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外伤玻切气体充填后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分析

刘素美;刘宗明;钟启明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 C3F8, 动脉阻塞
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注气术后发生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原因.方法眼外伤7例(7眼)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注入C3F8.术后观察视力、视野、眼压、前房反应及眼底.结果术后眼压2例较低,5例正常;7例术后发生视网膜动脉分枝阻塞6例及中央动脉阻塞1例.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注入C3F8后发生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丝裂霉素调节缝线的应用

    目的观察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丝裂霉素C(MMC)与调节缝线的应用的效果.方法各种类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5例(35眼),进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同时做小梁切除,在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及调节缝线.术后随访2年.结果术前平均眼压(41.14±17.06mmHg)(1 mmHg=O.133 kPa).术后7天、1年、2年眼压分别为(11.42±4.28)mmHg、(15.08±4.17)mmHg及(15.87±4.08)mmHg.术后1天、7天、1月、3月视力≥0.6分别为25眼(71.43%)、26眼(74.29%)、27眼(77.14%)、28眼(80.00%).随访2年,Ⅰ型滤过泡30眼,Ⅱ型滤过泡3眼,Ⅲ型滤过泡2眼.前房形成情况:术后第1日正常前房形成32眼(91.43%),Ⅰ度浅前房3眼(8.57%),无Ⅱ度浅前房发生.术后第7日Ⅰ度浅前房1眼,无Ⅱ度浅前房发生.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术中联合应用MMC与调节缝线,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邵玉声;张兴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重睑术矫正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误区及修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整形业发展迅速,但因美容师和低年资医师不熟悉眼睑的解剖或缺乏经验,如只用重睑成形术矫正单纯性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则易失败.现将作者在眼科门诊接诊的利用重睑术矫正单纯轻度上睑下垂15例(22眼)报告如下.

    作者:逯阳;许蒲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病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观察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病例应用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的手术效果.方法51眼,分为A、B两组,A组为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共28眼.晶状体后脱位范围>1/2者22眼,晶状体全脱位于玻璃体腔内者6眼.B组为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组,共23眼,均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两组手术方法均为用聚丙烯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上下襻于睫状沟处.结果A组术后3月矫正视力:23眼>0.6,3眼分别为0.1~0.3.B组术后3月矫正视力:19眼>0.6,4眼分别为0.1~0.3,两组病例全部脱盲.结论通过本组病历观察结果说明根据患眼的具体情况选择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时机,后房型悬吊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术具有安全性好、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周明;马榕;雷晓军;孙晶;郝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冲洗式泪道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

    目的观察应用冲洗式泪道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7例(321眼)应用冲洗式泪道探针进行连续性泪道冲洗、探通、再冲洗治疗,随访3月~2年.结果227例全部治愈.年龄越小,治疗次数越少.结论用冲洗式泪道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简便、损伤小,疗效好.

    作者:王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结膜瓣掩盖术治疗角膜破裂伤一例

    我院于2005年4月17日收治1例角膜破裂伤,术中因伤口处角膜组织变性,无法进行常规缝合,而改行结膜瓣掩盖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传英;刘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自体双层巩膜扣盖HA眼台植入

    目的探讨自体双层巩膜扣盖术在老年患者羟基磷灰石(HA)眼台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行眼内容摘除术后,剪开巩膜形成2片带眼外肌半游离巩膜瓣,双层帽状扣盖于植入眼眶内的眼台前.结果12例(12眼)中除1例发生结膜开裂,保守治疗后愈合外,其余11例未出现眼台暴露、感染或交感性眼炎等并发症,术后眼部外观饱满,义眼片转动良好.结论老年患者HA眼台植入术中应用自体双层巩膜扣盖术,可减少眼座暴露及感染的发生,加快血管化,能达到良好美容效果.

    作者:刘励;黄维;郑梁斌;谢壮志;李其辉;廖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原因与处理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MSICS)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60眼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6眼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和处理进行探讨.结果术中全部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矫正视力≥0.3者22眼(84.62%),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晶状体后囊破裂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常见并发症,可发生于诸多步骤.谨慎操作,可降低其发生率;正确处理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范伟杰;鲍宁;陶黎明;陈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压力喷枪致眼外伤45例

    目的探讨45例(77眼)压力喷枪致眼外伤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通过对45例(77眼)压力喷枪所致眼外伤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压力喷枪致眼外伤引起异物伤、化学伤、眼挫伤,经过治疗45例(77眼)全部治愈,视力无明显影响.结论针对异物伤、化学伤及眼挫伤进行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赵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颅外伤合并间接性视神经损伤

    目的探讨颅外伤合并间接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颅外伤合并间接性视神经损伤36例(36眼)的临床资料.11例行视神经减压术,25例接受药物治疗.结果全部患者伤侧眼的相对瞳孔传人障碍(RAPD)阳性;眼眶CT扫描显示有眶壁和/或鼻窦骨折.药物治疗组有8例(32.00%)视力提高1行,其余17例(68.00%)视力无改善.手术治疗组有1例(9.09%)由数指/1.5m提高到0.3,5例(45.46%)恢复了瞳孔直接对光反应,1例(9.09%)恢复了VEP波,其余4例(36.36%)视力无改善.结论对颅外伤患者应进行RAPD检查及眼眶CT扫描,确定有无间接性视神经损伤.皮质类固醇和视神经减压联合应用可能更有利于视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湧;史学章;岳文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缓释系统在难治性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缓释系统在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观察组难治性青光眼34例43眼,采用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地塞米松缓释系统,术后根据滤泡情况及前房深度适时调整可调缝线的松紧度.对照组为单纯的原发性开角型或闭角型青光眼32例41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18月,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度.结果术后第1天,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P<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3%(P<0.05).术后12月随访到30眼(观察组17眼,对照组13眼),观察组功能滤过泡占94.12%,多于对照组的53.85%(P<0.005).结论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缓释系统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毕毅敏;李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软壳技术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软壳技术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青光眼术后白内障49例(54眼).随机分为软壳组28眼和对照组26眼.软壳组用DuoVisc黏弹剂;对照组用爱维,两组前房内采用不同方法注射.结果软壳组术后1周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软壳组术后1天角膜水肿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手术采用软壳技术有利于术后尽早恢复视力,降低角膜水肿发生.

    作者:吕志刚;黄文丽;刘秀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14例报告

    泪小管断裂是眼外伤中较常见的疾病.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0月共收治泪小管断裂伤合并下睑撕裂伤14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报告如下:

    作者:曹复得;朱德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上斜肌手术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上斜肌折叠或肌腱切断手术的特殊性,掌握其手术适应证.方法对18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施行上斜肌折叠术;对7例外斜视A征和7例动眼神经麻痹施行上斜肌肌腱切断术.观察手术中上斜肌解剖的特点及手术前后眼位、斜视角和临床特征的改变.结果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单侧12例、双侧6例行上斜肌折叠手术,均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术中见上斜肌异常者9/18(50.00%),表现为肌腱松弛、肌止端附着点位于上直肌的鼻侧止端.手术矫正了原在位上斜视15△~25△,矫正鼻侧方向大上斜视15△~40△.术后眼位恢复正位15眼,欠矫3眼,无过矫.外斜视A征伴双上斜肌亢进7例行双眼上斜肌肌腱切断术联合水平直肌手术,矫正了上下外斜角之差别20△~30△,消除了A征,未发现过矫,术后4例恢复双眼视觉.单侧动眼神经麻痹7例行上斜肌肌腱切断术矫正了原在位下斜视平均15△,术后垂直斜视矫正6例,欠矫1例.结论上斜肌肌止端解剖异常是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发病原因之一;上斜肌折叠或肌腱切断术主要改善旋转功能和矫正鼻下方垂直斜角,宜联合下斜肌或水平直肌手术.

    作者:吴夕;牛兰俊;姜宁;黎晓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两种角膜曲率测量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ORBSCANⅡ和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曲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ORBSCANⅡ和角膜曲率计分别测量110眼角膜曲率,A超测量眼轴长度,并分别代入THEORETIC/T或REGRSSIONⅡ公式,计算所需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结果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和IOL度数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ORBSCANⅡ测量角膜曲率和角膜曲率计有很好的一致性,均能较好地为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服务.

    作者:庄云;王薇;魏梅;朱冉;熊维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52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52例57眼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对2002年2月~2005年5月间,作者诊治的确诊为TON者52例情况分析.结果52例中,19~45岁青壮年占75.00%,8~18岁儿童和青少年占19.23%.男性占94.23%.致伤原因:摩托车摔伤50%,其他机动车肇事13.46%,高空坠落17.31%,其他19.23%.单纯眉弓外侧受伤40.38%,颌面和眶周损伤46.16%,头部受伤13.46%.伤后视力无光感者占68.42%.治疗总有效率为35.09%,而24h内就诊者有效率为75.00%,就诊时间与治疗效果显著相关(P=0.012).结论TON视力损伤严重,预后差.未戴头盔骑摩托车摔伤是首要致伤因素.加强交通安全法规教育和高空作业防护有重要意义.普及TON诊断和治疗知识,第一时间有效救治可改善预后.

    作者:韩宝红;朱豫;张效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89例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75例羟基磷灰石义眼座Ⅰ期植人,14例Ⅱ期植入.随访3月~2年.结果89例眼睑及结膜均有不同程度水肿,Ⅰ例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暴露,不影响效果,没有处理.Ⅱ期植入2例出现下穹隆狭窄,经成形后恢复,89例义眼活动良好,配戴仿真义眼片后眼外观满意.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式操作简单,美容效果佳.Ⅰ期较Ⅱ期植入义眼活动度及外观好,尽量行Ⅰ期植入.

    作者:胡绍柱;董万江;罗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致作者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眼球穿孔伤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眼球穿孔伤视网膜脱离手术中护理工作如何更好地配合.方法对98例(98眼)眼球穿孔伤视网膜脱离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常规护理准备;术中配合认真;术后仔细交待注意事项及出院指导等工作.结果98眼中,出院时有77眼(78.5%)视网膜复位.随访3~35月,50眼(50.02%)保持视网膜平复.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有助于视网膜脱离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王宇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结膜囊成形术内置蜡片眼模治疗结膜囊狭窄

    目的观察结膜囊成形及结膜囊内置人自制蜡片眼模治疗结膜囊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结膜囊成形在结膜囊内置入自制蜡片眼模或同时再行唇粘膜或中厚皮瓣移植.结果术后患者均能安装义眼,外观美观,双眼对称.结论结膜囊成形在结膜囊内置入自制蜡片眼模治疗因结膜囊狭窄无法安装义眼患者,术后均能安装合适义眼,外观对称美观.

    作者:杨彩霞;何旭红;彭远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稿约

    1本刊为月刊,面向全国眼科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劳动卫生和职业病工作者。

    作者: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