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茯苓健脾清化方治疗因饮酒出现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因饮酒出现功能性腹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茯苓健脾清化方,对照组给予益生菌.比较两组患者改善腹泻的临床疗效、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大便性状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临床痊愈1例,显效15例,有效5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8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费用为5元,对照组为12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茯苓健脾清化方治疗因饮酒出现功能性腹泻疗效确切,且费用低廉.
作者:徐承标;周青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生大黄与芒硝辅助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16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甘露醇胃管注入;观察组8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生大黄胃管注入和芒硝外敷.对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导泻期间排便次数、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活性恢复时间、中间综合征(intemediatesyndrome,ISM)发生情况、住院时间、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化用量以及阿托品总用量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导泻期间排便次数、ChE活性恢复时间、ISM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为(133.41±13.83) min、(2.71±0.28)次·d-1、(9.36±0.83)d、6.02%和(10.17±1.04)d,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55.38±14.29) min、(2.28±0.21)次·d-1、(10.71±1.36)d、29.49%和(11.73士1.93)d;观察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化用量以及阿托品总用量分别为(2.85±0.21)h、(51.07±3.85) mg和(221.17±20.36)mg,对照组分别为(3.61±0.32)h、(57.82±3.22) mg和(251.18±21.93) 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水溶液鼻饲联合芒硝敷脐辅助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阿托品用量及治疗时间,减少ISM发生率,与甘露醇相比是一种更为有效且安全的导泻治疗方案.
作者:叶长江;叶志伟;李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黄芪酸枣仁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评疗效对甲状腺体积的影响.方法:9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作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根据病情程度,每日口服30~60 mg甲巯咪唑;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酸枣仁汤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素、甲状腺体积、中医证候积分,并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均显著降低,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c hormone,TSH)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FT3、FT4均低于对照组,TSH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甲状腺体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甲状腺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7.83±1.15) mm2 vs(14.75士2.1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心悸、汗多、恶热、善食易饥等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56%(43/45) vs 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酶升高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44%(2/45) vs 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酸枣仁汤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显著,可降低Fl3、FT4水平,升高TSH水平,缩小甲状腺体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徐娜;何小景;刚新玲;付丽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葡萄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妥布霉素滴眼液,3次·d-1;普拉洛芬滴眼液,3次·d-1;阿托品滴眼液,1次·d-1.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芍药甘草汤300 mL(白芍颗粒剂90 g,甘草颗粒剂30 g),早晚分服,连续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中医证候积分、患者临床疗效及痊愈时间.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均提高,中医证候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恢复较好,中医证候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67.44%,观察组为90.7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痊愈时间为(10.25±1.15)d,观察组为(6.83±1.0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治疗葡萄膜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视力,降低中医证候积分.
作者:宁云红;郭承伟;吕璐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祛湿解毒法治疗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opilloma virus,HR-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TCT检查为良性反应性改变而HPV为高危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保妇康栓外用,观察组予解毒消瘤汤口服联合保妇康栓外用,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PV阴转情况及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总积分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71.66%,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R-HPV转阴率为70.00%,对照组HR-HPV转阴率为25.00%,观察组HPV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益气健脾祛湿解毒法治疗生殖道HR-HPV感染,能促使HR-HPV转阴,并显著改善中医临床症状表现.
作者:高翠霞;宋红湘;杜丽华;赵嘉梅;张爱华;孟鸿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作用机制.方法:60例卵巢早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补肾活血方)、对照组(补佳乐+安宫黄体酮激素),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月经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生殖内分泌激素、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素(inhibin-activin-follistatin,ACT-INH-FS)通路细胞因子、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及子宫卵巢超声影像学指标变化,并观察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症状疗效.结果:①月经症状疗效: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为16.67%,观察组有效率为63.33%,对照组月经症状有效率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证候评分及月经症状评分:治疗后两组证候评分及月经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及月经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生殖内分泌激素: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均显著降低,雌二醇(estradiol,E2)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ACT-INH-FS通路细胞因子及AMH:治疗后两组患者AMH水平、FS水平及INH均显著升高,ACT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超声影像学:治疗后,两组患者卵巢体积均增大,观察组阻力指数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卵巢早衰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卵巢早衰患者相关临床症状,通过抑制FSH的分泌与合成来调节HPO轴的内分泌功能、平衡ACT-INH-FS通路并提高AMH水平、改善卵巢血供以促进卵泡生长,终对卵巢早衰患者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夏艳秋;宋靖宜;董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青龙汤加减联合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利奈唑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大青龙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5d.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入院时及治疗5d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Ⅱ,APACHEⅡ)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评分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白细胞、CD14+、CD16+细胞计数,并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治疗5d后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有效率88.24%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体温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64±1.32)h、(3.92±0.85)h、(7.75±1.69)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观察组APACHEⅡ、SIRS评分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白细胞、CD14+、CD16+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5d后血清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65%与对照组14.7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青龙汤加减联合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免疫状态,提高抗感染、抗炎功能,促进患儿康复,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李艳红;温晓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汤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阳性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阳性的老年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予临床常规治疗;试验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疏肝和胃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中医证候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el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降低,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orgotein dismutase,SOD)水平升高,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降低,胃部刺痛、倦怠乏力、胃脘胀满及食少纳呆症状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O、SOD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胃部刺痛、倦怠乏力、胃脘胀满及食少纳呆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有效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汤能够有效减轻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水平,改善症状,且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王静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痛)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痛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和柴胡疏肝散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血脂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IDL-C)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41);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8).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参芪瓜蒌薤白半夏汤和柴胡疏肝散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心功能.
作者:刘忠贵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化痰散结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化疗联合化痰散结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化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卡氏(Karnofsky,KPS)评分、临床疗效、骨髓抑制以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KPS积分、T细胞亚群比较,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瘤体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瘤体稳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防止骨髓抑制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散结法联合化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起到协同增效减毒作用.
作者:周亚萍;关徐涛;左新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作期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26例COPD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青龙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65%,对照组为76.1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99,P<0.05).观察组咳嗽、咳痰、乏力及喘息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2 、PaO2 、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pH值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及75%肺活量大呼吸气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青龙汤治疗发作期COPD患者疗效显著,可缩短咳嗽、咳痰、乏力及喘息等症状缓解时间,提高PaO2 pH值,降低PaCO2,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陈绪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早期舌癌局灶性切除术患者给予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方法:将80例早期舌癌局灶性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及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缓解程度、不良反应、6~24个月复发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肿瘤缓解率7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缓解率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28,P=0.024);两组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49,P=0.149);研究组行为状况评分(performance status,PS)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79,P=0.041);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04,P=0.000);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20.0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3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43,P=0.039).在6~24个月随访中,研究组有7例患者失访,对照组有5例患者失访,1例死亡,研究组6~24个月的复发率为27.27% (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复发率44.12% (15/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185,P=0.013).结论:早期舌癌局灶性切除术患者进行加味黄连解毒汤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肿瘤缓解率,减少近期复发率,并改善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状态,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熊亚芳;朱妮蔓;张诚一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苏子降气汤加味治疗缓解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缓解期老年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舒利迭(每次1吸,2次·d-1)、氨茶碱片(口服100 mg,2次·d-1),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苏子降气汤加味.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CAT评分、血气分析、肺功能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6.6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16,P=o.027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CAT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治疗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0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22);PaCO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27).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l second,FEVl)、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FVC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素氮、肌酐、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子降气汤加味治疗缓解期老年COPD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血气水平,降低CAT评分,提高患者肺功能,且用药安全.
作者:张慧俭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化瘀汤联合硬膜外镇痛治疗原发性肝癌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原发性肝癌癌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镇痛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扶正解毒化瘀汤联合硬膜外镇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24 h疼痛时间、24 h睡眠时间、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24 h疼痛时间、疼痛评估数字分级法(numeric pain intensity scale,NRS)评分明显降低,而24h睡眠时间、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上升,且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1.80% (56/61),较对照组75.41% (46/61)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癌性疼痛患者采用扶正解毒化瘀汤联合硬膜外镇痛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
作者:向登国;左锐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通腑逐瘀法治疗早期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单纯西医治疗,给予禁食、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质子泵抑制剂、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方(枳实12 g,大黄6 g,生栀子12 g,厚朴12 g,延胡索12 g,黄连9 g,黄芩15 g,柴胡9 g,赤芍15 g,牡丹皮15 g,桃仁15 g,甘草6 g)口服,并随症加减.观察两组第1天、第3天、第5天血淀粉酶(blood amylase,B-AMY)、尿淀粉酶(urinary amylase,U-AMY)、血脂肪酶(serum lipase,LPS)、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两组入院后第3天、第5天B-AMY、U-AMY、LPS、CRP以及IL-6均较入院第1天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3天、第5天B-AMY、U-AMY、LPS及IL-6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3天、第5天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中医证候积分恢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通腑逐瘀法联合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能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提高早期胰腺炎治愈率.
作者:李琳;田富云;陈新旺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扶正消瘤汤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对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患儿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糖链抗原50(carbohydrate antigen 50,CA50)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4例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7例.入院后给予两组患儿基础放化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研究组采用1251-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扶正消瘤汤(持续服用1个月).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研究组88.89%高于对照组5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血清CA50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A50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 +/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11.11%低于对照组18.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研究组生存率为92.59%、85.19%、81.48%,高于对照组的88.89%、77.77%、74.0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消瘤汤联合125 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儿童头颈部横纹肌肉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CA50水平,增强其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及生存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高.
作者:陈楠;高伟;张敏;冉春华;任冲;梁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祛风利湿合剂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60例亚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祛风利湿合剂,每日两次,每次30 mL;对照组给予咪唑斯汀缓释片,每晚1次,每次10 mg;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瘙痒时间占夜间睡眠的百分比(the percent of itching time,PIT)、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和血清中趋化因子(thymusand activation-regulated chemokine,TARC)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3.3% (25/30)、63.3%(19/3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愈显率分别为53.3% (16/30)、20.0% (6/3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VAS、PIT、EASI、血清TAR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后PIT、EASI、血清TARC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结论:祛风利湿合剂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VAS、PIT、EASI,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TARC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徐平;李星子;张慧敏;章晓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补疏通定汤治疗肾虚肝郁型老年帕金森病失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盐酸普拉克索片口服,治疗组加用补疏通定汤,8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 quality of life,WHOQOL-BREF)、安全性检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88%,高于对照组69.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和WHOQOL-BREF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补疏通定汤应用于帕金森病失眠患者,能滋补肝肾、疏肝通络、熄风定颤、重镇安神,与单纯应用西药比较,能提高临床疗效,有效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作者:王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血清胃动素(motilin,MOT)水平的影响.方法:150例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75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以及铝碳酸镁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旋覆代赭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食管pH值、黏膜分级、喉镜结果、临床症状总分、临床疗效及两组患者GAS、MOT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食管近端、远端处pH值<4时间百分比以及DeMeester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食管黏膜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食管黏膜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食管近端、远端处pH值<4时间百分比以及DeMeester评分较低(P<0.05),喉镜检查结果较优(P<0.05),治疗后2周、4周、8周临床症状总分均显著较低(P<0.05),有效治疗率较高(P<0.05);两组治疗后GAS、MO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食管黏膜情况以及临床症状,且能提高GAS、MOT水平.
作者:张运希;张国妮;唐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消癌解毒方联合DCF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以单一DCF方案治疗,观察组33例给予DCF方案+消癌解毒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客观病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3+)、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活性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社会、情绪、角色及躯体、认知各功能生存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缓解率为66.67%,对照组为65.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87.88%,高于对照组5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周后CD4+、CD3+、NK活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18%,对照组为15.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社会、情绪、角色及躯体、认知各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癌解毒方联合DCF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活性,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何群英;王锐;孙喜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采用中效原理探讨健脾复方胃肠安(Weichang'an,WCA)联合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相互作用,并观察体外对胃癌细胞MKN45的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取人胃癌细胞株MKN45为实验对象,用不同浓度的WCA、5-FU单药和两药1∶1浓度配比联合作用于胃癌细胞(24h,48 h,72 h),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药物对胃癌细胞抑制作用.根据中效原理分析两药联合作用的效应(Fa)与合用指数(CI)的关系,判定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药物单用及合用的1/2倍中效浓度作用于MKN45细胞,流式细胞凋亡检测法评价药物对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果:两种药物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均对胃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呈剂量效应依赖关系.由中效原理计算可知,两药联合应用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作用增强,存在协同效应.细胞周期检测提示WCA与5-FU均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两药联用时更加显著;流式细胞凋亡检测与Hoechst染色均发现单药组细胞凋亡现象较对照组明显,而联合组细胞凋亡现象更加明显.结论:健脾中药WCA与5-FU联合应用对胃癌MKN45细胞产生协同效应.
作者:邹煜明;陈伟霞;牛垚飞;唐亚荣;陈彬;徐燕;赵爱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方对多囊卵巢模型大鼠子宫内膜胞饮突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选取30只为空白对照组;另70只为模型制备组,均以颈背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xone,DHEA)溶液建立多囊卵巢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达英-35组、补肾化瘀方组,分别给予蒸馏水、达英-35及补肾化瘀方对大鼠灌胃给药,连续灌胃21 d,停药7d为1个周期,3个周期后停药.按雌雄鼠1:1合笼,并于妊娠第4天处死大鼠.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多囊卵巢模型大鼠子宫内膜胞饮突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子宫内膜ER、PR蛋白的表达.结果:补肾化瘀方可提高多囊卵巢模型大鼠胞饮突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达英-35组比较,补肾化瘀方组大鼠子宫内膜表面微绒毛低矮,局部消失,可见大量胞饮突,表面光滑,形态基本规则,边界清楚.ER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达英-35组、补肾化瘀方组分别0.491士0.020、0.379±0.014、0.383±0.019,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达英-35组、补肾化瘀方组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R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补肾化瘀方组分别为0.292±0.02、0.215±0.012,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英-35组为0.210±0.014,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达英-35组、补肾化瘀方组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化瘀方可提高多囊卵巢模型大鼠子宫内膜胞饮突的表达,降低ER、PR蛋白水平,这可能是其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之一.
作者:罗佩;侯丽莹;邓丽玲;赵娜;全春梅;余曦明;杨正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脾益肠丸联合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模型大鼠血浆及组织中P物质(substance P,SP)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110只,随机抽取6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得舒特组、补脾益肠丸加艾灸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冷水应激+束缚刺激+番泻叶灌胃的方法诱导D-IBS模型大鼠,采用补脾益肠丸不同剂量联合艾灸神阙、中脘及双侧天枢干预28 d,观察用药过程中大鼠体质量、排便情况,血浆、十二指肠及下丘脑中SP、VIP水平的影响.另取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得舒特组、补脾益肠丸加艾灸低、中、高剂量组,观察补脾益肠丸加艾灸对大鼠肠道推进率的影响.结果:D-IBS模型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排便量增多,出现稀便和无定型便,粪便Bristol分型积分及肠道敏感性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十二指肠及下丘脑中SP、VIP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脾益肠丸加艾灸低剂量组血浆及下丘脑中SP、VIP水平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补脾益肠丸加艾灸中剂量组粪便Bristol分型积分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血浆、十二指肠及下丘脑中SP、VIP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肠道推进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补脾益肠丸加艾灸高剂量组较模型组,体质量显著性升高,粪便Bristol分型积分显著性降低,血浆、十二指肠及下丘脑中SP、VIP水平显著降低,肠道敏感性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补脾益肠丸加艾灸高剂量组较空白对照组肠道推进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补脾益肠丸不同剂量联合艾灸可有效改善D-IBS模型大鼠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及组织中SP、VIP水平有关.
作者:许向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成年Wistar大鼠8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逍遥散低剂量组(1 g· mL-1的逍遥散溶液,按照8 g·kg-1灌胃)、逍遥散高剂量组(1 g·mL-1的逍遥散溶液,按照16 g·kg-1灌胃),均连续给药8周.结果:干预8周后,逍遥散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白蛋白(albumin,ALB)高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逍遥散高剂量组的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ecollagen typeⅢ,PCⅢ)、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Ⅳ,Ⅳ-C)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逍遥散高剂量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阳性对照组和逍遥散低剂量组(P<0.05).结论:逍遥散能显著改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功能(降低ALT、AST水平)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降低HA、LN、PCⅢ及Ⅳ-C水平),降低肝组织中TGF-β1及PDGF蛋白表达水平.
作者:张辉凯;罗宏伟;孟祥林;李海雷;徐玉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项五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及对患者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缺血性脑中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两组根据《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予常规康复疗法.对照组给予吞咽康复训练,每次40 min,每周6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项五针治疗.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cale,SSA)评分、吞咽困难分级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价两组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low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SWAL-QOL)评分.结果:治疗后2周、4周,治疗组患者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P<0.01).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困难分级和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 (P <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ADL和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项五针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郭婷婷;李晓慧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赖氏引气归元针法治疗腹腔镜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符合入组标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针刺组(33例)取天枢(双)、气海、关元、归来(双),留针30 min,每天针刺治疗1次,共治疗4d;药物组(31例)给予四磨汤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2支.比较两组正常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结果:治疗后,针刺组与药物组比较:正常肠鸣音恢复时间(8.8 +4.9)h vs(14.3±7.2) h(P =0.000 6),首次排气时间(18.4±6.5) h vs (26.3+9.7) h(P=0.000 3),首次排便时间(33.5±10.6) h vs (47.4±17.1) h(P=0.0002),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赖氏引气归元针法治疗腹腔镜术后腹胀疗效肯定,能显著缩短正常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
作者:于乐乐;周遵明;林晓杰;杨慧君;赖新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引进并修订国际经前期综合征回顾性诊断标准.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参照美国妇产科学会经前期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量表,进行国内大样本、多中心检验和修订研究.结果:对引进的美国妇产科学会推荐的经前期综合征诊断标准作了翻译与修订,筛查出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947例.结论:终结果显示,采用本研究编译的中文版经前期综合征诊断标准所获得的患者症状、发病率等数据,符合国内已有文献报道,适合作为国内经前期综合征诊断参考标准.
作者:李霞;乔明琦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卫气营血辨证是规律性很强的辨证论治体系.其临床一般演变规律可分为卫、气、营、血4个阶段,是由其病机的浅深层次所决定的.4个阶段的划分以临床表现出的四大证候群为依据,大证候群又可进一步分为若干小证候群,也可出现相兼证候群,后可区分为单个证候.证候既定,即可确定治则方药.因此,卫气营血辨证是理、法、方、药俱全的辨治体系.要正确理解卫气营血辨证的内容,需要掌握规律、阶段、证候群、辨治体系这几个关键词的内在含义.
作者:郭选贤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在临床小儿推拿治疗中,通过推五指(即五经: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及肾经)治疗相应的五脏疾病,疗效显著.综观古代相术、五行特性、八卦分区、经络循行、生物全息理论,都能一定程度上阐释五指配属五脏的原因,但归根结底都反映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上.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②人与环境的统一性,人体与自然界协调、统一、密不可分,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的统一性、完整性以及与自然界的协调性.通过推拿五指,经过经络气血的作用,就能相应地调节五脏的功能,使其所属的各有关脏腑气血流畅,人体机能得以恢复和增强.
作者:石志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阳气不足是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阳虚日久导致寒痰内凝,形成肿瘤.扶阳固本为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早期肿瘤,邪实正虚,要攻邪扶阳,此时应用大辛大热之品开冰解冻;中期肿瘤,正气亏虚,当扶其正任邪自去;晚期肿瘤,脾肾亏虚,此时应峻补元阳,回阳救逆.同时,还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适当辅以清热解毒、化痰祛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调气解郁等治法.如此,扶阳与祛邪相参,温通与消积并举,疗效方能显著.此外,近年来,扶阳导引与扶阳针灸等中医外治法在肿瘤治疗中也备受关注.
作者:王栋平;倪瑶;胡伶姿;吕文良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阴阳者,万物对立统一之根本.肾性高血压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肾脏受损,精气内伤,脏腑阴阳失调,阴虚阳亢,虚阳上扰清窍.阴阳失衡为本病之根本,外邪、季节、昼夜等外界环境变化,脏腑阴损阳亢、气机不畅;因五脏生克相关,气血津液的变化以及风、火、痰、瘀等实邪均可使机体阴阳失衡、气血逆乱而致肾性高血压.治疗上,应以调整阴阳盛衰合以去邪为主.肾性高血压以肾损为先,多脏同时受累,兼以邪气扰乱气机,故应以调节发病之始脏——肾的阴阳平衡为要,滋肝肾之阴,潜肝之阳,祛除实邪,终达到机体之阴平阳秘.
作者:逯晓琪;何永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余云岫所著《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内容丰富、考释词义严谨.其释义方法为解释一个医词时,不仅要查阅医书,还要参考其他类别的典籍及旧注.查阅同一个医词在不同古籍中的记载,使不同典籍中针对同一医词的训释互见,发现异同,辅助互证.旧注可以帮助后人理解词义,对有疑义的词义,旧注虽未得出终结论,但可提供大量参考材料,供后人考证时使用.医学词汇在流传过程中不免产生误用、歧义,造成混讹,使词的本义不明.余云岫追本溯源,离析辨别词义,使相混用的医词词义明晰.有些疾病证候名涉医的义项并不是该词的本义,而是从本义推出的引申义.余云岫受到西方医学的影响,阐释医词词义时,力求找到与该医词对应的西医病名.结合中国医学与西方医学说明病名,加之余云岫从医的经验,指明这些中国早期古籍中的病证名在中国医学典籍与西方医学中的所指,有利于近现代人理解古代医词所指的病证名.
作者:吕晓雪;王育林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张仲景对煎药用水十分考究,他在《金匮要略》中精妙选择煎药用水,使药效发挥到大:泉水具有清凉甘润之性,能清心润肺、引热下行、通利小便,主要用于治疗百合病;井花水性趋下,有助于滋阴潜阳、通窍解热,主要用于治疗阳热炽盛、血热上升所引起的中风偏瘫、癫痫、小儿惊风等病证;东流水具有顺流之性,能引药下行,治疗下焦的病证;甘澜水味甘温而性柔,用甘澜水煎煮药物,可不助水邪,主要用于治疗水饮上逆等病证;浆水具有清凉解毒、清热除湿、助消化、和胃气的功效,主要用于痈肿、呕吐等病证;苦酒可行药势于肌腠,具有和营卫、散水湿以及增加乌梅酸苦之性的功效,可安蛔止痛,治疗黄汗等病证.
作者:杨成;李鹏英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中风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偏瘫作为此病后遗症中主要病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目前对于偏瘫的传统治疗往往从作用于局部入手,疗效不显著.笔者提出中风后遗症偏瘫应先调脏腑、后调经脉,从腹部进行诊疗.腹部神经反射学说、脏腑经络学原理、生物全息学说、神阙布气学说都为中风后遗症偏瘫从腹论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腹部脏腑集中、经脉聚集,为调理人体阴阳气血的聚合之地.因脏腑气血亏损而造成的气虚络瘀之象,针灸推拿疗法具有独特优势.针灸可激发气血运行、调理脏腑;推拿可疏解痉挛、疏通经络以治标.因此,从腹论治偏瘫独具“内调脏腑,外络肢节”的双重调节作用,拓宽了诊疗思路,为临床提供了更具有靶向性的诊疗方法.
作者:刘兴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肾脏与变应性鼻炎关系密切.肾藏精,主水,主纳气,为气之根,五脏阴阳之本,肾气充足、肾阳充盛,则鼻窍通利、嗅觉聪敏、呼吸顺畅.肾失温煦,纳气无权以及水液代谢功能障碍,则鼻失温养、清道壅塞、喷嚏频频、清涕量多,其关键在于肾阳亏虚.此外,足少阴肾经与鼻有着间接的经络联系,肾与变应性鼻炎在现代病理学和免疫学方面均有相关性.变应性鼻炎临床遣方用药当重视“补肾固本,益气通窍”之法.
作者:潘梦晨;王东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心系病证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脑,常用心病证治法主要有补益心气法、温补心阳法、补益心血法、滋补心阴法、滋补阴阳法、活血通脉法、通阳宽胸法、化痰安神法、镇心安神法、养心安神法、活血安神法、清心安神法、开窍醒神法、益心固脱法、清心除烦法、清心凉血法.临证常配伍利水药、行气药、健脾消食药、平肝熄风药,常常能事半功倍,收效显著.
作者:苗小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黄疸的直接病因乃是湿邪、热邪、湿热或寒湿之邪侵袭,伤及血分,致血分出现“血气流溢”,以致胆汁外泄,脾色外现,出现黄疸.湿邪为贯穿黄疸的主线,热为黄疸发病的关键,瘀为黄疸发病的要着.寒、虚、兼表证为黄疸发病的变证,寒没有附方,虚用小建中汤、猪膏发煎,表用桂枝加黄芪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黄疸病应早期积极治疗,若于1O d左右邪退正安,则病情好转,病当向愈,反之病情发展,治疗难痊.
作者:杨广栋;李卫民;高志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伤寒论》所称“心下痞”即患者自觉心下痞满不舒,按之濡或硬,无疼痛症状.痞证之根本病机为中焦气机壅滞,脾胃升降失和.《伤寒论》中关于心下痞的“泻心汤”有五种,分别为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及附子泻心汤.五方均主治痞证,然各方所治主证之病机有所差异:半夏泻心汤主治寒热错杂之痞;生姜泻心汤主治太阳少阳并病之胃虚不化水热痞;甘草泻心汤主治少阳阳明并病之胃虚痞;大黄黄连泻心汤主治寒郁化热,热邪壅聚之热痞;附子泻心汤主治热痞兼阳虚之证.五证虽均以痞为患,但病机不同,立法处方也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施治.
作者:周勇;魏盼;周小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钱乙初创六味地黄丸一方,专治小儿五迟之证,后世鲜有发挥.直至明朝薛己大力赞赏推广,六味地黄丸才逐渐成为滋阴补肾的首要方剂.现在,医家主要将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肾阴亏虚之证,然而六味地黄丸的功用远不止于此.薛己作为第一位将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痰饮诸病及肝、脾、肺三阴经虚损的医家,临床使用六味地黄丸时,常根据患者的主证和兼证,灵活合并用药,且常与补中益气汤等补益方合用,且根据患者的情况朝夕分补,以达到佳疗效.治疗外科疮疡多由内疗外、攻补兼施,将六味地黄丸用于以虚损为病机的疡病.其临床运用六味地黄丸的方法,对后世的命门学说和温补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王泷;郭彦麟;孙钰;任北大;张保春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井穴皆位于四肢之末端,为经脉之根,脉气所发之处,亦为五腧穴之首.井穴的补泻效应建立在针刺疗法补泻效应的基础之上.井穴上可以运用的补泻手法有迎随补泻法、呼吸补泻法、放血法、艾灸法、开阖法、开周法、指按法等.一般病证,补虚时多采用轻刺激,泻实时多采用重刺激,由于井穴的特殊性,手法上宜灵活掌握,不可拘泥.井穴位于手足指(趾)末端,皮肉浅薄,感觉异常敏锐,提插、捻转、烧山火、透天凉等复杂补泻针刺手法不适用于井穴.
作者:刘耶露;林先刚;余金谊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吴鞠通《温病条辨》苦辛配伍法为治疗湿热类温病确立了一大法则.邪在上焦,以轻苦微辛法清泻热邪、轻开肺气,以三仁汤、银翘马勃散、宣痹汤治之.邪在中焦,多用苦辛寒法泻热燥湿、调畅气机,以黄芩滑石汤治之;苦辛温法燥湿温中、宣开中焦,加减正气散、加减小柴胡汤治之;苦辛通法通络开窍、清热利湿,以宣痹汤、新制橘皮竹茹汤治之;苦辛淡法清热宣气、淡渗利湿.邪在下焦,多用苦辛淡法宣湿清热、淡渗利湿,以宣清导浊汤、茵陈白芷汤治之;苦辛温法温阳散寒、下气除满,以术附汤、温脾汤治之;苦辛寒法辛开苦降、调气行血,以加减泻心汤治之.湿热在上、中焦多用轻苦微辛法,湿热在中、下焦或弥漫三焦均可用苦辛淡法分消上下,以杏仁石膏汤治之.
作者:邵文雪;郭选贤;卢晨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中医外治疗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有灸法(艾灸疗法、督灸疗法及艾灸联合刺血疗法)、中药贴敷疗法、中药离子导入法以及穴位埋线法.中医外治法通过局部操作和用药,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具有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等优势.中医外治法存在以下不足之处:①外治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应用和疗效观察方面,基础研究相对薄弱;②中医外治法的理论基础有待于进一步加强;③如何结合患者病情及证型选择合适的外治方法尚无统一规范和标准.故今后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加强外治法相关的基础研究;加强外治法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加强外治法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循证医学研究.
作者:赵虎雷;谢洋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肿块期或脓肿形成之前,内服中药可促进肿块及脓肿消散,配合中药外敷则相得益彰.若患者失治误治,病情迁延至脓肿期或即将破溃,采用中医清创术配合祛腐药线引流,脓清后垫棉绑缚.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贯穿本病治疗的各个方面,对于皮瓣内卷、肤色瘀黑、水肿增厚、创面苍白的“阴性皮瓣”,则不宜急于收口,治疗应刮除水肿肉芽及坏死皮缘,使其成为创面红活、血色鲜红的“阳性皮瓣”后,方可收口.对于瘘管期患者,虽然中医手术扩创配合术后换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但内服中药可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对于抵触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疏肝、健脾、补肾分期辨证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本病,可基本摒弃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虽然中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具有一定优势,但还需要在以下方面突破:①个体化诊治与规范化诊治相结合,优化外治方法,改进术式,兼顾美容效果;②明确并统一中医外治法的诊疗操作规范;③改进研究方法,例如建立浆细胞性乳腺炎中医诊疗数据库;④拓展研究范围,关注中医疗法对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作用等.希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能使中医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
作者:刘宇飞;安甜;王春晖;张晓苗;肖金禾;裴晓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自噬是细胞的基本生命现象,维持着细胞内环境稳态,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微观体现.脾虚则气化功能受损,细胞自噬功能异常.脾与线粒体功能相似,脾虚则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受限,能量代谢障碍,促使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为肿瘤提供快速增殖的条件.大肠癌细胞在缺氧环境下,缺氧诱导因子促使自噬体相关蛋白表达上调,自噬活性增强,通过对能量代谢相关物质或通路的调控进而影响细胞能量代谢,促使肿瘤发展和转移.自噬可诱导放化疗抵抗,引起大肠癌耐药.通过健脾益气可调控大肠癌细胞自噬和能量代谢异常.
作者:端木媛媛;王瑞平;孙丹丹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中药从脾论治联合优甲乐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有效性.方法:检索已发表的中药联合优甲乐与单纯优甲乐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合格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提高临床疗效:RR =1.29,95% CI(1.22,1.37),P<0.01;改善中医临床症状:RR=1.64,95% CI(1.21,2.22),P<0.01;降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GAb)滴度:SMD=-1.26,95% CI(-1.72,-0.80),P<0.01;降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POAb)滴度;SMD=-1.25,95% CI(-1.73,-0.77),P<0.01;改善甲状腺峡部肿大:RR=-0.60,95% CI(-0.92,-0.28),P<0.01.结论:从脾论治联合优甲乐在降低TGAb及TPOAb滴度、改善甲状腺峡部肿大、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但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从脾论治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调节治疗作用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作者:马燕云;唐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论述病因、病理和证候学的专书,是隋朝以前医学成就的总结之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具有时代特色与医药特色的词汇.为了更好地把握《诸病源候论》中的词汇特征,本文考辨《诸病源候论》中“缭戾”“欵便”“丁奚”三个涉医词汇的具体含义.通过《诸病源候论》记载的“缭戾”“欵便”“丁奚”相关论述,结合古代医书、辞书、其他文献,运用训诂学、文字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考辨、研究.认为“缭戾”是四肢弯曲、无法自由伸展,甚至相交错的病理表现,大致不离痉病或痿病的范畴;“欵便”指两膝弯曲、行似如厕的动作;“丁奚”之“丁”为盛大壮实之意,与“奚”构成词语指腹部实满胀大之病证,是小儿食积引起的以腹部胀大、颈部细小、肌肤萎黄、形体瘦弱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名称.
作者:肖雄;石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配伍祛湿药物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查找公开发表的有关中药治疗流行性感冒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5月,文献文种限中文和英文.由2位评价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后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而后运用RevMe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祛湿中药组临床有效率优于西药及不合祛湿药物的中成药组[RR=1.19,95% CI(1.15,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祛湿中药组24h完全退热率优于西药及不含祛湿药物的中成药组[RR=1.56,95% CI(1.2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祛湿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OR =0.09,95% CI(0.04,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伍祛湿功效中药治疗流行性感冒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云芯芯;黄涛亮;李际强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痉痛核心证候及药物应用规律.方法:通过病例调查表在全国11家单位收集病例资料237例,采用关联规则分析痉病证候与证候、药物与药物、药物与证候之间的关联规则,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建立网络模型.结果:利用关联规则选取置信度在60%以上证候关联项11条,中药关联项58条,中药与证候关联项20条,网络图显示痉病临床以项背强直、神疲、不寐、脉细为核心证候,芍药、甘草为核心药对,六味地黄丸、二陈汤等为核心方剂.结论:痉病证候和用药体现了痉病阴虚的基本病机,显示了痉病核心处方药物随临床常见气虚、痰浊、风动、气滞、血瘀等证候加减变化的规律.
作者:陈延;谭子虎;吴永贵;李贤炜;柳弘汉;梅应兵;杨琼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在乳腺癌内分泌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正气亏虚为其根本,肾精不足为其病机之核心,瘀毒内阻贯穿始末.章永红教授遵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从“正”“邪”两方面出发,确立了以健脾益肾为主,化瘀解毒为辅的治疗原则.从内分泌综合征角度,治疗以健脾益气、补益肾精为主,而从乳腺癌脾虚之病机基础考虑,治疗以健脾为要,并于健脾益肾基础上辅以化瘀解毒之法,以达正复邪去,脏腑气血安和之效.
作者:聂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中风病急性期多为本虚标实,病见便秘、苔黄、脉弦滑,此为痰浊日久滋生毒邪所致.治疗应以通腑调气为主,辅以平肝、清胃、化痰、泻热、活血.临证用药首选大黄、枳实,并根据不同病机酌情加减,初期痰热毒邪偏胜,加以天南星、浙贝母、瓜蒌皮加强化痰;肝阳上亢或肝火上逆,辅以天麻钩藤汤;后期伴有血瘀之象,加用赤芍、紫丹参、地龙、蜈蚣之品.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攻下毒邪,气机调畅,使邪有去路,气血运行顺畅,经络得利,症状缓解.
作者:张敬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三辨模式”即“辨病-辨体-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模式,其中辨病主要是辨病因、病位.肝癌多因肝气郁结或湿毒之邪阻遏肝脏,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木欲条达而不能,肝脏阴阳失调,横犯中焦脾胃,气血调摄失常,导致气血瘀滞、水液不化,久则逐渐形成顽痰、死血,正虚而不能奋起抗之,顽痰、死血积久不去,化火成“毒”,发为肝癌,病位在肝,与脾、肾相关.辨体是掌握患者体质特点,抓住疾病本质,提高辨证的准确度,且体质差异决定了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的不同,体质辨证是指导临床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辨证就是抓主证的过程,主证是反应机体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是疾病实时地表现机体的阴阳失衡状态,通过抓主证推理出疾病内在的机制,以确立方证关系,达到辨证论治的目的.
作者:梁兆雄;段云彪;胡延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石氏伤科作为上海滩享誉海内外的一大骨伤流派,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三色膏更是其著名的外用药膏之一.文章介绍了外治法用药特点及优势,总结了石氏伤科用药组方重视通气阻、通血凝、通瘀痰之“三通”特点,重点介绍了石氏三色膏的方解、研制、随证加减等,认为三色膏既可消肿解毒,又可通络止痛、补益肝肾,且佐以清热凉血;膏药药性偏温,可用于损伤后的不同阶段,又可治疗寒湿痹痛及陈伤老伤,其遣方用药暗合石氏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治伤核心学术思想.传统外敷手法工艺,根据损伤部位、范围“度身制作”外用敷药,因人而异,灵活方便,体现传统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
作者:严寅杰;张霆;许金海;莫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有形观认为有形分为可视之有形和不可视之有形,可视之有形是有形之体的根本存在,不可视之有形是有形之体的外在表现.脏腑、筋骨皆属于可视之有形,功能、力线属于不可视之有形.无形分为可视之无形和不可视之无形,无形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不可视之无形为阴阳、精气、神之属,而功能之脏腑、经络传导通道、寒热虚实皆属可视之无形.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认为有形之筋骨的空间结构位置异常与无形之机体功能状态异常导致筋滞骨错,进而使筋骨本身及其相关组织结构发生病理改变,导致筋骨局部或(和)全身生理功能发生异常.在筋骨病的诊断方面,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既重视有形之筋骨的空间解剖结构异常,又注重无形之机体的功能状态异常,如体征、力线、功能;既检查有形之筋骨病变,又观察全身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的变化,并结合舌脉征.在筋骨病的治疗方面,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既重视调整有形之组织结构,又强调恢复无形之功能;由调无形入手(调脉、调经络),改变有形之证;由调有形入手(正骨调结构、针刀等松解调结构组织异常),改变无形之证.在筋骨病康复方面,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后防复,以恢复机体有形与无形的动态平衡状态.
作者:张向东;廉杰;赵启;赵明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养生余录》为新安固本培元派的代表医家徐春甫所著,该书是新安医学养生的主要专著之一.徐春甫深受汪机学术思想的影响,私淑李东垣,重视脾胃,不忘先天元气,认为先后天元气不足是养生大的障碍,故而徐春甫尤为重视培元在养生中的作用,并成为贯穿全文一大特色.徐春甫认为要保精爱气,认为欲不可纵,恣其情,则命同朝露;欲不可强,强力入房则精耗,精耗则肾伤;欲有所忌,忌大醉、燃灯烛、忿怒、恐惧、远行疲乏、月事未绝、新病初愈等入房.起居有常,注意“行立坐卧”“沐浴洗面”“顺应四时”.饮食有度,主张“谨和五味”“节制饮食”“食有禁忌”的饮食观,以培固人体元气.徐春甫对元气的重视体现于全书的各个细节,对元气的认识深刻,并应用到中医养生学中.
作者:洪靖;唐巍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