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0例女性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分析

张学文;陈运群;李国栋

关键词:女性, 阴道分泌物, 检验结果
摘要:目的:观察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检验结果,并探讨各项检查在诊断、治疗阴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维护女性身心健康将起到积极作用.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间120例阴道分泌物检查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120例女性阴道洁净度和感染病原体的临床观察,阴道洁净度:Ⅰ度10例(8.3%),Ⅱ度44例(36.7%),Ⅲ度33例(27.5%),Ⅳ度33例(27.5%).Ⅳ度患者中白假丝酵母茵、加特纳球菌和滴虫的检出率明显的高于Ⅰ度、Ⅱ度和Ⅲ度(P<0.05).≥56岁组患者中非特异性阴道炎比例明显的高于20~25岁组、26 ~35岁组和36~45岁组以及46 ~5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中非特异性阴道炎比例均明显高于滴虫性阴道炎和念珠菌性阴道炎(P<0.05).结论:临床中女性阴道炎病原茵主要为真菌和细菌以及滴虫,且年龄在≥56岁以上的女性病原体感染率增加.
中国性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余杭区前列腺增生患病现状及相关治疗的调查

    目的:探讨杭州市余杭区前列腺增生的患病现状及相关治疗情况.方法:选择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10个社区580名中老年男性作为调查对象,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年龄组进行研究.比较不同年龄段的IPSS评分、下尿路症状评分及下尿路症状的严重程度,对比不同年龄段的Qmax水平和前列腺体积,同时根据不同的诊断标准统计前列腺增生的患病率,并且调查相关的用药情况.结果:随着年龄的上升,男性人群的IPSS评分也随之上升,年龄>80岁男性的平均IPSS评分高达(15.90±4.73)分;随着年龄的上升,下尿路症状中的尿道梗阻症状评分、膀胱刺激症状评分显著上升,且下尿路症状的严重程度逐渐提高;Qmax水平随着年龄的上升而降低,且Qmax水平<15 mL/s的比例提高.不同诊断标准下的前列腺增生患病率存在差异性.用药情况中以5α-还原酶抑制剂类药物的使用率高,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类药物、中成药的使用率也较高.结论:杭州市余杭区大部分中老年男性群体存在下尿路症状,且随着年龄的上升,下尿路症状越明显、前列腺增长的患病率越高,相关的用药情况基本合理.

    作者:高岑;高志朝;彭福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夜间阴茎勃起功能监测结果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夜间阴茎勃起功能检测结果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间636例男性夜间阴茎勃起功能进行监测,根据其有无代谢综合征将其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需要依据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填写问卷,代谢综合征(MS)的诊断标准依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颁布的国际学术界第一个MS的全球统一定义,这一定义的核心是中心性肥胖,中心性肥胖的诊断指标为腰围.结果:观察组的116名被调查者为存在代谢综合征的患者,IIEF-5为(12.7±3.6)分,有76%的患者存在程度不等的夜间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对照组的520名被调查者为不存在代谢综合征患者,IIEF-5为(19.8±2.8)分,有43%的患者存在程度不等的夜间阴茎勃起功能障碍;两组患者ED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代谢危险因素的不断提升,勃起功能评分明显下降.结论:夜间阴茎勃起功能障碍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为代谢综合征,对于代谢综合征就诊的患者应认真询问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病史,可将腰围测量纳入评价中的一个指标.

    作者:康乐;刘晓冬;李成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盐酸帕罗西汀联合艾司唑仑治疗伴有情绪反应和睡眠问题的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盐酸帕罗西汀联合艾司唑仑治疗伴有情绪反应和睡眠问题的Ⅲ型前列腺炎的用药效果.方法:500例入选患者在入院第1d完善NIH-CPSI,HAMD,PSQI评分.实验组(300例)用药:盐酸帕罗西汀、艾司唑仑、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对照组(200例)用药:安慰剂和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500例患者均接受前列腺按摩、药物灌肠治疗.每周排精1~2次.住院疗程共2周.出院后继续服用盐酸帕罗西汀和艾司唑仑2周,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4周.所有病例分别于治疗第4d、第14d再次进行NIH-CPSI、HAMD、PSQI量表评估.以治愈和有效来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第4d,实验组NIH-CPSI、HAMD,PSQI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平均下降9.5分、6.8分、5.9分,对照组较治疗前平均下降3.9分、3.4分、1.4分.治疗第14d,实验组NIH-CPSI、HAMD,PSQI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平均下降16.6分、10.8分、5.3分,对照组较治疗前平均下降9.0分、7.5分、2.8分.实验组评分下降幅度比安慰剂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在治疗第4d总有效率为40.3%,对照组为16%.治疗第14d实验组总有效率87%,对照组为4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模式应该是一个综合治疗的过程,对于有情绪反应和睡眠问题的Ⅲ型CP患者,早期加用盐酸帕罗西汀和艾司唑仑,能够在短时间内控制情绪反应和睡眠质量,有利于症状快速缓解.

    作者:欧阳海;谢胜;康照鹏;王万荣;谢子平;王澍弘;李韬;谭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宫腔内人工授精促排卵周期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诱导卵泡成熟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观察宫腔内人工授精促排卵周期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诱导卵泡成熟的效果.方法: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选择我院入院实施宫腔内授精治疗的100例不孕女性进行研究,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观察组在促排卵周期中使用GnRha诱导卵泡成熟,对照组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经过不同方式诱导卵泡成熟,排卵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以及临床妊娠率无较大差异;然而观察组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评分在干预之后均得到明显调节;但是观察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方式之后,观察组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在干预之前生活质量的各指标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在进行干预后两组指标水平均上升,并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宫腔内人工授精促排卵周期中使用GnRha诱导卵泡成熟效果较好,降低了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率.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作者:连蔚;罗一平;田小燕;梁美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greenlight photoselective vaporization of prostate,PV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临床纳入高龄高危BPH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PVP,对照组进行TURP.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前及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Qmax、PVR、IPSS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Qmax、PVR、IP-SS分别为(19.79±5.07) mL/s、(12.69±15.58)mL、(4.92 ±2.17)分,对照组Qmax、PVR、IPSS分别为(17.98±4.52)mL/s、(23.54±26.66) mL、(7.47±2.02)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后低钠血症发生率与输血发生率分别为6.67%、2.22%,对照组术后低钠血症发生率与输血发生率分别为22.22%、13.3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PVP治疗高龄高危BPH的中期疗效优于TURP,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排尿,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彭克学;谌珩;李娓;韩愈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甲状腺功能及其相关疾病与女性生殖关系的研究进展

    正常的甲状腺功能有利于维持女性生殖系统的稳定.临床上常见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均干扰了女性正常的卵巢功能,并影响体内的性激素水平,从而引发女性月经紊乱、排卵异常、不孕,甚至是对自然妊娠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妊娠结局均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完善育龄期妇女甲状腺功能的筛查,并深入甲状腺功能与女性生殖功能关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菁;倪媛;孙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婚姻质量研究

    目的:了解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婚姻质量现状,为提高其婚姻生活满意度探索有效的途径提供现实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用婚姻质量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测试,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男青年教师和女青年教师在婚姻质量各维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有子女的青年教师与无子女的青年教师的婚姻质量在“性格相容”与“化解冲突”上有显著性差异,无子女的青年教师婚姻中的性格包容性和化解冲突的能力要强于有子女的青年教师;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对生活的满意度与婚姻质量的总体和各维度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婚姻质量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无子女的婚姻质量高于有子女的青年教师;其生活满意度与婚姻质量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喻轲;胡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剖宫产后出血产妇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对照组采用球囊压迫联合阴道填纱.观察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后24h出血量、输血量、产褥病率、切口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24h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褥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治疗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能快速的达到止血效果,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恢复,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方法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茜;王晓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全子宫和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全子宫切除,观察组采用次全子宫切除,记录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70.83±10.31) min,术中出血量(108.74±14.58)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13 ±0.31)d,住院时间(5.66±1.11)d;对照组手术时间(92.38±16.37) min,术中出血量(142.97 ±27.15)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87±0.94)d,住院时间(8.96 ±2.24)d,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性欲(188.37±17.32)分,性唤起(180.45±19.94)分,性高潮(176.98±19.13)分,性心理(178.85±17.69)分,性行为(140.28±12.77)分,综合评分(176.79±15.77)分;对照组性欲(165.28±10.33)分,性唤起(161.31±11.04)分,性高潮(160.38±9.97)分,性心理(163.46±10.05)分,性行为(121.39±6.76)分,综合评分(160.09±8.87)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E2(98.37±8.96) pg/mL,FSH(14.57±1.14) mIU/mL,LH(24.59±2.47)mIU/mL;对照组术后3个月E2(70.04±4.55)pg/mL,FSH(19.81±1.88) mIU/mL,LH(34.57±3.76) mIU/mL,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次全子宫切除手术应用在子宫肌瘤患者中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术后性功能评分,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影响更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青;楼云霞;吴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宫颈癌、卵巢癌患者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癌的发生与感染梅毒螺旋体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658例、卵巢癌246例,检测肿瘤患者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分析妇科肿瘤宫颈癌和卵巢癌对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发生影响.结果:658例宫颈癌患者中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68例(10.33%),246例卵巢癌患者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4例(1.63%).宫颈癌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卵巢癌(P<0.05).病理类型分析结果显示,鳞癌患者594例,其中梅毒感染者68例,而腺癌56例、腺鳞癌8例患者中均无梅毒感染者;Ⅰ期肿瘤患者354例,梅毒感染58例;Ⅱ期304例,梅毒感染10例.年龄分析结果显示,30 ~39岁136例,梅毒感染32例(23.53%);40 ~49岁170例,梅毒感染30例(17.65%);年龄50~59岁258例,梅毒感染6例(2.33%);年龄60岁以上94例,梅毒感染0例.教育水平结果显示,高中及高中以上264例,梅毒感染6例(2.27%);高中以下394例,梅毒感染62例(15.74%).结论:宫颈癌患者梅毒螺旋体感染率明显高于卵巢癌患者,且与年龄、教育水平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相关,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何国霞;李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直肠超声造影辅助前列腺穿刺活检与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分析并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辅助前列腺穿刺活检与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3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辅助前列腺穿刺活检,对照组则采用系统的前列腺12针穿刺活检.结果:观察组前列腺癌57例,占38.00%,人均穿刺(9.3±1.4)针,单针阳性率为18.21%,Gl-eason评分为(7.1±0.5)分.对照组前列腺癌54例,占35.33%,人均穿刺12针,单针阳性率为11.17%,G1-eason评分为(6.6±0.5)分.两组前列腺癌诊断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其他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影异常70例(46.7%),确诊前列腺癌41例,人均穿刺(6.19 ±0.7)针,单针阳性率为43.91% (191/435);观察组造影正常80例(53.3%),确诊前列腺癌16例,人均穿刺12针,单针阳性率为6.56%(63/960).结论:经直肠超声造影辅助前列腺穿刺活检与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相比效率更高,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洪恽;陈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保留子宫与切除子宫全盆底重建术后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与切除子宫全盆底重建术后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评估.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全盆底重建术患者作为本次探讨的对象,经患者同意,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25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保留子宫(UC);对照组患者切除子宫(CH),并对两组全盆底重建患者术后的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保留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较切除子宫的全盆底重建术损伤更小,更安全,并且各项数据均优于切除子宫患者.

    作者:孙嫚娜;许小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80例围绝经期阴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分布及恶性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统计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病因,并对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结合病历记录的方式对80例围绝经期阴道出血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围绝经期妇女出血原因和可能的11个危险因素.结果: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病因为良性病变15例(18.8%),恶性病变10例(12.5%),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5例(68.8%).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就诊年龄、子宫内膜厚度和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对恶性病变的发生有显著影响.结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首要原因,就诊年龄高、阴道出血时间持续长、子宫内膜增厚是围绝经期阴道出血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当予以重视.

    作者:祁燕;徐桂冉;郁金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宫颈高频电波刀环切术联合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宫颈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宫颈高频电波刀环切(LEEP)术联合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宫颈病变的术后创口组织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宫颈病变在妇科门诊进行宫颈LEEP术的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达将纳入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宫颈LEEP术后无其他处理,观察组在术后给予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观察两组患者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的水肿、上皮修复、脱痂情况,阴道流液量及分泌物清洁程度,感染、出血、宫颈狭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上皮修复情况在第6周、第8周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脱痂情况在第6周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进行宫颈LEEP术后都会出现阴道流液增多现象,为淡红色或淡黄色液体,两组患者在第4周、第6周、第8周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分泌物的清洁度大部分均保持Ⅰ °~Ⅱ°,对照组分泌物清洁度相对较差,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观察组无感染、出血、宫颈狭窄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脱痂出血,感染患者2例,宫颈粘连狭窄者2例,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LEEP术后联合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进行治疗能明显增强上皮组织的修复能力,加快创伤组织的结痂速度,减少阴道流液量,提高阴道分泌物的清洁程度,降低感染、出血、宫颈粘连、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巫婉娴;韩蓉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20例女性阴道分泌物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观察女性患者阴道分泌物的检验结果,并探讨各项检查在诊断、治疗阴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维护女性身心健康将起到积极作用.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间120例阴道分泌物检查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120例女性阴道洁净度和感染病原体的临床观察,阴道洁净度:Ⅰ度10例(8.3%),Ⅱ度44例(36.7%),Ⅲ度33例(27.5%),Ⅳ度33例(27.5%).Ⅳ度患者中白假丝酵母茵、加特纳球菌和滴虫的检出率明显的高于Ⅰ度、Ⅱ度和Ⅲ度(P<0.05).≥56岁组患者中非特异性阴道炎比例明显的高于20~25岁组、26 ~35岁组和36~45岁组以及46 ~5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中非特异性阴道炎比例均明显高于滴虫性阴道炎和念珠菌性阴道炎(P<0.05).结论:临床中女性阴道炎病原茵主要为真菌和细菌以及滴虫,且年龄在≥56岁以上的女性病原体感染率增加.

    作者:张学文;陈运群;李国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首发男性抑郁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研究

    目的:探讨首发男性抑郁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30例首发男性抑郁症患者和30例正常男性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所有入组人群血清泌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和雌二醇(E2)的含量,并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的总分及各项因子分.结果:首发男性抑郁症患者血清T、E2水平与健康男性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PRL、LH和FSH水平与健康男性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相关分析显示,首发男性抑郁症患者血清T水平与认知及睡眠障碍呈负相关(r=-0.548,P<0.05、r=-0.541,P<0.05);患者血清E2水平与HAMD24总分及睡眠障碍呈负相关(r=-0.434,P<0.05、r=-0.418,P<0.05).结论:男性抑郁症患者存在性激素代谢紊乱的现象,其特点是血清T、E2水平下降,并且患者的血清T和E2水平与某些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

    作者:严辞;苑杰;严洪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对比分析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共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情况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减少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提高患者治疗体验并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孙亚晶;张宜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后外用咪喹莫特乳膏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后外用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110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激光组(50例)和联合治疗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痊愈率和第4、8、12周的复发率和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痊愈率明显高于激光组,而同期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激光组,两组上述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联合治疗组的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值明显高于激光组,而CD8+T淋巴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治疗尖锐湿疣后继用5%咪喹莫特乳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赖爱民;徐晓容;郑俊彬;黄启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90后在校大学生性观念现状调查——以四川省三所高校为例

    当今在校大学生绝大部分是90后,对其性观念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性观念、性态度、性行为选择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四川省三所高校:乐山师范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文理学院共l0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析研究调查结果,以期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性教育提供大数据,寻找教育新方法,帮助并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性观念.

    作者:方德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扫查子宫肌瘤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扫查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及对比分析.方法:对2013年1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5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以及经腹和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检查,记录并比较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经腹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壁间、壁间并浆膜下、壁间并黏膜下、黏膜下、浆膜下、阔韧带准确例数分别为36例(94.74%)、51例(94.44%)、18例(94.74%)、13例(100.00%)、13例(92.86%)、14例(82.35%);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壁间、壁间并浆膜下、壁间并黏膜下、黏膜下、浆膜下、阔韧带准确例数分别为37例(97.37%)、52例(96.30%)、19例(100.00%)、12例(92.31%)、14例(100.00%)、15例(88.24%);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子宫肌瘤壁间、壁间并浆膜下、壁间并黏膜下、黏膜下、浆膜下、阔韧带准确例数分别为38例(100.00%)、53例(98.15%)、19例(100.00%)、13例(100.00%)、14例(100.00%)、16例(94.12%);不同超声方法诊断子宫肌瘤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超声诊断子宫肌误诊率10(6.45%),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误诊率6(3.87%),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子宫肌误诊率2(1.29%);不同超声方法诊断子宫肌瘤误诊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扫查子宫肌瘤,可以有效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何宗珊;邹秋果;黄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性科学杂志

中国性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性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