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了4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及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疏导、饮食护理、身体准备、血压控制、补充血容量;术后全麻护理、血压监测、各种引流管和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出院健康指导等.认为充分、细致的术前准备,特别是血压的控制以及术后严密的观察、精心的护理对手术成功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胡异梅;樊桂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30例单边球柱式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等.认为单边球柱式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护理上有其特殊性,围手术期的特殊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
作者:莫秀献;卢彩华;石满园;冯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7例肝脏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经验.主要措施包括严密观察病情,积极抗体克治疗和心理护理等.认为早期诊断、治疗和精心护理可减少肝脏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刘怡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50例漏斗胸惠儿采用微创手术法矫治漏斗胸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重点是做好术前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各项术前准备;术后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基础护理以及康复期健康宣教.认为围手术期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漏斗胸微创矫治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任晓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12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结核性脓胸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及术后病情观察、胸腔引流管的护理.认为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护理的关键是严密观察术后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引流管的护理及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康复.
作者:唐胜军;王良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468例旋转型痉挛性斜颈患者的手术治疗和护理措施,护理措施包括加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常规的切口及引流管护理外,同时还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理疗和药物治疗,出院后加强功能锻炼.认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科学的护理是治疗旋转型痉挛性斜颈的重要环节.
作者:严虹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40例经尿道电切治疗腺体较大的前列腺增生症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完善的准备,术中熟练掌握护理要点及默契配合手术,加强病情监测及经尿道电切综合征这一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认为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预防经尿道电切综合征发生的关键.
作者:毛胜玖;王少兰;董正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41例经后腹腔镜手术的泌尿外科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生理护理,术后常规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引流管及伤口护理等,认为掌握泌尿外科后腹腔镜手术的护理要点,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
作者:胡蓉;谢晓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脊髓损伤后肠道管理的措施和方法.方法 对80例脊髓损伤患者在实施肠道管理前后进行有关排便障碍、排便控制状况和生活质量3方面的问卷调查,比较管理前后患者肠道症状、排便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脊髓损伤患者在实施肠道管理后,排便障碍、排便控制状况和生活质量等方面较肠道管理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脊髓损伤后实施及时有效的肠道管理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清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35例椎管内肿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包括加强术前、术后护理观察;积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重视术后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认为显微外科技术有利于提高椎管内肿瘤的全切率,防止脊髓损伤,具有切除率高,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良好等优点.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李永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6例肺移植患者手术前后的康复护理经验,包括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综合状况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做好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术前术后康复护理和出院康复指导,医护紧密配合,认为精心细致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吴向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胫骨双隧道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前术后的康复护理办法.方法 31例接受该手术的患者术前行心理护理和指导功能锻炼,术后实行分阶段的主动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股四头肌肌力以及小腿后肌群的功能锻炼,正确使用膝关节支具的护理指导.结果 术后2周关节活动度达到95°,4周达到125°,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法)术后6周达(74.8±5.7)分,9周达(80.0±2.3)分,12周可达(91.8±3.4)分,1年可达(94.5±2.2)分.结论 围手术期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指导是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荣;何碧红;刘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147例肠造口术后患者造口袋的选择技巧,包括根据造口术后时间、造口种类、造口情况和病人经济能力等有针对性地选用造口袋.认为正确选用造口袋,可避免因造口袋使用不当引起的不便和减少并发症.
作者:黄漫容;郭少云;彭利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32例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肋骨骨折的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急救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胸腔闭式引流,康复指导等,认为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肋骨骨折护理有其特殊性,围术期的观察和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覃爱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植皮后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结合半透膜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将40例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另q于植皮术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和传统加压包扎,比较2组患者的植皮效果.结果 2组患者植皮效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是大面积皮肤缺损植皮术后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法,结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植皮效果.
作者:袁辉辉;童作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8例多发性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其要点是重视骨折肢体的稳妥固定,防止其反常运动,积极的呼吸支持,纠正低氧血症,保护脑组织功能以及耐心有效的心理护理,认为脂肪栓塞综合征重在预防,早期监测、及时处理对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非常关键.
作者:王雪梅;张苏莉;洪秋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营养支持及护理.方法 总结2000年7月~2008年3月3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并于患者营养支持前及支持后10d、20d及30d进行血清总蛋白测定和总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血清白蛋白值术前(37.7±2.6)g/L,术后10d(29.8±3.5)g/L,术后20d(32.7±3.8)g/L,术后30d(38.1±3.5)g/L,其中术后10d,术后20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总数术前1.45±0.14×109/L,术后10d 1.07±0.18×109/L,术后20d 1.21±0.17×109/L,术后30d 1.43±0.22×109/L,其中术后10d,术后20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陈阳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36例烧伤合并脓毒症病人的护理,包括加强对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胃肠道症状、意识状态及创面的观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抗感染及支持治疗,认为对烧伤病人做到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是预防或减少脓毒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曹晓毛;张艳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行膀胱功能训练和拔尿管前注入0.9%生理盐水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术后第1天起行膀胱功能训练,并于拔尿管前注入0.9%生理盐水250ml.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尿管前排空膀胱,让患者有尿意时自行排尿,比较2组患者第一次排尿时间及排尿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排尿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排尿有效率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实验组第1次平均排尿时间为(1.25±0.18)h,对照组为(2.05±0.21)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膀胱功能训练联合拔尿管前注入0.9%生理盐水能有效预防拔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陈春燕;王翠琴;全晓国;黄雪辉;吴秋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36例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作好心理护理,完善各项检查和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精心护理,认为及时发现并发症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郑碧环;孙燕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护理程序在眷柱侧弯患者围手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包括应用护理程序对脊柱侧弯患者进行术前评估,根据脊柱侧弯患者的特点及护理难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围手术期护理计划及具体的护理措施.认为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围手术期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英梅;杨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院前急救时静脉输液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方案,认为对病人实施静脉输液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提高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保障病人安全.
作者:张丽萍;廖明芬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基层医院产科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病人人数与床位数不协调;护理人员安全不合理;护理队伍年轻化;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缺陷;法律意识淡薄;护患缺乏沟通;自身风险防范知识缺乏等.认为加强相应的防范对策执行,有利于降低产科风险.
作者:符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急诊科常用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实行专人管理制度、急救仪器的日常保养制度、建立仪器管理制度等,并提出了使用中的注意事项.认为健全的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郭美英;肖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本文总结了产科风险管理经验,包括识别、评价、防范产科风险的方法,认为风险管理能真正保证和促进母婴健康,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聂春花;卢红;钟序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聘用制护士的现状,并提出分层级管理和培养方案,认为分层级管理和培养,对提高聘用制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强职业稳定性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斗艳;杨明莹;袁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参与国家级课题的药品管理经验,包括准备工作、人员要求及培训、具体操作、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等,认为护理人员参与大型课题有利于提高自身责任感及工作热情度,并具有良好的态度和能力.
作者:张焰;周小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提高手术护理记录单质量的管理方法.方法 调查本院1246份手术护理记录单,分为第一阶段(2006年1月~2007年12月)和实施有效护理管理后的第二阶段(2008年1月~2009年6月),并比较两个不同阶段记录单的差错率.结果 第二阶段(2008年1月~2009年6月)手术护理记录单差错率显著低于第一阶段(2006年~2007年底)(p<0.05).结论 强化管理、完善体系的护理管理制度对提高手术护理记录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包括正确评估护理风险,有预见性地对科内各种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大护士的执行力.认为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可有效地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医院声誉,增进护患关系.
作者:黄春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5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早期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鼻罩或面罩无创通气治疗的护理,包括通气治疗前心理指导、规范操作及通气前、中、后的护理监测,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使用无创通气简便易行,依从性好,护理难度相对低,早期使用减少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德红;高琴;刘竹青;付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慢性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影响其胰岛素疗效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包括正确使用胰岛素,定时进行血糖尿糖及肝功能监测,及时评价胰岛素疗效,合理调整用药方案等,以保证胰岛素的治疗效果.认为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指导与用药指导非常重要.
作者:姜菊星;崔学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猝死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对策,以预防猝死的发生.其危险因素除冠心病外,还有合并其它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呼吸道感染等,而护理对策包括加强健康教育,避免猝死的可能因素,重视前驱症状,加强病房巡视.认为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预防和治疗合并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避免诱发因素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关键.
作者:陈连翠;杨桂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63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应用抗凝药物的观察及护理措施,包括加强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监测和健康教育.认为冠脉支架术后应用抗凝药物期间,出血风险增大,术后应针对这一特点,进行重点观察与护理.
作者:邬丽萍;李朝伟;王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体会.方法 将7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采取药物、认知、心理、行为干预等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 护理干预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护理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采取整体护理,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愈率,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康复.
作者:许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6级法早期康复活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1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53例.康复组患者实施6级法早期康复活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康复组较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前6min平均步行距离康复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卧床引起的并发症(便秘)康复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活动较传统护理方式优越,能够显著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李纯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和时照组.2组患者药物治疗基本相同,对照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常规康复护理,综合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运动疗法,辅以高压氧、针灸、功能性电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与护理.结果 综合康复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王小平;杨志英;黄应梅;陈淑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56例COPD患者采用2%~4%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口腔护理的情况,包括口腔护理前评估、正确的口腔护理方法、密切观察口腔情况、做好健康宣教.认为针对口腔pH值在5.0~6.0的COPD患者,用2%~4%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正确的口腔护理,可降低患者口腔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袁薇;杨明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2种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为脑卒中留置胃管的患者提供更确切适用的胃管固定方法.方法 随机将50例脑卒中昏迷鼻饲患者分为2组,各25例,实验组采用一次性无菌敷贴固定法,对照组采用棉线固定法.观察比较2种胃管固定方法的胃管脱出及皮肤损伤情况.结果 实验组胃管脱出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X2=2.08,p<0.05;实验组未见皮肤损伤,与对照组比较,X2=9.52,p<0.01.结论 采用一次性无菌敷贴胃管固定方法效果好,固定时间长,无皮肤损伤,胃管脱落发生率低,减少了重新插入胃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叶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压疮管理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包括压疮高危患者确认,压疮高危报告,压疮预防处理,压疮病例讨论和记录.认为压疮是临床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点,压疮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老年患者护理工作的质量,压疮管理的实施有效地预防了压疮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阳鲜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硼酸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静脉输注甘露醇所致血栓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经45例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知情同意后,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按照同一患者静脉炎发生的先后顺序分别给予2种方法湿敷,比较2种湿敷方法的治疗效果.对先发生的血栓性静脉炎常规使用50%硫酸镁湿敷(传统法),后发生的静脉炎则在硫酸镁湿敷基础上加用3%硼酸溶液湿敷(改良法).结果 硼酸联合硫酸镁湿敷法的总有效率97.8%,硫酸镁湿敷法总有效率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33,p<0.05);起效时间快,与传统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65,p<0.05).结论 硼酸联合硫酸镁湿敷能有效治疗甘露醇所致血栓性静脉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殷士铭;何平;郭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151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PICC进行化疗的护理要点与院外维护经验,护理要点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预防出血、水肿,预防导管堵塞,预防感染,预防静脉炎,PICC院外护理指南等.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是保证置管化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韦艳华;黄宝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长纸胶带固定包扎按压法对预防皮下淤血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对680例混合痔内扎外剥术后输液患者于静脉输液拔针后分别采用传统的按压方法和长纸胶带固定包扎按压法进行按压,比较2种不同方法患者皮下淤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静脉输液拔针后长纸胶带固定包扎按压法在降低皮下淤血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按压方法(p<0.001).结论 拔针后长纸胶带固定包扎按压法可以减少皮下淤血发生,有效保护了血管,有利于长期输液,患者感觉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食用番薯叶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2例前列腺电切术后便秘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1例,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辅以番薯叶食用;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饮食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0.65%和93.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68%和61.29%,经X2检验,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食用番薯叶治疗前列腺电切术后便秘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陈孝英;黄珍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中心静脉导管在心包积液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包括置管前准备、心理护理、置管中的配合和置管后护理.认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心包积液,减少了穿刺次数,立即缓解了症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在引流积液及心包内注入药物等方面优于传统穿刺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丁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42例Ⅱ、Ⅲ期压疮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对患者进行全身性的治疗,局部伤口的处理及预防新的压疮发生.认为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全身情况及皮肤状况评估,应用规范的压疮伤口护理流程,能促使患者的伤口尽快愈合.
作者:左小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佳的吸痰时机,以保证机械通气效果.方法 将240例次吸痰操作随机分为4种时机:Ⅰ肺部听疹痰鸣音时;Ⅱ呼吸机压力报警时;Ⅲ患者咳嗽时;Ⅳ护士主观认为.比较4组患者的通气效果.结果 不同时机吸痰的机械通气效果不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部听诊痰呜音时吸痰效果佳.结论 肺部听诊痰鸣音时是机械通气患者佳的吸痰时机.
作者:刘广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ICU患者有创血压监测的观察及护理,包括动脉测压管护理,动脉血压波形的观察,预防感染,防止远端肢体缺血,预防局部出血血肿和留取标本.认为有创血压监测可以有效、准确、动态地监测患者血压变化,操作简单快捷,适合ICU患者病情急、重、危等特点,既监测了动脉血压的变化,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作者:蔡丽月;林明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100例老年恶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及护理经验,包括心理护理,血管的选择,穿刺及穿刺后护理.认为针对老年患者特点实施个体化的护理十分重要,可减轻恶者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郑晓丹;孙建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Wenlicke脑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维生素B1缺乏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维生素B1缺乏影响了丙酮酸脱氢酶及转酮酶的催化作用,使糖代谢受到抑制,血中丙酮酸积累过多,而导致神经系统中毒.此外,维生素B1还是神经系统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严重缺乏时,影响神经系统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从而使其发生障碍.
作者:刘娟;贺美华;蒲素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小脑扁桃体疝是由于后颅窝病变或颅腔内高压时,小脑扁桃体被挤入枕骨大孔并嵌顿而产生,又称枕骨大孔疝.发生后,延脑、颅神经及血管被挤压.延脑随小脑扁桃体下移,呼吸、心跳等生命中枢受损,患者常突然出现呼吸停止,深度昏迷,四肢瘫痪,双侧瞳孔散大等,若抢救不及时,会很快死亡[1].临床上治疗常规是尽快行手术降低颅内压,而内科保守治疗的痊愈率极低.
作者:叶莉;黄永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Peutz-Jegher(P-J)氏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肠道息肉病,伴粘膜、皮肤色素沉着,表现在下唇及指、趾端,息肉主要分布在小肠,胃、结肠次之,属于基因遗传病,为单个显性多效基因遗传,外显率高[1].同一家族患此病者甚多,息肉性质常为错构瘤,5%可伴有卵巢肿瘤[2-3].
作者:徐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人工肩关节置换术适用于难以闭合和手术复位的肱骨头粉碎性骨折、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肱骨头肿瘤等,主要为患者解除肩关节疼痛,恢复其功能,稳定关节[1].肱骨上段是上肢骨肿瘤的好发部位,若采用截肢术则牺牲无瘤的肘、前臂及手的功能,致残严重.
作者:李英;王春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心室电风暴(VES)是指24h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心室颤动(室颤)反复发作2次或2次以上的现象.它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致的危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来势凶险,瞬息多变,犹如风暴[1].VES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2008年4月,本科收治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电风暴的患者,经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患者转危为安.现报告如下.
作者:向丽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4岁.咽痛不适伴吞咽梗阻两月,于2008年9月5日收住本院,诊断为下咽癌及颈段食管高分化鳞癌T3N1MD期.于2008年9月25日全麻下行食管切开下咽及颈段食管癌切除双侧淋巴结清扫空肠代替食管术.患者一般情况尚可,于9月30日出现颈部上段吻合瘘,经细菌培养依药敏实验使用敏感抗生素,配合局部换药处理,伤口愈合.于10月11日带气管套管出院.
作者:赵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又称新生儿重症剥脱性皮炎)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是凝固酶阳性的第二噬菌体组成的金葡菌感染引起.此菌可产生一种可溶性毒素--表皮松解毒素,造成皮肤红肿剥脱,感染后皮肤损伤如烫伤样.
作者:赵静;谭启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护生毕业前的就业意向,以便更好地指导就业.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5个护理大专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毕业前69%的护生落实了就业单位,湖南省与外省市护生就业落实率没有差别(p>0.05),但出生于城市的护生,其就业落实率高于出生于农村的护生(p<0.005),五年制大专生就业落实率高于三年制大专生(p<0.001).在就业观念上,78%的护生追求条件好、薪酬高的医疗单位,85%的护生对学院提供的就业服务比较满意.结论 目前,大专护生就业率较高,但仍需在就业知识、就业观念、就业心理等方面加强教育.
作者:张文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62例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方式、时间,探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采取主观及客观评估法,由笔者记录后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结果 患者暴力行为中伤人毁物占58%;自杀自伤行为发生在大夜班的占50%,潜逃发生在日班占64.28%.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中,拒绝住院、服药及治疗占91.93%,自知力缺乏占90.32%,幻觉、妄想支配占77.4%.结论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时间、症状特点、心理特征,灵活掌握病情动态,加强各时间段安全护理,重视心理疏导,对减少和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有效保证患者自身及他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郭春红;杨金满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手足口病患者家属的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方法 将90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家属进行需求调查,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实施,观察对比2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知识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对手足口病患者家属进行需求调查及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胡秋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20%甘露醇是一种强有力的高渗性脱水、降颅压、利尿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因其渗透性高加之使用中滴速快,易对血管造成损害且不易恢复,轻者可有局部酸、麻、肿、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无菌性静脉炎,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作者:王书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当受精卵于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若不及时诊断和积极抢救,可危及生命[1].近年来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提高、妇女文化素质的提高及社会对医学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视,异位妊娠在发生流产或破裂前可被确诊,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米非司酮、甲氨蝶呤、中药杀死胚胎的保守治疗,既避免了手术创伤,又可保留生育功能,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林美仙;凌建萍;李亚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TZ-LK660型妇科综合治疗仪对产后乳腺胀痛及促进泌乳的临床护理及效果.将2007年8月~2009年5月入住的160例产后乳房胀痛的患者,应用妇科综合治疗仪对其进行乳房电按摩,以了解乳房胀痛及促进乳汁分泌的情况.结果 122例乳汁淤积致乳房胀痛者治疗效果明显,2例效果不明显;25例乳房肿块形成者治疗效果明显,1例效果不明显;5例产前合并乳腺增生导致哺乳疼痛及泌乳不畅者效果明显;5例配合饮食疗法促进乳汁分泌者效果明显.认为应用TZ-LK660型妇科综合治疗仪能明显缓解乳房胀痛,促进乳汁分泌,减轻乳块淤积,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极大的减轻了护理工作强度.
作者:杨晓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前改良式阴道塞纱在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设对照组扣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术前实施传统的阴道塞纱,实验组术前实施改良式阴道塞纱.2组均采用VAS疼痛评估表评估患者阴道塞纱疼痛及不适等情况,术后由手术医生对2组病人术前阴道塞纱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术前实施改良式阴道塞纱效果及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前改良式阴道塞纱能减轻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术前阴道塞纱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及不适,提高手术效果,预防手术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刘萍凤;黄兰英;黎琼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23例采用微波子宫内膜消融术治疗尿毒症患者月经过多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和营养管理,术后常规护理,预防感染,加强腹痛的观察及护理以及饮食指导,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等,认为围手术期通过加强心理护理,肾功能监测,积极预防感染等护理措施,患者恢复良好,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肖秀金;唐欣惠;刘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改良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护理经验,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认为改良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符合微创原则,术后24h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阴道出血量是尽早发现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谢美芬;郑晓芳;张惠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改良式脐带结扎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气门芯在脐带根部上2~3cm处钳夹套扎后将气门芯拉到脐根部紧贴皮肤,不能覆盖皮肤,消毒处理等同传统方法.结果 采用改良式脐带结扎法,脐带脱落干净利落,无肉芽肿,无局部出血、淤血,且脱落时间及感染的发生率与传统方法相一致.结论 应用改良式脐带结扎法,操作简单易掌握,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产科临床.
作者:王伟;王小桃;赖群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心理及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焦虑、抑郁情况及分娩结局.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焦虑与抑郁值明显降低,产程缩短,剖宫产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分娩期实施护理干预,可减轻产妇痛苦,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割宫产率,利于产后恢复.
作者:陈莉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76例手足口病惠儿的护理措施,包括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发热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脑炎的护理和健康教育.认为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对于控制痰病传播,降低发病率,促进患儿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史丽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婴幼儿嵌顿疝的围术期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做好家长及婴幼儿的心理疏导;术中加强保暖,做好全麻下肢体保护及皮肤切口清洁消毒;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常规吸氧,观察切口有无异常渗出,指导饮食.认为围术期认真细致的心身护理、耐心观察,可为医生提供并发症的防治依据,对手术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项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持续胃肠减压对减少老年喉癌患者术后消化道症状发生的效果.方法 将40例喉癌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术毕返回病房后即给予持续胃肠减压,6h后给予鼻饲;对照组不行持续胃肠减压,术后24h后给予鼻饲.比较2组患者术后出现消化道症状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现消化道症状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喉癌患者术后行持续胃肠减压可减少消化道症状的发生,为早期鼻饲创造条件,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作者:郑玲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健康教育对胰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42例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系统健康教育,从依从性、症状好转情况、满意度、复发情况4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患者遵医行为改善更为明显(p<0.05),住院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出院后3个月复发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 系统性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遵医行为,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降低复发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作者:王勤;张玉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19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系统规范化健康教育组(实验组)和常规健康教育组(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自身条件,如年龄和文化程度也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年龄越大,掌握的知识越少;文化程度越高,理解掌握的知识越多,获取的信息量也越多.结论 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患者积极调整心理、生理、社会功能,以达到佳健康状态;同时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丰富了护理职业的内涵.
作者:朱小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采用临床路径模式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同期历史对照,以2006年1月~2008年1月入本院治疗的哮喘惠儿152例为研究对象.以2006年1月~2007年1月入院患儿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以2007年1月-2008年1月入院患儿为干预组,采取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住院期间的近期效果和随访6月的远期效果.结果 近期效果,2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干预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护理服务满意度干预组也有明显提升(P<0.05).远期效果,随访半年内因复发而重新入院的次数,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大呼气流量干预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模式的哮喘患儿健康教育优于常规健康教育模式.
作者:谭正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随访对糖尿病病人治疗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3月~2008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52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出院后不随访,试验组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对2组病人分别从治疗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试验组病人治疗依从性、1年内的疾病复发率、健康知晓率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出院后对糖尿病人开展定期随访,有利于其治疗和康复,并可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徐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集体宣教法在新入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眼科新入院惠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传统组和集体组各50例,分别采用传统宣教法与集体宣教法进行入院健康教育,观察比较教育前后2组患者宣教知识掌握情况及睡眠改善情况.结果 教育前2组患者知识掌握及睡眠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教育后集体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优于传统组,p<0.05;睡眠改善情况集体组优于传统组,p<0.05;教育前后比较传统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睡眠改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集体组内比较,宣教前后有显著巨差异(p<0.05).结论 采用集体宣教法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新入院患者的知识掌握程度,改善并促进患者睡眠,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淑琴;汤秀容;刘肖霞;吴静芳;刘晓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63例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手术配合,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和物品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整理及随访.认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高效、创伤小、恢复快的方法,详细的术前访视、熟练的术中配合、周到的术后回访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
作者:曹燕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22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病人的护理.包括术前访视病人,做好心理护理,熟悉手术步骤,完善物品准备;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准确计算所采骨髓量并保证骨髓液与抗凝剂混合比例的合理性.认为做好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术中护理配合,对保证手术成功、促进病人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李秀春;周艳霞;尹云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06年12月进行产前检查并自愿参加孕妇学校学习的孕妇2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仅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妇2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分娩方式、剖宫产原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2组在分娩方式、剖宫产原因、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方面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强产前健康教育可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作者:王艳杰;沈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对经前期女性服毒自杀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52例经前期女性服毒自杀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2例患者心理干预前后进行调查,比较心理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 心理干预后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分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前期女性服毒自杀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调整其心理状态,使其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正确对待生活.
作者:尤小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检查前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心理压力的影响.方法 80例受检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SCL-90量表对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变化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项目的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术前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痛苦,促使支气管镜检查顺利进行.
作者:柳南;刘建明;唐秋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特定护理干预对手术患儿家长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00例手术患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0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家长进行特定的护理干预;对照组100例,只进行常规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比较2组家长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及抑郁状况,并比较观察组内母亲组与父亲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及抑郁状况.结果 观察组家长特定护理干预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对女性家长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 对手术患儿家长进行规范的特定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家长的焦虑及抑郁状况,尤其对于母亲的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李梅香;吴九菊;唐艳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实习生对保护患者隐私权的态度,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20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调查.结果 认为所有护理操作过程需要考虑患者隐私权的仅占58.5%;认为异性在场时护理操作需要暴露患者隐私部位的占42%;认为进入病房时不需要先敲门的占46.5%.结论 护理实习生对保护患者隐私权认知不足,有必要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知识,以减少护惠纠纷的发生.
作者:蒋晓华;马青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手术室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具体的带教安排内容,认为科学的带教法能使护生在短期内较快较好地完成实习大纲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顺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护理研究生ICU临床实习的模式与内容,包括ICU临床实习的准备;制定合理的ICU临床实习计划;ICU临床实习带教模式;护理研究生ICU临床实习的培养内容;ICU临床实习考核五个方面.认为护理研究生的临床实习模式有待进一步规范合理化.
作者:李丹梅;唐春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留置导尿与使用一次性尿垫处理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住院期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寻找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印例伴有尿失禁的老年女性患者处理尿液时给予留置导尿(20例)或使用一次性尿垫(40例)2种不同的护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状况.结果 与使用一次性尿垫的患者相比,留置尿管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留置导尿是诱发尿路感染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应严格把握导尿指征,并结合老年女性生理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增加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作者:曹小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紫玉生肌膏用于伤口换药的效果.方法 将102例需换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予常规方法换药,观察组予紫玉生肌膏行伤口换药.比较2组患者治愈时间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01;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紫玉生肌膏能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羊桂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100例犄针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包括做好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术中配合穴位按压减轻患者疼痛、恐惧,术后进行康复指导.认为犄针松解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手术,护理上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效防止复发.
作者:刘芳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监测,找出影响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指导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方法 据<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对手术间空气、无菌物品、主要物体表面、手术人员的手进行细菌检测并培养.结果 手术开始前手术间空气、无菌物品均合格;病人进入手术室后,随着室内人数增多,人员流动增大,空气(细菌)超标越重;随着手术进行,人员走动减少,空气监测细菌含量逐渐下降.结论 应加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消毒、保持手术间空气的含菌量在正常范围,从而保证手术无感染.
作者:彭宗秀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时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延续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将116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实验组58例.对对照组采用门诊随访、传统应答措施;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年的延续护理服务,采用护患沟通、病友交流、播放录像、电话随访与支持等形式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程度、服药依从性、病情复发率及社会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疾病知识认知度、服药依从性、病情复发率、社会功能恢复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延续护理服务有助于患者出院后疗效的维持及疾病的恢复,能够减少疾病复发,对其社会的功能改善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伍群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高龄危重患者鼻肠管的临床护理体会,包括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喂食护理,严密观察病情、营养状况以及预防不良反应.认为应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使高龄危重患者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病情稳定,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及治愈率.
作者:詹红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牵引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功能锻炼、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出院指导.认为全面的术前准备及完善的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唐钰;刘姗姗;谢艳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30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认为科学有效的护理及康复生活训练指导对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作者:黄丽珊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心理护理;药物治疗的观察;预防感染;出院指导.认为精心细致的护理至关重要,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社会效益.
作者:邓晓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15例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发热护理,皮肤护理,做好消毒隔离、预防院内感染.认为用药护理是马尔尼菲青霉病护理的重点,采HCC置管是保证马尔尼菲青霉病药物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值得雅广和应用.
作者:黄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分析了基层医院手术病人角色适应不良的相关因素,包括病人文化程度低、家庭支持系统支持不够等,并提出了对策.认为病人角色适应不良可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在评估病人角色适应情况时,应当分析其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病人适应角色,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郝世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分析了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烦躁不安患者的致死原因,主要包括氧的供给不足,心肌耗氧量增加,患者的病情(梗塞部位、范围),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合并有其它疾病,患者的情绪、性格及外界环境因素等.认为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烦躁不安的患者危险性很大,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尽早查出并去除致患者烦躁的原因,才能使患者尽快脱险,转危为安.
作者:李德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144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青光眼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包括术前护理评估和心理护理;术后基础护理,浅前房的治疗和护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认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护理难度大,手术的成功施行需要护理工作的密切配合.
作者:胡幼青;黄雪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30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及准备;术后合理饮食,做好生活护理,控制感染并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认为及早手术,精心护理,定期复查对于促进患儿视力恢复至关重要.
作者:王萍;刘斌;邹维;黎晓静;张永香;李芳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时2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以问卷方式调查其生活质量,并监测其血压控制情况,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护理干预实施前、后患者血压、卫生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物质生活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和社会功能维度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合理膳食、坚持锻炼、定期监测、遵医用药、心理平衡方面与干预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均值、控制率与干预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在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血压水平、提高血压控制率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陈少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总结了7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病情重,手术风险高,围手术期高质量的精心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玉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 将1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病情予以抗感染、脱水、营养脑细胞、激素治疗、对症处理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后越早行高压氧治疗,效果越好.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及早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是预防高压氧治疗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高压氧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金秀明;曹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培训方法,提高低年资护士专科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及教学水平.方法在保证日常工作的同时,要求低年资护士采取给实习护士理论授课,操作示范,组织查房,考试考核等措施,超标准完成教学任务.结果培训后低年资护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均显著提高(p<0.01),临床医生麻醉师及同事满意度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指导低年资护士做好带教工作,有利于提前建设高素质的专科护士队伍.
作者:周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