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眼球萎缩合并眶壁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赵颖;宋维贤

关键词:眼眶, 眼球, 整形, 羟基磷灰石
摘要:目的探讨眼球萎缩合并眶壁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在行眼球摘除及义眼台植入术的同时,通过增加眶内填充物的方法,达到一次手术矫正眼窝凹陷的目的,共治疗19例(19眼).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眼窝凹陷矫正,观察5月至3年(平均19.2月).术后3眼眼窝轻度凹陷.其中2眼更换义眼外观改善,另1眼眼窝再填充手术而改善.结论本法可经1次手术使合并眶壁爆裂性骨折的眼球萎缩患者外观显著改善,临床效果较好.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相关文献
  •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临床经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40例(40眼)采取直接插管与借助吻合器法.断端距泪点<4 mm时采用前者,≥4 mm时采用后者.插管用带针芯的腰麻管.结果40例均1次插管成功,随访至少3月,下泪小管冲洗通畅.结论手术的关键是保证断端对合良好,则泪小管断裂无论是早期或晚期均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冯雪亮;张树梅;张丽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外伤性白内障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于1997年12月~2003年12月的6年间对角膜裂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10例进行住院治疗.当时,由于交通不便,且路途遥远,患者伤后来院的时间长短不一,2小时3例,3天3例,5天2例,7天2例,其中拳击伤3例,钝挫伤4例,锐器伤3例.均为男性.年龄小13岁,大45岁,平均27.6岁.

    作者:甫拉提;张晓元;张安仓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15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外伤性视神经病变15例(18眼)通过视力、瞳孔、眼底等检查并结合影像学进行诊断,给予皮质类固醇、脱水剂、血管扩张剂及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或鼻内窥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结果本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占眼外伤的5.60%,经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再辅助高压氧治疗,多数病例视力有所恢复.结论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应及时诊断,尽快采取相适应的治疗.

    作者:于俊利;石红霞;时广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四联手术矫正小睑裂畸形

    目的探讨四联术矫正小睑裂畸形的效果.方法对22例采用眶腔扩大术、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术、外眦开大术及羊膜移植结膜囊成形术,四者联合一次完成.结果睑裂宽度增加4.5~5.5 mm,眼眶宽度扩大4~5.5 mm,睑裂宽度与健眼对称,义眼安装满意,术后外观明显改善.结论四联术矫正小睑裂畸形无需特殊器械,损伤小,安全可靠.

    作者:陈永森;刘德成;侯习武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及术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佳时机及术式选择.方法对175例(175眼)外伤性白内障在不同时期施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角膜伤口,虹膜粘连,有无眼内异物及后囊的完整性等选择不同术式.结果术后视力>0.3者65眼,0.05~0.3者85眼,<0.05者25眼.结论掌握有严重合并症的外伤性白内障的佳手术时机及选择合理术式,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为民;张学东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改良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

    目的寻求眼内容摘除术后义眼座植入的佳手术方法.方法将内直肌缝标记线并于附着处剪断,常规眼内容摘除后,将羟基磷灰石义眼座从内侧放入巩膜壳后肌锥内,复位内直肌,分层缝合.结果38例患者术后反应轻,未发现有义眼座暴露、脱出等并发症,结膜囊腔光滑、宽阔,放置义眼后水平方向活动达15°~25°,垂直方向活动达10°~15°.结论该术式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作者:徐国英;马克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三硝基甲苯白内障晶状体摄影

    目的评价三硝基甲苯(TNT)白内障晶状体摄影的临床意义.方法充分散瞳后,对普查出的TNT白内障作业人员采用Cannon CF-60ZA型及Topcon 50 EX型眼底照相机对晶状体进行摄影.结果各种晶状体浑浊形态及程度均能清晰显示.结论晶状体摄影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晶状体浑浊的形态,避免了人为描述及图示所受主观因素影响的误差.可为临床、科研、教学提供永久性的保存资料,利于动态对比观察.可为职业性眼病的分期、诊断及劳动能力的鉴定提供重要佐证.

    作者:金庆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软核白内障环形撕囊非超声乳化摘出术

    目的探讨软核白内障环形撕囊非超声乳化摘出的手术方法.方法对56例(60眼)晶状体核硬度为三级以下的白内障运用环形撕囊、充分水分离及晶状体核翻转技术,进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术.结果56例(60服)均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大于0.6者58眼(96.67%),术后6月复查,未见虹膜后粘或人工晶状体夹持者.结论此手术方法是基层及无超声乳化设备的医院开展高质量白内障手术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兰萍;任延君;张东旭;李景珂;赵素强;杨顺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

    目的探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效果.方法观察17例接受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治疗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术前术后9方位眼位,歪头试验及代偿头位的变化.结果垂直眼位变化小于15△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术后眼位及代偿头位均恢复,大于15△的仍残留部分眼位异常及代偿头位.结论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对垂直眼位变化小于15△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有效.

    作者:强俊;魏灿;俞军;陈挺;周海林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25例报告

    目的探讨角膜穿孔伤眼前段紊乱Ⅱ期眼前段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眼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植入后房型、悬吊式或带虹膜人工晶状体重建眼前段,并对手术适应证、方法、效果、并发症等进行了分析.结果25例(25眼)眼前段修复良好,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角膜穿孔伤眼前段结构紊乱者,采用前段玻璃体切除并植入人工晶状体,可获较好效果,但应注意选择好适应证.

    作者:刘洛如;金书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方法.方法观察76例(93眼)手术结果,随访2~24月.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预后作了分析和讨论.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占72.04%.主要并发症有后囊破裂,虹膜损伤,角膜水肿等.结论本手术是基层医院一种有效的术式,早期因操作不当和经验不足可引起一些并发症.

    作者:赵鸣;刘丹;张淇;周青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青光眼滤过术后非乳化颞侧隧道切口白内障摘出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性白内障手术的方法.方法对66例(66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采用颞侧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6月.结果63眼(95.45%)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视力≥0.2者58眼(87.88%),平均眼压(12.23±3.63)mmHg(1mmHg=0.133kPa).结论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的白内障选择好适应症,采用颢侧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提高视力并保持滤过泡功能.

    作者:张秀玲;刘伟;付金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重睑手术的新见解

    双重睑手术是一种很常见的眼部美容整形手术.关于如何使术后重睑效果更加自然,并且更加符合受术者的要求,很多医生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改进术式.近来,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控制睑板和双重睑部皮肤高度的关系,可以有效地达到使重睑效果更加自然,并且更加符合受术者的要求的目的.

    作者:田彦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第六届全国眼外伤职业眼病眼科手术学术讨论会暨第四期国家级眼外伤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LASIK术后外伤致角膜瓣移位及丢失三例

    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屈光不正在国内外已很普及.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手术医生也不断增加,LASIK术后有关角膜瓣的并发症有角膜上皮内生、角膜瓣移位、层间沙漠反应、角膜瓣皱褶、角膜瓣溶解及角膜瓣丢失等.我们报告3例由于角膜直接外伤而致的角膜瓣移位及丢失.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颖;张丽华;于志红;王淑荣;原慧萍;赵耀;白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肌锥内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眼内容摘除后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眼内容摘除后,巩膜壳后肌锥内义眼座植入,前表面分层缝合巩膜、眼球筋膜与结膜.结果义眼座前有双层巩膜加固不易脱出,眼外肌群解剖位置无改变.与健眼活动一致,改善义眼外观,随访6月~3年无义眼座裸露或排斥发生.结论眼内容摘除后,巩膜壳后肌锥内羟基磷灰石植入,手术方便、损伤少,术后反应轻.未见义眼座裸露、排斥.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梁凤康;李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眼眶爆裂性骨折45例临床分析

    眼眶爆裂性骨折是间接外力造成的骨破裂,是一种严重的眼眶外伤.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期间诊治的眼眶爆裂性骨折45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巍;徐琳琳;冯连梅;刘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前房角后退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方法对26例(26眼)由眼挫伤所致的房角后退性青光眼的视力、房角、眼压等进行检查观察.结果视力损害较严重,无光感者9眼,光感~手动7眼,数指~0.1者4眼,0.2~0.4者6眼.前房角改变明显.26眼前房加深,其轴深大于3mm.周边前房深度为1/3~1 CT,房角后退Ⅱ°~Ⅲ°.眼压升高,>60mmHg 4眼,50~59mmHg 9眼,40~50mmHg 5眼,30~40mmHg 6眼,20~30mmHg 2眼(1mmHg=0.133kPa).结论前房角后退性青光眼,前房角改变明显,眼压升高,视力损害较严重.应争取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惠瑜;宋亚琴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兔眼视网膜脱离后玻璃体内谷氨酸变化及毒性

    目的研究视网膜脱离(RD)后玻璃体内谷氨酸(Glu)含量改变及对视网膜的神经毒性.方法兔眼玻璃体内注射透明质酸酶(10 U/mL)造成一眼RD,另眼作对照.RD后不同时间抽取玻璃体液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Glu含量,并作视网膜电镜观察.结果RD后8 h~7 d,Glu含量增加,与对照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后逐渐下降,至14d与对照眼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镜观察显示,RD后8h~1d,视网膜水肿严重,4~7d视网膜各层细胞均出现变性坏死,外核层严重,14~28 d则以光感受器丢失及胶质细胞增生为主.结论RD后玻璃体内Glu明显增多,并对视网膜尤其是光感受器产生损伤作用.

    作者:王永淑;郭希让;鲍玉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青光眼术后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术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经透明角膜切口的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手术的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6月,观察视力、滤过泡、眼压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22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22例滤过泡均无影响,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22例均有不同程度角膜水肿,用药后恢复.无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较好.

    作者:刘红云;陈真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