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皓铭;朵林;赵欣如;杨丽华;钟君睿
目的 了解浙江省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抗体阳性夫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该人群HIV感染和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浙江省1990-2006年艾滋病疫情资料,对其中HIV-1抗体阳性夫妻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990-2006年,全省共报告117对(234例)HIV-1抗体阳性的夫妻.其中农民或农民工占52.1%,主要是婚外异性性行为和婚内性行为感染,分别占38.5%和37.6%.一方有高危行为,另一方只有婚内性行为的夫妻占76.1%.38.5%的感染夫妻通过临床可疑检测发现.发现11例经母婴传播感染儿童.结论 一方婚外性行为感染后经夫妻间性传播,是浙江省HIV-1抗体阳性夫妻感染和传播的主要方式.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农村流动人群的高危性行为干预,促进一方感染后的及时检测发现和夫妻间行为干预,减少该人群的感染来源和家庭内的传播.
作者:潘晓红;徐云;陈琳;杨介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吉林省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性行为特征.方法 采用一对一访谈方式,对吉林省三个大中城市MSM人群进行艾滋病/梅毒调查及检测.结果 1 172名MSM中,HIV感染率2.8%,梅毒感染率9.0%,合并感染率0.77%.近6个月中,MSM多重性行为现象普遍,安全套坚持使用率较低;MSM在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13.9%(31/223),显著低于同男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20.6%(χ2=30.82,P<0.001).结论 MSM人群高危性行为普遍存在,重视对具有双性性行为的MSM,以及HIV、梅毒阳性的MSM进行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减少其高危性行为.
作者:邱柏红;李波;张新刚;李紫璇;郭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为探索在医院开展对农村居民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对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住院的农村病人,进行了一次艾滋病认知现状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芳红;孟卫华;张跃秀;王景权;严丽英;尤卫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在肝组织的表达和分布情况,探讨HIV/艾滋病(AIDS)病人发生肝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 先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核酸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IV/AIDS病人肝组织病理切片中的HIV-p24抗原和HIV-1核酸.结果 14例HIV/AIDS病人肝切片组织的Kupffer细胞、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肝细胞,均检测到HIV-p24抗原.所有切片组织的Kupffer细胞、淋巴细胞有HIV RNA阳性表达,其中4例标本的肝细胞浆内有HIV RNA表达.结论 HIV-1可能在肝脏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内复制表达,并引起肝脏损害.
作者:赵鹏;赵敏;吉英杰;姜天俊;聂为民;秦恩强;赵景民;周光德;谢杨新;张新伟;张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某县产妇中感染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的情况,以便采取早期预防控制措施,减少母婴传播.方法 对该县住院分娩的产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HIV、梅毒抗体,对HIV、梅毒阳性产妇所生婴儿,于12月龄、18月龄时随访检测,了解母婴传播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共检测在该县4所综合医院住院的8 049名产妇.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10.96%,乙肝病毒e抗原阳性率2.37%,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产妇年龄与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阳性率呈反比.检出HIV抗体阳性1例,为嫁入本地的广西人,其所产婴儿HIV阳性.梅毒抗体阳性者7例,呈逐年上升,母婴传播率33.33%.结论 该县产妇中乙肝带毒率呈下降趋势,而梅毒感染逐年增多,首次从产妇中检出HIV阳性者.应对育龄妇女在孕前、孕期开展HBV、HIV、梅毒的血清学检测,以便及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是预防控制母婴传播的关键.
作者:张起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念珠菌菌种分布.方法 采集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标本,用CHROMagar Candida显色培养基及生物梅里埃API 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鉴定念珠菌的菌种.结果 289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念珠菌224株,检出率为77.51%.其中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分泌物标本89例,检出72株.临床分离的念珠菌以白念珠菌居多共168株,占75.00%;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19株(8.48%),克柔念珠菌11株(4.91%),其他为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结论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以白念珠菌感染占明显优势,其他有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感染等
作者:杨静;冯文莉;奚志琴;马玉;杨慧卿;朱永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研究男男性行为性工作者(MB)的性行为安全状况.方法 在成都、沈阳和南京3个中心城市,对有明确的性交易经历或准备从事性交易的MB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共调查577人,回收有效问卷484份.平均年龄21.56岁,认同自己是同性恋的占72.5%.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75%,安全套正确使用技巧知晓率仅达63%.插入性性行为发生率均超过60%,还有少量性虐行为,性虐中有半数发生出血现象.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与男性发生性行为的已达到72%,而与女性则仅达到59%.报告曾感染性病的占18.2%,但只有一半多一点的人愿意去公立医院看病.结论 他们是流动人口,缺乏性病艾滋病预防基本知识和意识,存在健康服务的认识误区,需要加强对这个群体的健康干预.
作者:曹宁校;蒋娟;葛凤琴;李奇;王晓冬;张国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乳酸酸中毒和高乳酸血症被认为是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引起的严重甚或致命的远期副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门诊收治32例艾滋病(AIDS)抗病毒治疗乳酸酸中毒及高乳酸血症病人,现将其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及预后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唐志荣;温里;李海青;陆国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评估以电视、广播为主的大众宣传教育(宣教)和以村医、村干部为主的宣教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民和农民工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结果,为今后制定相关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辽宁省北票市,随机抽取9个行政村540名农民和270名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艾滋病综合健康教育干预,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进行评估.结果 自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经过1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农村常住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由67.0%提高到76.5%;对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UNGASS)确定的五个关键问题的知晓率,由13.6%提高到36.5%;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正确态度持有率由51.1%上升到69.9%;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由59.8%提高到72.0%;对UNGASS五个关键问题的知晓率由12.9%提高到32.3%;艾滋病正确态度持有率由37.3%上升到65.6%.结论 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的综合健康教育干预,对农村常住居民和外出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提高和态度转变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王新伦;李雨波;李英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从基因水平了解北京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的男男性行为者人群(MSM)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1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其与HIV感染者自身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北京32例HIV阳性MSM进行了HLA-A、-B、-DRB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鉴定了12个HLA-A等位基因, 21个HLA-B等位基因, 12个HLA-DRB1等位基因.常见的等位基因分别为A*02(26.56%)、B*40(17.19%)和DRB1*15(20.31%).含有A*02等位基因组者的血浆病毒载量,较不含有此等位基因组者低(P=0.002),而含有HLA-B*40和HLA-DRB1*15等位基因组者的血浆病毒载量,较不含有对应等位基因组者高(HLA-B*40:P=0.799;HLA-DRB1*15:P=0.021).结论 北京HIV阳性MSM人群HLA-A、-B、-DRB1基因多态性较高.HLA-A*02等位基因在该人群中可能与延缓AIDS疾病进程相关,而HLA-DRB1*15等位基因可能与加速该人群AIDS疾病进程相关.
作者:王万海;姜树林;全宇;王晨;洪坤学;张晓曦;张凤民;张晓燕;邵一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戒毒者共用注射器的行为发生情况、相关认知与态度,探讨共用注射器的危险因素,以及对戒毒者进行艾滋病预防的心理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08年6月在武汉市某强制戒毒机构,随机抽取209名戒毒者进行匿名自我填表式问卷调查.结果 吸毒史超过6年者,共用注射器率为55.4%;认为共用注射器没有关系的,共用率高达85.3%.女性吸毒者共用注射器的危险性是男性的3.2倍.调查表明,共用注射器的心理原因是:心瘾发作来不及消毒占41.6%,认为共用一、两次没关系占23.5%,对同伴信任占21.7%,姐妹、哥们义气不好拒绝占16.9%,认为与固定的一、两个人共用注射器比较安全占16.9%.结论 对有共用注射器倾向的危险人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将心理干预作为重要干预手段.
作者:谌丁艳;高羿;何武龙;吴淑华;龙云;王增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孕妇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严重威胁其和胎儿的健康.为了了解西安地区孕妇感染HIV和TP的情况,对2007年6月-2009年3月在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5 016例孕妇同时检测HIV和TP,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邵明明;钱燕;周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旨在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非政府组织(NGO)的数量、规模、类型、分布及其参与艾滋病防治的现状,发现NGO在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中的优势和劣势,找出NGO存在的不足,为NGO未来更大程度地参与艾滋病防治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及小组访谈的形式收集信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28家NGO接受问卷调查,包括草根组织、社会团体及国际NGO, 12家机构接受访谈调查.调查对象中只有3家注册机构,多数没有组织发展规划和相应制度建设,多数没有全职工作人员,54%的机构靠国际机构作为资金主要来源, 33%的机构年度经费少于1万元.结论 NGO以其特有的机构性质及创新性的工作方法,在艾滋病防治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政府工作起到了有利的补充.但同时NGO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自身机构建设和能力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在社会认可方面还有待加强,缺少稳定的人力资源及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
作者:杨新宇;刘伟;周月娇;傅慧明;段雨新;李林;宋立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预测模型,分析预测效果.方法 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以患病种类为因变量,以年龄、国籍、文化程度、职业、劳务史、会阴部症状史、不洁性生活史、明确性伴侣有性病、是否有同性性伴侣、合法性伴侣是否是高危人群、性伴侣数为自变量,建立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分析预测效果和预测变量的重要性.结果 选择2004-2008年某省口岸出入境人员体检监测中检出的HIV感染者、梅毒患者和非性病人员各98例,HIV感染者以35~49岁男性为主(67.35%),中学以上文化程度占81.63%,职业以劳务(46.94%)和公务(30.61%)为主,有2例外籍女性性服务工作者和2例外教.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对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的预测总准确率为85.37%和85.00%.用该模型对独立样本进行预测,总准确率为89.66%,对HIV感染者、梅毒患者和非性病患者的准确率分别为83.33%、85.71%和100.00%.三类预测结果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下面积都>0.90,年龄、性伴侣数和劳务史是重要的三个影响因素.结论 口岸HIV感染者有其特定的流行病学特征,HIV感染者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拟合能力强,能较好地用于评价未知样本.
作者:吴海磊;钱吉生;张纯;丁永健;吕永生;许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预防艾滋病(AIDS)性传播知识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 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临床护士.结果 996人中32.9%的人知道多个性伴侣是不安全性行为,15.9%知道性行为时不使用安全套是不安全性行为;95.5%的人完全不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方法;71.2%的人不知道生活中避免感染HIV的方法.结论 普及艾滋病性传播知识及生活防护教育,改革医学院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继续在教育中实施以培养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是提高护士预防艾滋病性传播知识的重要课题.
作者:付伟;黄仙红;郭红花;李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海洛因依赖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抽取185名接受MMT的海洛因依赖者,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症状测评,进行单因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t检验结果显示,海洛因依赖者,其症状各因子均分、总分、总均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表明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方差分析表明,女性多数因子均分高于男性;维吾尔族依赖者的心理问题较汉族、回族严重;接受MMT<6个月者,各项因子均分明显高于6-12月和>12个月者.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作者:田颖;李凡;张玉娟;地力夏提·亚合甫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出现的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现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过自身抗体的HIV感染者的临床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 共有19例HIV感染者检测了自身抗体,明确合并银屑病、溃疡性结肠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患者各1例;8例出现风湿性症状,主要表现为原因不明的皮疹(5例)、关节疼痛(2例)和肌痛(1例).10例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出现的自身抗体分别为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细胞骨架抗体(CS)、抗胃壁细胞抗体(AP-CA).自身抗体阳性组患者的IgG和IgA水平明显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P<0.05).结论 HIV感染者中可检测出自身抗体,而且可以合并有自身免疫病或免疫亢进的现象.
作者:周冬燕;闫惠平;张欣;李伟华;张海萍;赵丹彤;刘妍;杨建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为了解艾滋病病毒(HIV)及艾滋病(AIDS)流行的客观规律性,发现并有针对性地解决流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报告时滞、多传染阶段以及各状态间的转移等),需要用数学模型对其传播动力学机制进行研究.鉴于艾滋病流行过程的复杂性,有必要用灵活的、有针对性的数学模型揭示其传播动力学特征,引入不断被基础医学工作者了解到的影响艾滋病传播的重要因素,不仅有利于疾病发生机制的证实,也可考察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效果.该文从人群角度对艾滋病的基本传播动力学模型、考虑人群流动性、多个传染阶段和不同状态间转移模型进行综述.
作者:薛允莲;张晋昕;凌莉;林爱华;卢次勇;何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丈夫梅毒检测阴性的孕妇梅毒感染的情况,提高对孕前梅毒筛查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对在北京佑安医院皮肤感染门诊就诊的、梅毒血清抗体检测为阳性的孕妇,同时应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检测,并对其丈夫进行同期梅毒检测,筛选出夫妻梅毒抗体检测不一致的标本,孕妇梅毒抗体阳性者用蛋白印迹试验(WB)进行确认.结果 共有109对夫妻梅毒检测不一致的标本,在孕妇梅毒抗体均为阳性时,其爱人梅毒抗体均为阴性.以RPR滴度分级,RPR滴度>1∶8的62例(56.88%),<1∶8及阴性的47例(43.12%),终经蛋白印迹试验(WB)确认,109名孕妇梅毒抗体均为阳性.结论 当孕妇孕前筛查梅毒时,对孕妇的梅毒血清学初筛,推广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与RPR联合检测,强调孕前梅毒检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作者:刘意;任翊;叶江竹;魏虹娟;赵秀英;孙桂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估计广州市男性同性恋人群的规模,探讨乘数法应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乘数法按场所分层调查,对广州市男性同性恋人群的规模进行估计.结果 广州市酒吧类、桑拿类和公园、公厕类场所的男性同性恋人群规模,分别为2 718人(2 427人~ 3 080人)、13 486人(12 145人~15 143人)和8 668人(7 470人~10 332人).广州市男性同性恋人群总的规模为24 872人(22 042人~28 555人).结论 运用乘数法对男性同性恋人群规模进行估计经济易行,结果可信,但须注意乘数法的适用人群和实施注意事项.
作者:王成;凌莉;何群;陈昂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