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华中医学杂志

华中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湖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
  • 国际刊号:1007-5534
  • 国内刊号:42-1414/R
  • 影响因子:
  • 创刊:196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38-26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医药卫生综合
华中医学杂志   2007年3期文献
  • Bcl-2和p53基因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Bcl-2和p53基因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炎症组、非典型增生组、癌变组的肝组织Bcl-2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p53蛋白在非典型增生组开始表达(58.3%),与癌变组的阳性表达率(69.7%)无显著差异(P>0.05);Bcl-2蛋白在炎症组低表达(12.5%),在癌变组高表达(57.6%),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两种蛋白的阳性程度随病变的恶性程度逐渐增加.结论 Bcl-2和p53基因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威;刘先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甲硝唑毒性反应3例报告

    甲硝唑为硝基类药物,是广谱抗肠虫药,能杀灭阿米巴原虫,对厌氧杆菌及球菌也有效,也用于外科手术感染,被WHO遴选为治疗厌氧菌感染的基本药物[1].一般来说,用药是安全的,但少数患者亦有严重的毒性反应.作者曾遇3例甲硝唑毒性反应,现报告如下.

    作者:房民琴;邓湖山;王洪涛;韩蓓;周桂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细胞外热休克蛋白70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 研究细胞外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对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小鼠2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及HSP70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时经颈总动脉插管分别注射0.2 ml灭菌生理盐水和0.2 ml HSP70,检测再灌注5 h后血清中TNF-α浓度、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以及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 HSP70组中,CK、LDH和TNF-α浓度较对照组均显著性升高,且心肌组织中细胞凋亡数也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加入外源HSP70增加细胞外HSP70的浓度可升高循环中TNF-α水平,加重心肌细胞凋亡和再灌注损伤.

    作者:王国华;孙宗全;刘超;柯有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TNF-α对亚低温条件下大鼠肝细胞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TNF-α对亚低温条件下大鼠原代肝细胞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培养SD大鼠原代肝细胞6天,分别在不同浓度TNF-α及不同温度下培养8 h,观测培养肝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及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结果 在较低浓度TNF-α时G-6-Pase的活性降低,在较高浓度TNF-α时G-6-Pase的活性升高.亚低温组与常温组两组间G-6-Pase的活性变化无明显差异.亚低温组与常温组间葡萄糖的浓度仅在较高浓度TNF-α时有差异.结论 TNF-α对培养原代肝细胞的糖代谢有影响,在TNF-α浓度较高时温度对培养原代肝细胞糖的代谢有影响.

    作者:徐化强;杨友生;王洪武;李树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新生儿腹胀188例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腹胀的常见病因和治疗转归.方法 对188例腹胀新生儿进行病因分类,回顾性分析治疗转归.结果 以出院诊断为标准,内科病因引起的腹胀116 例,生理性腹胀11例,外科病因引起的腹胀50 例,内外科疾病交叉、逆转病例11 例.结论 内科疾病是引起新生儿腹胀的主要病因,外科疾病引起的腹胀中先天性畸形为主要病因,尤其应注意内外科疾病的交叉和逆转.

    作者:舒迎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肌动蛋白参与TNFRⅡ介导的TM-TNF杀瘤活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肌动蛋白解聚对跨膜型肿瘤坏死因子(TM-TNF)杀瘤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细胞松弛素D解聚肌动蛋白,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HL-60细胞内肌动蛋白的形态改变;采用细胞毒实验,检测TM-TNF杀瘤活性;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和Western blot,探索肌动蛋白参与TM-TNF杀瘤活性的分子机制.结果 2μmol/L松弛素D对HL-60细胞内肌动蛋白有明显的解聚效果;肌动蛋白解聚对TM-TNF杀瘤活性有抑制作用;被刺激的HL-60细胞主要从TNFRⅡ上沉淀下大量的肌动蛋白.结论 肌动蛋白主要参与TNFRⅡ介导的TM-TNF正向信号的传递,以增强TM-TNF的杀瘤活性.

    作者:陈慧;张海龙;秦娜琳;姜晓丹;李卓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痉挛性斜颈的临床分型与外科术式选择(附6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痉挛性斜颈(ST)的临床分型和外科术式选择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645例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痉挛姿态分成不同类型.针对ST的不同类型,外科治疗采用不同术式.结果 术后6个月评定疗效并随访1~3年,痊愈434例占67.2%,显效117例占18.2%,进步72例占11.2%,无效22例占3.4%.结论 痉挛性斜颈的外科治疗应根据其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术式,才能做到安全、有效、创伤小.

    作者:周国俊;姬绍先;陈信康;裴圣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江汉油田成人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分析油田成人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伴发胰岛素抵抗(IR)的现况.方法 采用二阶段分级整群抽样对江汉油田1087名20~72岁在职和离退休职工进行MS患病率的现况调查,抽样率为1.4%.MS的诊断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3年)建议的标准.取油田背景人群HOMA-IR值的上1/4位点(2.64)作为判断IR的切割点.结果 油田成人MS标准化患病率为16.0%,男性显著高于女性(17.9%与14.5%,P<0.05),尤其在30~39岁和40~49岁两组(P<0.01).在MS的11种表现形式中常见的依次为高血糖/IR伴中心性肥胖和血脂紊乱,高血糖/IR伴中心性肥胖和高血压,高血糖/IR伴中心性肥胖、血脂紊乱和高血压.IR在MS及其相关代谢异常中的伴发频率明显高于无代谢异常的人群(P<0.01).结论 江汉油田20~72岁人群中MS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在MS及其相关代谢异常的人群中普遍存在IR.

    作者:马文璠;沈善康;王薇;石萍;张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重型颅脑损伤呼吸机辅助通气时机与预后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低氧血症患者呼吸机佳干预时机.方法 我院住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0例,以2005年8月为分界点分为A组和B组,A组在手术后或呼吸功能不全时使用机械通气,B组在呼吸衰竭后机械通气.全部病例均监测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昏迷时间、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经机械通气后血气指标均明显好转,有显著性差异(P<0.05),昏迷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组恢复较好.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低氧血症时宜尽早机械通气干预.

    作者:吴欣洪;黄伟年;罗富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对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治疗作用.方法 总结我院13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SAH的治疗经验.其中70例按常规治疗(常规组),6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治疗(丹参组).结果 丹参组临床治愈率、重残率与常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复方丹参对颅脑损伤并SAH有明显辅助治疗效果.

    作者:赵文旭;戴莉;陆业平;胡绪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353例支气管结核结果分析

    近年来,肺结核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2018例肺结核患者住院治疗,根据X线胸片、胸部CT及临床症状,有812例可疑支气管结核,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诊断支气管结核353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胜男;姚公元;郑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联合微波及微型电动切削器腺样体切除术72例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联合微波及微型电动切削器切除腺样体肥大的可行性.方法 用鼻内镜联合微波在电视监视器下用电动切削器切除腺样体肥大患儿72例.结果 随访1~3个月所有患儿均治愈.结论 鼻内镜联合微波及微型电动切削器切除腺样体肥大安全、高效,是可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费文彬;刘维荣;刘丹;马晶;王桃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Sash增菌液检测肠道中沙门菌和志贺菌的结果分析

    沙门菌和志贺菌是肠道感染和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当发生感染或食物中毒后,多数经治疗痊愈,但仍然有极少数为健康带菌者,带菌者多数无自觉症状,不检查不易发现,故带菌者可视为慢性或隐性传染源,如果这部分人从事饮食或公共场所服务行业将对周围人有传染的可能.因此搞好以上人员的健康带菌检查,对于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有重要意义.笔者于2002~2003年应用沙门菌志贺菌(简称Sash)增菌液检测平湖街道办从事饮食及公共场所服务行业人员19 779人,共检测出沙门菌携带者148人,志贺菌携带者23人,其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SS平板直接分离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师春碧;邱峰;朱咸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抗核抗体、抗ENA谱及抗双链DNA的联合检测与分析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可提取的核抗原抗体(抗ENA谱)及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的联合检测自身抗体在各种疾病中的检出率.方法 ANA检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抗ENA抗体检测用欧蒙斑点法,抗dsDNA抗体检测用胶体金斑点渗透法,共检测血清标本337份.结果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患者44例中ANA、抗ENA抗体、抗dsDNA抗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2%、25.0%、15.9%;在其它疾病293例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5%、9.2%、2.4%;SLE、RA与其它疾病自身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可作为自身抗体的筛选试验,且对SLE、RA等系统性风湿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晓颖;张克惠;刘晓明;陈崇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胫骨平台骨折53例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3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Schatzker分型,53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Schatzker分类Ⅱ型、Ⅲ型者同时予以植骨.结果 43例随访10~35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5.9%.结论 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应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Ⅱ型和Ⅲ型患者应予植骨.

    作者:魏忠民;张克良;罗显禄;余恒民;李凡;沈波;周必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人肺癌高低转移细胞株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目的 筛选高低转移能力人肺癌细胞株PG-BE1和PG-LH7间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进行两次抑制性消减杂交,第一次以PG-BE1细胞株为实验方、PG-LH7株为驱动方构建正向消减文库;第二次以PG-LH7株为实验方、PG-BE1为驱动方构建反向消减文库.筛选出来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在Gene Bank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2个消减文库共得到122个阳性克隆,随机选取10个克隆测序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中9条序列来自于已知基因,另外1条序列为新的基因序列标签.结论 成功构建了高低转移力人肺癌细胞株的双向消减杂交文库.

    作者:宋安萍;马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保妇康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保妇康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 保妇康栓每天1枚置于阴道深部,连续使用14天.检测治疗前后阴道表层脱落细胞百分比、脱落细胞成熟值(MV)和血清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前阴道脱落细胞以底层细胞为主,治疗后以中层细胞为主,并出现不同比例的表层角化细胞,治疗前后MV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水平变化并不明显(P>0.05).结论 保妇康栓促进阴道上皮细胞生长,能简便有效地治愈老年性阴道炎而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韩玲秋;张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醒脑静和盐酸纳洛酮联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联合组(30例)应用醒脑静注射液与纳洛酮联合治疗;对照组(26例)单用纳洛酮治疗.结果 联合组症状消失时间、重度中毒患者神志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纳洛酮与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是目前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理想组合.

    作者:张正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卒中单元管理脑梗死患者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卒中单元管理脑梗死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 289例住院的脑梗死患者随机进入卒中单元和普通病房,观察指标是病死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价(NIHSS)、生活能力评价(BI)、社会功能评价(OHS),出院时患者或亲属填写医疗满意度.结合住院花费分析卒中单元的效果.结果 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出入院NIHSS平均差值、BI平均差值、OHS平均差值均有极显著性(P<0.01);且卒中单元组住院病死率低(P<0.05),住院满意度高(P<0.01).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卒中单元管理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的住院治疗模式.

    作者:柯贤军;汪炳华;许康;郭珍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一种国产弓形虫IgG ELISA试剂盒的评价

    目的 对一种国产弓形虫IgG ELISA试剂盒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将该试剂盒和进口弓形虫IgG ELISA试剂盒同时对411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以进口试剂盒检测结果 为标准,评价该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性、符合率、Youden指数以及受干扰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 该国产弓形虫IgG试剂盒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9.7%,符合率为99.8%,Youden指数为0.997,与其它IgG抗体无交叉反应.结论 该国产弓形虫IgG ELISA试剂盒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较好,与进口试剂盒检测符合率高,且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王维鹏;徐淑琴;夏剑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病毒DNA与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与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 (FQ-PCR) 检测血清样本中HBV 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A组(HBsAg和HBeAg阳性)、B组(大三阳)、C组(HBsAg 、HBcAb阳性)和D组(小三阳)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96.7%、87.6%、52.2%和38.2%,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A组中阳性样本的HBV DNA量显著高于其它组别(P<0.05); 315份HBV DNA阳性标本全部携带有HBsAg;HBsAg(+)HBeAg(+)和HBsAg(+)HBeAg(-)中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9.1%和44.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sAg是HBV感染灵敏的血清标志物;FQ-PCR定量检测HBV DNA作为血清学方法的补充对乙肝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辉;闵娟;叶健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光动力作用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 研究血卟啉衍生物光动力作用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光动力作用后细胞凋亡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血卟啉衍生物光动力组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率达(25.28±1.5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并且光动力作用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卟啉衍生物光动力作用具有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生物学效应,而凋亡调控蛋白bcl-2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是血卟啉衍生物光动力作用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一个重要机制.

    作者:李翔;易继林;万亚峰;李兴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的进展

    生理性起搏[1]是指人工心脏起搏器在矫正患者心率的同时通过起搏器不同的类型、起搏方式、电极的位置、各种间期的调节等方法的应用,使起搏节律及血流动力学效果大程度地接近心脏的正常生理状态.因此心脏起搏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已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起搏部位的选择,采取生理性或接近生理性的起搏便成了近年心脏起搏治疗的发展趋势[2] .

    作者:孔祥辉;王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胎盘生长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胎盘生长因子(PLGF)属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一种,它在促进血管生成、调节滋养细胞功能及促进肿瘤和炎症的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PLGF主要在胎盘表达,与妊娠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颜耀华;李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子痫前期的预测及预防

    子痫前期为妊娠期特发疾病,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发病多出现在妊娠20周以后,胎盘浅着床和血管内皮受损是本病的主要病理表现,目前对该病的临床处理尚处在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阶段.因此建立一套可靠的预测方法对存在初产、多胎、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筛查,从中筛选出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并对其实施一定的干预防治措施,是改善本病预后、降低发病率的关键环节.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开展的子痫前期预测方法及防治措施作一综述.

    作者:陈茜;王泽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右眼移位性青光眼1例报告

    患者 女,50岁.因右眼视物遮挡感就诊.无眼红、眼胀等不适.检查:右眼视力指数/眼前,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闪辉阴性,瞳孔圆,直径3 mm,光反射存在,晶状体混浊,视网膜大片脱落,近后极部马蹄形孔,左眼视力1.0.

    作者:姚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瑞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应用于控制性降压的临床观察

    随着高血压病病人的手术增多,调控病人的血压、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很是重要.目前,国内文献有关瑞芬太尼用于麻醉镇痛报道较多,而用于控制降压报道甚少.近期,我科观察了国产瑞芬太尼对高血压病病人麻醉诱导和手术中降压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涂立刚;梅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误诊为肝炎肝硬化1例分析

    乙型肝炎进一步发展导致肝炎肝硬化临床上已屡见不鲜.但乙型肝炎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报道并不多见,现就本院收治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误诊为肝炎肝硬化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管外科现状与展望

    血管外科是近年来外科所有专业中发展得快的年轻学科.我国的血管外科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分别从属于胸心外科、骨科和普外科等学科,直至1987年全国血管外科专题座谈会的召开和1994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的正式成立后,我国的血管外科才迅速地发展起来.随着血管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腔内血管外科、各种微创手术、自体干细胞移植等作为新的技术日益得到重视,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金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佛伐他汀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分析下肢缺血再灌注引起再次损伤的可能机制以及他汀类药物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佛伐他汀干预组.测定各组各时间段血浆CK、LDH、NOS、NO、SOD的活性,并观察腓肠肌的显微结构和肌肉的干/湿重比值.结果 再灌注4小时后,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血浆中CK、LDH较缺血2小时末进一步升高,SOD、NOS、NO有所下降,而使用佛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浆CK、LDH的值,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SOD、NOS、NO的活性,同时肌肉的显微结构也较缺血再灌注组有所改善.肌肉的水肿比缺血再灌注组减轻.结论 短期佛伐他汀预处理可以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NO的活性有关.

    作者:胡国富;金毕;夏印;刘建勇;田元;张景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婴儿川崎病15例临床分析

    我院2004年1月~2006年4月共收治15例1岁以内的婴儿川崎病,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婴儿川崎病15例,符合2002年2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川崎病研究协作组制定的川崎病诊断标准,其中男8例,女7例,平均年龄8个月.

    作者:陈翠芳;李开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肾下腹主动脉瘤20例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肾下腹主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20例腹主动脉瘤中(包括3例已破裂)18例行动脉瘤切除分叉型人造血管重建术;2例行腔内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无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12例得到随访,除1例死于心梗外,其余均健在.结论 肾下腹主动脉瘤手术切除对非高危患者仍然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对高危患者宜选择腔内治疗.

    作者:熊吉信;唐新华;袁庆文;扬春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缺血肢体血管旁路治疗的探讨

    目的 探讨提高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肾动脉平面以下动脉缺血的临床效果及途径.方法 对应用人工血管和自体大隐静脉行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的17例患者进行总结,分别于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至双髂总动脉、腹主动脉至双髂外动脉、髂总动脉至腘动脉、股总动脉至腘动脉上段、股总动脉至腘动脉下段、腘动脉与胫后动脉行架桥术.结果 其中行大隐静脉架桥术的5例患者血管全部通畅,股三角淋巴瘘1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术的12例患者中,伤口液化5例,人工血管外露并阻塞1例,隐神经皮支损伤1例.结论 腹主动脉、双髂动脉或双股动脉闭塞只能采用人工血管架桥术治疗;股总动脉以下股浅动脉以及腘动脉闭塞,人工血管和自身血管性架桥均可应用;而腘动脉下段及膝关节以下的动脉闭塞时,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架桥;动脉造影是正确选择血管重建方式的可靠保证.

    作者:刘继前;曹建春;游冬阁;曹刚;陈朝晖;葛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对急性胰腺炎脾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急性胰腺炎(AP)脾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照手术及CT成像结果,分析12例AP脾血管并发症患者的CDFI检查资料.结果 ①12例AP脾血管并发症中脾静脉栓塞3例,脾静脉闭塞4例,脾动脉栓塞3例,脾动脉瘤2例;CDFI诊断敏感性达91.6%,漏诊率8.4%.②12例伴有脾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均为重症胰腺炎.结论 CDFI在AP脾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中有着重要应用价值;AP脾血管并发症强烈提示AP的严重性.

    作者:王志辉;邓又斌;张青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下肢顺行深静脉造影在诊断静脉倒流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下肢顺行深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对78例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患者(83条患肢)行顺行深静脉造影.结果 造影显示83条患肢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1条(61.4%),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22条(26.5%),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10条(12%).结论 下肢顺行深静脉造影能动态、直观、系统地观察下肢静脉系统的形态与功能,是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选择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阳光;毕新钢;龚杰;余永斌;姜文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以突发四肢瘫软为表现的右枕叶深部动静脉畸形1例

    患者 男,35岁.一日前,在外饮酒后,突发四肢瘫软而摔倒,就近在当地医院就诊.当时患者无发热,无头昏头痛,无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无大小便失禁,无抽搐.查体:神清、项软、四肢肌力0级,肌张力弱,病理征(±).查CT:右枕叶斑片状高低密度混影.腰穿:脑脊液无色清亮、无凝集块、蛋白定性阴性,细胞计数正常范围,脑脊液生化正常范围.查血电解质:正常范围.MRI:右枕叶深部血管畸形.当地医院仅予保守治疗,患者因症状缓解不明显,遂转入我院.入院查体:生命指征平稳,神志清楚,语言流利,项软,四肢肌力约Ⅱ~Ⅲ级,远端肌力较近端差,垂腕垂足.肌张力弱,腱反射减弱,病理征阴性.入院后查血(常规+各项生化指标):未见异常,心电图、脑电图、胸片:未见异常.即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右枕叶深部动静脉畸形.右大脑后动脉供血,畸形血管团大小约4cm,内有扩张的静脉瘤,引流入Galen大脑大静脉,汇入直窦.

    作者:欧阳伟;孙荣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脑血管造影诊断的评价(附20例手术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螺旋CT脑血管造影(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CTA资料.结果 20例中,CTA 1次检查发现脑动脉瘤18例,另2例4周后复查CTA发现,CTA结果与手术所见符合率为100%.结论 CTA对发现脑动脉瘤病灶、指导手术提供了客观、实用、可靠的影像资料.

    作者:余吉;林伟;陈忠仪;黄绳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腔内激光联合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联合多种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280例患者(297条患肢)根据静脉疾病的临床-病因-解剖-病理生理诊断系统中临床C分级,采用激光和/或联合多种手术治疗.全组均行腔内激光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对C3~4另联合小切口行曲张静脉和交通支切除;对C5~6再增加股浅静脉瓣膜环缩术;1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放置左髂静脉支架后,根据C分级完成手术.结果 243例随访1~18个月,平均6.3个月,随访患者均疗效满意.结论 静脉腔内激光治疗适用于大隐静脉及其属支功能不全患者;对于C4~6级患者,联合应用曲张静脉团点状切除、交通支离断和深静脉修复手术,临床效果更显著.

    作者:何涛;李明杰;王笛乐;郑英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诊断进展

    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外周血管病(PAD),通常由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主要包括动脉硬化性闭塞(ASO)、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等.

    作者:张文波;徐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恶性血管内皮瘤1例

    患者 女,40岁.右侧颜面浸润性斑块及肿物6月余.患者于半年前发现右侧面颊部出现一指甲大小暗红色斑块,无明显自觉症状,迅速扩大至同侧下颌及耳后,呈浸润性生长,并在右额发际处出现二处紫黑色肿物似血疱,近1月来肿物发展至手掌大小,时觉瘙痒及轻度灼热感.曾在当地医院诊断:皮肤血管瘤;Koposi肉瘤?未予以治疗.

    作者:王慧;李青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术中持续指压止血法探讨

    目的 探讨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IFAP)术中持续指压止血法的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选择性手术治疗IFAP的病例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经手术修补动脉破口治愈,术后并发症4例.术中持续指压10分钟止血与传统动脉解剖控制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等参数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IFAP手术推荐采取小切口显露加局部指压10分钟止血法控制出血,必要时辅以破口下方双线悬吊牵引止血法.

    作者:阳军;吴泽斌;柯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病变(附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创伤和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应用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3例(均属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峡部外伤后裂口伴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肾下腹主动脉瘤6例,其中1例选择应用连体带膜支架移植系统,另1例选择单臂带膜支架释放系统和对侧髂总动脉封堵系统,联合股-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结果 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死亡2例,1例Stanford B型,术后24小时内死于夹层破裂;另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第3天死于心肌梗死.28例病人随访疗效满意.结论 国产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创伤和动脉瘤安全、成功率高、创伤小.

    作者:蒋米尔;陆民;黄新天;黄英;陆信武;李维敏;刘晓兵;殷敏毅;赵海光;张培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E)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疗效.方法 42例颈动脉硬化狭窄,其中有慢性脑缺血症状7例,一过性脑缺血症状(TIA)23例,12例无症状;术前均行彩色超声波显像、DSA动脉造影或CT和MRA扫描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65%~95%;在颈丛麻醉或全麻下行CAE,术中置放动脉转流管14例;手术方法:经典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8例和外翻颈动脉内膜剥脱术24例.结果 术后随访3~20个月,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TIA症状消失,5例仍有轻度慢性脑缺血症状,1例手术后4天出现脑栓塞,经治疗后症状缓解;36例脑部供血有明显改善.结论 CAE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刘长建;黄佃;刘晨;王炜;冉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肢体动脉栓塞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各种因素对肢体动脉栓塞疗效的综合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用Fogarty导管取栓共救治 21例(23条)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病例.结果 1例高龄病例因术前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并感染,取栓术后截肢,后死于肾功能衰竭;其余病例经积极救治均保全了肢体和生命,2例术后早期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再行减压术,保肢成功.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疑诊病例的确诊,术前肢体的缺血时间、缺血程度、术中血栓取出的彻底性和操作技巧,术中、术后针对再灌注损伤的综合性用药及对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控制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作者:谭最;谢友利;吴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61例肺栓塞诊断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肺栓塞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 对61例肺栓塞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单纯抗凝和抗凝结合溶栓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对下腔静脉滤器介入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进行探讨.结果 单纯抗凝治疗和抗凝结合溶栓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安全有效.肺栓塞患者应长期抗凝,同时可短期应用大剂量溶栓疗法.

    作者:张海洋;金星;种振岳;张十一;吴学君;张精勇;董典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儿体表血管瘤的治疗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各年龄层次、各种类型血管瘤、各类治疗方法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回顾并随访188例10岁以下小儿体表血管瘤,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3岁以内的体表血管瘤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年龄较大的患儿;毛细血管瘤的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其他类型血管瘤;口服激素的有效率为64.3%,注射平阳霉素的有效率为83.8%,注射沙培林的有效率为87.5%,手术切除的有效率为90.1%.结论 小儿体表血管瘤需及早治疗;毛细血管瘤的治疗效果较其他类型的血管瘤显著;口服激素、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沙培林及手术切除治疗均有效.

    作者:钟爱梅;顾东明;周宇丹;王玉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4例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外科综合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溃疡的外科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对24例由下肢原发性静脉返流性疾病所致下肢静脉溃疡采取综合治疗,包括下肢浅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和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对比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 本组24例30条患肢均获随访.术后下肢浅静脉曲张全部消失,足靴区色素沉着明显改善,小腿水肿消退.肢体溃疡于术后22~65天愈合.术后3个月内下肢酸胀感全部消失.结论 外科综合治疗是下肢静脉溃疡较好的手术选择.

    作者:陈德杰;汪江平;黄华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微创治疗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静脉内激光治疗(EVLT)及内镜深筋膜下交通筋膜切断术(SPE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对2004~2006年8例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患者行手术联合EVLT及SPES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6条活动性溃疡肢体在术后14~45天愈合,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 手术联合EVLT及SPE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是一种微创治疗的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的特点.

    作者:田亚梁;桂纯;付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69例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手术并发症分析

    目的 总结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或可疑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458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手术中69例(15.1%)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结果 69例中术后大腿处切口红肿37例(53.6%),其中因手术分离创伤引起25例,人造材料反应致红肿7例,术后切口感染5例;大隐静脉抽剥区血肿26例(37.7%);术后非手术切口区刺痛9例(13.0%);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7.3%);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1.5%). 结论 手术牵拉分离血管、人造材料植入、术后肢体加压包扎等处理以及手术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易引起相应并发症.预防及治疗措施包括:术中轻柔操作、避免不必要的解剖和对保留血管的器械直接夹捏;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使用抗凝剂和/或溶栓剂;术中注意神经的保护;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等.

    作者:高荐辕;金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静脉腔内激光并腔镜下穿通支离断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目的 研究和评价静脉腔内激光并腔镜下穿通支离断术(EVLT-SEPS)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小腿皮肤色素沉着、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EVLT-SEPS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46例(共188条患肢),对比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症状和体征.结果 149条肢体(79.3%)下肢酸胀、沉重完全消失,20条肢体(10.6%)有不同程度的减轻,19条肢体(10.1%)有不同程度牵扯不适感.7条溃疡肢体术后常规换药愈合,5条溃疡肢体行植皮术,平均愈合时间14天.结论 EVLT-SEPS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合并小腿皮肤色素沉着、溃疡的理想方法.

    作者:张精勇;金星;吴学君;张十一;种振岳;董典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