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内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李卫华;刘恩宇;彭程;牛军

关键词:阴道, 内镜, 胆囊切除术, 护理配合
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道内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对45例经阴道内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行合理的术前、术中配合和术后器械处理.结果 45例均手术成功,未发生并发症,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加强经阴道内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路径和知一信一行理论模式在食管癌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规范化的健康教育路径及知-信-行理论模式的综合应用对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拟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的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普通流程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则依照健康教育路径,从入院当天、术前、手术日、术后至出院分阶段对其进行包括疾病知识、相关检查、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并在知-信-行理论模式的指导下评价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健康知识、应对方式面对维度得分及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回避、屈服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将健康教育路径和知-信-行理论模式综合应用于食管癌患者,有助于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提高健康信念,改善应对方式,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小娜;栾琳琳;马卫霞;王功朝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中老年男性腰椎病围术期留置尿管患者的全程护理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腰椎病围术期留置尿管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100例中老年男性腰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即入院做好生活细节指导;术前训练床上排便;留置尿管时尽量减少损伤;预防尿路感染;训练膀胱的舒缩功能;留置尿管期间和拔除尿管后口服哈乐胶囊降低膀胱颈和尿道平滑肌痉挛,降低排尿时盆底肌紧张性疼痛等.结果 两组拔除尿管后排尿障碍发生率、再置管率、第一次排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中老年男性腰椎病患者围术期留置尿管进行全程干预,能促进患者术后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

    作者:骆书兰;罗春梅;林玲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高危因素与管理策略

    目的 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 分析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病区环境、患者原因、护士原因、陪护等高危因素;实施改善病区环境,加强预防跌倒知识培训,畅通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实施患者跌倒防范管理制度及伤情认定制度,合理配置护士人力等管理策略.结果 实施管理策略前全院跌倒发生率为0.047%,实施后降至0021%,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高危因素,采取统一的住院患者跌倒管理策略,可有效控制和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作者:白璐;宋瑰琦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自制新型冷敷袋在膝关节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更有效的减轻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痛的冷敷方法.方法 将296例膝关节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4例)和观察组(152例).对照组采用毛巾包裹清水冰袋进行冷敷,观察组采用自制新型冷敷袋进行冷敷,术后当天冰敷2h,术后第1~5天每天冰敷2次,每次2小时.结果 两组术后第3天舒适度,术后6h、24 h、48 h疼痛程度,术后24 h、48 h肿胀程度及负压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新型冷敷装置具有使用安全、舒适,且镇痛、消肿和减少渗出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膝关节镜术后患者.

    作者:徐瑞璟;陈叶玲;方杜娟;罗凯燕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TNF-α、IL-1在Ⅰ期压疮中的作用及表达

    目的 探讨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在Ⅰ期压疮中的作用及表达,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A、B、C、D组各8只.对照组不予压力,实验结束时施行安乐死;实验A、B、C、D组于大鼠双后肢建立压疮模型,均施加22.47 kPa压力,形成缺血再灌注循环(施压2h后移开施压柱,让局部血流恢复0.5h后再施压,即为1个I/R),分别予以2个、3个、4个、5个I/R后再施行安乐死.光镜下观察皮肤肌肉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肌肉组织中TNF-α及IL-1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 实验A、B、C、D组皮肤、肌肉光镜下观察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水肿,且随着循环数的增加损伤逐渐加重;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间TNF-α、ILV-1、MPO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压疮形成过程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炎性反应可加重组织细胞损伤,促炎细胞因子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纯瑜;崔飞飞;张龙;代彦丽;姜丽萍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临床护理技术训练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技术训练模式,提高训练质量.方法 采取建立教学训练层级责任制管理系统,统一组织,按岗施训,严格培训科室训练骨干,严格落实施训时间,严格考核验收等方法.结果 实施前后参训率、考核率及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临床护理技术训练模式的创新,提高了训练考核效率,提升了临床护理技术水平.

    作者:诸葛海鸿;杜益平;刘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后路360℃截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对40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一期360°截骨治疗.结果40例患者手术顺利,未出现失代偿、瘫痪等严重并发症,畸形矫正率在85%以上.术后平均住院15.00 d出院.随访3个月至3年,患者背部疼痛、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植骨融合,其中2例性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提出术前做好患者评估,完善各种检查,加强肺功能训练、脊柱折返训练、腹部脐周皮肤提拉训练;术后做好生命体征观察、体位护理、引流管护理、胃肠道护理、脊髓神经系统的观察及脑脊液漏的观察,加强术后功能锻炼,做好出院指导等,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海霞;杜杏利;张菁;胡丽敏;方煌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经阴道内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经阴道内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对45例经阴道内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行合理的术前、术中配合和术后器械处理.结果 45例均手术成功,未发生并发症,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加强经阴道内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卫华;刘恩宇;彭程;牛军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真菌性角膜溃疡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

    对39例(39眼)真菌性角膜溃疡分别采用单纯病灶清除、病灶清除联合羊膜移植或病灶清除联合结膜瓣遮盖等手术治疗,并结合规范化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手术配合指导和术后眼部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34例患者一次手术后角膜感染症状得到有效控制;2例眼术后1周内接受二次手术,角膜感染得到控制;3例角膜穿孔继发眼内炎行眼球内容摘除术.提出手术治疗对有效控制真菌性角膜溃疡有重要意义,对挽救患者眼球解剖及功能完整性有重要价值.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正确有效的术后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马剑晴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腰椎术后不同便秘症状积分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腰椎术后不同便秘症状积分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90例腰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便秘症状积分量表对便秘症状进行评分,再根据评分结果对不同积分类别患者有针对性地采取饮食调整、腹部按摩、药物应用等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便秘及其伴随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采用便秘症状积分量表评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便秘缓解.

    作者:林玲;罗春梅;骆书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手法的改进

    目的 提高安全型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方法 对312例采用安全型留置针行静脉输液的患者改进穿刺手法,即留置针穿刺进血管后,操作者右手固定针芯,左手直接将套管推进入血管,左手中指和无名指按压套管尖端,示指按压住推板,以减少血液回流;固定留置套管,再用右手旋紧肝素帽.结果 312例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96.77%,视觉模拟评分0~3分者83.01%,护理人员选择改进操作法为100%.结论 改进后的留置针穿刺手法穿刺成功率高,有利于减少职业暴露.

    作者:周静;杜春霞;余莉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医用丝线排放器的制作与应用

    医用丝线是所有外科手术必不可少的医用材料,在手术中用于结扎、缝合等,为使用频率高、多的手术材料之一.医用丝线有板线和团线两种,在术中取用板线过程中经过反复抽拉会出现不同型号板线相互混淆或丝线之间相互缠绕、打结,而在添加板线或改变短线长度时,需将覆盖板线的无菌治疗巾掀开,重新整理,步骤繁琐,造成护士使用不便影响手术配合的效率.

    作者:杨丹;杨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皮肤损伤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分析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发生皮肤损伤的原因包括护理工作缺乏监督与激励机制、执行护理操作不能预见风险、细节护理不到位、法律意识较差,以及护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护理对策包括建立完善的皮肤护理安全制度、实施预见性护理、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制意识,以及加强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等.结果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唐运香;汪靖;曾静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顽固性疼痛患者的护理

    对5例顽固性疼痛患者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护理要点包括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系统的心理护理,严密观察术后病情,评价疼痛效果,做好颈托及引流护理,鉴别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预防血栓等.在新的手术路径下,配合优质的围术期护理可确保手术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倪晓威;梁茜;杨洵;聂柔佳;张琦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社区全科团队中护士的角色和功能定位及其发展问题

    对我国社区全科团队中护士的角色和功能定位现状进行综述,结合国外社区全科团队中护士的情况及其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分析影响我国社区全科团队中护士角色和功能充分发挥的原因,为管理部门制定方针政策以及社区护理的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易景娜;陈利群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手术室护士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掌握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手术室护士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预防和控制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继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对90名手术室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手术室护士相关知识掌握得分(5.66±3.34)分,及格57.78%;不同工龄、职称的护士相关知识得分差异显著(均P<0.01).结论 手术室护士对SSI预防和控制技术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欠佳,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不同层次拟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制定规范的培训计划,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实施预防及控制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降低SSI发生率.

    作者:敬洁;白晓霞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湖北省一级医院等级护理实际成本测算与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乡镇卫生院(一级医院)等级护理实际成本,为有关部门改革等级护理收费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湖北省一级医院等级护理实际成本调查表,对来自湖北省816所一级医院的护理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16所一级医院等级护理实际成本测算,一级护理(79.82±33.68)元/d,是现行收费标准的15.96倍;二级护理(48.10±24.19)元/d,是现行收费标准的24.05倍;三级护理(21.56±17.69)元/d,是现行收费标准的21.56倍.结论 湖北省一级医院等级护理价格标准与价值严重偏离,各等级护理实际成本显著高于收费标准.现行等级护理收费标准不合理,有待改革.

    作者:朱小平;王燕;胡芬;陈杰;程晓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中文版创新自评量表用于护理本科生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目的 考查创新自评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方法 通过翻译、回译、讨论、专家指导等方法建立中文版创新自评量表.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护理本科生402名,进行中文版创新自评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以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问卷为校标关联效度,随机抽取31名学生间隔1周重测,评定重测信度.结果 中文版创新自评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重测相关系数为0.57.中文版创新自评量表总分与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总分显著相关(r=0.33,P<0.01),高分组与低分组创新自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文版创新自评量表的信度、效度均较理想,适宜于评价护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李玉丽;曹枫林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危重患者应用电阻抗无创心功能监测技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电阻抗无创心输出量(ICG)监测技术的应用及其护理方法,使该监测护理流程规范化.方法 对11例危重患者采用新型ICG监测技术监测患者心脏功能,正确安装电极、准确输入信息并密切观察及记录等.结果 11例中9例通过ICG连续监测得出心脏功能的各项指标,医生对各心脏指标参数值综合分析,积极治疗后病情好转转出ICU.结论 运用ICG监测技术为危重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心脏功能监测指标,使重症医学科医生及护士随时掌握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而护理是该项技术顺利实施的保证.

    作者:曹岚;唐春炫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眼科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患者的混合管理

    目的 探讨眼科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患者的混合管理方法.方法 结合眼科特点在病房内固定3间病房15张床位收治日间手术患者,对日间手术患者和普通住院手术患者进行混合管理.结果 通过开展日间手术和加强护理管理,眼科手术量比同期增长了24.2%,术前等待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医疗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患者满意度达到了99%以上.结论 在日间手术与常规住院手术患者并存的眼科病房,通过优化护理流程、实施医护一体化、合理进行岗位设置,能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曾继红;曹昕;骆洪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