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国际刊号:1671-7651
  • 国内刊号:42-1682/R
  • 影响因子:0.48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19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口腔科学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2002年1期文献
  • 分区缝扎加硬化剂注射治疗颌面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的体会

    目的:报告颌面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13例发生于颌面部、病变超过15cm并累及多个解剖部位的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分区缝扎,然后于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结果:经1次缝扎加硬化剂注射后治愈8例;经2次缝扎加硬化剂注射后治愈4例,经3次治愈1例.结论:采用分区缝扎加硬化剂注射治疗面部大型海绵状血管瘤可缩短疗程、减少硬化剂用量和提高硬化效果.

    作者:刘霜印;谢光远;付新国;周保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碘伏在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干槽症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碘伏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拔除下颌阻生智齿266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局部给予0.5%碘伏,3次/d,连续5d;另一组口服抗生素,持续5d.对两组干槽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抗生素组有7例干槽症,发生率为5.83%.而碘伏组仅有1例干槽症,发生率为0.68%.两组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结论:碘伏能有效地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干槽症的发生.

    作者:卜寿山;徐明耀;徐颂成;尹林;李振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改良型生物调节器治疗Ⅱ类错牙合

    目的:采用改良型生物调节器矫治生长发育期的安氏类Ⅱ错牙合儿童,以评价此矫治器对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本文随机选择3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儿童,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治疗前后的电子计算机-头影测量研究.结果:治疗组SNA角减小,SNB角明显增大,ANB角减小,下颌骨水平向生长趋向正常.结论:生物调节器矫治Ⅱ类错牙合不仅能抑制上颌生长,减小上颌突度,还能有效地促进下颌生长.

    作者:毛靖;李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改良性胸大肌肌皮瓣在临床上应用

    目的: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良的胸大肌肌皮瓣.方法:该肌皮瓣保留了大部分胸大肌,保持了胸大肌的主要功能,减少了术后胸廓畸形,并且从锁骨下进路避免了由于组织水肿压迫皮瓣血管蒂.结果:我们在临床上应用10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该法经临床应用证明效果良好.

    作者:张茹慧;徐勇忠;胡锦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Dyract复合体在临床修复楔状缺损中的固位研究

    目的:探索Dyract复合体在充填楔状缺损时的固位方法以期降低充填物的脱落率.方法:先将临床楔状缺损依据缺损角度分为浅、深两型.再用Dyract复合体充填420颗已分类的楔状缺损患牙,随访一年后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Dyract复合体在充填浅型楔状缺损时,制备洞型组的成功率为94.90%,未制备洞型组的成功率81.00%,二者有显著性差别(P<0.05);充填深型楔状缺损时,制备洞型组与未制备洞型组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临床用Dyract复合体充填楔状缺损时,建议对浅型楔状缺损适当制备洞型,对深型楔状缺损可不制备洞型.

    作者:张飚;梅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外伤后颧眶畸形的手术复位及植骨修复

    目的:探讨外伤后颧眶畸形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修复材料选择.方法:通过病案记录研究13例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位质量及面部外观评价依据临床观察及影像学检查.随访3~12个月.结果:13例颧眶畸形患者中12例为男性.颧面畸形、眼球内陷、复视发生率分别为92.3%,46.2%,38.5%.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及植骨修复.手术进路多选用冠状切口+前庭沟切口,根据治疗需要还可附加睑下缘切口或内眦切口.重建技术包括颧骨、眶骨切开术,眶、鼻及颧部植骨术,眦韧带重建术.应用多的植骨材料是异体脱矿骨(n=8),其它为髂骨(n=3)、颅骨(n=2)、肋骨(n=1)等自体骨.1例患者术后仍有轻度复视及眼球内陷,另1例患者眼球内陷未恢复正常.3例患者颧眶外形改善但未达到充分对称.结论:手术复位及移植修复是纠正晚期颧眶畸形的理想方法.自体骨仍然是理想的修复材料.同种异体脱矿骨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植入材料.

    作者:杨耀武;易玉龙;雷德林;刘大庆;胡晓光;程晓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目的:研究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精神因素分析.方法:对47例灼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用HAD记分方法对其精神因素进行评估.结果:BMS患者中女性患病率高,男女比率1:6.5,舌部发病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53岁,BMS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因素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涎腺导管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涎腺导管癌.方法:本研究对6例涎腺导管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其临床特点为:主要发生于腮腺,次为颌下腺,好发于老年男性,生长迅速,病程较短,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率高,易侵犯神经,患者预后差.组织学特点为:组织学表现与乳腺导管癌极为相似,并因此而得名.瘤细胞向导管内生长,形成乳头状、筛孔状、实性等多种结构,并可发生粉刺样坏死,瘤细胞也向导管外浸润生长,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是其显著特征.结论:涎腺导管癌高度恶性,预后较差,治疗方法以局部彻底扩大切除,根治性颈清为主,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

    作者:刘婷姣;王如;朱恩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引起口腔粘膜扁平苔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危险因素作出相关性的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口腔粘膜扁平苔藓与发病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年龄、性别、胃炎、焦虑是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发病的危险因素.口腔粘膜扁平苔藓的发病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结果的总判别率为95%.结论:年龄、性别、胃炎、焦虑是导致口腔扁平苔藓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丽红;秦念红;邹韵秋;沈丽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正畸与正常儿童龋活性比较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61名12~16岁正畸与正常儿童的龋活性,以了解固定矫治与龋活性的关系.方法:行变形链球菌计数、乳酸杆菌计数、细菌产酸能力测定和唾液缓冲能力测定,用t检验进行统计.结果:正常儿童组口腔内变链菌和乳杆菌数目明显少于正畸儿童组;而唾液pH值和缓冲能力及细菌产酸能力,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果提示正畸儿童对龋病的易感性增加.

    作者:陈梅红;李璞;尚斌;赵雪霏;张胜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不同龋敏感儿童第一恒磨牙早期脱矿定量分析

    目的:通过对混合牙列上下颌第一恒磨牙龋易感部位脱矿程度的定量测定,分析乳牙列龋病情况与第一恒磨牙早期脱矿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成都市6~7岁儿童169名,其中无龋儿童(dmft=0)84名,龋敏感儿童(dmft≥5)85名,采用KaVo DIAGNOdent激光荧光脱矿测定仪测定样本双侧上颌第一恒磨牙中央窝、舌沟以及双侧下颌第一恒磨牙中央窝、颊沟的脱矿程度,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龋敏感儿童第一恒磨牙的早期脱矿明显大于无龋儿童第一恒磨牙的早期脱矿(P<0.001),两组儿童左右侧第一恒磨牙相同点位脱矿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下颌第一恒磨牙中央窝的脱矿测定值明显高于其它各点位(P<0.001).结论:激光荧光法是一种有价值的定量诊断早期龋的方法.乳牙列龋病情况与第一恒磨牙早期龋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应对乳牙龋敏感儿童的年轻恒牙,特别是双下颌第一恒磨牙及早采取防龋措施.

    作者:邹静;李少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脉冲Nd:YAG激光不同条件下照射牙根管壁的形态学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条件下脉冲Nd:YAG激光照射牙根管壁后的清洁程度及管壁牙本质的超微结构改变.方法:14颗离体人上前牙,常规根管预备后,分为对照组和激光照射组,后者按不同的功率、频率及管壁加墨汁与否6种设定各2颗牙分别进行照射,然后各组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并照像记录.结果:①激光照射各组均较对照组根管壁玷污层减少;且随激光功率增大,管壁清洁度提高,管壁牙本质的超微结构变化增大.其中2W 20pps组管壁上无玷污层,根尖1/3区尚有牙本质熔融、沉积.3W 20pps、4W 20pps组除上述变化外,根管壁牙本质熔融更为显著,并有程度不同的炭化和裂缝;② 2W 15pps管壁清洁度较2W 20pps组低;③1W 20pps加墨汁后,根管清洁效果显著改善,并出现牙本质熔融、小管口封闭.结论:激光剂量在2W 20pps或在此以上时能有效去除根管壁玷污层,达到较理想的清洁效果,但只有较大剂量时才能熔融、封闭牙本质小管口;加墨汁能在低能量条件下显著增强激光作用效果.

    作者:贺慧霞;刘鲁川;宋远雄;安建平;熊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rhIL-1β及TGF-β对髁状突软骨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rhIL-1β及TGF-β对髁状突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酶消化法获得兔髁状突软骨细胞.用MTT法及PCNA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不同浓度rhIL-1β及TGF-β对体外培养的兔髁状突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MTT检测,rhIL-1β(10、20ng/ml)处理软骨细胞48h后,可明显抑制软骨细胞增殖,经统计学检验,处理3~6d有显著性差异(P<0.01,t检验);加入TGF-β(10、20ng/ml)可明显拮抗rhIL-1β对软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且浓度愈高对rhIL-1β的抑制作用愈强.PCNA检测,rhIL-1β处理软骨细胞后PCNA阳性细胞率降低,随rhIL-1β的刺激浓度增加,阳性率明显降低;加入外源性TGF-β可以使PCNA的阳性率提高.结论:rhIL-1β对髁状突软骨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外源性TGF-β对该作用具有明显的拮抗效应.

    作者:李松;赵书芳;金岩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牙周韧带细胞体外矿化的研究——骨唾蛋白与骨桥素在矿化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骨唾蛋白与骨桥素在体外培养的人牙周韧带细胞矿化过程中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的人牙周韧带细胞,经地塞米松矿化液诱导,分别于不同的时间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矿化结节的形成,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骨唾蛋白与骨桥素的表达情况.结果:矿化培养1周细胞呈复层生长,骨桥素呈阳性染色;两周细胞密集呈结节状,骨唾蛋白与骨桥素均为阳性,胞浆染成黄褐色;3周出现矿化结节,矿化以后骨唾蛋白与骨桥素保持稳定表达.结论:牙周韧带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表型分化,表达矿化相关蛋白,形成矿化结节.

    作者:王燕;汪说之;樊明文;李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鼠三叉神经痛脑干组织中P物质的测定

    目的:检测鼠三叉神经痛时脑干组织中P物质含量的变化.方法:建立鼠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脑干组织中P物质含量.结果:实验组脑干组织中P物质含量明显高出对照组(P<0.01).结论:P物质可能参与三叉神经痛的伤害性信息传递.

    作者:樊英显;艾永华;孙宏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蔗糖对人早期牙菌斑形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蔗糖对早期牙菌斑形成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在同一个体体内含漱含蔗糖和不含漱蔗糖溶液所形成的早期牙菌斑的超微结构.结果:含漱蔗糖溶液后,24h内牙菌斑形成的速度明显增快,菌斑内的细菌被粘稠的基质所包裹,菌斑结构致密,3天时菌斑中仍以球菌为主.不含漱蔗糖溶液形成的菌斑,基质稀少,细菌排列松散,在3天时,菌斑表面以丝状菌为主.结论:蔗糖可能通过影响细菌的粘附加速菌斑的形成速度,并可能对牙菌斑的细菌构成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陈文霞;樊明文;边专;范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骨唾蛋白和骨连接蛋白在正常年轻恒牙及龋患牙中分布的研究

    目的:旨在研究骨唾蛋白(bone sialoprotein, BSP)和骨连接蛋白(osteonectin, ON)在正常年轻恒牙和龋患牙中的表达,以了解这两种蛋白在牙本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5μm厚连续切片,用于BSP和ON的免疫组化定位研究,并通过图像分析,将这两种蛋白在牙髓中央和牙髓周围组织的表达强度进行比较.结果:BSP和ON均在正常恒牙的成牙本质细胞及前期牙本质中表达,且在牙髓中央和牙髓周围组织的表达强度有显著性差异,在龋患牙中BSP牙髓外层着色依然显著高于中央区,且BSP抗体在第2、3期牙本质交界处呈强阳性反应.ON则在龋患牙中普遍表达,在第3期牙本质中表达不明显.结论:BSP和ON可能参与第2期牙本质的形成.第3期牙本质形成可能与BSP有关,与ON无关.

    作者:张旗;樊明文;边专;李俊;黄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与珊瑚/聚乳酸复合异位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和珊瑚/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的异位诱导成骨活性.方法:把rhBMP-2和珊瑚/聚乳酸形成复合人工骨.进行小鼠肌内种植1、3、6周后,组织学观察其异位诱导成骨活性.结果:rhBMP-2赋予珊瑚/聚乳酸骨诱导能力,珊瑚/聚乳酸则充当rhBMP-2的载体和释放系统,对BMP的活性未产生不利影响.与单纯的珊瑚/聚乳酸相比,这种复合人工骨以软骨内成骨的方式诱导成骨.结论:rhBMP-2/珊瑚/聚乳酸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活性,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作者:戴毅敏;陈新梅;毛天球;韩亮;陈富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牙科用Ce-Y-Mg复合稳定氧化锆增韧陶瓷的基本性能

    目的:探讨牙科用Ce-Y-Mg复合稳定氧化锆增韧陶瓷(zirconia toughened ceramic,ZTC)的基本性能.方法: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三元复合稳定(Ce-Y-Mg)氧化锆粉体造粒后,经双相干压成型,1 350℃烧结,磨光并抛光后测试其物理和力学性能.结果:三元复合稳定(Ce-Y-Mg)氧化锆增韧陶瓷烧结后密度为6.01g/cm3,是理论密度的98.52%,三点弯曲强度为709Mpa,断裂韧性为11.6MPam1/2.结论:Ce-Y-Mg复合稳定剂可以对氧化锆陶瓷起到很好的增韧效果;Ce-Y-Mg复合稳定氧化锆增韧陶瓷强度高、韧性好,力学性能能够满足牙科桩钉标准.

    作者:张斌;陈吉华;李秦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质子通透性与变形链球菌耐酸性关系的研究

    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菌)是公认的龋病致病菌,其致龋性除与其对牙面的粘附能力和产酸性有关外,还与其耐酸性密切相关.对致龋菌而言,耐酸性(acid tolerance/acidurance)是指细菌能在低pH 值环境中生长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的性能.致龋菌均能产酸,但并非所有能产酸的细菌均能致龋,因为随着菌斑pH值的降低,一些细菌失去产酸能力,在临界 pH值时,只有少数耐酸的细菌如变链菌和乳杆菌能生长[1].变链菌是菌斑中耐酸的细菌之一,其各遗传种在pH值低至4.0时仍能代谢蔗糖产酸[2,3],而其它很多致龋菌则不能在pH值小于5.0的酸性环境中进行糖酵解.目前关于变链菌耐酸性的研究多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卫华;樊明文;张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原发性舌神经痛1例

    患者女,60岁,左侧舌缘阵发性刺痛3年.3年中,说话或吃饭均易诱发疼痛,疼痛呈闪电样剧痛,持续时间为1~2min,两次发作之间有间歇期,间歇期无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发作愈来愈频繁,间歇期缩短.于是2001年3月2日来我科就诊,要求治疗.专科检查:口腔及舌部未见异常,牵拉舌体可诱发疼痛,疼痛呈闪电样剧痛;用探针轻划和轻刺左右侧舌部,左右侧舌部感觉相等,舌运动自如.用2% lidocaine 2ml作右侧舌神经封闭,疼痛立即停止,1h内没有发作.2d后再次诊断性封闭舌神经,疼痛消失,确定患支为左侧舌神经.X线曲面断层亦未见异常.诊断左侧原发性舌神经痛.入院后,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在口内进行左侧舌神经撕脱术,给予抗炎及对症处理,1周后拆除缝线.患者说话及吃饭再未诱发疼痛.

    作者:任军;张野;万学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下颌骨多发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报告

    近年来,颌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在国内报道渐多,但发生于双侧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一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因左下颌骨'巨细胞瘤'术后13年,右下颌骨肿物1月余于1989年8月31日收住院.13年前因左下颌骨渐增性肿物伴疼痛、出血3月余于1976年1月7日第一次住院.专科检查见:左面颊部明显膨隆,张口受限,|Ⅱ-6牙槽嵴突出一肿物约3cm×3cm,上有齿痕、色紫,质软,轻压痛,触易出血.

    作者:陈新群;翦新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液引起拔牙后出血1例

    患者女,56岁,因左下后牙松动要求拔除.检查:|6牙根外露>2/3,Ⅲ°松动.诊断:|6牙周病晚期.表面麻醉下顺利拔除|6,棉球压迫止血,30min后出血停止.1h后病人因Ⅰ期高血压静脉点滴复方丹参液,静滴完后约10min拔牙创出血不止,用肾上腺素棉球+明胶海棉压迫止血出血减少,5~6h后出血才停止.第2d用复方丹参液后,拔牙创再次出血.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都正常.第3d停用复方凡参液未再出血.第4d又用复方丹参液拔牙创又出血.停用复方丹参液拔牙创未再出血.

    作者:王秀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继发性癫痫导致下前牙脱落1例

    2000年4月,本科接诊1例因继发性癫痫发作而致两下前牙完全性脱落患者,牙齿再植后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彬;王彦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口内进路下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附26例报告)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26例患者中,年龄6~70岁.男性21例,女性5例.颏部骨折10例,颏孔区骨折14例,下颌角骨折2例.单发性骨折10例,二处骨折12例,多发性骨折4例.受伤时间3h至20d不等.1.2 材料德国Medicon公司制造微型电动骨钻及钛板系列,瑞士Mathys公司制造穿颊器.1.3 方法采用口内唇颊移行沟切口或利用原外伤伤口略加延伸,翻起粘骨膜瓣,暴露骨折断端,撬动骨折处,使之复位,恢复咬合关系,暂行上下牙颌间结扎固定.每条骨折线处一般采用二组钛板作坚强内固定,电钻钻孔,钛板需塑形与骨面贴合.粉碎性骨折处可采用多个微型钛板连接固定.对于下颌角骨折,可在对应皮肤上附加3mm左右切口,由穿颊器辅助完成内固定.

    作者:杨旭东;胡勤刚;唐恩溢;杨家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青少年第一磨牙的拔牙时机探讨

    第一磨牙是牙列中因龋坏拔牙率高的牙齿,许多临床医师在第一磨牙拔除后,通过第二磨牙自然调整、正畸治疗或两者结合的方法关闭间隙.但有时由于拔牙时机不当,使治疗效果不理想.本研究总结了我们近年拔除青少年第一磨牙后,直接关闭拔牙间隙或利用这些间隙矫治错牙合畸形的资料,对拔牙时机进行探讨:

    作者:李玉超;毛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联合用药治疗颌面部疖痈的临床观察

    颌面部疖痈而致的严重感染常造成大范围的炎性浸润和组织坏死.若感染未得到及时控制,会发生严重的颅内及全身并发症,如何快速有效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关键,现将临床用药治疗的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陈鹏;张国志;黄盛兴;周修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去抗原脱钙牙本质基质复合Ca(OH)2填充颌骨囊肿刮除后骨腔

    理想的骨替代材料一直被整复外科领域所重视,其中经过化学综合处理的同种异体低抗原骨在不少学科得到应用.我们采用去抗原脱钙牙本质基质复合Ca(OH)2进行颌骨囊肿刮除后骨腔的填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兴华;吕志军;彭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后牙劈裂牙的修复探讨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材料随访观察的40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17~60岁之间,40例病例均为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的残冠、残根,原有隐裂记录的为2例,冠折18例,冠根折20例,在冠根折中:横折为8例、纵折为22例,近远中向为17例,颊舌向为5例.本组患牙病例共40牙,其中以纵折型为多,共17牙(占42.5%).根管治疗后的残冠、残根牙周组织健康,无临床症状,根尖X片显示根充完好.

    作者:任桂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口腔颌面外科联合根治术的术前术后护理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癌为常见,多以舌癌、口底癌、颊癌、下颌牙龈癌为多见.目前,大多数患者需采用联合根治术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这样手术费用大,手术时间长,手术危险性与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现将我院1990~1998年所行联合根治术的护理情况进行总结.

    作者:徐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金瓷全冠烤制瓷裂的原因及处理

    从事烤瓷工作不久的医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牙体层在烤制结束后,有的会发生瓷裂,不得不重新烤制,造成时间及物力上的浪费.笔者从事烤瓷工作5年来,在烤制百余例的基础上,总结出瓷裂的几种原因.

    作者:崔荣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Twinblock矫治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

    Twinblock矫治器是一种上下颌分离的功能性矫治器,由于其制作简单,配戴舒适,患者24h戴用,疗效快,正日益受到正畸医师的关注.本文作者对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Angle 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病人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正,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唐小萍;吴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天津市恒牙早期正常牙合Steiner分析法正常值的建立

    目的:建立天津市恒牙早期正常牙合Steiner分析法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评价其颅颌面特征.方法:通过70名天津籍恒牙早期正常牙合头颅X线侧位片的描绘、定点,测量Steiner分析法各项指标的均数和标准差,与国内不同地区进行比较,同时推算其Cheveron值.结果:得出Steiner分析法的正常值;男女间比较除Pg-NB外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国内部分地区恒牙早期正常值比较有差异;ANB角与1-NA和1-NB之间有相关性,得出Cheveron值.结论:不同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其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有一定差异,因此各地区应有各自相应的正常值标准,不应强求一致.

    作者:陶沙;李锦标;郑朝;王春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延安市口腔卫生资源和口腔健康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

    为了探讨延安市口腔卫生服务发展对策,我们于1998年4月对延安市口腔卫生资源和口腔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和发展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李刚;安海燕;艾延安;岳小红;李洁;王成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牙科医生对口腔卫生服务体系的评价

    目的:分析牙科医生的日常工作量和牙医对口腔卫生服务的态度评价,有助于口腔卫生服务体系的制定和评价.方法:根据武汉市卫生部门登记在册的牙科医生,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250名牙科医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所调查的250名样本中,52%为女性,牙科医生平均工作年限为11.6 年,平均使用0.8台牙椅,每位牙医平均每天看15 个病人.主要工作时间用于充填治疗和拔牙.93%的牙医认为中国口腔卫生服务强调治疗而忽视预防保健.结论:口腔卫生服务应重视口腔预防保健.

    作者:杜民权;PE Petersen;台保军;江汉;郭颖;黄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牙科美学指数在调查正畸治疗需要量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汉族青少年正畸治疗客观需要量的调查,从而为口腔卫生资源的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制取562名11~19岁汉族青少年的石膏模型,应用牙科美学指数(DAI)确定正畸治疗的需要量.结果:男性DAI分值为35.21±11.28,女性DAI分值为35.54±10.87,男女性别无差异(P>0.05).根据DAI分值分类,正畸治疗需要量构成比为56.73%(男性)和58.89%(女性).结论:①乌鲁木齐汉族青少年需要正畸治疗者较多,需提高患者的治疗意识,加强乌鲁木齐地区的牙病防治工作;②牙科美学指数是一种可信、可重复的错牙合流行病学指数,有利于确定正畸需要量,建议推广使用,但DAI存在内在固有的不足,应用时应加以注意.

    作者:米丛波;郭宏;田英;关晓航;葛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GTF-PAc融合防龋DNA疫苗研究(Ⅲ)pGLUA-P免疫定菌鼠防龋研究

    目的:了解GTF-PAc融合防龋DNA疫苗pGLUA-P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和抑制龋病的能力.方法:将pGLUA-P和携带pac基因A-P基因片段的DNA防龋疫苗pCIA-P以颌下腺周围区域皮下注射(TSG)和股四头肌注射途径分别免疫定菌SD大鼠,以ELISA法检测血清和唾液中的抗体水平,采用Keyes法评估大鼠磨牙患龋情况.结果:pGLUA-P和pCIA-P经TSG免疫及pGLUA-P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组的血清抗PAc的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GLUA-P和pCIA-P经TSG免疫组的唾液抗PAc的Ig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余组(P<0.05); pGLUA-P经TSG免疫组的釉质龋和牙本质浅龋记分低(P<0.05);经TSG免疫pGLUA-P组和pCIA-P组的牙本质中龋记分低(P<0.05).结论:GTF-PAc融合防龋DNA疫苗pGLUA-P可以有效地诱导机体的免疫反应,抑制龋病的发生和发展,防龋效果优于防龋DNA疫苗pCIA-P.

    作者:贾荣;樊明文;边专;郭继华;陈智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