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000-4963
  • 国内刊号:32-1202/R
  • 影响因子:0.44
  • 创刊:1972
  • 周期: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7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5年6期文献
  • 泛发性硬化性萎缩性苔藓伴筋膜炎1例

    硬化性萎缩性苔藓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少见皮肤病,它可伴发嗜酸性筋膜炎.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泛发性硬化性萎缩性苔藓伴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筋膜炎报告如下.

    作者:陈翔;林静;田立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皮肤异色病样淀粉样变病1例

    1病历摘要患者女,25岁.12年前无明显诱因双胫前、背部皮肤出现苔藓样丘疹和小水疱,不痛不痒,未予以注意.

    作者:李丹;陈明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线状盘状红斑狼疮伴皮肤钙沉着症1例

    报告1例线状盘状红斑狼疮伴皮肤钙沉着症.患者女,36岁.因左侧头皮、额部、颧部和颊部带状萎缩性红斑20余年,局部起白色小结节2年就诊.皮肤科检查见左侧头皮、额部、颧部和颊部有一纵行的带状萎缩性红斑,表面有毛细血管扩张和粘着性鳞屑.在额部萎缩性红斑上可见一半粒绿豆大的白色小结节,质硬.实验室检查示血钙和血磷均正常.分别取萎缩性红斑和白色小结节行组织病理检查,符合盘状红斑狼疮和皮肤钙沉着症组织病理学改变.

    作者:马东来;方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柴油致职业性痤疮1例

    患者男,50岁.煤矿机电修理工.因双手背、前臂渐起角化性丘疹3年,加重1年,于2003年7月18日至我院就诊.患者在煤矿从事修理风锤、风镐等工作约10年,工作中经常因清洗设备两手直接接触柴油.

    作者:甘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黑棘皮病综合征1例

    报告1例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黑棘皮病综合征.患者女,14岁.8岁开始肥胖,12岁初潮,1年后停经.唇上部、躯干、四肢毳毛增多,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皮肤色素沉着,呈天鹅绒样增厚.皮损有典型的组织病理改变,血清胰岛素、睾酮水平升高.给予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病情好转.

    作者:刘玉峰;樊建勇;夏汝山;沈柱;党育平;胡绍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乳头乳晕过度角化症1例

    患者女,25岁.因乳头、乳晕暗褐色斑及斑块半年,于2004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半年前患者双侧乳头、乳晕出现鸡蛋大暗褐色斑及斑块,逐渐增大,有轻度瘙痒.

    作者:黄振明;李仰琪;林玲;李常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Fox-Fordyce病1例

    患者女,20岁.双侧腋窝皮损、瘙痒3年.3年前患者在洗澡时无意中发现双侧腋窝皮肤出现小米粒至粟粒大圆形坚实丘疹,呈灰褐色,有瘙痒感,未引起重视.

    作者:石仁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睑缘毛囊瘤1例

    患者男,64岁.左下睑缘黄白色结节2年余.2001年11月患者洗脸时无意中发现左下睑缘有一小米粒大结节,质较硬,压之无痛感,未予治疗.

    作者:周春丽;杨希川;郝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关节病性银屑病1例

    强直性脊柱炎与关节病性银屑病同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临床上两者有许多相同的症状和体征,也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近来,笔者诊治1例以典型的强直性脊柱炎起病,20年后出现典型的关节病性银屑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庆利;史飞;王南;张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骨肥大静脉曲张性痣综合征伴血管角皮瘤1例

    骨肥大静脉曲张性痣综合征是一组以皮肤血管痣、静脉曲张,患侧组织特别是骨组织的增长、增粗为特征的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先天性局部血管发育异常有关.我科诊治1例典型先天性骨肥大静脉曲张性痣综合征合并血管角皮瘤患儿.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颖;吴军;何威;阎国富;黄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一家3例同患烟酸缺乏症

    烟酸缺乏症又称陪拉格(pellagra)、糙皮病等,1家3人同患此病较为少见.笔者近诊治1个家庭有3例同患烟酸缺乏症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合恩;李显平;苗国英;张西克;张晓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特发性阴囊钙沉着症1例

    1病历摘要患者男,33岁.因阴囊多发性无症状结节10年,于2004年5月12 日来我科就诊.患者10年前无任何诱因阴囊出现一枚绿豆大的结节,嗣后结节数目及体积逐渐增多、增大,偶感轻度瘙痒.

    作者:刘莉萍;范卫新;张美华;朱文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显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家系调查

    显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皮损见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摩擦和创伤可使其加重.近笔者诊治1例,并对该例患者作了家系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印利华;姚根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儿童脂肪皮肤硬化症1例

    脂肪皮肤硬化症好发于40岁以上妇女,发生于儿童的脂肪皮肤硬化症罕见,我科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华荣;劳力民;王雪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皮肤结核2例

    报告2例皮肤结核.例1全身皮肤散在红斑、结节7年,例2左肩背部有暗红色斑块18年.2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有上皮样细胞团块,团块内及团块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均阴性.皮损组织液抗酸染色涂片见点状或短棒状杆菌.组织液培养8~10周见阳性菌落生长.对菌落行PCR检测,结果检测出结核杆菌.

    作者:季江;王洪生;崔盘根;李俊民;陈柳青;曾学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

    报告1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女,36岁.因右颞部红色结节1年就诊.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颞部结节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给予手术切除,术后半年随访无原位复发.

    作者:周春丽;郝飞;杨希川;叶庆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孤立性毛发上皮瘤1例

    1病历摘要患者女,29岁.于儿童时期右侧鼻翼出现单个皮疹并逐渐增大,5年前左侧鼻翼亦出现类似皮损,并逐渐增大,无自觉症状,于2004年6月8日就诊.

    作者:彭少文;杨希川;叶庆佾;郝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α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及生物学活性检测与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血清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寻常性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症状典型的3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血清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浓度,应用L929细胞检测血清中TNF-α的生物学活性,并与患者的病情、病程、年龄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与正常人的血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人血清中TNF-α浓度及生物学活性分别为(3.1±6.3)pg/mL及7.9%±5.6%;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NF-α浓度及生物学活性分别为(45.3±86.2)pg/mL及61.8%±10.5%.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的总分与血清中TNF-α浓度及生物学活性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中TNF-α水平及其生物学活性与寻常性银屑病关系密切.

    作者:冯峥;张郁;李恒进;黎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1例

    报告1例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患儿女,1岁4个月.因全身反复起丘疹、水疱2个月,口腔溃疡1周,发热5 d就诊.患儿起病前2周曾接种过水痘疫苗.实验室检查:抗弓形体IgM抗体阳性,CD4淋巴细胞计数(0.13~0.42)×109/L,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阴性,胸腺CT示胸腺发育不良.组织病理检查提示疱疹病毒感染,符合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诊断.

    作者:胡瑾;刘晓雁;马东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1例实验室检查及尸检报告

    目的:报告1例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患者的诊疗经过,首次报告本病的尸检情况及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探讨其病原及死因.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厌氧培养等方法查找并确定致病菌,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实验室检查及死后尸体解剖.结果:先后3次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出一种厌氧的革兰阳性多形性杆菌,其形态、生化特征类似痤疮丙酸杆菌及放线菌,分离出的病原体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皮肤损害为肉芽肿改变,尸检明确颅内为肉芽肿性炎症,且颅内病变系致死的原因.结论:本病的病原体是一种革兰阳性多形性杆菌,死因可能为颅内的继发性感染.

    作者:李春英;高天文;徐修礼;刘斌;武彩霞;孙怡群;丁振若;刘彦仿;师建国;杨慧;杨守京;王津存;刘玉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8及-12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血清白介素(IL)-18及IL-12的水平与AD发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常规方法作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PBEC)绝对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D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IL-18和IL-12的水平.结果:①AD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IL-18水平和PBEC计数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IL-12水平显著降低(P<0.01);②AD患者血清IL-18水平及PBEC计数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清IL-12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③AD患者血清IL-18水平与PBEC计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IL-12水平与PBEC计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D患者存在免疫紊乱,其血清IL-18水平升高、IL-12水平降低;IL-18的水平升高和PBEC计数增加可能是AD患者病情恶化的指征之一.

    作者:熊芬;眭维耻;唐燕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小鼠口腔黏膜白念珠菌感染模型局部ToII样受体2和4 mRNA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小鼠口腔黏膜白念珠菌感染后局部组织Toll样受体(TLR)2、4 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口腔黏膜抗白念珠菌感染早期免疫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局部接种的方法建立小鼠口腔黏膜白念珠菌感染模型.在不同时间取口腔组织,用半定量逆转录(RT)-PCR检测口腔组织TLR2、TLR4 mRNA表达水平.结果:接种前口腔组织内有微量的TLR2、TLR4mRNA表达,接种后6 h组织中TLR2、TLR4 mRNA表达开始增加,12~24 h表达水平达峰值.TLR4 mRNA表达于24~48 h开始下降,72 h趋于接种前水平,而TLR2 mRNA表达则持续增加至72 h.结论:白念珠菌感染可迅速上调局部组织TLR2、TLR4的基因表达,TLR2、TLR4在口腔黏膜抗白念珠菌感染早期免疫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家文;张少如;贾雪松;邬炎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早期显性梅毒治疗的预后研究

    目的:探索影响早期显性梅毒预后的因素.方法: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202例早期显性梅毒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病程、梅毒的分期、伴有的系统疾患、神经系统症状与梅毒的预后呈负相关.采用四环素、红霉素、多西环素等药物治疗的患者,其预后明显差于用头孢曲松或青霉素治疗的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下降2个滴定值或以上,6个月RPR滴度下降4个滴定值或以上与梅毒的预后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治疗药物、梅毒的分期及病程是影响梅毒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一期梅毒经正规治疗后随访期1年即可.治疗结束后3个月RPR滴度下降2个滴定值或以上,6个月RPR滴度下降4个滴定值或以上,可作为短期内决定是否进行重复治疗的指标.

    作者:周平玉;顾志英;徐金华;廖康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麻疹样发疹患者柯萨奇B型病毒检测

    目的:检测长春春季流行性皮肤斑丘疹患者外周血中柯萨奇B型病毒.方法:取56例春季流行性麻疹样发疹患者外周血标本,扩增目的DNA并进行特定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结果:56份标本全部呈柯萨奇B6型病毒阳性.结论:柯萨奇B6型病毒可能是春季流行性麻疹样发疹的病原体.

    作者:孙非;黄伟;武斌;刘兵;张辛艳;张淑芹;刘志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趋化因子受体2和3 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2及CCR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93例SLE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应用半定量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其CCR2、CCR3 mRNA表达水平,并应用SLE疾病活动性指数评分标准(SLEDAI)对SLE患者进行评分.结果:①9例SLE患者活动期、非活动期及对照组PBMC CCR2与CCR3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989±1.595与2.847±2.400、0.388±0.213与0.585±0.219、0.263±0.157与0.602±0.124,活动期与非活动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13,0.004;0.000,0.007);非活动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1).②SLE患者PBMC中CCR2、CCR3 mRNA表达水平与SLEDAI分别作直线相关性分析,CCR2 mRNA、CCR3mRNA水平与SLEDAI均呈正相关.③具有肌炎临床表现的SLE患者其PBMC CCR2、CCR3表达水平较无肌炎表现时降低.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比不具有相应症状者CCR2 mRNA表达降低.结论:SLE患者PBMC CCR2、CCR3表达均增加,且与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而CCR2、CCR3为表达于Th2细胞的趋化因子受体,提示SLE患者Th2细胞占优势.CCR2可能参与SLE患者肌炎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CCR3参与肌炎发生.

    作者:李遇梅;姚煦;李安生;李慧珠;陈志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带状疱疹患者血浆中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血管活性肠肽的测定

    神经肽在神经性炎症和疼痛方面起重要作用[1].P物质(sub-stance P,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olypeptide,CGRP)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 peptide,VIP)是重要的神经肽.

    作者:房文亮;肖风丽;高顺强;林元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早期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

    笔者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3例早期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及其血液中梅毒螺旋体特异基因片段,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萍;李钟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抗菌肽LL-37和人β防御素-2 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抗菌肽LL-37与人β防御素-2(hBD-2)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31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6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LL-37和hBD-2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人皮肤组织相比,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LL-37和hBD-2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LL-37和hBD-2 mRNA表达水平的上调可能与银屑病患者很少发生皮肤感染等有关.

    作者:李东升;王军;李家文;刘志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天疱疮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Th2型细胞因子受体m RNA的表达

    自身抗体的形成在天疱疮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有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天疱疮的发病中可能也起一定的作用.笔者对37例活动期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白介素(IL)-10受体、IL-13受体及IL-4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进一步探讨天疱疮的发病机制.

    作者:钟连生;马道铭;曹元华;崔盘根;陈志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8β-甘草酸对鼠黑素瘤B16细胞酪氨酸酶的影响

    18β-甘草酸(glycyrrhizin,GR)是由1分子18β-甘草次酸(glycyrrhhetinic acid GA)和2分子葡萄醛酸构成的亲水性三萜皂苷,是甘草提取物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病毒、保肝解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1].笔者观察了GR和GA对小鼠黑素瘤B16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栗玉珍;周婧;于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患者的皮损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观察原发性皮肤CD30+ALCL组织病理学特征及CD45、CD3、CD20、CD30、EMA、HMB45等抗体染色结果.结果:3例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皮下结节.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肿瘤细胞异形性明显,呈多形性,胞质丰富,核大,核仁明显.CD30标记阳性,不表达T细胞标记CD45R0及CD3.结论:原发性皮肤CD30+ALCL是具有独特形态特点及临床特征的肿瘤,根据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CD30阳性,可与其他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作者:曹斌;张智弘;顾建华;李百周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米诺地尔溶液外用联合养血生发胶囊口服治疗斑秃104例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3年1月-2004年采用2%米诺地尔溶液外用联合养血生发胶囊口服治疗斑秃,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宇;张建萍;包为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半标准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皮肤病13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半标准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疗法治疗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3例大疱性皮病、重症药疹及重症皮肌炎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病情改善不明显时,给予(IVIG)0.2g/(kg·d),连续应用3~5d,疗效不满意者,再用同样剂量治疗3~5 d.结果:12例患者获得满意疗效,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半标准大剂量IVIG治疗皮肤病安全有效.

    作者:魏志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药联合0.05%卤米松乳膏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2年9月-2004年9月,用中药联合0.05%卤米松乳膏(商品名:澳能,香港澳美制药有限公司)治疗结节性痒疹,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长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临床疗效观察

    笔者于2002年4月-2004年8月对60例甲真菌病患者采用伊曲康唑(商品名:斯皮仁诺)短程间歇冲击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自体表皮移植联合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近年来,自体表皮移植已广泛应用于白癜风的治疗,中波紫外线(UVB)也已成功地应用于治疗包括白癜风在内的多种皮肤疾病,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白癜风效果显著.

    作者:高文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5%咪喹莫特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疗效观察

    为观察咪喹莫特(imiquimod)预防外生殖器和肛周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疗效,笔者于2003年3月-2004年10月对患外生殖器和肛周尖锐湿疣患者给予C02激光治疗,1周后局部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商品名:明欣利迪,四川明欣药业有限公司),对其疗效和复发情况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俊杰;杨军;谢卫红;梁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成功治愈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致成人暴发性紫癜1例

    采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致成人暴发性紫癜1例.患者女,27岁.双下肢反复出现瘀斑、肿痛3个月,发热2个月,12 h内疼痛性瘀斑迅速扩展,并出现血疱及皮肤坏死.骨髓及血培养均可见表皮葡萄球菌生长.经抗感染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基本治愈,患处遗留黑色焦痂及淡褐色斑片.

    作者:陈柳青;侯伟;孙建方;吴剑波;吴黎明;钱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皮肤巨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

    皮肤和皮下巨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Rosai-Dorman病)多见于青少年,临床上表现为双侧颈部淋巴结增大,皮肤出现丘疹、结节,伴发热和白细胞升高.组织病理改变有一定特征性.该病的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作者:李新功;孙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PPD)为一组病谱性疾病,以主要局限于双下肢的多种紫癜性损害为特征,虽然皮损形态各异,但有共同的组织病理学基础.PPD诊断并不困难,但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对PPD病因和治疗仍存在争议.

    作者:顾有守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多发性神经鞘瘤

    患者男,22岁.主诉:左侧面部结节6年.现病史:6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下眼睑、右侧鼻唇沟出现米粒大丘疹,无自觉症状,外用多种药物(具体药名不详)无效.

    作者:左亚刚;马东来;贾力;晋红中;方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

    1病例资料例1.男,72岁.因躯干和四肢出现淡红色或淡灰白色斑片3年,于1994年8月10日就诊于我科.1991年初患者躯干和四肢陆续出现淡红色或淡灰白色斑片,表面有少量鳞屑,不痒.

    作者:邱丙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喜读《甲真菌病诊治彩色图谱》

    有幸拜读虞瑞尧教授等编写的新作<甲真菌病诊治彩色图谱>,获益良多.

    作者:吴绍熙;郭宁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喜读朱文元主编的《痤疮》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也是广大人民关心的疾病.君不见上自高等医学院校,下到街头巷尾的药房,旁及网络、电视、报章,无不涉及该病.

    作者:雷鹏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非淋菌性尿道炎诊断之我见

    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STD).NGU的出现和蔓延基本上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开始以淋病为主,其后NGU逐年增多,终其发病率超过淋病而居STD首位.

    作者:廖元兴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