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彬;王彦伟
目的:通过对混合牙列上下颌第一恒磨牙龋易感部位脱矿程度的定量测定,分析乳牙列龋病情况与第一恒磨牙早期脱矿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成都市6~7岁儿童169名,其中无龋儿童(dmft=0)84名,龋敏感儿童(dmft≥5)85名,采用KaVo DIAGNOdent激光荧光脱矿测定仪测定样本双侧上颌第一恒磨牙中央窝、舌沟以及双侧下颌第一恒磨牙中央窝、颊沟的脱矿程度,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龋敏感儿童第一恒磨牙的早期脱矿明显大于无龋儿童第一恒磨牙的早期脱矿(P<0.001),两组儿童左右侧第一恒磨牙相同点位脱矿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双下颌第一恒磨牙中央窝的脱矿测定值明显高于其它各点位(P<0.001).结论:激光荧光法是一种有价值的定量诊断早期龋的方法.乳牙列龋病情况与第一恒磨牙早期龋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应对乳牙龋敏感儿童的年轻恒牙,特别是双下颌第一恒磨牙及早采取防龋措施.
作者:邹静;李少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理想的骨替代材料一直被整复外科领域所重视,其中经过化学综合处理的同种异体低抗原骨在不少学科得到应用.我们采用去抗原脱钙牙本质基质复合Ca(OH)2进行颌骨囊肿刮除后骨腔的填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兴华;吕志军;彭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蔗糖对早期牙菌斑形成的影响.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在同一个体体内含漱含蔗糖和不含漱蔗糖溶液所形成的早期牙菌斑的超微结构.结果:含漱蔗糖溶液后,24h内牙菌斑形成的速度明显增快,菌斑内的细菌被粘稠的基质所包裹,菌斑结构致密,3天时菌斑中仍以球菌为主.不含漱蔗糖溶液形成的菌斑,基质稀少,细菌排列松散,在3天时,菌斑表面以丝状菌为主.结论:蔗糖可能通过影响细菌的粘附加速菌斑的形成速度,并可能对牙菌斑的细菌构成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陈文霞;樊明文;边专;范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26例患者中,年龄6~70岁.男性21例,女性5例.颏部骨折10例,颏孔区骨折14例,下颌角骨折2例.单发性骨折10例,二处骨折12例,多发性骨折4例.受伤时间3h至20d不等.1.2 材料德国Medicon公司制造微型电动骨钻及钛板系列,瑞士Mathys公司制造穿颊器.1.3 方法采用口内唇颊移行沟切口或利用原外伤伤口略加延伸,翻起粘骨膜瓣,暴露骨折断端,撬动骨折处,使之复位,恢复咬合关系,暂行上下牙颌间结扎固定.每条骨折线处一般采用二组钛板作坚强内固定,电钻钻孔,钛板需塑形与骨面贴合.粉碎性骨折处可采用多个微型钛板连接固定.对于下颌角骨折,可在对应皮肤上附加3mm左右切口,由穿颊器辅助完成内固定.
作者:杨旭东;胡勤刚;唐恩溢;杨家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乌鲁木齐汉族青少年正畸治疗客观需要量的调查,从而为口腔卫生资源的合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制取562名11~19岁汉族青少年的石膏模型,应用牙科美学指数(DAI)确定正畸治疗的需要量.结果:男性DAI分值为35.21±11.28,女性DAI分值为35.54±10.87,男女性别无差异(P>0.05).根据DAI分值分类,正畸治疗需要量构成比为56.73%(男性)和58.89%(女性).结论:①乌鲁木齐汉族青少年需要正畸治疗者较多,需提高患者的治疗意识,加强乌鲁木齐地区的牙病防治工作;②牙科美学指数是一种可信、可重复的错牙合流行病学指数,有利于确定正畸需要量,建议推广使用,但DAI存在内在固有的不足,应用时应加以注意.
作者:米丛波;郭宏;田英;关晓航;葛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Twinblock矫治器是一种上下颌分离的功能性矫治器,由于其制作简单,配戴舒适,患者24h戴用,疗效快,正日益受到正畸医师的关注.本文作者对5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Angle 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病人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正,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唐小萍;吴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天津市恒牙早期正常牙合Steiner分析法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评价其颅颌面特征.方法:通过70名天津籍恒牙早期正常牙合头颅X线侧位片的描绘、定点,测量Steiner分析法各项指标的均数和标准差,与国内不同地区进行比较,同时推算其Cheveron值.结果:得出Steiner分析法的正常值;男女间比较除Pg-NB外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国内部分地区恒牙早期正常值比较有差异;ANB角与1-NA和1-NB之间有相关性,得出Cheveron值.结论:不同地区正常牙合青少年其X线头影测量正常值有一定差异,因此各地区应有各自相应的正常值标准,不应强求一致.
作者:陶沙;李锦标;郑朝;王春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第一磨牙是牙列中因龋坏拔牙率高的牙齿,许多临床医师在第一磨牙拔除后,通过第二磨牙自然调整、正畸治疗或两者结合的方法关闭间隙.但有时由于拔牙时机不当,使治疗效果不理想.本研究总结了我们近年拔除青少年第一磨牙后,直接关闭拔牙间隙或利用这些间隙矫治错牙合畸形的资料,对拔牙时机进行探讨:
作者:李玉超;毛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从事烤瓷工作不久的医师,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牙体层在烤制结束后,有的会发生瓷裂,不得不重新烤制,造成时间及物力上的浪费.笔者从事烤瓷工作5年来,在烤制百余例的基础上,总结出瓷裂的几种原因.
作者:崔荣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菌)是公认的龋病致病菌,其致龋性除与其对牙面的粘附能力和产酸性有关外,还与其耐酸性密切相关.对致龋菌而言,耐酸性(acid tolerance/acidurance)是指细菌能在低pH 值环境中生长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的性能.致龋菌均能产酸,但并非所有能产酸的细菌均能致龋,因为随着菌斑pH值的降低,一些细菌失去产酸能力,在临界 pH值时,只有少数耐酸的细菌如变链菌和乳杆菌能生长[1].变链菌是菌斑中耐酸的细菌之一,其各遗传种在pH值低至4.0时仍能代谢蔗糖产酸[2,3],而其它很多致龋菌则不能在pH值小于5.0的酸性环境中进行糖酵解.目前关于变链菌耐酸性的研究多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卫华;樊明文;张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探讨延安市口腔卫生服务发展对策,我们于1998年4月对延安市口腔卫生资源和口腔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和发展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李刚;安海燕;艾延安;岳小红;李洁;王成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采用改良型生物调节器矫治生长发育期的安氏类Ⅱ错牙合儿童,以评价此矫治器对颅、颌、面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本文随机选择3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儿童,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治疗前后的电子计算机-头影测量研究.结果:治疗组SNA角减小,SNB角明显增大,ANB角减小,下颌骨水平向生长趋向正常.结论:生物调节器矫治Ⅱ类错牙合不仅能抑制上颌生长,减小上颌突度,还能有效地促进下颌生长.
作者:毛靖;李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索Dyract复合体在充填楔状缺损时的固位方法以期降低充填物的脱落率.方法:先将临床楔状缺损依据缺损角度分为浅、深两型.再用Dyract复合体充填420颗已分类的楔状缺损患牙,随访一年后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Dyract复合体在充填浅型楔状缺损时,制备洞型组的成功率为94.90%,未制备洞型组的成功率81.00%,二者有显著性差别(P<0.05);充填深型楔状缺损时,制备洞型组与未制备洞型组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临床用Dyract复合体充填楔状缺损时,建议对浅型楔状缺损适当制备洞型,对深型楔状缺损可不制备洞型.
作者:张飚;梅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碘伏对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干槽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拔除下颌阻生智齿266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局部给予0.5%碘伏,3次/d,连续5d;另一组口服抗生素,持续5d.对两组干槽症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抗生素组有7例干槽症,发生率为5.83%.而碘伏组仅有1例干槽症,发生率为0.68%.两组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结论:碘伏能有效地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干槽症的发生.
作者:卜寿山;徐明耀;徐颂成;尹林;李振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000年4月,本科接诊1例因继发性癫痫发作而致两下前牙完全性脱落患者,牙齿再植后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彬;王彦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引起口腔粘膜扁平苔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危险因素作出相关性的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口腔粘膜扁平苔藓与发病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年龄、性别、胃炎、焦虑是口腔粘膜扁平苔藓发病的危险因素.口腔粘膜扁平苔藓的发病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结果的总判别率为95%.结论:年龄、性别、胃炎、焦虑是导致口腔扁平苔藓的危险因素.
作者:朱丽红;秦念红;邹韵秋;沈丽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精神因素分析.方法:对47例灼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用HAD记分方法对其精神因素进行评估.结果:BMS患者中女性患病率高,男女比率1:6.5,舌部发病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53岁,BMS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因素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良的胸大肌肌皮瓣.方法:该肌皮瓣保留了大部分胸大肌,保持了胸大肌的主要功能,减少了术后胸廓畸形,并且从锁骨下进路避免了由于组织水肿压迫皮瓣血管蒂.结果:我们在临床上应用10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该法经临床应用证明效果良好.
作者:张茹慧;徐勇忠;胡锦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颌面部疖痈而致的严重感染常造成大范围的炎性浸润和组织坏死.若感染未得到及时控制,会发生严重的颅内及全身并发症,如何快速有效控制感染是治疗的关键,现将临床用药治疗的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陈鹏;张国志;黄盛兴;周修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外伤后颧眶畸形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修复材料选择.方法:通过病案记录研究13例颧眶复合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位质量及面部外观评价依据临床观察及影像学检查.随访3~12个月.结果:13例颧眶畸形患者中12例为男性.颧面畸形、眼球内陷、复视发生率分别为92.3%,46.2%,38.5%.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及植骨修复.手术进路多选用冠状切口+前庭沟切口,根据治疗需要还可附加睑下缘切口或内眦切口.重建技术包括颧骨、眶骨切开术,眶、鼻及颧部植骨术,眦韧带重建术.应用多的植骨材料是异体脱矿骨(n=8),其它为髂骨(n=3)、颅骨(n=2)、肋骨(n=1)等自体骨.1例患者术后仍有轻度复视及眼球内陷,另1例患者眼球内陷未恢复正常.3例患者颧眶外形改善但未达到充分对称.结论:手术复位及移植修复是纠正晚期颧眶畸形的理想方法.自体骨仍然是理想的修复材料.同种异体脱矿骨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植入材料.
作者:杨耀武;易玉龙;雷德林;刘大庆;胡晓光;程晓兵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