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眼外伤手术前应用长托宁的临床研究

张伟;艾艳秋;张卫

关键词: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 儿童, 眼外伤, 麻醉前用药
摘要:目的 探讨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在小儿眼外伤术前给药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40例择期眼外伤手术患儿随机分成阿托品(A组)和长托宁(B组),每组20例,分别静脉注射阿托品和长托宁0.01 mg/kg,监测用药前、用药10 min、20min、40min 4个时段心率、血压变化及给药前后面色、口干程度、鼻咽温度及镇静情况.结果 两组给药后各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与给药前比较其变化不明显(P>0.05).A组用药10 min、20min的心率较注射前增快明显(P<0.05),而40min时增快不明显(P>0.05);B组各时间段心率与注射前比较变化均不明显(P<0.05).两组给药前后面红对比,A组明显,B组不明显.A组20min内与给药前比较口干明显(P<0.05),40 min时口干不明显(P>0.05);B组各时间段口干均较明显(P<0.05).A组在给药后10 min、20 min体温升高明显(P<0.01),40 min时体温与给药前接近(P>0.05);B组给药后体温无明显变化(P>0.05).A组给药后无镇静效果,B组给药后5例有镇静效果.结论 长托宁对患儿心率、面色及体温的影响弱于阿托品并能起到一定的镇静作用,同时能更有效及持久地控制全麻期间气道分泌物,使小儿眼外伤麻醉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黄斑孔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对黄斑孔治疗的效果.方法 使用单纯注气、玻璃体切除联合注气及玻璃体切除联合填充硅油3种不同的方法对54例60眼黄斑孔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玻璃体单纯注气治疗黄斑孔28眼,黄斑孔封闭24眼,有效率85.71%;玻璃体切除联合注气治疗黄斑孔18眼,黄斑孔封闭14眼,有效率77.78%;玻璃体切除联合填充硅油16眼,黄斑孔封闭14眼有效率87.50%.结论 对于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封闭黄斑孔均能达到较好的疗效,成功的关键是根据患者玻璃体和眼底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作者:陈永森;李援东;丁莉娟;王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前房异物致大泡性角膜病变一例

    1病例患者女,54岁.患者10余年前曾是某玻璃厂工人.因右眼畏光流泪,疼痛,视力减退3月余于2004年8月7日来我院诊治.

    作者:管一沁;李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先天性内斜视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先天性内斜视手术治疗后眼位和双眼单视功能的变化.方法 追踪观察60例先天性内斜视手术治疗后眼位和双眼单视功能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先天性内斜视手术治疗后远期眼正位率明显低于术后近期正位率,4岁前手术组患者术后双眼单视功能明显优于4岁后手术组.结论 先天性内斜视患者手术时机以在4岁前为宜,术后随访观察眼位变化并进行相应处理.

    作者:王卫红;曾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白内障吸出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计算方法.方法 对4例(4眼)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的K值,分别应用第二代经验公式(SRKⅡ)计算所需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术后验光记录术眼屈光状况,与术前结果对比,评价所选择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结果 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分别测量的角膜K值,以及所计算的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均有明显的差别.尽管按预留近视状态,选用角膜地形图测量的K值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术后仍然欠矫,平均产生远视+1.57D,较术前预留度数仍相差约+3.44D.结论 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的K值来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误差小,在预留的屈光度数基础上加3.50D来选择人工晶状体是较为精确和安全的.

    作者:冯其高;罗恒;黎明;唐松;闻慧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小儿眼外伤手术前应用长托宁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在小儿眼外伤术前给药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40例择期眼外伤手术患儿随机分成阿托品(A组)和长托宁(B组),每组20例,分别静脉注射阿托品和长托宁0.01 mg/kg,监测用药前、用药10 min、20min、40min 4个时段心率、血压变化及给药前后面色、口干程度、鼻咽温度及镇静情况.结果 两组给药后各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与给药前比较其变化不明显(P>0.05).A组用药10 min、20min的心率较注射前增快明显(P<0.05),而40min时增快不明显(P>0.05);B组各时间段心率与注射前比较变化均不明显(P<0.05).两组给药前后面红对比,A组明显,B组不明显.A组20min内与给药前比较口干明显(P<0.05),40 min时口干不明显(P>0.05);B组各时间段口干均较明显(P<0.05).A组在给药后10 min、20 min体温升高明显(P<0.01),40 min时体温与给药前接近(P>0.05);B组给药后体温无明显变化(P>0.05).A组给药后无镇静效果,B组给药后5例有镇静效果.结论 长托宁对患儿心率、面色及体温的影响弱于阿托品并能起到一定的镇静作用,同时能更有效及持久地控制全麻期间气道分泌物,使小儿眼外伤麻醉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作者:张伟;艾艳秋;张卫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内界膜剥除治疗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

    目的 探讨内界膜剥除对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15例(15眼)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吲哚青绿染色内界膜剥除,长效气体填充.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视力等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13月.14眼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一次手术的成功率93.33%,OCT检查13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1眼黄斑与脉络膜贴服紧密,黄斑孔完全闭合率86.67%.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发症有一过性高眼压、白内障等.结论 内界膜剥除治疗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韦秋红;岳钟;沈立台;张运红;李颖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羟基磷灰石眼台应用手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共36例(36眼).其中外伤致眼球破裂19例,绝对期青光眼5例,眼球萎缩3例,角膜溃疡穿孔3例,化脓性眼内炎3例,角膜葡萄肿3例.眼球摘除巩膜包裹植入28例,眼内容摘除义眼台植入8例.结果 2例术后出现上睑下垂,1周后水肿消退而好转,未手术.3例出现眼窝凹陷,再次手术填充植入物矫正,效果良好.26例伤口愈合好,眼窝饱满,无眼台脱出.义眼活动度好,转动自然.结论 眼窝内植入羟基磷灰石眼台,增加了义眼的活动度,防止上直肌退缩引起的上凹陷.

    作者:刘豫恒;孙兰萍;李世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板层角膜移植在眼科急诊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不同原因所致角膜缺损行板层角膜移植的临床效果,探讨板层角膜移植在眼科急诊中的应用.方法 7例(7眼)系因角膜异物剔出、角膜溃疡穿孔及严重的角膜穿孔伤等不同原因引起组织缺损者,缺损直径2 mm以内,均急诊施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后随访3月以上.结果 7例(7眼)角膜穿孔均获良好愈合,术后前房形成良好,角膜透明.结论 角膜组织缺损急诊手术施行板层角膜移植是可行的.

    作者:叶正辉;麻张伟;张龄洁;金玲艳;颜管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改良小梁切除与传统小梁切除的远期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小梁切除术中改良巩膜瓣、睫状突定量小梁切除、不同缝合方式在术中术后的优缺点及远期效果.方法 120例(156眼)原发性青光眼随机分为4组:A组(传统术式组)30例(42眼);B组(可拆褥式缝线组)30例(40眼);C组(L形巩膜瓣小梁切除组)30例(34眼);D组(小切口睫状突定量小梁切除术组)30例(40眼),B,C,D组为改良术式组.比较各组术后浅前房、眼压和滤过泡情况.结果 浅前房发生率:A组26.19%(11/42),B组7.50%(3/40),C组2.94%(1/34),D组2.50%(1/40),改良术式组与传统术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诊眼压:A组(14.65±4.30)mmHg,B组(13.87±3.60)mmHg,C组(15.58±3.20)mmHg,D组(14.50±3.15)mmHg,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功能性滤过泡A组76.19%(32/42),B组92.50%(37/40),C组97.05%(33/34),D组95.00%(38/40),传统小梁切除组与改良小梁切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巩膜瓣可拆褥式缝线、L形巩膜瓣小梁切除、小切口睫状突定量小梁切除可大大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并能理想地控制眼压,提高术后视功能.

    作者:黄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联合治疗

    目的 探讨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对22例(22眼)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发病情况、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眼药物治疗有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眼,玻璃体水囊抽吸术6眼,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房角分离+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7眼.11眼行ND:YAG后囊切开.22眼前房均形成.眼压稳定.结论 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是多种因素并存的难治性青光眼,经过早期、及时、准确的药物及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田芳;张红;李筱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角膜血染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及其病理改变

    目的 建立角膜血染动物模型并进行病理学观察.方法 12只兔双眼角膜根据其血染达角膜后基质的1/3,2/3及全部基质分为角膜血染Ⅰ、Ⅱ、Ⅲ期组.损伤角膜内皮细胞及反复前房注血制作角膜血染模型.观察角膜血染过程,适时取角膜行苏木精-伊红(HE)染、普鲁士蓝染及透射电镜(TEM)检查.结果 模型制作后平均2.2天、3.5天和7.4天分别形成角膜血染Ⅰ、Ⅱ、Ⅲ期,其HE片及普鲁士蓝染片中Ⅰ-Ⅲ期颗粒由少增多;普鲁士蓝染片中的蓝色颗粒出现在Ⅱ期的细胞内及Ⅲ期细胞内外;TEM观察到Ⅱ期即有细胞坏死,Ⅲ期有胶原溶解及成纤维细胞生成.结论 本研究的角膜血染模型操作性强、重复性高、并发症少,与临床角膜血染的发生接近,可作为眼挫伤前房积血致角膜血染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的合适模型.

    作者:刘淑芳;杨红;陈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的效果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58例(58眼)难治性青光眼采取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并应用MMC.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状体、眼底、眼压等.随访6~18月.结果 术后有50眼(86.21%)的眼压≤21mmHg;3眼(5.17%)加用眼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30mmHg;5眼(8.62%)的眼压无改善.结论 在小梁切除术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联合应用MMC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胡燕飞;刘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高度近视白内障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变性近视)白内障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对126例(175眼)高度近视白内障行巩膜隧道式小切口、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随访观察6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131眼(74.86%).结论 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术后视力差为眼底病变所致.

    作者:常英霞;丁颖;宋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高温液态铁致眼烧伤三例报告

    烧伤所致睑球粘连是一种严重的眼表损伤.我院自2004年11月至2005年5月收治了3例高温液态铁眼烧伤,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旭光;张玉光;徐湘辉;张华;王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激光泪道成形术失败病例的再手术

    目的 探讨KTP激光联合留置导管治疗曾行激光泪道成形术失败者的效果.方法 对31例曾行激光治疗的失败病例,再次行KTP激光泪道成形术,留置硬麻导管4周.结果 31例中治愈29例,好转1例,无效1例.结论 KTP激光联合留置导管是治疗激光泪道成形术失败病例的有效方法.

    作者:方健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眼前段栗刺异物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眼前段栗刺异物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128例(140眼)眼前段栗刺异物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眼前段栗刺异物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的存留时间而采取角膜深层异物剔除术、角膜或巩膜切开异物摘出术、黏弹剂前房注射静态抽吸法前房异物摘出术、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异物摘出术以及虹膜恢复器顶压异物法.结果 140眼眼前段异物全部成功地摘出.91眼(65.00%)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视力保持不变者49眼(35.00%).无视力下降者.结论 栗刺所致的眼前段异物易引起严重感染,采取恰当的方法彻底清除异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徐洁慧;曹永葆;楼继先;吴伯乐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26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先予置硅胶条带和/或环扎带.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裂孔及变性区冷凝及硅胶顶压后,检查裂孔位置是否正确.结果 23眼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3眼复发.结论 应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具有操作简单且疗效可靠.

    作者:戈伟中;李小东;张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眼眶内巨大植物性异物一例

    1病例患者男,20岁,山西大同人.2005年5月24日转诊到北京大学眼科中心住院.主诉14小时前骑摩托车摔入沟中被枯树枝插入右眼,当时无意识丧失,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示右眼眶内异物(图1),右眼视神经挫伤,右筛骨、蝶骨骨折,大脑额叶挫裂伤.入院后检查:患者意识清醒,情绪烦躁不安.

    作者:丁建光;王常观;马志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泪囊鼻腔吻合术120例临床分析和体会

    目的 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慢性泪囊炎,或合并泪小管阻塞及反复急性发作者120例,按本手术方案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结果 慢性泪囊炎或合并泪小管阻塞的患者,如无泪囊萎缩和鼻粘膜萎缩,在急性炎症控制后,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82%的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结论 本手术方案,可以解除绝大多数慢性泪囊炎或合并泪小管阻塞的溢泪症状和反复急性发作的痛苦,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方案.

    作者:谢生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4例(14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施行全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凝和部分小梁切除术.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6~24月,平均15月,眼压均控制良好,视力术后有所提高或保持不变,无眼球萎缩发生,主要并发症为眼睑水肿、球结膜水肿和前房纤维素性渗出等.结论 该术式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安全、可行的术式.

    作者:李凌;亢泽峰;马雪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