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病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观察

周明;马榕;雷晓军;孙晶;郝静

关键词:后房, 悬吊人工晶状体, 缝合固定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病例应用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的手术效果.方法51眼,分为A、B两组,A组为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共28眼.晶状体后脱位范围>1/2者22眼,晶状体全脱位于玻璃体腔内者6眼.B组为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共23眼,均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两组手术方法均为用聚丙烯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上下襻于睫状沟处.结果A组术后3月矫正视力:23眼>0.6,3眼分别为0.1~0.3.B组术后3月矫正视力:19眼>0.6,4眼分别为0.1~0.3,两组病例全部脱盲.结论通过本组病历观察结果说明根据患眼的具体情况选择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时机,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具有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上斜肌手术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上斜肌折叠或肌腱切断手术的特殊性,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方法对18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施行上斜肌折叠术;对7例外斜视A征和7例动眼神经麻痹施行上斜肌肌腱切断术.观察手术中上斜肌解剖的特点及手术前后眼位、斜视角和临床特征的改变.结果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单侧12例、双侧6例行上斜肌折叠手术,均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术中见上斜肌异常者9/18(50.00%),表现为肌腱松弛、肌止端附着点位于上直肌的鼻侧止端.手术矫正了原在位上斜视15△~25△,矫正鼻侧方向大上斜视15△~40△.术后眼位恢复正位15眼,欠矫3眼,无过矫.外斜视A征伴双上斜肌亢进7例行双眼上斜肌肌腱切断术联合水平直肌手术,矫正了上下外斜角之差别20△~30△,消除了A征,未发现过矫,术后4例恢复双眼视觉.单侧动眼神经麻痹7例行上斜肌肌腱切断术矫正了原在位下斜视平均15△,术后垂直斜视矫正6例,欠矫1例.结论上斜肌肌止端解剖异常是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发病原因之一;上斜肌折叠或肌腱切断术主要改善旋转功能和矫正鼻下方垂直斜角,宜联合下斜肌或水平直肌手术.

    作者:吴夕;牛兰俊;姜宁;黎晓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在难治性青光眼手术中羊膜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入院治疗的连续病例36例(45眼)难治性青光眼,在小梁切除手术中联合羊膜植入并应用可松解缝线技术,术后观察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平均随访(13.5±6.2)月,随访12月以上者66.67%.手术后6月的39眼平均眼压由术前(42.65±8.40)mmHg降至(17.60±5.16)mmHg,手术总成功率为89.74%;随访12月以上的30眼眼压由术前(41.95±7.18)mmHg降至(19.08±4.81)mmHg,手术总成功率为86.67%;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12月以上功能性滤过泡占76.67%.未发现羊膜排斥反应或严重并发症.结论羊膜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并应用可松解缝线技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唐广贤;吕建华;庞润辉;鲁少音;张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关于本刊论文作者署名的要求

    作者:《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自体双层巩膜扣盖HA眼台植入

    目的探讨自体双层巩膜扣盖术在老年患者羟基磷灰石(HA)眼台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行眼内容摘除术后,剪开巩膜形成2片带眼外肌半游离巩膜瓣,双层帽状扣盖于植入眼眶内的眼台前.结果12例(12眼)中除1例发生结膜开裂,保守治疗后愈合外,其余11例未出现眼台暴露、感染或交感性眼炎等并发症,术后眼部外观饱满,义眼片转动良好.结论老年患者HA眼台植入术中应用自体双层巩膜扣盖术,可减少眼座暴露及感染的发生,加快血管化,能达到良好美容效果.

    作者:刘励;黄维;郑梁斌;谢壮志;李其辉;廖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致作者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足叶乙苷玻璃体内注射对兔视网膜损伤的研究

    目的研究足叶乙苷(etoposide,Vp-16)兔眼玻璃体内注射对视网膜的化学性损伤作用.方法28只大白兔,根据足叶乙苷玻璃体内注射的量0 μg、1.5μg、15μg、150μg、375μg、750μg、1500μg随机分为7组,每组8眼.注射前1 d,注射后1d、3 d、7 d、12 d作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查,12 d处死动物,进行病理学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玻璃体内注射足叶乙苷量为0μg、1.5μg、15μg、150 μg的4组,在注射前后,其ERG、光镜和电镜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注射量为375 μg、750μg、1500μg的3组,其ERG、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在注射后均发生了显著的异常改变.结论足叶乙苷对兔眼视网膜有一定的化学性损伤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兔眼玻璃体内注射的安全剂量至少高达150μg.

    作者:郑嵩山;吴中耀;张效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缓释系统在难治性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缓释系统在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观察组难治性青光眼34例43眼,采用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地塞米松缓释系统,术后根据滤泡情况及前房深度适时调整可调缝线的松紧度.对照组为单纯的原发性开角型或闭角型青光眼32例41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18月,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度.结果术后第1天,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3%(P<0.05).术后12月随访到30眼(观察组17眼,对照组13眼),观察组功能滤过泡占94.12%,多于对照组的53.85%(P<0.005).结论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缓释系统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毕毅敏;李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敬告作者--来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89例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75例羟基磷灰石义眼座Ⅰ期植人,14例Ⅱ期植入.随访3月~2年.结果89例眼睑及结膜均有不同程度水肿,Ⅰ例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暴露,不影响效果,没有处理.Ⅱ期植入2例出现下穹隆狭窄,经成形后恢复,89例义眼活动良好,配戴仿真义眼片后眼外观满意.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式操作简单,美容效果佳.Ⅰ期较Ⅱ期植入义眼活动度及外观好,尽量行Ⅰ期植入.

    作者:胡绍柱;董万江;罗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24眼)化脓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除、巩膜环扎及联合晶状体切除、眼内异物摘出、眼内充填术、配合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治疗.术后随访6~18月.结果24例眼内炎感染全部得到控制.18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4例术后视力无变化,2例眼球萎缩.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抗生素应用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力威;李铌;张秀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翼状胬肉6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效果.方法切除胬肉后用自体角膜缘移植的方式治疗翼状胬肉60例(68眼),术后随访3月~1年.结果随访期内有3眼复发(4.41%),未发现睑球粘连者.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有利于重建角膜缘功能,是一种治疗翼状胬肉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光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欢迎各地眼科学术活动的通讯稿

    作者:《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切口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分析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对139例(163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ECCE)或ECCE+PC-IOL术,分别观察术后1天、3天、1周角膜水肿情况,并将其按主要原因归类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者103例123眼(75.46%);术后第3天仍水肿者12眼(7.36%);术后1周仍水肿者4眼(2.45%).角膜水肿的原因分析:因内切口靠前、娩核困难所致者70眼(42.94%);因灌注液压力过高时间长所致者41眼(25.15%);因暂时性眼压升高所致者6眼(3.68%);由于外伤性白内障术前角膜损伤所致者4眼(2.45%);由于后弹力层撕脱所致者及由于缩瞳剂所致者各1眼(各占0.61%).而水肿持续时间长的原因是外伤性白内障术前原有角膜损伤和角膜后弹力层撕脱.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角膜水肿的主要原因是内切口靠前、娩核困难,其次是术中高速度的液体冲洗.

    作者:王成启;宋明娟;王秀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作者书写摘要与关键词须知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重睑术矫正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误区及修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整形业发展迅速,但因美容师和低年资医师不熟悉眼睑的解剖或缺乏经验,如只用重睑成形术矫正单纯性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则易失败.现将作者在眼科门诊接诊的利用重睑术矫正单纯轻度上睑下垂15例(22眼)报告如下.

    作者:逯阳;许蒲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眼球穿孔伤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眼球穿孔伤视网膜脱离手术中护理工作如何更好地配合.方法对98例(98眼)眼球穿孔伤视网膜脱离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常规护理准备;术中配合认真;术后仔细交待注意事项及出院指导等工作.结果98眼中,出院时有77眼(78.5%)视网膜复位.随访3~35月,50眼(50.02%)保持视网膜平复.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有助于视网膜脱离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王宇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丝裂霉素调节缝线的应用

    目的观察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丝裂霉素C(MMC)与调节缝线的应用的效果.方法各种类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5例(35眼),进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同时做小梁切除,在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调节缝线.术后随访2年.结果术前平均眼压(41.14±17.06mmHg)(1 mmHg=O.133 kPa).术后7天、1年、2年眼压分别为(11.42±4.28)mmHg、(15.08±4.17)mmHg及(15.87±4.08)mmHg.术后1天、7天、1月、3月视力≥0.6分别为25眼(71.43%)、26眼(74.29%)、27眼(77.14%)、28眼(80.00%).随访2年,Ⅰ型滤过泡30眼,Ⅱ型滤过泡3眼,Ⅲ型滤过泡2眼.前房形成情况:术后第1日正常前房形成32眼(91.43%),Ⅰ度浅前房3眼(8.57%),无Ⅱ度浅前房发生.术后第7日Ⅰ度浅前房1眼,无Ⅱ度浅前房发生.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术中联合应用MMC与调节缝线,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邵玉声;张兴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14例报告

    泪小管断裂是眼外伤中较常见的疾病.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0月共收治泪小管断裂伤合并下睑撕裂伤14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报告如下:

    作者:曹复得;朱德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玻璃体切除全氟丙烷气体充填术后高眼压分析

    目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全氟丙烷气体(C3F8)充填术后高眼压的原因.方法对66例(69眼)视网膜脱离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C3F8充填术.术前术后观察眼压,以UBM检查眼前段结构的变化.结果术前眼压正常,术后第1天69眼中高眼压者(≥25mmHg)33眼占47.83%.UBM检测眼前段发现术后高眼压组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检测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小梁网睫状突距离、房角开放距离和巩膜睫状突夹角,各项指标,高眼压组与正常眼压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两组术前多项指标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57例术后随访2~4月,高眼压组30例(30眼)眼压均降至正常,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充填术后C3F8体积膨胀,推顶虹膜晶状体隔向前,致前房变浅,前房角变窄,睫状体前旋,以及房水中炎性渗出均可影响小梁网功能,致眼压升高.且患眼术前的房角功能和对眼压升高的代偿能力也可能影响术后眼压.

    作者:夏欣;刘堃;许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结膜瓣掩盖术治疗角膜破裂伤一例

    我院于2005年4月17日收治1例角膜破裂伤,术中因伤口处角膜组织变性,无法进行常规缝合,而改行结膜瓣掩盖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传英;刘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