小鼠肾小体发育、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旭;郭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端粒酶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 nucleotides,ASODN)对MGC-803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端粒酶正义寡聚脱氧核苷酸(sense oligodeoxy nucleotides,SODN)组和不同剂量的ASODN组;脂质体介导的ASODN和SODN作用于MGC-803细胞后,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吖啶橙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体外增殖、端粒酶活性、细胞形态、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 转染48h后,终浓度为1、3及5 μmol/L的ASODN对MGC-803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凋亡峰,细胞被阻滞在G1/S期;吖啶橙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发现有典型的凋亡小体.结论 以端粒酶RNA模板区为靶点的ASODN明显抑制MGC-803胃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而诱发细胞的凋亡,ASODN对胃癌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大鹏;许德顺;韩冠英;罗喜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蟾蜍灵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细胞存活率测定采用锥虫蓝拒染法,诱导分化采用形态学分析、四唑氮蓝(NBT)还原试验及细胞分化抗原CD11b的流式细胞仪解析.结果 蟾蜍灵5 nmol/L与ATRA30 nmol/L联合明显诱导NB4细胞向成熟粒细胞分化、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ATRA时NBT还原率增加了59.7%及CD11b表达增加了22.4%.结论 蟾蜍灵与ATRA联合应用可显著增强ATRA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作者:朱志图;王言;侯科佐;刘云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乙酸镁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乙酸镁低剂量组、乙酸镁中剂量组、乙酸镁高剂量组,采用整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灌注60min,实验终点时取血和心肌标本,分别测定血清中Mg2+浓度和CK活性和心肌组织Ca2+浓度、MDA、SOD含量及Na-K-ATP酶活性等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乙酸镁三个不同剂量组血清中Mg2+浓度升高,CK活性降低;心肌组织中Ca2+浓度降低,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及Na-K-ATP酶活性显著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乙酸镁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与减轻心肌细胞钙超负荷,减轻氧自由基损伤,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有关.
作者:胡亦猛;刘丹;齐志敏;王化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人肾癌786-O细胞体外生长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为肾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人肾癌786-O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变化和凋亡率.结果 姜黄素对人肾癌786-O细胞有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F=6207.813,P<0.01)与时间依赖(F=1210.386,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C2/M期细胞相对增多.结论 姜黄素可以抑制人肾癌786-O细胞增殖,阻止G1期细胞向S期的进程,促进人肾癌786-O细胞凋亡.
作者:刘岩;张春阳;姜华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缺血早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通过影响脑组织中一氧化氮水平及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而产生的对神经元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动物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模型对照组和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由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制成.在缺血4小时后进行相邻区域切片的nNOS免疫组化及HE染色,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匀浆中NO和nNOS的含量.结果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能明显降低脑组织缺血损害的范围;与模型组相比,脑缺血4小时后DCSI组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脑组织匀浆中NO及nNOS的含量都明显降低(P<0.01).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有可能是通过降低脑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从而降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的含量,而产生对大鼠脑缺血早期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世强;于洪儒;王洪新;杨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胚龄的大鼠后肾植入同种异体远交系成年宿主体内后的生长变化,探讨大鼠胚胎后肾移植的胚龄选择及血管起源.方法 采用光、电镜技术观察胚龄16、20天的大鼠后肾植入同种异体远交系成年宿主体内后肾脏各部的发育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胚龄20天大鼠后肾内CD31+细胞的分布.结果 离体后肾移植后可以生长和分化,产生成熟的肾小体;后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强弱与胚龄有关;胚龄20天大鼠后肾内CD31+细胞分布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及部分皮质中的间质细胞.结论 供体后肾肾小体出现之前是移植的佳时间;后肾移植物内的毛细血管袢是由其自身的间质细胞分化而来的.
作者:臧东钰;李晓明;郭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体外培养方法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取健康人外周血贴壁单核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4(IL-4)和不同种类的血清,培养7天后用CD83McAb标记DCs,SP法检测纯度,比较各组DCs的数量.此外,MTT法检测DCs激发T细胞增殖.结果 贴壁单核细胞在细胞因子诱导七天后,获得高纯度的能强烈激发T细胞的DCs,而且其培养受细胞因子浓度及血清种类的影响.结论 用GM-CSF及IL-4可诱导人外周血贴壁单核细胞生成DCs,其培养受细胞因子浓度及血清种类的影响.
作者:张莉;王雪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Meckel腔及其比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为涉及Meckel腔相关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和影像学检查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成年尸体头颅标本10例,开颅切除大脑,手术显微镜观察和测量Meckel腔及其比邻结构.结果 Meckel腔是由颅后窝向颅中窝后内侧部分突入的硬脑膜陷凹,腔内容纳三叉神经半月节和三叉池.Meckel腔由上下、前后和内外侧壁构成,其中内侧壁与海绵窦外侧壁相贴,并有重要的神经血管比邻.Meckel腔上腔深(14.39±1.37)mm、下腔深(14.95±1.18)mm、宽(12.14±0.64)mm、厚(5.45±0.53)mm;三叉神经节长(11.90±1.16)mm、宽(10.04±1.24)mm、厚(3.44±0.74)mm.结论 Meckel腔及相邻结构的显微解剖研究,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师林;衣服新;孔令常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对大鼠丘脑网状核(thalamic reticular nucleus,TRN)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抗癫痫的机制.方法 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VNS对大鼠TRN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的影响.结果 迷走神经刺激后,TRN神经元放电频率与刺激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 本实验结果提示VNS可能通过抑制TRN神经元的放电,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从而抑制癫痫的形成及发展.
作者:王鹏;焦金菊;常志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芹菜素对大鼠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分离培养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芹菜素对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芹菜素作用于大鼠生精细胞,FCM分析显示芹菜素能促进生精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方式.结论 芹菜素能呈剂量依赖式促进睾丸生精细胞凋亡.
作者:梁佳;姜恩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参与正常和病理条件下的组织重构.MMPs对正常和恶性细胞在体内的迁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们还作为调节分子,可通过对酶级联的功能和对胶原蛋白、基质蛋白、细胞生长抑素、生长因子和粘附分子的处理从而增加或降低其生物学效应.
作者:杨世杰;徐恩胜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损伤向肝硬化进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主要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肝脏过度沉积,主要是结缔组织成分合成增加及其降解减少造成的[1].随着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进一步阐明,防治策略也进行了相应调整,抑制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活化和抑制ECM合成,促进ECM降解,成为当今抗肝纤维化的关键措施[2].本文就肝纤维化的防治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贞;程留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扼死的法医学鉴定,常根据现场勘验、尸体外部征象、尸体内部征象、颈部特征性改变等,但对扼死的血气分析及pH值变化,目前很少见有专业书中记载或文献报道.为探讨扼死的血气分析及pH值变化及法医学意义,本文进行了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学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2年2月至2006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1个月至3岁的患儿,共1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平均年龄8.4个月,采用颈外静脉穿刺方法.B组(80例)平均年龄8.2个月,采用从留置针中滴血收集标本的方法.所有操作者均是我科工作五年以上的护士,采血成功的判断标准为一针见血,顺利抽出需要血量.
作者:赵丽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本院通过近5年做新式剖宫产术后到我院做再次手术时盆腔粘连情况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1年5月至2006年5月因妇产科疾病,于剖宫产术后5年内再次开腹手术共90例.其中新式剖宫产术45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45例为对照组.两组前次手术过程顺利,切口均一期愈合.两组再次手术指征,观察组45例,其中子宫疾病16例;二次剖宫产14例;卵巢肿瘤9例;异位妊娠6例.对照组45例,其中子宫疾病17例;二次剖宫产13例;卵巢肿瘤10例;异位妊娠5例.
作者:宋明霞;何花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