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状态胃肠肿瘤患者中医客观化舌象特征。方法选择胃肠肿瘤化疗患者161例,其中胃癌患者83例,大肠癌患者78例。对纳入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状态评定,采集舌象,分析不同营养状态胃肠肿瘤化疗患者中医客观化舌象特征。结果两组营养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胃癌营养风险高于大肠癌,两组营养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不同营养风险的舌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营养状态的瘀斑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营养不良组瘀斑程度高于营养良好组和中度或可疑营养不良组。大肠癌患者不同营养风险的瘀斑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瘀斑程度高;不同营养状态的齿痕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营养不良组齿痕程度高于营养良好组和中度或可疑营养不良组。不同营养风险胃肠肿瘤患者苔质厚薄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营养状态的苔质厚薄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线性趋势检验,存在线性相关(P<0.01),即营养状态越差,苔质越薄。结论胃肠肿瘤化疗患者存在较高营养风险,且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胃癌患者营养风险高于大肠癌。中医客观化舌象能反映胃肠肿瘤患者的不同营养风险或营养状况,营养风险或营养状态差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气虚血瘀证。
作者:任芳华;王思雨;蔡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中药复方黛黄芍药散在抑制微血管血栓形成、改善肠道微循环方面对放射性直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雌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黛黄芍药散高、中、低剂量组,用60 Co-γ射线单次盆腔照射制作大鼠放射性直肠炎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在照射后第14天给药12小时后处死大鼠,取直肠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其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中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eto-PGF1α)的浓度,并计算TXB2/6-Keto-PGF1α比值。结果照射后第14天,模型组大鼠COX-2、TXB2含量及TXB2/6-Keto-PGF1α比值明显升高,而黛黄芍药散各剂量组中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黛黄芍药散可有效抑制放射性直肠炎大鼠肠道微血管血栓生成,改善微循环,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控制COX-2的表达,从而减少TXB2的合成与释放,进而调节TXB2/6-Keto-PGF1α比值。
作者:王毓国;窦永起;秦丽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瑞香狼毒的毒性部位及毒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筛选出瑞香狼毒的毒性部位,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毒性部位提取物,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别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确定乙酸乙酯极性部位为狼毒毒性部位,在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piafzelechin (1)、Scopoletin (2)、Isolariciresinol (3)、Lirioresinol B (4)、Stelleranol (5)、Daphnoretin (6)、Chamaechromone (7)、Neochamaejasmin A (8)、Chamaejasmine (9)、Isochamaejasmin (10)、7-methoxyneochamaejasmin A (11)及 Matairesinol (12)。结论本文首次报道了瑞香狼毒的毒性部位研究,并分离鉴定毒性部位的化学成分。
作者:黄弥娜;曹青青;李云青;费扬;李洋;李盛建;吕磊;赵亮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肾茶水煎剂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微晶型尿酸钠分别诱导大鼠急性踝关节肿胀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以苯溴马隆为阳性对照,观察肾茶水煎剂对大鼠肿胀度的影响,并测定大鼠血清尿酸值( serum uric acid, SUA)及黄嘌呤氧化酶( xanthine oxidase, XOD)活性,ELISA 试剂盒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关节肿胀度、IL-1β及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茶水煎剂高、中、低剂量能不同程度抑制大鼠踝关节肿胀度,降低血清IL-1β、IL-8水平(P<0.05);TNF-α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同时肾茶水煎剂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SUA水平及XOD活性(P<0.05或P<0.01)。结论肾茶水煎剂对大鼠急性踝关节肿胀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尿酸生成、利尿以促进尿酸排泄、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8表达有关。
作者:陈珠;杨彩霞;倪婉晔;毛晓健;赵荣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脑缺血不同时间引发心肌损伤的变化,明确“脑心同病”的生物学基础。方法电凝法致大脑中动脉闭塞建立急性脑缺血诱发心肌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6小时模型组、缺血12小时模型组和缺血24小时模型组,每组9只,记录心电图分析心率变异性,ELISA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 creatine kinase MB isoenzyme,CK-MB)活性、心肌肌钙蛋白I( cardiac troponinI,cTnI)含量,HE染色法观察脑、心组织形态学变化,HBFP染色法观察心肌纤维形态学变化。结果急性脑缺血明显降低中频段、高频段、总频段,中频段与高频段比值随缺血时间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随脑缺血时间延长,CK-MB、CTnI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缺血6小时达高峰;脑缺血6小时出现神经细胞肿胀、结构不清,部分胞核缩小并深染等缺血改变,随脑缺血时间延长逐渐加重,至脑缺血24小时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结构形态破坏严重。心肌细胞胞浆着色不均,心肌嗜酸性变;脑缺血6小时心肌纤维广泛、弥漫亲复红染色,心肌发生早期病变,随脑缺血时间延长心肌病变逐渐缩小、程度减轻。结论急性脑缺血能够引发心肌损伤,心肌发生早期病变,心肌酶谱发生异常,可增加心肌酶活性、cTnI含量,在脑缺血6小时达到高峰,证实了脑心同病的生物学基础。
作者:刘雪梅;陶冶;傅晨;王凤丽;郑宏;张允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索周平安教授治疗外感发热的中药配伍及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整理周平安教授治疗外感发热医案,对所用药物通过SPSS 21.0和SPSS Modeler 18.0进行药物及其性味归经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1)药物及其性味归经频数分析总结出解表药、清热药、宣肺止咳药位居前三位;苦寒与辛温之品并用,但以苦寒清热为主;以归属肺经药物为主,直达病所,兼顾脾胃,或清泄大肠,表里同治。(2)关联规则分析提取出柴胡、黄芩,炙麻黄、杏仁两组常用药对及解表药→柴胡+黄芩、解表药→炙麻黄+杏仁两组常见的配伍组合。(3)聚类分析得出柴胡、黄芩,炙麻黄、杏仁、生石膏、生甘草,羌活、紫苏叶、荆芥、薄荷,金银花、连翘,射干、桔梗,豆豉、青蒿、生黄芪等9组药。结论周平安教授在治疗外感发热时几个用药特点:(1)苦寒辛温并用,以苦寒清热为主;(2)解表清里,清透兼施;(3)脏腑同治,照顾兼证。
作者:李国栋;吴志松;曹芳;王玮;焦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建立脾虚证多发性抽动症小鼠动物模型,初步了解该脾虚模型的一般特征。方法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350 mg/(kg·d)结合浓度为1 g/mL的番泻叶颗粒剂溶液20 mL/(kg·d)灌胃,连续8天,建立脾虚证多发性抽动症小鼠模型。通过自主活动计数、刻板运动评分、体质量、食量、大便粒数、胸腺及脾脏指数、胃泌素、D-木糖等指标对脾虚证多发性抽动症小鼠进行评价。结果模型组、脾虚组小鼠造模后在相同的时间内活动路程及平均速度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体质量增加缓慢。脾虚组小鼠的食量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及胃泌素、D-木糖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模型抽动症状稳定,具有脾虚证的某些症状,一定程度上具备了脾虚证多发性抽动症的表面效度。
作者:陈自佳;于文静;王素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经》)是中国已知的第一部针灸专著,由西晋时期的皇甫谧撰集《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而成,这次编撰工作不单是对三部典籍的整理、引用和保存,更是对中医基础理论和针灸学科的一次再认识和创作。本文从《甲乙经》对《素问》《灵枢》内容的选择,以及对所选内容的编排方法两方面入手,探究皇甫谧编撰《甲乙经》的思路和方法,力求对理解和运用《甲乙经》文有所助益。
作者:宋晓溪;周琦;柳长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中医无确切病名,多可归入“痰浊”“胸痹”“血浊”“膏脂”之中。众多医家对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有着不同的意见,本文从中医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与相关客观指标的联系等方面论述了本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尚不能达到参考客观指标就能大致确定辨证分型的程度,但至少这是中医证候学研究突破的方向之一。
作者:邢峰丽;封若雨;封小强;刘伟花;赵蓉;霍萌;祁爱风;刘素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情志为病,由来已久,其理论框架构建于《黄帝内经》,形成于隋唐,繁荣于金元。金元时期学术繁盛,百家争鸣,七情学说理论成熟,相关病机的认识愈加深入,四家之首刘完素论治情志病,另辟蹊径,立足火热病机,选方用药皆具“寒凉派”特色。本文将对刘完素论治情志病的理法方药各方面做简要梳理,以期为现世医家提供可参之据。
作者:高明周;潘琳琳;杨焕新;王润春;魏盛;高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积证是临床常见的病证,多因郁热、痰水、痰湿、瘀血、食积等邪实久滞于里,相互凝结而成。大黄既能攻有形之积滞,又能泻无形之邪热,广泛应用于治疗临床各科实证疾病,其中尤以用于治疗各种积证较为常见,概括起来,不外燥屎之积、饮食之积、瘀血之积、饮邪之积、顽痰之积、邪毒之积、湿热之积、热邪之积、癥瘕积聚及胆石之积等十种积证。十种积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使大黄主治实证疾病的范围更加具体化,为广大学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刘飞祥;樊巧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近年来雾霾天气日益严重,不仅给交通带来极大不便,而且其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现从中医学“毒邪”角度对雾霾进行讨论,首先提出“霾毒”这一概念,认为霾毒属“外毒-环境毒”(大气污染之毒),常与六淫邪气之燥邪、湿邪兼夹为患,导致致病力更强,其侵袭人体后发病与否及其致病亦有独特之处,并从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主悲忧,朝百脉,主治节等生理机能出发,对雾霾导致机体患病的病因病机进行简单阐述。
作者:刘娜;朱雪;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糖皮质激素的诸多不良反应中失眠较为多见,通常在激素治疗初期或者大量外源性激素应用时容易发生。糖皮质激素可以诱发和加重失眠,严重者还会引起焦虑、抑郁等更严重的精神神经症状。由于糖皮质激素自身“入肾经,属性为阳”的药物特点,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易造成肾阴阳的不平衡,影响心肝两脏,出现心肝肾脏腑阴阳失调、营卫失和从而导致或者加重失眠。肺脏不仅为气脏,也是血脏。痰瘀互阻是肺系疾病常见的病理基础,痰瘀相互胶结而致阴阳通行道路受阻,故治疗时应根据其病机特点,在调理心肝肾阴阳的同时,运用化痰通络、安神定志的药物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任玉娇;刘庆银;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9期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与小气道炎症性损伤相关的慢性气流阻塞综合征,徐荣谦教授在治疗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上经验颇丰,其外治法治疗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的方法可谓独辟蹊径。徐教授治疗BO的外治方法大致可总结为敷贴神阙、硝白散敷贴背部、背部按摩疏通经络三种。在临床上,徐教授以内服中药与外治法相结合治疗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作者:连心逸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疾病,在辨证治疗方面较为复杂,变化多端。经方是中医学的精髓,对于经方的深入剖析及病因病机学的深刻体会,无论内科疾患亦或是外科顽疾均可达到异病同治之目的。本文为王玉玺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经验总结,文中三个病案分别从六淫、脏腑、气血三个方面结合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表述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真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治疗荨麻疹上的具体应用,方证相应,望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杨素清;赵海艳;安月鹏;石光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周岱翰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能准确辨识患者的病、证、症;首层辨病、二层辨证、三层辨症的“三层广义”理念是周师辨治癌瘤、体现中医整体观的特色思维,文章以甲状腺癌病种为例,具体分析周老“三层广义”辨治方法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周师疏调肝脾论治甲状腺癌的临证经验。
作者:蒋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中为常见的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也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的主要原因,中医称之为“精癃”,其基本病机是“肾虚为本,瘀血为变”,兼夹湿热、痰浊、气滞等病理变化。李海松教授对本病的辨治经验丰富,见解有独到之处,临床上善用药对组合灵活加减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现对其具体药对做一浅析,以拓展本病的治疗思路。
作者:马健雄;马凰富;王继升;祝雨田;刘洋;王彬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赵法新教授从事文献、科研、临床工作50余年,学验俱丰,专于脾胃,长于温病及疑难杂症,他从外感热病预防角度提出“卫前学说”学术观点,认为卫前阶段是防治外感热病的佳时期,提出外感热病防治四法(清利咽喉、保护黏膜;固卫实表、增强免疫;清热解毒、釜底抽薪;消积导滞、安内攘外)以阻止外感热病发生或缓和病情。
作者:张社峰;赵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舒鹏教授从事肿瘤临床工作多年,在治疗乳腺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认为肝阴不足是基本病机,痰瘀毒结是关键的病理变化,脾胃虚弱贯穿于乳腺癌发生发展之始终。舒鹏教授根据乳腺的生理、病理特点,提出柔肝养阴、化痰祛瘀、抗癌解毒、调理脾胃四大治法,验之临床,收效颇多。
作者:邵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兰科开唇兰属植物在中国有20种,2变种,部分种全草作药用,产于西南部至南部。该属植物中研究多的三个种是金线兰A. roxburghii、台湾银线兰A. formosanus和恒春银线兰A. koshunensis。开唇兰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复杂,包括黄酮及苷类、多糖类、甾醇类、生物碱、有机酸等成分。本文对开唇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做了系统的综述,为更深入的研究该属植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作者:尹泽楠;徐柯心;樊娇娇;马志强;林瑞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较为新颖的10种中药单体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进行分析和综述。这10种单体包括橙皮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灯盏花素、番茄红素、甲基莲心碱、木犀草素、青蒿琥酯、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红景天苷,经分析,这10种中药单体作用特点各有不同,但对肝纤维化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目前对这些中药单体的研究以药效学为主,机制的研究还较少。本文可为未来治疗肝纤维化的新药研发方向提供参考。
作者:郭雨菲;李雪;迟莉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桃红四物汤是活血化瘀的常用方之一,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研究表明,桃红四物汤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缺血的表现,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活化、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脂代谢相关。但纵观桃红四物汤对冠心病的机制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进一步明确其治疗冠心病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期为桃红四物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冒慧敏;刘秀华;史大卓 刊期: 2016年第09期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临床上遇到的很多疑难杂病是由气机的升降失司所致,调理升降之枢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补中益气汤作为调理脾胃升降的代表方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便是在灵活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心悸、复发性口腔溃疡、胸痹三则棘手病证入手,进一步阐述临床治疗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调整升降之枢的重要性。
作者:郭贺龙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对于轻中度患者,中医干预有一定效果。笔者根据临床经验,提出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属卫阳郁滞、气滞血瘀,病性为虚实夹杂,且卫阳郁滞为发病关键。在临床中创立宣通卫阳、活血化瘀的化瘀通阳法,并以宣通卫阳为重点,活血化瘀贯穿始终,辨证论治了多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作者:石磊;施丽婕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溻渍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雷公藤多苷片加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再额外施以膝关节溻渍疗法,疗程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和医生对膝关节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膝关节压痛及肿胀评分、健康状况评估问卷( 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活动指数( rheumatoid arthr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RADAI )、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 C 反应蛋白( C-reactionprotein,CRP)、超声下关节积液及滑膜厚度积分指标。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膝关节压痛及肿胀评分、HAQ评分、CRP及关节肌肉超声下关节积液及滑膜厚度积分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溻渍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薛智丰;韦尼;王华新;李苏茜;朱跃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养血解毒方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药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养血解毒方治疗,对比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及皮肤屏障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3,P<0.05);两组治疗后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TNF-α、VEGF对比均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治疗后PASI评分、TNF-α、VEGF对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皮肤油脂、皮肤水分显著升高,经皮水分流失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治疗后皮肤油脂、皮肤水分、经皮水分流失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中药组复发率(7.89%)显著低于对照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8,P<0.05)。结论养血解毒方能显著提高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增生。
作者:李双庚;王红霞;周珍萍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自拟运肠通腑煎剂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于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诊治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91例进行研究,选取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研究组加用自拟运肠通腑煎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单项积分、总积分、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6个单项症状积分、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治疗后的排便不尽感、排便困难、Bristol粪便、心烦失眠症状评分以及总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48%和80.0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运肠通腑煎剂与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用药,可明显改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各种临床症状,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推广价值。
作者:姜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来氟米特片、醋氯芬酸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行痹、痛痹、着痹、热痹)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加减药物及药量,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分,评价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沉(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C 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 CRP )、风湿因子( rheumatoid factor,RF)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 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ESR、CRP、R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5%)低于对照组(2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效果优于单纯免疫抑制剂治疗,且安全性高。
作者:巴哈尔古丽·力提甫;陈慕芝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法治疗轻中度(Ⅰ级、Ⅱ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满足条件的轻中度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规范治疗)和中药治疗组(西医规范治疗+健脾补肾法)各50例,总疗程12周。治疗期间脱落5例,其中对照组2例,中药治疗组3例。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比较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six-minutes walk test,6MWT)、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COPD每年急性加重频次及临床疗效等变化。结果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93.6%;12周后中药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积分、肺功能、6MWT、BMI、COPD每年急性加重频次等方面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规范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健脾补肾法治疗轻中度COPD稳定期,能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延缓肺功能减退,减少COPD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傅元冬;朱桂松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血清钙( Ca)、碱性磷酸酶( 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影响。方法将82例在本院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对比两组术后骨折恢复情况及炎性指标、Ca2+、ALP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 Ca2+、ALP 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 Ca2+、ALP 较治疗前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评分系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显著提高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Ca2+、ALP水平,减轻炎性反应,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徐涛;鲍自立;朱金华;孙宣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背肌四联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5年9月在西宁市回族医院进行诊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氨茶碱和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则将喘定、地塞米松、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和利多卡因4种药物分别注入背部的4个穴位:双侧风门穴和厥阴俞穴,连续治疗3天后,将喘定、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和利多卡因3种药物继续背部穴位注射7天,观察两组的疗效、肺功能指标、哮喘控制测试问卷( 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用力肺活量( 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FEV1/ FVC、呼气峰值流速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CT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的AC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6例出现心律失常、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观察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背肌四联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吴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究镇肝熄风汤对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及对其尿微量白蛋白( mi-croalbuminuria,mAlb)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90例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煎服镇肝熄风汤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仅服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依据相关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进行对比性评价,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及mAlb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95.56%,均高于对照组(82.22%、77.7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及mAlb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均出现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mAlb水平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78%)。结论镇肝熄风汤在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上效果理想,特别是在改善mAlb水平上效果显著,优于卡托普利。且不良反应较少,用药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作者:柏江锋;黄鑫;闫竹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苍柴调中汤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胰岛素抵抗合并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自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2例胰岛素抵抗合并肥胖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西格列汀,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中药汤剂苍柴调中汤。经治疗后,检测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身体肥胖指标、血糖代谢以及血脂代谢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两组治疗后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BMI和WHR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餐后血糖(postprandial blood sugar,PBS)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nsulin senstivity index,ISI)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PBS和ISI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n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tein cholesterol,HDL-C)均出现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TC、TG、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苍柴调中汤与西格列汀联用治疗胰岛素抵抗合并肥胖症,疗效可靠,能够有效改善和调节患者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聆韵;沈小珩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Barthel,BI)的差异;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I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NIHSS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IL)-6、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等炎症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 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对T2DM合并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陈伟强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根据《内经》记载,利用人迎寸口脉法不仅可以判断人体阴阳的盛衰,还可以快速知晓病变所在的经脉,继而有针对性地针灸、用药,临床价值极高;祝华英先生提出“经气双向循行”学说,不仅化解了经气循行方向的矛盾,还阐明了人迎寸口脉法的原理,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临床价值;然而,“经气双向循行”学说和人迎寸口脉法皆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末也提出了一些反思。
作者:孙晨耀;胡佳奇;杨梦珍;姚子昂;李诗梦;郭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升降散”在中医临床受许多医家青睐,其已广泛用于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在内的多个系统疾病的治疗中,适证使用可获肯定预期疗效。但以其为加减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者少见,本文以升降散为组方基础治疗1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患者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存活超过5年,且未见不良反应。提示以上含升降散调理气机、疏肝健脾补肾等思想的合方,对肝硬化失代偿期也有一定疗效,且疗法安全,临床适证或可选用。
作者:王伟明;王磊;苏全新;彭越;彭建中 刊期: 2016年第09期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治疗邪陷少阳、三焦壅滞之证,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患者心肺复苏术后反复发作心律失常,在应用西医危重症医学技术救治基础上,加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中医药的使用过程中,当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思维,辨证论治,随证治之。
作者:王健;申建国;刘倩倩;周晓燕;孙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呃逆表现为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持续超过48小时未止者,称为顽固性呃逆,其缠绵难愈,常常令患者苦不堪言,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中医往往以理气和胃、降逆止呃为治则随证加减,但又难获佳效。周平安教授熟读经典,从“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中挖掘新知、不拘常法,根据经典条文提供的治则,自拟治法方药,采用泻法,并能在正确辨证基础上大胆守方,直至获效,解除患者痛苦。
作者:王曼;宋麦芬;万洁;王彤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药剂型包括丸散膏丹等类型,不同剂型各有优势,把握好不同中药剂型的适应证,发挥不同剂型的优势,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临床选择不同中药剂型,尤其是合理处方,应该以古人为师,博采众长,务求切合临床实用。同时,应具备创新思维,基于实践,不断拓宽经典剂型的适应证,以更好地服务临床。
作者:赵进喜;贾海忠;李友山;张洪钧;梁腾霄;王茗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中医术语的英译是中医翻译和中医英语教学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中医概念的文化内涵以及中医术语的一词多义和概念模糊的表述特征,成为中医术语英译的主要障碍。直译对应体现了术语翻译自然性、简洁性和回译性的要求,是中医术语英译的总原则;文化负载中医术语当以加注、意译等方式补偿其蕴含的文化色彩,以体现中医术语的民族性;中医术语的多义和模糊现象应在其使用的具体语境中体现英译的差异。
作者:李成华;孙慧明;张庆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翻译是写作的一种形式,英文写作的原则也适用于翻译。《欧委会翻译司写作翻译手册》是其为欧盟内文件的写作与翻译制定的规范。本文通过讨论其中的“读者为本”“使用动词”“主动句式的使用”等主要观点在中医翻译中的应用,得出用英文写作原则指导中医翻译,可以从语篇角度审视译文,提高译文的可读性,也从另一层面诠释中医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标准化建设。
作者:赵霞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