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平肝活血方治疗肝郁瘀阻型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失眠症伴记忆衰退患者,抽取40例作为对照组,另外4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中成药乌灵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平肝活血方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评分、相关电位P300认知电位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及6周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P300各波峰潜伏期对比差异较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波幅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观察组在改善潜伏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平肝活血方治疗肝郁瘀阻型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具有显著效果,能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淑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客观评价早期康复锻炼联合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1月-2018年1月为时间节点、医院为基础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共收集样本60例,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n=30)和常规治疗组(n=30).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但联合治疗组在各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利于坏死神经修复,显著改善中医症状且相对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宋金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温经蠲痹汤联合益赛普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风湿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温经蠲痹汤联合益赛普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肿胀关节数目、压痛关节数目的变化.研究采用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和美国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进行临床评价;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及治疗前后关节功能改善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80,P< 0.01);治疗后2组相关检验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相关检验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DAS28评分和HAQ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DAS28评分和HA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腹痛、感染等不良发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温经蠲痹汤联合益赛普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明显改善关节炎相关症状、降低检验指标水平,且副作用小.
作者:张宇杰;李应宏;郝文婕;沈海霞;李苗;刘金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和分析滋肾活血方加减治疗肾虚血瘀型卵巢早衰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接收治疗的76例肾虚兼血瘀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激素替代疗法(结合雌激素片+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滋肾活血方进行治疗,治疗3个疗程之后,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抑制素(INH-B)、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的变化,治疗后症状改善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8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79%,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中LH、FSH水平都呈下降趋势,但试验组水平要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E2、INH-B都呈上升趋势,但试验组水平要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治疗后症状改善评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滋肾活血方联合激素治疗肾虚兼血瘀型卵巢早衰效果显著,能有效调节性激素水平,安全性高,改善了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素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敛汗散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小儿汗证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牡丹江市中医院儿科门诊的汗证(肺卫不固证)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应用敛汗散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应用玉屏风散.疗程15d,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主要中医证候痊愈时间.结果 治疗15d后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汗出痊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敛汗散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小儿汗证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殷齐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应用解毒止痛汤加减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妇科门诊诊治的90例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患者给予解毒止痛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将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2.2%,说明中药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解毒止痛汤治疗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同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随证加减,临床疗效确切,不仅可起到抗茵消炎的效果,而且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改善组织微循环,从而使寒湿凝滞型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且病情复发率较低,是临床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小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联合六神丸水研外用治疗蛇串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蛇串疮患者4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各23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再联合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六神丸水研外用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65%(22/23),高于对照组65.22%(1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观察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症状恢复时间:观察组皮疹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临床采取龙胆泻肝汤加味内服联合六神丸水研外用治疗蛇串疮,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游中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镇肝息风汤和血府逐瘀汤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主动脉夹层需保守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方法,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加服中汤药镇肝息风汤,慢性期加服血府逐瘀汤,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病人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含量,用主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测病人主动脉大内径和假腔的大内径.结果 治疗后,中药组血浆MMP-2含量低于对照组,中药组主动脉大内径和假腔大内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中汤药治疗主动脉夹层,能够增加疗效,改善预后.
作者:胡欣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升陷汤加减治疗心肺气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医辨证为心肺气虚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口服中药,以升陷汤为主方加减,治疗时间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清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用药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疗效、BNP和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升陷汤加减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肺气虚证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情况,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陈艳俏;程伟;林丹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附子理中汤对心肾阳虚型胸痹患者临床疗效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肾阳虚型胸痹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10 mg,2次/日,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日,辛伐他汀片20 mg,1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附子理中汤,1剂/日,水煎服,14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胸痛、胸闷、心悸气短、疲惫乏力、畏寒肢冷以及腰膝痿软症状积分以及睡眠质量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0.63%(29/3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20/32),观察组症状积分以及睡眠质量较低(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附子理中汤治疗心肾阳虚型胸痹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睡眠质量,且安全有效.
作者:王世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药自拟方穴位贴敷配合护理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接受中药自拟方穴位贴敷与人性化护理,比较2组疗程结束后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发热消失、咳嗽消失、气喘消失、肺部哆音消失以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中药自拟方穴位贴敷配合护理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显著,可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金华;徐娟;彭娟文;何贞;李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基于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协同护理模式(CCM)对阴虚热盛型T2DM(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于2017年4月-2017年9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阴虚热盛型T2DM患者进行观察,每组各42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基于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协同护理模式,干预3个月后,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糖尿病知识测评及相关生理指标,探讨基于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协同护理模式对出院后阴虚热盛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糖尿病知识测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FPG、2hFBG与HbA1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患者出院后,协同护理干预小组成员继续运用协同护理模式随访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在院外持续改善其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血糖控制情况.基于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协同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明显优常规宣教和护理,值得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为中医慢病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作者:张琰;夏梦婷;刘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在防范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中实施中医护理并分析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60例骨折卧床患者,分组时符合数字表法,纳入试验组的30例行中医护理+常规护理,纳入对照组的3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便秘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便秘评分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防范骨折卧床患者便秘发生中实施中医护理的效果显著.
作者:曾帅;胡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癌痛消联合美施康定治疗正虚瘀阻型重度癌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和BA组,采用自身交叉对照设计,AB组第1周期单用美施康定治疗(A方案),第2周期予癌痛消联合美施康定治疗(B方案),BA组用药顺序与AB组相反.观察2方案患者疼痛缓解情况、美施康定维持剂量、生活质量改善及伴随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2方案均镇痛效果满意,B方案具有更高的疼痛缓解率,但两方案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方案的NRS评分改善情况好于A方案(P<0.05);采用B方案者较A方案者美施康定维持剂量明显减少(P<0.05)、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更好(P<0.05)、伴随症状发生率较低(P<0.01).结论 中药癌痛消联合美施康定治疗正虚瘀阻型重度癌痛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减少美施康定剂量及伴随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
作者:孟冰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冠心痛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8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仅采取西医疗法,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活血通痹加祛痰化浊汤剂进行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2.5%(25/40),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冠心痛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显著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优于单独用药.
作者:戴红红;纪焕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在学校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以就业岗位或岗位群为导向,构建专业学习路线图,培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办学定位下,结合北京地区中药产业的变革和发展,从明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重构和课程地图建设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符合中药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课程地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敖冬梅;尉捷;李延成;胡丽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提高专科中药学专业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着重培养学生的炮制技能,适应现代中药炮制生产岗位需求.方法 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根据实际工作岗位中药生产情境,将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并改革教学方法(模式)、考核方式,项目实施时,充分运用超星、慕课等先进教学媒体,改善教学效果.结果 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设计和实施,学生的技能水平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学习兴趣、主动性明显增加,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考试合格率达100%、中药炮制与配制工、中药药剂员等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达80%以上.结论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项目化改革,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课程教学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作者:代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通过构建微信平台辅助教学与临床教学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对神经内科理论及临床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神经内科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及运用,提高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质量,有利于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及优秀住院医师的培养.
作者:周印廷;周洋;阮红芬;张秋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道德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者,是塑造人类精神文明的工程师.新入职教师是新教育模式的新鲜血液,是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体现.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深受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既包含自然科学又包含社会科学,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完善中医学教育模式,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需要将现代思想融入到中医传统文化中,所以加强对中医药院校新入职的教师的培养对发展、传承中医药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子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对高职中药学专业综合实训中药制剂及检测部分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文章就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实施中的创新点、教学改革的收获及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今后需改进的方向进行阐述.这次教学改革对于师生均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对高职中药学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改革有所启示和帮助.
作者:武莹;于慧;王志霜;王法宇;肖然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本科生毕业考核是评价中医学专业学生临床能力的重要手段,我校作为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成立较早的综合性医科大学,在中医学专业的毕业考核中进行了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模式的探索与应用.通过对考试内容、形式与实施情况进行梳理,总结近年来取得的经验,认为能够强化中医专业本科生临床实践技能掌握、中医专业本科生临床思维能力、促进中医实训教学体系不断优化及逐步凝练中医临床实训教学团队,有效加强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接轨融合,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但是由于正处于一个探索阶段,仍需要进一步不断吸取经验进行研究探索与优化完善.
作者:李永乐;孟永亮;董重阳;史瑞;麻春杰;谭亚芹;董秋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熊果酸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相对广泛,如抗炎与抗变态反应、抗癌、抗氧化、镇静、降压、免疫调节、促进造血等.细胞因子作为免疫反应的调节者和炎症反应的中介者,在众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综述熊果酸作为具有抗炎作用的天然产物,对细胞因子IFN-γ、TGF-β1、IL-10、IL-6调节作用的研究,为研究开发新药和扩大熊果酸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陈维维;张小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