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医论坛杂志

国医论坛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国际刊号:1002-1078
  • 国内刊号:41-1110/R
  • 影响因子:0.36
  • 创刊:198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63.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已连续5届荣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期刊奖
  • 中医学
国医论坛杂志   2016年4期文献
  • 腹针温阳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6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腹针温阳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腹针温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克罗米芬加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两组均有较高的总有效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痊愈率为63.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针温阳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较佳,且无药物的毒副作用.

    作者:陈志斌;柯梅英;谭武;何泽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益气聪明汤加味结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聪明汤加味结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气血亏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益气聪明汤结合针刺治疗,疗程7~14天,对照组40例采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同时每晚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疗程7~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聪明汤结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显著.

    作者:崔春凤;李先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清火化痰汤治疗痰火扰心型失眠3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火化痰汤治疗痰火扰心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清火化痰汤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4周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作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火化痰汤治疗痰火扰心型失眠疗效确切.

    作者:马晨铭;崔书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42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近2年收治的83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等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患者心肌缺血负荷、ST段压低平均次数、ST段压低持续时间、室间隔厚度、E/A、NT-ProBNP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在心肌缺血负荷、ST段压低平均次数、ST段压低持续时间、室间隔厚度、E/A、NT-ProBNP改善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电图和心功能.

    作者:李建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耳穴压豆疗法治疗产后缺乳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王不留行耳穴贴压疗法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产后缺乳患者选取耳穴胸、胸椎、内分泌为主穴进行耳穴压豆疗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2例产后缺乳患者经耳穴压豆疗法治疗后,治愈2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结论:耳穴压豆疗法治疗产后缺乳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作者:唐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三仁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仁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三仁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肠溶片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0天.结果:停药1月后复查胃镜,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87.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月后复查胃镜,治疗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有效率为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仁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良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王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综合治护措施防治脑出血患者便秘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护在防治脑出血患者便秘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中药穴位贴敷、针灸、中药保留灌肠等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仅给予开塞露肛门给药,必要时肥皂水灌肠等.结果:观察组病人发生便秘3例,发生率为6.5%;对照组发生便秘20例,发生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中药穴位贴敷、针灸、中药保留灌肠等中医特色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对防治脑出血患者便秘效果显著.

    作者:王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涤浊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涤浊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0月-2015年5月在河南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科门诊诊治的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涤浊汤治疗,对照组服用秋水仙碱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血尿酸(BUA)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两组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方面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进行对比,对照组血尿酸指标改善不明显,其余指标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改善CRP方面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评分和BUA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涤浊法在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方面疗效确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BUA和CRP.

    作者:王鹏;邓素玲;王阳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加味阳和汤佐治早期糖尿病足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阳和汤佐治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在我院住院的早期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同时采用加味阳和汤治疗,14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踝肱指数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阳和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郭东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眼针结合熥疗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眼针结合熥疗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颈性眩晕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眼针结合熥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眼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结合熥疗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显著.

    作者:姜润哲;王鹏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4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牵引、甘露醇脱水、口服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中药熏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佐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袁光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至灵胶囊佐治哮喘5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至灵胶囊佐治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由呼吸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支气管哮喘病人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氨茶碱、β受体激动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服至灵胶囊,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 (FEV1%)等肺功能指标及IgE等血清免疫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IgE下降程度,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尤为明显(P<0.05).结论:至灵胶囊用于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刘学强;谢文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药复方新加沙参麦冬汤佐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90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新加沙参麦冬汤佐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放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复方新加沙参麦冬汤治疗,根据临床症状、瘤体变化以及体力评价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8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体变化研究组总有效率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6%(P<0.05);体力变化研究组总有效率8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6%(P<0.05);研究组生存期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复方新加沙参麦冬汤佐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能降低化疗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火分君相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火分君相的临床意义.方法:查阅文献,并结合《伤寒论》条文,论述火分君相的临床意义,以及“火”病的治疗要点.结果:五行之中,唯“火”一分为二,日“君火”“相火”,二者乃火行中的一对阴阳,且相火有胜于君火;火性炎上,炎上不及则为君火不明,炎上太过则为相火不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君火之用在于气能浮越温煦,相火之用在于气能浮极而降,君火之升与相火之降又有赖于中气的枢转斡旋.结论:火分君相理论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吴家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傅青主女科》痛经辨治特色探析

    目的:探讨《傅青主女科》辨治痛经的特色.方法:查阅文献,精研原著,分析傅氏辨治痛经的特色.结果:傅氏以痛经的时间为纲,以痛经的具体症状为纬,将痛经分列五条施治.其辨治特色为辨证求因,执简驭繁;从肝肾立论、重肝郁之本;以补助通,调肝为要,或养血柔肝,或滋水涵木、或温通冲任;组方用药配伍精妙、用药纯和.结论:傅氏治疗痛经的经验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黄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以“痞坚之处,必有伏阳”探讨癌性发热病机

    目的:依据“痞坚之处,必有伏阳”理论,探讨癌性发热的病机及其相应治法.方法:查阅“伏阳”理论相关典籍、文献,结合临床病例进行探讨.结果:气滞、血瘀、湿阻郁闭阳气,导致了癌性发热(即“伏阳”)的产生,临床运用透热、化痰、解郁(瘀)之法治疗癌性发热获效显著.结论:传统中医理论“痞坚之处,必有伏阳”可以作为阐释癌性发热病因病机的理论依据.

    作者:鲁玉;赵远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中医研究概况

    目的:总结近年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中医研究概况.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和辨证治疗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OSAHS发病率高,是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疗法均能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中医治疗OSAHS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作者:苏婷;付义;张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研究进展

    目的:总结近年来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更年期综合征病本在肾,脏腑功能失调是发病基础.中医辨证治疗、经验方、经方、中成药等治疗均有良好的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能够多系统、多靶点地调节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使患者症状得到改善,而且副作用较少.

    作者:苑海民;哈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56例

    目的:观察应用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患者56例作为观察对象,气血滞瘀型方用大承气汤加延胡索、赤芍、红花;热结阴虚型方用大承气汤加玄参、麦冬、生地、白芍;气血两虚型方用大承气汤去大黄、芒硝,加黄芪、党参、生地、木香.结果:56例患者经治后显效47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便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梁群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虚痞体会

    目的:对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虚痞进行探讨.方法;通过临床实践探索,结合具体病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除用于治疗咳喘外,还能用于治疗脾虚所致心下痞,针对营卫不和、中焦气结而寒热不明之虚痞,应用该方收效良好.结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虚痞的探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松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临证验案4则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内科杂病中的应用,进一步揭示该方证的临床应用核心要素.方法:通过对4则验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病态窦房结综合症、荨麻疹、格林巴利综合症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内科杂病疗效确切.

    作者:梁永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水肿与冰伏证治验1则

    湿、水、痰、饮均属于人体内水液停聚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其形成与肺、脾、肾功能失调和对水液的气化失常有关,“湿”无明显形质可见而成“汽态”,弥漫性大,以肢体闷重酸困等为主要表现;“水”质清稀为液态,流动性大,以水肿、少尿为主症;“饮”是一种较水浊而较痰稀的液态病理产物,常停聚于某些腔隙及胃肠,以停聚处的症状为主要表现;“痰”的质地稠浊而黏,常呈半凝固乳胶状态,流动性小[1].

    作者:赵凯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和法治疗皮肤病体会

    “和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正式提出,使其首次成为独立的治法.“和”有和解、调和之义.和解,即内和正气而外解邪气;调和,即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协调脏腑功能,使之平衡和调,疾病得以康复[1].皮肤病种类繁多,皮损形态各异,致病因素也错综复杂,若用单一治疗方法往往取效不佳,甚使病情迁延难愈.而“和法”正是针对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相互对立性质的病因引起的病机较为复杂的病证,采用比较和缓的药物,或寒热并用,或升降并举,或收散并行,或攻补兼施,以达到祛除病邪,恢复正气,缓解疾病的目的[2].临床常用“和法”包括和解少阳、调和营卫、调和肝脾(胃)、调和气血等,本文对这4类治疗方法在皮肤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何佳丽;徐静;高如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辨体论治验案举隅

    中医体质学认为,体质与疾病具有相关性,许多相关疾病发生的“共同土壤”在于其体质基础,体质状态决定发病与否以及发病的倾向性[1-2].体质学说创始人王琦教授认为,辨体论治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措施[3].体质在治疗学上的意义,突出体现在“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上[4].

    作者:谢卫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三仁汤加减在肿瘤内科中应用举隅

    发热、咳嗽、纳差是肿瘤病人的常见症状,西医疗效欠佳.笔者在肿瘤临床工作中发现,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所创制的三仁汤在治疗肿瘤伴纳差、咳嗽、发热中疗效显著.兹举隅如下,以飨同道.1 纳差例1:患者男,64岁,农民.患小细胞肺癌广泛期,化疗中出现恶心、呕吐、纳差等胃肠道反应,化疗结束后恶心、呕吐历数日后逐渐减轻,但纳差常持续半月之久.舌暗红,苔白厚略黄,脉濡细.证属湿热阻于中焦,脾胃之气不畅.治宜清利湿热,顺气消食;方选三仁汤加减.药用杏仁9 g,薏苡仁30 g,白蔻仁15 g,竹叶9 g,厚朴12 g,通草12 g,滑石20 g,清半夏12 g,桔梗3 g,炒麦芽15 g,炒神曲15 g.5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5剂食欲得复.

    作者:耿良;范敬;姚亚民;王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恽铁樵诊舌特色探析

    目的:探讨恽铁樵诊舌特色.方法:整理恽氏有关舌诊的论述,从细观味蕾,察胃疾之轻重;详察舌苔,明辨表里虚实;贴近临床,悉论舌象之变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恽铁樵对舌诊的认识独辟蹊径,在阐述舌诊时不仅深入剖析其中医药病理机制,而且多结合西医学知识,对味蕾与胃病的关系、舌神经与脑髓的关系、临床常见舌象等详加论述.结论:深刻理解和领会恽氏诊舌特色,对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恽氏临证验舌经验值得当今学者学习和借鉴.

    作者:张海芳;于志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促绝经疗法在绝经过渡期排卵障碍相关型子宫异常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促绝经疗法在绝经过渡期排卵障碍相关型子宫异常出血(AUB-O)中的治疗思路.方法:从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方面对绝经过渡期崩漏进行分析,探讨中医促绝经疗法在绝经过渡期AUB-O中的应用原理及用药规律.结果:参照西医药物诱导绝经的思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通过对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抑制作用,助其经断,为临床治疗难治性绝经过渡期AUB-O提供新思路.结论:中医药治疗副作用小,疗效巩固,可有效避免复发,对于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妇女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张俊;肖雪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伤寒多心病”一语值得商榷

    目的:通过梳理张仲景著作中“心”的含义,探讨清代伤寒大家柯韵伯提出“伤寒多心病”的观点是否允当.方法:查阅大量文献进行剖析总结.结果:仲景著作中“心”的含义主要有三:一是指代人体躯干的正中心,大致相当于剑突的位置,这层内涵是指实的,有形可见;二是指中医学的藏象之心,这个藏象之心主要重视“气”而不是“形”;三是通常话语而非医学术语,主要描述人的情绪、感受等内容.结论:单纯将“心”的含义划归功能与解剖的层面是片面的,“伤寒多心病”的观点值得进一步商榷.

    作者:李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论白通汤治疗阳虚表证

    目的:探讨白通汤治疗阳虚表证的可能性.方法:通过分析白通汤的药物配伍意义,结合历代医家对方中葱白的论述及临床运用,探讨白通汤的具体应用范围.结果:白通汤不仅专用于虚阳外越,还可视为治疗阳虚表证的重要方剂,对于阳虚外寒而又不耐麻黄发散的患者有明显的疗效.结论:白通汤可以治疗阳虚表证.

    作者:李赛赛;李庆海;臧云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太阳病促脉析

    目的:探讨太阳病促脉与低钾血症的关系.方法:从促脉的文献记录、形成机理、脉型特点、促脉现代研究和病理生理学知识几个方面对太阳病促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太阳病经误下、误汗后,易使体液丢失过多引起低钾血症,从而导致心肌一系列的电生理特性改变,如兴奋性增强、自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以及收缩性的改变等,这是形成促脉的原因,因而会出现相应的脉搏频率及强度的改变.结论:脉促并非仅为“数而时一止”的一种脉象,数脉、徐疾不常等亦可出现,低钾血症与太阳病促脉的形成有重要关系.

    作者:刘正元;郭选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张喜奎教授辨治消渴病的经验

    目的:总结张喜奎教授辨治消渴病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随诊,总结张师辨治消渴病的规律.结果:张师认为,消渴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兼有气虚、阳虚、瘀血、痰湿等不同病机;治以宣补肺气、清中润燥、温通肾阳为主,兼以化痰通络、祛痰利湿;辨治可分燥热阴伤、气阴两伤、阳气不足3型,并注重从痰瘀治疗其并发症.结论:张师据证立法,每每用药,效如桴鼓,其经验值得推广.

    作者:蔡书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朱富华主任医师应用健脾合剂治疗小儿疾病的经验

    目的:总结朱富华主任医师临证运用健脾合剂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收集相关临证运用健脾合剂治疗小儿疾病的病案,如厌食、感染脾虚综合征、汗证、遗尿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临证运用健脾合剂后,厌食患儿食欲增进,感染脾虚综合征患儿未再反复易感,汗证患儿汗出正常,夜啼患儿未再夜间啼哭不安.结论:辨证运用健脾合剂治疗小儿相关脾虚疾患效果较佳.

    作者:王晓萌;朱富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贾跃进主任医师运用复合病机理论治疗眩晕的经验

    目的:探讨贾跃进主任医师运用复合病机理论治疗眩晕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分析典型病案,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贾师认为,复合病机广泛存在,治病时当分清主次,并注意其相互转化.结论:用复合病机理论指导临床,在抓主要病机的同时兼顾次要病机,并注意病机之间的相互转化,临床多收佳效.

    作者:武润梅;贾跃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强肾育婴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激素分泌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肾育婴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激素分泌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124例PCOS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强肾育婴汤治疗,对比两组激素分泌、胰岛素抵抗及妊娠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排卵率、妊娠率、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及卵泡剌激素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睾酮、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瘦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强肾育婴汤可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改善PCOS患者激素分泌,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排卵、妊娠率.

    作者:孙艳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舌象颜色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病情及病因病机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舌象颜色与病情及病因病机的相关性,以期为本病的临床研究增加一种探索方式.方法:以目视方式采集72例寻常型银屑病住院患者的舌象颜色并参照《中医舌诊图谱》分析舌象;将所获得的舌象颜色资料与寻常型银屑病轻、中、重三级病情之间进行比较,并比较各级病情之间各类舌象颜色的构成比.结果:①对7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首次观察所获得的舌象颜色进行统计,其中绛舌6例(8.3%),红舌19例(26.4%),淡红舌41例(56.9%),淡舌4例(5.6%),青紫舌2例(2.8%).②轻、中、重三级病情之间比较:重度病情中“绛舌”的构成比高(44.4%),与中、轻度病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7);红舌、淡红舌、淡舌、青紫舌、黄苔的构成比在三级病情之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轻、中、重各级病情之间比较:轻度病情中“淡红舌”构成比高于“红、绛舌”及“淡舌与青紫舌”(P均<0.017);中度病情中“淡红舌”构成比高于“淡舌与青紫舌”(P<0.017),与“红、绛舌”无统计学差异(P>0.017);重度病情中“红、绛舌”与“淡红舌”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见淡舌与青紫舌;在轻度与中度病情中,黄苔构成比均高于白苔(P均<0.05),在重度病情中黄苔与白苔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舌质颜色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寻常型银屑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出现绛舌表示病情严重,出现淡红舌一般说明病情较轻;同时舌象颜色也能部分反映本病的病因病机,此研究表明热邪是本病的常见病因.

    作者:甘海芳;艾儒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平喘固本方治疗老年性哮喘缓解期42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平喘固本方治疗老年性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给予平喘固本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评价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和第6个月患者喘息天数、哮喘发作次数、哮喘严重发作次数和呼吸道感染次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无喘息平均天数比较,治疗后第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个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发作次数和哮喘严重发作次数比较,第1个月及第3个月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比较,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喘固本方能改善老年性哮喘缓解期(肺肾两虚证)患者病情,能够减少喘息天数、哮喘发作次数、哮喘严重发作次数和呼吸道感染次数.

    作者:张爱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针对慢阻肺呼吸肌疲劳型大鼠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腹针对慢阻肺(COPD)呼吸肌疲劳型大鼠线粒体中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作用机理,为进一步推广该治疗技术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取SD大鼠30只,体重180~220 g,适应性饲养1周后,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腹针组各10只.采用烟熏联合气道内注射脂多糖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连续治疗30天后测定COPD大鼠膈肌线粒体悬液中SDH的活性.结果:模型组及腹针组膈肌线粒体SDH活性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腹针组大鼠膈肌线粒体SDH活性降低幅度小于模型组(P<0.05).结论:腹针可影响SDH活性,腹针对COPD作用机理与影响SDH活性有关.

    作者:尚芳;王洋;关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灸实训标本的改良与探索

    目的:为提高针灸推拿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设计一种适用于针灸实践教学的实训标本.方法:根据体表标志在塑化标本上确定腧穴位置,并按层次进行解剖,每个腧穴对应包埋一个电极,然后以导线代替经络把电极连接起来.导线一端依次连接电源、发音装置、指示灯,另一端连接针灸针,终形成一个串联电路.实训时当针灸针刺到穴位下的电极时串联电路接通,指示灯亮起,发音装置发出“取穴成功”的鼓励声音.结果:该实训标本具有操作简单,判断结果明确,能激发学习兴趣,效果更接近活体的特点,有效提高了针灸实训教学效果.结论:该实训标本设计原理简单,维护方便,直观生动,能够取代针灸模型,较好地解决了针灸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难题.

    作者:陶俊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应用循环管理法提高中医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技能的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循环管理法对中医专业学生强化临床实践技能训练的效果,并对其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挑选我校所有中医专业实习前学生132名,随机分成观察组(62人)和对照组(70人).训练前先对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进行一次摸底考核,两组学生常规参加学校组织的实习前临床技能训练,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实施20学时的循环管理模式临床实践技能强化训练.2个月后再次考核,比较两组实习生掌握临床实践技能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实践技能提高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本科组、大专组优于五年制组(P<0.05).结论:循环管理法强化临床实践技能训练能够在短期内提高中医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

    作者:周新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研究

    目的:对“病机十九条”进行系统的梳理、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从字义、错简脱讹、文理结合医理、应用、经文拓展、归经理论等六个方面对“病机十九条”开展文献研究.结果:当前对“病机十九条”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如没有追根溯源地考证字义的变迁;词语的解释缺乏语义的重复验证;临床研究大都顺解经义,很少俾补缺漏;没有很好地将“病机十九条”与后世病机理论联系起来等.结论:梳理总结“病机十九条”的研究现状,有助于拓展新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

    作者:徐荣鹏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