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欣;刘堃;许迅
目的探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效果.方法切除胬肉后用自体角膜缘移植的方式治疗翼状胬肉60例(68眼),术后随访3月~1年.结果随访期内有3眼复发(4.41%),未发现睑球粘连者.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有利于重建角膜缘功能,是一种治疗翼状胬肉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光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缓释系统在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观察组难治性青光眼34例43眼,采用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地塞米松缓释系统,术后根据滤泡情况及前房深度适时调整可调缝线的松紧度.对照组为单纯的原发性开角型或闭角型青光眼32例41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18月,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度.结果术后第1天,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3%(P<0.05).术后12月随访到30眼(观察组17眼,对照组13眼),观察组功能滤过泡占94.12%,多于对照组的53.85%(P<0.005).结论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缓释系统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毕毅敏;李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单纯及复合小梁切除术的术后近期并发症,为术式选择和并发症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中心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全部住院患者共321人(400眼).术式包括单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人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MMC),小梁切除联合MMC,羊膜植入术,小梁切除术联合黏弹剂留置.记录各种术式近期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对小梁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118眼采用保守治疗,治愈111眼(占94.07%).MMC组浅前房的发生率低于羊膜组,但与单纯组无明显差异;浅前房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低于羊膜组,与单纯组无明显差异;前房积血的发生率与羊膜组、单纯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的保守治疗效果显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术者的技术水平选择手术方法,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洪颖;张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结膜囊成形及结膜囊内置人自制蜡片眼模治疗结膜囊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结膜囊成形在结膜囊内置入自制蜡片眼模或同时再行唇粘膜或中厚皮瓣移植.结果术后患者均能安装义眼,外观美观,双眼对称.结论结膜囊成形在结膜囊内置入自制蜡片眼模治疗因结膜囊狭窄无法安装义眼患者,术后均能安装合适义眼,外观对称美观.
作者:杨彩霞;何旭红;彭远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应用冲洗式泪道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7例(321眼)应用冲洗式泪道探针进行连续性泪道冲洗、探通、再冲洗治疗,随访3月~2年.结果227例全部治愈.年龄越小,治疗次数越少.结论用冲洗式泪道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简便、损伤小,疗效好.
作者:王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干眼相关因素以及重视预防术后干眼的重要性.方法采用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反射泪液分泌试验,瞬目次数和角膜知觉等检查,以及术后用药时间、年龄和职业等术后发生干眼情况的临床调查研究.结果对1280例(2550眼)术前检查有干眼异常的420眼中,术后有400眼(95.24%)发生干眼;术前无干眼异常的2130眼中,术后有1120眼(52.58%)发生干眼.术前干眼异常术后干眼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前无干眼者(x2=32.31,58.52,P<0.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干眼检查异常,术后发生干眼的危险因素明显增加.认为对于术前检查严重干眼患者慎行LASIK手术.
作者:陈海娥;赵邯英;赵玉霞;亢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对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118例118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病人行巩膜扣带术治疗.术中直接检眼镜定位,放视网膜下液,巩膜外液氮冷凝,巩膜扣带或环扎术.结果术后随访1周至半年,视网膜裂孔封闭、完全复位107眼(90.68%),视力提高90眼(76.27%).结论巩膜扣带术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常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振优;王康宏;邢健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注气术后发生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原因.方法眼外伤7例(7眼)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注入C3F8.术后观察视力、视野、眼压、前房反应及眼底.结果术后眼压2例较低,5例正常;7例术后发生视网膜动脉分枝阻塞6例及中央动脉阻塞1例.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注入C3F8后发生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作者:刘素美;刘宗明;钟启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泪小管断裂是眼外伤中较常见的疾病.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0月共收治泪小管断裂伤合并下睑撕裂伤14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报告如下:
作者:曹复得;朱德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对139例(163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ECCE)或ECCE+PC-IOL术,分别观察术后1天、3天、1周角膜水肿情况,并将其按主要原因归类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者103例123眼(75.46%);术后第3天仍水肿者12眼(7.36%);术后1周仍水肿者4眼(2.45%).角膜水肿的原因分析:因内切口靠前、娩核困难所致者70眼(42.94%);因灌注液压力过高时间长所致者41眼(25.15%);因暂时性眼压升高所致者6眼(3.68%);由于外伤性白内障术前角膜损伤所致者4眼(2.45%);由于后弹力层撕脱所致者及由于缩瞳剂所致者各1眼(各占0.61%).而水肿持续时间长的原因是外伤性白内障术前原有角膜损伤和角膜后弹力层撕脱.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角膜水肿的主要原因是内切口靠前、娩核困难,其次是术中高速度的液体冲洗.
作者:王成启;宋明娟;王秀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眼球穿孔伤视网膜脱离手术中护理工作如何更好地配合.方法对98例(98眼)眼球穿孔伤视网膜脱离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常规护理准备;术中配合认真;术后仔细交待注意事项及出院指导等工作.结果98眼中,出院时有77眼(78.5%)视网膜复位.随访3~35月,50眼(50.02%)保持视网膜平复.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有助于视网膜脱离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王宇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作者:《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颅外伤合并间接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颅外伤合并间接性视神经损伤36例(36眼)的临床资料.11例行视神经减压术,25例接受药物治疗.结果全部患者伤侧眼的相对瞳孔传人障碍(RAPD)阳性;眼眶CT扫描显示有眶壁和/或鼻窦骨折.药物治疗组有8例(32.00%)视力提高1行,其余17例(68.00%)视力无改善.手术治疗组有1例(9.09%)由数指/1.5m提高到0.3,5例(45.46%)恢复了瞳孔直接对光反应,1例(9.09%)恢复了VEP波,其余4例(36.36%)视力无改善.结论对颅外伤患者应进行RAPD检查及眼眶CT扫描,确定有无间接性视神经损伤.皮质类固醇和视神经减压联合应用可能更有利于视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湧;史学章;岳文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院于2005年4月17日收治1例角膜破裂伤,术中因伤口处角膜组织变性,无法进行常规缝合,而改行结膜瓣掩盖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传英;刘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的效果.方法切除翼状胬肉后取术眼下方角膜缘上皮连同部分结膜上皮组织制成移植片,移植于角膜上皮缺损处,治疗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68例(72眼),术后实验组给予rhEGF滴眼剂局部治疗.随访6~12月.结果术后角膜创面上皮修复自近移植片的周边部向中央移行,对照组角膜上皮痊愈时间为7天,实验组角膜上皮痊愈时间5天,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rhEGF局部滴眼能缩短角膜上皮缺损的愈合时间.
作者:刘勤;杨君;苟春风;严兰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病例应用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的手术效果.方法51眼,分为A、B两组,A组为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共28眼.晶状体后脱位范围>1/2者22眼,晶状体全脱位于玻璃体腔内者6眼.B组为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共23眼,均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两组手术方法均为用聚丙烯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上下襻于睫状沟处.结果A组术后3月矫正视力:23眼>0.6,3眼分别为0.1~0.3.B组术后3月矫正视力:19眼>0.6,4眼分别为0.1~0.3,两组病例全部脱盲.结论通过本组病历观察结果说明根据患眼的具体情况选择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时机,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具有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周明;马榕;雷晓军;孙晶;郝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24眼)化脓性眼内炎行玻璃体切除、巩膜环扎及联合晶状体切除、眼内异物摘出、眼内充填术、配合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治疗.术后随访6~18月.结果24例眼内炎感染全部得到控制.18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4例术后视力无变化,2例眼球萎缩.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抗生素应用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力威;李铌;张秀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