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本刊重要启事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摘要: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视神经管骨折的CT诊断

    目的研究视神经管骨折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总结35例(35眼)视神经管骨折病例的CT表现.结果35例均表现为视神经管一处或多处的骨质连续性中断、移位、粉碎,继发神经管增宽或变形.其中视神经管线型骨折10例(28.57%),粉碎型骨折8例(22.86%),嵌入型骨折5例(14.29%),凹陷型骨折6例(17.14%),混合型骨折6例(17.14%).35例中单纯视神经管骨折6例(17.14%),视神经管骨折伴有邻近眶壁或蝶窦骨折29例(82.86%).结论视神经管骨折容易造成失明,因此外伤失明的患者尽早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对临床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吕红彬;黄新文;张勤修;罗清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作者书写摘要与关键词须知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结膜瓣掩盖术治疗角膜破裂伤一例

    我院于2005年4月17日收治1例角膜破裂伤,术中因伤口处角膜组织变性,无法进行常规缝合,而改行结膜瓣掩盖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传英;刘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118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118例118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病人行巩膜扣带术治疗.术中直接检眼镜定位,放视网膜下液,巩膜外液氮冷凝,巩膜扣带或环扎术.结果术后随访1周至半年,视网膜裂孔封闭、完全复位107眼(90.68%),视力提高90眼(76.27%).结论巩膜扣带术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常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振优;王康宏;邢健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板层角膜移植层间角膜填垫治疗角膜溃疡穿孔

    目的探讨板层角膜移植联合层间填垫角膜片治疗严重角膜溃疡穿孔的疗效.方法对12例(12眼)角膜溃疡穿孔行角膜溃疡板层切除,层间填垫角膜片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观察3~12月.结果术后10眼植片成活(83.33%),无双前房发生.视力较术前提高者8眼(66.67%),无进步4眼(33.33%).术后原发病复发1眼(8.33%),植片融解1眼(8.33%).结论该手术不仅具有治疗性,而且术后有一定的增视效果.

    作者:丁亚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89例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75例羟基磷灰石义眼座Ⅰ期植人,14例Ⅱ期植入.随访3月~2年.结果89例眼睑及结膜均有不同程度水肿,Ⅰ例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暴露,不影响效果,没有处理.Ⅱ期植入2例出现下穹隆狭窄,经成形后恢复,89例义眼活动良好,配戴仿真义眼片后眼外观满意.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式操作简单,美容效果佳.Ⅰ期较Ⅱ期植入义眼活动度及外观好,尽量行Ⅰ期植入.

    作者:胡绍柱;董万江;罗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自体双层巩膜扣盖HA眼台植入

    目的探讨自体双层巩膜扣盖术在老年患者羟基磷灰石(HA)眼台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行眼内容摘除术后,剪开巩膜形成2片带眼外肌半游离巩膜瓣,双层帽状扣盖于植入眼眶内的眼台前.结果12例(12眼)中除1例发生结膜开裂,保守治疗后愈合外,其余11例未出现眼台暴露、感染或交感性眼炎等并发症,术后眼部外观饱满,义眼片转动良好.结论老年患者HA眼台植入术中应用自体双层巩膜扣盖术,可减少眼座暴露及感染的发生,加快血管化,能达到良好美容效果.

    作者:刘励;黄维;郑梁斌;谢壮志;李其辉;廖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结膜囊成形术内置蜡片眼模治疗结膜囊狭窄

    目的观察结膜囊成形及结膜囊内置人自制蜡片眼模治疗结膜囊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结膜囊成形在结膜囊内置入自制蜡片眼模或同时再行唇粘膜或中厚皮瓣移植.结果术后患者均能安装义眼,外观美观,双眼对称.结论结膜囊成形在结膜囊内置入自制蜡片眼模治疗因结膜囊狭窄无法安装义眼患者,术后均能安装合适义眼,外观对称美观.

    作者:杨彩霞;何旭红;彭远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上斜肌手术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上斜肌折叠或肌腱切断手术的特殊性,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方法对18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施行上斜肌折叠术;对7例外斜视A征和7例动眼神经麻痹施行上斜肌肌腱切断术.观察手术中上斜肌解剖的特点及手术前后眼位、斜视角和临床特征的改变.结果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单侧12例、双侧6例行上斜肌折叠手术,均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术中见上斜肌异常者9/18(50.00%),表现为肌腱松弛、肌止端附着点位于上直肌的鼻侧止端.手术矫正了原在位上斜视15△~25△,矫正鼻侧方向大上斜视15△~40△.术后眼位恢复正位15眼,欠矫3眼,无过矫.外斜视A征伴双上斜肌亢进7例行双眼上斜肌肌腱切断术联合水平直肌手术,矫正了上下外斜角之差别20△~30△,消除了A征,未发现过矫,术后4例恢复双眼视觉.单侧动眼神经麻痹7例行上斜肌肌腱切断术矫正了原在位下斜视平均15△,术后垂直斜视矫正6例,欠矫1例.结论上斜肌肌止端解剖异常是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发病原因之一;上斜肌折叠或肌腱切断术主要改善旋转功能和矫正鼻下方垂直斜角,宜联合下斜肌或水平直肌手术.

    作者:吴夕;牛兰俊;姜宁;黎晓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翼状胬肉6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效果.方法切除胬肉后用自体角膜缘移植的方式治疗翼状胬肉60例(68眼),术后随访3月~1年.结果随访期内有3眼复发(4.41%),未发现睑球粘连者.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有利于重建角膜缘功能,是一种治疗翼状胬肉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光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原因与处理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MSICS)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60眼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6眼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和处理进行探讨.结果术中全部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矫正视力≥0.3者22眼(84.62%),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晶状体后囊破裂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常见并发症,可发生于诸多步骤.谨慎操作,可降低其发生率;正确处理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范伟杰;鲍宁;陶黎明;陈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在难治性青光眼手术中羊膜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入院治疗的连续病例36例(45眼)难治性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手术中联合羊膜植入并应用可松解缝线技术,术后观察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平均随访(13.5±6.2)月,随访12月以上者66.67%.手术后6月的39眼平均眼压由术前(42.65±8.40)mmHg降至(17.60±5.16)mmHg,手术总成功率为89.74%;随访12月以上的30眼眼压由术前(41.95±7.18)mmHg降至(19.08±4.81)mmHg,手术总成功率为86.67%;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月以上功能性滤过泡占76.67%.未发现羊膜排斥反应或严重并发症.结论羊膜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并应用可松解缝线技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唐广贤;吕建华;庞润辉;鲁少音;张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丝裂霉素调节缝线的应用

    目的观察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丝裂霉素C(MMC)与调节缝线的应用的效果.方法各种类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5例(35眼),进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同时做小梁切除,在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调节缝线.术后随访2年.结果术前平均眼压(41.14±17.06mmHg)(1 mmHg=O.133 kPa).术后7天、1年、2年眼压分别为(11.42±4.28)mmHg、(15.08±4.17)mmHg及(15.87±4.08)mmHg.术后1天、7天、1月、3月视力≥0.6分别为25眼(71.43%)、26眼(74.29%)、27眼(77.14%)、28眼(80.00%).随访2年,Ⅰ型滤过泡30眼,Ⅱ型滤过泡3眼,Ⅲ型滤过泡2眼.前房形成情况:术后第1日正常前房形成32眼(91.43%),Ⅰ度浅前房3眼(8.57%),无Ⅱ度浅前房发生.术后第7日Ⅰ度浅前房1眼,无Ⅱ度浅前房发生.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术中联合应用MMC与调节缝线,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邵玉声;张兴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敬告作者--来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青光眼术后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5例(28眼)青光眼术后发生白内障者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或合并小梁切除术.手术切口根据结膜滤过泡及眼压的情况选择巩膜隧道及透明角膜缘2种,随访3~12月.结果术后视力明显提高,67.86%术后矫正视力达0.3~0.8,所有患者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同时强调保护角膜内皮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

    作者:黄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病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观察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病例应用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的手术效果.方法51眼,分为A、B两组,A组为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共28眼.晶状体后脱位范围>1/2者22眼,晶状体全脱位于玻璃体腔内者6眼.B组为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共23眼,均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两组手术方法均为用聚丙烯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上下襻于睫状沟处.结果A组术后3月矫正视力:23眼>0.6,3眼分别为0.1~0.3.B组术后3月矫正视力:19眼>0.6,4眼分别为0.1~0.3,两组病例全部脱盲.结论通过本组病历观察结果说明根据患眼的具体情况选择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时机,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具有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周明;马榕;雷晓军;孙晶;郝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干眼相关因素以及重视预防术后干眼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反射泪液分泌试验,瞬目次数和角膜知觉等检查,以及术后用药时间、年龄和职业等术后发生干眼情况的临床调查研究.结果对1280例(2550眼)术前检查有干眼异常的420眼中,术后有400眼(95.24%)发生干眼;术前无干眼异常的2130眼中,术后有1120眼(52.58%)发生干眼.术前干眼异常术后干眼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前无干眼者(x2=32.31,58.52,P<0.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干眼检查异常,术后发生干眼的危险因素明显增加.认为对于术前检查严重干眼患者慎行LASIK手术.

    作者:陈海娥;赵邯英;赵玉霞;亢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欢迎各地眼科学术活动的通讯稿

    作者:《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关于本刊论文作者署名的要求

    作者:《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表皮生长因子在翼状胬肉术后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的效果.方法切除翼状胬肉后取术眼下方角膜缘上皮连同部分结膜上皮组织制成移植片,移植于角膜上皮缺损处,治疗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68例(72眼),术后实验组给予rhEGF滴眼剂局部治疗.随访6~12月.结果术后角膜创面上皮修复自近移植片的周边部向中央移行,对照组角膜上皮痊愈时间为7天,实验组角膜上皮痊愈时间5天,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rhEGF局部滴眼能缩短角膜上皮缺损的愈合时间.

    作者:刘勤;杨君;苟春风;严兰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