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4152
  • 国内刊号:42-1154/R
  • 影响因子:2.06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42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护理学杂志   2009年3期文献
  • 急救药品袋的制作与应用

    临床急救车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药物种类繁多;同种药品不同生产批号及有效期混放;由于每班均进行交接班,药品长期摩擦易致针剂的标识模糊难认,易发生护理差错.

    作者:严芳琴;周新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螺旋式医用输液管加温滴速控制器的研制与应用

    目前临床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一般采用滑动输液控制器滚轮来控制液体滴速,操作过程中,通常以钟表的秒针来测量每分钟滴数.此方法操作不便.反复数滴速费时、费力,且滚轮还易松动,使滴速产生较大的变化.

    作者:张继芝;申英平;常以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回收污染棉签、敷贴的方法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污染的棉签、敷贴属于感染性废物,要集中放在黄色塑料袋内焚烧处理,但由于患者未经过严格培训,常将用过的棉签、敷贴随意丢弃,成为重大的安全隐患.

    作者:彭芳芳;常元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检查提示袋的制作与应用

    神经内科主要收治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收治对象以老年人为主,具有年龄大、病情重、合并疾病多、检查项目多的特点,加之老年人思维迟缓、听觉理解和判断力障碍、记忆力减退.

    作者:邵小珍;高小雁;崔跃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一次性纸杯在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

    经口气管插管或经鼻气管插管的患者,在痰液量多、稀薄,能自行咳出的情况下,护士往往由于来不及接痰,患者随着咳嗽痰液由气管插管处喷出,污染周围的环境,而造成交叉感染.

    作者:朱颖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内瘘针内注入生理盐水处理存血

    贫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而透析结束回血不彻底是造成贫血的原因之一.笔者在工作中观察发现,护士在患者透析结束回血时普遍对透析器和管路内的存血非常重视,而往往忽视静脉端内瘘针内的存血.

    作者:张英杰;邵庆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生肌膏加聚维酮碘软膏外敷治疗压疮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生肌膏加聚维酮碘软膏外敷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82例院外压疮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局部清创、消毒、红外线照射后,采用庆大霉素纱条湿敷创面;观察组采用消毒生肌膏加聚维酮碘软膏纱布外敷.现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生肌膏加聚维酮碘软膏可缩短压疮愈合时间,提高压疮治疗效果.

    作者:张淑音;黄少娅;罗秀娟;詹若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复方绿药膏配合频谱仪治疗压疮

    目的 提高压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4例压疮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绿药膏混合利福平珍珠末湿敷,配合频谱仪照射治疗;对照组用庆大霉素加入生理盐水10 ml湿敷.结果 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绿药膏混合利福平珍珠末配合频谱仪治疗压疮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

    作者:凌志梅;陈伟英;杨正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对PICC家庭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提高PICC家庭护理质量,降低其相关并发症.方法 将90例置PICC的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换药处理,家属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并观摩换药过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安排家属参与到换药过程并亲自实践,患者出院后由责任护士每周电话随访1次.结果 观察组患者局部炎症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导管留王时间显著延长(均P<0.01).结论 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PICC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PICC使用寿命.

    作者:赵立双;孙淑华;林占峰;郝长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控温毯用于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

    目的 探讨控温毯用于中枢性高热患者的降温效果.方法 将100例中枢性高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控温毯降温,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橡胶冰袋行物理降温.结果 观察组持续降温不同时间点的直肠温度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控温毯用于中枢性高热降温效果显著,较传统物理降温持续时间长,且患者体温能按设定的温度值平稳下降.

    作者:曾尟枚;邵素花;何晓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五松肿痛酊治疗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五松肿痛酊治疗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注射β-七叶皂甙钠后发生静脉炎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用五松肿痛酊局部喷搽,操作者以右手大鱼际按摩至药物吸收,每8小时重复1次;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每4小时更换1次.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五松肿痛酊对β-七叶皂甙钠所致静脉炎疗效肯定.

    作者:彭洪华;张爱英;彭淑华;涂红梅;余芳;周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应用浅表静脉留置针不同封管方法的比较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导管有效的封管方法.方法 将21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70人.三组使用相同材料完成静脉留置针穿刺后均使用可来福接头与静脉留置针连接,当日输液完毕,A组不使用任何液体冲管,B组使用生理盐水冲管,C组使用肝素盐水冲管.结果 C组静脉留置导管的堵管率显著低于A组(P<0.0125),而留置时间较A组、B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 应用可来福正压接头,在液体输完后用肝素盐水封管是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导管为有效的封管方法.

    作者:岳继华;姚利秀;柴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PICC联合艾克孚镇痛泵持续静脉补钾的护理

    对40例癌症并发低钾血症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联合镇痛泵持续静脉补钾治疗.结果 全组病例经PICC联合艾克孚镇痛泵补钾24~48 h血钾均恢复到正常浓度,无1例因补钾速度过快而出现严重并发症.操作前准备充足的物品,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茵技术,避免感染发生;补钾时严密观察镇痛泵的流量,随时监测血钾浓度,观察补钾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予针对性处理才能保证补钾安全.

    作者:王丽娟;娄秀娟;赵月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婴儿高压氧舱内棉垫的两种消毒方法比较

    目的 探讨婴儿高压氧舱内棉垫有效的消毒方法,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分别采用紫外线照射及三氧消毒机消毒对婴儿高压氧舱内棉垫进行消毒.结果 两种消毒方法的自然茵杀灭率均>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拍打后再次取样检验,三氧消毒机消毒的棉垫细菌数显著少于紫外线照射的棉垫细菌数(P<0.01).结论 使用三氧消毒机消毒棉垫效果更好.

    作者:金爱平;曾静;江霞;陈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食盐热敷法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

    目的 观察用食盐热敷治疗PICC王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PICC王管后并发机械性静脉炎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用食盐热敷法,对照组常规采用50%硫酸镁湿敷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食盐热敷治疗对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疗效显著.

    作者:符美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气流弥散结肠导入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观察

    目的 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药灌肠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726倒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6例)和对照组(30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气流弥散结肠导入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传统灌肠疗法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气流弥散结肠导入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传统保留灌肠效果好.

    作者:邓玉池;龙锦云;欧彩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本科护生循证护理学习期望的调查分析

    目地调查分析四处制本科护生对循证护理知识的学习需求.方法 对参加循证护理知识讲座的125名四年制本科护生采用自行设计的循证护理学习期望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90.4%本科护生对循证护理知识很感兴趣,60%以上期望学习循证护理的基本概念及含义、循证护理实践步骤、证据的概念及特征、证据的分类分级等内容.结论 学校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开设循证护理相关课程或讲座,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各科护理教学中,以提高护生的循证护理能力.

    作者:胡静;张艳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教师、护生与用人单位对护生就业影响因素的认知比较

    目的 了解用人单位、学校教师和护生关于护生就业影响因素的观念,找出观念上的差距.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应届护理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温州市8所医院主管毕业生招聘的74人(用人单位组)、温州医学院教职工38人(教师组)、温州医学院2008届护理毕业生89人(护生组)进行调查.结果 在护生就业决定性影响因素的选择方面,用人单位组选项集中的5项是: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责任意识、专业思想;教师组选项集中的5项是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学历、责任意识、学习成绩;而护生组选项集中的5项是学习成绩、社会关系、操作能力、英语等级、学历.教师组与用人单位组在护生心理素质上的观点存在明显分歧;护生组与用人单位组在学习成绩、社会关系、道德品质、礼仪修养等存在明显分歧.结论 三方关于护生就业影响因素的观念既有相似又有不同,教师组与用人单位组观念较为相近,而护生组与用人单位组观念相差较远.学校应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对护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而护生应顺应社会需求提升综合素质.

    作者:周恩红;卢益东;符丽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新疆护理专业教育招生规模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护理专业各层次招生规模、比例及发展状况,找出其与国内平均水平和2010年我国护理专业招生各层次需求预测比例差距之处.方法 问卷调查法调查新疆开设护理专业各院校1998~2007年护理各层次招生人数,并根据护理招生数的动态数列,分析护理专业各层次招生发展状况.结果 护理各层次招生人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中专招生人数增长幅度大,但其招生比例则呈下降趋势,且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发展速度均大于中专.结论 新疆护理各层次招生人数、比例及发展速度的发展状况基本符合国内发展趋势,但与国内平均水平差距增大,且与2010年我国护理专业招生各层次需求预测比例仍有较大差距.

    作者:代亚丽;赵慧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地震经历对震区实习护生职业态度的影响

    目的 了解地震经历对实习护生职业态度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时正在震区医院实习的256名护生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其职业态度,分析地震经历对护生职业态度的影响.结果 256名护生在地震中有不同的经历,78.9%护生对所经历的灾难感到害怕;31.2%出现地震后遗症状(睡眠障碍,不敢进入高楼,注意力不集中);14.5%认为自己的状况需要心理专家的帮助.50.8%认为此次地震经历将对其今后的人生产生影响;92.6%认为护理专业神圣而崇高,非常希望在救灾第一线工作;5.1%虽然认同护理专业,但对在救灾一线工作却选择能不去就不去;此外,2.7%表示如果被派往救灾一线则宁愿改行.结论 地震经历对护生带来一定程度的负性影响,但护生经历灾害场景对护理专业的价值认同明显增强,少数护生形成消极的职业态度.教育者应加强引导,使护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

    作者:赖莉;赵小玉;林琳;范方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的实施

    目的 探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在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7名2004级护理大专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4名)和对照组(23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临床带教方法,即护生跟班病房护士长2周;实验组采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即护理部、病房各实习1周.结果 实习结束后,观察组护生对护士长一日五查内容、护理工作制度与方法、周工作重点的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护理部-病房带教模式有利于护生对护理管理知识的掌握.

    作者:何咏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研究现状及对策

    护理人员是亚健康状态的高发人群,其原因包括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等方面,提出应重视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态,采取切实的措施维持其身心平衡、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会支持度,以更好地促进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作者:刘萌;廖淑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高血压药物治疗与用药护理进展

    分析国内外高血压的相关治疗指南,阐述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进展(高血压前期的治疗策略、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争议、其他降压药的选择使用、联合用药)及护理进展(择时用药、药物治疗的观察护理、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出应针对患者疾病的不同阶段合理使用药物,做好病情观察和药物监护,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戴燕铃;金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无针正压三通延长装置在ICU的应用现状

    阐述无针正压三通延长装置的特点、优势,并介绍其在ICU内的应用情况,以及此装置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临床ICU工作人员在输液系统的连接装置方面的实践和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作者:周兴梅;张瑶;吴俊梅;俞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本科护生关爱行为研究进展

    阐述关爱的概念,介绍护理工作中的关爱行为及本科护生的关爱行为,指出影响本科护生关爱行为的因素有护理专业态度、教师的示范作用,自身、家庭及社会因素.提出提高护生的关爱能力应从教师做起,改革现有课程,建立充满关爱的教育环境,引导护生感受关爱和实践关爱.

    作者:王雪霞;王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

    对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及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提出生理因素、社会支持因素、心理因素、人口统计学因素会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通过为癌症患者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心理行为干预、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胡莉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0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协同组(54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协同组采用患者及家属参与的协同护理模式,向家属及患者介绍相关知识,个体教育与集体教育相互补充,做好监督、指导工作.分别于两组入院时、出院时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 出院时协同组患者焦虑抑郁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出院时AD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协同护理模式可缓解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促使其主动参与康复锻炼.

    作者:刘昭君;殷积彬;潜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皮肤损害的护理

    对5例巨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皮肤缺血性损害患者进行降压、扩管及对症治疗,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监测及稳定血压,做好皮肤、饮食及营养护理.结果 患者均无皮肤溃疡、坏疽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好转出院.提出实施系统化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利于预防患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使之尽快康复.

    作者:罗丽;徐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等强度运动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等强度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从某校附属医院糖尿病康复协会筛选出40例糖尿病患者,在专业体育教师指导下进行中等强度运动锻炼,每天1 h,持续1个月.结果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运动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者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期间运动后血糖随运动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与运动前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餐后2 h进行中等强度运动不仅能降低即时血糖,同时又能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作者:孟共林;邓雨云;陈红涛;刘静;曾旭;贺志明;林新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生存质量研究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生存质量,为制订针对性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测量量表(SAQ)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4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24 h、治疗后3个月、2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介入治疗前24 h、治疗后3个月、2年SAQ总分主要分布为20~59分、60~100分和40~79分.介入治疗后3个月、2年患者SAQ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24 h显著提高(均P<0.01);介入治疗后2年SAQ总分及4个因子(除外疾病主观感受程度)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后3个月(均P<0.01).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生存质量有下降趋势.完善医院随访制度,建立医院一社区联合健康教育网络,可望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林平;高丽红;赵振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术的护理配合

    对300例患者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结果 297例顺利完成检查.胃镜检查267例中205例耐受良好,2例不能耐受;16例检查后有咽喉部不适,31例有轻度腹胀感,13例有轻度腹痛.肠镜检查33例中,32例耐受良好,1例不能耐受;12例检查后主诉有不同程度腹胀及腹痛.所有内镜下活检患者未出现消化道出血、穿孔或其他相关并发症.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准确判断荧光素钠过敏试验结果,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

    作者:贾晓丽;李红;王俊文;张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对2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机械通气、抗感染、激素治疗及营养支持的基础上予以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治疗.结果 存活16倒,其中10例痊愈出院,6例好转转出ICU;存活者心率、血压、血气分析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均P<0.05).因原发病极其严重,并存多个脏器衰竭不能逆转而死亡7例;放弃治疗2例.提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CVVH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ARDS的治疗效果.做好CVVH监测与护理,包括保持血管路通畅、保证抗凝效果、及时处理低动脉压报警,严密观察病情,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农洪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运动干预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评价运动干预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根据患者病情、病因给予吸氧、利尿、强心及扩血管等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嘱患者休息并严格限制活动量.不进行运动训练.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病情实施间歇性运动康复,指导患者从低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地缓慢增加运动强度.结果 干预治疗后两组心率、心功能分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运动康复,可改善其心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惠者生存质量.

    作者:樊君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一次性口罩带的再利用

    一次性口罩是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操作时必备的用物,每次操作用一次性口罩后都废弃.笔者经过多年临床护理实践发现,一次性口罩除了做医用口罩外,还可再利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用废弃的输液袋制作输液瓶套

    目前,各医院为患者输液通常是用袋装液体,液体袋上方有一小孔,可直接挂在输液架上.但输注瓶装液体时,需用输液瓶套挂在输液架上.在输液瓶套不够用的情况下,我们就地取材,将用过的500 ml输液空袋制作输液瓶套,适合于100 ml和250 ml瓶装液体,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王秋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对53例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6例(67.92%)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家庭功能障碍.不同家庭功能患者ASLEC总分及受惩罚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消极应对与家庭功能中的合作度、亲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家庭关怀度指数总分与ASLEC总分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家庭功能有关.在对患者心理治疗和护理干预的同时,应对家庭成员进行相关干预,以提升家庭功能.

    作者:徐莲英;杨慧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临床护士继续教育现状及认知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继续教育现状及认知需求状况,为探讨适合临床护士继续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对954名临床护士进行继续教育现状及认知需求问卷调查.结果 64.4%不知道每年应修的各类继续教育学分,70.5%认为参加继续教育有压力,压力源主要有担心影响工作(43.8%),害怕考试(32.7%),担心影响家庭生活(12.9%).影响继续教育学习主要的原因位于前3位的是工作太忙、不知道信息和没有学习机会.不同年龄及学历护士对继续教育培训必要性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护士希望的继续教育途径是院内外培训,认为适合的继续教育形式是短期培训.结论 临床护士的继续教育现状有待改善,大部分临床护士认为继续教育是必要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针对不同年龄及学历护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培训途径及形式,满足各层临床护士的继续教育需求.

    作者:车文芳;高翠霞;赵书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用于ICU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实践

    目的 探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用于ICU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沟通实践的效果.方法 对360名ICU患者家属采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指导沟通实践,根据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沟通方法.结果 ICU患者家属总体满意率逐年上升,2005年满意率为95.56%,2006年满意率98.42%,2007年满意率99.05%.结论 应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可促进护士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有效避免因护患沟通问题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作者:陈瀚熙;李秋屏;蓝惠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化疗药物集中配制的管理

    目的 避免化疗药物集中配制过程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方法 建立化疗药物配置中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配备防护设备及物品,规范化疗药物配制操作方法,规范处理废弃物.结果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转3年来,无1人发生与化疗药物有关的职业伤害,未发生与化疗药物有关的环境污染.结论 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化疗药物集中配制,实施科学、严格的管理,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避免了环境污染.

    作者:范静;王国权;翟红岩;万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创建规范化病区提高护理质量

    目的 探讨创建规范化病区对提高病区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护理部在全院所有科室中选择3个病区建立规范化病区,包括规范护士职业礼仪、病房管理、健康教育、出院随访、人性化服务各个环节.结果 规范化病区创建前后护理人员三基考核成绩、病区护理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9.84%~100%规范化病区医护人员认可规范化病区建设的效果.结论 创建与实施规范化病区,有助于提高护士专业水平,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树立护理服务品牌.

    作者:李晓琳;姜秀文;张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ICU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ICU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为护理管理者培训和提高ICU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意向问卷(CCTDI)和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评价量表,对5所三级甲等医院145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护士批判性思维得分为287.88±23.52,自主学习能力得分为137.27±10.08;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呈正相关(r=0.565,P<0.01).结论 ICU护士具有正性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相互正性影响,护理管理者可在较高水准层面制订ICU护士培养计划,以进一步提高其素质.

    作者:刘凤鹏;林平;高学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护士医院安全文化认知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护士对医疗护理安全文化的认知情况,为针对性地对护士进行医院安全文化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经修改后的医疗安全问卷(内容包括与安全有关的病房组织文化、医院组织文化和差错事故报告系统)对23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对医疗安全知识认知总分为170.58±9.63,对病房组织文化、医院组织文化、医疗差错事故报告系统的认知评分分别为78.82±6.26、43.96±5.10、57.39±5.33.不同职称、科室护士对医疗差错事故报告系统的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科室、学历、年龄、工龄、职称的护士对病房组织文化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特征(学历、科室除外)护士对医院组织文化的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护士对安全文化认知度低,需要加强护士医疗安全的相关意识,构建积极的医院安全文化.

    作者:吴晓静;朴玉粉;方晓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激光照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目的 现察半导体激光照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7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治疗组运用半导体激光照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吲哚美辛肠溶片.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随疗程延长而提高,治疗组治疗10 d、20 d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P<0.01);治疗后1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照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PHN疗效确切,能迅速缓解症状,效果持久,且复发率低.

    作者:陈海林;王全权;宗芳;黄慧敏;章茂森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洗浴加穴位刺激治疗婴幼儿湿疹效果观察

    目的 现察中药洗浴加穴位刺激治疗婴幼儿湿疹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组各70例,对照2组60例.对照1组给予糖酸美米松局部涂搽;对照2组单纯采用中药洗浴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洗浴的同时予以掐压穴位.结果 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P<0.01,P<0.0125).结论 中药洗浴加穴位刺激能有效治疗婴幼儿湿疹,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孙书乾;林永琳;肖丽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Servqual评价法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真实需求.方法 采用Servqual评价调查表对三峡库区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36例住院患者进行现场调查,评价患者对该院护理服务质量(SQ)的感知与期望.结果 患者对护理SQ的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及费用可接受性的期望值分别为4.60、4.71、4.77、4.73、4.72及4.70,感知分别为3.89、4.15、4.20、4.23、4.09、3.78,SQ分别为-0.71、-0.56、-0.57、-0.50、-0.63、-0.92.该院护理SQ百分制分数为84.25分.结论 患者对护理服务各个属性的期望均较高,该院在服务的保证性、可靠性、响应性方面做得较好,但服务的移情性、有形性、费用可接受性方面有待提高.Servqual应用于护理服务质量评价,能较客观、全面地反映护理服务质量,对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严利;田继书;钟小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居家痴呆患者疾病症状与其照顾者负担相关性的纵向研究

    目的 了解痴呆患者疾病症状中影响照顾者负担的因素,为制订减轻照顾者负担的有效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痴呆临床分级量表(CDR)、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问卷(BEHAVE-AD)、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问卷(ADCS-ADL)以及照顾者负担问卷(CBI)对15对居家痴呆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为期2年的追踪调查,分别于基线、12个月、24个月时进行资料收集.结果 痴呆患者的疚病呈逐渐加重的趋势,与基线相比,24个月时患者的MMSE、ADCS-ADL评分显著下降,CDR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照顾者负担在2年期间保持稳定,负担总分在基线、12个月、24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疾病症状中精神行为症状与照顾者负担在基线、12个月时呈显著正相关(r=0.689、0.543,均P<O.01).结论 居家痴呆患者的疾病逐渐加重,照顾者负担在患者的疾病进程中持续存在,精神行为症状对照顾者的负担有影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进而减轻照顾者的负担.

    作者:高菲菲;尚少梅;王志稳;张慧;王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居家镇痛治疗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居家镇痛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7例中晚期癌症患者以定期上门探访、电话随访为主要服务形式执行规范的居家镇痛治疗.结果 疼痛缓解率92.98%,居家镇痛治疗1个月后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及各个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居家镇痛治疗前(均P<0.05).结论 居家镇痛治疗能显著提高大多数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其躯体疼痛,为中晚期癌痛患者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

    作者:崔桂琴;孙美芳;潘骥群;周雪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例抗磷脂综合征并发癫痫和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对1例抗磷脂综合征并发癫痫和脑出血患者采取抗凝、预防出血、免疫治疗及全身支持治疗,结果患者住院38 d,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1个月因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提出抗磷脂综合征并发癫痫和脑出血的护理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对症处理、加强营养和药物护理,以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边旭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2例织纹螺中毒患者的护理

    对2例织纹螺中毒患者行洗胃、输液排毒及对症支持治疗,住院4、9 d痊愈出院.提出准确及时的急救护理、病情观察、口腔护理、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段小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万珂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护理

    对20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万珂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同时配合支持治疗和心理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骨髓受抑制期的护理.结果 8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4例轻微反应,2例无变化,1例因对治疗不能耐受而中途停止,总缓解率达65.0%.

    作者:李娟;高芳;汪菊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健康行为训练对癫痫患儿适应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行为训练对癫痫患儿适应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健康行为训练,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年采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SAB)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儿SAB各分量表及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后观察组适应行为等级为边界及以下的惠儿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癫痫患儿进行健康行为训练,可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张晓艳;闫景新;楚平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延迟断脐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断脐对缩短脐带残端脱落时间,预防及减少脐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即时按常规方法断脐;现察组新生儿出生后常规清理呼吸道、擦干羊水后,距脐轮约10cm处钳夹脐带阻断血流,剪断脐带,气门芯结扎及无茵纱布包扎后行母婴皮肤接触30 min,再按常规方法断脐.结果 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干燥情况、脐带残端脱落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脐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迟断脐可以促进新生儿脐带残端早期脱落.

    作者:林可珊;温小玲;吴烈华;张琼;黄海燕;黄悦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Meta分析法在我国护理科研中的应用现状

    目的 了解我国护理科研中Meta分析法的应用现状.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年1月至2008年5月<中华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护理研究>等9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上刊登的有关Meta分析法的文章以分析其应用现状.结果 检索到16篇相关文献,介绍Meta分析3篇,专科护理实践8篇(其中2篇文章为同一作者),护理教育1篇,基础护理研究4篇.结论 Meta分析在护理科研中的应用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护理领域Meta分析的应用仍是空白.护理工作者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科研水平,应用Meta分析方法来汇总同类研究的不同研究结果,提高学科科研水平.

    作者:周西;李领侠;马淑霞;李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