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钱峰;田美娟;许炜璐;王海燕;黄金龙;陈慧;李明;朱传武;高勇

关键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艾滋病, 外周血, 淋巴细胞亚群
摘要:目的:探讨 HAART 治疗对 AIDS 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 AIDS 患者90例,分为 A、B、C 三组,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进行血浆病毒载量和外周血 T 淋巴细胞 CD4+亚群水平检测,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 CD4+亚群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 A 组患者 T 淋巴细胞 CD4+亚群水平显著高于 B 组和 C 组(P <0.05);治疗后3个月 B 组患者T 淋巴细胞 CD4+亚群水平显著低于 C 组(P <0.05);治疗后6个月 B 组患者 T 淋巴细胞 CD4+亚群水平显著低于 A 组和 C 组(P <0.05);治疗后12个月 B 组患者 T 淋巴细胞 CD4+亚群水平显著低于 C 组(P <0.05);治疗后24个月 C 组患者 T 淋巴细胞 CD4+亚群水平显著高于 A 组和 B 组(P <0.05);A 组患者治疗前 T 淋巴细胞 CD4+/CD28+亚群水平显著高于 B、C 组(P <0.05);三组患者治疗后3、6、12及24个月 T 淋巴细胞 CD4+/CD28+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AART 治疗有助于恢复 AIDS 患者 T 细胞免疫功能,,这与 CD4+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动态变化密切相关。
中国性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克霉唑阴道片在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给予克霉唑阴道片和达克宁栓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经治疗后,治疗组的外阴瘙痒、充血水肿、白带异常症状积分分别为(0.42±0.97)分、(0.58±1.10)分、(0.60±1.07)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外阴肿痛的积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复发率分别为11.11%、24.44%,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克霉唑阴道片在改善复发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确切。

    作者:钟庆;黄燕萍;陈家英;张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黄赤前列方治疗ⅢB 型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黄赤前列方对ⅢB 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ⅢB 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中药黄赤前列方(大黄、没药、乳香、土鳖虫、桃仁、红花、三棱、莪术、赤芍、丹参、甘草等)口服,对照组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mg/次,1次/d),疗程8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 -CPSI)积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高于对照组的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在 NIH -CPSI 总评分及各项积分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总项及各项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黄赤前列方能有效改善ⅢB 型前列腺炎患者疼痛不适感及排尿异常,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清细胞因子及红细胞免疫指标与淋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及分析血清细胞因子及红细胞免疫指标与淋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64例淋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64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人员的血清细胞因子及红细胞免疫指标进行分别统计与比较,并将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及有无并发症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同时以 Logistic 分析处理上述指标与淋病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细胞因子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红细胞免疫指标均差于对照组,同时较为严重及有并发症的患者检测结果差于其他患者,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且经 Logistic 分析处理显示,上述指标均与淋病有密切的关系。结论:淋病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及红细胞免疫指标呈现相对较差的状态,上述血液指标均与淋病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吴爱明;邓雪琴;陈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生物反馈治疗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及尿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及观察生物反馈治疗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及尿动力学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盆底肌肉锻炼组)30例和观察组(生物反馈治疗组)3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及8周的排尿相关指标、盆底肌力、尿垫试验和 ICS 尿失禁生活质量调查表、尿动力学指标进行分别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及8周的排尿相关指标、盆底肌力及尿动力学指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 P 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及尿动力学的影响较大,更有助于患者疾病状态的有效改善。

    作者:王秀芳;赵国华;郭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黄石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中梅毒新发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黄石地区男男同性恋人群(YMSM)中梅毒的新发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黄石地区疾控中心资料及相关娱乐场所资料收集到850名 YMSM对象,对850例研究对象进行梅毒感染的本底调查及问卷调查,并进行12个月的随访,在本底调查后第12个月再次对850例研究对象进行梅毒感染调查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850例研究对象,第一次回收有效调查问卷841份,第12个月随访结束时有8例研究对象失访,至研究结束共收集到833例研究对象的资料;经过数据筛查,剔除不完整数据,后取得的完整的788例研究对象的数据。788例研究对象中,年龄18~65岁,中位年龄31岁;未婚561人,已婚227人,大专以上文化390人,241人月收入>5000元,308人主要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寻找同性恋伴侣,254人通过酒吧等娱乐场所结识性伴侣,其他途径占226人。本底调查时共发现45例研究对象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梅毒感染率为5.35%(45/841),第12个月再次复查时,出现新发感染患者9例,新发感染率为1.08%(2/833)。多因素分析结果:既往性病史(OR =4.029)、近一次发生男男性行为是否使用安全套(OR =3.571)、近一年是否做过梅毒抗体检查(OR =2.553)、第一次发生男男性行为的年龄(OR =2.007)、近一个月发生男男性行为次数(OR =1.683)、第一次发生性行为年龄(OR =1.338)。结论:根据本次研究显示,YMSM人群感染梅毒的高危因素主要是男男性行为不采取安全措施、既往性病史、近一年未参与性病筛查等因素。对预防 YMSM人群梅毒感染应根据危险因素、传播途径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降低这一人群梅毒的感染与传播。

    作者:黄炜;蔡光辉;朱中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女性农民工非婚性行为问题文献综述

    本文主要从总体情况、观念和态度、产生原因以及后果四方面分析归纳了关于女性农民工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性服务等三大类非婚性行为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已有研究的不足,且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女性农民工性行为问题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作者:杨子贤;张跃飞;王旭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男性性功能症状评分联合游离睾酮水平诊断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男性性功能症状评分联合游离睾酮水平诊断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对象为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体检的100例中老年人,对其进行自制男性性功能症状评分问卷、中老年男子雄激素缺乏问卷、老年男子症状问卷,同时检测血清中游离睾酮水平,观察分析男性性功能症状评分与游离睾酮水平诊断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效果。结果:男性性功能症状评分问卷筛选 LOH 的阳性率为28.0%;中老年男子雄激素缺乏问卷筛选 LOH 的阳性率为73.0%;老年男子症状问卷筛选 LOH 阳性率为61.0%;游离睾酮水平在阳性人群和阴性人群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男性性功能症状评分联合游离睾酮水平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诊断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诊断方法。

    作者:李辉;王荣江;王伟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早孕期促性腺激素水平与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早孕期 HCG 水平与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以2010年6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妊娠的1102例多囊卵巢综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内分泌调节后促排卵自然同房妊娠,记录排卵后第16d HCG 水平及当天的体重指数,其中有1042例检测,60例未检测。1042例孕妇中有138例为双胎妊娠,904例为单胎妊娠。结果:多胎妊娠孕妇排卵后第16d HCG 水平明显高于单胎妊娠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胎妊娠孕妇体重指数<20kg/m2与血清平均 HCG 水平明显高于体重指数>35kg/m2的孕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于多胎妊娠孕妇,随着体重指数的升高,血清平均 HCG 水平也相应降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早孕期间血清 HCG 水平与 BMI 指数呈负相关,单胎妊娠中相关指数为-0.012,多胎妊娠中相关指数为-0.03。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早孕期 HCG 水平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可能是由于肥胖孕妇脂肪组织中的某些因子影响了种植胚胎的 HCG 分泌,而这个规律是否适合所有早孕妇女,流产是否与此有关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刘艳美;刘新雄;林春莲;蒙钟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浙江省长兴县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的特征分析

    目的:对浙江省长兴县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介于47~81岁之间。将47~64岁年龄段患者设为对照组,将64~81岁年龄段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各1050例。通过 IPS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量表对两组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 LUTS(下尿路症状)的严重程度,同时观察 LUTS 的严重程度和 IPSS 评分、患者年龄、大尿流率以及前列腺体积之间的联系,并分析与 LUTS 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患者均通过口服西药坦索洛新胶囊与中药汤剂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年龄及 IP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 LUTS 中重度比例76.4%大于对照组患者的LUTS 中重度比例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中重度 LUTS 患者在 IPSS 评分高、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方面均高于轻度 LUTS 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0.05)。中重度 LUTS 患者大尿流率低于轻度 LUTS 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患者经过中西结合治疗,IPSS 评分显著降低、大尿流率加快、前列腺体积缩小以及 QOL 评分降低,差异显著(P <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普遍存在下尿路症状,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年龄、不良习惯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疾病的恶化。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作者:俞保柱;王荣江;曹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现代女性的话语与实践综述

    透过现代女性的性话语与实践,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建构的投射与社会变迁的缩影。立足于已有的典型性实地研究成果,本文对中国城市年轻女性的性话语与实践进行了理论梳理与述评,呈现了女性主体意识在男性体系里的觉醒与博弈,并从脱嵌与再嵌入的视角对上述话题予以了历史性反思。

    作者:李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美托洛尔与缬沙坦对男性高血压患者性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抗高血压药物对男性患者性功能的影响,为中青年男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男性高血压患者328例,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A 组162例,给予美托洛尔治疗;B 组166例,给予缬沙坦治疗。采用 IIEF -5量表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性功能进行评价,并对治疗后3个月患者性功能进行评级。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血压差别不大;治疗前两组患者 IIEF -5得分差别不大。经过治疗,A 组患者勃起功能、性高潮能力、性欲、性交满意度、总体满意度得分分别为(19.16±1.17)分、(19.02±1.27)分、(19.38±1.31)分、(19.23±1.22)分和(19.89±1.38)分;B 组患者分别为(23.17±2.29)分、(23.02±2.11)分、(23.72±2.37)分、(23.58±2.17)分和(23.93±2.23)分,A 组明显低于 B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个月后,A 组患者性功能 I 级~IV 级者分别占37.65%、35.19%、14.81%和12.35%;B 组患者分别占54.82%、32.53%、10.24%和2.41%,A 组患者性功能明显低于 B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缬沙坦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可以有效改善男性高血压患者的性生活质量,为中青年男性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好的用药选择。

    作者:胡明;余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氧氟沙星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分析并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盆腔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给予氧氟沙星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仍有腹痛3例,子宫及附件压痛16例,盆腔积液6例,白带增多11例;对照组腹痛17例,子宫及附件压痛34例,盆腔积液16例,白带增多25例。观察组临床症状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敏丽;张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无痛分娩方式的实施对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作用及影响探究

    目的:探究无痛分娩方式的实施对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作用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60例足月妊娠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持续硬膜外镇痛组与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泵组,每组各80例。对比两组产妇产程中的镇痛效果(VAS 评分法)、第一第二产程长短、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乏氧发生率(1、5min apgar 评分)。结果:持续硬膜外镇痛组 VAS 评分为(1.67±0.64)分,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泵组 VAS 评分为(5.32±2.91)分,组间相比差异显著(t =3.98,P<0.05)。持续硬膜外镇痛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乏氧发生率(1、5min apgar 评分<7)分别为1.25%,6.25%,2.50%;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泵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乏氧发生率(1、5min apgar 评分<7)分别为22.50%,40.00%,26.25%,组间相比差异显著(χ2=4.21,P <0.05;χ2=5.26,P <0.05;χ2=4.54,P <0.05)。结论:采用持续硬膜外镇痛的无痛分娩镇痛效果较采用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泵的无痛分娩镇痛效果好,而且剖宫产率显著降低,新生儿乏氧率低。

    作者:顾光花;徐金贵;吴水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应用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与传统包皮环切术、包皮环切吻合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传统包皮环切术、包皮环切吻合术和包皮环切缝合术治疗包皮过长或包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门诊采用传统包皮环切术(n =50)、包皮环切吻合术(n =49)和包皮环切缝合术(n =48)治疗包皮过长或包茎1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h 和7d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包皮水肿、创口愈合时间、患者对术后外观满意程度及围手术期费用等指标。结果:包皮环切吻合术和包皮环切缝合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外观满意度上要优于传统包皮环切术(P <0.05)。传统包皮环切术和包皮环切缝合术在术后7d 视觉疼痛模拟评分、创口愈合时间和术后水肿上要优于包皮环切吻合术(P <0.05),在术后2h 视觉疼痛模拟评分上差于包皮环切吻合术(P <0.05)。传统包皮环切术、包皮环切吻合术和包皮环切缝合术的围手术期费用分别为(543.8±33.9)元、(1137.6±99.9)元、(1253.4±652.6)元,且3种术式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3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包皮环切缝合术操作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包皮外观满意度高、疼痛较轻、术后并发症少,但是伤口愈合时间较长,费用较高。

    作者:马然;孙文学;张晨辰;蒋新国;李良;车玉胤;张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探究窗口期弱阳性抗体血清在选择抗-HIV 检测试剂中的重要意义

    目的:探究与分析窗口期弱阳性抗体血清在选择抗-HIV 检测试剂中的重要意义。方法: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10年报告中排名前8位中的3种国产抗 HIV ELISA 试剂,对随机选取的240份待检血清、质控血清及20份窗口期弱阳性抗体血清进行检测,观察与对比3种试剂的各项检测质量指标情况。结果:试剂 A 与试剂 C 质控血清 S /CO 值相比具有显著差异(χ2=5.28,P <0.05);试剂 B 与试剂 C质控血清 S /CO 值相比具有显著差异(χ2=5.65,P <0.05);试剂 A 与试剂 B 质控血清 S /CO 值相比无明显差异(χ2=2.53,P >0.05)。试剂 A 的敏感性为100.00%,试剂 B 的敏感性为70.90%,试剂 C 的敏感性为59.20%,试剂 A 与试剂 B 敏感性相比具有显著差异(χ2=4.53,P <0.05);试剂 A 与试剂 C 敏感性相比具有显著差异(χ2=5.28,P <0.05);试剂 B 与试剂 C 敏感性相比无明显差异(χ2=2.66,P >0.05)。结论:在对抗 HIV 检测试剂的研究中需注意选择对两者均有较高敏感性的试剂,借助窗口期弱阳性抗体血清测定抗-HIV 检测试剂的临床应用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单东红;许建波;钱萍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显微镜下和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比较

    目的:比较显微镜下和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中结扎静脉、动脉和淋巴管保留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间北大医院男科中心完成显微镜下左侧精索静脉结扎术32例,河北邯郸市第四医院完成腹腔镜下左侧精索静脉结扎术28例。比较2种术式术中结扎精索内静脉数量、保留精索内动脉和淋巴管数量。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睾丸鞘膜积液和睾丸萎缩的发生率。结果:显微镜组平均年龄27.9岁;腹腔镜组平均年龄25.4岁。两组年龄和曲张程度没有差异。显微镜组平均结扎直径大于1mm 的精索内静脉10.8支,平均保留动脉1.8支和淋巴管4.2支;腹腔镜组平均结扎精索内静脉3.4支,保留动脉0.7支,42.9%的患者未保留动脉,14.3%(4例)的患者发现淋巴管。术后显微镜组复发0例,轻度鞘膜积液0例,睾丸萎缩0例;腹腔镜组复发2例(7.1%),鞘膜积液4例(14.3%),睾丸萎缩0例。结论: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由于术中彻底结扎精索内静脉并保留动脉和淋巴管,因此术后并发症较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明显降低。

    作者:韩矿军;张燕;申秀香;赵毅峰;杜英林;彭靖;李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不同治疗方法对妊娠率的影响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不同治疗方法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123例,所有患者都曾经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术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23例患者分为三组,A 组有41例患者,给予口服孕三烯酮治疗;B 组有41例患者,给予皮下注射亮丙瑞林治疗;C 组有41例患者,给予期待治疗。所有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的妊娠情况。结果:A、B 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的妊娠率显著高于 C 组患者,比较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 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的妊娠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在腹腔镜术后采用亮丙瑞林治疗的效果较好。

    作者:朱国平;张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疗效。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患者用 ELISA 法查封闭抗体,将封闭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随机分成非免疫治疗组和免疫治疗组,随访两组患者至孕满28周经产前筛查无异常作为保胎成功的标准。结果:共有61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了封闭抗体检测,有451例为阴性,阴性率为74%;自愿接受治疗且资料完整的患者有320例,其中非免疫治疗组130例,免疫治疗组190例,保胎成功率分别为71%和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因胎儿异常需终止妊娠的发生率分别为3.8%和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封闭抗体缺乏可能是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一个潜在因素,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是针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一种有效安全的保胎方法。

    作者:马征兵;王艳秋;张爱英;蔺琳;郑琦;王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与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的对比情况。方法:选取二次妊娠在我院剖宫产的患者208例,按前次是否接受过剖宫产手术分为两组,将子宫情况、胎盘情况、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先兆子宫破裂发生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严重;观察组子宫破裂发生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严重;观察组胎盘植入发生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严重;观察组前置胎盘发生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严重;观察组胎盘粘连发生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严重;观察组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多;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大大提高了孕妇二次剖宫产的风险,临床上,选择分娩方式一定要慎重。

    作者:孙彦飞;方浴娟;张薏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感染性疾病对女性性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感染性疾病对女性性功能的影响以及干预方法,改善女性性功能状况。方法:选取女性泌尿生殖系感染性疾病患者406例,根据感染部位分为阴道炎183例、宫颈炎99例、盆腔炎87例、STDs 37例,采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对406例女性性功能进行评价,统计四组患者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以及3个月内性高潮频率。且将其中性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 A、B 两组各65例,A 组积极治疗炎症,B 组在 A 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结果:STDs 及阴道炎患者性欲、性唤起、性生活频率、性生活接受度、性高潮、性关系满意度、性行为症状出现得分均明显低于宫颈炎和盆腔炎患者;阴道炎和 STDs 患者有性功能障碍发生率、3个月内无性高潮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宫颈炎和盆腔炎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 两组性功能障碍患者在自身年龄、伴侣年龄、性生活年限、分娩次数方面无明显差异,经过干预,A 组患者性功能障碍17例(26.15%),B 组患者10例(15.38%),A 组患者没有性高潮者12例(18.46%),B 组7例(10.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道炎及 STDs 患者相较于其他感染性疾病更容易影响性功能,在积极治疗感染的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性功能。

    作者:夏亚娣;方雅琴;孙芸;王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性科学杂志

中国性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性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