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表性基底细胞癌1例

许镲;黎昌强;何渊明;钟建桥;邓茂;朱玉祥

关键词:癌, 基底细胞, 浅表性
摘要:患者男,77岁.背部红斑加年,斑上出现角化性丘疹伴瘙痒1年,于2006年10月11日入院.患者20多年前于右侧背部出现一椭圆形红斑,伴轻微瘙痒,未予治疗.1年前,红斑上出现针头大角化性丘疹,搔抓后出现点状和线状结痂,表面有细碎鳞屑,红斑逐渐扩大为周边略高起、边界清楚的地图状斑片,曾对症治疗无缓解.
临床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毛细血管扩张性环状紫癜

    患者男,42岁.主诉:双下肢红斑、紫癜伴色素沉着3个月.现病史: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足背出现红色丘疹,呈环形,无明显自觉症状,逐渐增多,自足背向下肢近端蔓延,现已累及膝关节下部.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为过敏性紫癜,给予维生素C、酚磺乙胺(止血敏)等药物治疗,未见明显疗效.近2年来患者感到双下肢酸胀,偶尔出现足背水肿.

    作者:常建民;杨敏;石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荨麻疹患者外周血CRTH2阳性细胞的研究

    目的:研究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表达于Th2细胞上的化学诱导趋向性受体(CRTH2)+细胞的变化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率.评价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以CRTH2/CD4/CD63抗体组合,检测正常人及急、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和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口服氯雷他定治疗28 d后外周血中CRTH2+胞以及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率.结果: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的CRTH2t细胞较正常人显著降低,急性患者尤为明显;但其中CRTH2+CD4-的嗜碱性粒细胞却较正常人显著增高,慢性荨麻疹患者更为明显;荨麻疹患者的嗜碱性粒细胞活化率显著增高,而急、慢性患者相似;氯雷他定治疗对以上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与患者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水平的持续增高有关.

    作者:吴伊旋;王利民;冯欢;沈惠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Merkel细胞癌

    组织病理特征上述2张图片的组织病理特征为:表皮结构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嗜碱性细胞浸润,部分弥漫呈片状.部分散在.细胞大小一致,核呈圆形,胞质较少,细胞之间界限不清.

    作者:常建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1例

    患儿男,7岁.出生后即发现左腰腹部有蓝灰色斑,色较淡,其上有轻度扩张的毛细血管,按压后可暂时消退,无自觉症状,未进行任何处理.随着年龄增长皮损向左上胸部和左下腹部扩大.毛细血管扩张更加明显,并且在蓝灰色基础上逐渐出现皮下可见的浅静脉,呈网状.发病以来患儿无任何特殊不适.

    作者:蔡卉;龚正军;王元丰;陈静;连昕;朱里;陈思远;黄长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补骨脂注射液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2006年4月-200r年10月笔者应用补骨脂注射液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治疗白癜风,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向辉;翟晓翔;张翠侠;陈桂升;李敬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巨大疣状盘状红斑狼疮1例

    患者男,73岁.30年前面部、颈部、背部出现红斑,略肿胀,不痒,当时在外院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盘状红斑狼疮(DLE),间断皮损内注射甲泼尼龙治疗1年.面部和颈部皮损消退,背部皮损未愈,并逐渐扩大,口服中药和外用尿素软膏无效,于2005年3月31日来我院门诊就诊.1991年因腰痛在骨科确诊为腰椎结核,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好转,背部皮损继续扩大.

    作者:张春玲;葛蒙梁;李淑静;常建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脐部假性淋巴瘤1例

    1 病历摘要患儿男,6岁.因脐周出现淡红色丘疹4个月余,略有压痛.于2007年3月26日来我院就诊.患儿4个月前自觉虫咬后脐周出现淡红色米粒大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以治疗.皮损逐渐增至黄豆大(图1),遂前来就诊.患儿既往体健.无其他疾病史.

    作者:王琳;高琳;高天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先天性角化不良1例

    先天性角化不良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综合征,现将笔者诊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崔炳南;刘瓦利;舒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结缔组织增生性Spitz痣和色素性梭形细胞痣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

    目的:分析结缔组织增生性Spitz痣和色索性梭形细胞痣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8例结缔组织增生性Spitz痣和9例色素性梭形细胞痣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结缔组织增生性Spitz痣表现为梭形或上皮样痣细胞增生并伴有显著的胶原硬化和均质化,色素性梭形细胞痣表现为真、表皮交界处梭形细胞增生并伴有纤细的色素颗粒沉积.结论:结缔组织增生性Spitz痣和色素性梭形细胞痣是Spitz痣中较少见的特殊类型.其中色素性梭形细胞痣需要与黑素瘤相鉴别.

    作者:王雷;廖文俊;王刚;李承新;李春英;高天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经典型Kaposi肉瘤1例

    患者男,51岁.因双下肢紫红斑、结节10余年,加重伴溃疡2月余,于2007年4月1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双足多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块、结节,易出血,疼痛不明显,在多家医院先后予激光、外用氟尿嘧啶治疗后好转,但反复发作.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全身症状.12年前患肺结核,已治愈.

    作者:刘蔚;李广虎;胡白;赵政龙;张思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未累及皮损内白发的斑秃

    报告1例未累及皮损内白发的斑秃.患者男,45岁.头顶部片状脱发1周,皮损中白发未累及.患者否认有外伤或情绪低落等诱发因素.患者家族成员中无白癜风和斑秃病史.皮肤科检查:头顶部可见直径约5 cm圆形脱发区,其中散在分布白发,其发干直径和头发的长度与其他尚未脱落的黑发相同.笔者认为斑秃仅累及黑发可能是一种新的斑秃亚型.

    作者:谭城;朱文元;闵仲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激光治疗对皮肤的损伤及护理

    随着医学激光技术的发展,波长控制更准确、选择性更高的新型激光不断涌现,其在皮肤美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过去许多难治性的损容性疾病,如太田痣、血管瘤、雀斑等均显示了很好的治疗作用.虽然目前所应用的新型激光具有安全性高、创伤性小、出血少、痛苦少等优点,但在治疗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破坏皮肤正常结构和功能,激光术后皮肤会变得干燥、脱屑、敏感,并出现不同程度红肿,甚至渗血、感染、色素沉着、瘢痕等.因此,了解激光术如何破坏正常皮肤结构,以及激光术后如何加强皮肤护理,使激光治疗达到理想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涂颖;何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河南、山西2164例经血传播HIV/AIDS患者的皮肤表现分析

    目的:观察和统计经血感染HIV/AIDS患者各种皮肤病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河南、山西两地2164例经单采血浆或输血传播的HIV/AIDS住院和门诊患者皮肤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总结.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T细胞计数.并将CD4T细胞计数和皮炎湿疹类疾病及念珠菌感染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这一人群中皮肤病的发病率高达90%以上,常见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其次为口腔念珠菌感染和浅部真菌病.结论:HIV感染/AIDS患者皮肤病高发,河南、山西两地经血传播HIV人群中以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及真菌感染为多见.

    作者:高艳青;吴昊;黄晓婕;张可;孙欣;刘翠娥;刘安;黄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浅表性基底细胞癌1例

    患者男,77岁.背部红斑加年,斑上出现角化性丘疹伴瘙痒1年,于2006年10月11日入院.患者20多年前于右侧背部出现一椭圆形红斑,伴轻微瘙痒,未予治疗.1年前,红斑上出现针头大角化性丘疹,搔抓后出现点状和线状结痂,表面有细碎鳞屑,红斑逐渐扩大为周边略高起、边界清楚的地图状斑片,曾对症治疗无缓解.

    作者:许镲;黎昌强;何渊明;钟建桥;邓茂;朱玉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残毁性掌跖角皮症1例

    残毁性掌跖角皮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健;李春阳;王玉坤;钟华;张友灿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2%酮康唑洗剂联合0.1%阿达帕林凝胶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笔者于2006年5月-2007年8月采用2%酮康唑洗剂(商品名:采乐洗剂)联合0.1%阿达帕林凝胶(商品名:达芙文)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与单独外用2%酮康唑洗剂作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成军;沈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重症多形红斑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治疗进展

    重症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作为重症大疱性药疹的两种临床类型,其支持治疗包括尽早停用致敏药物、早期住院治疗、保护创面、预防感染及加强营养.特异性治疗包括早期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及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等.推荐在支持治疗基础上联合多种抗凋亡药物治疗,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生索.

    作者:陈金波;王宝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婴儿银屑病1例

    患儿男,出生63 d.全身红斑、丘疹、脱屑40 d,口腔黏膜白色膜状物3 d,于2007年1月16日收住院.患儿生后21 d无明显诱因臀部出现红斑、丘疹、脱屑,皮损逐渐增多,并向头面部及四肢蔓延.

    作者:徐国林;熊芬;眭维耻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Becker痣综合征

    Becker痣通常并发同侧乳房发育不全或其他皮肤、肌肉骨骼异常和颌面部畸形.该文对Becker痣以及所并发的异常作一综述.

    作者:李敏;朱文元;骆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恶性黑棘皮病1例

    患者男,75岁.因全身反复出现红斑、丘疹伴瘙痒2个月,于2007年2月6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个月右足踝部出现红色斑疹,双手出现扁平丘疹,在外院曾诊断为扁平疣,给予冷冻治疗,效果不明显.双拇指末端渐呈苔藓样变,四肢逐渐泛发红色斑疹伴瘙痒.患者平素体健,1995年因胃溃疡行1,3胃切除术.

    作者:罗洋;杜华;鞠英;王洁;杨桂兰;刘海燕;张燕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