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河;南锡浩;于峰;白吉祥;邸彦橙;郭振海;吴影
目的:探讨杭州市余杭区前列腺增生的患病现状及相关治疗情况.方法:选择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10个社区580名中老年男性作为调查对象,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年龄组进行研究.比较不同年龄段的IPSS评分、下尿路症状评分及下尿路症状的严重程度,对比不同年龄段的Qmax水平和前列腺体积,同时根据不同的诊断标准统计前列腺增生的患病率,并且调查相关的用药情况.结果:随着年龄的上升,男性人群的IPSS评分也随之上升,年龄>80岁男性的平均IPSS评分高达(15.90±4.73)分;随着年龄的上升,下尿路症状中的尿道梗阻症状评分、膀胱刺激症状评分显著上升,且下尿路症状的严重程度逐渐提高;Qmax水平随着年龄的上升而降低,且Qmax水平<15 mL/s的比例提高.不同诊断标准下的前列腺增生患病率存在差异性.用药情况中以5α-还原酶抑制剂类药物的使用率高,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类药物、中成药的使用率也较高.结论:杭州市余杭区大部分中老年男性群体存在下尿路症状,且随着年龄的上升,下尿路症状越明显、前列腺增长的患病率越高,相关的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高岑;高志朝;彭福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的发生与感染梅毒螺旋体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658例、卵巢癌246例,检测肿瘤患者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分析妇科肿瘤宫颈癌和卵巢癌对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发生影响.结果:658例宫颈癌患者中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68例(10.33%),246例卵巢癌患者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4例(1.63%).宫颈癌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卵巢癌(P<0.05).病理类型分析结果显示,鳞癌患者594例,其中梅毒感染者68例,而腺癌56例、腺鳞癌8例患者中均无梅毒感染者;Ⅰ期肿瘤患者354例,梅毒感染58例;Ⅱ期304例,梅毒感染10例.年龄分析结果显示,30 ~39岁136例,梅毒感染32例(23.53%);40 ~49岁170例,梅毒感染30例(17.65%);年龄50~59岁258例,梅毒感染6例(2.33%);年龄60岁以上94例,梅毒感染0例.教育水平结果显示,高中及高中以上264例,梅毒感染6例(2.27%);高中以下394例,梅毒感染62例(15.74%).结论:宫颈癌患者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卵巢癌患者,且与年龄、教育水平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相关,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何国霞;李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与切除子宫全盆底重建术后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全盆底重建术患者作为本次探讨的对象,经患者同意,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25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保留子宫(UC);对照组患者切除子宫(CH),并对两组全盆底重建患者术后的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保留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较切除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损伤更小,更安全,并且各项数据均优于切除子宫患者.
作者:孙嫚娜;许小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婚姻质量现状,为提高其婚姻生活满意度探索有效的途径提供现实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用婚姻质量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测试,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男青年教师和女青年教师在婚姻质量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有子女的青年教师与无子女的青年教师的婚姻质量在“性格相容”与“化解冲突”上有显著性差异,无子女的青年教师婚姻中的性格包容性和化解冲突的能力要强于有子女的青年教师;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对生活的满意度与婚姻质量的总体和各维度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婚姻质量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无子女的婚姻质量高于有子女的青年教师;其生活满意度与婚姻质量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喻轲;胡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对子宫肌瘤患者细胞因子和性激素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入我院妇科并存在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数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使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对照组仅使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并对两组疗效、子宫体积、大肌瘤体积及细胞因子和性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56,P<0.05).治疗前,两组子宫体积及大肌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体积及大肌瘤体积较显著减小,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子宫体积及大肌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22,TNF2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IL-22水平显著升高,TNF2α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SH、LH、E2、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2、P水平均显著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E2、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4例患者出现潮热,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无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患者出现潮热,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无其他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较轻,未影响治疗,治疗结束后恢复,治疗前后两组均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异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无统计学差异(x2 =1.118,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较好,并可调节患者内分泌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晓兰;李洁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宁波市鄞州区2011至2014年男男性接触(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关高危行为情况及艾滋病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滚雪球”法招募到样本,对MSM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HIV、梅毒的血清学检测.结果:2011至2014年共调查MSM 345人,年龄分布以20~49岁年龄段为主,占95.9%;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有223人,占64.6%;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且总体呈上升趋势.2011至2014年HIV阳性检出率介于2.9% ~ 12.5%之间,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介于4.5%~11.8%之间.结论:我区MSM人群艾滋病流行形势较为严峻,改变该人群知识行为偏离的现象,提高其安全性行为,才能有效地降低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的流行.
作者:朱洁群;周碧波;毛一斌;谢意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全子宫切除,观察组采用次全子宫切除,记录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0.83±10.31) min,术中出血量(108.74±14.58)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13 ±0.31)d,住院时间(5.66±1.11)d;对照组手术时间(92.38±16.37) min,术中出血量(142.97 ±27.1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87±0.94)d,住院时间(8.96 ±2.24)d,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性欲(188.37±17.32)分,性唤起(180.45±19.94)分,性高潮(176.98±19.13)分,性心理(178.85±17.69)分,性行为(140.28±12.77)分,综合评分(176.79±15.77)分;对照组性欲(165.28±10.33)分,性唤起(161.31±11.04)分,性高潮(160.38±9.97)分,性心理(163.46±10.05)分,性行为(121.39±6.76)分,综合评分(160.09±8.87)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E2(98.37±8.96) pg/mL,FSH(14.57±1.14) mIU/mL,LH(24.59±2.47)mIU/mL;对照组术后3个月E2(70.04±4.55)pg/mL,FSH(19.81±1.88) mIU/mL,LH(34.57±3.76) mIU/mL,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次全子宫切除手术应用在子宫肌瘤患者中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术后性功能评分,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影响更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青;楼云霞;吴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与阿奇霉素、多西环素治疗生殖道衣原体感染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对从2012年2月到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74例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克拉霉素组(Ⅰ组)、阿奇霉素组(Ⅱ组)和多西环素组(Ⅲ组)各58例.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Ⅰ、Ⅱ、Ⅲ组治疗结束后临床有效率和病原体清除率分别为93.10%、74.14%、68.97%,三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有2例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45%,Ⅱ、Ⅲ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62%、10.34%,Ⅰ组同Ⅲ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发生毒副反应后及时处理患者情况均有好转.结论:克拉霉素较阿奇霉素和多西环素在治疗生殖道衣原体感染上临床疗效显著,清除病原体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亚烽;吴敏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后外用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激光组(50例)和联合治疗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痊愈率和第4、8、12周的复发率和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痊愈率明显高于激光组,而同期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激光组,两组上述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联合治疗组的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值明显高于激光组,而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后继用5%咪喹莫特乳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赖爱民;徐晓容;郑俊彬;黄启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对肛门尖锐湿疣术后创面愈合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60例实施高频电刀术的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短程干扰素用药,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外用中药熏洗,观察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及一个疗程结束时的复发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9.53±1.21)d与对照组(13.31 ±2.26)d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8.08,P<0.01);两组第一个疗程结束时原皮损处、边缘、其他部位均有复发,但观察组的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洗联合应用较单纯使用干扰素在肛门尖锐湿疣高频电刀切除术后创面修复及减少复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王亚波;张明峰;范宇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统计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病因,并对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结合病历记录的方式对80例围绝经期阴道出血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出血原因和可能的11个危险因素.结果: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病因为良性病变15例(18.8%),恶性病变10例(12.5%),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5例(68.8%).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就诊年龄、子宫内膜厚度和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对恶性病变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结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首要原因,就诊年龄高、阴道出血时间持续长、子宫内膜增厚是围绝经期阴道出血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当予以重视.
作者:祁燕;徐桂冉;郁金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及掌握锡山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TP)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2010年至2014年锡山区3844份受检者血清标本进行HIV抗体及TP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44份血清标本共检出并确认为HIV抗体阳性标本42份,检出率为1.09%.TP阳性标本29份,检出率为0.75%.HIV及TP抗体阳性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其中2012年HIV抗体和TP抗体阳性率均为高,分别为1.64%和1.20%;感染率高的人群均为阳性者配偶,分别为18.87%和3.77%,其次为男男同性恋者,分别为5.49%和3.05%.结论:今后要加强人群的行为干预,从而有效地遏制艾滋病和梅毒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徐依峰;张晴;廉靖贤;程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对孕妇产后盆底结构功能、性功能及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4年6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和阴道分娩健康孕妇各368名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产前、产后6周和12周,利用盆底肌力评分标准、会阴超声检查、女性性功能量表测定和比较两组孕妇盆底结构功能和性功能的改变,并检测性功能相关激素的水平.结果:与产前相比,产后6周阴道分娩组的盆底肌力、膀胱颈角度和旋转角度异常率均明显增高(P<0.05);剖宫产组的盆底肌力异常率却无明显改变(P>0.05),而且阴道分娩组的盆底肌力异常率明显也高于剖宫产组(P<0.05);但产后12周剖宫产组的膀胱颈角度和旋转角度异常率与产前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与阴道分娩组相比,产后6周和12周剖宫产组的膀胱颈角度和旋转角度异常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产前相比,阴道分娩组孕妇产后6周和12周性功能各方面指标均有所下降;而剖宫产组孕妇仅产后6周,性唤起、性高潮和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降低(P<0.05),但在产后12周,上述三个维度与产前比较并无明显差别(P>0.05);与阴道分娩组比较,剖宫产组产后6周和12周六个维度的得分值均明显增高(P<0.05);另外,两组孕妇的性功能相关激素E2、P4、FSH、LH和NPY的水平也明显低于产前(P<0.05);而且,产后12周剖宫产组的NPY水平明显也低于与阴道分娩组(P<0.05),但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剖宫产术对孕妇产后短期内性功能和盆腔结构的影响小于阴道分娩,且能够明显降低NPY水平.
作者:龚阳;康萍;胡江华;陈徐;曾慧;李霞;周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沈阳市1010例不孕不育症患者病因.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1010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研究,为所有患者进行检查,记录导致患者不孕不育的病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影响男女患者不孕不育的危险因素.结果:女性不孕的病因在原发不孕及继发不孕的患者中均以排卵障碍为主,其次为输卵管病变.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患者在病因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不育的病因主要为弱精子症和精液不液化,以及畸精子症,而继发不育的主要病因是弱精子症和畸精子症,以及少精子症.原发不育与继发不育患者在病因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价可知,影响女性不孕的危险因素为排卵障碍及输卵管病变,影响男性不育的危险因素为弱精子症及畸精子症.结论:沈阳市不孕不育患者的病因较多,临床上应给予积极的健康宣教以及合理的预防措施,从而尽可能地降低不孕不育患者的发病比例,值得重视.
作者:肖育红;周敏;齐倩;白璐;张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B型超声对人工流产术后患者异常阴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前来我院和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行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异常出血患者各53例作为本次研究实验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成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B型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异常出血原因,记录两组患者止血时间和各时间点的出血量,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B超检查后,有28例(51.85%)患者是由于组织残留,清宫不净引起的异常出血,10例是宫内感染造成,4例患者子宫穿孔,6例患者子宫缩复不良,6例子宫腔积血.观察组3d后有4例患者无出血情况发生,无10d以上出血患者,对照组10d以上出血的仍有12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出血量相差不大,但3d后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d后出血量显著减少,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型超声能及早诊断行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异常流血患者的出血原因,有利于医生了解子宫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减少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有利于患者子宫早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使用于临床当中.
作者:王维春;罗翠娟;杨莉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阴茎海绵体注射和听觉视觉性刺激在勃起功能障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诊断为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和辅助眼镜式影像仪给予听觉视觉性刺激,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阴茎海绵体动脉直径(CAD)、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背深静脉(DDV)流速.结果:非血管性、动脉性和静脉性ED患者左右深动脉血流参数和注射前后阴茎海绵体动脉直径增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阴茎海绵体注射和听觉视觉性刺激在诊断动脉性血勃起功能障碍敏感度与特异度均为100%,诊断静脉性血勃起功能障碍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阴茎海绵体注射和听觉视觉性刺激在诊断各类型血管性ED及区别非血管性ED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策均;张月玲;谢淑慧;彭乃雄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盐酸帕罗西汀联合艾司唑仑治疗伴有情绪反应和睡眠问题的Ⅲ型前列腺炎的用药效果.方法:500例入选患者在入院第1d完善NIH-CPSI,HAMD,PSQI评分.实验组(300例)用药:盐酸帕罗西汀、艾司唑仑、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对照组(200例)用药:安慰剂和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500例患者均接受前列腺按摩、药物灌肠治疗.每周排精1~2次.住院疗程共2周.出院后继续服用盐酸帕罗西汀和艾司唑仑2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4周.所有病例分别于治疗第4d、第14d再次进行NIH-CPSI、HAMD、PSQI量表评估.以治愈和有效来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第4d,实验组NIH-CPSI、HAMD,PSQI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平均下降9.5分、6.8分、5.9分,对照组较治疗前平均下降3.9分、3.4分、1.4分.治疗第14d,实验组NIH-CPSI、HAMD,PSQI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平均下降16.6分、10.8分、5.3分,对照组较治疗前平均下降9.0分、7.5分、2.8分.实验组评分下降幅度比安慰剂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在治疗第4d总有效率为40.3%,对照组为16%.治疗第14d实验组总有效率87%,对照组为4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模式应该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对于有情绪反应和睡眠问题的Ⅲ型CP患者,早期加用盐酸帕罗西汀和艾司唑仑,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情绪反应和睡眠质量,有利于症状快速缓解.
作者:欧阳海;谢胜;康照鹏;王万荣;谢子平;王澍弘;李韬;谭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孕激素受体膜成分1(PGRMC1)的蛋白表达特点,分析其临床意义;并探讨PGRMC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7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28例对照子宫内膜组织中PGRMC1蛋白表达水平;应用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三种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PGRMC1的表达定位;将PGRMC1的小分子抑制剂Ag205以不同浓度分别刺激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Hec-1A、KLE 72小时,应用CCK-8(cell counting kit 8)方法检测Ag205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RMC1表达较正常内膜显著升高(P =0.038);PGRMC1在各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异,但在Ⅰ期患者中,PGRMC1在Ⅰ a期表达较Ⅰb期显著高(P =0.019);PGRMC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表达水平相关(P=0.015),但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癌栓无关,与PR、p53、Ki-67及bcl-2表达亦无显著相关性;20μM Ag205显著抑制三种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活力,其中以KLE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从低浓度(5μM)即出现抑制效应,并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逐步增强.结论:子宫内膜癌内膜中PGRMC1表达显著增高;增高的PGRMC1参与调控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活性.
作者:于丽;曾桢;李婷;廖秦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我市中低档女性性工作者(female sex worker,FSWs)行为特征进行探究,然后统计艾滋病病毒/性传播感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HIV/STIs)的感染情况并探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市中低档场所工作的FSWs发放问卷调查500份,共收回421份.其中来自中档的FSWs278例,记为观察组;来自低档FSWs143例,记为对照组.对两组FSWs的行为特征、HIV/STIs进行统计,然后应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对HIV/STIs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年龄>30岁、汉族比例、接受初中及初中以上教育、处于已婚状态、拥有本地户籍、家住城市、首次商业性行为年龄> 20岁、一周工作时间≤5d、不吸烟、不饮酒以及坚持使用安全套的FSWs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传染性疾病的感染中观察组感染HIV/STIs、梅毒以及HSV-2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可能影响FSWs发生HIV/STIs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筛选出4个危险因素,即:初中以下教育程度、未坚持使用安全套、不进行HIV检查以及接受HIV相关服务等.结论:不同档次FSWs行为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低档FSWs呈现年轻化、低文化程度、未婚等显著趋势.并且教育程度低、未坚持使用安全套以及缺乏HIV相关知识是感染HIV/STIs的危险因素,在HIV预防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赵莹猷;赵俏猷;蔡川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性行为是生育的基础,是人类自然的、本能的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性行为的目的包括生育和享乐.以生育为目的,要求多子多福;以性享乐为目的,强调个人享受,不注重生殖作用,主张少生优生.因此,性行为的观念影响到人类的生育水平和人口出生率.现代年轻人以生育后代为性交目的的已明显减少,这种性观念的转变有利于生育控制.节育是对婚育行为进行人为调节和干预,也是对性行为的调节和干预.节育方法的进步不仅显示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也给人们提供了控制生育的途径和大限度地满足性享受的保障.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性生活,改变人们的生育行为,有利于控制生育,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徐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