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蒙;次仁巴珍;尼玛桑姆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收治脑梗死后抑郁患者100例,使用随机双盲法将100例均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49.62±6.21)分、SDS评分(49.81±4.12)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56±5.21)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57.72±6.21)分、SDS评分(55.82±2.82)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5.82±2.84)分.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状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脑梗死后抑郁患者接受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状况,具有临床治疗意义与应用价值.
作者:王静;张洪波;卫欣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治疗中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收治妊娠期贫血患者1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饮食和营养干预、普通铁剂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饮食和营养干预联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比较两组妊娠期贫血治疗效果;贫血纠正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铁蛋白,治疗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妊娠期贫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贫血纠正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红细胞、血红蛋白、铁蛋白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血红蛋白、铁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和营养干预联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妊娠期贫血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纠正贫血,改善血清学指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姚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致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8月-2018年2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分析CIN的发生情况以及发生危险因素.结果:60例患者CIN发生率10%,CIN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初始CysC水平高、eGRF水平低、有糖尿病史、造影剂高用量、Mehran评分高.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后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比较高,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造影剂肾病,其中Mehran评分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可用于术前评价,以实现危险因素的控制,大可能减少造影剂肾病.
作者:王和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超声引导下行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颈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颈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25例,在高频超声引导下开展颈脊神经后内侧支的阻滞治疗,应用C臂机进行查验.观察分析患者痛觉、温觉方面的改变(标准:症状改变或减退为有效,否则为无效)和VAS评分,讨论临床效果.结果:25例颈椎小关节患者共行穿刺68次,统计有效65次,无效3次.后续采用C臂机查验,穿刺准确率94.12%(64/68);与治疗前对比,各观察点的VAS分数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患者治疗后2 h有效率96.00%(24/25),15 d后有效率80.00%(20/25).观察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均未出现血管内注射、硬膜外注射、局部血肿、神经功能性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给予颈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超声引导下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的方案,能显著改善症状,降低疼痛程度,安全准确,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黄体酮对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64例,6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平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黄体酮实施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黄体酮实施治疗,比对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为90.63%,组间数据经过统计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无论选择大剂量还是小剂量黄体酮进行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剂量药物治疗后并无不良反应,为此临床可采用小剂量黄体酮实施治疗.
作者:李生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讨论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甲亢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观察组(给予131I治疗)与对照组(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各38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甲状旁腺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四碘甲状腺素(FT4)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甲亢患者施以131I治疗,疗效确切且利于甲状腺功能恢复,对甲状旁腺素无明显影响,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吴庆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90例,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实施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将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评分(90.21±1.25)分,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P<0.05);观察组糖尿病的护理满意度95.56%,高于对照组护理的77.78%(P<0.05);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分(90.28±1.65)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能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进一步应用.
作者:周文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前CT设备不断出新,其检查在公众人群的疾病筛查及疾病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就低剂量CT成像的必要性及其在各器官检查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张云轩;信亚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收治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220例.结果: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220例中,发生喉返神经损伤12例,发生率5.45%,其中欠熟练造成解剖层次不清导致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腺次全术发生率高.结论:甲状腺癌根治切除中喉返神经损伤是常见并发症.熟悉解剖结构、熟练而规范的操作、充分良好的喉返神经的暴露,术野充分清楚显露、助手很好的配合仍是预防的关键.
作者:阿不都艾尼·图尔逊;阿斯亚·麦麦吐逊;李新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及效果观察.方法:收治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研究过程中,研究组选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为优质护理,患者满意48例,满意率96%,并发症发生率4%;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其中患者满意19例,满意率38%,并发症发生率16%.经过比较得出结论,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高,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得出优质护理能够帮助临床内科患者进行康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余凯先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社区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6例,患者96例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每组48例,对照组治疗药物为氨氯地平,观察组治疗药物为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为83.34%.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病情缓解.
作者:沈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伴H型高血压临床治疗中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的效果.方法:收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H型高血压患者70例,其中患者接受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35例,另外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片治疗35例,分别视作观察组、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1.43%,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31.43%(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伴H型高血压能够更明显降低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临床指标水平,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秦勇;陈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析对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患者62例,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心电图检查恢复正常的时间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6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心脏病室性早搏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的具体效果优于单用美托洛尔治疗,患者的恢复时间更快,有效率更高,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纪培颖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成药处方点评干预措施和方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方法:选取中成药处方2000张,以2017年11月开展的中成药合理使用专项整治月为界点,2017年5月-10月对照组,2017年12月-2018年5月观察组,各1000张处方.对比采取中成药处方点评干预措施前后两组处方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成药处方点评干预措施在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减少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值得基层医疗机构临床推广.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急诊床旁血液灌流法在急性重度药物中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30例,将之利用数字抽签法分成甲、乙两组(n=15).对甲组施以急诊床旁血液灌流治疗,对乙组施以常规内科治疗.分析两组的疗效,比较昏迷时间和死亡率等指标.结果:甲组的临床治愈率(93.33%),比乙组(73.33%)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死亡率(6.67%),比乙组(26.67%)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昏迷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比乙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急诊床旁血液灌流法对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进行施治,能够显著提高其临床治愈率,缩短昏迷时间,改善生存质量,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作者:王忠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盆底肌按摩治疗对既往因内膜薄取消移植周期的行冷冻胚胎移植(F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在本中心因内膜薄取消移植周期的拟行FET患者30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52例)和观察组(152例),两组均采用人工周期进行内膜准备,观察组在人工周期准备内膜的基础上给予盆底肌按摩干预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内膜增长值及转化日内膜厚度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转化日内膜(A+B)型比例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于子宫内膜生长不良患者的FET周期中的盆底肌按摩干预治疗能够加深子宫内膜厚度,有助于提高胚胎着床率,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宋玉霞;李艳;项云改;万利静;禹果;谭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效果.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0.5±4.5)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13.3±4.1)分,疼痛模拟量尺评分(2.3±0.8)分.对照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37.7±7.3)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17.5±5.6)分,疼痛模拟量尺评分(4.3±1.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优质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疼痛和焦虑情况,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安慧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奋乃静片联合氯氮平片治疗残留阳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残留阳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男60例在已用氯氮平225~450 mg/d剂量不变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用组,联合组给予奋乃静片(16~24 mg/d)合并氯氮平片(225~425 mg/d),单用组给予安慰剂和氯氮平片(250~450 mg/d)治疗,疗程均为12周.选取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和药物不良反应评定量表(TESS)分别对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评估,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周均各评定1次.结果:联合组自治疗第8周起PANSS总分及阳性因子分均比治疗前及单用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奋乃静片联合氯氮平片治疗残留阳性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明显消除阳性症状,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且依从性好.
作者:张超;张跃坤;何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社区跟进式护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脑卒中患者6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命名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平均33例,对照组脑卒中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脑卒中患者给予社区跟进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97%)比对照组高15.15%,Barthel指数评分及FMA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跟进式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大范围推广.
作者:程建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指数(BMI)增加对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妊娠糖尿病孕妇120例,并根据BMI分级标准将入选产妇分成肥胖组(13例)、超体重组(22例)、体重正常组(68例)及低体重组(17例),观察入组产妇的体重变化情况,同时比较四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结果:体重正常组及低体重组产妇的顺产率分别为61.7%及58.8%,显著高于肥胖组及超体重组的23.0%、31.8%,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76.9%,显著高于超体重组的68.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正常组及低体重组产妇的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7.3%及5.8%,显著低于肥胖组及超体重组的38.4%、36.3%,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孕妇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指数增加与产妇的妊娠结局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妊娠期间有效的控制体重的增长并主动配合孕前检查,将产前体重指数控制在25以内,可显著减低巨大儿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对改善母婴结局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