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盱眙县水源中砷含量情况,2004年9月,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盱眙沿淮河的鲍集、淮河等部分乡镇进行了饮用水(指井水)水砷含量调查检测,结果显示150份样品中有30份砷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饮用水水砷含量<0.05mg/L),占检测水样的20%,高水砷含量为0.298mg/L,已达到中度砷中毒病区标准.为进一步查清高砷水源地区分布,2005年8月,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组织下,对沿淮河、洪泽湖周边乡镇的有关自然村,再次进行饮用水水砷含量调查检测.
作者:申玉军;滕建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006年4月8日23时广州市CDC收到下属行政管辖市CDC的上报:该市某乡镇出租屋胡某一家人及老乡等8人用餐后出现中毒症状已收治在当地人民医院,中心派人到中毒现场及医院进行调查,确认为一起误食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事件.
作者:林晓华;李迎月;刘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为保证学校学生饮水安全,对余杭区232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学生饮用水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210所学校为学生供应桶装饮用水,占学校总数的90.52%;18所学校采用自来水烧开的方式为学生提供饮用水,占7.76%;2所学校采用井水或河溪水烧开的方式为学生供应饮用水,占0.86%;2所学校不供应饮用水,占0.86%.106 284名学生喝桶装水,占学生总数的94.56%;5 568名学生饮用自来水烧开的水,占4.95%;166名学生饮用井水或河溪水烧开的水,占0.15%;37名学生自备开水,占0.34%.提示:学校学生饮水管理重点应从自来水、井水或河溪水的消毒问题上转移到桶装水及饮水机卫生管理上.
作者:黄秋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生活环境、医疗卫生、防疫保健、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给食品卫生检验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食品卫生检验结果准确度高,可靠性强,在食品卫生检验中应正确选择分析方法和控制分析误差.
作者:吴文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为了解青岛市游泳场所卫生状况,规范卫生管理,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游泳者的身体健康,青岛市卫生监督所组织卫生执法人员于2005年7~9月份对市区25家室内游泳场馆的卫生现状进行了4次监督监测.
作者:高峰传;陈永生;赵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为了解青岛市洗浴场所卫生状况,探索新型公共场所监管模式,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青岛市卫生监督所于2005年1~9月份对全市7区的70家桑拿洗浴场所的卫生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
作者:赵鑫;高峰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黑龙江省卫生监督所于2005年9月对哈尔滨市20家商场(超市)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了监督抽检.
作者:刘学;姜琳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学校卫生与学生健康.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随机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对太原市47所大中专院校的遵纪守法情况、一般卫生学调查、餐具消毒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大专院校食品卫生许可证办证率58%,餐具合格率36.72%,48.46%的食堂工艺流程不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结论: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组织有关部门对现有的学校集体食堂按照卫生法要求进行定期检查,凡是卫生许可证、健康证、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齐全的集体食堂才允许营业.
作者:解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为了解低剂量长期辐射对放射性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辐射损伤,为制定有关标准积累资料并提供科学依据,包头市卫生防疫站对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的282名人员和138名健康对照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及受照剂量进行观察和分析.
作者:梁丽君;刘志红;任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通过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首批等级评定工作的开展,总结了实施此项工作应采取的十个步骤;分析了申报等级评定不合格的原因;提出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宜统一制定完善的食品企业自身管理文件系统,宜采取先以硬件设施比较完善、自身管理能力相对较强的一批食品单位为突破点,兼顾大、中型及城乡各街道食品单位,以肯定先进带动中间,培植典型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提倡服务指导与严格执法并重,指导并督促食品单位严格自身管理,对所有餐饮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严格执法,是今后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正常实施的重要保障.
作者:张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由于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工业、手工业、旅游业不断扩大,人口流动亦迅速增加,各种有害物质不合理排放,导致海洋污染、滩涂污染.另外,沿海居民为渔农民,经济条件虽有改善,但卫生意识提高不快,生喝饮用水等不良卫生习惯屡见不鲜,使这些地方更易成为肠道传染病的多发地,同时该地区传染病极易通过海运、陆运扩散到内陆地区.
作者:王建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逐年增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如社会治安、教育、文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急需政府各有关部门给予解决.流动人口的免疫管理是诸多实际问题中的一个,此问题既突出又普遍,它和传染病的发病率水平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现以于洪区为例,对流动人口的免疫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及对策.
作者:金英玉;杜彦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为探索遏制山区艾滋病蔓延提供防治对策.方法:收集了三明市国家级、省级监测哨点及对各类人群监测的艾滋病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共监测各类人群20 287人,累计报告HIV/AIDS 14例,仅2004年就发现9例,感染者以青壮年和男性为主,男性占71.4%,平均年龄33.6岁.职业以无业者为主,本省籍占50%,本市籍占28.6%,外省籍占21.4%.结论:随着交通发展和人员的流动,山区艾滋病流行呈明显上升态势,必须加大综合防治力度,是遏制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作者:郑芳;肖国永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介绍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治疗转归情况.方法:对未治愈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应继续加强结核病控制工作.结论:要严格按照项目的标准和要求做好对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与治疗管理,努力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笃恒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淮安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990~2004年甲肝疫情资料.结果:甲肝发病率及占肝炎的构成比从1993年起逐年下降,1990~1993年甲肝发病呈春、秋季节性高峰现象,1994~2004年季节发病高峰不明显.甲肝发病高峰年龄为5~10岁和25~30岁年龄组,且大年龄组发病比重增加.结论:淮安市开展以接种甲肝疫苗为主导措施的甲肝压高峰工作,有效控制了甲肝流行.今后肝炎防治对策要继续以甲肝疫苗接种为主,巩固甲肝防制成果;对小年龄组儿童实施甲肝疫苗免疫接种的同时,应抓好青壮年等大年龄组人群的接种.
作者:刘林飞;陈跃;胡锦流;范刚;王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湟中县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效果.方法:根据2000~2004年项目结核病人登记本及报表等有关资料,分析病人发现及治疗效果.结果:全县共免费接诊因症求诊病人13 369例,使可疑者的就诊率达567.38/10万,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 179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新登记率由2000年的36.95/10万提高到45.44/10万,痰涂片阳性病人654例,涂阳登记率由14.9/10万提高到45.44/10万,初治涂阳病人的治愈率达92.87%,复治涂阳病人的治愈率达81.50%.结论:结核病控制项目使湟中县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并为实施结核病控制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洪元;宋福;解安垠;邹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病毒性肝炎(肝炎)是胶南市主要传染病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发病强度一直居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胶南市疾病控制中心根据胶南市1990~2004年肝炎疫情资料,综合分析了15年来肝炎的流行特点.
作者:薛志坤;于式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当前痰涂片显微镜检验仍然是我国结核病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发现传染源、确定诊断、制定化疗方案、考核疗效、评价防治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痰检质量控制在实现结核病控制规划中起着重要的保证.我国的痰细菌学检验和质量控制已有统一标准和规范.江苏省自1996年起开展痰检质控,我们结合本省的具体情况,对痰检质控工作组织管理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改进,从而更好地推动了痰检质控工作的发展.
作者:章体慧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在县(市)级综合医院建立查痰点,提高病人发现率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实施在县(市)级综合医院建立查痰点项目和专题问卷调查,分析项目的实施效果.结果:与基线资料相比,项目实施期间增加了4 214例新涂阳病人,病人发现率明显提高.部分查痰点病人发现率提高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医院的阳性检出率低,增加了漏诊;二是医院的查痰率较低;三是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不愿意做痰检;四是一些医院和结防机构相距较近,直接影响了病人到医院就诊;五是项目地区已经存在较为完善的转诊机制等.结论:在县(市)级综合医院建立查痰点,对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要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还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当地的人口数量,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的能力,综合医院和结防机构的地理位置,以及转诊情况等各种因素.
作者:么鸿雁;刘剑君;熊昌富;周丽平;陈诚;叶建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美国症候群监测系统的分析,为完善我国的疾病监测和应急处理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多方面资料分析汇总,对症候群监测系统在美国的发展历史、目的、实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美国在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总结,并描述了对该系统的评价纲领.结果:症候群监测系统的时效性在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反恐中远远好于传统的监测方法.结论:对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的举办城市,可以考虑建立并实施症候群监测系统,以加强对新发和常见传染病的监测.
作者:董忠;庞星火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 闵行区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2003年~2005年)的基本概况1.1 目标、任务及职责 《闵行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在上海市三年行动计划105项指标的基础上,根据闵行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处于农村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实际情况,设立自主性指标66项,共有171项任务指标,任务及职责分解涉及区20个委、办、局,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社会三个方面,共有8大类目标:营造健康环境、提供健康食品、追求健康生活、倡导健康婚育、普及健康锻炼、建设健康校园、发展健康社区、创建精神文明.
作者:文小舟;陈景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 资料来源阿城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2005年1月~12月间的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传染病、母婴保健、医政监督的各种执法文书17 712份.其中现场检查笔录9 866份,卫生监督意见书7 768份,卫生行政处罚决定书78份,询问笔录78份,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78份.
作者:唐玉环;李晓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尝试集中全部精力用于公共卫生事业.方法:在福田区政府暨职能部门的严格监管下,福田区疾控中心享受准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待遇并被核定员工月平均奖金数.在内部管理上彻底告别经济指标,实行除外经济指标的分配模式和除外经济指标的激励模式.结果:工作好干效率提高;复杂奖金简单分配;形象改善良性循环.结论:公共卫生人员的全部工作精力要用于维护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作者:张世英;王永刚;孙琳;李波;庄厚雄;黄晓慧;李惠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第58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式通过了新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国际卫生条例》第四章用专门的条款提出了各会员国在入境口岸必须具备的能力要求并以附件方式具体规定.解读这些要求,其核心就是国境口岸必须具备必要的卫生资源,负责监督控制的口岸当局具备利用、调动这些卫生资源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评估、控制和处置的能力.然而,作为口岸当局的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却并不具备符合《国际卫生条例》要求的可供调用的卫生服务资源,在口岸卫生资源的配置上也存在许多不足,本文通过对《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核心能力要求的解读和现行口岸卫生资源配置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构建我国国境口岸卫生资源配置的框架思路,以提高我国国境口岸防控疫情疫病的能力.
作者:钱进;丁永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根据国内外核心竞争力的新研究情况,以及我国科研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不同特点,探讨了科研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并分析了科研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其对科研工作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培育和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科研核心竞争力.
作者:程锦泉;柯跃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996年至2005年的十年间,全区报告食源性疾患22起,涉及26个单位(家庭),发病718人;病因是化学性污染引起发病的有7起;城乡结合部的5个地区发生食源性疾患13起,发病522人,占全部起数的59.09%、占人数的72.70%,是西青区食源性疾患的主要爆发区;以经济为主的西青开发区(包括微电子小区)内发生6起,发病72人,是集中发病地区;发病的时间集中在每年的2~10月份.为搞好食源性疾患的防治,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区、做好各项卫生防病工作应加强重点地区卫生管理、加强亚硝酸盐中毒防治、加强单位自身管理、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卫生防病知识,保护人民身体健康.
作者:姜广启;孔维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卫生行政处罚过程中相关法律文书是否向当事人送达是确定该法律文书是否生效的前提.我国《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行政诉讼中,如果卫生行政机关不能证明相关法律文书已送达当事人,则要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因此,探讨和研究法律文书如何合法有效送达当事人对实际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小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珠海市部分食品行业管理人员的营养和食品卫生知识、卫生行为知信行水平.方法:分层随机抽取4个食品行业管理人员,匿名独立填写调查问卷.结果:食品行业管理人员卫生知识知晓率60.21%,行为态度形成率70.36%,与普通员工比没有统计学意义(x2=6.60,P<0.01),而且营养和食品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标准知晓率以及对出现不适宜上岗身体疾患知晓率51.38%,明显低于员工;90.12%管理人员认为应该掌握卫生知识,显著低于普通员工的97.85%(x2=9.04,P<0.01);虽然管理人员从事行业时间、每年累计培训的时间和主动学习卫生知识的频率远远高于普通员工,但对卫生知识和行为态度形成并没有起到明显效果;实施量化分级的食品行业的管理人员卫生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形成率显著高于未实施单位的管理人员,而A级、B级、C级企业的管理人员之间卫生知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食品行业管理者掌握食品卫生相关知识并形成良好卫生行为对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亟待提高珠海市食品行业管理者的食品卫生知识知信行水平.
作者:连玉峰;黄彪;杨卫国;黄宏瑜;袁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为加强卫生监督投诉举报处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对昌平区2005年487起卫生投诉举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投诉举报方式以电话、网络为主,分别占66.9%、24.5%;时间分布以7、8、9月份投诉举报率较高;按专业分类以食品卫生和医政卫生较为集中,分别占79.1%和10.1%;对投诉举报结果和处理结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举报投诉案件的处理工作意见.
作者:李秋林;王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 案情简介1.1 2002年9月5日,无锡市惠山区卫生防疫站接到区人民医院报告,称无锡市洛社新开河实验学校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出3名卫生监督员赴现场调查.经调查得知,该校共有学生750名,其中寄宿生488名(在学校食堂就餐),走读生262名(仅中餐在学校食堂就餐).9月4日上午9时左右,相继有10余名学生出现发热、恶心、腹痛、腹泻症状,至9月5日下午共有95人发病,分别送区人民医院及无锡市儿童医院诊治.所有发病学生均为寄宿生,并均在9月4日早食用过学校食堂供应的肉包子,未食用者无一人发病.
作者:朱剑融;安雨平;刘秋静;钱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为探索建立我国不同行政区域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在综合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系数已确立的基础上,应用线性加权和法、加权Topsis方法、加权秩和比法及上述三种方法组合评价方法对2003年我国10个调查省、市、自治区的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经秩相关检验,上述方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在对不同行政区域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的综合评价中,这些方法均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汤海滢;康晓平;康辉;胡永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005年9月10~12日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专家的现场评审,同年10月获得国家认可委的资质确认.现将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国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加强公共卫生信息资源的管理,改变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方法:采用系统分析的基本思路,对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表现形式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提出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策略.结论:通过回顾我国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应用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历史,分析现实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表现形式,通过加强公共卫生信息资源规划,将促进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的科学化,实现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和分析利用的大化.
作者:马家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舟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放实验室在改革开放十年来,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中心在1996年通过计量认证,2002年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本文对计量认证和实验室国家认可运行中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内容进行讨论.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按照卫生部和中国CDC的要求,要讨论和制定中国的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要召开环境与健康论坛,笔者认为在制定国家这一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的同时,有必要对目前我国的环境卫生进行反省和思考,本文以X省为例试图对环境卫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作者:陈晓东;陈连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1987~2004年长春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ICD-9进行死因分类.采用Excel2000及SAS 6.12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987~2004年长春市居民糖尿病年均粗死亡率为7.53/10万,标化率为6.53/10万,呈上升趋势.女性死亡率平均较男性高0.36倍.糖尿病年龄组死亡率75岁以上年龄组达到高峰;期望寿命为73.48岁,男性为72.62岁,女性为75.99岁.结论:糖尿病死亡水平呈上升趋势,必须重视这类慢性病的预防,尤其女性中老年人群防治工作不容忽视.
作者:朱静鸿;孙丽琪;白雪梅;范广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情况,进一步规范各类突发公卫事件的报告、处置,提高应对各类突发公卫事件的敏感性.方法:分析2004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与省FTP监测系统的各类突发公卫事件.结果:FTP系统是目前的主要报告途径,占各类报告途径的68.4%(91/133);各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不够平衡,福州、漳州等市工作较好;传染性疾病类依然是我省各类突发公卫事件的主要构成类型,占83.5%(111/133);春秋两季是各类突发公卫事件的好发季节;各类学校是各类突发公卫事件好发场所.结论: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报告及时性,加强重点单位学校的监测,加强重点月份(2、3、9月)监测.
作者:洪荣涛;陈武;欧剑鸣;蔡少健;陈彩粼;许龙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本文介绍了江门市卫生监督所在一年多时间内,建成较先进的卫生监督网络信息系统的经验、成效、问题和发展规划.
作者:陈长兴;吴霭玲;梁毅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对黑龙江省2005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比较发病趋势.结果:2004~2005年法定传染病月平均报告发病趋势与1999~2003年的平均水平保持一致,均可拟合为二次曲线(R2=0.6683).报告卡填写项目完整率13.63%.实验室诊断为60.97%,临床诊断为39.03%.乙型肝炎报告敏感性(阳性率)为57.92%,阳性预测值(PVP)为60.92%.各级医疗机构从诊断到报告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的为59.3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报告到审核在24小时内进行审核的为95.72%.
作者:王德焕;张惠丽;于世和;张艳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在新形势下成立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工作存在以下薄弱环节:(1)重视疾病防治任务而忽略科研工作;(2)重视现场人群研究而忽略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3)科研工作以应用型研究为主而缺乏基础性研究;(4)卫生防病人员不善于总结和发掘日常卫生实践经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这些问题,通过强化科研管理工作及时解决这些问题,以科研促发展,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活动的技术含量,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疾病预防和控制服务的需求及疾控体系自身发展的需要.
作者:吴雪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