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胆外科杂志

肝胆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6-4761
  • 国内刊号:34-1143/R
  • 影响因子:1.18
  • 创刊:1993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15
  • 全年订价:163.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1995年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
  • 外科学
肝胆外科杂志   2000年6期文献
  • 原发性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B超、CT等影像学方法在诊断原发性胆囊癌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总结1992年1月~2000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61例,术中所见及病理检查与术前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术前诊断为胆囊癌35例,术前诊断率57.4%,B超及CT术前确诊率为65.2%(30/46)和62.9%(22/35).结论 B超和CT是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首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吴钢;蔡端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肝细胞癌端粒酶表达和DNA含量定量分析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相对含量与DNA含量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流式细胞术共检测32例肝癌标本,同时取无瘤残端作为对照,以荧光指数(FI)表示端粒酶的相对含量.结果 肝癌组织端粒酶相对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01);FI阳性肿瘤中,异倍体肿瘤占85.7%,而FI阴性者无异倍体出现(P<0.002);端粒酶含量(FI)与细胞增殖指数(PI)的相关系数r=0.54,FI与肝纤维化有关,而与肿瘤大小、结节数目、AFP及有无门脉癌栓无关.结论 肝癌组织端粒酶含量增加,异倍体发生率高,预后差.同步检测肝癌端粒酶和DNA含量有助于其预后判断.

    作者:曹晓伟;宋明家;程爱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及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MRCP检查.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MRCP对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诊断正确率为100%,梗阻原因诊断正确率为66.7%,MRCP结合MRI诊断正确率达80.6%.各类病变均具有其特征性表现.结论 MRCP图像质量高,不需造影剂,无相关并发症,故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安全可靠.MRCP结合MRI可有效提高对梗阻性质判断的准确性.

    作者:何效东;熊剑平;马强华;李庆怀;高静涛;曹加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原位肝移植术后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 总结原位肝移植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及其处理问题.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48例原位肝移植术后3例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分析了其可能原因,处理及对肝移植的影响.结果 本组3例上消化道出血,均发生在术后2个月内.出血前发生过急性排斥反应或感染等.2例伴有胆道出血,经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2例死于再次溃疡大出血,1例痊愈.结论 溃疡出血是肝移植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多次出血者预后不良.

    作者:王国栋;陈规划;朱晓峰;傅茜;何晓顺;陆敏强;杨扬;黄洁夫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P16基因突变在人胰腺癌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P16基因的突变在人胰腺癌发生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有益的帮助.方法 应用PCR、PCR-SSCP、DNA测序技术,研究P16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在35患者胰腺癌标本中,发现有12例在P16基因第二外显子部分存在至少522 bp的纯合缺失、另有7例存在2个点突变,总突变率为54.3%,而癌旁组织无P16基因的突变,统计学分析表明P16基因的突变与人胰腺癌多种生物学行为及临床分期Ⅲ期有明确的关系.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P16基因的突变人胰腺癌的发生、组织分化、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有助于判断胰腺癌的恶性程度和患者的预后.

    作者:周家华;杨德同;张丽珊;王凤臣;姚青;苏占海;汤文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鼻胆管替代T管在老年胆道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鼻胆管代替T管在胆总管切开后一期缝合中的作用.方法 ERCP后置入鼻胆管行胆道引流,手术中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共26例.结果 (1)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0.01).胆总管切开放置T管的患者,术后至少2周以上才能拔除T管,有时为了防止胆漏的发生,T管放置时间月余.(2)由于鼻胆管放置时间较短,胆汁的丢失明显减少,可防止大量的消化液、电触质及消化酶的损失(P<0.01),不会引起电解质紊乱、消化不良、食欲减退.(3)鼻胆管术后3~7 d就可拔除,免除长期带T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4)减少术后并发症,特别是拔T管后的胆汁性腹膜炎.(5)节省住院费用.结论 胆总管切开取石后鼻胆管可以代替T管的作用,减少了T管引起的并发症.

    作者:张凯;周建新;谢敏;丁义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闭合性肝外伤的非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闭合性肝外伤的非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1990年1月~1999年12月采用非手术治疗的36例闭合性肝外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均痊愈出院.其中非手术治疗成功33例(91.7%),住院时间为9~20 d,平均13.8 d.余3例因在非手术治疗期间出现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延迟性出血而中转手术治愈.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密切动态观察伤情变化的条件下,非手术治疗闭合性肝外伤是安全可行的,对非手术治疗期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或发生延迟性出血者应及时手术.

    作者:王振杰;卞加兴;郑士友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胰腺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为了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胰腺癌组织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LABC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2例胰腺癌和14例慢性胰腺炎组织中的PCNA表达.结果 PCN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胰腺癌组织中的PI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组织(P<0.01),PI值有随肿瘤进展而逐渐增加的趋势.且PCNA表达与胰腺癌的预后呈负相关(P<0.01).结论 PCNA表达能反映胰腺癌组织的增殖活性,组织分化程度越低,PCNA表达强度越高,它可作为预测胰腺癌病程和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作者:张元;钱家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肝门区肿瘤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 探讨肝门区肿瘤的手术经验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手术切除的129例肝门区紧贴肝内大血管肿瘤的手术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对其手术方法、经验教训及防治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 129例中发生手术并发症21例(16.3%),其中术中大出血、胆瘘、伤及健侧肝门、肝静脉及腔静脉回流受阻的发生率分别为10.1%、3.9%、0.8%和1.6%,无术中死亡.结论 虽然此类手术难度及风险性大,只要重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操作和方法的改进,仍可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潘泽亚;吴伯文;吴孟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左右肝管低位汇合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左右肝管低位汇合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 对1985年3月~1999年5月16例肝管低位汇合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择期手术10例,胆管炎发作急诊手术6例.取石后T管引流5例;肝管成形,胆肠吻合11例.术后肝内结石残留3例,无一例死亡.随访13例,随访时间1~12年,无症状复发.结论 注重术前检查,避免误伤胆管,防止残留结石,彻底解除狭窄并通畅引流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树军;王福春;李永研;王瑞金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老年人胆道疾病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胆道疾病的外科处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1992年1月~2000年1月间127例老年胆道疾病的外科治疗情况.结果 本组胆囊切除和/或胆总管探查术78例,胆囊造瘘术12例,各类型胆肠吻合术27例,Oddis括约肌切开成形术3例,PTCD 4例,剖腹探查、组织活检术3例,本组中联合左肝外叶切除11例.术后总病死率5.5%,急诊手术病死率12.8%,择期手术的占2.3%,x2=3.9237,P<0.05.结论 对老年胆道疾病患者,尤其存在合并症者,应积极作好围手术期处理,在适当的时机选择适合老年病人特点的手术方式,以期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林胜璋;王继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多方法联合手术治疗不能切除的胰腺癌

    目的 探索多方法联合手术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26例胰腺癌患者,胰头癌17例,先行减黄手术,然后向肿瘤内注射无水酒精;肿瘤内置入后装机放疗管;胃十二肠动脉置入多功能药物化疗泵导管;肿瘤周围及基底部注入自配亚甲兰合剂.胰体癌9例,除经脾动脉置入多功能药物化疗泵导管外,其余方法同胰头癌.术后2周施行后装机内照射及经多功能药埋藏泵注入5-Fu、丝裂霉素.结果 全部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2d100%(16/16)患者疼痛减轻,疼痛完全消失76.8%(12/16),维持时间长20个月.2个月复查,B超、CT示肿瘤缩小率100%.半年存活率100%(26/26),1年存活率80.7%(21/26),中位生存期13.6个月.结论 多方法联合手术治疗不能切除的胰腺癌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特别对疼痛治疗有良好作用,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房巨波;栗洪升;朱建平;李桂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壶腹周围病所致梗阻性黄疸术前诊断的评价

    目的 评价彩色多谱勒超声、CT、ERCP对壶腹周围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86例患者全部经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CT检查34例,ERCP检查24例.结果 彩超、CT、ERCP对胰头癌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92.6%、88.2%和33.3%;对胆总末端及壶腹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58.3%、66.7%和100%;对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准确性分别为62.5%、20%和100%;对良性病变所致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27.3%、50%和50%.结论 多数壶腹周围病变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彩超、CT检查足可以明确病因诊断;ERCP对胰头癌和胆道末端炎性狭窄所致梗阻性黄疸准确率不高,应根据超声、CT检查结果和治疗需要而选择.

    作者:孙立波;房学东;马晓梅;张德恒;郑泽霖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不接触隔离技术在预防大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

    目的 评价不同操作步骤的大肠癌根治手术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 将1990~1995年收治的8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手术采用不接触隔离技术(Non Touch Isolation Technic)即:首先隔离受累结肠的肠腔,由根部结扎、切断供应受累结肠的淋巴血管蒂,后才将受累肠段和相应的肠系膜整快切除;B组则直接分离出肿瘤肠段,将此段肠管及相应系膜直接切除,不隔离肠腔、不由根部处理淋巴血管蒂.80例患者中,A组31例,B组49例.结果 两组患者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分类、恶性程度和肿瘤分期上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3年肝转移6例(6/31);B组3年肝转移15例(15/49).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手术操作步骤在大肠癌根治性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不接触隔离技术能明显降低肝转移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培龙;汪永录;刘须才;林万隆;马晓明;曹广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切除累及肝门的肝恶性肿瘤11例手术体会

    累及肝门的肝恶性肿瘤的解剖关系复杂,手术切除的风险性极大,过去常被视为手术禁忌证[1],对累及肝门的大肝癌更是令人望而却步[2].近来,由于肝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手术经验的积累,对某些累及肝门的肝恶性肿瘤非但可以切除,甚或可行根治性切除术[3~7].

    作者:杨东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肝功能不良患者手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支持途径的疗效观察

    由于肝胆疾病引起肝功能不良的患者手术后早期给予营养支持能明显促进肝功能的恢复.但用'何种方式对患者为经济有效,本文对肝功能不良的32例手术患者进行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对比研究,为为肝功能不良患者手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更利恢复.

    作者:周苏君;蔡海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治体会

    胰腺创伤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其发病率占腹部创伤的1%~3%.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作者自1985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闭合性胰腺损伤26例,占同期腹部闭合性损伤的3.2%,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颖勃;徐忠立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严重肝外伤的应用分析

    肝外伤是临床常见急症,其病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如何及时有效地止血是外科治疗的关键[1].本院于1990~2000年收治肝外伤患者130例,其中采用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的严重肝外伤12例,现报告如上.

    作者:潘凯;陈小春;夏利刚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时机选择

    本院于1998年2月~2000年4月共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 101例,由于各种原因而中转开腹手术(OC)共108例(占0.81%).本文就中转开腹的手术时机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赵礼金;王曙光;别平;李智华;黄中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Budd-Chiari综合征诊治8例报告

    Budd-Chiari综合征亦称肝静脉闭塞综合征.是指肝静脉阻塞或合并肝段下腔静脉阻塞而引起的症状群.病情复杂,常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相混淆.作者现将8例患者诊治体会简要报告如下.

    作者:陈玉秀;杨昌平;郭宏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局部切除治疗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大出血

    胃十二指肠溃疡或门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80%,其次是胃癌或胆道出血,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少见.临床症状无特异,诊治有一定难度.现就本院3例诊治报告如下.

    作者:熊奇如;耿小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病肝血流阻断规则性肝叶切除6例

    1998年10月~2000年5月本科共施行病肝血流阻断规则性肝叶切除6例,而同期本科施行肝切除术共15例,无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宋玉庆;张亚铭;韩江;杜少鸣;汪东树;代志超;昝建宝;李波;凌马立;章巨舟;房志宽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医源性胆总管下段损伤2例教训

    1 一般资料 例1 女,36岁.发现胆囊结石4年,持续性右上腹痛3 h.巩膜无黄染,右上腹胆囊区压痛,莫菲氏征阳性.B超提示:胆囊结石.入院后行急诊手术,术中见胆囊呈急性充血水肿,内可及结石十枚约0.2~0.5cm,胆总管约0.9 cm,常规胆囊切除后,因疑胆总管结石,未扪及异常,管壁不厚,张力不高,术者用细探子探查胆总管,自感落空感明显,结石胆囊管,Winslow孔放置引流管.

    作者:何盟国;李政安;王小萍;王萍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小儿自发性胆道穿孔6例

    小儿自发性胆道穿孔多为总胆管囊肿穿孔,临床发病率低,常以腹痛、腹胀、呕吐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与小儿腹部疾病的常见症状和体征相似,因此术前确诊困难.本院从1985~1999年共收治小儿自发性胆道穿孔6例,均行手术探查确诊.

    作者:王康太;许光远;袁华山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原因分析(附37例报告)

    1985~1999年,本院共施行胆囊切除术3 744例,在术后3年内因胆道原因再手术37例,现就再手术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何永;周代培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使用思美泰的临床体会

    梗阻性黄疸(阻黄)是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肝内或肝外胆道梗阻,引起胆汁淤积,肝细胞损害及全身各系统生理病理变化.常导致肝硬化、感染及内毒素血症、门脉高压、出血倾向[1].本文将本院收治梗阻性黄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总结和讨论.

    作者:冉江华;王平荣;李立;孙锋;唐继红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胆囊癌9例诊治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近年来有上升趋势[1],由于其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发现时已多属晚期,而恶性程度高,浸润快,极易转移,因而手术切除率低.其早期发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本院1994年5月~1998年5月收治的9例胆囊癌患者就其诊进行讨论.

    作者:唐群科;张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有20余万人死于该病,其死亡率已占我国部分农村和城市的第一、二位,提高肝癌的总本疗效有赖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近年对肝癌的综合治疗已达成共识,但如何提高综合治疗的效果,亦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就综合治疗的有关问题讨论.

    作者:窦科峰;何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肝癌肝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治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各种治疗方法也再不断出现和完善,如多种介入治疗(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B超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注射、高温生理盐水注射、微波治疗、多极射频治疗等)、冷冻治疗、激光气化、X线立体定向治疗、适形放疗和肝移植等,由于各种局部治疗和化疗均存在一定的不可靠性和不彻底性,所以迄今多数学者仍主张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各种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杨甲梅;张智坚;吴孟超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梗阻性黄胆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近况

    因胆管性梗阻所致的黄疸,常需手术治疗,故称为梗阻性黄疸(梗黄).临床上表现为肝细胞损害和全身各系统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症候群,常导致感染、内毒素血症、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出血、营养不良.目前其手术后并发症率及病死率仍很高[1,2],正确地认识梗黄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仍然是肝胆外科医生当今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张嘉越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胰腺炎的脾脏并发症

    胰腺炎脾脏并发症早由Matlory[1]报道,此后国内、外文献多为零星报道,综合国内外文献[2],胰腺炎胰脏并发症仅占胰腺炎患者的1%~5%,虽然胰腺炎并发脾脏病变少见,但由于其多发生于重症胰腺炎病情加重或胰腺炎反复发作过程中,而且常常是胰腺炎病情严重危及生命及预后不良的征象之一[3],因此,正确认识这一并发症的特点和演变过程对胰腺炎患者治疗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安永;别平;董家鸿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肝移植的现状及若干进展

    据WTCD(Worldwide Transplant Center Directory)1 999年公布的资料,截止到1998年底全球已有220个肝移植中心开展了72 311例肝脏移植,在大器多植中,仅次于肾移植.肝移植术后1年存活率达90%,5年存活率超过70%,长存活者已达28年,作为一种成熟的外科技术,肝移植的基本术式已定型.

    作者:何晓顺;黄洁夫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的免疫治疗

    国内外对肝癌的免疫状态和免疫治疗研究已有多年,认为肝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密切关系.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治疗模式.

    作者:罗时敏;张天顺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不可切除性胰腺癌的姑息性治疗现状

    胰腺癌的切除率为11%~20%[1,2].肿瘤切除后,5年生存率大约为10%,中值生存时间为12~18月[1,3,4].在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5年生存率约为20%,而胰腺邻近淋巴结侵犯时则为5%[1].因此,肿瘤切除似乎应视为姑息性的.本文所指姑息性治疗,是无手术指征的胰腺癌的有关治疗.大约80%的胰腺癌患者无切除指征,因此,姑息性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占重要地位.

    作者:张跃;华积德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树突状细胞疫苗与肝癌免疫治疗进展

    以肿瘤疫苗为基础的主动免疫治疗和以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成为肿瘤治疗新的热点,近来发现,肝癌患者癌灶缺乏成熟而有活性的CD8+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表明肝癌发生过程中有活性DC的浸润作用[1].

    作者:董博;王国俊;马清涌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自从1987年3月法国医师Phillipe Mouret首次在临床上成功地完成世界上第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以来,LC较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优势逐渐得到广大医师和患者的认同,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由此揭开了微创外科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吴辉;陈训如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介入后并发胃穿孔1例

    患者刘某,男,66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3个月,于2000年7月26日收住本科.住院时,患者一般情况可,营养好,饮食可,无恶心、呕吐,厌油、返酸等,大小便正常.经B超、CT及AFP检查诊为原发性肝右叶癌,肿块大小7 cm×6 cm×6 cm,有完整包膜.

    作者:薛德文;石学涛;薛洪范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多弹头射频与介入联合治疗肝癌100例

    本院1999年6月~2000年8月用多弹头射频治疗肝癌112例,其中100例与肝动脉插管介入联合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圣献;苗风君;张宪生;易玉海;谢栋贵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介入后并发胃穿孔1例

    患者刘某,男,66岁,因右上腹隐痛不适3个月,于2000年7月26日收住本科.住院时,患者一般情况可,营养好,饮食可,无恶心、呕吐,厌油、返酸等,大小便正常.经B超、CT及AFP检查诊为原发性肝右叶癌,肿块大小7 cm×6 cm×6 cm,有完整包膜.

    作者:薛德文;石学涛;薛洪范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巨大肝血管肉瘤成功切除1例

    1 临床资料女性,53岁,因发现进行性长大之上腹部包块1月,于2000年7月31日入院.包块在1月内由鸡蛋大迅速长至婴儿头大小,不伴发热、黄疸、腹胀、呕吐、便血等.病程初期有厌食,体重下降(<5 kg).查体:贫血貌,心肺正常,上腹膨隆,剑突下被一巨大包块占据,约25 cm×25 cm大小,质中,无压痛,边缘清楚,活动度差,无波动感,包块右上方可闻及明显血管杂音.

    作者:胡朝辉;罗华;周仲健;王宁;刘军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肝内胆管粘液腺癌致反复发作急性胆管炎1例

    肝内胆管粘液腺癌临床罕见,现报告1例肝内胆管粘液腺癌致反复急性胆管炎发作诊断困难.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生;王立新;张同琳;张能维;周孝思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Mirizzi综合征和胆囊癌

    Mirizzi综合征是胆囊结石引起的一种少见并发症,约占整个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0.7%~1.4%.1948年Mirizzi首先描述此症为由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的结石压迫肝总管而引起狭窄.Mcsherry等[1]根据炎症发展过程将其分为两型:仅有肝总管的外部压迫为Ⅰ型;胆囊与肝总管之间由于压迫性坏死导致胆囊肝总管瘘为Ⅱ型.

    作者:陶国清;严承铨;张嵩海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脾结核1例

    女性,45岁,两年来反复出现寒颤、发热、乏力、纳差,热型不规则.自诉每次抗炎治疗后症状缓解,本次因寒战、高热、左肋部胀痛、咳嗽,咳痰1周而入院.既往无肺结核病史.

    作者:陆卫军;王光伟;周亚龙;唐浩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重视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

    手术切除虽是目前治疗肝癌的首选疗法,但就肝癌总体而言,手术切除率较低、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在21世纪综合治疗在肝癌治疗中仍占重要地位.

    作者:周信达 刊期: 2000年第06期

  • 来氟米特对减体积性肝移植后肝再生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新型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对大鼠减体积性肝移植后肝再生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动物分A,B,C3组,来氟米特的剂量分别为0、2.5、5.0 mg·kg-1·d-1.动物于术后1、3、5、7 d处死.每克肝组织中蛋白质含量,血清ALT及总胆红素水平,肝细胞分裂指数,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作为肝再生的指标.结果 B组术后3 d的每克肝组织蛋白质含量,肝细胞分裂指数,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均高于A,C组(P<0.05).A、B、C 3组ALT,总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2.5 mg·kg-1·d-1来氟米特能促进大鼠减体积性肝移植后肝再生,对肝功能无负面影响.

    作者:郑梁;杨甲梅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