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4152
  • 国内刊号:42-1154/R
  • 影响因子:2.06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42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护理学杂志   2011年24期文献
  • 医用丝线排放器的制作与应用

    医用丝线是所有外科手术必不可少的医用材料,在手术中用于结扎、缝合等,为使用频率高、多的手术材料之一.医用丝线有板线和团线两种,在术中取用板线过程中经过反复抽拉会出现不同型号板线相互混淆或丝线之间相互缠绕、打结,而在添加板线或改变短线长度时,需将覆盖板线的无菌治疗巾掀开,重新整理,步骤繁琐,造成护士使用不便影响手术配合的效率.

    作者:杨丹;杨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改进一次性输血器连接管的使用

    普通一次性输血器在使用过程中,其接头与三通管或者其他连接管连接时不匹配,易脱落,造成工作上的诸多不便.鉴此,我科2010年6月要求生产厂家(江苏亿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将提供给手术室的一次性输血器连接管改制成与三通管相匹配带螺纹固定帽连接管,经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王静媛;张玉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骨科患者转移垫的制作与应用

    骨科患者常合并严重胸外伤和脊髓损伤[1],压力、剪切力、摩擦力的直接作用联合其他内因、外因可共同导致压疮的发生[2].骨科常需搬运、转移患者检查、手术等,为预防护理并发症常采用传统徒手转移方法,而此法在使用中存在位置难以掌握、患者感觉不适、力量不均易造成安全隐患,且致压疮发生等弊端;同时患者因为疼痛不愿意经常改变体位,易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创伤.2009年1月,笔者自制骨科患者转移垫,经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李莉;李芳;鲍海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呼吸机与氧气瓶连接装置的研制

    ICU和手术室是呼吸机和麻醉机使用频率高的场所,当中心供氧装置出现故障或突发事件时,不能正常供氧,将影响抢救,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要连接氧气瓶压力表,必须拆卸呼吸机接头或剪断呼吸机氧管,易造成连接不严、漏气,给抢救工作带来不便,延误时间.为确保危重患者的安全,笔者近期研制了呼吸机与氧气瓶连接装置,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廖浩;谭洁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Ⅱ期压疮处理中敷料的选择

    目的 研究选择不同敷料处理Ⅱ期压疮时疗效费用等差异,为临床选择有效、经济、简单、实用的压疮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将86例Ⅱ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备43例.观察组水疱完整的创面在水疱边缘用注射器穿刺6~8处并抽出水疱内渗液,表皮破损的创面清创后由内至外分别用藻酸盐敷料、无菌纱布及美固胶布固定.对照组水疱完整的创面在水疱边缘用注射器抽出水疱内渗液,粘贴水胶体敷料,美固胶布封边;表皮破损的创面渗出少时使用水胶体敷料,多时使用藻酸盐敷料及水胶体敷料,用美固胶布封边.结果 观察组换药间隔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直接费用显著少/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多次穿刺抽出水疱内渗液或清创后选择藻酸盐敷料、无菌纱布及美固封边的方法处理Ⅱ期压疮简单、经济,具有医疗经济学价值.

    作者:孟宝亲;柳晓红;张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手法的改进

    目的 提高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 对312例采用安全型留置针行静脉输液的患者改进穿刺手法,即留置针穿刺进血管后,操作者右手固定针芯,左手直接将套管推进入血管,左手中指和无名指按压套管尖端,示指按压住推板,以减少血液回流;固定留置套管,再用右手旋紧肝素帽.结果 312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96.77%,视觉模拟评分0~3分者83.01%,护理人员选择改进操作法为100%.结论 改进后的留置针穿刺手法穿刺成功率高,有利于减少职业暴露.

    作者:周静;杜春霞;余莉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冲洗法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安全、有效的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护理的方法.方法 随机将10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法行口腔护理;观察组先用浸湿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再用去针头20 ml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缓慢冲洗,边冲边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出口腔内液体.结果 两组患者的口臭、口腔溃疡及口腔霉菌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冲洗法能降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臭和口腔霉菌发生,但有增加溃疡发生的风险.

    作者:张冬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盲插导尿术在下肢骨折老年女性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盲插导尿术用于下肢骨折老年女性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将60例下肢骨折老年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导尿方法,观察组采用不需暴露尿道口的方法即盲插法进行导尿.结果 两组一次导尿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羞耻感、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下肢骨折老年女性患者导尿时运用盲插法能减轻患者的羞耻感和疼痛等不适.

    作者:郑瑶洁;仇海华;高丽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危重患者应用电阻抗无创心功能监测技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电阻抗无创心输出量(ICG)监测技术的应用及其护理方法,使该监测护理流程规范化.方法 对11例危重患者采用新型ICG监测技术监测患者心脏功能,正确安装电极、准确输入信息并密切观察及记录等.结果 11例中9例通过ICG连续监测得出心脏功能的各项指标,医生对各心脏指标参数值综合分析,积极治疗后病情好转转出ICU.结论 运用ICG监测技术为危重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心脏功能监测指标,使重症医学科医生及护士随时掌握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而护理是该项技术顺利实施的保证.

    作者:曹岚;唐春炫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中文版创新自评量表用于护理本科生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目的 考查创新自评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通过翻译、回译、讨论、专家指导等方法建立中文版创新自评量表.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护理本科生402名,进行中文版创新自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以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问卷为校标关联效度,随机抽取31名学生间隔1周重测,评定重测信度.结果 中文版创新自评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重测相关系数为0.57.中文版创新自评量表总分与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总分显著相关(r=0.33,P<0.01),高分组与低分组创新自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文版创新自评量表的信度、效度均较理想,适宜于评价护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李玉丽;曹枫林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社区护士师资培训方法研究

    目的 开展社区护士师资培训,为后期社区护士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制定培训大纲;试卷考核、问卷调查、访谈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培训大纲的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及要求、组织管理、培训教材、培训效果总体满意度等43人综合评分分值>90分,满意率100%;培训前摸底考试成绩>70分7人(16.28%),培训后结业考试成绩>70分37人(86.05%),理论水平明显提高;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授课形式、授课态度、语言、表达技巧、教学效果、互动等综合评价37人评分>90分,优秀率86.05%,6人评分为80~90分,良好率13.95%.结论 培训大纲科学性、可操作性强,培训总体满意度、教师满意度评分较高.

    作者:杨玲;王永利;杜雪平;苏秀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自然分娩体位研究进展

    综述自然分娩不同体位的优缺点,以便产妇选择舒服、轻松的分娩体位,减少医疗干预,促进产程进展,保障母婴安全,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张凤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持续腹腔冲洗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瘘患者给予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疗,给予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与正常引流、引流管周围皮肤的护理,以及防止引流管脱出等护理.结果 20例胰肠吻合口瘘全部自行愈合,未发生出血及腹腔感染.结论 持续腹腔冲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做好引流管冲洗护理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治疗吻合口瘘的关键.

    作者:霍红;张欣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顽固性疼痛患者的护理

    对5例顽固性疼痛患者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护理要点包括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系统的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术后病情,评价疼痛效果,做好颈托及引流护理,鉴别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预防血栓等.在新的手术路径下,配合优质的围术期护理可确保手术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倪晓威;梁茜;杨洵;聂柔佳;张琦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腰椎术后不同便秘症状积分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腰椎术后不同便秘症状积分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90例腰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便秘症状积分量表对便秘症状进行评分,再根据评分结果对不同积分类别患者有针对性地采取饮食调整、腹部按摩、药物应用等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便秘及其伴随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采用便秘症状积分量表评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便秘缓解.

    作者:林玲;罗春梅;骆书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中老年男性腰椎病围术期留置尿管患者的全程护理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腰椎病围术期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100例中老年男性腰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即入院做好生活细节指导;术前训练床上排便;留置尿管时尽量减少损伤;预防尿路感染;训练膀胱的舒缩功能;留置尿管期间和拔除尿管后口服哈乐胶囊降低膀胱颈和尿道平滑肌痉挛,降低排尿时盆底肌紧张性疼痛等.结果 两组拔除尿管后排尿障碍发生率、再置管率、第一次排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中老年男性腰椎病患者围术期留置尿管进行全程干预,能促进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作者:骆书兰;罗春梅;林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延颈髓及腹部多发金属异物取出术患儿的护理

    对1例延髓、颈6~7椎管内外、腹部多发金属异物患儿,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多发异物取出术,结果手术顺利,无任何并发症发生,住院16 d康复出院.提出术前进行主动心理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确保患儿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宋晓东;张秀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烧伤整形植皮患者术后供皮区的护理

    目的 探讨烧伤整形植皮术后供皮区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82例患者烧伤整形植皮术后供皮区实施精心护理,干预供皮区疼痛、出血、感染等护理问题.结果282例中有2例大腿供皮区出现少量散在黄豆大小脓疱,经清创换药后愈合,另1例患儿术后7h后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经急诊清创手术及输血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其余7~12 d愈合.结论 重视并加强供皮区护理,可减轻患者疼痛,加快创面愈合.

    作者:王开静;夏萍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重大车祸伤存活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重大车祸创伤存活后患者创伤后成长(PTG)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58例重大车祸创伤后存活患者进行一般情况和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例患者PTGI总分为(84.63±15.46)分;不同性别、职业、学历、月收入、损伤程度、创伤处理方式、可预计的康复时间、可预计的康复结局及可预计的康复后工作情况患者PTGI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重大车祸受伤存活患者PTG水平较高,不同类别患者间心理成长水平存在差异.

    作者:何春娇;张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后路360℃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对40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一期360°截骨治疗.结果40例患者手术顺利,未出现失代偿、瘫痪等严重并发症,畸形矫正率在85%以上.术后平均住院15.00 d出院.随访3个月至3年,患者背部疼痛、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植骨融合,其中2例性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提出术前做好患者评估,完善各种检查,加强肺功能训练、脊柱折返训练、腹部脐周皮肤提拉训练;术后做好生命体征观察、体位护理、引流管护理、胃肠道护理、脊髓神经系统的观察及脑脊液漏的观察,加强术后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等,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海霞;杜杏利;张菁;胡丽敏;方煌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皮肤损伤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分析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发生皮肤损伤的原因包括护理工作缺乏监督与激励机制、执行护理操作不能预见风险、细节护理不到位、法律意识较差,以及护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护理对策包括建立完善的皮肤护理安全制度、实施预见性护理、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制意识,以及加强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等.结果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唐运香;汪靖;曾静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经阴道内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经阴道内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对45例经阴道内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行合理的术前、术中配合和术后器械处理.结果 45例均手术成功,未发生并发症,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加强经阴道内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卫华;刘恩宇;彭程;牛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高频电刀引发皮肤消毒液着火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电刀引发着火与皮肤消毒液的关系,为安全使用电刀提供依据.方法 将3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乙醇组、碘酊组、碘伏组3组,每组10只,分别接受75%乙醇、2%碘酊、0.45%~0.55%碘伏消毒,观察消毒后不同时间使用不同输出功率电刀的着火次数.结果 碘伏消毒在所有时点和各个电刀功率下着火次数均为0;乙醇组相同功率各时点着火次数相差不大;50W、60 W、70 W、80 W功率着火次数相对高于20 W、30 W、40 W;碘酊组0~20 s着火次数相对高于其他时点.乙醇组着火次数相对高于碘酊组.结论 碘伏消毒后使用电刀不着火;乙醇着火概率较碘酊高,且高功率(>50 W)较低功率(<40 W)更易着火.

    作者:刘双庆;郑春雪;易明富;陈晓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手术室护士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掌握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预防和控制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继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对9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手术室护士相关知识掌握得分(5.66±3.34)分,及格57.78%;不同工龄、职称的护士相关知识得分差异显著(均P<0.01).结论 手术室护士对SSI预防和控制技术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欠佳,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不同层次拟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制定规范的培训计划,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实施预防及控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降低SSI发生率.

    作者:敬洁;白晓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手术室应急抢救分组模式探讨

    目的 探讨手术室应急抢救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88例手术应急抢救患者分为实施前组(42例)和实施后组(46例).实施前组按传统模式进行抢救;实施后组将巡回护士与增援护士定为手术配合组、输血输液组、联络组3个小组,共同完成对手术患者的抢救.结果 两组工作质量考核成绩及医生对手术护士应急抢救能力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建立手术室应急抢救分组模式可有效提高手术护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应急抢救的效果.

    作者:宗倩;张克;董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选择性心理干预对膀胱全切加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情绪的影响

    目的 观察选择性心理干预对行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7例行膀胱全切加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性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教育、体育锻炼、音乐治疗和情绪管理等.结果 两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选择性心理干预注重心理干预个性化的特点,可降低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周秀彬;安娜;胡英娜;张玲;赵倩;林燕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眼科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患者的混合管理

    目的 探讨眼科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患者的混合管理方法.方法 结合眼科特点在病房内固定3间病房15张床位收治日间手术患者,对日间手术患者和普通住院手术患者进行混合管理.结果 通过开展日间手术和加强护理管理,眼科手术量比同期增长了24.2%,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医疗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9%以上.结论 在日间手术与常规住院手术患者并存的眼科病房,通过优化护理流程、实施医护一体化、合理进行岗位设置,能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曾继红;曹昕;骆洪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高危因素与管理策略

    目的 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 分析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病区环境、患者原因、护士原因、陪护等高危因素;实施改善病区环境,加强预防跌倒知识培训,畅通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实施患者跌倒防范管理制度及伤情认定制度,合理配置护士人力等管理策略.结果 实施管理策略前全院跌倒发生率为0.047%,实施后降至0021%,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高危因素,采取统一的住院患者跌倒管理策略,可有效控制和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作者:白璐;宋瑰琦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新医改背景下护理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 探讨符合客观规律,能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的护理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查阅文献、访谈科主任及不同岗位层级护理人员、专家咨询等,依据关键业绩指标法为理论指导,遵循SMART原则,建立指标体系初始量表,采用Delphi法行2轮专家咨询,建立指标体系.结果 指标体系包括护理质量、护理数量、护理效果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45项三级指标.结论 新医改背景下护理绩效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咨询结果可靠,指标合理等特点,可用于评价护理绩效考核.

    作者:冯晓敏;李亚玲;叶宝霞;罗芳;范荣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新护士职业发展需要与组织支持系统的研究

    目的 了解新护士职业发展需要与组织支持系统的现状,为护士职业发展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相关文献,拟定访谈提纲,经专家函审后通过访谈归纳新护士职业发展需要与组织支持系统并根据访谈结果自制调查问卷,经过预调查后进行现状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新护士对职业发展需要与组织支持系统有共同感受;不同学历的新护士对组织支持系统的满足程度及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本院实习的新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未在本院实习的新护士(P<0.05);新护士的组织支持系统需要程度与满足程度与其工作满意度有关(均P<0.05).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重视职业发展需要与组织支持系统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不断评估新护士职业发展需要与组织支持系统的现状,制定有效措施,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作者:王建宁;齐改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临床护理技术训练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技术训练模式,提高训练质量.方法 采取建立教学训练层级责任制管理系统,统一组织,按岗施训,严格培训科室训练骨干,严格落实施训时间,严格考核验收等方法.结果 实施前后参训率、考核率及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临床护理技术训练模式的创新,提高了训练考核效率,提升了临床护理技术水平.

    作者:诸葛海鸿;杜益平;刘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县级医院护理人员地震灾害现场救护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县级医院护理人员地震灾害现场救护知识的掌握和获取途径.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所县级三级甲等医院100名在职护理人员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63.00%护理人员获得地震急救知识的主要来源为电视媒体;100%的护理人员表示有必要进行危急课程的培训,52.00%愿意接受短期培训.地震灾害救护知识问卷平均得分61.21±12.62;低年资及高学历护士评分相对较高(P<0.05).结论 县级医院提供学习途径相对缺乏,护理人员灾害救护知识学习需求旺盛.县级医院应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灾害知识的培训力度,重视低学历护士的培训,提倡各级护理人员终身学习的观念.

    作者:杨东风;付爱凤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脊柱外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入住脊柱外科的65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2010年3~8月入住脊柱外科的632例患者(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包括无缝隙护理人文关怀,病情记心中,加强交流沟通,加强基础护理,深化护理内涵等.结果 两组护理质量合格率、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脊柱外科中的实施得到患者的好评,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韩云芳;戴小明;徐宇红;徐慧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健康教育路径和知一信一行理论模式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规范化的健康教育路径及知-信-行理论模式的综合应用对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拟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的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普通流程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依照健康教育路径,从入院当天、术前、手术日、术后至出院分阶段对其进行包括疾病知识、相关检查、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并在知-信-行理论模式的指导下评价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应对方式面对维度得分及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回避、屈服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将健康教育路径和知-信-行理论模式综合应用于食管癌患者,有助于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提高健康信念,改善应对方式,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小娜;栾琳琳;马卫霞;王功朝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TNF-α、IL-1在Ⅰ期压疮中的作用及表达

    目的 探讨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在Ⅰ期压疮中的作用及表达,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A、B、C、D组各8只.对照组不予压力,实验结束时施行安乐死;实验A、B、C、D组于大鼠双后肢建立压疮模型,均施加22.47 kPa压力,形成缺血再灌注循环(施压2h后移开施压柱,让局部血流恢复0.5h后再施压,即为1个I/R),分别予以2个、3个、4个、5个I/R后再施行安乐死.光镜下观察皮肤肌肉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肌肉组织中TNF-α及IL-1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 实验A、B、C、D组皮肤、肌肉光镜下观察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水肿,且随着循环数的增加损伤逐渐加重;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间TNF-α、ILV-1、MPO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压疮形成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炎性反应可加重组织细胞损伤,促炎细胞因子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纯瑜;崔飞飞;张龙;代彦丽;姜丽萍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湖北省一级医院等级护理实际成本测算与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乡镇卫生院(一级医院)等级护理实际成本,为有关部门改革等级护理收费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湖北省一级医院等级护理实际成本调查表,对来自湖北省816所一级医院的护理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16所一级医院等级护理实际成本测算,一级护理(79.82±33.68)元/d,是现行收费标准的15.96倍;二级护理(48.10±24.19)元/d,是现行收费标准的24.05倍;三级护理(21.56±17.69)元/d,是现行收费标准的21.56倍.结论 湖北省一级医院等级护理价格标准与价值严重偏离,各等级护理实际成本显著高于收费标准.现行等级护理收费标准不合理,有待改革.

    作者:朱小平;王燕;胡芬;陈杰;程晓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McRobert体位行徒手旋转胎头对第二产程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在不同体位下分娩对第二产程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第二产程胎头位置异常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McRobert体位进行徒手旋转,即将产妇的髋部屈曲,使大腿充分压向腹部有宫缩时进行胎头旋转;对照组采用膀胱截石位进行徒手旋转.结果 两组分娩方式、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率及阴道自然分娩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第二产程采取McRobert体位对胎头位置异常产妇进行徒手旋转能有效提高胎头旋转成功率,缩短第二产程,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及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朱晓青;程秀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阴道分娩中三人采集脐血法的应用

    目的 探讨阴道分娩中脐血采集方法对脐血采集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阴道分娩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由3人采集脐血,即2人台上、1人台下密切配合进行采集;对照组由传统的双人法进行采集.结果 两组脐血采集起始时间、采集血量、细菌污染率、脐血合格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阴道分娩中三人采集脐血方法既能保证脐血快捷、足量、无菌地采集,又能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何小华;谭惠兴;李馨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自制新型冷敷袋在膝关节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更有效的减轻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冷敷方法.方法 将296例膝关节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4例)和观察组(152例).对照组采用毛巾包裹清水冰袋进行冷敷,观察组采用自制新型冷敷袋进行冷敷,术后当天冰敷2h,术后第1~5天每天冰敷2次,每次2小时.结果 两组术后第3天舒适度,术后6h、24 h、48 h疼痛程度,术后24 h、48 h肿胀程度及负压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新型冷敷装置具有使用安全、舒适,且镇痛、消肿和减少渗出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膝关节镜术后患者.

    作者:徐瑞璟;陈叶玲;方杜娟;罗凯燕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真菌性角膜溃疡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

    对39例(39眼)真菌性角膜溃疡分别采用单纯病灶清除、病灶清除联合羊膜移植或病灶清除联合结膜瓣遮盖等手术治疗,并结合规范化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手术配合指导和术后眼部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34例患者一次手术后角膜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控制;2例眼术后1周内接受二次手术,角膜感染得到控制;3例角膜穿孔继发眼内炎行眼球内容摘除术.提出手术治疗对有效控制真菌性角膜溃疡有重要意义,对挽救患者眼球解剖及功能完整性有重要价值.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有效的术后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马剑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胃癌术后患者营养免疫及人体成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免疫和人体成分的影响.方法 将360例老年胃癌患者分为E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180例.EEN组术后20~24 h开始行EEN;PN组术后1d经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开始PN.术前、术后1d、7d检测营养指标、免疫和人体成分指标测量.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营养、免疫指标及人体成分指标值均有降低,但EEN组术后下降程度显著小于PN组(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EEN支持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人体成分的变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凤;王庆华;陈强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社区全科团队中护士的角色和功能定位及其发展问题

    对我国社区全科团队中护士的角色和功能定位现状进行综述,结合国外社区全科团队中护士的情况及其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分析影响我国社区全科团队中护士角色和功能充分发挥的原因,为管理部门制定方针政策以及社区护理的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易景娜;陈利群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