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卫生部关于可将大麦嫩苗作为新资源食品进行管理的批复

关键词:卫生部, 大麦, 嫩苗, 新资源食品, 管理
摘要: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卫通[2003]1号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温州市部分食品中致病菌检测分析

    为了解温州市农贸市场的食品的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我们于2002年7月对部分农贸市场出售的生熟肉、水产品、即食腌小菜抽样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小春;章乐饴;石箐;王良怀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卫生部关于可将大麦嫩苗作为新资源食品进行管理的批复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我国五城市学生营养午餐企业卫生状况

    为了解我国部分城市学生营养午餐企业的卫生现状,按照典型调查的原则抽取我国5城市的22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5城市学生营养餐企业的卫生状况良好,但3家企业厂房布局不合理,1家企业缺乏配餐间.各企业配餐间的卫生设施不同,10家企业未设缓冲间,12家企业没有清洗消毒池,2家企业没有灭菌设施,6家企业没有空气调节装置.同时,各企业分餐人员的卫生措施情况也差别较大,其中有4家企业的学生餐从制作完成到学生食用时间间隔超过3 h.仅13家企业学生餐食品留样48 h.这些结果提示学生营养午餐企业的卫生工作尚需进一步完善,应加强学生营养午餐有关理论和技术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强化供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规范化管理,政府加强引导.

    作者:鲁扬;马冠生;胡小琪;郭子侠;田建新;陈君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锌粒还原法快速测定食品中的硝酸盐

    目的:建立食品中硝酸盐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用锌粒作还原剂,在银离子催化下将食品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然后按亚硝酸盐的测定方法测定.结果: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差低于5%,平均回收率94.0%.结论:运用该方法能对食品中的硝酸盐进行准确而快速的测定.

    作者:肖义夫;廖百森;赵舰;王正虹;邱宏;陈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法典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

    作者:李晓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比较两种墨汁注射途径对免疫低下小鼠廓清实验的影响

    为研究不同墨汁注射部位对免疫低下小鼠廓清速率的影响,我们将昆明种小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10、20、30 mg/kg BW氢化可的松剂量组,并采取腹腔注射,隔日1次共3次的给药方法,于首次给药后第七天测定经内眦静脉丛和尾静脉注入墨汁后的碳廓清指数.结果显示:随氢化可的松剂量增加,2种给墨汁途径小鼠的校正吞噬指数随之降低,并呈现剂量-反应关系;2种给墨汁途径与其相应的对照组相比较,小鼠碳粒廓清能力在免疫正常与免疫低下状态时一致;进行廓清能力判定时,校正吞噬指数意义大于廓清指数.结论,内眦静脉法操作简单,以其测定免疫低下小鼠的廓清指数同样可以敏感地反映小鼠吞噬能力,建议推广使用.

    作者:王红梅;马玲;吴少平;闫向东;郑珊;张懿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一起取缔行为引发行政诉讼案的讨论分析

    为正确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通过一起行政诉讼案说明取缔是一种行政强制措施,不是行政处罚.阐述了强制措施与行政处罚的关系.该分析有助于食品卫生监督员正确运用行政强制措施.

    作者:张万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几种常见食品中甲醛本底值的调查研究

    为了解唐山市居民日常饮食中甲醛的本底值,用乙酰丙酮比色法检测了唐山市出售的来自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75份食品的甲醛含量.75份食品包括腐竹12份,粉丝、粉条16份,水发海产品17份,面粉13份,白糖9份,竹笋罐头4份,其他4份.75份样品全部检出甲醛,69份含量小于4.0 mg/kg,占样品总数的92%,5份样品含量较高,8~35 mg/kg,还有1份食品高达464 mg/kg.由于食品原料、包装材料、加工方法、检验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食品中可能会存在一定量的甲醛或产生甲醛反应的物质.从本次检验结果看,低于4.0 mg/kg的甲醛含量可被看作是本底值.而6份甲醛含量在8~464 mg/kg的样品可以认定是在食品中非法使用了甲醛.

    作者:郭会芝;徐静清;赵菲琦;陈秉云;李彦伯;孙艳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卫生部关于辽宁省海城市部分小学生和教师因饮用豆奶发生食物中毒情况的通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浙江省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情况分析

    为提高浙江省食品卫生执法水平,对1997年~2002年尤其是2002年的全省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及罚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全省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2002年与前5年相比,食品卫生监督力度得到加大,卫生行政处罚水平明显提高.

    作者:陈江天;王正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ICR小鼠与BalB/c小鼠在构建正常小鼠模型中的比较

    小鼠模型广泛应用于食品科学、毒理学及相关学科.为提供ICR小鼠和BalB/c的背景,本研究考察了10项免疫指标治疗.选用ICR小鼠、BalB/c小鼠各60只,按<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进行试验.在迟发型变态反应(DTH)、半数溶血值、巨噬细胞鸡红细胞吞噬率、NK细胞活性4项指标中,BalB/c小鼠显著优于ICR小鼠,揭示在这4项实验中BalB/c小鼠应为首选.在脾脏体重比值、ConA刺激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能力、巨噬细胞鸡红细胞吞噬指数4项指标中,两种小鼠差异没有显著性,因此在这4项实验中ICR小鼠可以替代BalB/c小鼠.另外,在胸腺体重比值、小鼠的抗体生成细胞数两项指标中,ICR小鼠的表现优于BalB/c小鼠,其机理还不明了,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钟凯;计融;李业鹏;李玉伟;李燕俊;韩春卉;赵熙;张靖;陈庭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FAO/WHO《食品益生菌评价指南》

    作者:吴蜀豫;冉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豆异黄酮加钙复合剂对卵巢切除大鼠骨密度和骨钙含量的影响

    利用卵巢切除大鼠模型,研究大豆异黄酮+钙复合剂对骨密度和骨钙含量的影响.卵巢切除大鼠分为3个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6.7 mg/kg BW大豆异黄酮+16.7 mg/kg BW钙(低剂量组)、13.3 mg/kg BW大豆异黄酮+33.3 mg/kg BW钙(中剂量组)和40.0 mg/kg BW大豆异黄酮+100.0 mg/kg BW钙(高剂量组),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和假手术组.12周后测定股骨骨密度(MBD)、骨矿含量(BMC)和骨钙含量.结果发现假手术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股骨干骺端BMD、BMC和股骨钙含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表明大豆异黄酮+钙复合剂能增加卵巢切除大鼠的骨密度,对雌激素缺乏所诱发的骨丢失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文仙;刘兆平;于波;霍军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乳酸菌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抑制作用的研究

    为探讨乳酸菌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ATCC43895(E.Coli O157:H7)的抑制作用,在培养基上进行了研究.将E.Coli O157:H7与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乳酸乳球菌和瑞士乳杆菌同时接种在培养基中,E.Coli O157:H7的活性不受影响;将E.Coli O157:H7接种到培养了24 h的乳酸菌培养液中,E.Coli O157:H7活性显著下降.以乳酸调整的低pH值对E.Coli O157:H7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本研究表明:乳酸菌的代谢产物乳酸对E.Coli O157:H7有杀灭作用.

    作者:李志刚;杨宝兰;徐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保健食品促进排铅模型小鼠饮水染铅剂量及检测指标的探讨

    为探讨保健食品促进排铅作用动物模型饮水染毒的适宜剂量,给小鼠自由饮用Pb2+浓度为163.9、546.2、1 638.7 mg/L的醋酸铅溶液30 d,每周记录饮用量,周末称重,估算实际铅摄入剂量.实验末取血、肝、脑、肾、股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全血和组织铅含量.结果显示, 163.9、546.2、 1 638.7 mg Pb2+/L剂量组小鼠实际铅摄入剂量分别为27.9、 86.6、 169.4 mg/kg BW,546.2、 1 638.7 mg Pb2+/L剂量组小鼠体重增长较对照组显著减少,食物利用率也明显降低;各剂量组小鼠全血、肝、肾、股骨铅及546.2、1 638.7 mg Pb2+/L剂量组小鼠脑铅含量显著升高.建议以 546.2 mg Pb2+/L作为保健食品促进排铅作用饮水染毒的造模剂量;除骨铅外,建议增测肾脏、脑组织内的铅、锌、铜含量及骨骼内的钙含量.

    作者:刘秀英;胡怡秀;丘丰;刘富强;王春娥;臧雪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食品微生物危险性评估

    食品中来自微生物性危害的危险性密切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确定的微生物危险性评估框架包括四个主要步骤:危害的确定、危害特征的描述、暴露评估和危险性特征的描述.这些步骤构成了评估食用可能污染致病菌或/和微生物毒素的食品而对人产生不良健康后果及其发生概率的系统过程.本文结合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对微生物危害危险性评估框架的各个部分及其相关因素作了综述性介绍.

    作者:赵志晶;刘秀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研究

    为制定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对山东、四川、浙江、辽宁和北京的瓶(桶)装饮用水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所获的1 556个数据的研究分析,结合有关国际标准,提出了我国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建议值:色度≤10,浑浊度≤3,不得有异嗅异味,不得有肉眼可见物;亚硝酸盐≤0.005 mL/L,耗氧量≤2.0 mL/L,铅≤0.01 mL/L,砷≤0.05 mL/L,铜≤1.0 mL/L,余氯≤0.005 mL/L,挥发性酚≤0.002 mL/L,三氯甲烷≤0.02 mL/L,226镭放射性≤1.10 Bq/L,溶解性总固体≤250 mL/L,钠≤8 mL/L.菌落总数≤50 CFU/mL, 大肠菌群≤3 MPN/100mL, 霉菌≤10 CFU/L,酵母菌≤10 CFU/L,致病菌不得检出.

    作者:李瑞英;石兴岭;魏仁均;张法明;王旭太;梁进;陈玉真;王锡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泰安市检出部分啤酒添加色素

    泰安市卫生防疫站在2002年7月对泰安市的啤酒卫生质量进行了调查.共检查啤酒81份,其中51份为瓶装啤酒.在51份瓶装啤酒中发现21份含有人工合成色素柠檬黄、亮兰.柠檬黄的检出量为11.2~20.8 mg/kg,亮兰的检出量为10.7~14.5 mg/kg.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柠檬黄和亮蓝不得添加在啤酒中,应引起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注意.

    作者:王玉莲;刘冰;许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一起食用养殖鲢鱼引起的克伦特罗食物中毒

    对安徽省广德县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经临床表现分析及实验室检验,确认中毒食品为人工养殖的鲢鱼,致病物质为鱼体生物富集的盐酸克伦特罗.食谱分析表明73人分别在5个不同饮食场所共同进餐,其中50人食用了该批鲢鱼,50人均中毒,未食用者不中毒.50名中毒病人中进食鲢鱼量为100至400 g不等,折合一次性食入盐酸克伦特罗小量为0.0059 mg.中毒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四肢乏力、手足震颤等,少数病人伴有呕吐,无腹泻,部分病人血压下降,多数病人心率较快,严重者血钾偏低.在剩余鲢鱼、病人呕吐物和养鱼塘的鲜活鱼中均检出盐酸克伦特罗,从而形成了科学的证据链.本起鱼体受盐酸克伦特罗污染的原因可能是养鱼户使用或误用了添加盐酸克伦特罗的动物饲料喂鱼所致.

    作者:叶玲霞;刘霞;董仕林;李军;杨志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