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纯放疗或单纯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

金晶;高黎;徐国镇;袁智勇;王颖杰;李素艳

关键词:喉肿瘤/放射疗法, 喉肿瘤/外科学, 因素分析, 统计学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声门型喉癌单纯手术和单纯放疗的治疗结果和预后因素.方法T1~T2NOM0期声门型喉癌患者456例,其中136人行单纯手术(手术组),320例接受单纯放疗(单放组).结果手术组和单放组的5、10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5.2%和84.8%、89.1%和76.5%(P<0.01).手术组和单放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86.6%和80.6%(P=0.250).手术组和单放组首程治疗后的5年局部控制率(LC)分别为86.2%和81.9%(P=0.420).全组中80例出现局部区域复发或远地转移,其中70例出现喉部复发,57例进行了挽救性手术.单放组喉保留率显著高于手术组,分别为91.6%和83.9%(P=0.01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声带活动受限和治疗年代远是影响OS的不良预后因素,前联合受侵是DFS和LC的不良预后因素,前联合受侵和声带活动受限是癌症相关生存率(CSS)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早期声门型喉癌单纯放疗与单纯手术的DFS、LC相同,而且喉保留率高于手术组.影响各项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大、声带活动受限、治疗年代久远和前联合受侵.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当归对小鼠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阐明当归对放射性肺损伤过程中TNF-α水平的动态影响,寻求预防或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有效途径.方法成年雌性C57BL/6小鼠72只,随机分为4个组:(1)空白对照组(9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kg·d);(2)单纯当归组(9只):腹腔注射25%当归注射液20ml/(kg·d);(3)单纯照射组(27只):全肺单次照射12Gy+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kg·d);(4)照射+当归组(27只):全肺单次照射12Gy+腹腔注射25%当归注射液20ml/(kg·d).生理盐水和25%当归注射液于照前1周开始注射,直至照射后2周结束.左肺做组织学与免疫组化分析,右肺做总RNA提取及实时定量RT-PCR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和单纯当归组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相对较低,仅波动在8~17个之间.单纯照射组阳性细胞数较上述两组明显增高(P<0.01),尤以1周后为甚.照射+当归组阳性细胞数则介于两者之间,但仍然显著低于单纯照射组(P<0.01).单纯照射组TNF-αmRNA相对含量与单纯当归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照射+当归组TNF-αmRNA相对含量较单纯照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可能与样本数较少有关.结论TNF-α在放射性肺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归能明显降低该过程中TNF-α表达水平,其可能通过调控该细胞因子起辐射防护作用.

    作者:谢丛华;周云峰;彭纲;刘晖;陈纪;夏明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鼻咽癌常规放疗中肿瘤退缩速度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速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接受根治性放疗的753例鼻咽癌患者,原发肿瘤和转移淋巴结的体外照射处方剂量为65~70Gy,颈部预防剂量50~55Gy.≤50Gy完全退缩的定义为快速退缩,>50Gy~≤70Gy完全退缩的定义为缓慢退缩,其余的定义为残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差异用Logrank检验,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快速退缩、缓慢退缩、残留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4.6%、72.5%和49.7%(x2=8.92,P=0.004),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0.2%、71.8%和29.4%(x2=9.75,P=0.002),无远地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0.8%、80.3%和55.1%(x2=10.36,P=0.001),无局部区域失败生存率分别为88.0%、88.4%和65.9%(x2=9.81,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退缩速度、T分期、N分期对预后有明显影响,而性别与年龄不是预后相关因素.结论根治性放疗过程中肿瘤退缩速度明显影响鼻咽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无远地转移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失败生存率.缓慢退缩的预后好,快速退缩的其次,残留的差.

    作者:王孝深;胡超苏;吴永如;冯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与化放综合治疗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局部晚期(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化放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132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2个组,放疗组(65例)采用常规分割,总剂量60~70Gy,6~7周完成;化放组(67例)采用化疗加放疗,化疗采用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在放疗同时或前中后进行,一般3~4个周期.结果完全缓解率化放组、放疗组分别为27%、14%,病情进展率分别为13%、18%,2个组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3.65,P=0.161).1、3、5年生存率化放组和放疗组分别为62.1%和52.7%、22.7%和9.3%、9.3%和6.9%,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7、13个月,2个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25,P=0.039).虽然副反应化放组大于放疗组,但可以耐受.结论化放综合治疗明显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副反应不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

    作者:王春波;王瑞芝;张清锋;张洪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放射治疗原则的探讨

    乳腺癌是一系统性疾病,多学科综合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基本原则.放射治疗与外科相辅相成,是乳腺癌局部治疗成功的极其重要的手段.从综合治疗的整体观出发,放射治疗在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地位在以下两方面已达成共识:首先,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的根治性放射治疗是乳房保留治疗不可缺少的部分,放射治疗不仅将局部复发率降低了2/3,而且照射技术直接影响乳房的美容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其次,乳房切除术后对存在局部复发高危因素患者的胸壁和区域淋巴结的辅助放射治疗,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并相应地提高了生存率.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争议,一方面的原因是联合化疗有效率的提高和指征的扩大,形成了放射治疗与化疗配合方面的多种选择;另一方面,在乳房保留治疗技术已经成熟以后,长期生存质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需要探索降低治疗范围和强度,减轻晚期损伤.这些探索必然涉及到对近30年来的放射治疗原则需做部分更改,笔者就近年来部分比较集中的争议做一简述.

    作者:陈佳艺;冯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单纯放疗或单纯手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

    目的分析早期声门型喉癌单纯手术和单纯放疗的治疗结果和预后因素.方法T1~T2NOM0期声门型喉癌患者456例,其中136人行单纯手术(手术组),320例接受单纯放疗(单放组).结果手术组和单放组的5、10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5.2%和84.8%、89.1%和76.5%(P<0.01).手术组和单放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86.6%和80.6%(P=0.250).手术组和单放组首程治疗后的5年局部控制率(LC)分别为86.2%和81.9%(P=0.420).全组中80例出现局部区域复发或远地转移,其中70例出现喉部复发,57例进行了挽救性手术.单放组喉保留率显著高于手术组,分别为91.6%和83.9%(P=0.01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大、声带活动受限和治疗年代远是影响OS的不良预后因素,前联合受侵是DFS和LC的不良预后因素,前联合受侵和声带活动受限是癌症相关生存率(CSS)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早期声门型喉癌单纯放疗与单纯手术的DFS、LC相同,而且喉保留率高于手术组.影响各项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大、声带活动受限、治疗年代久远和前联合受侵.

    作者:金晶;高黎;徐国镇;袁智勇;王颖杰;李素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NG2和O4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放射性反应.方法SD大鼠单次全脑照射后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早期大脑皮质和海马CA1区NG2和O4阳性细胞数量.结果和对照组相比,10Gy照射后各时间点大鼠脑皮质和海马CA1区NG2和O4阳性细胞数都有不等程度的增加,其中照射后7 d和14 d的NG2和O4阳性细胞增加明显;照射后28d的NG2和O4阳性细胞数较之7 d和14d时减少.结论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大脑NG2和O4表达增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多,并且和观测时间相关.

    作者:李华杰;包仕尧;田野;陈列松;张志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放射结合小剂量顺铂对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

    骨转移癌是晚期恶性肿瘤并发症,常见症状是进行性骨痛,放射是止痛的较好方法之一.但某些部位的转移灶如脊柱转移灶受放射剂量限制,单纯放射尚不能达到大限度控制[1].笔者自1995年10月至2002年10月对93例骨转移癌病灶进行了单纯放射或联合小剂量顺铂化疗的分组对照研究.

    作者:于亮;王红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结合CT显示的肿瘤侵犯范围在模拟机下钡餐定位,3个野同中心常规分割,总剂量DT70Gy,35分次,7周完成.研究组前程照射方法同对照组,剂量DT40Gy,20分次,4周完成;后程采用三维适形照射,3.0 Gy/次,剂量DT30 Gy,10分次,2周完成;总剂量达到DT70Gy,30分次,6周完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1、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0.2%、61.6%和60.5%、31.7%(x2=4.87,P<0.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72.4%、51.5%和53.4%、27.8%(x2=4.19,P<0.05).两组毒副反应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的近、中期结果优于常规方法,远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张宜勤;陆进成;翟振宇;魏青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方法采用8 MV X线直线加速器对117例中晚期肝癌进行三维适形放疗.肿瘤靶体积为30~2015cm3(平均478.5 cm3).单次剂量4~8Gy,隔日1次,总照射剂量40.0~57.6Gy(平均50.8Gy).结果完全缓解(CR)率为11.9%,部分缓解(PR)率为64.2%,无变化(NC)率为18.3%,进展(PD)率为5.5%,总有效(CR+PR)率为76.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8.6%、42.0%、28.8%.门脉癌栓CR率为82.5%,PR率为10.0%,NC率为7.5%,CR+PR率为92.5%.合并门脉癌栓的中晚期肝癌1、2年生存率分别为52.1%、19.7%.放射性肝炎发生率为7.3%.Cox回归分析提示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及大体肿瘤体积与预后密切相关.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疗效较好,是治疗门脉癌栓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陆海杰;杨云利;朱小东;黄启芳;黄荣;黎福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放疗网络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放疗网络在临床的应用和意义.方法放疗网络是放疗科内的局域计算机网络,将放疗及与放疗相关的设备通过网络连在一起,对患者资料进行系统管理,对放疗科工作人员按其职能权限进行分工.通过网络系统获得模拟定位机和治疗计划系统的治疗数据,在加速器治疗机上自动设置治疗参数,对每个患者的照射野、照射剂量进行检测和限制.结果对接受治疗的150例患者进行了从病历号录入、定位、计划、验证和治疗的计算机管理,有7例需要加量治疗的患者,计算机提示并停止原治疗计划,由主管医生修正治疗计划后继续治疗.结论放疗网络的应用避免了数据传输、人工输入中的误差,是放射治疗临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工具.

    作者:翟福山;刘明;王安峰;李文雁;徐袁秋;曹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肿瘤放疗相关研究的进展

    近年来,随着放射肿瘤学(radiation oncology)的不断发展,放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愈显重要.放疗已成为当今治疗恶性肿瘤常用的方法之一:中国肿瘤患者中约有70%接受放疗,日本新发现的患者中50%用了放疗,美国新发现的50%~60%用了放疗.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约有45%的恶性肿瘤可以治愈,22%为手术治愈,18%为放疗治愈,5%为药物治愈.但传统放疗对一些肿瘤,尤其是一些中晚期肿瘤的疗效并不理想,肿瘤难以根治.为了解决肿瘤细胞的放疗抗拒问题、进一步提高放疗的治愈率,临床医生和科学家们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和努力,使放疗疗效得到不断的提高.在众多研究中,放射增敏剂(radiosensitizer)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沈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颅神经损伤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颅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512例鼻咽癌中Ⅰ、Ⅱ、Ⅲ、Ⅳ期分别为31、212、198、71例.60Co γ线或6 MV X线为放射源,面颈野或耳前野为主野加鼻前野放射,部分病例根据鼻咽肿瘤情况辅以颅底野、耳后野及鼻咽腔内后装放射.鼻咽部放射中位剂量为7130 cGy,颈部根治性放射的中位剂量为6410 cGy,预防放射的中位剂量为5480cGy.合并化疗101例.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7年.512例中81例发生颅神经损伤,中位潜伏期4.6年.5、10年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0.3%、25.4%.以第Ⅻ颅神经损伤为多见.多因素分析显示前组颅神经放射性损伤主要与放射治疗前颅神经侵犯、化疗、鼻咽外放射总剂量及年龄有关,而后组颅神经损伤与N分期、放射野分组有关.颅神经侵犯、合并化疗、鼻咽总剂量>7000 cGy者前组颅神经放射性损伤增加.而颈淋巴结分期晚者后组颅神经损伤增加,放射野分组中以第1组后组颅神经损伤发生的危险性大,其次为第2组,第3组后组颅神经损伤的危险性较小.34例鼻咽腔内后装放射者仅1例发生前后组颅神经损伤.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颅神经损伤并不少见,随着生存期延长而呈上升趋势.前、后组颅神经放射性损伤的影响因素不同,可能与其解剖部位及走向有关.控制外放射总剂量、面颈野放射有助于减少颅神经损伤.

    作者:孔琳;张有望;吴永如;郭小毛;李龙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脊柱转移瘤放疗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放疗与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收治的椎体转移瘤患者中符合入组条件的123例分为3个组:放疗组42例,椎体成形术组40例,放疗联合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组41例.放疗方案为20Gy分5次1周完成或30Gy分10次2周完成.椎体成形术是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骨水泥注射到患椎内.联合方案是在放疗或椎体成形术治疗后3 d内,再给予另一疗法;先放疗者22例,后放疗者19例.疼痛缓解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判断,脊柱运动功能维持或较治疗前改善为有效.结果放疗、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78.5%、77.5%、100%,症状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1.0%、22.5%、58.5%,联合治疗疗效较前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0.22,P<0.05).结论放疗、椎体成形术都是脊柱转移瘤有效的治疗手段,前者减轻肿瘤负荷,后者加固椎体,二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症状缓解率和完全缓解率,降低或防止另一种治疗的并发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陆军;邓敬兰;赵海涛;石梅;刘晓莉;马海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喉多形性横纹肌肉瘤一例

    患者男,52岁.因声嘶7个月余,于2000年3月20日入院.既往体健,嗜烟30余年,20支/d.入院时查体一般情况可,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甲状腺未触及结节,心肺及腹部无特殊发现.纤维喉镜见喉腔内布满新生物,达会厌根部,双侧披裂活动差.喉CT示喉占位性病变伴甲状软骨破坏.活检病理示喉软组织肉瘤或肉瘤样癌.于2000年3月29日行全喉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喉后壁黏膜下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并已侵及后壁全层及瘤栓形成,免疫组织化学:Vim(+)、MG(+)、EMA(-)、CK(-)、MAC38T(-).术后放射治疗1D160Gy,30分次,6周完成.随诊10个月后死于复发.

    作者:郑勤红;余新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p21/WAF-1/CIP-1与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

    已知凋亡受多种基因调控,其中p21/WAF-1/CIP-1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基因,又简称p21[1].它通过作用于周期蛋白-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CDK)复合物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引起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及调控细胞凋亡,从而影响肿瘤的放射敏感性.笔者搜集了30例宫颈癌病例,通过研究细胞凋亡与肿瘤放射敏感性以及p21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p21对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作用.

    作者:苏景伟;于世英;张孟贤;熊慧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前列腺癌调强放疗的治疗方案比较

    目的通过对前列腺癌调强放疗的多种布野方案比较,确定符合临床要求的佳方案.方法对8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调强放疗方案,处方总剂量76Gy.共设计7个计划,其中共面布野方案5个,分别为5、6、7、9野均匀分布和7野非均匀分布;非共面布野方案2个,分别为5、7野冠状交角照射.分别比较它们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适形度指数等指标.结果所有7个共面和非共面计划的计划靶区剂量分布无明显差别,非共面计划比共面计划降低了直肠D50(50%体积所受剂量)剂量23%,但增加了股骨头剂量,膀胱的剂量大致相同;同时非共面计划还延长了治疗时间,摆位较麻烦.对于共面射野计划,当射野数目由5增至7时,增加照射野数目对靶区、直肠和膀胱剂量分布没有改善且会增加治疗时间,但能降低股骨头受量,靶区剂量均匀性、适合度指数提高,5、6野情况大致相同.当射野数由7野增加到9野时,股骨头受量和靶区剂量均匀性、适合度均无改善.结论5~7野共面调强计划可使前列腺肿瘤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共面、等角度分布的照射野设计简单、治疗实施效率高.非共面计划射野从5野增加到7野,剂量分布无改善.

    作者:金大伟;戴建荣;李晔雄;余子豪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氟脱氧葡萄糖γ-相机型PE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氟脱氧葡萄糖γ-相机型PET(hPET)显像与常规检查相结合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分期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治疗策略和放疗靶区的影响.方法49例经病理证实初治的NSCLC、有完整病史、体检和临床分期检查者进入研究.在做hPET前根据病史、临床检查及常规影像学检查进行临床分期并制定一治疗方案.hPET检查后结合其结果重新进行临床分期,再制定一治疗方案,比较在有和没有hPET参与的情况下的临床分期差别以及分期改变对治疗决策的影响,并比较其中伴肺不张者CT和hPET所显示原发肿瘤体积的差异.结果49例中hPET检查前准备行根治性治疗22例,姑息性治疗27例.hPET检查后36.7%(18/49)临床分期有改变,其中分期上升5例,下降13例.36.7%(18/49)治疗决策有变化.对伴肺不张者hPET图像显示肿瘤体积比CT所显示的肿瘤体积平均小17.7%.结论hPET的参与显著影响了NSCLC的临床分期和治疗策略的确定.对伴肺不张者,hPET有望鉴别肺不张和肿瘤.

    作者:张碧媛;傅小龙;吴开良;章英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阳性病例术后放疗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疗配合常规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阳性患者的疗效.方法共搜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阳性患者41例,对其中18例在常规放疗后采用立体定向放疗进行缩野治疗(RT+SRT组),而将另外23例单纯采用常规放疗的作为对照(RT组).结果RT+SRT组1、2、3年局部无复发率分别为92.3%、83.1%、83.1%,RT组为80.2%、60.2%、39.5%;RT+SRT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6%、58.5%、41.2%,RT组为68.7%、45.8%、22.9%.RT+SRT组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RT组,而2个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阳性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作为常规放疗后局部增量的有效手段,它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局部控制率.

    作者:熊慧华;于世英;陈元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管靶向及抗血管生成联合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肿瘤的生长必须依赖足够的血供,切断肿瘤的血供则可抑制肿瘤生长,甚至造成肿瘤细胞坏死.以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从而影响肿瘤血供的治疗方法是近几十年来肿瘤学研究中一个相当热门的领域.其治疗作用具有:①高效性,一根血管可供应较多的肿瘤细胞,药物易于到达作用部位;②广谱性,肿瘤都需要血供;③不易耐药,内皮细胞不易发生突变等优点.具体又分为血管靶向和抗血管生成两种策略,前者针对已有的肿瘤血管,后者着眼于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长.二者既有区别又联系紧密,有时难于完全区分.

    作者:李平;王国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二)

    [上接<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一)>,见2004年第4期讲座]五、治疗单纯放疗以前是PCNSL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的主要治疗原则为化疗和放疗综合治疗.大剂量MTX化疗加全脑照射是目前公认的PCNSL有效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率,但长期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增多.为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应用单纯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完全缓解后复发的患者再考虑放疗(延迟放疗).

    作者:李晔雄;姚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主管:中国放射肿瘤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