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培养液中有机酸代谢产物-乙酸测定方法的改进

方从容;杨大进

关键词:有机酸类, 醋酸, 色谱法, 气相
摘要:目的 解决培养液中有机酸代谢产物-乙酸检测方法中存在的色谱分离效果差和色谱柱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方法 培养液酸化后,用丙酮和乙醚提取乙酸,气相色谱进行检测.结果 用该法测定培养液中乙酸的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1.7%~4.1%,回收率为85.8%~94.6%.结论 该方法具有操作快速、简便、准确等优点,完全可以满足菌株分类、鉴定的需要.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包装食品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分析误差研究

    目的 研究我国实验室对包装食品中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检测分析的误差.方法 根据2000年全国包装食品消费的调查结果,选择7类(谷物、豆类、肉类、奶制品类、饮料类、坚果、休闲食品)15种包装食品,在全国7家实验室进行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和膳食纤维的检测,并计算各食物的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检测方法均为国家标准方法,实验室问检测精密度按照GB/T 6379-200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食物蛋白质、脂肪的分析结果筛查合格率分别为89.7%和93.4%.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的实验室间检测精密度分别为0.53%~29.06%(除碳水化物含量极低的酱牛肉和鱼罐头外)和0.66%~17.30%.结论 7个实验室对可利用碳水化物和能量的检测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分析误差小于检测值的20%.

    作者:何梅;边立华;王辛;于波;梁晓聪;杨月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加拿大食品召回管理分析

    为及时对加拿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做出有效处理,加拿大食品检验署负责食品召回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为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政策并为食品召回提供借鉴,详细介绍了加拿大食品召回的法律框架和具体实施情况.

    作者:徐进;刘秀梅;樊永祥;于庆华;张凤;张琪;赵雪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002-2005年北京市顺义区食品致病菌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食品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按照GB/T 4789-2003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2002-2005年共监测了6类食品(590份)中的4种致病菌(沙门茵、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出致病菌57株,阳性率为9.7%,其中检出沙门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29株,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0157:H7.6类食品中生牛奶、生畜(禽)肉类产品致病菌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5.5%、14.5%;冰淇淋、水产品、散装熟食中也有检出,分别为5.0%、4.4%、1.9%;生食蔬菜中没有检出致病菌.结论 生牛奶、生畜(禽)肉类产品是致病菌污染的主要食品,由此造成的二次污染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隐患,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刘秀峰;李玉堂;梁和平;甄国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目的 为使食品监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对食品卫生标准体系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方法 介绍我国食品卫生标准的概况,及在食品卫生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对食品卫生标准在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下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结果 提出了我国食品卫生标准在科学基础、更新速度、体系结构等方面的不足.结论 针对面临的上述挑战,给出了需要进一步开展工作的方向,包括提高科学性、加强危险性评估的地位、加强国内外沟通与交流等.

    作者:樊永祥;李晓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卫生部关于查处不合格酱卤肉产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根据卫生部2007年国家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工作安排,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商场和餐饮单位经营、加工的酱卤肉产品进行国家卫生监督抽检,发现18种酱卤肉产品微生物指标不符合卫生标准(不合格产品名单见附件,判定标准为GB 2726-2005<熟肉制品卫生标准>).为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现就做好有关不合格产品查处的工作通知如下: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卫生部关于2007年全国餐饮业食品卫生专项整治阶段性工作情况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卫生部<2007年国家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的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从4月份开始对餐饮业食品卫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查处使用不合格和来源不明的食用油、重复使用原料、不合理使用添加剂、不按规定要求索证等行为,依法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案件,整顿和规范了餐饮业服务市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本次专项整治工作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上半年食品卫生十大典型案件查处情况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依据<食品卫生法>,根据<2007年国家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工作安排,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认真组织开展了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半年来,各地按照我部的统一部署重点开展了对餐饮业、农村食品等重点环节的整治,发现并依法查处了一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案件,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安全.为进一步促进各地加强食品卫生监管,重视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和指导,经报卫生部领导同意,现将其中十个典型案件的查处情况予以通报.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应用与建议

    目的 通过讨论GB 10136-2005<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的实际应用情况与存在不足,为修订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和卫生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现场调查、评价比较、综合分析等方式,对GB10136-2005设定的指标限值与应用进行分析.结果 在现有工艺条件下,瓶装醉泥螺产品的菌落总数基本符合标准要求,但蟹糊合格率低,标准中列出了铅、镉的测定方法内容,但未作限量要求.结论 新标准的实施,使得各种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有了统一明确的评判依据,建议对不同类别的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微生物指标进行分值限定,同时参照有关国际标准增设重金属指标铅、镉的限量要求,且不宜将指标值限得过低.

    作者:周群霞;张卫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氟虫腈在酸菜腌制中的降解

    目的 研究酸菜制作过程对蔬菜中残留的氟虫腈降解的影响.方法 在模拟条件下对白菜进行喷施氟虫腈、清洗和腌制试验,用乙腈提取酸菜中的氟虫腈及其代谢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结果 在21 d的腌制过程中,氟虫腈在酸菜中的终残留量从1.61 mg/kg降低为0.25 mg/kg,降解率为85%.降解产物是氟虫腈氧化物砜(MB 46136).结论 酸菜的制作过程能够加快蔬幕中氟虫腈残留的降解.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繁殖是降解氟虫腈的主要因素.

    作者:凌云;储晓刚;雍炜;王大宁;崔新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一起误食菊叶三七食物中毒调查分析

    2007年4月20日晚餐,江西省安福县某乡政府7人一起在食堂聚餐后,0.5~2 h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接到当地卫生院的中毒报告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同县卫生监督所及时组织人员开展调查,经调查确认这是一起误将菊叶三七(Gynura segetum(Lour.)Merr)作为野苋菜食用而引起的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毒病人经治疗陆续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跃;周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7年第12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以下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的品种.特此公告.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卫通[2006]13号

    附件所列健康相关产品已于2006年8月获卫生部批准.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卫生部关于2006年全国卫生监督工作情况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将2006年全国卫生监督监测和执法检查结果通报如下:一、食品卫生(一)食品卫生监督情况1.经常性卫生监督情况2006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应监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4 834 841户,其中,食品生产加工业364 955户,占7.55%,食品批发零售业2 126 572户,占43.98%,饮食服务业1 397 163户,占28.90%,集体食堂194 692户,占4.03%,食品摊贩751 459户,占15.54%.卫生行政部门实际监督食品生产经营企业4 652 897户,监督覆盖率96.24%.总监督户次数为14 750 365,其中合格12 891 041户次,监督合格率87.39%,平均每户实际监督次数3.17次.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新疆部分进出口食品中阪崎肠杆菌的污染调查

    目的 了解新疆进出口食品中阪崎肠杆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利用PCR方法对新疆进出口食品中的11大类、253批次进行初筛,用传统方法进行分离,后用VITEK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鉴定.结果 分别从饼干巧克力类、方便面类、谷物类、儿童食品类、干果类和其他类食品中检出阪崎肠杆菌,阳性率分别为:13.43%、8.16%、15.79%、75.00%、11.11%、11.11%.结论 阪崎肠杆菌在上述食品尤其是儿童食品中存在,是安全隐患.

    作者:黄忠梅;王翀;田延河;张祥林;黄玲;于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安全评价情况的复函

    质检总疑办公厅:你局<关于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进行风险性评估的函>(质检办食监函[2007]331号)收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较多,各种物质安全性也存在一定差异,我部组织对来文中提出的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安全性进行了研究,有关情况如下:一、安全性评价情况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种弧菌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

    目的 为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致病性弧菌,建立致病性弧菌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 针对霍乱弧菌的种特异性基因omp W、毒力基因tcp A、ctx A和副溶血性弧菌的种特异性基因tl、毒力基因tdh计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建立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 该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出副溶血性弧茼或霍乱弧菌,并进一步确定其是否携带tdh、tcp A或ctx A毒力基因,检测的灵敏度可达到10 CFU/ml或0.171 6 μg/ml(pg/μl)DNA模板浓度.结论 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食品中致病性弧菌的快速检验.

    作者:冯家望;王小玉;李丹琳;唐食明;游淑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山市部分腊味制品中金属污染状况监测分析

    2005年国家制定了新的腌腊肉制品卫生标准(GB 2730-2005)[1],并将铅、镉、总汞列入腌腊肉制品的强制性监测项目.为了掌握中山市腊味制品中铅、镉、总汞等金属的污染状况,在2005年、2006年的秋冬季,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对中山市各生产厂家的腊味制品进行抽样监测,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冯银凤;黄诚;周日东;吴惠刚;欧阳珮珮;陈秀惠;胡嘉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豆异黄酮对新生儿期大鼠子宫发育和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母鼠暴露于大豆异黄酮对新生儿期大鼠子宫发育及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母鼠及其仔鼠随机分至6组,母鼠的大豆异黄酮暴露剂量分别为0、10、50、100、150、200 mg/kg BW(i.g.),暴露时间为产后第5至10天(PND 5~10).在PND 11处死雌性仔鼠,称量子宫重量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利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浓度,利用RT-PCR方法测定子宫中雌激素受体(ER)m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大豆异黄酮150、200 mg/kg BW剂量纽仔鼠的子宫/体重比显著增加,子宫内膜增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SIF 150组升高幅度大,但各处理组血清P浓度呈下降趋势;100、150、200 mg/kgBW剂量组仔鼠的子宫ER mRNA表达降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豆异黄酮经母鼠暴露,可刺激雌性仔鼠的子宫发育,这种雌激素样效应至少与该物质对血液性激素和子宫ER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有关.

    作者:刘兆平;李丽;张晓鹏;张文众;宋雁;王伟;崔文明;贾旭东;李宁;严卫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现状与发展

    目的 分析介绍我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状况.方法 分析目前我国食品卫生存在的问题,介绍卫生部门在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方面所开展的10项重点工作.结果 从危险性评估、危险性管理、危险性信息交流的角度,提出了今后重点工作方向.结论 中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房军;齐小宁;张玲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