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1岁.因双下肢紫红斑、结节10余年,加重伴溃疡2月余,于2007年4月1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双足多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块、结节,易出血,疼痛不明显,在多家医院先后予激光、外用氟尿嘧啶治疗后好转,但反复发作.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全身症状.12年前患肺结核,已治愈.
作者:刘蔚;李广虎;胡白;赵政龙;张思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报告1例并发乳腺癌和乳房Paget病的皮肌炎.患者女,51岁,右乳房出现肿物20余年,红斑、糜烂4年,面部及四肢红斑、丘疹伴肌痛2个月余,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皮肌炎并发乳腺癌及乳房Paget病.
作者:张金燕;杨淑霞;涂平;李妍;赵邑;吴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儿男,出生63 d.全身红斑、丘疹、脱屑40 d,口腔黏膜白色膜状物3 d,于2007年1月16日收住院.患儿生后21 d无明显诱因臀部出现红斑、丘疹、脱屑,皮损逐渐增多,并向头面部及四肢蔓延.
作者:徐国林;熊芬;眭维耻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儿男,4岁.因腹部、双腋窝出现结节伴痛痒、下肢无力2个月于2007年7月16日就诊.患儿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起立及行走困难,上楼吃力,同时面部出现红色充血性红斑,四肢远端肿胀,腹部、双腋窝出现结节,自觉有瘙痒及压痛.
作者:四荣联;张晓光;褚京津;王爱学;赵子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女.36岁.因咳嗽、发热、疲乏、无力1个月余于2005年3月16日收入院.患者于2005年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无痰,乏力,经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体温39.0℃左右,伴寒颤.同时左下肢肿痛,消瘦明显(体重下降6 kg),颈部、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增大.
作者:付萍;毕慧;何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报告1例未累及皮损内白发的斑秃.患者男,45岁.头顶部片状脱发1周,皮损中白发未累及.患者否认有外伤或情绪低落等诱发因素.患者家族成员中无白癜风和斑秃病史.皮肤科检查:头顶部可见直径约5 cm圆形脱发区,其中散在分布白发,其发干直径和头发的长度与其他尚未脱落的黑发相同.笔者认为斑秃仅累及黑发可能是一种新的斑秃亚型.
作者:谭城;朱文元;闵仲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男,17岁.双小腿多发结节、溃疡、肿胀伴疼痛1个月余,于2007年2月12日就诊于我院皮肤科.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小腿出现米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硬结和脓疱,有轻微疼痛.在外院治疗(用药不详)效果不明显,皮损逐渐增多、增大,呈蚕豆至鸽蛋大溃疡,周围红肿,渐向外扩展,疼痛加剧.既往无类似疾病史.
作者:王桂花;王飞;潘永正;董正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残毁性掌跖角皮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健;李春阳;王玉坤;钟华;张友灿 刊期: 2008年第08期
1 病历摘要患儿男,6岁.因脐周出现淡红色丘疹4个月余,略有压痛.于2007年3月26日来我院就诊.患儿4个月前自觉虫咬后脐周出现淡红色米粒大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以治疗.皮损逐渐增至黄豆大(图1),遂前来就诊.患儿既往体健.无其他疾病史.
作者:王琳;高琳;高天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71岁.因头面部丘疹、结节伴瘙痒3个月,于2007年3月2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头顶部出现一蚕豆大斑块,伴瘙痒,搔抓后局部渗液及结痂,未予治疗.
作者:杨玲;何威;吴军;杨进清;黄海;付秋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报告1例单纯性汗腺棘皮瘤.患者女,53岁.右下肢外侧约3 cm × 2.5 cm×0.8 cm斑块8年,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内可见边界清楚的肿瘤组织团块,肿瘤细胞大小形态均一,瘤组织内见汗管结构,诊断为单纯性汗腺棘皮瘤.对该患者的皮损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K1、CK5、CK8、CK10、CK11、CK18、CK19、CEA、EMA均为阴性.CK14和CK17为阳性.
作者:朱小红;李明;蒋屏东;杨莉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男,73岁.30年前面部、颈部、背部出现红斑,略肿胀,不痒,当时在外院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盘状红斑狼疮(DLE),间断皮损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1年.面部和颈部皮损消退,背部皮损未愈,并逐渐扩大,口服中药和外用尿素软膏无效,于2005年3月31日来我院门诊就诊.1991年因腰痛在骨科确诊为腰椎结核,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好转,背部皮损继续扩大.
作者:张春玲;葛蒙梁;李淑静;常建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色素性痒疹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水疱的色素性痒疹罕见,临床少见报道.现笔者报告1例.
作者:李雪莉;黄玉成;杨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男,75岁.因全身反复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2个月,于2007年2月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右足踝部出现红色斑疹,双手出现扁平丘疹,在外院曾诊断为扁平疣,给予冷冻治疗,效果不明显.双拇指末端渐呈苔藓样变,四肢逐渐泛发红色斑疹伴瘙痒.患者平素体健,1995年因胃溃疡行1,3胃切除术.
作者:罗洋;杜华;鞠英;王洁;杨桂兰;刘海燕;张燕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先天性角化不良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综合征,现将笔者诊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崔炳南;刘瓦利;舒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报告1例皮下结节型环状肉芽肿.患者男,26岁.因左上臂、腹部及下肢反复出现红斑、结节、溃疡4个月就诊.临床表现为左上臂内侧、左侧腹部及双小腿有暗红色结节和浸润性斑块,部分斑块上伴有溃疡,中心有脐凹状薄痂.左上臂内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突轻度向下延伸,真皮中下部可见纤维蛋白样变性,周围有由上皮样细胞、组织细胞、少量多核巨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的肉芽肿.
作者:陈小娥;朱文元;侯麦花;骆丹;高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儿女,7岁.双侧面部出现灰褐色斑6年余,于2007年4月17日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皮肤科就诊.患儿出生4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双颊部出现散在青灰色斑,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逐渐扩展至双侧眼睑、额部及鼻翼两侧,双侧巩膜逐渐蓝染,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科门诊就诊.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作者:袁小英;江丽;杨健;庞晓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儿男,7岁.出生后即发现左腰腹部有蓝灰色斑,色较淡,其上有轻度扩张的毛细血管,按压后可暂时消退,无自觉症状,未进行任何处理.随着年龄增长皮损向左上胸部和左下腹部扩大.毛细血管扩张更加明显,并且在蓝灰色基础上逐渐出现皮下可见的浅静脉,呈网状.发病以来患儿无任何特殊不适.
作者:蔡卉;龚正军;王元丰;陈静;连昕;朱里;陈思远;黄长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女,56岁.左胫前红斑12年,躯干和四肢皮肤肿胀、变硬2年,于2007年6月入院.患者12年前始左胫前出现红斑,手掌大小,无瘙痒、疼痛及活动障碍.6年前左手背又出现类似皮损,当时在我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盘状红斑狼疮.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右下肢出现片状皮肤变硬,在外院诊断为硬皮病.未予特殊处理.
作者:毛红群;吴贤杰;劳力民;蔡绥勃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男,77岁.背部红斑加年,斑上出现角化性丘疹伴瘙痒1年,于2006年10月11日入院.患者20多年前于右侧背部出现一椭圆形红斑,伴轻微瘙痒,未予治疗.1年前,红斑上出现针头大角化性丘疹,搔抓后出现点状和线状结痂,表面有细碎鳞屑,红斑逐渐扩大为周边略高起、边界清楚的地图状斑片,曾对症治疗无缓解.
作者:许镲;黎昌强;何渊明;钟建桥;邓茂;朱玉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女,19岁.鼻尖部出现红斑伴多汗3年,于2007年12月2日来我院门诊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鼻部潮红,其上散在米粒大圆形淡红色丘疹.表面有大量汗滴.自发病以来常常全身多汗.否认有外伤、过敏及日光曝晒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成员中无类似患者.
作者:曹蕾;朱文元;王磊;范卫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男,48岁.因肛周、外阴、腹股沟反复出现红斑、瘙痒30年,于2007年3月5日至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自1977年开始肛周出现红斑、瘙痒,在当地医院诊治,外用氟轻松等药膏好转,但病情反复.
作者:谢韶琼;廖万清;温海;陈江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检测5例原发性红斑肢痛症患者SCN9A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I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SCN9A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结果:在5例患者中分别发现SCN9A基因4个新的突变位点(L823R、Q10R、V872G、S21 1P)及1个已报道过的突变(1848T).在50名正常人对照中未发现相同突变.结论:SCN9A基因的L823R、Q10R、V872G、S211P及1848T突变可能为引起这5例患者临床症状的病因.
作者:林志淼;李岩;张黎黎;曹先伟;张燕灵;杨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选取位于1q32区域的白介素(IL)-20基因,通过检测基因序列研究基因多态性与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提取银屑病患者(203例)和正常人(91名)基因组DNA并进行扩增,通过自动测序的方法测定IL-20基因及启动子区域的序列,检测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IL-20启动子SNP位点-1723 C>G多态性的G等位基因频率,在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发病诱因或加重因素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频率分别为45.8%和32.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9,P=0.019).结论:位于IL-20基因启动子区的SNP位点-1723C>G可能与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发病诱因或加重因素的寻常性银屑病相关.
作者:陈小英;田晗;郑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增生性Spitz痣和色索性梭形细胞痣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8例结缔组织增生性Spitz痣和9例色素性梭形细胞痣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结缔组织增生性Spitz痣表现为梭形或上皮样痣细胞增生并伴有显著的胶原硬化和均质化,色素性梭形细胞痣表现为真、表皮交界处梭形细胞增生并伴有纤细的色素颗粒沉积.结论:结缔组织增生性Spitz痣和色素性梭形细胞痣是Spitz痣中较少见的特殊类型.其中色素性梭形细胞痣需要与黑素瘤相鉴别.
作者:王雷;廖文俊;王刚;李承新;李春英;高天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报告10例环状弹性纤维溶解性巨细胞肉芽肿.男4例,女6例,年龄29~77岁.大多数患者皮损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环状斑块,中央轻度萎缩,遗留色素减退,周围有一轻度隆起的红色边缘.皮损常见于双手背和躯干.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中上层的间质中有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皮损中央弹性纤维减少或缺失,并且可见多核巨细胞吞噬弹性纤维的碎片;未见渐进性坏死和黏蛋白沉积.该文报告的10例患者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均符合环状弹性纤维溶解性巨细胞肉芽肿的诊断.
作者:马东来;方凯;郑和义;王定邦;俞宝田;王家璧;王宝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和统计经血感染HIV/AIDS患者各种皮肤病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河南、山西两地2164例经单采血浆或输血传播的HIV/AIDS住院和门诊患者皮肤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总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细胞计数.并将CD4T细胞计数和皮炎湿疹类疾病及念珠菌感染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这一人群中皮肤病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常见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其次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浅部真菌病.结论:HIV感染/AIDS患者皮肤病高发,河南、山西两地经血传播HIV人群中以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及真菌感染为多见.
作者:高艳青;吴昊;黄晓婕;张可;孙欣;刘翠娥;刘安;黄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FT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组织起源和预后.方法:按照2005年皮肤淋巴瘤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WHO-EORTC)新分类分析6例SPTL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常规组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对6例患者石蜡组织和1例患者冰冻新鲜组织切片进行15F1标记.结果:6例患者中男2例.女4例,中位年龄25.5岁.临床皮损以无痛性皮下结节和(或)斑块为主,少数患者有发热、贫血和脾大.瘤细胞主要限于皮下脂肪组织内,有异形性和核分裂,并见不同程度脂肪坏死和组织细胞吞噬现象.瘤细胞表达βF1、CD3、CD8、TIA-1、GB、LCA和CD45RO,不表达CD4、CD30、CD56、CD20和CD79a.6例SVTL患者平均随访37个月内均获缓解,仅1例在确诊42个月后因并发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衰而死亡.结论:SPTL是一种起源于αJβT淋巴细胞的罕见类型细胞毒性皮肤淋巴瘤,临床病程迁延反复,5年生存率高达80%以上.完整充分的免疫组化标记对SPTL的确诊和分型必不可少.
作者:孔蕴毅;孔今城;沈磊;陆洪芬;许越香;施达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报告5例新生儿红斑狼疮.5例患儿面部均有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样皮损,部分患儿皮损累及颈部、胸腹部和四肢.血清学检查患儿及其母的抗Ro/SS-A抗体或抗La/SS-B抗体均阳性.5例患儿的心电图检查均未发现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随访半年,患儿血清中的抗Ro/SS-A抗体或抗Ja/ss/B抗体均完全消失.皮损也基本消退.仅2例患儿面部遗留毛细血管扩张,经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后完全消退.
作者:胡瑾;刘晓雁;马东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表达于Th2细胞上的化学诱导趋向性受体(CRTH2)+细胞的变化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率.评价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以CRTH2/CD4/CD63抗体组合,检测正常人及急、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和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口服氯雷他定治疗28 d后外周血中CRTH2+胞以及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率.结果: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的CRTH2t细胞较正常人显著降低,急性患者尤为明显;但其中CRTH2+CD4-的嗜碱性粒细胞却较正常人显著增高,慢性荨麻疹患者更为明显;荨麻疹患者的嗜碱性粒细胞活化率显著增高,而急、慢性患者相似;氯雷他定治疗对以上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与患者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水平的持续增高有关.
作者:吴伊旋;王利民;冯欢;沈惠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观察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308 um准分子激光对37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进行每周3次,长6周的照射治疗.初始剂量为3倍小红斑量(MED).主要的观察项目包括治疗前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治疗次数、疗效满意度和不良反应自我评价.结果:有30例患者完成了本次试验,在多18次治疗后.有5例(16.7%)患者PASI减少≥90%;16例(53.3%)患者PASI减少60%~89%.19例(63.3%)患者认为疗效满意或非常满意.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斑块状银屑病安全、有效,其皮损清除较传统光学疗法更快.
作者:杨秀莉;王丽华;张敏;宋海燕;党宁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2006年4月-200r年10月笔者应用补骨脂注射液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白癜风,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向辉;翟晓翔;张翠侠;陈桂升;李敬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长脉冲1 064 nm钕:钇-铝石榴子石(Nd:YAG)激光治疗蜘蛛痣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长脉冲Nd:YAG激光治疗86例蜘蛛痣患者,每2个月治疗1次.结果:经1~4次治疗后有效率为94.19%,治愈率为79.07%.2例患者在治疗中出现轻度凹陷性瘢痕.结论:长脉冲Nd:YAG激光治疗蜘蛛痣安全,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钱辉;严淑贤;丁蕙琳;竺闻雨;卢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笔者于2006年5月-2007年8月采用2%酮康唑洗剂(商品名:采乐洗剂)联合0.1%阿达帕林凝胶(商品名:达芙文)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与单独外用2%酮康唑洗剂作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成军;沈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笔者于2005年1月-2007年1月采用0.05%他扎罗汀凝胶(商品名:炔维)与重组人α-2b干扰素乳膏(商品名:安达芬乳膏)治疗扁平疣56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干立平;干宝俊;王志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重症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作为重症大疱性药疹的两种临床类型,其支持治疗包括尽早停用致敏药物、早期住院治疗、保护创面、预防感染及加强营养.特异性治疗包括早期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及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等.推荐在支持治疗基础上联合多种抗凋亡药物治疗,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生索.
作者:陈金波;王宝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Becker痣通常并发同侧乳房发育不全或其他皮肤、肌肉骨骼异常和颌面部畸形.该文对Becker痣以及所并发的异常作一综述.
作者:李敏;朱文元;骆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随着医学激光技术的发展,波长控制更准确、选择性更高的新型激光不断涌现,其在皮肤美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过去许多难治性的损容性疾病,如太田痣、血管瘤、雀斑等均显示了很好的治疗作用.虽然目前所应用的新型激光具有安全性高、创伤性小、出血少、痛苦少等优点,但在治疗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破坏皮肤正常结构和功能,激光术后皮肤会变得干燥、脱屑、敏感,并出现不同程度红肿,甚至渗血、感染、色素沉着、瘢痕等.因此,了解激光术如何破坏正常皮肤结构,以及激光术后如何加强皮肤护理,使激光治疗达到理想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涂颖;何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患者男,42岁.主诉:双下肢红斑、紫癜伴色素沉着3个月.现病史: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足背出现红色丘疹,呈环形,无明显自觉症状,逐渐增多,自足背向下肢近端蔓延,现已累及膝关节下部.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给予维生素C、酚磺乙胺(止血敏)等药物治疗,未见明显疗效.近2年来患者感到双下肢酸胀,偶尔出现足背水肿.
作者:常建民;杨敏;石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组织病理特征上述2张图片的组织病理特征为:表皮结构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嗜碱性细胞浸润,部分弥漫呈片状.部分散在.细胞大小一致,核呈圆形,胞质较少,细胞之间界限不清.
作者:常建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