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球中医药杂志

环球中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
  • 国际刊号:1674-1749
  • 国内刊号:11-5652/R
  • 影响因子:1.55
  • 创刊:2008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726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中医学
环球中医药杂志   2016年10期文献
  • 基于因子分析及复杂系统熵聚堆法的酒精依赖症中医证候研究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症( alcohol dependence syndrome,ADS)的中医临床证候分类,为临床证候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观察211例符合酒精依赖症诊断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利用中医证候量表收集患者的中医证候学信息,将上述信息数字化后,通过因子分析法及复杂系统熵聚堆法分析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酒精依赖症中医临床证候主要包含通过因子分析和复杂系统熵聚堆对酒精依赖症的中医证候分类分析后,得出以下6个证型:肝肾阴虚,湿热气滞证(37例,17.5%);肝阳上亢,阴虚内热证(19例,9.0%);脾虚肝郁,湿热瘀阻证(66例,31.3%);脾虚湿困证(18例,8.5%);肝郁气滞,阴虚血瘀证(49例,23.2%);湿热内盛证(22例,10.4%)等6个证型。结论 ADS的主要病位在肝、脾两脏,随着疾病的发展可波及肾,关键的病理因素是湿热,关键病机是饮酒无度、脾胃受损、脾虚不运、湿浊困脾。

    作者:王志斌;李军祥;余轶群;陈建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同中医证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 CD14+单核细胞IL-1β、IL-1 Ra表达水平的差异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CD14+单核细胞白介素-1β( interleukine-1β, IL-1β)、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e-1 receptor anlagenist,IL-1R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4例肺结核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肺阴亏虚33例,阴虚火旺36例,气阴两虚35例。采集抗凝血并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CD14+免疫磁珠孵育后获得单核细胞,使用结核杆菌裂解物刺激单核细胞,同时设立空白对照。12小时后收集细胞上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β、IL-1Ra水平,同时裂解细胞提取总RNA,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IL1B、IL1RN基因相对表达量。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证型肺结核患者IL-1β、IL-1Ra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1)成功建立检测IL1B、IL1RN基因的实时定量PCR技术,靶基因可以被有效扩增,并且引物具有良好特异性;(2)结核菌刺激后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中肺阴亏虚组显著高于阴虚火旺组和气阴两虚组(P<0.05),阴虚火旺组 IL-1β分泌水平又显著高于气阴两虚组(P<0.05)。 IL-1B mRNA表达趋势与蛋白表达趋势一致,肺阴亏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三组中IL-1B基因表达水平依次降低,组与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结核菌刺激能够显著增加IL-1Ra分泌水平,气阴两虚组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而肺阴亏虚组和阴虚火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mRNA层面气阴两虚组IL1RN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在结核菌刺激后,IL-1β/IL-1Ra比值在肺阴亏虚和阴虚火旺组中明显增高,显著高于气阴两虚组(P<0.01、P<0.05)。结论 IL-1β、IL-1Ra表达水平与肺结核中医病机演变密切相关,由此推测它们不仅可以作为肺结核中医微观辨证的生物标识,也可以作为未来结核病治疗的有效分子靶点。

    作者:张国良;王玲玲;詹森林;曹廷智;汪文斐;张红梅;邓群益;聂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甘肃黄芪和红芪中总皂苷含量测定对比研究

    目的:建立甘肃不同产地黄芪和红芪药材中总皂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比较不同产地黄芪和红芪总皂苷含量。方法以黄芪甲苷为对照品,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显色法,检测波长为540 nm,测定甘肃5县1区28批黄芪和28批红芪样品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黄芪甲苷对照品质量在0.0498~0.1638 mg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3),黄芪和红芪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87%和98.9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00%和2.86%(n=6)。甘肃各地区黄芪样品中总皂苷平均含量分别为宕昌5.10%、武都4.41%、陇西等3地4.21%;红芪样品中总皂苷平均含量分别为宕昌3.41%、武都4.15%、陇西等4地3.0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黄芪和红芪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甘肃地区黄芪和红芪中总皂苷含量测定及其对比研究。甘肃不同产地黄芪和红芪药材中总皂苷含量存在差异,宕昌黄芪总皂苷含量高,武都红芪总皂苷含量高,且同一地区黄芪总皂苷含量高于红芪总皂苷。

    作者:叶迎;包强;王瑞海;柏冬;刘卫东;彭建平;陈永刚;田生华;刘培元;杨丽霞;姜良恩;刘丽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大黄虫丸加味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PDGF及PDGFR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配伍黄芪、水红花子汤剂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和秋水仙碱组。除了正常组外的3组均建立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导的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灌胃治疗6周后,取大鼠肝脏进行病理HE染色及通过碱水解法检测羟脯氨酸含量,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PDGF-BB蛋白及PDGF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羟脯氨酸含量、PDGF-BB蛋白及PDGFR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及秋水仙碱组羟脯氨酸含量减少(P<0.05),PDGF-BB蛋白及PDGFR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中药组与秋水仙碱组羟脯氨酸含量、PDGF-BB蛋白及PDGFR蛋白的表达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黄虫丸配伍黄芪、水红花子能有效拮抗猪血清诱导的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DGF-BB及受体PDGFR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活化有关。

    作者:王金光;车念聪;李文新;杜宇琼;司远;刘晔;赵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金思维中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目的:建立复方金思维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3,6'-二芥子酰基蔗糖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3,6'-二芥子酰基蔗糖分别在2.5~50.0μg/mL、1.3~25.9μg/mL、2.0~40.7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3种成分样品回收率分别为101.37%、99.86%和98.44%,RSD均在3.00%以内。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重复性良好,可用于金思维复方中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3,6'-二芥子酰基蔗糖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晴;杜守颖;白洁;陆洋;郑梦成;李鹏跃;武慧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益气养阴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糖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查益气养阴方对气阴两虚2型糖尿病型大鼠肝脏糖代谢紊乱的调节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45只。其中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第6周,造模组大鼠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30 mg/kg链脲佐菌素,并于实验第6周末,选择空腹血糖≥11.1mmol/L的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0只;中药组给予益气养阴方[4.80 g/(kg·d)],西药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1.35 g/(kg·d)],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以等量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两周。给药后,检测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肝脏胰岛素抵抗、肝脏糖代谢相关指标。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中血糖( 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IRI)、环磷酸鸟苷(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cGMP )、肝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葡萄糖-6-磷酸酶( G-6-P)、糖原合成酶激酶-3( glycogen synthasc kinase-3, GSK-3)均明显升高(P<0.01);大鼠血中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cAMP/cGMP和红细胞膜 Na+-K+-ATP 酶(Na+-K+-ATPase),肝脏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InsR)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IRS-2)、肝糖原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和西药组大鼠FPG、IRI、肝脏PEPCK、GSK-3明显降低( P<0.05或P<0.01),并且中药组血中Fins、cGMP、G-6-P下降,cAMP、cAMP/cGMP、红细胞膜Na+-K+-ATPase、IRS-1和肝糖原含量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与西药组相比,中药组大鼠血中cGMP降低, cAMP、cAMP/cGMP和红细胞膜Na+-K+-ATPase均升高(P<0.01)。结论益气养阴方对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大鼠的肝脏糖代谢有改善作用,其机制与胰岛素受体和糖代谢相关酶的调节有关。

    作者:刘碧原;赵静;刘进娜;谢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于RWS原则的电针抗抑郁临床案例研究

    目的: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方法( real world study,RWS)评估电针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善及其整体病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 n=25)与电针组( n=35),疗程8周。根据各时期汉密尔顿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总体印象量表( 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和基于患者报告的症状量表( measure your medical outcome profile, MYMOP)评分变化情况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HAMD评分显示电针组的临床控制率、显效率、有效率、痊愈率均显著优于药物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周的 HAMD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从第4周开始,电针组的HAMD评分显著优于药物组(P<0.05);4周后随访,电针组的HAMD评分仍优于药物组。 CGI量表显示,治疗8周后电针组在病情严重程度、疗效总评、疗效指数方面评分均显著优于药物组(P<0.05)。 MYMOP量表显示,治疗8周后电针组症状1、症状2、活动、总体健康状况均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电针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HAMD、CGI、MYMOP评分以及抑郁主要症状,整体疗效优于药物组。同时RWS的应用也表明电针抗抑郁在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基础上也具有一定的外推性。

    作者:符馨文;王思涵;孙岚;图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华蟾素经肝动脉栓塞灌注给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系统评价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华蟾素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灌注给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VIP、WanFang Data、CBM和CNKI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5年12月,收集华蟾素经肝动脉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试验。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对发表偏倚进行检验。结果终纳入7项研究,共计360例肝癌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华蟾素经肝动脉栓塞术灌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和化疗药物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相当,但能够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减少部分不良反应。结论华蟾素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灌注给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田怀平;杨宇;杨萍;唐跃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银莱汤对食积复合FM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银莱汤对食积复合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银莱汤药效机理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昆明小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感染模型组、食积感染模型组、银莱汤高中低剂量组、双黄连组、小儿化食丸组、利巴韦林组共九组,每组10只。食积感染模型组及各治疗组均采用高蛋白、高热量饲料结合52%牛奶溶液灌胃的方法制作食积动物模型,感染组小鼠则采用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流感病毒滴鼻处理,并予相应的治疗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结束后,取眼球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感染组、食积感染组各免疫球蛋白A、G、M及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IL)-2、IL-10、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a, TNF-α)及干扰素-γ( interferon-gamma, IFN-γ)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食积感染组的IL-4降低。与食积感染组比较,各治疗组免疫球蛋白A、G、M的水平降低,其中银莱汤低剂量组和利巴韦林组明显降低(P<0.05);银莱汤各治疗组细胞因子IFN-γ升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银莱汤各治疗组免疫球蛋白A、G、M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而细胞因子IL-2、IL-10、TNF-α、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银莱汤各剂量组与小儿化食丸组、双黄连组相比,免疫球蛋白A、G、M无统计学差异,银莱汤各剂量组与小儿化食丸组、双黄连组、利巴韦林组的细胞因子IL-4、IL-10、TNF-α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银莱汤可通过调节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的分泌,有效调节小鼠免疫功能,进而发挥其抗病毒疗效。

    作者:王云辉;李晓菲;甄建华;于河;刘铁钢;谷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医脾主运化水液理论与水通道蛋白的关系发微

    脾主运化水液指脾具有吸收输布津液,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现代医学认为,水通道蛋白在人体泌尿、消化、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均有分布及表达,水通道蛋白在人体水液转运和代谢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来脾主运化水液与水通道蛋白相关性的相关研究,从该领域的新研究动态入手,探讨中医脾主运化水液与水通道蛋白的关系,并提出新的展望,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成西;马淑然;邸莎;王雪娇;张和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针灸大成》对《针灸甲乙经》针刺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针灸大成》是继《针灸甲乙经》之后,对针灸理论的又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总结,其在诸多方面继承与发展了《针灸甲乙经》所构建的针灸理论体系。本文立足于《针灸大成》原文,从经络腧穴、针刺手法、针刺临证理论、灸刺禁忌等方面对《针灸大成》和《针灸甲乙经》进行对比,介绍《针灸大成》对《针灸甲乙经》针灸理论体系的发展和运用,说明二者在针灸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历程中举足轻重的影响地位。

    作者:禹佳;孙鑫;钱会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温病理论对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治疗的启发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以神经纤维髓鞘脱失为主要病理特征,多归属中医“痿证”“风痱”“视瞻昏渺”等范畴,中医温病学中的许多理论观点对治疗此类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病因可包括“肺热叶焦”“伏邪温病”以及“肾气热,骨枯髓减”等;病机方面,肝肾不足为本,三焦升降失司、瘀湿热诸邪内阻为标,故治疗应着重从补肾益精、滋补肝肾、通调三焦气机等方面入手。

    作者:王林;樊永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医传承应以名老中医特色治则治法传承为核心

    如何把名老中医经验更好的传承下去,是目前中医传承的关键。中医传承的是名老中医的具体临床经验背后所蕴含的辨证论治体系,即临床辨证思维。方随法出、法随证立,法指的是治则治法,上承辨证,下启处方用药,处于关键核心环节。笔者研究认为:(1)中医传承的是名老中医临床思维;(2)临床思维具体体现在治则治法中;(3)治则治法有理论源流及体系;(4)特色治则治法源自于独特的病因病机认识;(5)特色治则治法对临床实践有重大指导价值,并能够被后人传承发展。因此提出中医传承应以名老中医特色治则治法传承为核心。

    作者:马家驹;张晓雷;王玉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感染后咳嗽辨治探析

    感染后咳嗽属临床常见的亚急性咳嗽,大多症状顽固,时间迁延,难以治愈。本病虚实夹杂,外感与内伤并见,表证与里证共存。多见阴虚燥咳,治以养阴清肺,止咳化痰,慎用辛温之品,以防耗散肺阴。“咳”与“嗽”证,病机不同,咳为肺气上逆,治以降逆止咳;嗽为脾肾阳虚,治以温阳除湿化痰。治咳先治痰,治痰从肺脾肾及三焦着手。咳嗽牵涉多脏,诸脏莫忘调肝。久咳不愈,因劳欲伤肾所致者,治当节欲保肾。结合具体医案对该病的诊治及用药进行了探析。

    作者:孟繁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叶天士对仲景治疗历节病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叶天士,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善习张仲景学术思想,临证变通运用经方。在辨治痹症方面,叶天士继承并发展仲景治疗历节病学术思想,丰富了治疗痹症的内容。文章从辛温散寒、寒热同调、化湿通痹、扶正祛邪、调和营卫五个方面探讨叶天士对仲景治疗历节病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张晓瑜;沈晓东;于才;闫军堂;程发峰;王雪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傅青主治疗不孕之脏腑经络观浅析

    通过研读《傅青主女科》,初步分析了种子篇中辨证论治不孕症的思路、处方用药。傅青主认为肾为不孕之本,心肾相交于胞宫,心火、肾火温养胞宫胎元;脾胃为后天之本,脾升胃降调节全身气机。傅青主重视健运脾胃以使气血生化充足、气机通畅、胞宫安和,顺利种子、孕育胚胎。任脉、督脉、带脉与胞宫相连,这些经脉功能的正常与否间接影响胞宫孕育胚胎的功能。傅青主从气机角度思考、通过调理脾胃来调治三脉碍孕,启发后学思维。

    作者:沈莉丽;罗舒茜;张晓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浅析“竹林寺女科”论治罕见月经病

    “竹林寺女科”是佛教医学代表,始于晋代,盛于宋代,延续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历代僧医以治疗妇人病而名闻遐迩。对于妇科病的治疗,僧医遵古同时,敢于创新,并后启今人。光绪17年桐城方昌翰重镌本《竹林寺女科证治》文献中记载近10种不常见的月经病,如经来如牛膜片、经来吊阴痛、经来小便痛如刀割、经来下血泡等,被后世医家认为是较早记载这些罕见月经病的医籍,与现今所言西医病名相对应,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近千年妇科史中形成以尤重问诊的诊断方式,善调气血的学术观点。

    作者:张明明;王凤兰;陆雪秋;寇鲁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李淑良老师用药点兵论

    李淑良老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耳鼻喉科全国师承导师,临证非常重视理法方药,强调“用药如用兵”。李老师认为要熟知药的特性,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本文通过介绍李老师常用的车前草清热利尿之外取其清肺化痰之功,麦冬养阴之外兼以清心,取路路通的通利之性,用防风祛风之外的启脾火之功,取玉竹养阴之外的疏风作用,并通过医案举例,对李老师用药点兵的基本功窥见一斑。

    作者:董国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王书臣从风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非典型的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学的“咳嗽”“喘证”“肺痹”“肺痿”“痉咳”“咽源性咳嗽”等疾病范畴论治。王书臣教授擅长从风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认为风邪易侵犯肺卫,损伤肺络,肝风内盛,脾虚湿盛易损伤肺气,导致咳嗽变异性哮喘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临证治以祛风为主,兼以活血、疏肝、健脾,取得较好疗效。现结合典型病例,介绍相关经验如下。

    作者:周伟;樊长征;张文江;苗青;曹丽霞;徐鹏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国医名师吕仁和应用中医药联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验初探

    本文探索了吕仁和教授应用中医药联合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学术思想,并通过验案1则,浅析吕教授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和用药特色。吕教授认为肾脏本虚,湿阻水停、热毒瘀结于肾络是本病的病理基础;清热解毒、活血凉血、通经活络为基础治法;激素撤退提倡“隔日减”法;羌活、益智仁为防治激素不良反应的经验用药等,为读者提供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新视角。

    作者:黄苗;王世东;肖永华;闫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段行武教授“辨病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用药特点分析

    段行武教授认为“辨病论治”寻常型银屑病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段教授认为“血热、血瘀、血燥”为寻常型银屑病的核心病机,“凉血、活血、补血”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法则,治疗上以治血药为主,佐以清热解毒、祛湿药,同时重视上呼吸道感染、关节病变对本病诱发、转归的影响;重视专病专药、经典药对的运用,以丹参、鬼箭羽、生槐花、黄芩等15种药物为主药,以鬼箭羽为治疗银屑病专用药,治血为主,气血同调;同时用药广泛而灵活,结合“辨证论治”,全面兼顾,坚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体现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完美结合与精准的用药艺术。

    作者:王丽新;钟牧晴;李凌;马卉;李建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谢晶日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验案管窥

    谢晶日教授认为湿邪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致病因素,临床上以脾虚为根本,湿浊瘀血诸邪相互夹杂为基本病机,其病程缠绵,易反复。治疗上遵循急则清热利湿治标,缓则健脾补肾固本的治疗原则,临床用药上以理气健脾药物同用,清热利湿药物缓症急,温肾助阳药物散寒湿,宣通肺气药物畅通肠腑,活血通络药物祛久滞为特点,完美的做到攻补兼施,标本兼顾,并将调肝理脾,重视气机运化的思想贯彻始终,临床收效显著。

    作者:周羚;李明;李贺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高瞻主任医师病证结合论治早泄经验

    高瞻主任医师根据古今医家治疗早泄的特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先辨病,后辨证,病证结合治疗早泄的思路,治疗上以专方金锁固精丸为基础,对于不同的证型及相兼疾病对症治疗,同时提倡在服用药物期间要注重心理疏导及行为疗法,临床疗效突出。

    作者:吕双喜;沈建武;邵魁卿;曾凡雄;李奇;李丁;王桂云;张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高社光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经验

    本文通过高社光教授对干燥综合征发病特点的认识,分别从病因、阴阳、病位和病势、寒热及兼证等方面论述了对干燥综合征的辨证论治,根据干燥综合征的发病特点,高社光教授提出“燥症非滋阴,助阳化气阴自生”的观点,临床中采取助阳化气之法,加浙贝解郁散结,如有痰湿则加化痰祛湿药,如有瘀毒阻滞,则加解毒化瘀药治之,取得良效。

    作者:刘童童;李媛媛;谷占卿;王红霞;魏勇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刘燕池教授从“五脏同调”治疗高血压病的临证经验

    本文主要介绍并分析刘燕池教授从“五脏同调”治疗高血压病的临证经验。刘教授认为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肝,但与肾、脾、心、肺等脏腑密切相关,且相互影响。灵活运用本虚标实和五脏同调的相关理论,通过兼顾五脏和对风、火、痰湿、瘀等病理因素并调的方法,可起到综合治疗的效应。同时分析刘教授自拟基本方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意及药物的加减规律,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诊疗方法。

    作者:郑舒月;牛晓雨;成西;马淑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药海巴戟的现代研究进展

    海巴戟是一种茜草科巴戟天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海巴戟适宜在养分充足、质地疏松、有机肥含量高的环境中生存,在全球范围内局限于十分稀少的地区,因而种植受到限制。海巴戟富含多糖、黄酮、氨基酸等多种活性成分,目前它被国际市场定义为保健食品和药品。为了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本文从海巴戟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对其近期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海巴戟的深入研究及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和新思路。

    作者:陈新璐;狄志彪;孙稚颖;孙昭倩;李高燕;周凤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冬虫夏草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子实体和幼虫尸体的结合体,是中国传统的珍稀名贵药材,具有益肺肾、补精髓之功效。其化学成分主要包含多糖、核苷酸、甾醇等,具备多种药理作用,因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价值而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冬虫夏草的药理作用,并展望了冬虫夏草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如意;宋厚盼;魏艳霞;余黄合;李鑫;蔡雄;黄惠勇;刘平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三证三和”理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总结

    中医古籍未见“多囊卵巢综合征”一名,目前临床尚未统一辨证分型标准。笔者临床采用“三证三和”理论治疗本病,“三证”即肝郁肾虚证、寒热错杂证、脾虚痰湿证;“三和”即治疗大法以“和”为主,从遣方用药、饮食起居、医患精气神三面同调,以期达到“总归自然”之效果,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伟华;赵瑞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内伤基础的外感发热临床医案分析

    发热患者临床较为多见,但其中有些发热属于感染后功能性发热,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在治疗发热方面,传统分为内伤、外感两类,而临床实践中经常出现存在一定内伤疾病,同时又有外感的患者,此类患者从内伤基础的外感发热的思路给予合理的辨证施治后,往往取得良好的疗效,本文结合两例具体病例分析,解析方证用药,简要说明内伤基础的外感发热的辨证施治方法。

    作者:张宇;姜尚上;郭楠;王兰;孔令博;江其敏;赵红芳;蔡阳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桂枝茯苓丸治疗顽固性失眠验案2则

    桂枝茯苓丸具有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之功,为化瘀消癥之缓剂,临床多用之治疗妇科疾病,用其治疗失眠鲜有报道。笔者近年来根据《内经》阴阳出入之旨及叶天士的“久病入络”理论,应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瘀血阻络型顽固性失眠疗效佳。

    作者:匡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加减定喘汤治疗急性发作期热哮证型支气管哮喘患者48例

    目的:探究加减定喘汤治疗急性发作期热哮证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6例处于急性发作期的热哮证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的先后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加服加减定喘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及体液免疫指标水平,并依据相关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比较,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临床疗效上,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77.0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及体液免疫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量(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s /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呼气流速峰值( 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PEFR)水平以及γ干扰素( interferon-γ,IFN-γ)均有所上升,免疫球蛋白E( immunoglobulin E, IgE)、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均有所下降,但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各项指标趋于正常,用药安全性良好。结论加减定喘汤在治疗处于急性发作期的热哮证型支气管哮喘患者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同时也具有平喘、调节其免疫功能的作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锡池;王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药利水方治疗颅脑损伤后脑水肿患者45例

    目的:探讨中药利水方对颅脑损伤后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90例颅脑损伤后脑水肿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利水方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电解质水平、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脑水肿体积、中线移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均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14天后,观察组脑水肿体积、中线移位显著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K+、Na+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K+、Na+水平显著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14天后,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利水方能显著改善颅脑损伤后脑水肿患者临床症状,稳定电解质平衡,减轻炎性反应。

    作者:袁鹰;常小芳;张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清肺除刺方联合红蓝光照射对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血清IL-1、IL-6的影响

    目的:探讨清肺除刺方联合红蓝光照射对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血清IL-1(interleukin-1, IL-1)、IL-6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红蓝光照射治疗;联合组采用清肺除刺方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治疗前后血清IL-1、IL-6、IL-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3,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皮损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t=2.417、14.905、26.315、14.680,P<0.05);联合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皮损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08、10.175,P<0.05);两组治疗后IL-1、IL-6、IL-8水平均显著下降(t=13.677、14.198、15.064、6.315、6.837、6.316,P<0.05);联合组治疗后IL-1、IL-6、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04、8.645、9.351,P<0.05)。结论清肺除刺方联合红蓝光照射能进一步改善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赵星卫;张建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中医临床特点及证候要素分析

    目的:探讨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中医临床特点及证候要素分布情况。方法采集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医临床信息,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数据120例,在慢阻肺合并轻度认知障碍诸多证素中寒出现频率高,其次为热、风、气虚、痰饮等,作用病位主要位于肺,其次为肾和脑;关于病性证素的组合形式共有6种,两证素组合的多,其次是三证素、四证素组合,单一证素和五证素较少;将证候按虚实由多到少排序依次是虚实夹杂、单纯虚证、单纯实证。结论本病病位在肺,脏腑失调以肾为主,涉及脑等其他脏,寒、热、痰饮等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

    作者:张艳霞;张允岭;史利卿;杨效华;吴晓红;马建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益气养阴活血法对早期糖尿病心肌病 hs-CRP、BNP、D-D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对早期糖尿病心肌病超敏 C 反应蛋白( 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脑钠肽(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D-二聚体( D-dimer,D-D)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期糖尿病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基本降糖治疗的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益气养阴活血的治疗方法,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方。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s-CRP、BNP、D-D、餐后2小时血糖(2 hours blood glucose,2h PG)、左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E峰/A峰比值( E/A)及中医证候疗效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FBG、HbA1c、2hPG、hs-CRP、BNP、D-D均明显降低,对LVEF、E/A改善作用明显,且对中医证候疗效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具有降低hs-CRP、BNP、D-D的作用,临床中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干预治疗早期糖尿病心肌病有一定疗效。

    作者:张艳;齐峰;张英泽;张桂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灌肠汤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肠套叠100例

    目的:探讨灌肠汤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小儿肠套叠患儿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镇静、抗感染等治疗基础上采用山莨菪碱。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灌肠汤,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8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位压力、复位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碳粉排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复发率为3.0%,对照组为1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肠汤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肠套叠具有方法简单、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以作为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李志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从哲学体用观探讨“肝体阴用阳”的含义

    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体用的含义,认为肝体就是指肝脏,即以肝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肝用就是指肝脏的功用,即肝脏主疏泄和主藏血的生理功能。并且体用一源,阴阳蕴含于肝脏之中,不可分割,肝“体阴”与“用阳”二者互为一体,相互为用,在生理上相互依赖,病理上相互影响,共同指导肝病临床治疗。

    作者:何流;钱会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浅谈中药药性理论与认识的四个层次

    现行的中药药性理论与认识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属性层次,主要包括味道、气味、质地、颜色、形状等;理论层次,主要包括四气、升降浮沉、归经等;功效层次,包括毒性和功效;主治层次。属性层次源于药物自身;理论与功效层次均是对药物作用机理的概括性认知;主治层次是客观现象。四个层次的可信度排序是:属性>主治>功效>理论。四者密切相关,各有侧重,不可偏废。

    作者:刘佳丽;何飞武;张冬梅;陈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辩证认识药味的阴阳分属

    从气味、药效、五行的角度分别提出药味的阴阳分属所存在的问题,即药味与气味的阴阳分属含混不明;药效与药味的阴阳分属难以对应;五行与药味的阴阳分属不相匹配。对其作出相应的分析,认为药味的阴阳分属应该根据具体的参考对象辩证地认识,参考对象不同则所得到的阴阳分属亦不同,不能生搬硬套“辛甘淡为阳,酸苦咸为阴”之论。

    作者:何雷;唐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医林改错》,倡导存疑求真精神;逐瘀妙方,开创活血化瘀法门

    《医林改错》为清代医家王清任所著,反映了王清任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其倡导的“气血理论”与“活血化瘀”诸方为中医现代临床大开法门,促进了学术的繁荣进步,推开了“活血化瘀”时代的大门,对医学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对待《医林改错》,应注意取其精华,领会求实精神,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赵进喜;张昱;赵志付;贾海忠;王暴魁;肖永华;梁腾霄;孙瑞茜;刘鑫源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