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致作者

关键词:
摘要: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压力喷枪致眼外伤45例

    目的探讨45例(77眼)压力喷枪致眼外伤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通过对45例(77眼)压力喷枪所致眼外伤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压力喷枪致眼外伤引起异物伤、化学伤、眼挫伤,经过治疗45例(77眼)全部治愈,视力无明显影响.结论针对异物伤、化学伤及眼挫伤进行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赵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原因与处理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MSICS)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60眼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6眼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和处理进行探讨.结果术中全部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矫正视力≥0.3者22眼(84.62%),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晶状体后囊破裂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常见并发症,可发生于诸多步骤.谨慎操作,可降低其发生率;正确处理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范伟杰;鲍宁;陶黎明;陈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14例报告

    泪小管断裂是眼外伤中较常见的疾病.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0月共收治泪小管断裂伤合并下睑撕裂伤14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报告如下:

    作者:曹复得;朱德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翼状胬肉6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效果.方法切除胬肉后用自体角膜缘移植的方式治疗翼状胬肉60例(68眼),术后随访3月~1年.结果随访期内有3眼复发(4.41%),未发现睑球粘连者.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有利于重建角膜缘功能,是一种治疗翼状胬肉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光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冲洗式泪道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

    目的观察应用冲洗式泪道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7例(321眼)应用冲洗式泪道探针进行连续性泪道冲洗、探通、再冲洗治疗,随访3月~2年.结果227例全部治愈.年龄越小,治疗次数越少.结论用冲洗式泪道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简便、损伤小,疗效好.

    作者:王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上斜肌手术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上斜肌折叠或肌腱切断手术的特殊性,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方法对18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施行上斜肌折叠术;对7例外斜视A征和7例动眼神经麻痹施行上斜肌肌腱切断术.观察手术中上斜肌解剖的特点及手术前后眼位、斜视角和临床特征的改变.结果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单侧12例、双侧6例行上斜肌折叠手术,均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术中见上斜肌异常者9/18(50.00%),表现为肌腱松弛、肌止端附着点位于上直肌的鼻侧止端.手术矫正了原在位上斜视15△~25△,矫正鼻侧方向大上斜视15△~40△.术后眼位恢复正位15眼,欠矫3眼,无过矫.外斜视A征伴双上斜肌亢进7例行双眼上斜肌肌腱切断术联合水平直肌手术,矫正了上下外斜角之差别20△~30△,消除了A征,未发现过矫,术后4例恢复双眼视觉.单侧动眼神经麻痹7例行上斜肌肌腱切断术矫正了原在位下斜视平均15△,术后垂直斜视矫正6例,欠矫1例.结论上斜肌肌止端解剖异常是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发病原因之一;上斜肌折叠或肌腱切断术主要改善旋转功能和矫正鼻下方垂直斜角,宜联合下斜肌或水平直肌手术.

    作者:吴夕;牛兰俊;姜宁;黎晓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致作者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板层角膜移植层间角膜填垫治疗角膜溃疡穿孔

    目的探讨板层角膜移植联合层间填垫角膜片治疗严重角膜溃疡穿孔的疗效.方法对12例(12眼)角膜溃疡穿孔行角膜溃疡板层切除,层间填垫角膜片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观察3~12月.结果术后10眼植片成活(83.33%),无双前房发生.视力较术前提高者8眼(66.67%),无进步4眼(33.33%).术后原发病复发1眼(8.33%),植片融解1眼(8.33%).结论该手术不仅具有治疗性,而且术后有一定的增视效果.

    作者:丁亚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软壳技术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软壳技术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青光眼术后白内障49例(54眼).随机分为软壳组28眼和对照组26眼.软壳组用DuoVisc黏弹剂;对照组用爱维,两组前房内采用不同方法注射.结果软壳组术后1周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软壳组术后1天角膜水肿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手术采用软壳技术有利于术后尽早恢复视力,降低角膜水肿发生.

    作者:吕志刚;黄文丽;刘秀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118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118例118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病人行巩膜扣带术治疗.术中直接检眼镜定位,放视网膜下液,巩膜外液氮冷凝,巩膜扣带或环扎术.结果术后随访1周至半年,视网膜裂孔封闭、完全复位107眼(90.68%),视力提高90眼(76.27%).结论巩膜扣带术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常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振优;王康宏;邢健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足叶乙苷玻璃体内注射对兔视网膜损伤的研究

    目的研究足叶乙苷(etoposide,Vp-16)兔眼玻璃体内注射对视网膜的化学性损伤作用.方法28只大白兔,根据足叶乙苷玻璃体内注射的量0 μg、1.5μg、15μg、150μg、375μg、750μg、1500μg随机分为7组,每组8眼.注射前1 d,注射后1d、3 d、7 d、12 d作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查,12 d处死动物,进行病理学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玻璃体内注射足叶乙苷量为0μg、1.5μg、15μg、150 μg的4组,在注射前后,其ERG、光镜和电镜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注射量为375 μg、750μg、1500μg的3组,其ERG、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在注射后均发生了显著的异常改变.结论足叶乙苷对兔眼视网膜有一定的化学性损伤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性;兔眼玻璃体内注射的安全剂量至少高达150μg.

    作者:郑嵩山;吴中耀;张效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表皮生长因子在翼状胬肉术后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的效果.方法切除翼状胬肉后取术眼下方角膜缘上皮连同部分结膜上皮组织制成移植片,移植于角膜上皮缺损处,治疗原发性和复发性翼状胬肉68例(72眼),术后实验组给予rhEGF滴眼剂局部治疗.随访6~12月.结果术后角膜创面上皮修复自近移植片的周边部向中央移行,对照组角膜上皮痊愈时间为7天,实验组角膜上皮痊愈时间5天,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rhEGF局部滴眼能缩短角膜上皮缺损的愈合时间.

    作者:刘勤;杨君;苟春风;严兰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两种角膜曲率测量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ORBSCANⅡ和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ORBSCANⅡ和角膜曲率计分别测量110眼角膜曲率,A超测量眼轴长度,并分别代入THEORETIC/T或REGRSSIONⅡ公式,计算所需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结果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和IOL度数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ORBSCANⅡ测量角膜曲率和角膜曲率计有很好的一致性,均能较好地为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服务.

    作者:庄云;王薇;魏梅;朱冉;熊维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梁切除术400例术后近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单纯及复合小梁切除术的术后近期并发症,为术式选择和并发症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中心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全部住院患者共321人(400眼).术式包括单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人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MMC),小梁切除联合MMC,羊膜植入术,小梁切除术联合黏弹剂留置.记录各种术式近期并发症及处理情况.结果对小梁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118眼采用保守治疗,治愈111眼(占94.07%).MMC组浅前房的发生率低于羊膜组,但与单纯组无明显差异;浅前房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低于羊膜组,与单纯组无明显差异;前房积血的发生率与羊膜组、单纯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的保守治疗效果显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术者的技术水平选择手术方法,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洪颖;张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缓释系统在难治性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缓释系统在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观察组难治性青光眼34例43眼,采用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地塞米松缓释系统,术后根据滤泡情况及前房深度适时调整可调缝线的松紧度.对照组为单纯的原发性开角型或闭角型青光眼32例41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18月,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度.结果术后第1天,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3%(P<0.05).术后12月随访到30眼(观察组17眼,对照组13眼),观察组功能滤过泡占94.12%,多于对照组的53.85%(P<0.005).结论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缓释系统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毕毅敏;李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结膜囊成形术内置蜡片眼模治疗结膜囊狭窄

    目的观察结膜囊成形及结膜囊内置人自制蜡片眼模治疗结膜囊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结膜囊成形在结膜囊内置入自制蜡片眼模或同时再行唇粘膜或中厚皮瓣移植.结果术后患者均能安装义眼,外观美观,双眼对称.结论结膜囊成形在结膜囊内置入自制蜡片眼模治疗因结膜囊狭窄无法安装义眼患者,术后均能安装合适义眼,外观对称美观.

    作者:杨彩霞;何旭红;彭远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本刊重要启事

    作者:《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病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观察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病例应用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的手术效果.方法51眼,分为A、B两组,A组为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共28眼.晶状体后脱位范围>1/2者22眼,晶状体全脱位于玻璃体腔内者6眼.B组为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共23眼,均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两组手术方法均为用聚丙烯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上下襻于睫状沟处.结果A组术后3月矫正视力:23眼>0.6,3眼分别为0.1~0.3.B组术后3月矫正视力:19眼>0.6,4眼分别为0.1~0.3,两组病例全部脱盲.结论通过本组病历观察结果说明根据患眼的具体情况选择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时机,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具有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周明;马榕;雷晓军;孙晶;郝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玻璃体切除全氟丙烷气体充填术后高眼压分析

    目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全氟丙烷气体(C3F8)充填术后高眼压的原因.方法对66例(69眼)视网膜脱离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C3F8充填术.术前术后观察眼压,以UBM检查眼前段结构的变化.结果术前眼压正常,术后第1天69眼中高眼压者(≥25mmHg)33眼占47.83%.UBM检测眼前段发现术后高眼压组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检测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小梁网睫状突距离、房角开放距离和巩膜睫状突夹角,各项指标,高眼压组与正常眼压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两组术前多项指标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57例术后随访2~4月,高眼压组30例(30眼)眼压均降至正常,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充填术后C3F8体积膨胀,推顶虹膜晶状体隔向前,致前房变浅,前房角变窄,睫状体前旋,以及房水中炎性渗出均可影响小梁网功能,致眼压升高.且患眼术前的房角功能和对眼压升高的代偿能力也可能影响术后眼压.

    作者:夏欣;刘堃;许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重睑术矫正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误区及修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整形业发展迅速,但因美容师和低年资医师不熟悉眼睑的解剖或缺乏经验,如只用重睑成形术矫正单纯性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则易失败.现将作者在眼科门诊接诊的利用重睑术矫正单纯轻度上睑下垂15例(22眼)报告如下.

    作者:逯阳;许蒲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