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萍
目的:探究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治高血压患者2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的方法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管理,对比两组患者血压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变化程度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血压控制率为74.00%,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高血压的并发症中的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高血压性肾损害、视网膜动脉硬化等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有着显著改善,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伟;方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银质针密集布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6例,采用银质针密集布针法对其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经随访后治愈31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0例.结论:银质针密集布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作者:莫勇山;安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对抑郁症患者给予小组心理护理干预后对其健康教育效果以及个人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收治抑郁症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抑郁症护理模式的研究.对照组(36例):选择普通护理模式完成临床护理;观察组(36例):选择普通护理+小组心理护理模式完成临床护理.终就两组抑郁症患者健康知晓评分以及抑郁程度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抑郁症患者健康知晓评分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提升(P<0.05);同对照组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人员选择小组心理护理方式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对于健康教育效果的提高以及个人情绪的改善可以作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抑郁症患者的病情改善.
作者:李秀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社区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6例,患者96例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每组48例,对照组治疗药物为氨氯地平,观察组治疗药物为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为83.34%.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病情缓解.
作者:沈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黄体酮对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64例,6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平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黄体酮实施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黄体酮实施治疗,比对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为90.63%,组间数据经过统计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无论选择大剂量还是小剂量黄体酮进行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剂量药物治疗后并无不良反应,为此临床可采用小剂量黄体酮实施治疗.
作者:李生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术后口服结晶型硫酸氨基葡萄糖对缓解髌骨软化症患者症状的疗效.方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治疗后予以结晶型硫酸氨基葡萄糖口服,并与对照组进行疗效分析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术后辅助口服结晶型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髌骨软化症,对于膝关节术后疼痛及功能恢复较常规治疗好.
作者:李层;涂杨茂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伴H型高血压临床治疗中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的效果.方法:收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H型高血压患者70例,其中患者接受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35例,另外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片治疗35例,分别视作观察组、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11.43%,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31.43%(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伴H型高血压能够更明显降低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临床指标水平,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秦勇;陈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100例,同时收治同期住院治疗的单纯尿路感染患者100例作对照组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留取清晨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对培养出的病原菌以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性试验.结果:观察组检出大肠埃希菌52株,粪肠球菌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肺炎克雷白菌3株,真菌3株,混合感染20例.对照组检出大肠埃希菌80株,粪肠球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肺炎克雷白菌5株,真菌1株,混合感染5例.在大肠埃希菌感染和混合感染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未发现耐药(P>0.05),而在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头孢他啶、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米卡星耐药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细菌多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混合感染,远远高于单纯尿路感染耐药率,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未发现耐药.
作者:李小梅;赵远芳;何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结核抗体和痰涂片联合检测在肺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肺结核患者287例作观察组,非肺结核患者80例作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的ADA、结核抗体及痰涂片阳性率,以此来分析三者对肺结核病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ADA、结核抗体、痰涂片阳性率分别为25%、31.3%、42.8%,对照组分别为7.5%、20%、0%,可以看出观察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观察组中检测1项、2项、3项阳性率,其中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高,达26.7%.提高了为临床诊断肺结核的阳性率.结论:血清ADA、结核抗体及痰涂片的联合检测在肺结核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红丽;张国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急诊床旁血液灌流法在急性重度药物中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30例,将之利用数字抽签法分成甲、乙两组(n=15).对甲组施以急诊床旁血液灌流治疗,对乙组施以常规内科治疗.分析两组的疗效,比较昏迷时间和死亡率等指标.结果:甲组的临床治愈率(93.33%),比乙组(73.33%)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死亡率(6.67%),比乙组(26.67%)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昏迷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比乙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急诊床旁血液灌流法对急性重度药物中毒患者进行施治,能够显著提高其临床治愈率,缩短昏迷时间,改善生存质量,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作者:王忠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收治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9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包括肝硬化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遵医行为、负性情绪的改善评分、生存质量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87%,对照组82.61%(P<0.05).结论: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李小芳;雍丽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比较CT三维重建在诊断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应用及其可靠性.方法:收治既往影像学资料清晰且完整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8例,收集其影像学资料,由3名骨科医师分别进行阅片,并根据AO及Evans标准进行分型,并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股骨转子间骨折108例,AO分型及Evans分型中,基于CT三维组中的Kappa值均>X线组;基于CT三维及X线分型中,AO分型组的Kappa值均>AO亚型组与Evans分型组.结论:采用CT三维重建能够提高转子间骨折分型的准确性和精确性,AO分型的准确性较Evans分型更高.
作者:龙飞攀;黄有荣;章晓云;覃小玲;陈跃平;冯洋;董盼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研究超声引导下行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颈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颈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25例,在高频超声引导下开展颈脊神经后内侧支的阻滞治疗,应用C臂机进行查验.观察分析患者痛觉、温觉方面的改变(标准:症状改变或减退为有效,否则为无效)和VAS评分,讨论临床效果.结果:25例颈椎小关节患者共行穿刺68次,统计有效65次,无效3次.后续采用C臂机查验,穿刺准确率94.12%(64/68);与治疗前对比,各观察点的VAS分数均有明显下降(P均<0.05).患者治疗后2 h有效率96.00%(24/25),15 d后有效率80.00%(20/25).观察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均未出现血管内注射、硬膜外注射、局部血肿、神经功能性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给予颈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超声引导下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治疗的方案,能显著改善症状,降低疼痛程度,安全准确,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同时加服甲钴胺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煎汤泡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麻木感、异样感、烧灼感、疼痛感、振动觉、冷热感觉阈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唐香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别通过经伤椎单侧固定以及跨伤椎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50例,按照患者例数进行分组,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获得的手术指标以及VAS、JOA评分、Cobb角变化情况和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获得的手术指标均比对照组患者高,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患者更显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获得的Cobb角情况比对照组患者更优良.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8.0%,对照组为2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通过经伤椎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刘天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讨论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甲亢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观察组(给予131I治疗)与对照组(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各38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甲状旁腺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四碘甲状腺素(FT4)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甲亢患者施以131I治疗,疗效确切且利于甲状腺功能恢复,对甲状旁腺素无明显影响,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吴庆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开颅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脑动脉瘤患者130例,应用开颅显微手术夹闭的患者62例作A组,应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患者68例作B组,对比临床结果.结果:A组、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9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3,P<0.05).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B组长,平均住院费用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个月随访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12.9%、复发率1.61%;B组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10.2%、复发率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整体住院费用低于介入,住院时间长,复发率低,血管栓塞术治疗,住院时间短,整体住院费用高于开颅,两种方法均为重要的治疗方法,可以结合患者情况合理选择.
作者:曾湖;阙思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如何加强农村社区管理,从而提高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和高血压并发症控制的效果.方法:收治接受高血压社区加强管理的患者150例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常规管理高血压患者1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在管理前和管理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研究组1级高血压发生率和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2级高血压和3级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眼底病变及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加强管理可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并降低高血压并发症发生.
作者:马春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吗啡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常规吸氧,给予10 mg硝酸甘油+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呋塞米注射液20 mg+2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观察组常规吸氧的同时给予吗啡3~5 mg+2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15 min后视病情追加治疗,吗啡总量不超过15 mg.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呼吸频率、pH、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吗啡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贾海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收治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和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分析术后2个月,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方法.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发生并发症39例,并发症发生率26.71%;其中胆道感染12例,引流管脱出、堵塞8例,胆道出血2例,胆瘘3例,急性胰腺炎5例,胆心反射5例,支架再狭窄1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肝脓肿1例,死亡1例.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经皮经肝穿刺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病情,正确的手术操作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田茂伦;蒋君;肖红;汤小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