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1005-8982
  • 国内刊号:43-1225/R
  • 影响因子:0.92
  • 创刊:1991
  • 周期:旬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43
  • 全年订价:12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 2000年、2002年二次被省科技厅、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8年9期文献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其影响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其影响.方法 测定4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体检健康者血浆脂联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脂联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喹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脂联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

    作者:杨玉红;张洪波;柴国禄;潘佳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介入治疗在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研究(附51例报告)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在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IMHDT)中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 对51例IMHDT病人进行血管造影和选择性血管造影,并作经导管灌注止血药或行栓塞治疗.结果 该组51例病人共作59次动脉造影,38例有异常表现,阳性率为74.5%;表现为追影剂外溢征(24例)、动脉瘤样改变(2例)、肿瘤(4例)、畸形血管团(2例)、血管痉挛样改变(1例)、炎症性改变(5例).42例经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止血成功率为82.4%.9例经手术探查,7例手术病理证实符合血管造影定位诊断.无胃肠道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导管动脉造影、栓塞治疗难治性消化道大出血,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同时为外科手术争取了时间.

    作者:何明基;申刚;练辉;王广宇;李汉文;陈德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儿童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12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打鼾、鼻塞、听力下降的疗效.方法 分析126例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患者术前与术后PSG、打鼾、鼻塞、听力情况.结果 38例患儿术前术后PSG监测指标,术后呼吸暂停指数(AI)、呼吸紊乱指数(AHI)、低血氧SaO2%和长呼吸暂停时间与术前比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

    作者:李多洛;郑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七氟醚用于颅脑手术病人麻醉

    目的 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吸入七氟醚用于颅脑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40例,ASA I、II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IS,.每组20例.对照组由同一麻醉医生根据经验调节术中七氟醚的吸入浓度;BIS组术中维持BIS在50~60,手术结束前20min,BIS维持在60~70.记录诱导前、麻醉期间和拔管时的BIS、七氟醚呼气末MAC(MACET);麻醉后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和定向力恢复的时间.结果 与时照组比较BIS组诱导前、拔管时BIS差异无显著性.麻醉期问对照组BIS值较BIS组低,MAcEr较BIS组高;BIS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结论 BIS可以指导七氟醚用于颅脑手术患者围术期,并能加快颅脑手术患者麻醉后的恢复.

    作者:叶治;郭曲练;阳红卫;钟涛;王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运动心肌灌注显像评估万爽力治疗稳定劳累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

    目的 评价曲美他嗪(TMZ)对稳定劳累型心绞痛患者抗心绞痛的疗效及从细胞水平评估对心肌灌注显像的影响.方法 68例心绞痛患者TMZ20mg,每天3次,联合β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或长效的硝酸脂类治疗2个月.用药前1周和用药2个月后分别行运动试验和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然后对运动心电图和心肌灌注显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用药前相比,运动时间和代谢当量明显提高(P<0.01),RPP没有明显变化,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灌注缺损明显减少(P<0.01),TMZ应用2个月后,患者运动耐量明显提高,心肌灌注明显改善.结论 TMZ20mg每天3次,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稳定劳累型心绞痛患者能明显增加运动耐量,改善心肌供血.

    作者:孙志军;盖鲁粤;王禹;卢喜烈;石亚军;田嘉禾;张书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塞来昔布超前镇痛在经腹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术前口服塞来昔布辅助经腹前列腺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 40例行经腹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术前30min分别口服塞来昔布200mg和维生素C 100mg,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于术后1、4、8、16、20和24h行VAS评分,并记录PCEA药物用量、按压次数、实进次数和D/D比值,于术后8、16和24h评估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在术后24h由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总体印象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术后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C组比较,V组术后4、8、16、20和24h的镇痛药剂量、按压次数、实进次数高(P<0.05),两组各时间点D/D比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膀胱痉挛发生率和对术后镇痛的总体印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V组有2例(10%)发生恶心、呕吐,而C组无,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塞来昔布可明显减少经腹前列腺切除术后PCEA的用药量,增加镇痛效果,适于辅助术后硬脊膜外自控镇痛.

    作者:高曼;公维义;王保国;李少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宫颈脱落细胞学、阴道镜和HPV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子宫颈脱落细胞学、阴道镜及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经验,对宫颈癌筛查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 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在该院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的2 500名已婚妇女,进行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和阴道镜检查.结果 该文2 500名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妇女中,宫颈良性病变2165例,占86.6%,宫颈不典型增生和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共332例,占13.28%,宫颈癌3例,占0.12%;宫颈良性病变中HPV阳性641例,占29.60%,宫颈不典型增生和上皮内瘤样病变中HPV阳性66例,占19.88%,宫颈癌HPV阳性3例,占100%.结论 积极谨慎对待宫颈炎性病变,TCT、HPV检测、阴道镜三项同时检查,该方案所筛查宫颈病变技术先进,漏诊率低.

    作者:廖丹梅;宋策;张阳德;陈露;于丽;杨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正常妊娠妇女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中舒血管活性物质与缩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并探讨它们的变化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87例)、正常妊娠妇女组(81例)和非孕妇女组(27例).外周血中CGRP、NPY及ET的含量运用放射免疫法、NO的含量运用镉柱比色法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血浆舒张因子NO的含量与正常妊娠组晚孕妇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O.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患者血浆CGRP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晚孕妇女(P

    作者:李霞;陈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PCNL术后残石行ESWL治疗的时间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PCNL术后残石行ESWL治疗的适宜时间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PCNL术后残石行ESWL治疗的138例患者的工作电压、冲击波次数及临床资料:血尿、腰痛、x线或B超随访检查.结果 PC-NL术后5~14 d内ESWL 26例,腰痛17例,肉眼血尿平均26.7次,平均4.3 d,术后残石消失14例,残石减少6例,残石不变6例.15~30d内ESWL 83例,腰痛31例,肉眼血尿平均20.3次,平均2.8d,术后残石消失61例,残石减少14例,残石不变8例.31~60 d内ESWL 29例,腰痛10例,肉眼血尿平均20次,平均2.6 d,术后残石消失22例,残石减少5例,残石不变2例.结论 PCNL术后15~30 d内行ESWL治疗残石安全、有效.

    作者:刘立宇;汤玲;杨中清;李文泽;陈合群;齐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Survivin与Rb蛋白在高发区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survivin、Rb蛋白在高发区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对85例高发区食管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survivin和Rb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分析survivin、Rb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点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结果 survivin与Rb蛋白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Survivin与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否有关(P<0.05),Rb与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与否有关(P<0.05).Survivin与Rb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survivin可作为食管癌分子病理分期和患者预后的的一个指标;Rb可作为食管癌恶性程度以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作者:谭家驹;张阳德;杨胜利;徐致祥;杨劼;茹婷巧;司建华;陈少湖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治疗重度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孟鲁司特与舒利迭联合治疗与单用舒利迭治疗重度哮喘的有效性.方法 将60例成人慢性重症哮喘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及单用舒利迭治疗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肺功能和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改善率和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数均有显著提高(P

    作者:周辉;裴复阳;刘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fion,CNV)的疗效.方法 12例12眼AR/VID患者行TTT治疗,根据CNV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光斑大小和能量,照射时间为1min.结果 12眼ARMD经TTT盯治疗后,视力无明显提高,但黄斑出血、渗出、水肿减轻或吸收,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形(FFA)显示大多数CNV渗漏减少或停止,原CNV瘢痕化.结论 TTT 治疗ARMD的脉络膜新生血管有效,但还需要更多的病例来评价治疗效果.

    作者:胡蓉;高玲;唐罗生;朱小华;唐朝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甲状腺激素水平对老年CHF患者病情及预后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甲状腺激素(TH)变化对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老年CHF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入院时、治疗1周、随访24周时血清TH水平,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结果 血清游离T,(FT3)及游离T4(FT4)随心功能减退而降低,不同心功能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作者:刘肖林;丁国锋;闫晓红;秦芳;宓宝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内生场肿瘤热疗致皮肤烫伤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目的 探讨内生场肿瘤热疗导致病人皮肤烫伤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 该院热疗中心2007年2~12月采用肿瘤内生场热疗方法治疗病人130人次,分析治疗过程中发生皮肤烫伤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该组发生皮肤烫伤2例.发生率为1.53%.结论 内生扬肿瘤热疗导致皮肤烫伤的主要原因是:热疗前准备不充分;电极板与皮肤直接接触;热疗部位有脂肪聚集或疤痕组织;技术人员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病人对高温感觉不敏感或者合并呼吸困难等合并症,分散病人对热的注意,不能及时反应情况;操作不当、温度控制不合理.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如掌握好热疗适应证,向病人交代好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注意事项,加强治疗过程中的观察巡视,正确操作,温度控制恰当等能有效地降低皮肤烫伤的发生率.

    作者:张小红;张浩伟;赵明钢;张阳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非糖尿病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9例非糖尿病者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根据收缩压(SBP)水平分为:SBP≥120组52例和SBP<120组47例;根据舒张压(DBP)水平分为:DBP≥75组54例和DBP<75组45例.结果 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血压高组(sBP≥120组或DBP375组)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血压低组(SBP<120组或DBP<75组);经校正年龄和性别后,两组间的差异仍具有显著性(P:0.037和P=O.031).通过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抵抗素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显著相关(r=O.403,P=O.010和r=O.347,P=O.028);经过校正性别和年龄后,血清抵抗素仍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显著相关(r=O.379,P=O.013和r=0.339,P=O.032).结论 血清抵抗素水平可能与血压相关.由于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而且研究样本量较小,故以上研究结果仍有待于扩大样本量、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作者:徐积兄;刘建英;甘华侠;李雯霞;黄海华;汤佳珍;朱凌燕;许文琼;昌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T对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8例腹部创伤病例的CT表现,125例作平扫后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肾下极,对重点观察肠道及腹膜后腔者,作全腹扫描.105例手术治疗,53例保守治疗,治疗结果与CT诊断进行对照.结果 手术105例与CT诊断对照,98例相符,CT诊断准确率为93.33%,7例CT诊断不全的原因为多发伤,尤其是血管的损伤.结论 CT检查是腹部创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之一.应合理应用各种扫描技术,强调作平扫+增强的组合.

    作者:郑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多波长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多波长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307例(614眼)在该科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增殖前期或增殖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别进行绿光、黄光或红光激光光凝,对黄斑部有囊样水肿的患者同时进行格栅样光凝,分3、4次进行光凝,顺序为颞下、鼻下、鼻上、颞上象限.光凝后观察患者的视力、眼部出血吸收及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个月,其中543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46眼视力维持激光治疗前的水平,25眼因新生血管继续生长导致玻璃体积血视力下降.结论 多波长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有效提高或保存患者的视功能.

    作者:游志鹏;汪昌运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单纯性尿道下裂患者Ⅱ型5 α-还原酶的活性评估

    目的 测定单纯性尿道下裂患者Ⅱ型5α-还原酶的活性.方法 2005年4~9月在该院就诊患者,其中单纯性尿道下裂患者22人,对照组为包皮环切患者25人.从包皮组织制备出作为II型5 α-还原酶栽体的粗微粒体悬液,根据分光光度计连续测定NADPH的OD340nm值的时间变化曲线来折算该酶的活性.结果 22例单纯性尿道下裂患者Ⅱ型5α-还原酶活性为(0.3014±0.0054)u mol/(L·min),25例对照组该酶活性为(0.3065±O.0032)u mol/(L·min),前者的酶活性略低于后者,两者的酶活性结果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单纯性尿道下裂患者和正常人比较,Ⅱ型5α-还原酶的活性无明显变化.此外,从包皮组织中提取Ⅱ型5α-还原酶,根据NADPH的OD值的时间变化曲线来检测该酶的活性,具有简便快捷和经济实用的特点.

    作者:李远伟;赵晓昆;钟朝晖;张磊;姚干;何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46例恶性胶质瘤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和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术后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对神经胶质瘤的近期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46例神经胶质瘤给予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适形放疗.根据Kernohan分级,神经胶质瘤I、Ⅱ级32例,Ⅲ、Ⅳ级14例.显在肿瘤靶区(GTV)DT60-72Gy/25-30 f,临床肿瘤靶区(CTV)DT48.5-60Gy/25-30f,计划肿瘤靶区(PTV)DT46-55Gy/25-30fo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有效率(CR+PR)37.0%(5+12/46),1、2年生存率93.0%和81.O%.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外科切除程度、放射剂量、病理分级是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是治疗神经胶质瘤的有效方法,外科切除程度、放射剂量、病理分级是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神经胶质瘤术后三雏适形和调强适形放疗的远期疗效仍有待于观察.

    作者:洪继东;廖遇平;王学伟;杨振;雷明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IL-8、IP-10和RANTES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 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不同病期和病型IL-8、IP-10和RANTES的水平变化及意义,为HFRS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资料.方法 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定量测定35例HFRS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血清IL-8、Ip-10和RANTES水平,ELISA仪读取结果,SPSS10.0统计学分析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不同病期的HFRS患者,IL-8、IP-10和RANTES的含量除恢复期外,其余各期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其中以低血压期和少尿期高.不同病型的HFRS患者,随病情加重,IL-8、IP-10和RANTES的含量亦相应增高,特别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3种趋化因子持续较高水平.各病型IL-8、IP-10和RANTES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

    作者:王平忠;王九平;王雅格;陈延平;徐哲;白雪帆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CT模拟中参考坐标标记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临床病例探讨CT模拟参考坐标双标记法的优越性.方法 对128例肿瘤患者做CT模拟,分别采用激光标记法和标记物标记法标记患者参考坐标(x,y,z),测量并统计了两种方法致成的患者参考坐标在x,y,z三个方向的差异.终的参考坐标的确定采取以下方法:患者的头脚方向(y方向)和左右方向(x方向)以激光标记法为准.患者的前后方向(z方向),则以标记物法标记为准.在治疗之前,对每一个应用双标记法的患者用x光模拟机拍正侧位片和CT模拟给出的相同位置的DRR片比较,以验证靶中心位置,并测量实际靶中心位置和计划靶中心位置在x,y,z方向的差异.结果 激光标记法和标记物标记法标记的参考坐标位置在x,y,z三个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胸腹部病例在三个方向上差异均比头颈病例大,三个方向中,仅z方向差异的均值明显偏离零,胸腹部患者大差异甚至达到了6mm.采用双标记法后,治疗靶中心和计划靶中心的一致性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结论 双标记法结合了两种标记方法的优点,确能提高靶中心的定位精度,可以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作者:杨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纳米羟基磷灰石单壁碳纳米管复合骨材料细胞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单壁碳纳米管复合人工骨材料的细胞毒性研究.方法 MTT法检测正常对照组、HA/SWNT组、及阳性对照组(含0.64%苯酚的培养液)的细胞活性.结果 复合材料各浓度浸提液与阴性对照组在同一时间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HA/SWNT复合材料细胞毒性均在Ⅰ级以下,符合国家医用生物材料的细胞毒性要求.

    作者:李钧;李晓莉;张浩伟;王苏阳;赵明钢;张阳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铀矿粉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分析术

    目的 观察铀矿粉对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以进一步了解其引起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铀矿粉与体外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长时间接触,分为对照组、染毒组、纳米铀矿粉组和二甲亚砜保护组,通过血清抗性实验、锚着独立生长实验等,观察不同组间细胞受损的情况.结果 随着铀矿粉浓度的增高,支气管上皮细胞受损明显加重,加入二甲亚砜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受损情况好于未加入者.但纳米级铀矿粉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且介于二者之间.结论 铀矿粉对支气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的恶性转化作用,可能是铀矿粉对肺损伤的主要机制,二甲亚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纳米级的铀矿粉作用机制可能有别于普通铀矿粉,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世珍;黄波;黄锐;贺性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用数据库搜索法寻找东方田鼠微卫星引物

    目的 借助微卫星具有的多态性和引物通用性的特点,寻找东方田鼠的微卫星引物.方法 用数据库搜索法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原理,并用PCR法证实这些微卫星引物的存在.结果 初步筛选出D2mgh10、D1mgh12、D2mit16具有东方田鼠微卫星序列特点.结论 表明异种微卫星引物可在东方田鼠转移使用.

    作者:苏志杰;俞远京;周智君;马亚东;唐运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地塞米松不同给药方式对胸膜炎的干预效应及副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Dex)以不同灌胃给药方式对实验性胸膜炎的干预效应及副作用,为Dex的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角叉菜胶诱导胸膜炎模型,致炎前以Dex 5mg/kg分别灌胃给药1次与连续给药7次,检测胸腔渗出液炎症反应指标及脂质过氧化损伤指标的变化,并计算脾脏系数和胸腺系数.结果 Dex 5mg/kg短时给药与连续给药对实验性胸膜炎均有一定干预效果,表现为渗出液中白细胞计数下降和蛋白含量减少,MDA和NO含量降低;但连续给药组大鼠的脾脏系数、胸腺系数明显低于短时给药组,体重也明显减轻.结论 地塞米松两种灌胃给药方式对大鼠胸膜炎均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但Dex连续给药易发生免疫抑制、体重减轻等副作用.

    作者:曾明;武红叶;王笑笑;曹俊晔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PTEN/MMAC1/TEP1、TGF-β1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PTEN/MMAC1/TEP1、TGF-β1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中的表达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PTEN/MMAC1/TEP1、TGF-β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前列腺癌标本26例,前列腺增生标本18例,均为存档石蜡切片.应用原位杂交技术研究PTEN/MMAC1/TEP1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研究PTEN/MMAC1/TEP1、TGF-β1表达.结果 用原位杂交方法:前列腺癌组织中PTEN/MMAC1/TEP1表达42.31%,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94.44%(P<0.01).而免疫组化方法前列腺癌组织表达为34.62,前列腺增生为94.44(P<0.01).组织学分级为Ⅰ、Ⅱ级的表达为72.72高于Ⅲ级的20.00%,(P<0.05).临床分期A-C期的表达为66.67%,D期为21.43%(P<0.05).表达为阳性的血清PSA浓度均值为(29.36±1.74)高于阴性的(15.92±2.06)(P<0.01);TGF-β1表达在前列腺癌组织为50.39%,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为11.11%(P<0.01).组织学分级为Ⅰ、Ⅱ级的表达为27.27%低于Ⅲ级的73.33%(P<0.05).临床分期A-C期的表达为25.00%,D期为78.57%(P<0.05).表达为阳性的血清PSA浓度均值为(27.71±2.39),阴性的为(22.65±3.15)(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PTEN/MMAC1/TEP1、TGF-β1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用免疫杂交和原住杂交方法:前列腺癌组织中PIEN/MMAC1/TEP1表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P<0.01).表达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及血清PSA浓度有关(P<0.05);TGF-β1表达在前列腺癌组织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P<0.01).TGF-β1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血清PSA浓度无关(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PTEN/MMAC1/TEP1、TGF-β1表达呈负相关(P<0.01);PTEN的低表达可能增强了前列腺癌的侵袭和转移.

    作者:蒋宏毅;赵晓昆;钟朝晖;姚干;王荫槐;张磊;欧阳时锋;谢续标;彭龙开;易东生;张选志;扬罗艳;刘任;黄循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RNA干扰PLK1基因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凋亡研究

    目的 探讨质粒表达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抑制PLK1基因表达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人PLK1基因的RNA干扰表达质粒(psh-PLK1),将该干扰质粒转染到人前列腺癌细胞PC-3中,应用RT-PCR技术分析RNA干扰后各组细胞PLK1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MTT法和细胞形态学分析检测PLK1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后PC-3细胞的增殖情况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分析技术以及PI染色技术进行对各组细胞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RT-PCK结果显示,转染RNA干扰表达质粒(psh-PLK1)24h和48h后,实验组PC-3细胞较对照组的PLK1基因mRNA表达分别降低了74.6%和91.2%;转染了psh-PLK的PC-3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5),而各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转染了psh-PLK1的PC-3细胞较对照组细胞产生了更强的细胞凋亡(39.2%),PI荧光染色可见实验组细胞呈现出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 RNA干扰PLK1基因能够有效地抑制PC-3细胞中PLK1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PC-3细胞的生长与增殖,并诱导PC-3细胞产生凋亡.

    作者:邓洪新;赵建;曹玫;王中瑜;魏于全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胰岛素油溶液体外性质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制备一种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好的胰岛素油溶液.方法 对Macrosol技术作了一些改进,通过溶媒的选择和工艺的优化.结果 体外实验表明该油溶液在不同pH值的水中均可以发生自乳化,其中在pH=7.9的水相中,自乳化得到的乳液颗粒粒径在300nm左右,粒径分布窄,适合于在消化道中吸收.乳化后,制剂可以保护胰岛素抵抗各种蛋白消化酶的分解作用.结论 制备工艺可行且制得的胰岛素油在形态、粒径、载药特性、释药过程等方面令人满意.

    作者:刘蓉;张宗久;周健;张阳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胰岛素抵抗大鼠内脏脂肪量与脂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高脂饲料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内脏脂肪量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并用正常血糖-高血浆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估.血脂分析采用酶测定法,游离脂肪酸测定采用比色法.结果 高脂饲料组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明显低于基础饲料组[GIR60~120(0.76±0.28) vs (4.26±0.70)mg/(kg·rain),P<0.01];高脂饲料组大鼠附睾周围脂肪重量[(3.06±0.71) vs (1.91±0.77)g, P<0.01]其占体重的百分比[(1.13±0.18)% vs (0.70±0.21)%,P<0.01]、血清三酰甘油[(0.11±0.01) vs (0.05±0.01)mmol/L,P<0.01]和游离脂肪酸水平[(0.25±0.01) vs (0.12±0.01) μmol/L,P<0.01]均明显高于基础饲料组;大鼠内脏脂肪量(内脏脂肪占体重百分比)与GIR60-120负相关(r=-0.72,P=0.020)、与血清三酰甘油(r=0.74,P=0.014)和游离脂肪酸(r=0.72,P=0.020)水平正相关.结论 高脂饲料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内脏脂肪堆积可能是产生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的根源.

    作者:崔丽娟;都健;王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罗格列酮增强顺铂对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OZ)与顺铂(DDP)联合应用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裸鼠移植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人肺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28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7组,A组(对照组),B组(DDP 1mg/kg),C组(DDP 4mg/kg),D组(ROZ 10mg/kg),E组(ROZ 30mg/kg),F组(DDP 1mg/kg+ROZ 10mg/kg),E组(DDP 1mg/kg+ROZ 30mg/kg).隔天腹腔注射给药,共10次,给药期间每4日测量皮下移植瘤的长经和短经,按标准公式:移植瘤体积(V)=长径×短径2×0.52计算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实验末处死裸鼠,剥离皮下移植瘤,称量重量,计算瘤重抑制率;移植瘤组织标本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PARγ、NFкB、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罗格列酮和顺铂单独应用均能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呈剂量依赖性(P<0.01).罗格列酮(30mg/kg)与低剂量顺铂(1mg/kg)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q=1.29).ROZ处理后裸鼠移植瘤细胞PPARγ蛋白表达上调,NFкB、Bcl-2蛋白表达下调(P<0.001).结论 罗格列酮通过上调PPARγ蛋白表达,下调NFкB、Bcl-2蛋白表达增强顺铂抑制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

    作者:蒋丽琴;庄英帜;曹建国;刘新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骨癌痛模型大鼠患侧腰段脊髓STAT3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观察骨癌痛模型大鼠患侧腰段脊髓STAT3的表达,探讨其在骨癌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n=10):模型组,为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3μL MADB-106大鼠乳腺癌细胞(4.8×103/μL);对照组,为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3 μL Hank液.第14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荧光双标法观察两组大鼠患侧腰段脊髓STAT3和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变化和关系.结果 对照组大鼠对机械痛刺激的缩爪阈值在术后各时间点组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大鼠在术后缩爪阈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左侧胫骨上段骨髓腔注入癌细胞后第14 d,骨癌痛模型大鼠患侧脊髓STAT3、GFA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表达明显增加(P<0.05);荧光双标免疫组化显示患侧脊髓STAT3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有共表达.结论 脊髓背角STAT3参与了骨癌痛的发生和发展,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在骨癌痛中可能通过JAK/STAT3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作者:项红兵;肖建斌;招伟贤;董航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对裸鼠移植性肝癌细胞靶向杀伤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的靶向性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人原发性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成肿瘤对照组、纯自杀基因组、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组3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于瘤体内分别直接注射纯自杀基因、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同时于裸鼠腹腔内注射GCV,观察不同时段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并做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原位凋亡.同时,用RT-PCR检测肿瘤鼠心,肝,肾的自杀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裸鼠皮下成瘤率100%;研究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组的肿瘤体积、血清AFP含量、肿瘤MVD和VEGF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纯自杀基因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都明显高于后两组(P<0.05),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RT-PCR测示肿瘤鼠心,肝,肾未见自杀基因表达,而肿瘤细胞则出现自杀基因表达.结论 PEG-PEI/Fe3O4纳米磁流体-TK可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并对肿瘤治疗具有靶向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肝脏肿瘤靶向给药系统,有望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型生物制剂之一.

    作者:彭健;刘桦;刘路;汤伟;王荣兵;陈伟;曾杰;邹芬;周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肌钙蛋白和B型钠尿肽联合检测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及危险分层中的作用

    目的 通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肌钙蛋白T(TnT)和B型钠尿肽(BNP)联合检测及随访研究,探讨影响心衰预后的因素,并对CHF患者预后及危险分层进行评价.方法 对该院明确诊断为CHF的103例不同病因、不同心功能分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测定入院时血清cTnT、血浆BNP及LVEF变化,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观察,随访观察患者心脏事件的再发生.结果 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cTNT、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同分级的患者治疗前、后cTNT、BNP水平及LVEF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TNT、BNP水平越低预后越好.出院后随访2~14个月,其中失访23例.随访期间80例中发生心脏事件30例(37.5%),其中因心衰死亡8例,因心衰恶化而再次入院22例.通过对治疗后心脏事件再发生者的年龄、性别、心功能等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cTnT和BNP诸因素进行单变量和Cox模型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cTnT、BNP的浓度检测作为治疗后独立心脏事件发生的预测指标,但与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cTnT和BNP浓度越高,心脏事件危险性越高,从而进行危险分层.入院时cTnT≥0.05ug/L, BNP≥639.5ng/L, LVEF≤32%;出院时cTnT≥0.03μg/L、BNP≥210ng/L, LVEF≤39%的患者因心脏事件死亡和再次住院率提高.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TnT及BNP对于判断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尤其治疗后cTnT和BNP的浓度监测对CHF患者的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守霞;杨建英;赵素斌;李丽;李廷贵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云芝多糖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云芝多糖(CVP)对实验性肝损伤的防治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不同浓度的CVP保护组,饲养7d后对照组腹腔注射调和油溶液,其余各组腹腔注射0.15%ccl,调和油溶液(10mL/kg体重),24h后眼球取血分离血清,用赖氏法测ALT和AST.制备10%的肝匀浆测MDA、GSH、SOD、NOS和NO的含量.结果 CCL4肝损伤时,不同浓度的CVP可降低血清中ALT和AST的活性(P<0.05),增加SOD的活性和GSH的含量(P<0.01),降低NOS的活性和MDA、NO的含量(P<0.01),体外抗氧化实验CVP可抑制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生成.结论 CVP能有效的清除自由基,诱导SOD和GSH的合成,降低NOS活性和NO的含量,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孙设宗;唐微;张红梅;官守涛;赵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肾癌细胞中环氧合酶-2的高表达及NS398对肾癌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 揭示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对肾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标准的细胞培养方法对人肾癌786-0细胞进行培养,将NS398分别以不同浓度剂量加入细胞中作用24及48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OX-2和Bcl-2表达的改变.结果 NS398对肾癌786-0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呈浓度依赖关系(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S398作用下的肾癌786-0细胞中,COX-2和Bcl-2的表达明显减弱,且呈剂量梯度下降.NS398作用于肾癌786-0细胞24h后,在细胞周期G0/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随着浓度的升高,凋亡峰亦越来越高(P<0.05).结论 肾癌786-0细胞中存在着COX-2的过表达;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通过诱导凋亡来抑制肾癌786-0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COX-2的表达及下调Bcl-2来完成的.

    作者:毕建斌;刘涛;孔垂泽;孙志熙;王侠;李泽良;杨绍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慢性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TLR2)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正常对照者、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2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的平均免疫荧光强度和外周血清IL-6水平分别为(21.5±2.7)、(39.0±4.1)、(47.7±21.4)MFI和(11.5±7.2)、(40.8±31.2)、(77.6±33.3)ng/L,自正常对照组到慢性乙型肝炎组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表达强度和外周血清IL-6水平均依次升高,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表达水平与血清IL-6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769,P<0.05.结论 TLR2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有关.

    作者:尉秀清;文卓夫;郑丰平;姚集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Caspase-3与Caspase-6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aspase-3、Caspase-6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RCCC)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5例RCCC及其癌旁组织、15例正常肾组织标本中的Caspase-3、 Caspase-6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分析与RCCC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术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Caspase-3蛋白在RCCC中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病理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G3低于G1;在临床分期中的阳性表达率Ⅲ~Ⅳ期低于Ⅰ期;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阳性表达率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aspase-6蛋白在RCCC中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中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阴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RCCC中,统计学显示Caspase-3与Caspase-6蛋白表达无相关性(C=0.0921,P0.05).在35例随访患者中,Caspase-3、Caspase-6蛋白表达阳性、阴性的术后3年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Caspase-3蛋白在RCCC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和正常肾组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负相关,其低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Caspase-6蛋白在RCCC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和正常肾组织,但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无关.在RCCC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与Caspase-6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

    作者:陈湘;张阳德;于微微;张浩伟;赵明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一氧化氮水平的实验研究

    目的 本实验通过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以进一步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方法 将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每组均观察手术后6h、12h、24h 3个时间点的改变.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测定手术后不同时点缺血脑组织一氧化氮的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一氧化氮水平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大鼠脑组织内的一氧化氮水平升高,说明一氧化氮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谭华;何晓英;李小刚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KLOTHO的3个SNP位点分布与几种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分析汉族人群Klotho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G-395A, F352V, C370S)与几种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无亲戚关系的病人161例及正常健康人55例,提取血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技术检测Klotho基因3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并用SAS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个位点存在多态性,均出现2种基因型.G-395A与糖尿病有关(P<0.002);F352V与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有关(分别为:P=0.0120和P<0.0001);C370S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有关(P<0.0001).G-395A多态性中的AA基因型可能易患高血压,GG基因型可能对患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有保护性作用.F352V多态性中的VV和FF可能是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易患基因型,而FV基因型具有保护作用,VV基因型可能易患糖尿病.C370S基因型中,CC和SS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易患基因型,而CS基因型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该研究发现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启动子区G-395A多态性中的AA基因型易患高血压,GG基因型可能对患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有保护性作用.对于编码区的F-352V和C370S多态性,杂合子对患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有保护作用.

    作者:华明娟;马厚勋;牛永红;谢正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增强U251人胶质瘤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研究

    目的 研究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U251人胶质瘤细胞顺铂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介导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转染U251人胶质瘤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内源性Survivin表达水平的变化,MTT法检测顺铂对细胞生长情况的影响,流式细胞仪(FCM)观察顺铂诱导各组U251细胞的凋亡.结果 反义Survivin脂质体复合物能有效下调Survivin表达水平,并且能抑制U251细胞的生长,提高U251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明显提高.结论 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能增强顺铂诱导的U251细胞凋亡,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和顺铂联合用药对U251细胞生存具有协同抑制效应,可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成志;阳纲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表达及其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HBVX蛋白表达对转染X基因HepG2细胞的影响.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x,磷酸钙沉淀法转染到人肝癌细胞株HepG2;Western-blot检测X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 磷酸钙沉淀法能有效的导入x基因且Western-blot能检测到X蛋白表达;MTT法、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X蛋白表达组细胞活力受抑制(P≤0.01),凋亡率增加(P≤0.01).结论 HBV感染及其相关慢性肝病中,X蛋白的表达可能与肝细胞凋亡,炎症活性相关.

    作者:陈文贵;林琳;谢海涛;柳永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复发腹股沟疝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复发腹股沟疝中的疗效,评价手术方式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0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和随访资料.结果 40例无张力疝修补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经随访1~4a无再复发.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常规手术后复发的腹股沟疝,明显降低再次复发率.

    作者:李进展;吴俊伟;方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小脑幕、大脑镰出血的CT诊断分析

    目的 研究和分析小脑幕、大脑镰(简称幕镰)出血的CT表现和诊断方法,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 对59例单纯性幕镰出血及6例误诊病例,共计65例进行CT及临床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59例幕镰出血患者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34例,外伤性出血15例,高血压性出血9例,不明原因出血1例;小脑幕出血25例,大脑镰出血20例,两者联合出血者14例;CT表现为条带状影25例,扇形或不规则片状影20例,两者同时合并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2例,硬膜下出血17例.6例误诊病例中幕镰生理性钙化1例,扫描时位置不正导致误诊2例,早产儿和新生儿幕镰相对性高密度3例.结论 CT平扫诊断幕镰出血可引起误诊,结合临床复查、薄层加冠状扫描及后处理多平面重建(MPR)有助于确诊.

    作者:罗学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肾移植术后多尿性高钾诊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多尿性高钾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肾移植术后多尿性高钾2例患者诊治进行分析报道,随访其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 2例患者经积极治疗,高钾血症得到及时纠正.结论 肾移植术后肾功能指标下降至正常后出现多尿性高钾机制,可能为环孢素A治疗中伴发的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发生血钾升高.无论有无症状及多尿均应积极抢救,提高肾移植成功率.

    作者:李远明;叶启发;伍锟;明英姿;成柯;刘斌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疗效.方法 将95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55例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0.2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另外40例常规治疗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为对照组.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丁咯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3%,对照组为52.5%(P<0.01).在改善肌电图方面,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丁咯地尔治疗DPN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江坤仁;涂洪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真菌性肾盂肾炎致双侧上尿路急性梗阻

    目的 探讨真菌性肾盂肾炎发生双侧上尿路梗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2例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2例患者均急诊手术.笫1例解除梗阻后仅留置双猪尾管,术后3周后复发,再次手术并留置肾造瘘管.第2例手术解除梗阻并肾造瘘.2例患者均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联合抗真菌药物冲洗肾盂.结论 改善全身情况后,真菌性肾盂肾炎致双侧上尿路急性梗阻应急诊手术解除梗阻,术中应留置肾造瘘管.术后除长时间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外,应用抗真菌药物冲洗肾盂十分重要.

    作者:李晓东;孙光;李铁强;杜信毅;朱朝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开展眼科学课外活动的体会

    笔者以授课比赛和眼科学知识竞赛两种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了眼科学课外活动.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加强;使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更加充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作者:高玲;唐罗生;段宣初;罗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住院医师对规范化培训的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招募的2届住院医师开展调查,了解规范化培训人员对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住院医师培训的认识和需求.方法 对进入培训的199名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提高临床技能、进一步攻读学位是临床医学毕业生参加毕业后培训的主要原因,分别占入训人数的99.0%(197/199)和61.8%(123/199);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对培训年限看法差异有显著性(P=0.000);受训期间,学员的主要需求为通过各级考核、顺利拿到学位、增加福利选择,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1.7%、28.6%和25.1%,不同学历和年龄段学员的需求差异有显著性(P<0.01);完成培训的主要期望为:学到技能(51.8%)、留在华西医院(25.1%)、拿到学位(9.5%),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学员在完成培训后目标期望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要以受训者医疗技术的培养为核心,同时兼顾在职学位培养的问题,在培训过程中应该适当考虑受训者的学历、年龄等因素,在培训年限等方面予以区分.

    作者:王星月;朱方;刘战培;舒明蓉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