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6-2440
  • 国内刊号:32-1412/R
  • 影响因子:0.49
  • 创刊:1987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164
  • 全年订价:1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交通医学杂志   2009年6期文献
  • 注射用长效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42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长效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剂量每2周25 mg,随后根据病情变化增量至每2周37.5~50mg.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4、8、12、16、20周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of severity scale,CGI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完成治疗观察的37例患者在治疗20周时痊愈28例(75.7%),显效8例(21.6%),有效1例(2.7%),治疗后4周PANSS减分率为7.68%,8周为21%,12和16周分别为53.14%、67.94%,20周为82.37%.PANSS总分在治疗后4、8、12、16、20周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GIS评分在治疗后4、8、12、16、20周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19%,1例出现闭经而终止治疗.在单一应用长效利培酮微球治疗的患者中未见显著的锥体外系症状与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长效利培酮微球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蒋彩霞;刘芹;唐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清BAFF水平及调节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PSS)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IL-4、IL-10、INF-γ水平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23例PSS患者及23例正常对照者血清BAFF、IL-4、IL-10,INF-γ水平,分析BAFF与PSS临床活动指标及IL-4、IL-10、γ-IN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SS患者血清BAFF水平为7.57±3.72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86±1.12 ng/ml(P<0.01),血清IL-10水平为65.84±21.41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1.60±7.51ng/ml(P<0.01),血清IL-4水平为49.60±16.00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9.64±13.53pg/ml(P<0.05),血清INF-γ水平为20.56±7.62ng/ml,与正常对照组23.43±13.21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S患者BAFF水平与IL-10、免疫球蛋白G、球蛋白及血沉呈显著正相关(r=0.524,P=0.003),与IL-4、IFN-γ、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SS患者血清BAFF、IL-4及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L-10可能参与升高血清BAFF水平.BAFF水平和疾病活动指标显著相关,可作为PSS活动性的标志.

    作者:马英淳;吴敏;陈志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96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效果.方法:采用表压0.10~0.15MPa,30分钟×2次吸氧的方案.重症患者每天2次,清醒患者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结果:9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5~60次治疗,平均20次,有效率100%.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压氧治疗只要坚持早期足量的原则,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

    作者:王莉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病9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肝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98例因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性肝病大多发生于2个月的强化期内,老年人及HBsAg阳性患者易发生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肝炎类似.该病预后较好,经治疗后77.6%患者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结论: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发生率高,应定期测肝功能,老年及HBsAg阳性患者更应重点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顺利完成抗结核疗程.

    作者:薛祖洪;陈曙红;谭正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32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32例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同时予中医辩证治疗,并在分型基础上分别加用疏血通、血栓通及黄芪注射液治疗.治疗一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愈率68.75%,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显愈率34.38%,总有效率75.00%.两组显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明显,有一定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王旭东;喜新;朱向阳;季炜鹏;郭正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代谢综合征患者早期肾功能变化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变化与相关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及其肾功能变化的特点.方法:对148例MS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MS患者CKD的患病率达44.57%,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达32.37%;(2)MS不同组分数的3组患者CKD的患病率、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尿NAG酶异常的人数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有一定的增长趋势.随着组分数的提高,尿渗透压异常的比例越高(P<0.05).(3)肾小球功能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肾小管功能较差,且尿渗透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肾小球损害与肾小管损害关系密切,可能肾小管损害更为重要.

    作者:储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肺癌治疗前后呼出气冷凝液和血浆中CEA、ET-1水平观察

    目的:研究肺癌治疗前后呼出气冷凝液(EBC)和血浆中CEA、ET-1水平变化在肺癌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双抗体夹心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和6月对36例肺癌患者进行血液和EBC中CEA、ET-1水平的检测.结果:(1)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和EBC中CEA水平分别为42.37±27.52ng/L和27.31±13.21ng/L,与治疗后2、4和6月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2)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和EBC中ET-1水平分别为125.78±48.28ng/L和20.52±11.18n/L,与治疗后2、4和6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C中CEA、ET-1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对预后判断也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马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在病情控制后,将80例患者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在出院时和研究结束时各进行1次随访.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康复指导和治疗,并定期复查,延续到出院后2年,每例随访次数6~8次.结果:两组患者各有失访例数2例,观察组因急性加重发作再次入院6例次,死亡1例.对照组再次入院16例次,死亡4例.QOL评分观察组37例35~50(分)14例,51~75(分)15例,76~100(分)6例,>100(分)2例;对照组34例35~50(分)7例,51~75(分)10例,76~100(分)12例,>100(分)5例.经过康复指导和治疗,在高分阶段观察组QO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缓解期康复治疗患者在生存、心理情绪和社会交往等方面明显优于末进行缓解期康复治疗患者.

    作者:戴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CO2激光联合解疣洗剂预防阴茎尖锐湿疣复发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CO2激光联合解疣洗剂预防阴茎尖锐湿疣复发的效果.方法:将阴茎尖锐湿疣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在CO2激光术后局部予解疣洗剂浸洗,每日1次,连续8周;而对照组36例在CO2激光术后仅观察随访,不作其他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在1、3、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1、3、6个月内复发率分别为8.3%、11.1%、12.5%,对照组分别为22.2%、30.6%、3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2激光联合解疣洗剂可以有效预防阴茎尖锐湿疣复发.

    作者:王军;吉庆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伴淋系分化抗原表达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伴淋系分化抗原表达的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剔除M3)的诊断、临床特征、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方法:根据FAB亚型和免疫标志将AML患者分为伴淋系相关抗原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Ly+AML)和不伴淋系相关抗原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Ly-AML)两组.结果:78例AML中Ly+AML占46.2%(36例),Ly-AML占53.8%(42例),两组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y+AML对于常规诱导方案不敏感,CR率低,复发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选择兼顾ALL的方案可提高疗效,应用中大剂量Ara-c可延长生存期.结论:免疫分型对AML的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Ly+AML诱导治疗应兼顾淋系和髓系,缓解后宜行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

    作者:何国民;钟宜干;徐娟;蔡亚云;徐瑞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针刺结合紫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30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紫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先在疱疹局部进行毫针围刺治疗,起针后在疱疹病灶及相应的神经根区用紫外线照射治疗.结果:30例均获得满意疗效,有效率100%.结论:针刺结合紫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效果良好,可缩短病程,无后遗神经痛.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4例

    目的:了解静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过程除颤阈法测定(DFT)的必要性及ICD治疗后的效果.方法:4例有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两者兼有的男性患者(冠心病3例,扩心病1例)进行ICD治疗,ICD具有多项治疗和信息存储记忆功能,可通过体外程控仪随访体内资料进行分析和参数调整.结果:4例均成功植入,2例因年龄较大,心功能较差未在术中进行除颤阈测定.随访4~30个月,平均12.4个月,2例接受了抗心动过速起搏除颤治疗,其中1例术中未行DFT测定.术后24小时内发生电风暴,ICD进行ATP治疗后除颤成功.结论:ICD是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而改善心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避免电解质紊乱是保证ICD有效治疗和减少放电次数的重要因素.

    作者:谷惠敏;顾明;于宗良;赵志强;冯振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微创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152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微创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的效果.方法:对152例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行YL-1型脑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存活130例(85.5%),其中ADL135例,ADL258例,ADL327例,ADL4-510例,死亡22例(14.5%).结论:微创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基底节区出血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薛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PGI-NHL)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其临床分期、病理组织类型、治疗方式与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型、治疗模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治疗模式是影响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炜;徐燕红;徐瑞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壁厚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壁厚度与其血清总胆红素(TBi)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关系.方法:对12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用B型超声显像仪检查其胆囊壁厚度,依据胆囊壁是否增厚,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增厚组,同时检测其肝功能指标TBi及ALT.结果:胆囊壁增厚组TBi水平(126.40±99.67μmol/L)明显高于正常组(52.5±60.19μmol/L),两组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6.415,P<0.001).而两组患者的ALT水平正常组为246.72±298.15μ/L,增厚组为505.25±814.25u/L,两组间差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Z=-0.733,P=0.464).胆囊壁增厚组患者TBi异常率(100%)高于ALT异常率(82.1%),两组间差异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胆囊壁厚度对判断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顾宇峰;梁博;邰伯军;蒋道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20例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副作用.方法:20例均为接受含铂类或紫杉醇类药物的全身化疗≥4周期后,病情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吉非替尼单药口服250mg/d,直至病灶进展或因严重反应不能耐受为止.每4周作胸部CT扫描评价疗效.结果:20例患者中,6例部分缓解(PR),10例病情稳定(SD)、4例进展(PD),12例症状缓解.中位生存时间为6.2个月.治疗中有10例出现皮疹,12例轻度腹泻,均为可逆性.结论:吉非替尼可延长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期,其毒副反应可耐受,相对安全.

    作者:陆跃美;季卫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84例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总结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体会.结果:手术切除率100%,术后并发胸腔吻合口瘘1例,切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3例,无手术死亡及酮症酸中毒发生.结论:食管癌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首选于术治疗,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合理应用胰岛素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陈宏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综合征的原因、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综合征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在术后12~62天(平均32.4天)通过保守治疗恢复胃肠蠕动,症状消失,2周内恢复4例,3周内恢复6例,4周内恢复5例,超过4周恢复2例;1例再次行幽门部粘连松介及幽门成形手术后治愈.结论: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综合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消化管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也是鉴别功能性与机械性排空障碍的主要方法功能性胃排空障碍采用非手术治疗均可治愈,机械性排空障碍则需手术治疗.

    作者:王灿;何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不同材质的镇痛泵储液药囊对左旋布比卡因的吸附作用

    目的:观察不同材质的镇痛泵储液药囊对左旋布比卡因在不同时间点的吸附作用.方法:用岛津UV-245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左旋布比卡因在玻璃瓶、硅胶囊、非PVC输液袋和PVC药囊为材质的镇痛泵储液药囊中在不同时间点的药物浓度.结果:随着时间的变化左旋布比卡因在玻璃瓶、硅胶囊、非PVC输液袋PVC输液袋中的药物浓度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左旋布比卡因在不同时间点的不同材质中药物百分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材质的镇痛泵储液药囊随着时间变化对左旋布比卡因无明显吸附作用.

    作者:曹汉忠;陈小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与电切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方法:将前列腺增生症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分别行PKRP和TURP,并监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6个月复查的有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或术后12h输血量、电切综合征发生率、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时间、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继发出血和感染,PKRP组明显TURP组(P<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生活质量分析、大尿流率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PKRP治疗BPH与TURP疗效的相近;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TURP,有望替代TURP法.

    作者:刘欣;朱剑南;姚宝庚;刘金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诊体外循环17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急诊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体外循环中采用中度血液稀、浅低温,较高的流量,较好的心肌保护,及时应用人工肾超滤.结果:12例顺利脱机,4例延长辅助时间后逐步脱机,1例用IABP辅助后脱机.结论:快速准确的建立体外循环是急诊体外循环手术的保障.

    作者:高福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对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引起的缩肢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麻醉诱导期预注射瑞芬太尼对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引起的缩肢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的成年女性随机分成3组各30例:生理盐水组(组1),0.5μg/kg瑞芬太尼组(组2)和1μg/kg瑞芬太尼组(组3).瑞芬太尼注射30秒后以2.5mg/kg异丙酚行麻醉诱导,异丙酚注射20秒后,0.6mg/kg罗库溴铵静脉注射(注射速度0.5mL/s),对患者的缩肢反应进行评估,同时检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结果:组2和组3比生理盐水组的缩肢反应显著降低(发生率分别为3%和0%,生理盐水组为70%).瑞芬太尼降低了插管即刻和插管后1分钟的心率和MAP.结论:预处理0.5和1.0μg/kg的瑞芬太尼可以预防注射罗库溴铵引起的缩肢反应,降低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愤智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光子嫩肤技术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90例

    目的:探讨光子嫩肤术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治疗.方法:采用IPL Quatunm SR光子嫩肤系统560nm、590nm、640nm 3种治疗头个性化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90例,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90例有效率94.4%,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见效快、疗效好,把握好波长、脉宽及能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大大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作者:王磊;胡克苏;张逸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术中B超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术中B超在肝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肝癌手术中应用B超的资料,并与术前超声、CT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54例原发性肝癌中6例术前B超、CT均有占位病变,但术中探查未能发现肿瘤;另有子瘤5例,门静脉癌栓12例,胆管癌栓3例,肝静脉受累10例,肝门淋巴结肿大3例,均经术中B超检查发现、术后病理确诊.转移性肝癌10例中结肠癌转移7例,胃癌转移3例,术中作了相应处理,术后病理证实为转移性肝癌.结论:术中B超在肝癌手术中提供了比术前B超、CT更详尽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陈志刚;蒋松琪;邵冰峰;江晓晖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睾丸精索扭转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性手术探查在睾丸精索扭转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早期手术探查,术中给予1%普鲁卡因精索封闭和温热生理盐水湿敷30分钟,若睾丸颜色转为红润给予保留,并采用双侧睾丸固定术;否则,切除患侧睾丸,同时对侧采用睾丸固定术.结果:在10h以内手术治疗者4例,探查处理后保留睾丸,随访3年睾丸功能无明显异常.发病时间超过10h者12例,其中2例给了保留睾丸,随访1~3年内睾丸有所萎缩;另外10例予以切除.结论:对于高度怀疑睾丸精索扭转的患者,在超声诊断不明确以及保守治疗后疼痛无明显好转者,应该早期手术探查.

    作者:徐卫东;王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28例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中手术成功26例(其中2例术中探查胆总管未见结石,考虑结石可能已经排出),一次取石1~5枚.手术时间80~170min,平均110min.术中出血量20~110ml.住院时间5~14d,平均7d.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

    作者:周雄驹;杨金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翼点入路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显微解剖研究

    目的:通过翼点入路显微解剖下研究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形态、毗邻及操作空间,为这一区域动脉瘤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经红蓝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标本10例.翼点开颅,在手术显微镜下逐步分离暴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对其结构、穿支血管、毗邻血管等进行观察、测量.结果:20支大脑前动脉A1段均有穿支发出,近侧半多于远侧半;前交通动脉呈左右走行者2例(20%),前后走行者8例(80%);大部分回返动脉自前交通动脉水平处大脑前动脉外侧壁(33.3%)或A2段(42.9%)发出,且与大脑前动脉反方向走行,在大脑前动脉远侧半,回返动脉多紧贴其外侧壁,外有蛛网膜包裹.同一尸头从左右侧翼点入路观察到前交通动脉形态各不相同.结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存在许多变异,左右侧翼点入路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暴露有差别.

    作者:徐辉;顾志恺;施炜;李正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低剂量螺旋CT在早期肺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普查对肺癌诊断、临床分期及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对600例55岁以上,吸烟15年以上,每日吸煳>20支,全胸片检查未见明显肺结节的人群进行低剂量胸部螺旋CT扫描,同时对于不同大小肺结节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定性及治疗.结果:600例中经低剂量螺旋CT检出肺结节78例,其中恶性16例(2.67%),Ⅰ期病变10例,Ⅱ期病变5例,ⅢA期病变1例.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是目前相对更少侵袭、更少费用肺癌筛查的工具,对于早期肺癌的诊断及治疗,有重大意义.

    作者:吴晓阳;王建良;李海;张小川;李星;张亚年;陈文;仲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关节镜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8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5例,Ⅱ型7例,Ⅲ型4例,Ⅳ型2例.术后随访3~16个月.结果:未出现关节内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随访后X线片显示18例患者关节面残留台阶均小于2mm,无骨性关节炎表现,未出现胫骨平台的再塌陷.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18例患者平均90.3分(71~95分),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10°(95~12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手术符合现代微创手术的治疗原则,具有创伤小,直视下手术,诊断更明确,安全性高,可协助处理关节内结构的损伤,使感染概率减小,恢复快等优点,因此在合适的患者群中值得优先选择.

    作者:李宏斌;刘志祥;李玉前;王晓东;张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重症胆源性胰腺炎47例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方法:重症胆源性胰腺炎47例分为非梗阻型22例和重症梗阻型25例,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重症梗阻型和非梗阻型早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平均住院日长,与延期手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症梗阻型胰腺炎早期手术死亡率明显低于延期手术(P<0.05).结论:手术时机对重症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预后有重大影响,早期宜行保守治疗,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当时机进行手术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陈飞;邱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CD系统内固定加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23例分析

    目的:观察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患者采用椎管减压、CD内固定的效果.方法:采用椎管减压、CD系统内固定、横突间植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23例.结果:23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经上述手术治疗后,无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诊21例,优良率95.2%(20例).结论:彻底的椎管减压,解除神经根马尾的压迫,同时行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脊柱稳定性强,融合率高,有效纠正畸形.

    作者:张维嘉;周斌;成红兵;李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儿童室间隔缺损176例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儿童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儿童室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年限及心肌保护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2004年1月~2006年10月手术患者为心脏停跳一组,采用心脏停跳,术中灌注冷晶体的心肌保护方法;2006年11月~2009年6月患者为心脏不停跳组,采用心脏不停跳,浅低温体外循环法手术.结果:心脏停跳组92例,术后发生低心排8例,重度心律失常9例,急性肾功能不全8例,室缺残余分流4例,死亡5例(5.4%);心脏不停跳组84例,术后发生低心排3例,重度心律失常3例,急性肾功能不全4例,室缺残余分流1例,死亡1例(1.2%).结论:心脏不停跳,浅低温体外循环较传统心脏停跳心肌保护措施提供了更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明显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翔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改良排气法与传统高位排气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改良排气法与传统高位排气法存单孔钻颅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5例硬膜下血肿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试验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高位排气法,试验组采用改良排气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改良排气法单孔钻颅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术后颅内积气3例、血肿残余、复发9例、硬膜下积液12例.结论:改良排气法较传统高位排气法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马宝君;李永财;虞昊;汪志峰;王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头面颈部深Ⅱ度烧伤的早期微创治疗

    目的:探讨头面颈部深Ⅱ度烧伤的综合微创治疗效果.方法:对80例成人头面颈部深Ⅱ度烧伤患者,在伤后2~3天行磨削刮痂综合治疗,异体皮敷料覆盖创面,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随访观察疤痕增生情况.结果:69例术后10天创面痊愈,11例患者再经1~2次换药创面半月痊愈.随访1年,72例患者创面无疤痕生长、无色素沉着;5例出现轻度色素沉着;3例局部点片状表浅疤痕.结论:磨削刮痂治疗头面颈部深Ⅱ度烧伤创面,符合现代烧伤医学微创及美容手术的要求,减少了疤痕的发生,提高了创面愈合质量,容貌恢复满意.

    作者:胡克苏;王磊;祁俊;蔡玉辉;张逸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小肠憩室结石性肠梗阻2例诊治体会

    小肠憩室结石性肠梗阻是临床一种特殊类型的机械性肠梗阻,临床上罕见,多发生在小肠,极易误诊.本病患者多数年迈,并发症较多,病死率高,应当重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及时诊断与合理治疗.本院近10年来共收治小肠憩室结石性肠梗阻2例,报告如下:

    作者:吴义岗;任易峰;华农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可溶性受体-1水平变化对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探讨

    目的:探讨孕妇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可溶性受体-1(sFlt-1)水平变化对子痫前期发病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例初始血压正常的孕妇自孕16周开始检测血清VEGF及sFlt-1水平,共测定3次.结果:(1)200例孕妇中发展为子痫前期18例,其余182例孕妇妊娠结局正常;(2)在孕16~20、22~28、30~36周子痫前期组孕女血清VEGF、sFlt-1水平分别为(29.30±4.25)ng/L、(6.68±1.65)μg/L;(26.98±3.81)ng/L、(15.18±3.99)μg/L;(26.77±4.32)ng/L、(20.23±5.67)μg/L.正常妊娠组VEGF、sFlt-1水平分别为(33.18±2.01)ng/L、(6.72±0.76)μg/L;(30.97±3.24)ng/L、(6.78±1.03)μg/L;(30.62±1.65)ng/L、(6.87±1.03)μg/L.两组比较孕16~20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22~28周、孕30~3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sFlt-1水平作为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指标,采用ROC曲线求得sFlt-1预测界限值为9.26μg/L.其预测敏感度81.82%,特异度99.13%,阳性预测值94.74%,阴性预测值96.61%.结论:血清sFlt-1水平可以作为子痫前期发病的早期预测指标.

    作者:耿淑平;刘惠琴;陶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含有人热休克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乳鼠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含有人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对乳鼠心肌细胞的转染效率以及基因转染后HSP70的表达.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以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EGFP)按不同感染倍数(MOI)体外感染心肌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观察所构建的腺病毒的感染力和安全性:应用含有人HSP70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SP70)进行体外感染,采用ELISA法、Western印迹法及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SP70基因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d.EGFP感染心肌细胞的效率高于90%,在MOI值为200时,未见心肌细胞的生长明显受抑;ELISA法、Western印迹法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让实转染的心肌细胞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可高水平表达HSP70.结论:重组腺病毒Ad.HSP70能够在体外高效、安全地感染心肌细胞,并成功地表达HSP70.

    作者:虞卫;严煜;张裕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TRAIL重组蛋白联合扶正抑瘤方诱导HepG2肝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研究重组人可溶性TRAIL蛋白联合扶正抑瘤方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作用和意义.方法:HepG2细胞经重组人可溶性TRAIL蛋白及联合扶正抑瘤方处理后,以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扶正抑瘤方对促进TRAIL蛋白诱导的HepG2的凋亡作用存在较好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其佳作用剂量和佳作用时间分别为105mg/ml和24小时.结论:扶正抑瘤方能加强TRAIL诱导HepG2肝癌细胞凋亡作用.

    作者:冯全林;曹晓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白细胞介素-6受体在大鼠小脑顶核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受体(interleukin-6 receptor,IL-6R)在大鼠小脑顶核上的表达.方法:使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RT-PCR的方法,分别从细胞、蛋白和基因水平检测IL-6R在大鼠小脑顶核的表达.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小脑顶核上存在大量的IL-6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2)Western blot显示在80 kD处有一条清晰的条带;(3)RT-PCR显示,365bp位置可见一清晰条带.以上结果提示IL-6R在小脑顶核细胞上有表达.结论:IL-6可能在小脑顶核内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冰;马颂华;邱一华;彭聿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红景天调节eNOS表达在保护大鼠心肌缺血损伤中的机理探讨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皮下注射制备SD大鼠的实验性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以红景天干预,曲美他嗪作为药物参照,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ISO损伤组(B)、曲美他嗪组(C)、高剂量红景天组(D)及低剂量红景天组(E).观察各组大鼠血清CK-MB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采用Westem blot技术,分析心肌eNOS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与ISO损伤组比较,红景天能够明显减轻ISO所致的心肌细胞缺血性损伤,且保护作用与剂呈正相关.我们还发现心肌损伤时eNOS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而红景天组表达则较ISO损伤组明显增高且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表达升高.实验中,曲美他嗪作为一种阳性对照药物可以明显减轻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其疗效与低剂量红景天相似.结论:红景天可能通过上调eNOS的表达,减轻了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减轻了心肌的缺血性损害.

    作者:陆齐;吴翔;王政华;黄荫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神经干细胞对胶质瘤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有无抑制作用.方法:取胎鼠大脑皮层组织,于无血清培养基中进行细胞培养成神经干细胞并进行Nest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将神经干细胞和鼠胶质瘤细胞(C6细胞)在体外混合培养,观察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及形态学变化,并对C6细胞进行FCM细胞周期分析及MTT试验.结果:培养所得的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染色呈现阳性,具有较强的分裂增殖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表明培养所获得的细胞是神经千细胞;神经干细胞与C6细胞混合培养后,C6细胞不易贴壁,增殖慢.FCM分析显示实验组处于G0/G1期的C6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X2=14.77,P<0.01).MTT试验显示实验组光吸收值低于对照组(t=-11.66,P<0.01).结论:胚鼠大脑皮层组织可培养出神经千细胞;在体外对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作者:蔡正华;邓传宗;高宜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EGFR和p1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EGFR和p16表达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对正常宫颈上皮、CIN和宫颈癌组织共99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宫颈癌变过程中EGFR和p16蛋白进行研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GFR在CIN和宫颈癌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16蛋自在CIN和宫颈癌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结论:EGFR和p16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可作为评价子宫颈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作者:王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乳腺癌组织内转录因子E2F-4与雌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观察乳腺癌组织内转录因子E2F-4的表达水平与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临床分级、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3例乳腺癌组织中E2F-4、ER、HER-2的表达,以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分析E2F-4的表达水平与ER、HER-2的表达及临床分级、分期、预后问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4例正常乳腺组织内2例(14.3%)E2F-4低表达,其余组织内则呈阴性;53例乳腺癌组织内41例(77.4%)高表达E2F-4;E2F-4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ER、HER-2表达无明显的相关性,与术后1年生存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E2F-4高水平表达可作为乳腺癌不良预后的重要的指标.

    作者:林思敏;倪启超;曹晓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PCR法检测B6-Co小鼠混浊角膜的病原菌

    目的:检测遗传性角膜病小鼠混浊角膜的病原菌及其种类.方法:取不间发育阶段的B6-Co小鼠36例(模型组)和正常B6小鼠10例(对照组)的角膜,分别提取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结果:36例模型组的角膜,细菌PCR检测阳性21例,阳性率为58.33%.真菌PCR检测标本36例,7例阳性,阳性率为19.44%.结论:病原菌感染是引起B6-Co小鼠角膜病变的重要原因.

    作者:缪进;殷小敏;管怀进;邵义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p16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HepG2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p16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rmhTNF处理肝癌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内p16的表达变化.用siRNA干扰p16的表达后,再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变化.结果:rmhTNF可以诱导肝癌细胞HepG2的凋亡,同时也可以诱导p16的表达的增加.干扰p16的表达可以逆转由肿hTNF诱导的肝癌细胞的凋亡.结论:p16在rmhTNF诱导的肝癌细胞的凋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汪秀琴;倪启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食管鳞癌中存活素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存活素(Surviv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食管鳞癌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80例食管鳞癌Survivin阳性率为65.0%,Surviv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还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Survivin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吴建华;刘宏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的护理

    非结核性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nia,NTM)广泛存在于外界环境,平均每10年就发现近20种,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25种非结核分枝杆菌中,有9种为致病菌[1].

    作者:张兰香;顾青;谢玉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老年骨折卧床患者泌尿系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由于老年骨折患者具有基础病多、卧床时间长、抗生素应用广泛及高龄身心等特点,骨折愈合较慢,易发生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1].因此在治疗上除加强对骨折本身的复位固定等处理外,大量的护理工作恰当,也是预防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我科2008年1~12月份对76例骨折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与2007年1~12月份81例骨折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现将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刘永香;胡秀兰;孙宗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断指再植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我国断指再植的数量和质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由于伤情复杂或其他因素,再植术后的并发症必定影响临床效果.术后的精心护理是提高再植成活率的重要环节,现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顾晓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83例的抢救

    亚硝酸盐用于工业上金属表面处理或用作某些有机物(如染料)合成的原料,同时也用于食品加工及防腐,可因误用误食而致急性中毒[1].亚硝酸盐与血红蛋白作用,使正常的Fe2+氧化成Fe3+而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主要中毒症状表现为皮肤粘膜呈青紫色,伴有头痛、头晕、心动过速、反应迟钝、乏力、精神萎靡、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昏迷[2],必须及时抢救.我院于2008年5月集中救治了83例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现将抢救经过报告如下.

    作者:吴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38例抢救与护理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血液渗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的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表现为突发剧烈疼痛、高血压、夹层破裂或压迫症状[1].未经治疗的急性夹层预后很差,50%的患者48小时内死亡,70%于1周内死亡,90%于3个月内死亡[2].因此,及时而正确的抢救治疗与护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我科自2004年1月~2009年1月收治AD患者38例,报告如下.

    作者:沈小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MTX在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疤痕妊娠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剖宫产后疤痕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中7例流产术中、术后大出血,而行子宫动脉栓塞;2例术前明确诊断,行子宫动脉栓塞后再行流产术,出血少;3例清宫不全给于MTX治疗,均预后良好.结论:剖宫产术后疤痕妊娠临床罕见,发病隐匿,早期易误诊.病史、B超有助诊断,盲目刮宫危害较大,介入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MTX可有效治疗病情,并杜绝切除子宫的痛苦,保留生育功能.

    作者:成晓燕;瞿斌;裴美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甲硝唑联合苦参凝胶对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苦参凝胶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将81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甲硝唑)39例,观察组(甲硝唑联合苦参凝胶)42例,于治疗前、治疗后7天和30天分别采取阴道分泌物涂片进行阴道乳酸杆菌定性检测.结果:治疗前对照组阴道乳酸杆菌阳性率41.03%(16/39),观察组为40.48%(17/42),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第7天对照组阴道乳酸杆菌阳性率61.54%(24/39),观察组为97.62%(41/42),观察组阴道乳酸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第30天对照组阴道乳酸杆菌阳性率82.05%(32/39),观察组为96.62%(41/4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甲硝唑联合苦参凝胶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可明显改善阴道微生态.

    作者:孙桂华;陈炳锦;陈蕾;朱丽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术后HPV检测的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后检测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的意义.方法:采用HCII法于LEEP术前,术后3月及术后1年分别检测102例CIN患者及9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术前CIN Ⅱ级,CINI Ⅰ级及慢性宫颈炎患者HPV感染率分别为19.4%,70%,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月感染率分别为8.1%,32.5%,6.1%,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感染率分别为4.8%,17.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CIN Ⅰ级复发率为33.3%,CIM Ⅰ级复发率为28.6%,慢性宫颈炎进展为CIN Ⅰ级发生率为50%.结论:LEEP术后监测HPV感染情况对预防CIN复发或进展为宫颈癌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毛洁;许丹;凡利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解脲脲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

    目的:探讨宫颈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方法:对稽留流产妇女399例(观察组)和同期早孕要求流产妇女225例(对照组)行宫颈分泌物解脲脲原体培养(UUC).结果:观察组UUC阳性116例(29.07%),对照组UUC阳性37例(16.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6,P<0.001),UU阳性率与流产妇女的年龄和流产次数有关.结论:宫颈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关系密切,是导致稽留流产的原因之一.

    作者:黄凌云;杨月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宫角妊娠19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角妊娠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和误诊原因.方法:对19例宫角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角妊娠主要临床表现是停经18例,下腹痛11例,阴道不规则流血10例.8例术前诊断明确,10例误诊为输卵管妊娠,1例误诊为早孕,误诊率57.89%.16例行一侧宫角楔形切除或宫角妊娠物清除术,2例行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1例在B超检测下清宫术.结论:宫角妊娠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B超是其主要诊断依据.治疗以手术为主,部分患者可采用氨甲喋呤联合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或B超下清宫术.

    作者:虞丰;顾志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盆腔脓肿50例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盆腔脓肿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盆腔脓肿的诊治资料.结果: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为56.0%,误诊率达44.0%.腹腔镜组:手术时间35~100min,平均45分钟,出血20-100ml,平均50ml;住院时间6天.开腹组:手术时间70-130min,平均80min,出血120~300ml,平均200ml;住院时间9天.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脓肿缺乏典型的表现,应重视临床表现、B超、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以提高术前诊断率;腹腔镜手术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

    作者:单思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50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佳方法,以提高异位妊娠药物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将100例末破裂型异位妊娠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甲氨蝶呤(MTX)50mg/m2单次肌肉沣射,同时予米非司酮每日3 100mg顿服,连服3天.对照组50例,MTX50mg/m2单次肌肉注射.两组均每3天测血β-HCG、血常规、B超监测盆腔包块,用药1周复查肝、肾功能,同时记录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47例(94.0%),对照组治愈40例(80.0%),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可提高成功率,但不加重副反应.

    作者:李萍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的价值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下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0例临床可疑宫颈病变患者,305例行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下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组),315例直接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照组),比较两组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组织学诊断阳性检出率43.61%(133/305),对照组阳性检出率30.79%(97/3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下宫颈组织病理检查能显著提高宫颈病变的阳性检出率.

    作者:郑志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肥胖对孕妇分娩和胎儿影响的分析

    目的:探讨孕妇肥胖与孕产结局的关系.方法:住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297例,其中186例为正常体重组,111例为肥胖组,观察两组对分娩方式和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肥胖组的产钳助产23例(20.72%)、剖宫产44例(39.64%)高于正常体重组,阴道顺产44例(39.64%)低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孕妇的巨大儿发生率(23.42%)和新生儿窒息率(6.31%)均高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肥胖影响正常阴道顺产,增加产钳助产和剖宫产术的风险,对新生儿也有不良影响.

    作者:谭勇培;陆海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我院病区药房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现状分析

    中药注射剂作为我国独创的新剂型,克服了传统中药见效慢的缺点,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双黄连、清开灵及鱼腥草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通报,人们对中药注射剂产生了信任危机.本文对我院病区药房2009年1~8月份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姜晓燕;王玉林;张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南通市区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南通市区老年人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及利用的现状,以及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入户调查500位60岁以上老年人.结果:两周患病141例(30.9%),慢性病患病429例次(93.9%),两周就诊93例(65.5%),年住院66例(14.4%).住院服务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性别、两周患病、慢性病患病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切实推进老年人慢性病的管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立老年人的家庭照顾和家庭病床制度.

    作者:吴徐明;高月霞;蓝绍颖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过敏性紫癜(HSP)关系.方法:对68例HSP患儿应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将阳性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给予抗过敏、抗炎等常规治疗;观察组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抗HP三联疗法,疗程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68例HSP患儿HP感染率61.76%;阴性组治疗有效率92.31%,与HP阳性观察组相仿(90.48%,P=0.826);比HP阳性对照组好(61.9%,P=0.026).阳性观察组男孩更多见,消化道症状多见(59.52%),阳性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5),与阴性组相仿(P=0.826);HP阳性观察组复发率与HP阴性组相仿(11.53%和33.33%,P=0.145),较HP阳性对照组低(66.67%,P=0.000).结论:HSP与HP感染有关,三联抗HP疗法可提HSP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柴建农;周剑峰;陈科;徐咏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22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效果.方法:56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CM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氧合情况及病情转归.结果:观察组HFOV治疗12、24h后,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出血停止时间、上机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能改善氧合,缩短病程,是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静;肖志辉;朱雪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Ⅰ的变化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时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肌钙蛋白Ⅰ(cTnI)的变化.方法:对65例患儿及25例正常儿采用胶体金法检测粪便的轮状病毒抗原,对抗原阳性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儿童检测血清CK-MB与cTn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轮状病毒肠炎组血清CK-MB与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除引起胃肠道症状外,对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重症者血清CK-MB与cTnI血清水平更高,对临床诊治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张标;朱俊;钱元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反复腰穿或持续引流预防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预防方法.方法:对287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7例患者未作相应预防治疗措施,发生脑积水7例,外伤性脑积水发生率为4.76%;140例患者经腰椎穿刺、椎管持续引流治疗.无脑积水病例出现.结论: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予以腰椎穿刺及椎管引流释放血性脑脊液(CSF),可相应降低外伤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提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后遗症.

    作者:樊健;隋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垂直应力螺钉加球囊扩张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不稳定型骨折

    目的:探讨胸腰椎椎体骨折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综合运用垂直应力椎弓根螺钉技术加球囊扩张植骨锥体成型技术对胸腰段锥体骨折进行复位,固定,并随访其复位效果及维持情况.结果:18例中椎体前缘高度均恢复到邻近锥体90%以上,椎管侵占率17例低于20%,1例仍达30%以上.随访0.5~2年,患者疼痛症状消失,椎体高度及后凸角未见明显丢失,无迟发后凸畸形,无1例断钉、断棒或松动.结论:垂直应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选择性椎管减压球囊扩张、椎体内植骨成形术,疗效确切町靠.能大限度地重建自然的生物力学稳定,值得提倡与推广.

    作者:许步伟;朱文峰;薛锦林;吕俊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空加压螺钉加张力带钢丝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空加压螺钉加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中空加压螺钉加张力带钢丝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28例患者随访6~12个月,术后3月复查X线片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伸屈活动良好,功能评定优良率为96.7%,术后1年均取出固定物.结论:中空加压螺钉加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是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理想选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煜;周立平;龚宗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亚低温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预后的影响

    目的:总结哑低温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仅常规治疗.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17.1%)明显降低,恢复良好率(62.9%)明显提高,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入亚低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其临床预后.

    作者:潘恩裕;陈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分析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ITF)的效果.方法:对使用DHS内固定治疗的30例老年IFT的手术方法、术后处理、治疗结果、术后并发症及手术适应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都能早期活动,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3%,骨折愈合率100%.结论:DHS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老年人ITF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袁振庭;杨宗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114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各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分析114例各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方法,观察骨折愈合及创面闭合情况.结果:所有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其中延迟愈合12例,通过保守治疗后骨性愈合;骨不连3例;创面一期闭合95例中一期愈合89例,其余6例出现皮肤坏死.结论:选择合适固定材料,尽量一期关闭伤口,围手术期的合理治疗是成功治疗开放性骨折的重要环节.

    作者:夏小鹏;成红兵;周斌;李俊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数字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3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数字化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优越性.方法:采用数字化钛网对34例颅骨缺损进行修补,其中2例有脑积水行V-P分流术.结果:34例患者均恢复良好,外观自然,无术后皮下积液和切口感染.结论:数字化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安全可靠,外形满意.

    作者:许如东;陈志标;汤伟强;徐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段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段粉碎性骨折20例,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段粉碎性骨折18例.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21个月,平均16.6个月.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组,在手术时间(45±min)、术中出血量(50±8ml)、骨折愈合时间(10.6±0.6w)、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膝关节曲度120°±5°)均明显优于交锁髓内钉治疗组.结论: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胫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童汉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微波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70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观察组70例外伤性鼓膜穿孔采用微波对患耳局部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保守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34例,有效2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有效率为55.0%(31/56),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应用微波理疗是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霞;周详;董新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磨牙纵折的保存治疗初探

    目的:探讨纵折后磨牙的保存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6颗纵折后磨牙采用带环固定,根管治疗后,用Super-Bond C&B粘接剂口内粘接牙断面再全冠修复,保留患牙.结果:对56颗患牙用上述方法修复后,经1~2年随访,成功34颗(60.7%),良好7颗(12.5%),失败15颗(26.8%).结论:磨牙纵折保存治疗的方法简便易行、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唐婉娴;冯兴梅;尹丰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牙列缺损10例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游离牙列缺损的患者,采用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追踪3~24个月,评价修复后的功能和外观、固位及稳定,咀嚼效率及对基牙的影响.结果:10例患者对固定和稳定,咀嚼效率的效果都很满意,对功能及美观满意9例,基本满意1例;松动牙基4例均满意.结论:精密附着体义齿是日前修复游离牙列缺损的佳修复方式,具有广泛应用的前景.

    作者:朱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86例

    目的:探讨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有关问题.结果:86例患者术后经随访6个月~2年,窦口引流通畅,无1例复发.结论:非侵袭型鼻窦真菌病宜行鼻内镜手术,以彻底清除窦腔病变,术后应定期在鼻内镜下换药,反复冲洗窦腔,不必全身应用抗真菌药.

    作者:陶应国;李雪松;陈荣;徐纯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鼓室注射布地奈德与干扰素复合液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与干扰素复合液鼓室注射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对病程<3个月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0例(146耳)随机分为复合液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7耳给予单纯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及口服药物,而复合液组79耳则给予鼓室注射布地奈德与干扰素复合液及口服药物.治疗1疗程后复诊,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复合液组79耳中41耳治愈,36耳好转,2耳无效,总有效率97.47%;而对照组67耳中31耳治愈,29耳好转,7耳无效,总有效率89.55%.两组比较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干扰素能更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作者:马莉;季超;高刚;王军;汪晓雷;管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管化腓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下颌骨截断性缺损采用腓骨移植结合钛网、人工骨粒、同期种植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采用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移植,腓骨上缘平齐牙槽嵴,下缘钛合金网塑形,其内充填人工骨粒、腓骨松质骨、血液混合物,同时根据缺牙情况行钛种植体植入.结果:20例中1例失败,19例达预期效果,成功率95.0%.X片、ALP(血清碱性磷酸酶)、BGP(血清骨钙素)、下颌运动功能检测显示植人物愈合正常,下颌外形恢复满意.结论: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钛网塑形同期种植体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在临床是可行的.

    作者:张健;袁旭初;冯兴梅;沈小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小肠血管结构不良致下消化道出血12例DSA诊断

    目的:探讨小肠血管结构不良致下消化道出血的DSA诊断价值.方法:12例小肠血管结构不良(空肠7例,回肠5例)均采用改良Seldinger's法行选择性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插管造影.结果:显示小肠病理血管14支,其中8例同时显示病理血管与出血征象.结论:血管造影对小肠血管结构不良病变血管的定位、定性诊断有肯定的价值.

    作者:吴木军;何燕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经双介入治疗肺转移瘤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药物经双介入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股动脉、静脉插管至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行双介入区域性化疗药物及血管内皮抑素(恩度)灌注治疗.化疗药物的选择按照原发肿瘤的化疗方案.结果:28例患者获得CR 2例、PR 10例、SD 13例、PD 3例,DCR为89.3%,1年生存25例(89.2%),TTP、OS均为5~12个月.结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药物经双介入灌注治疗肺转移瘤可行、安全、有效.

    作者:袁瑞凡;明志兵;金杰;丁文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食管癌适形放疗中精确摆位的质量监控探讨

    目的:探讨食管癌适形放疗中摆化的质量监控.确保治疗的准确性.方法:观察组22例220个野次采用治疗中途观察和校准摆位的方法,对照组18例180个野次采用常规摆位方法.实施中途和放疗结束时观察两组野中心在x、v和z轴方向移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放疗中途观察正确野次97,移位野次123,放疗结束观察正确野次121,移位野次99;对照组放疗中途观察正确野次83,移位野次97,放疗结束观察正确野次70,移位野次110.两组间中途移位无明显差异,两组在完成放疗时野中心移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摆位存在野中心移位偏差,实施质量监控可提高摆位精度,提高责任心有助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落实.

    作者:袁菊萍;陈不尤;施燕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特点,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双侧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情况.结果:高血压合并高脂血压症组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显著,IMT>1.0mm占56.0%,斑块检出率为44.0%.对照组IMT>1.0mm占10.8%,斑块检出率为4.3%,病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IMT增厚及斑块检出率明显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下肢动脉可以为临床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可靠的信息.

    作者:仲跻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肝脾动脉联合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

    目的:采用肝脾动脉联合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观察其对周同血象及肿大脾脏的影响.方法:以自身对照法比较单纯肝动脉栓塞(TACE)和TACE联合脾动脉栓塞(PSE).结果:TACE联合PSE治疗后,脾脏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周围血象24小时后即见升高,4周后均恢复正常.结论:TACE联合PSE治疗可抑制亢进的脾脏功能,改善周围血象,有效控制病情.

    作者:钱建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参数选择及应用

    目的:探讨DWI在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检查中成像稳定的技术参数.方法:对30名肝脏局灶占位病变行肝脏DWI,比较不同b值、激励次数(NEX)、采集矩阵对图像质量的影响.A组b值分别取50s/mm2、500s/mm2、800s/mm2;B组激励次数分别取2、4、6;C组采集矩阵分别取128×64、128×128、128×256.结果:在3种不同扫描参数的比较中,b值为500s/mm2的图像质量较b值为50s/mm2和800s/mm2;NEX取4的图像质量优于NEX取2和6:采集矩阵为128×256的图像质量优于采集矩阵为128×64和128×128.结论:b值取500s/mm2、NEX取4和采集矩阵取128×256是DWI在肝脏局灶性占位性病变检查中较理想的扫描参数.

    作者:石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关于创造性医学人才培养的思考

    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带着传统或固有的观念去看待、分析事物,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产生出新的成果,这种思维足以其结果的新颖性和独创性为特征的.创造性思维使人们在现代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中都可以取得巨大的成果.创造性思维对于医学学科的发展也同样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1,2].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尤其是注重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吴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全自动染色封片工作站的应用及保养

    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起剑关键作用,随着对病理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工作量的增加.自动化染色技术在组织制片中推广应用,突破了传统手工操作的繁琐及局限性,既减轻劳动强度,又提高制片质量和效率,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需要.我院自2008年4月起引进了全自动染色封片工作站,大大改善了制片工作室的条件,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建云;何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的检测对胃部疾病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sinogen,PG)亚群PG Ⅰ、PGⅡ含量与胃部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不同胃部疾病患者108例,以48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PG Ⅰ和PGⅡ的含量,并计算PG Ⅰ/PGⅡ的比值.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组胃癌患者血清PG Ⅰ含量及PGⅠ/PGⅡ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组血清PG Ⅰ、PGⅡ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PG Ⅰ/PGⅡ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糜烂性胃炎组血清PG Ⅰ、PGⅡ、PG Ⅰ/PGⅡ比值和健康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PG Ⅰ、PGⅡ、PG Ⅰ/PGⅡ比值的检测为常规血清学诊断指标,对胃癌等胃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临床参照价值.

    作者:殷荣华;刘振宗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