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
  • 国际刊号:1001-7399
  • 国内刊号:34-1073/R
  • 影响因子:0.77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54
  • 全年订价:4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Pж(AJ) 文摘杂志(俄), 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杂志,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哥白尼索引(波兰)
  •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基础医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3年11期文献
  • 子宫颈鳞癌组织中Toll样受体4、7、9蛋白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7、9(Toll-like receptor-4、7、9,TLR4、7、9)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和宫颈鳞癌(cervical squamous carcinoma of cervix,CS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45例CIN组织及65例CSCC组织中TLR4、7、9蛋白的表达.结果 TLR 4、7、9蛋白表达水平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LR 4、7表达异常增高与肿瘤病理分级及浸润程度相关(P <0.05);TLR9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组织(P<0.05);在CSCC组织中,TLR4、7在肿瘤间质单核炎性细胞中高表达,提示二者与肿瘤的局部浸润有关,而TLR9在肿瘤间质的成纤维样细胞中高表达,提示与肿瘤低转移相关.结论 TLR 4、7、9蛋白可能参与宫颈鳞状上皮的恶性转变过程,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马玉着;胡建鹏;吴生兵;章一涓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肾小球血管襻C4d沉积与IgA肾病活动性病变的关系

    目的 探讨IgA肾病肾小球血管襻补体C4d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以期对IgA肾病的预后判断提供帮助.方法 对377例IgA肾病行免疫组化C4d染色,观察C4d阳性率及分布形态特点,并与各项病理学形态特点、各临床指标及3年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377例IgA肾病中C4d阴性1 15例,单纯肾小球系膜区沉积113例,系膜区沉积伴肾小球血管襻沉积149例.血管襻C4d表达主要出现在局灶节段硬化和毛细血管内增生处.具有血管襻C4d沉积的IgA肾病在大部分主要病理形态及临床指标均显著差于C4d阴性组和C4d单纯系膜沉积组(P<0.01),3年内肾存活率亦显著低于后两组.结论 出现局灶节段血管襻C4d沉积是IgA肾病活动性病变和预后不良的标志物,值得临床诊治过程中给予充分注意.

    作者:林建松;张睿;曲利娟;曾德华;武一曼;郑智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卵巢核分裂象活跃的富于细胞性纤维瘤(mitotically active cellular fibroma,MAC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观察2例MACF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MACF患者临床表现良性.瘤细胞梭形,非常丰富,交叉呈束或漩涡状、席纹状排列,轻度异型,核分裂象4~7个/10 HPF,无病理性核分裂象.出血水肿边缘瘤细胞异型明显伴有退变.结论 MACF是一组卵巢的富于细胞的纤维性肿瘤,核分裂象≥4个/10 HPF,缺乏核的显著异型,临床表现良性.文献报道仅少数病例复发,提示MACF具有低度恶性潜能.

    作者:赵燕;肖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SOCS-3对OSM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3)对抑瘤素M(oncostatin M,OSM)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用Lipofectamine 2000分别转染pCR3.1/SOCS-3表达质粒和pCR3.1空质粒载体,G418筛选阳性克隆,应用OSM(10 ng/ml)进行刺激.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及上清液,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OCS-3、CK18、α-SMA和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Signal transducers and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collagen Ⅰ,Col Ⅰ)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分泌;采用RT-PCR检测SOCS-3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SM刺激组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和p-STAT3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培养上清液Col Ⅰ和FN的分泌增加,而CK18蛋白表达减少.SOCS-3过表达能抑制OSM刺激引起的α-SMA和p-STAT3蛋白表达,减少Col Ⅰ和FN的分泌,同时能够部分恢复OSM刺激引起的CK18蛋白表达.结论 SOCS-3过表达能抑制OSM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此过程可能与p-STAT3的磷酸化受抑有关.

    作者:刘青娟;邢玲玲;郝军;刘淑霞;刘巍;姚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结直肠腺癌中miRNA-10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microRNA-10a(miR-10a)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茎环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0a在结肠腺癌细胞(SW620、SW480、SW1116、HT29、DLD1、LOVO、Caco-2、HCT-116p53+/+、HCT-116p53-/-)以及正常结肠细胞CCD-18Co的表达;检测miR-10a在44例结直肠腺癌新鲜标本及对应切缘无瘤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p53的相关性.结果 miR-10a在SW620、SW480、SW1116、HT29、DLD1、LOVO、Caco-2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CCD-18Co细胞.miR-10a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瘤黏膜组织(P<0.05),在非黏液癌中的表达高于黏液癌(P =0.022 4),但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ck分期均无关(P均>0.05).结肠癌细胞HCT-116p53+/+中miR-10a的表达略高于HCT-116p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649).结论 结直肠腺癌中miR-10a低表达,且与肿瘤黏液分泌相关.miR-10a可能在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抑癌作用,其与肿瘤组织学分化有关.

    作者:张志勇;赵增仁;吴晨鹏;贺新奇;张丽静;樊智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纤维上皮肿瘤性病变中不同纤维分布特点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间质中不同纤维成分的分布特点.方法 利用组织学三联特殊染色法检测26例乳腺纤维腺瘤和14例乳腺分叶状肿瘤中不同纤维的染色分布.结果 乳腺纤维腺瘤和分叶状肿瘤中肿瘤间质均以网状纤维与胶原纤维两种成分为主,前者主要分布于导管的基膜,后者在导管周围间质中丰富,二者在不同肿瘤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结论 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中纤维分布的特点及其不同纤维的分布差异,为探索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鉴别诊断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作者:丁桂龄;章亚琴;邢宏宇;徐光;郑唯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亲汗腺性黑素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亲汗腺性黑素瘤的组织学改变及诊断.方法 收集9例亲汗腺性黑素瘤,分析其组织学及临床特点.结果 平均发病时间为7.5个月,所有患者均存在汗腺受累,且受累汗腺水平明显深于肿瘤主体水平,其中7例肿瘤细胞分布在汗腺导管和(或)腺体内,2例肿瘤细胞围绕汗腺分布.与肿瘤主体相比,根据汗腺受累水平测量的肿瘤厚度、Clark分级、原发肿瘤的分期及切除范围均不同.结论 亲汗腺性黑素瘤是黑素瘤少见的组织学改变,易误、漏诊,对其正确认识有利于诊断及治疗.

    作者:陈浩;姜祎群;徐秀莲;曾学思;孙建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鼻咽癌中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及鼻咽黏膜炎性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探讨二者在NP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并分析二者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cadherin和β-catenin在98例NPC组织及32例鼻咽黏膜炎性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E-cadherin和β-catenin在NPC组织中异常表达率高于鼻咽黏膜炎性组织.(2) 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3) E-cadherin和β-catenin在NPC组织中的表达存在一定关联(P<0.05).结论 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异常可能与NPC的发生有关,可能是NPC发展的早期参考指标.

    作者:刘鹏;谭盛葵;肖胜军;易世江;熊伟明;侯巧燕;欧阳磊;雷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明胶酶和Twist在乳腺癌组织及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患者血清明胶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MMP-9]和Twist的水平,探讨其与组织中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和ELISA法检测46例乳腺癌和31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MMP-2、MMP-9和Twist蛋白的表达及患者术前血清MMP-2、MMP-9和Twist水平.结果 MMP-2、MMP-9和Twist蛋白和术前血清水平在乳腺癌组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乳腺癌组织MMP-2、MMP-9和Twist蛋白阳性率均随着TNM分期的增高而增高,且在腋淋巴结转移组均高于无转移组(P<0.05);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MMP-2、MMP-9和Twist水平与癌组织相应蛋白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中MMP-2、MMP-9和Twist水平改变可以反映组织中其表达水平,其检测对乳腺癌的转移预警和辅助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邹强;王瑾;吴正升;黄金;赵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三联阴乳腺癌中MAPK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三联阴乳腺癌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通路在ER、PR及HER-2阴性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HE及免疫组化SP法对48例三联阴乳腺癌进行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8例中20例表达MAPK(41.67%),18例表达PI3K(37.50%),21例表达表面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43.75%),其中4例患者术后5年死亡(8.33%),6例发生远处转移.死亡及转移病例的MAPK及EGFR均呈过表达,其中4例表达PI3K.结论 三联阴乳腺癌中MAPK、PI3K及EGFR表达明显增多,三者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是三联阴乳腺癌重要的预后因子.

    作者:石峰;高颖;周全;昌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axillin与Ezrin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Paxillin、Ez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s,PT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检测50例PTC组织、22例甲状腺腺瘤组织和28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axillin、Ezrin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结果 Paxillin、Ezrin在PTC组织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且其高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axillin与Ezrin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Paxillin和Ezrin的过表达可能与PTC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有关,二者有望成为判定PTC及预测其侵袭转移能力的指标.

    作者:张永生;刘西林;韩洁;朱晓玲;高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STARD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蛋白质表达与胃癌风险性

    目的 观察STARD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胃癌易感性关系,探讨STARD3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方法 采用Sequenom基因分型仪对安徽地区311例胃癌患者及425例正常对照组血样STARD3 rs9972882、rs881844、rs11869286和rs1877031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法对其中243例胃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的STARD3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STARD3基因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在胃癌和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单倍型分析提示STARD3单倍型CCCT连锁影响胃癌易感性(P =0.043,OR=0.805,95%CI=0.643~0.992).临床病理资料分层分析显示STARD3 rs1877031杂合子TC更多见于胃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P=0.021,OR=2.882,95%CI=1.173 ~7.084).免疫组化结果发现胃癌组织STARD3表达与患者性别、饮酒、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 STARD3可能与中国人群胃癌的发生、分化程度及组织学形态相关.

    作者:裘越;张佐阳;叶雷;谢虚实;张妍;吴继峰;杜卫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mTOR特异性抑制剂RAD001对SGC7901/DDP细胞耐药的逆转作用

    目的 观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特异性抑制剂RAD001对胃癌SGC7901/DDP细胞顺铂耐药逆转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 常规培养胃癌SGC7901/DDP细胞,单独RAD001、DDP(cisplatin,顺铂)或联合药物作用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中P-gp、MRP1、p27蛋白表达.结果 单独DDP组(顺铂组)作用于SGC7901/DDP细胞后,细胞周期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D001组(RAD分别为2.5、5、10 nmol/L)、联合用药组(RAD 2.5 nmol/L+ DDP 2.5 mg/L)作用48 h后,处于G1期细胞比例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于S期细胞比例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效果强于单独用药组(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示:顺铂组对细胞中上述蛋白的表达无明显改变作用.RAD预处理后,RAD001组、联合用药组作用48 h后细胞中P-gp和MRP1表达下降,p27表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作用效果强于单独用药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顺铂组对细胞中上述蛋白的表达无明显改变.RAD预处理后,RAD001组、联合用药组作用48 h后细胞中P-gp和MRP1表达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表达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作用强于各单独药物作用组(P<0.05).结论 RAD001能够逆转胃癌细胞SGC7901/DDP耐药,其可能通过上调p27表达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而发挥作用.

    作者:刘莹;朱祖安;孔庆兖;刘磊;崔涛;张瑞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Pax8在女性生殖道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Pax8蛋白在女性生殖道肿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作用.方法 收集Mǔllerian管各种类型上皮48例和肿瘤152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ax8蛋白表达.结果 Pax8在输卵管上皮阳性率为100.0% (10/10)、子宫内膜上皮为100.0% (10/10)、子宫颈黏液腺上皮为35.7% (5/14)、子宫颈鳞状上皮为0(0/14);在卵巢输卵管、宫体、子宫颈的浆液性腺癌、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子宫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腺癌均为100.0%;在卵巢输卵管黏液性肿瘤为70.0% (7/10)、子宫颈黏液腺癌为41.7%(5/12);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卵巢无性细胞瘤、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卵巢类癌、卵巢或子宫颈的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消化道转移性癌均为0;在盆腔腺癌为100.0%(3/3).结论 Pax8是Mǔllerian管腺上皮敏感且特异性的标志物,对女性生殖道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作者:邢宝玲;葛素梅;刘孟璐;强贤;李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恒河猴、比格犬、树鼩、兔、大鼠及小鼠消化管的比较组织学

    目的 对恒河猴、比格犬、树鼩、日本大耳白兔、SD大鼠及昆明小鼠(KM小鼠)的消化管进行比较组织学研究,为实验动物病理学检测标准及以它们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按照现行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检测标准检测合格的恒河猴30只、比格犬16只、树鼩20只、日本大耳白兔18只、SD大鼠20只及KM小鼠20只,经麻醉后处死并剖检.选取消化管组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行HE、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光镜观察,比较它们在组织学结构方面的异同.结果 所有动物直肠的组织学结构基本一致,下列部位组织学存在差异:(1)舌肌的排列方式及舌腺的组成类型,舌乳头发达程度及其内味蕾的多少;(2)食管黏膜表面上皮形态、有无食管腺及其组成类型、肌层的排列方式;(3)胃的大体结构,有无贲门腺、胃底腺及幽门腺等组织学结构,胃底表面上皮细胞形态及AB染色情况;(4)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黏膜下层的组织学结构;(5)结肠黏膜层组织学结构及部分实验动物的特有结构;(6)炎症是消化管普遍存在的自发性病变.结论 (1)通过对上述实验动物消化管的剖检及组织学观察,获得宝贵的组织学资料;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不同物种组织学特点和进化规律,丰富了比较组织学的研究资料.(2)消化管是与外界相通的开放性管道,易受外界影响而产生自发性病变.

    作者:徐文漭;李霞;李涛;王媛媛;戴芳;和占龙;王丽;蔡琳;黎贵芸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SP两步法,分析1例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瘤细胞弥漫浸润膀胱黏膜固有层及肌层,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呈嗜酸性,核深染,偏位,类似浆细胞,可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瘤细胞CK7、CK20均阳性,CKpan弱阳性,Ki-67增殖指数40%,MUM1、CD20、CD3、CD45、CD38、CD138、PSA、P504S均阴性.结论 膀胱浆细胞样尿路上皮癌罕见,需与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及具有浆细胞样特征的其他肿瘤鉴别,免疫组化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作者:眭怡群;崔红霞;涂健;张永胜;冯一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错构瘤1例

    患者女性,63岁,因右乳包块20余年就诊.B超示右乳上方范围约9.6cm×2.4cm低回声区,边界尚清,内部回声均匀,灶区强回声,CDFI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X线显示右乳上方单发类圆形实性肿块,边缘较光滑,伴灶区钙化(图1).予以外科肿块切除.病理检查 眼观:乳腺肿块12 cm×10cm×4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灰黄,质稍韧,结节感,灶区钙化样质硬.镜检:肿瘤由多量纤维组织、成熟脂肪组织构成,其间散在数量不等的乳腺腺管(图2),形态温和,无异型性,部分腺管腔内见嗜伊红色分泌物样成分.免疫表型:可见散在分布的乳腺导管周围存在完整的肌上皮,导管及肌上皮增殖活性较低,CK、EMA乳腺导管(+),SMA、CD10、S-100、desmin肌上皮(+),CD34血管(+),vimentin(+),CD99+/-,Ki-67增殖指数1%.

    作者:何晓伟;任伟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足月妊娠剖宫产伴卵巢硬化性间质瘤1例

    患者,29岁.入院诊断:G1P0,孕38周头位待产,盆腔包块性质待查(考虑卵巢肿瘤).入院后心肺体检无异常.产科检查:子宫高37 cm,腹围105 cm,胎心率140次/min,胎显露头,入盆,无宫缩,未破水.血清学检查:CA125 59.95U/ml(正常参考值0~ 35 U/ml),AFP 273.93 ng/ml(正常参考值0 ~ 13.4 ng/ml).入院前B超示:左侧附件区见一大小10.39 cm ×6.89 cm的无回声区,边界清楚,后方回声增强,内可见条片状增强回声.术中左侧卵巢可见一11 cm×10cm×7 cm大小肿物,同侧输卵管及右侧附件无异常.子宫足月妊娠,表面水肿,子宫下段形成好,右旋30度,无腹水.行剖宫产及左侧卵巢肿瘤切除术.

    作者:欧阳焱黎;李岚;刘丽江;陈琼霞;王成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罕见部位的骨外骨肉瘤2例

    例1,女性,55岁,因“右侧肩胛部渐大硬性肿物3个月”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肩胛部渐大硬性肿物,逐渐增大至5 cm大小时局部出现酸痛感.X线检查示右侧肩关节下方不规则密度增高影,界尚清,与骨组织不相连(图1).行右侧肩胛部肿物完整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右侧肩关节下方三角肌间,大小9 cm×5 cm×4 cm,质硬、完整,与周围肌肉组织粘连.

    作者:康锶鹏;陈远钦;邱建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肠道多原发性恶性肿瘤-结肠淋巴瘤伴空肠间质瘤1例

    患者男性,73岁,因右下腹包块并肠梗阻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腹痛,大便不规律、血便、黏液样便,近2周症状加重出现腹胀、恶心、呕吐、排便停止、发热等症状,自行服用泻药症状未缓解.B超示升结肠近回盲部开口处2 cm处可见大小6 cm×5 cm的低回声团,病变处黏膜、黏膜下肌层结构消失,团块内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及穿支信号.空肠可见大小3 cm×2 cm的低回声团块,病变处黏膜、黏膜下肌层结构清晰,余层次结构欠清晰,连续中断.CT示升结肠距回盲部2 cm处肠壁不规则增厚,呈软组织影向腔内突出,病变长6~7 cm,肠管管壁变窄,内壁欠光滑,增强明显强化,肠周围筋膜局部增厚,脂肪间隙尚清晰,其内可见数个淋巴结影;空肠肠壁不规则增厚,呈软组织影向腔外突出,病变长2 cm,肠管管壁变窄,内壁光滑,增强明显强化,提示空肠占位性病变.行手术切除右半结肠、空肠各1段+肠周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王俊涛;闵晓红;袁静萍;李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基底(细胞)样导管原位癌1例

    患者59岁,自觉乳腺疼痛6年余,无乳头红肿及乳头溢液.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乳腺增生”,患者未予重视,未正规治疗.近3天自觉乳腺疼痛加重,伴针刺感,于左侧乳腺5点距乳头3 cm处可扪及一肿物,大小2.0 cm×1.5cm×1.0 cm,质地中等,边界欠清,活动可,肿物与皮肤无粘连,与胸大肌无粘连.钼靶X线检查:左侧乳腺多形性钙化,不除外恶性,建议活检,BI-RADS分类:4a.乳腺超声:左侧乳腺5点距乳头3 cm腺体层内见一偏低回声区,大小1.1cm×1.0cm×0.7 cm,边界欠清,可见细点状稍强回声,其周边可见血流信号.2012年8月23日于局麻下行钼靶细针定位左乳病灶+左侧乳腺区段切除术,2012年9月5日于全麻下行左侧乳腺全乳切除术.仔细检查大体标本,选取组织,送病理检查.

    作者:朱丽娜;王晓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童膀胱错构瘤1例

    患儿男,5岁,因反复尿痛2年、加重2个月入院.病程中无血尿,偶有脐周疼痛.B超示膀胱右侧壁见实质性肿块,呈高回声,38 mm×29 mm大小,内部回声不均,见数个无回声区.膀胱活检:黏膜慢性炎,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予抗炎及口服激素治疗,肿块无明显缓解.遂行膀胱肿块切除术.病理检查 带蒂分叶状肿块,4 cm×3 cm×2 cm大小,蒂直径0.3 cm,切面淡黄、灰红色,质嫩,部分半透明,切面见数个囊腔,直径0.5~1 cm,内为淡黄色清液.镜检:黏膜上皮呈腺性膀胱炎及囊性膀胱炎,见类似Von Brunn巢的上皮聚集(图1),局部伴有鳞化,黏膜内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分黏膜呈纤维上皮性息肉(图2),间质为梭形及星芒状的纤维母细胞及排列紊乱的平滑肌纤维,未见核分裂.部分血管玻璃样变.免疫表型:SMA阳性,平滑肌desmin阳性,Ki-67、MyoG和MyoD1均阴性.

    作者:管雯斌;姚晓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睾丸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观察睾丸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瘤的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l例睾丸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瘤(G1)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患者男性,52岁.镜下见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以梁状和岛状排列为主;瘤细胞呈圆形及多角形,胞质中度嗜酸性,核染色质细颗粒状.免疫表型:瘤细胞CK、CD56、Syn和CgA均(+),Ki-67增殖指数<2%;inhibin、PLAP和AFP均(-).结论 原发于睾丸的神经内分泌瘤(G1)非常罕见,通常不伴有类癌综合征.免疫组化标记可辅助诊断,需与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睾丸畸胎瘤合并类癌、精原细胞瘤、支持细胞瘤、粒层细胞瘤进行鉴别诊断;多数肿瘤手术切除即可治愈.

    作者:李慧;郑金锋;刘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Ⅰb~Ⅱb期宫颈癌淋巴管生成与HMGB1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Ⅰb~Ⅱb期子宫颈癌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体积百分比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6例Ⅰb~Ⅱb期中分化宫颈鳞状细胞癌、10例慢性宫颈炎和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3级手术切除标本和(或)宫颈活检标本中D2-40、HMGB1的表达,计数淋巴管内皮细胞体积百分比.HMGB1表达量化应用H评分.组织病理学量化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淋巴管内皮细胞体积百分比对于Ⅰb2期(8.88%±4.60%)和Ⅱb(7.75%±3.35%)期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67),均较慢性宫颈炎(2.50%±0.61%)、CIN3(2.76%±1.24%)、Ⅰb1(2.59%±0.81%)和Ⅱa(3.09%±0.82%)期显著增高,后四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HMGB1的表达通过H评分显示其在Ⅱa(1.07±0.54)和Ⅱb(1.09 ±0.29)组的表达显著增高(P=0.03);慢性宫颈炎(0.47±0.42)、CIN3(0.32±0.18)、Ⅰb(0.62±0.34)组间HMGB1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各组间淋巴管内皮细胞体积百分比与HMGB1表达无统计学相关.结论 Ⅰb2和Ⅱb期淋巴管生成明显较其他各组增强,其与促炎因子和促淋巴管生成因子HMGB1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王冬颖;吴静;刘变利;王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全身多发性粒细胞肉瘤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骨髓移植后复发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s,G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 观察2例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全身多发性GS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中男性、女性各1例,年龄分别为21、33岁,1例病变部位多发,1例位于乳腺和肠道.镜下主要表现为幼稚的粒细胞弥漫性生长,类似经典的GS.2例肿瘤细胞免疫组化均表达MPO、CD43.肿瘤进展迅速,常常化疗无效,预后很差.结论 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全身多发性GS非常罕见,一旦出现提示骨髓移植失败,其预后差,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明确诊断.

    作者:李红;李跃武;朱伦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癌组织中E-cad表达与EGFR、HER-2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上皮钙黏素(E-cadherin,Ecad)的表达与EGFR和HER-2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2例乳腺癌标本中E-cad、EGFR和HER-2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有随访资料的数据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多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中E-cad、EGFR和HER-2的阳性率分别是65.3%、43.1%、27.2%.乳腺癌中E-cad、EGFR和HER-2的表达均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cad、EGFR和HER-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乳腺癌中E-cad 的表达与EGFR和HER-2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E-cad的表达与患者生存率呈正相关(P<0.05),HER-2、临床分期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E-cad可以抑制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其与EGFR和HER-2表达具有相关性,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E-cad、HER-2和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洪荫;涂健;朱旬;冯一中;邹汉青;朱培培;杨汶士;王亮;王国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纤维腺瘤内癌4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腺瘤内癌(carcinoma within fibroadenoma,CWF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CWFA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WFA较罕见,发病年龄35~47岁,中位年龄41岁,因发现乳腺肿块而就诊.影像学特征:纤维腺瘤内出现恶性钙化.肿瘤结节状,有包膜,癌组织局限在纤维腺瘤包膜内.4例均为导管原位癌.免疫表型:肿瘤组织CK(AE1/AE3)、CK18、EMA、E-cadherin 膜、p120膜均阳性(均为4/4),CK34βE12阳性(2/4),HER-2(1+~3+),ER(50% ~ 90%),PR(70%~90%);瘤组织周围肌上皮p63、Calponin、CK5/6、SMA均阳性.结论 病理检查可确诊CWFA.治疗主要采用肿物扩大切除术,预后较好.

    作者:侯卫华;杨虎;李海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肺膜下局限型肉瘤样恶性胸膜间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局限型肉瘤样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纵膈内肺膜下局限型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胸部CT示右上肺病灶,大小8 cm×7.4cm×7 cm,境界清楚.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上肺脏层胸膜下.镜下示纤维肉瘤样改变,细胞异型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局部可见坏死等,未见明确上皮样结构.免疫表型:CKpan、CK5/6、Calrentin、vimentin、WT-1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20%,CEA、TTF-1、D2-40、SMA、S-100均阴性.结论 局限型肉瘤样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依据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综合判断,需与发生于胸膜的肉瘤样肿瘤相鉴别.

    作者:周林艳;范钦和;万美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lung,SHL)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SHL患者,对其临床表现、病理诊断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SHL多见于女性,由圆形间质细胞和表面细胞构成,镜下可分为乳头状结构、实性结构、血管瘤样区和硬化性结构,圆形间质细胞中vimentin、EMA和TTF-1均阳性;表面细胞中CKpan、SP-A、Napsin A和EMA均阳性;两种细胞均不表达CD34.CT扫描有助于SHL诊断,部分病例可出现贴边血管征和空气半月征的特征性表现.结论 SHL是种少见的肺内肿瘤,好发于女性,具有低度恶性潜能,免疫表型和CT扫描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王磊;丁志燕;唐嘉阅;颜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CD147、HER-2蛋白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CD147、HER-2蛋白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以及胃癌中CD147与HER-2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为胃癌的临床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胃癌组织芯片150芯(包括70例胃癌组织和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147和HER-2蛋白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CD147、HER-2阳性率分别为68.57%、44.29%,差异无显著性(P=0.073).CD147的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和肿瘤浸润深度的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CD147阳性率为82.35%(P=0.016).HER-2蛋白阳性率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在70例胃癌组织中48例CD147蛋白呈阳性,其中27例HER-2也呈阳性,22例CD147蛋白阴性组织中,18例HER-2也呈阴性,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 =0.003,r =0.356).结论 (1)CD147表达上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局部侵袭有关.(2) HER-2蛋白表达可促进胃癌的侵袭和转移.(3) CD147与HER-2蛋白表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可能协同促进胃癌的侵袭转移.

    作者:周明星;肖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冷冻切片的体会

    甲状腺病变活检穿刺虽可定性诊断,但对微小癌容易漏诊.冷冻切片能及时提供病变性质报告,为临床医师在术中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德国Leica CM 1900切片机,全套染色试剂.1.2 方法 (1)术前准备:在切片前,提前将冷冻切片机的温度降到所设定的温度,甲状腺组织冷冻温度以-19℃为宜,调节好切片刀与组织的角度,30 ~500较适合.

    作者:文登虎;杨月红;刘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环保型病理GS染色套液与传统HE染液的比较

    采用甲醛固定、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制作技术和苏木精染色技术是经典的病理制片技术,但其中标本中含有的甲醛、二甲苯、氧化汞等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对技术人员和工作环境的毒害及污染严重,且使用后废弃的试剂对环境亦造成严重污染.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病理工作者在积极努力寻找一种无毒、无害的环保型试剂,尽量减少危害.我们对哈尔滨格林公司生产的环保型GS套装染液试剂与传统含有二甲苯、氧化汞的HE染液进行制片进行对比,以探讨环保型GS套装染液试剂的性能[1-3].

    作者:郭宝强;窦文聪;郭影芳;张星;吴彤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两种脑组织取材方法的比较

    在大小鼠神经系统疾病模型动物实验中,经常需要对脑组织进行定位取材,如海马、黑质或其它神经核团组织等.由于脑组织本身体积较小、结构复杂,因此,要从中精确完整地获取体积更小、在肉眼上与周围其它神经元无明显差别的神经核团组织难度极大,成为制约神经科学研究的一大障碍.本课题组在进行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中,为获取相对特异性的新鲜脑组织标本进行蛋白和核酸检测,经过反复实验,探索出一套比较有效的、可以更精确提取所需组织的方法.本文以提取黑质为例,将改良模具取材法与传统石蜡包埋法进行比较,现介绍如下.

    作者:胡利;朱少平;鲍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微波技术在胸腹水沉渣切片中应用

    常规胸腹水沉渣切片技术在细胞学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其因周期较长影响及时诊断和患者的治疗.因此,我们把微波辐射应用于胸、腹水沉渣组织的固定、脱水、透明及浸蜡全过程,经反复实验不仅明显缩短了制片时间,且HE染色、分子检测、特殊染色、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结果理想,稳定可靠,容易操作,现介绍如下.

    作者:朱小兰;骆新兰;武鸿美;姚军;刘雪峰;豆文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microRNA在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

    microRNA(miRNA)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其参与人体多种生理过程,以保证人体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动态平衡.研究表明,miRNA参与肿瘤的病理生理过程.miRNA已成为癌症研究领域的热点.miRNA作为癌组织及患者体液中的特殊肿瘤标记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该文简要回顾miRNA与肺癌相关性研究,并对miRNA作为特殊的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的早期诊断、预后中的应用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刘换新;郭琳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卵巢癌化疗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卵巢癌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切除并联合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化疗耐药是卵巢癌复发和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导致其5年生存率较低.因此,探索与化疗抵抗有关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机制对卵巢癌的化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目前与化疗抵抗有关的因素及其对临床化疗的反应作一综述,以期进一步寻求逆转耐药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孙丽丽;贾薇;常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具有少见形态学特点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发病率低,分类复杂,形态多样.根据性索-间质肿瘤的常见形态学特点并辅以免疫组化可诊断大部分病例.但少部分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具有不常见的形态学特点,导致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本文现总结性索-间质肿瘤中的少见形态,旨在提高对其认识.1 伴乳头状结构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瘸1.1 伴假乳头状结构的颗粒细胞瘤 颗粒细胞瘤占卵巢肿瘤的1.5%(0.6%~3%).其中常见的是成人型颗粒细胞瘤(adult granulosa cell tumor,AGCT),占颗粒细胞瘤的95%,常发生于中年或绝经后女性.经典形态学结构表现为滤泡样、岛状、梁状、缎带样等结构,也可呈弥漫状排列.AGCT的细胞质稀少,细胞核常呈圆形或卵圆形,中央可见纵行核沟.幼年型颗粒细胞瘤常见于30岁之前患者,以巨滤泡样结构为特征,也可呈弥漫性或结节状生长方式.细胞圆形,缺少纵行核沟,核分裂象多见.

    作者:毕蕊;杨文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提高病理诊断质量

    2011年4月卫生部发布《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以下简称《新评审标准》),全国范围的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正式拉开序幕.《新评审标准》重点突出“医疗质量和安全”这一核心.众所周知,病理诊断是公认的疾病(特别是肿瘤)诊断“金标准”.病理诊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因此提高病理诊断质量是保证安全医疗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本院新一轮评审的工作体会,分析和探讨如何加强病理科建设,提高病理诊断质量.

    作者:张伟;张帆;徐国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美国病理医师的行业入门之道

    1936年,美国医学协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AMA)病理和生理部及美国临床病理学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Pathologists,ASCP)各指派4位专家,授权并组建病理学委员会(American Board of Pathology,ABP).目前,美国病理住院医师的从业申请、评估、考核与资格证书的颁发由ABP统一管理.2012年ABP在《Booklet of Information》中[1]公布该机构的任务:确定病理医师资格标准;对申请及经基本专业与亚专业培训人员进行评估,考核并授予病理医师资格证书;对已获得ABP证书的医师提供一种能维持其资格的程序;ABP对病理专业培训程序进行检查,并对受训的住院医师及其指导者给予支持.

    作者:张众;谢丰培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