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儿高压氧舱内棉垫的两种消毒方法比较

金爱平;曾静;江霞;陈雪梅

关键词:婴儿, 高压氧舱, 棉垫, 紫外线, 消毒, 三氧消毒
摘要:目的 探讨婴儿高压氧舱内棉垫有效的消毒方法,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分别采用紫外线照射及三氧消毒机消毒对婴儿高压氧舱内棉垫进行消毒.结果 两种消毒方法的自然茵杀灭率均>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拍打后再次取样检验,三氧消毒机消毒的棉垫细菌数显著少于紫外线照射的棉垫细菌数(P<0.01).结论 使用三氧消毒机消毒棉垫效果更好.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创建规范化病区提高护理质量

    目的 探讨创建规范化病区对提高病区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护理部在全院所有科室中选择3个病区建立规范化病区,包括规范护士职业礼仪、病房管理、健康教育、出院随访、人性化服务各个环节.结果 规范化病区创建前后护理人员三基考核成绩、病区护理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9.84%~100%规范化病区医护人员认可规范化病区建设的效果.结论 创建与实施规范化病区,有助于提高护士专业水平,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树立护理服务品牌.

    作者:李晓琳;姜秀文;张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1例抗磷脂综合征并发癫痫和脑出血患者的护理

    对1例抗磷脂综合征并发癫痫和脑出血患者采取抗凝、预防出血、免疫治疗及全身支持治疗,结果患者住院38 d,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1个月因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提出抗磷脂综合征并发癫痫和脑出血的护理重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对症处理、加强营养和药物护理,以缓解患者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边旭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生肌膏加聚维酮碘软膏外敷治疗压疮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生肌膏加聚维酮碘软膏外敷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82例院外压疮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局部清创、消毒、红外线照射后,采用庆大霉素纱条湿敷创面;观察组采用消毒生肌膏加聚维酮碘软膏纱布外敷.现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生肌膏加聚维酮碘软膏可缩短压疮愈合时间,提高压疮治疗效果.

    作者:张淑音;黄少娅;罗秀娟;詹若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婴儿高压氧舱内棉垫的两种消毒方法比较

    目的 探讨婴儿高压氧舱内棉垫有效的消毒方法,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分别采用紫外线照射及三氧消毒机消毒对婴儿高压氧舱内棉垫进行消毒.结果 两种消毒方法的自然茵杀灭率均>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拍打后再次取样检验,三氧消毒机消毒的棉垫细菌数显著少于紫外线照射的棉垫细菌数(P<0.01).结论 使用三氧消毒机消毒棉垫效果更好.

    作者:金爱平;曾静;江霞;陈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气流弥散结肠导入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观察

    目的 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药灌肠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726倒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6例)和对照组(30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气流弥散结肠导入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传统灌肠疗法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气流弥散结肠导入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较传统保留灌肠效果好.

    作者:邓玉池;龙锦云;欧彩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0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协同组(54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协同组采用患者及家属参与的协同护理模式,向家属及患者介绍相关知识,个体教育与集体教育相互补充,做好监督、指导工作.分别于两组入院时、出院时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 出院时协同组患者焦虑抑郁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出院时AD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协同护理模式可缓解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促使其主动参与康复锻炼.

    作者:刘昭君;殷积彬;潜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回收污染棉签、敷贴的方法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污染的棉签、敷贴属于感染性废物,要集中放在黄色塑料袋内焚烧处理,但由于患者未经过严格培训,常将用过的棉签、敷贴随意丢弃,成为重大的安全隐患.

    作者:彭芳芳;常元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药洗浴加穴位刺激治疗婴幼儿湿疹效果观察

    目的 现察中药洗浴加穴位刺激治疗婴幼儿湿疹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组各70例,对照2组60例.对照1组给予糖酸美米松局部涂搽;对照2组单纯采用中药洗浴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洗浴的同时予以掐压穴位.结果 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1组与对照2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1组(P<0.01,P<0.0125).结论 中药洗浴加穴位刺激能有效治疗婴幼儿湿疹,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孙书乾;林永琳;肖丽燕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化疗药物集中配制的管理

    目的 避免化疗药物集中配制过程造成环境污染和人员伤害.方法 建立化疗药物配置中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配备防护设备及物品,规范化疗药物配制操作方法,规范处理废弃物.结果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转3年来,无1人发生与化疗药物有关的职业伤害,未发生与化疗药物有关的环境污染.结论 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化疗药物集中配制,实施科学、严格的管理,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安全,避免了环境污染.

    作者:范静;王国权;翟红岩;万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万珂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护理

    对20例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万珂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同时配合支持治疗和心理护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骨髓受抑制期的护理.结果 8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4例轻微反应,2例无变化,1例因对治疗不能耐受而中途停止,总缓解率达65.0%.

    作者:李娟;高芳;汪菊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复方绿药膏配合频谱仪治疗压疮

    目的 提高压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4例压疮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绿药膏混合利福平珍珠末湿敷,配合频谱仪照射治疗;对照组用庆大霉素加入生理盐水10 ml湿敷.结果 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绿药膏混合利福平珍珠末配合频谱仪治疗压疮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

    作者:凌志梅;陈伟英;杨正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PICC联合艾克孚镇痛泵持续静脉补钾的护理

    对40例癌症并发低钾血症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联合镇痛泵持续静脉补钾治疗.结果 全组病例经PICC联合艾克孚镇痛泵补钾24~48 h血钾均恢复到正常浓度,无1例因补钾速度过快而出现严重并发症.操作前准备充足的物品,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茵技术,避免感染发生;补钾时严密观察镇痛泵的流量,随时监测血钾浓度,观察补钾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予针对性处理才能保证补钾安全.

    作者:王丽娟;娄秀娟;赵月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居家镇痛治疗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居家镇痛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7例中晚期癌症患者以定期上门探访、电话随访为主要服务形式执行规范的居家镇痛治疗.结果 疼痛缓解率92.98%,居家镇痛治疗1个月后患者整体生活质量及各个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居家镇痛治疗前(均P<0.05).结论 居家镇痛治疗能显著提高大多数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其躯体疼痛,为中晚期癌痛患者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

    作者:崔桂琴;孙美芳;潘骥群;周雪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控温毯用于中枢性高热患者物理降温

    目的 探讨控温毯用于中枢性高热患者的降温效果.方法 将100例中枢性高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控温毯降温,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橡胶冰袋行物理降温.结果 观察组持续降温不同时间点的直肠温度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控温毯用于中枢性高热降温效果显著,较传统物理降温持续时间长,且患者体温能按设定的温度值平稳下降.

    作者:曾尟枚;邵素花;何晓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健康行为训练对癫痫患儿适应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行为训练对癫痫患儿适应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健康行为训练,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年采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SAB)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儿SAB各分量表及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后观察组适应行为等级为边界及以下的惠儿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癫痫患儿进行健康行为训练,可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张晓艳;闫景新;楚平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生存质量研究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远期生存质量,为制订针对性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测量量表(SAQ)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4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前24 h、治疗后3个月、2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介入治疗前24 h、治疗后3个月、2年SAQ总分主要分布为20~59分、60~100分和40~79分.介入治疗后3个月、2年患者SAQ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24 h显著提高(均P<0.01);介入治疗后2年SAQ总分及4个因子(除外疾病主观感受程度)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后3个月(均P<0.01).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生存质量有下降趋势.完善医院随访制度,建立医院一社区联合健康教育网络,可望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林平;高丽红;赵振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Meta分析法在我国护理科研中的应用现状

    目的 了解我国护理科研中Meta分析法的应用现状.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年1月至2008年5月<中华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护理研究>等9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上刊登的有关Meta分析法的文章以分析其应用现状.结果 检索到16篇相关文献,介绍Meta分析3篇,专科护理实践8篇(其中2篇文章为同一作者),护理教育1篇,基础护理研究4篇.结论 Meta分析在护理科研中的应用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护理领域Meta分析的应用仍是空白.护理工作者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科研水平,应用Meta分析方法来汇总同类研究的不同研究结果,提高学科科研水平.

    作者:周西;李领侠;马淑霞;李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本科护生循证护理学习期望的调查分析

    目地调查分析四处制本科护生对循证护理知识的学习需求.方法 对参加循证护理知识讲座的125名四年制本科护生采用自行设计的循证护理学习期望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90.4%本科护生对循证护理知识很感兴趣,60%以上期望学习循证护理的基本概念及含义、循证护理实践步骤、证据的概念及特征、证据的分类分级等内容.结论 学校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开设循证护理相关课程或讲座,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各科护理教学中,以提高护生的循证护理能力.

    作者:胡静;张艳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居家痴呆患者疾病症状与其照顾者负担相关性的纵向研究

    目的 了解痴呆患者疾病症状中影响照顾者负担的因素,为制订减轻照顾者负担的有效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痴呆临床分级量表(CDR)、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问卷(BEHAVE-AD)、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问卷(ADCS-ADL)以及照顾者负担问卷(CBI)对15对居家痴呆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为期2年的追踪调查,分别于基线、12个月、24个月时进行资料收集.结果 痴呆患者的疚病呈逐渐加重的趋势,与基线相比,24个月时患者的MMSE、ADCS-ADL评分显著下降,CDR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照顾者负担在2年期间保持稳定,负担总分在基线、12个月、24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疾病症状中精神行为症状与照顾者负担在基线、12个月时呈显著正相关(r=0.689、0.543,均P<O.01).结论 居家痴呆患者的疾病逐渐加重,照顾者负担在患者的疾病进程中持续存在,精神行为症状对照顾者的负担有影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进而减轻照顾者的负担.

    作者:高菲菲;尚少梅;王志稳;张慧;王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用废弃的输液袋制作输液瓶套

    目前,各医院为患者输液通常是用袋装液体,液体袋上方有一小孔,可直接挂在输液架上.但输注瓶装液体时,需用输液瓶套挂在输液架上.在输液瓶套不够用的情况下,我们就地取材,将用过的500 ml输液空袋制作输液瓶套,适合于100 ml和250 ml瓶装液体,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王秋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